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蛋白原与冠心病_第1页
纤维蛋白原与冠心病_第2页
纤维蛋白原与冠心病_第3页
纤维蛋白原与冠心病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是血浆中含量较高的大分子蛋白质,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参与血液调节:(1)受凝血酶等因子的作用形成不可溶解的纤维蛋白多聚体。(2)与血小板膜上受体结合导致血小板聚集。(3)以其本身或其降解产物影响纤溶系统。近来,大量研究证明,血浆Fg水平与冠心病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现综述如下。    1  Fg的结构与功能    1.1  Fg的结构  正常血浆中Fg的含量为24g/L,其组成是不均一的,但绝大部分为分子量34万

2、的分子,它是一种糖基化的蛋白质,其一般结构早在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就已清楚,分子由3对多肽链组成,由二硫键连结,形成对称的二体结构,通常用(A2、B2、2)表示,一般将Fg的结构划分为中心区(E区)和外围区(D区),6条肽链的N端组成E区,纤维蛋白肽A(FPA)和纤维蛋白肽B(FPB)即位于该区。    1.2  Fg的功能  Fg可以参与凝血、血小板聚集及纤溶过程,从多个侧面调节血液循环。    1.2.1  与凝血酶结合  Fg是凝血酶的底物,X射线衍射报告,凝血酶的活

3、性位点分为独立的两部分,其一是包含催化性结构AspHisSer的催化活性中心,其二是与催化活性不相关联的纤原识别位点1,凝血酶作用于Fg的N端AArg16和BArg14处,分别释放出FPA和FPB,其中前者的速度快于后者,被切去FPA和FPB的Fg成为纤维蛋白单体,它可以进一步聚合以形成多聚体,在单体聚合过程中,链C端的空间取向起着关键作用2。FPA和FPB既是凝血酶作用于Fg的产物,又是凝血酶的底物,其中AGly6Arg16是凝血酶的结合位点3,4。Phe8和Gly12是不可替换的功能残基,这些氨基酸突变将导致异常Fg血症。凝血酶上与Fg非酶切位点结合部位被称为Fg识别位点(FRS),由于水

4、蛭素C端的电荷特性与纤维蛋白原上某段肽链相似,所以水蛭素与凝血酶上的FRS结合,这样就可灭活凝血酶块上被固化的凝血酶,使得溶栓治疗时可以有力地防止再次形成血栓,这就是为什么水蛭素较肝素更好地防止溶栓后血栓再形成的原因。    1.2.2  与血小板上膜受体结合  大量实验已证明,血小板膜上的糖蛋白b/a是包括Fg在内的许多粘附蛋白所共有小肽Arg-Gly-Asp(RGD)的受体,目前普遍认为,在Fg处于可溶解状态时,它通过RGD及链C端1012肽(HHLGGAKQAGDV)来与血小板结合,有结果证明RGD与GPa上217231段的结合

5、对血小板活化是极为重要的。    1.2.3  与tPA的结合  Fg受凝血酶作用形成纤维蛋白,这对于生理止血很重要,同时也是病理过程血栓形成时的一个环节。纤维蛋白可被纤溶酶降解,而纤溶酶是由体内酶原形式经tPA等激活物激活形成的,Fg不仅是纤溶酶的底物,同时它还能加强tPA的活性,以前认为纤维蛋白是通过与tPA上K2区及指环区结合而发挥功效的,近来的研究表明tPA的K1区也能参与同纤维蛋白的结合。    2  Fg升高与冠心病关系的相关临床研究    Meade等对1511

6、例4060岁的对象进行了3年前瞻性研究5,观察凝血因子和,Fg,平均10年(7.313.5年)随诊,发现患缺血性心脏病(IHD)109例,其中5年内发病者59例,5年以上发病者50例,其Fg值为:3.15±0.71g/L(109例),5年内者为3.28±0.7g/L(59/109),5年以上者3.00±0.69g/L(50/109),而对照组为2.90±0.59g/L;Fg,与胆固醇值升高时,5年内IHD发病危险性分别增加为84%、62%及43%。说明Fg升高是IHD的危险因素之一。同时,研究也表明,当Fg值升高时,IHD危险性增加在较低年龄组比较高年龄

7、组更具危险性。Ernst等也进行了大量的关于Fg与心血管病(CVD)的研究69,所有结果均表明Fg与CVD相关(见表1),调查发现,血浆Fg在上三分之一高限的含量组25年内IHD或冠心病8发生率是下三分之一Fg低含量组的3倍,若血浆Fg水平高出健康对照组平均值12g/L,5年内其发生IHD的概率是84%,而血浆胆固醇含量相应高出一个标准差时,其IHD发生率仅增加43%。    表1  血浆Fg与心血管病(CVD)的关系(略)    3  影响Fg含量的重要因素    3.1  

