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锦集6篇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科学有序进行,常常需要预先准备方案,方案是解决一个问题或者一项工程,一个课题的详细过程。那么什么样的方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教学设计方案 篇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2、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情况1、“我”指谁?(出示骆驼图片)你们见过骆驼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生介绍)2、检查生字预习情况自豪 养料 足够 多亏贮存 陷进 铺天盖地 又大又厚镜子 疼爱 走一趟 脚掌疙瘩 骆驼 委屈 松散(生领读,开火车读)二、初读课文1、同桌
2、间互相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2、检查读书情况出示几句难读的句子:小骆驼在小溪边照“镜子”,小红马看见了,就喷着响鼻对小骆驼说:“你的脚掌又大又厚,眼皮上长着两层眼毛,背上还有两个肉疙瘩,多难看哪!”妈妈说:“我们背上的那两个肉疙瘩叫驼峰,里面贮存着养料,足够我们路上用的了。”沙漠旅行结束了,小骆驼默默地想:我们的驼峰、脚掌、和眼毛在沙漠里有那么大的用处,我们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呀!(学生个别读,齐读)3、流利地读课文要求:读通句子,不唱读,不复读(找朋友互相帮助读)4、比赛读5、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生字新词(生自由说)6、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生说)三、学习生字左右结构:镜
3、料够陷铺上下结构:委上中下结构:豪半包围结构:疼趟独体字:亏教学设计方案 篇2教学目的:1 认识爬山虎的脚的颜色、形状和生长部位。2 重点理解爬山虎的脚是怎么样一脚一脚爬上墙的。3 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和口语表达的能力,结合发展学生的审美情操。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2、学习作者抓住爬山虎脚的特点,把一个意思写清楚的方法。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具准备:文字教材、多媒体课件教学思想:创设审美情景,感受祖国文字的语言美。教学过程:(一)设问激趣,整体感知出示谜语A上搭架,下搭架,开黄花,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B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
4、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爬山虎也是一种蔓生植物,它搭架吗?(这个问题的提出,学生展开形象思维,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25课爬山虎的脚看看叶圣陶爷爷是如何把爬山虎怎样爬墙的这一幅美丽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二)理清条理,扶放结合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结合以下四种学习方法自学:1、整体感知:学生的自学(1)问答法(2)提问法(3)朗读法(4)画图法2、理清条理:汇报学习情况,师给予适当地点拨。3、课件出示:指导朗读,重视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三)结合课件,披文入情直奔重点,播放课件,品味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1、把握整体:学生快速跳读,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的。2、深入部分
5、:你认为这部分描写中那些语句写得好,好在哪儿?找出有关词句。3、课件演示:动画感受,让语言的描述升华为形象的感性认识。4、指导朗读:感受爬山虎如何爬墙,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四)指导学法,领悟爬山虎触着墙和没触着墙的不同情况。1、总结学法:针对课堂上相关学法加于小结。2、指导自学:这一段描写哪几种情况下的爬山虎的脚?找词句来分析,用学习上一部分的方法来学习这一部分。3、汇报自学:理顺条理的基础上完成对黑板板书的补充。4、教师小结:结合课件,指导体会作者的喜欢、愉快的心情。(五)总结评价延伸课外1、编儿歌或谜语(1)生畅所欲言A 小小叶儿多又多 B 爬山虎呀真厉害 C 是虎不是虎春风吹来会跳舞
6、高楼大厦任你爬 有脚只会爬几根细丝长茎上 不怕高来不怕累 紧贴墙上绿使你疑是小蛟龙 勇往直前不退缩 离墙便枯死2、展示生活中的其他蔓生植物(1)生上台展示(通过简介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培养表达能力)(2)教师综合性评价。(结合观察方法、写作运用几方面来谈)3、总结评价后布置作业(1)按描写爬山虎的脚的方法展开想象写你看到的大自然中的有关动物、植物为适应周围的生活需要而进行的相关的生理调节(沙漠中的骆驼、仙人掌;猫的脚垫等等)(2)课堂所得,课后的采集编绘成小报或设置展览角组织学生浏览。(结合爱科学、学科学的思想教育)教学设计方案 篇3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渔夫是怎
