纤维胆道镜在治疗胆管结石中的应用_第1页
纤维胆道镜在治疗胆管结石中的应用_第2页
纤维胆道镜在治疗胆管结石中的应用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摘要】  目的  总结我院2003年3月2005年4月近2年来纤维胆道镜治疗胆管结石的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近2年来纤维胆道镜在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及经“T”管窦道取石中的应用。结果  手术全部成功,一期结石取净率94.5%,全组无胆汁渗漏、出血及死亡等并发症。采用胆总管一期缝合者,可减少病人术后住院时间,有效地避免放置“T”管存在的弊端。结论  纤维胆道镜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提高了胆管结石外科治疗的疗效,并且明显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纤维胆道镜经

2、术后“T”管窦道进行取石治疗,避免了患者因结石残余所致的复发、再手术,并且可以经窦道反复取石,减少了结石残余率。【关键词】  胆道镜;胆管结石  胆管结石是肝胆外科的一种常见疾病。在外科治疗中,胆管结石术后残余结石是导致病情复发和再手术的主要原因。我院自2003年3月2005年4月应用胆道镜胆管取石36例,现将应用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36例,男8例,女28例;年龄3282岁,平均50岁。单纯胆总管结石2例,胆囊结石并胆管结石30例,术后结石残留4例。腹腔镜联合

3、胆道镜20例,开腹胆道镜应用12例。经“T”管窦道取石4例(2例为我院术后结石残留,2例为外院)。1.2  治疗方法  应用Olympus纤维胆道镜及相应的取石篮行胆管取石。1.2.1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管取石术  对单纯胆管结石或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者,若胆管直径10mm,我们采取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取石。本组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加胆总管探查取石术20例,腹腔镜下单纯胆总管探查取石术2例,中转开腹2例。对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先行夹闭胆囊管及胆囊动脉,离断胆囊动脉,保留胆囊管暂不离断,作为牵引,以便更好地暴露胆总管,

4、胆管切开刀切开胆总管10mm,再根据结石大小适当扩大,先用生理盐水冲洗胆道,大部分结石都能冲出胆管,再行胆道镜探查,先探查胆管近端,取出结石,再探查远端,了解有无残余结石。对单纯胆管结石或胆囊结石合并内少量胆管结石者,术中胆道镜探查十二指肠乳头通畅良好,我们采用胆管一期缝合,不放置“T”管。对多发结石及左右肝管结石者放置“T”管,防止有残留结石,为二期取石留下通道。2例因取石困难中转开腹。1.2.2  开腹应用胆道镜  对肝内外胆管多发结石或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胆总管直径10mm,估计腹腔镜取石困难者,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失败者,我们采用开腹手术。有胆

5、囊结石者先行胆囊切除,然后探查胆总管,取石钳探查取出肝内外胆管部分结石。然后应用胆道镜探查并取出遗留结石。对较细的胆管,不能进入者,遵循“有絮状者必有结石”的规律,应用细取石钳和配合胆道冲洗,取出结石和絮状物,远端探查乳头Oddis括约肌,了解有无结石、狭窄或肿瘤。胆道镜如不进入十二指肠内,可用探子探查,如通过5mm探子,表示无狭窄,放置“T”管引流:(1)减轻胆管压力利于胆管愈合;(2)防止有残留结石,二期可经“T”管窦道取石。1.2.3  术后“T”管窦道取石  对“T”管引流术后,经B超或“T”管造影检查发现结石者,应用胆道镜经“T”窦道管取石。取

6、石时间根据病人的年龄及体质情况,掌握在术后68周进行。建立静脉输液通道后,拔出“T”管,不需要麻醉。经窦道口放置胆道镜至胆管内。先取出胆总管上端结石,依次探查左右肝管及其分支,然后取出胆管远端结石,探查确认无结石残留后,了解十二指肠乳头有无狭窄。放置尿管于窦道内。术后复查B超或窦道造影,有1例确认有结石残留,继续尿管引流,7天后再次经窦道取石,术后再次复查B超,无结石残留,拔出引流管,闭合窦道。术中我们尽量能让胆道镜通过十二指肠乳头进入十二指肠,目的是:(1)能让小结石推入十二指肠;(2)能确认十二指肠乳头无狭窄。2  结果本组36例,结石残留2例,残留率5.5%。余34例

