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的初步认识》数学教案_第1页
《小数的初步认识》数学教案_第2页
《小数的初步认识》数学教案_第3页
《小数的初步认识》数学教案_第4页
《小数的初步认识》数学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数的初步认识?数学教案学习好?小数的初步认识?的知识 ,将对今后系统学习小数知识打下良好根底。为了更好的将教与学有机结合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数学网小编与大家分享?小数的初步认识?数学教案 ,希望大家在学习中得到提高。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 ,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2、能识别小数 ,会读写小数。3、通过对一位和两位小数的初步认识 ,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4、使学生认识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情感。教学重点:小数的读、写、小数的含义教学难点: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教学准备:学具袋(平均分成10份

2、的白色纸条、红蓝彩带、统计表格)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测量自己的身高。教学过程一、 情境导入 ,初识小数1. 创设超市“社会小调查情境多媒体展示:超市调查情境图师:昨天 ,老师去超市购物 ,看见两个小朋友拿着笔和本子在记录着什么。出于好奇 ,我就上前询问了一下 ,原来他们在做“社会小调查了解一些商品的价格。我看了看 ,发现他们是这样记录的多媒体展示:两张记录单师:看得懂吗?(懂)你更喜欢哪张记录单?说说你的看法。学情预设:一张记录单的价格是以“几元几角几分的形式展示 ,另一张记录单是以“元“为单位的形式展示的 ,学生对这两张记录单会有自己的看法 ,这里要充分肯定学生的看法 ,鼓励他们发表意见。师

3、:是呀 ,这两种记录各有所长 ,不过小女孩的这样记录单更简单、明了、方便 ,很值得我们来研究。多媒体展示:突显以“元为单位的记录单2. 初识小数 ,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5.98、0.85和2.60这三个小数师:老师把这些数提了出来 ,像(5.98、0.85、2.60)这样的数 ,我们叫做(小数)师:这些小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出都有小圆点 ,都是3个数字组成 ,点后面都是两个数字等。这里不能在学生说出小数点后 ,就直接打住话题 ,而应让学生充分说说他的观察和发现。多媒体展示:小数点变红师:“.叫做小数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关于小数的知识。板书:小数的初步认识二、 认识小数

4、1. 小数读写学习(1)读小数师:这些小数你会读吗?读给你的同桌听听。学情预设:先放手让学生根据经验自己读一读 ,再指名读 ,读的同时 ,展示读法。师:谁来读一读。(学生指名读 ,再读的同时指导要注意的地方)多媒体展示:即时展示三个小数的读法(2)写小数师:我们已经会读这些小数了 ,那这些小数是怎么写的呢?让我们动手来试一试。学情预设:这里 ,老师先书写一个示范 ,再让学生在本子上写一写 ,应及时巡视指导写法。板书:5.98元、0.85元、2.60元设计意图:小数的读法和写法是比拟简单的 ,这里让学生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直接解决。不拖泥带水 ,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投放到下面小数现实含义的建构上。2

5、. 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现实意义建构师:谁知道 ,这些以“元为单位的小数分别表示多少钱?(学生答复 ,教师板书)板书:5元9角8分、0元8角5分、2元6角0分师:你是怎么知道的。设计意图:这里不要求学生尽全尽美地答复 ,只要学生能提到点自上 ,就说明他对于小数价格的实际含义有所了解 ,但也要注意学生表达的逻辑性 ,培养准确完整的表述能力。小结:这些以元为单位的小数 ,小数点的左边表示几元 ,小数点右边第一位表示几角 ,小数点右边第二位表示几分。3.小练师:从大家的发言中 ,看得出来你们已经懂得用小数表示价格的方法 ,那我要考考你们了。你能把下面的价格改写成以“元为单位的吗?多媒体展示:几元几角

6、几分的题目 ,并适时根据学生的答复展示答案4. 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现实意义构建(1)生活例举师:通过钢材的研究 ,小朋友们对价格的小数记法已经很清楚了 ,那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也用到小数呢?(学生畅所欲言 ,说出自己在哪里见过小数 ,老师加以肯定)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动物界的小数信息 ,一起来读一读吧。多媒体展示:书上第91页的第2题师:看来 ,小数不仅可以表示价格 ,而且还可以表示身高、体重、速度、路程生活中的小数真实无处不在!说到身高 ,你们了解自己的身高吗?想知道李老师的身高吗?(想)我的身高是1米63厘米。板书:1米63厘米师:猜猜李老师的身高1米63厘米 ,用“米作单位怎么表示?学情