7、样用智慧战胜魔鬼的。3.理清文章脉络,简要地讲述课文内容。教学重点:1.2.3教学难点:2.3教学准备师:多媒体故事画面或挂图及阅读要求、一千零一夜、小黑板;生:一千零一夜、东郭先生和狼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本单元前几篇课文,把我们引入了故事长廊。今天,我们再次阅读精彩的神话故事,渔夫的故事,从中去获得收获。齐读课题二、明确阅读要求,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1.默读连接语,用”-“句出阅读要求,课件展示。2.阅读要求:把这个故事简要地讲给家人听,根据以往阅读的方法,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1)独立思考。(2)四人小组讨论。(3)抽说(分意义段,读懂每段重点内容。依次抓每段重点内容讲述。)三、自学生字词
8、、多音字1.四人小组交流生字音形及词义。2.读小黑板生字词(齐读、抽读、去掉音节读)。3.读多音字。撒s撒网塞si塞车s撒种sài塞北四、自学解决,简要讲述故事1.自读课文,分意义段,并把段意写在书上。(给一定时间读书。教师巡视与生探讨。)第一意义段(1-4自然段)渔夫捕鱼捞起了一个黄铜胆瓶,用小刀撬去瓶口锡封,一股青烟冒出变成魔鬼。第二意义段(5-15自然段)魔鬼听说所罗门已死,没有惧怕,于是要杀死救他的渔夫,并讲出了理由。第三意义段(16-25自然段)渔夫引诱魔鬼再次进入瓶里,并封住瓶口,战胜了魔鬼,转危为安。2.生小声简述故事。3.抽生讲述,其余认真听,等会补充,修正。(多媒体
9、展示故事或挂图,图书结合看,并板书。)五、揭示中心思想1.出示多媒体阅读要求:认真默读课文,看看在比自己不知强大多少倍的魔鬼面前,渔夫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这样做?渔夫用什么救了自己?2.默读思考(给一定读书时间,教师与生探讨)。3.四人小组讨论(要求:组长管理,从参与,教师参与。)4.集体讨论,充分发表意见。渔夫放出了魔鬼,救了他,魔鬼恩将仇报反而要杀渔夫。渔夫对魔鬼说:“我要问你一件事,你必须说实话。”“我没亲眼看见,绝对不能相信。”魔鬼要让渔夫想信自己是住在瓶里,于是就钻进瓶里,渔夫立刻封住了瓶口。渔夫战胜了魔鬼,救了自己。渔夫设计引诱魔鬼进入瓶里,就可救自己。渔夫假装不相信魔鬼是住在瓶里,
10、说:“我没亲眼看见,绝对不相信。”激将魔鬼,魔鬼要让渔夫相信自己是住在瓶里,于是钻入了瓶里。渔夫用智慧救了自己,战胜了魔鬼。(板书)5.读第三意义段。六、读东郭先生和狼,认识魔鬼的本性七、拓展1.读资料表。2.读一千零一夜。板书设计32*渔夫的故事渔夫捕鱼捞到黄铜胆瓶放出魔鬼魔鬼要杀渔夫恩将仇报渔夫引诱魔鬼入瓶用智慧战胜魔鬼教后记: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渔夫是怎样用智慧战胜魔鬼的,理清文章脉络,简要地讲述课文内容。教学设计方案 篇4【教材分析】本课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小英在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不但出色地讲述了故事,而且从此之后,她鼓起生活的勇气而变得乐
11、观开朗的故事。这篇课文,情节简单,文字浅显易懂,但内中所蕴含的情感却是非常深沉的。它告诉我们:人人都需要爱,尤其是当身处困境的时候;要珍惜爱,同时我们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爱献给别人。平时就要主动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对自己的关心和鼓励。课文以小英的感情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多次写到小英的神态与动作。因此,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小英的情感变化,深刻领会情感内涵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十九课掌声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10个生字,正确读本课:掌声、文静、愿意、姿势等新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
12、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懂得要主动地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情感走向,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教学难点】通过对英子言行的描写体会英子的心理特质。【教学过程】一、导入1、导语(师):今于能来到你们学校跟你们上课,老师既紧张又兴奋,希望我们今天能合作愉快。今天我会为大家一系列的惊喜,希望我们的同学在这节课是愉快地学到知识。首先我给大家带来一个人人都喜欢的字:爱(课件出示)这是一个什么字?谁能用这个爱字组词或者说一句话呢?(请学生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关于爱的故事。2、板书课题:掌声齐声朗读课题,读了题目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吗?(让学生质疑)你觉得掌
13、声能跟爱能扯上关系吗?设计理念:一开始就用一个爱字,能调动起学生的情绪,让学生能知道这篇课文所讲的情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再让学生质疑,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本篇课文的兴趣。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师:到底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感人故事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那我们读课文要怎样才能读得好呢?有什么要求呢?这是我给大家带来的第二个惊喜,就请我们的鸭先生给我们来个介绍吧:1、要把课文读得正确,不添字,不漏字。2、要把课文读得流利,不重复地读句子。3、读课文要有感情。设计理念:三年级的学生刚进行阅读教学,而读书则是一个很好的阅读方法,借一个学生感兴趣的小动物之口向学生提出读书的要求,效果要比由老师