7、全部成功。20例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2例行术中中转开腹。1例因结石嵌顿取石失败,1例发现肝内胆管内有结石取石困难。18例顺利完成,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5天;切开的胆总管内径平均12mm,其中“T”管引流3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9天,“T”管平均拔管时间术后26天;一期缝合15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天,肝下引流管放置时间平均为3天。本组术后无出血或胆漏,无死亡病例,术后“T”管拔管前均行“T”管造影,未发现有结石残留。随访时间5个月1.5年,平均9个月,无结石再生或胆管狭窄。12例开腹手术均放置“T”管,术后“T”管拔管时间管平均22天;术后“T”管拔管前均行“T”管造影,发现有结石残留2例。随访

8、时间5个月1年,平均9个月,无结石再生或胆管狭窄。本组术后无出血或胆漏,无死亡病例。经“T”管窦道取石4例,1例1周后二次取石。术后行造影或B超检查未发现结石残留,术后随访714个月,平均8.8个月,无结石再生或胆管狭窄。3  讨论胆管结石行传统手术,术后残石率30.36%1,术中纤维胆道镜的应用使残石率降至6.25%2,术后经“T”管窦道取石,结石取净率在82%99%3,本组结石取净率94.5%,效果满意。纤维胆道镜应用的适应证:适用于所有胆管结石的治疗,包括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及术后留置“T”管引流者,但对近期内有严重心肺疾患或胆管内感染明显者应慎用。对留置“T”管引流

9、者,取石治疗应在术后46周进行,对老年人或体弱,伴有糖尿病、低蛋白血症者,可适当延长开始取石时间。我们的体会是,一般情况下应在6周后进行,这时窦道比较牢固,能够避免胆道镜反复插入和较大结石取出时造成窦道破裂。纤维胆道镜技术在胆道外科临床的应用,提高了胆管结石外科治疗的疗效,并且明显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尤其是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成功应用4,5,使胆石症病人有了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法。我们的体会有以下几方面优点:(1)病人有胆囊疾病需要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同时患有胆总管结石、二级以下肝内胆管结石,在行LC的同时行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纤维胆道镜取石术,病人不需分次手术。(2)胆总管下

10、段开口通畅,胆总管结石不多,胆道镜对胆管壁干扰不大,胆管内无残石或异物时,胆总管不放置“T”管,进行一期缝合,可加快愈合,减少病人术后住院时间。并且可有效地避免放置“T”管存在的弊端6。但对于年老体弱病人,由于其胃肠道功能恢复较慢,十二指肠括约肌长期处于收缩状态,胆道内压力增高而容易导致胆漏,应尽量避免行一期缝合;对胆管内结石较多,二级以上肝内胆管结石,并且取石时肝内胆管张氏“彗星征”明显者7,亦应避免行一期缝合。(3)术中胆道镜应用可提高结石诊断准确率和减少并发症:应用胆道镜指导器械取石,可避免盲目性,对细沙样结石、炎症絮状物,则可置入细塑料管用大量生理盐水反复加压冲洗。本组肝内结石取净率为

11、94.5%,较单纯传统器械取石有显著提高。术中胆道镜的应用,在直视下边检查、边取石,可以避免传统器械盲目钳夹损伤胆管。本组无一例因使用胆道镜发生胆管损伤等并发症。尤其在探查胆总管下端开口时,传统做法是应用金属探子强行探查,极易造成乳头开口部程度不同的损伤。本组病例采用胆道镜直视下通过胆总管下端开口进入十二指肠,无一例引起乳头开口损伤,从而避免了因乳头开口撕裂所致的后遗症。(4)纤维胆道镜经术后“T”管窦道进行取石治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具有安全、简便、痛苦小、取净率高等优点,避免了患者因结石残余所致的复发、再手术,并且可以经窦道反复取石,减少了结石残余率。总之,由于纤维胆道镜技术在临床的应用,过去曾认为是疑难之病的肝内结石,如今变为易治之病,在我院已经形成肝内结石的常规治疗,这是内镜外科的巨大进步。这里应该强调:手术、内镜两者需要相互配合、相辅相成,如此方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参考文献】1  黄志强.胆道外科学.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1.2  吴孟超.腹部外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2-15.3  陈炯,谷新珠.肝内胆管残余结石的纤维胆道镜治疗.普外临床,1993,8:174-175.4  侯东生,刘衍民.腹腔镜下胆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