8、;年龄、性别、体重及种族差异  流行病学资料5,7,10发现血浆Fg含量随年龄、体重、腰-髋比值等显著增加,且女性血浆Fg含量在各个年龄组均高于男性11,12。    3.2  吸烟与饮酒  吸烟与Fg含量呈剂量依赖性关系5,10,故认为吸烟可使Fg升高,而不吸烟者Fg含量明显减少,这与戒烟减少冠心病发病相符。有学者发现,饮用酒精的多少与Fg含量呈“u”型关系曲线,少量饮酒可降低血浆Fg水平,而过度饮酒则可使血浆Fg水平升高。故少量饮酒可使冠心病发生率减少,反之,则危险性增加。    3.3&#

9、160; 血脂水平  临床研究证实,家族性型高脂血症13、高甘油三酯血症14的患者其Fg含量均显著增加。    4  Fg在冠心病中的作用及机制    4.1  刺激中膜平滑肌细胞增生,促进SMC胶原合成  国内王雪青等人通过动物实验证实15,Fg可通过其降解产物网状纤维蛋白(fibrin,Fb)刺激中膜平滑肌细胞(SMC)增生,并促进SMC胶原合成,刺激SMC合成与分泌内皮素(ET),增加SMC内胆固醇堆积,抑制SMC的NO合成酶 和NO生成。有研究证明,SMC增

10、生,胶原等细胞基质积聚,SMC内胆固醇堆积是动脉粥样硬化(AS)发病过程中的重要环节16,血管组织旁分泌自分泌功能紊乱,如ET升高和NO减少,参与了AS的发病过程17。    4.2  促进AS形成和发展  Fg能破坏内皮细胞(EC)的抗凝、屏障作用并能影响纤维母细胞、平滑肌细胞的移行生长,促进AS形成和发展。    4.3  Fg直接参与血栓的形成  Fg在AS的早期即与LDL一起侵入动脉内膜,早期以Fg为主,较晚则以Fb为主,而且量亦增加,在粥样斑块的周围可见大量纤维蛋白

11、样物质,故可认为纤维蛋白参与了斑块的发展。    4.4  Fg与血小板聚集  血小板聚集在血凝和血栓形成中有重要作用。现已确认,Fg是促进血小板聚集最主要的血液蛋白质。研究发现,血小板膜上含有许多Fg粘着受体,Fg可通过分子上含有的6个结合位点与血小板膜上的Fg受体结合而使血小板发生聚集。    4.5  Fg与血液流变学  血液粘度是血液流动的内部阻力,血液粘度升高可使组织器官血流量减少,血小板及红细胞粘着能力增强,因而容易形成血栓或使动脉血管腔狭窄。Fg分子量大、不对称

12、性强、浓度高又有聚集作用,是除红细胞外决定血液粘度的第二重要因素。而冠心病患者具有血液粘滞度高的特性,降低Fg水平使血液粘滞度降低可增加冠脉血流量。总之,Fg与冠心病关系极为密切,其不仅直接参与血栓及AS的形成和发展,而且还可直接破坏EC,使其屏障作用消失,破坏EC的抗凝及纤溶作用,并促进纤维母细胞及平滑肌的生长,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加强降纤治疗对防治冠心病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Binnie CG, Lord ST. The fibrinogen sequences that interact w

13、ith thrombin.Blood, 1993,81:3186.    2  Veklich YI,Gorkun DV,medved LV,et al. Carboxyl-terminal portions of fibrinogen and fibrin.J Biol Chem,1993,268:13577.    3  Stubbs MT,Oschkinat H,Mary I,et al.The interaetion of thrombin with fibrinogen.Eur J Biochem, 19

14、92,206:187.    4  Martin PD, Robertson W, Turk D, et al. The structure of residues716 of A-chain of human fibrinogen bound to bovine thrombin at 2.3 A resolution. J Biol chem,1992,267:7911.    5  Kannel WB.Fibrinogen and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J Am Med

15、 Assoc,1987,258,1183.    6Ernat E.oral contracep tives,fibrinogen and cardiovascular risk.Atheroaclerosis,1992,93:1.    7  Stone MC,Thorp J M.plasma fibrinogen a major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 JR Coll Gen Pract,1985,35,565.    8  Balleisen L.Coagu

16、lation factora and the progres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Lancet,1987,1:461.    9  Yarnell JWG. Fibrinogen,viscosity and white blood cell count are major risk factors for ischemic heart disease.Circulation,1991,83:836.    10  K robot-k. Determinant of plasma

17、fibrinogen:relation to body weight, waist-to-hip ratio,smoking,alcohol,age and sex, results from the second MONICA Augaburg Survey.Arterionclerosis and Thrombosis,1992,12:780.    11  Meade TW.Menqoauaal status and haemostatil variables.Lancet,1983,1:22.    12  

18、;Lee AJ. Plasma fibrinogen and coronary risk factors:the Scottish Heart study.J Clin Epidemiol, 1990,43:913.    13  Love GDC. Increased plasma Fibrinogen and platelet-aggregates in type II hyperlipo -proter nasmia.Thromb Heamost,1979,42:1503.    14  Stmpson HCR. Hypertriglyceridaemia and hypercoagulability.Lancet,1983,1:786.    15  王雪青.纤维蛋白原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中的作用及机制.生理科学进展杂志,1996,27,3:247.    16  Jaeger E,Kust S,Rossner A,et al.Joint occurrence of collagen mRNA conta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