14、来提出效果要来得好。三、学习生字词语师:这篇课文有很多的生字词语想认识我们呢?让我们一起来跟他们交个朋友好吗?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词语。这是我给大家带来的第三个惊喜。课件出示生字词,让学生多种形式去读。(开火车,分小组,个人等等。)设计理念:学习生字生词本来是一项较枯燥的五环节,老师用生动有趣的过渡语言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变老师要学生学为学生的我要学。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通过朗读课文每个人对英子都有了了解,她应该给大家留下了一个印象,你觉得英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姑娘?每个人读书都有自己的想法,我们说话要有理有据,刚才别人说话的时候,有的同学就好像不同意,那英子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姑娘,答案就
15、在课文中,请同学们读一读,出示文字投影:上小学的时候,我们班有位叫英子的同学。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上课前她总是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因为她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让别人看到她走路的姿势。师:有声有色的朗读有利于表达感情,而默读更有利于思考,边读边想:英子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学生默读。教师巡视,提示:抓住关键词句,说话要有理有据,哪个同学还没有回答过问题给我一个手势,我会让你先说。教师板书:文静、忧郁师:通过朗读大家知道了这是一个忧郁的小姑娘,那这一段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出示课文第4自然段文字投影:从那以后,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
16、再像以前那么忧郁。她和同学一起游戏说笑,甚至在一次联欢会上,还让同学教她跳舞。让学生自由说,体会英子从心理到性格的变化。设计理念:朗读是阅读教学一个很好的方法,通过个性化的阅读,使学生真的能体会到读书的快乐。使课堂教学成为了老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令填鸭式的教学改变为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老师相机板书:活泼、开朗、乐观一组反义词用在了一个人身上,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是什么令到她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我们要留到下一节课再来学习。留下思考的内容给学生,令学生产生疑问,带着疑问走出课堂,下一节课将会产生很多。这一节课同学的表现令老师非常高兴,真的很高兴能为你们上这一节课,你们在这一节课不但能积极
17、地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而且还能大胆地表达出自己的意见,这是很好的学习方法,希望你们以后的每一节课都能这样上课,那么你们将会成为学习上最优秀的学生,以后就能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材。教学设计方案 篇5教学目标了解聚落的主要形式,聚落的形成和发展。2.能举例说明聚落的位置、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3.了解保护聚落方面的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运用图片说明城市与乡村的特点和差别,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发现地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地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使学生认识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地理环境观。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2.聚落与环境的关系。3.世界文化遗产保
18、护的意义。“聚落的形态”和“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两部分,主要讲述聚落的形态、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聚落分为城市与乡村两大类型。世界各地的聚落形式多样,但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着很大的协调适应性。世界文化遗产是前人留下来的宝贵财富,为我们研究人类的文明史,以及人类与环境间的关系,人地协调发展等有着重大的价值。故本节的重点是“聚落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和“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聚落形式是学生身边具体的地理事物,所以在教学方法设计上,主要采用了分组合作式的教学形式,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让学生当小老师,向其他同学展示个人的想法和小组的讨论结果。课前准备:把学生分成
19、几个小组,教师提出具体要求,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接着学生按小组合作分析、解决问题。课前准备提出要求如下:(1)搜集城市与乡村的不同景观图片,分析城市与乡村有何差别;(2)搜集民居建筑图片以及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料,分析形成建筑特色的原因;(3)复习前面世界人口分布知识,了解人口密集地区的地形。导入新课 人类可以说是喜欢群居的“高级动物”,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各式各样的有趣的“居住”景观。请同学观察下面几幅图,它们分别反映了什么地方的景观呢?(边展示,学生边回答,教师强调图片分别反映了城市与乡村的景观。)承转 城市与乡村都是人们集中居住的地方,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聚落。讲述新课:一