7、预设:学生可能会讲出正确的答案 ,但说不出理由来。师:小朋友们猜得非常准确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李老师的身高1米63厘米为什么能用1.63米来表示。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小数 ,引出猜测老师身高用小数表示的方法 ,从而过度到本节课的另一核心环节以米、分米、厘米为素材的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含义和写法。此处采用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方式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2)感知“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来表示多媒体展示:标有110的米尺师:这是一张1米长的尺子 ,把1米平均分成10份 ,每份是多少分米?每份是1米的几分之几?多

8、媒体展示:1分米长的线段和1分米字样师:1分米师1米的几分之几 ,也就是几分之几米?师:对了 ,1分米是1米的 ,也就是米。米写成小数是0.1米。多媒体展示:1分米=米=0.1米多媒体展示:3分米长的线段师:这一段是3分米 ,那3分米等于几分之几米 ,写成小数是多少呢?学情预设:学生在前面1分米的环节已经架构了小数与分数的联系 ,所以这里会比拟好的从模仿过渡到知识建构。多媒体展示:3分米=米=0.3米师:你还能在尺子上找到0.7米吗?上来指一指。设计意图:以形象的课件 ,唤起学生对分数的记忆。通过长度单位建立分数与小数的联系 ,让学生知道小数是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而且 ,对于1分米、3分米和

9、7分米的不同呈现方式 ,可以防止课堂的单一枯燥 ,也为下一环节过渡提供铺垫。(3)感知“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来表示师:小朋友们 ,面对同样的事物 ,我们只要换个角度 ,就会有新的发现。多媒体展示:标有1100的米尺师:现在把1米平均分成了多少份?每份的长度是多少?(1厘米)师:1厘米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米?()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0.01米)多媒体展示:1厘米=米=0.01米师:3厘米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米)用小数表示呢?(0.03米)多媒体展示:3厘米=米=0.03米师:那18厘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呢?(0.18米)板书:18厘米=0.18米师:你是怎么想的?(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小结:

10、小数点前面的数表示几米 ,小数点右边第一位表示多少分米 ,小数点右边第二位表示厘米。板书:米、分米、厘米5. 稳固小练师:现在知道老师的身高1米63厘米为什么能写成1.63米了吗?多媒体展示:丽丽测量身高的情境师:有位小朋友在测量身高 ,我们去看看。师:丽丽的身高是1米20厘米 ,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是多少米?学情预设:这里学生可能把1米20厘米写成1.20米和1.2米 ,都是正确的 ,应引导学生说出其中的理由。师:如果有位小朋友的身高是1.42米 ,那是几米几厘米?(1米42厘米)设计意图:本环节回应前面的猜测 ,可以使课堂结构更富整体性。通过自己的身高写成小数的的形式 ,来让学生进行应用练

11、习 ,稳固所掌握的知识。让学生反过来思考“1.42米是几米几厘米?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小数含义的理解。做一做:1元是10角.7角是 元 ,还可以写成( )元.1元是100分.7分是 元 ,还可以写成( )元.1米是10分米5分米是 米 ,还可以写成( )米。1米是100厘米55厘米是 米 ,还可以写成( )米。小数的古今表示法比拟师:小朋友们 ,你们知道在我国古代小数是怎么表示的吗?一起来看看。多媒体展示:p94的古今小数“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 ,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 ,“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

12、书 ,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 ,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 ,何至于此?等等 ,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 ,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 ,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 ,“先生之根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 ,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 ,首见于?礼记?曲礼? ,有“从于先生 ,不越礼而与人言 ,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 ,与教师、老师之意根本一致。师:你觉得用哪种方法表示小数点比拟好?三、 总结延伸教师范读的

13、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局部 ,我常采用范读 ,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 ,我读一句 ,让幼儿读一句 ,边读边记;第二通读 ,我大声读 ,我大声读 ,幼儿小声读 ,边学边仿;第三赏读 ,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 ,一边放录音 ,一边幼儿反复倾听 ,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小数 ,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师:其实 ,关于小数还有很多奥秘等着我们去发现、去探索 ,让我们在生活中多观察 ,挖掘更多关于小数的奥秘吧!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拟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力,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为难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方案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