20、讲述“聚落的形态”,按以下步骤:在学生了解聚落的概念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个人所见所闻,再举些例子。承转 我们看了这么多的例子,可以知道聚落的规模有大有小,小的只几十人的村庄,大的可以大到上千万的巨型都市;聚落的形式主要形式包括城市与乡村,它们具有不同的特色。那么,它们有何差别呢?1 让学生分别展示城市、乡村景观图片:引导、启发学生结合个人所见所闻,讨论生活在城市里有哪些好处?启发 教师可先启发学生从图片中的房屋密集、高度、道路的修筑情况、商店、医院等的多少,有无农田、果园、鱼塘等方面对比,说明城市与乡村景观方面的差别。讨论 让学生分组讨论,结合个人的所见所闻,教师适当提示城市的学校教育条件、
21、信息流通的快慢、生活娱乐的内容等方面来比较城市与乡村的差别;并由学生课前做好小课件,上讲台当小教师,与其他同学交流小组的讨论结果。教师小结 教师展示城市与乡村差别表格:2 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从人口规模、从事的生产劳动等方面来讨论城市与乡村的差别。讲述:通过同学们的讨论,不难看出,乡村是人口规模较小的居民居住地。规模最小的叫做村庄,大一些的叫做城镇,但我们也把它归为乡村聚落。乡村的周围有农田分布,居民主要从事农业活动,具有很大的生活、活动空间。而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从事非农业产业的居民聚居地。城市人口密集,汇聚了大量的社会经济活动,并对周围的地区的发展起着显著的带动作用。生活在城市的确存在
22、很多的好处。但是,城市本身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你我就身在其中,结合自己的生活体会,哪位同学起来说一说你认为城市存在着哪些问题呢?教师引导学生从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工业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生活噪音、生活垃圾、就业困难等方面来进行讨论。小结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改造越来越大,自然生态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所以我们更加要加强城市的绿化,管理与保护。在城市的建设中,要注意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出更美好的生存环境来。过渡 前面我们了解了聚落的形态,主要包括城市与乡村。但是自然界的地理事物是处于不断的发展与变化中的,城市是在乡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23、将会有更多的乡村发展成为城镇、进而形成大大小小的城市。3 教师展示动画:课本P52由村庄演变为城市的过程,讨论城市发展过程。简要分析城市发展条件。教师提问 聚落分布在世界各地,很不均匀,从前面的世界人口分布知识,我们就可以知道,人口分布不均,也反映聚落的分布情况。那么,结合人口的分布情况,分析讨论:在哪些地方容易形成聚落呢?启发 世界人口密集区域分布在哪些区域?为什么?那些地区的地形如何?气候如何呢?如:我们冀州的地形如何?学生结合前面所学知识,讨论。小结:聚落的形成受水、地形、气候、交通等条件影响。气候温和、水源丰富、交通便利、地形平坦的地区易形成聚落。承转 由于环境的不同,世界各地的民居建
24、筑(房屋)风格不同。为什么呢?讨论 把学生分成3组,展示课前搜集的“东南亚的高脚屋”、“北非的平顶屋”、“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的冰屋”的图片,讨论不同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教师进一步引导:我们当地的民居建筑有何特色呢?(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世界各地的民居风格不同,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社会经济生活关系密切,体现了当地的文化习俗等。承转 正因为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聚落建筑风格各异,所以前人留下了很多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4讲述“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展示 各类文化遗产的图片,教师边介绍边引导学生欣赏图片,然后请学生考虑图片反映的内容有什么共性?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总结: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宝
25、贵的财富,它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某个城市、某个民族、某个国家的文化精神,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制度、民俗风情、经济科技等到的发展水平以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等。教师提问 有人在古代建筑物下刻写“XXX到此一游”,这种做法对吗?(不对)为什么?(学生讨论)小结:文化遗产是人类宝贵的财富,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经济、科研价值,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在于:为我们研究人类各个时期的文化精神、社会制度、民族风情等有着重大的意义。特别为我们人类如何去协调人地关系,合理地改造自然等,提供宝贵的资料!课堂总结 课件展示课堂板书设计,概括本节知识要点:1.聚落:人们集中居住的地方,可分为城市与乡村两种形式;两者的差别;2
26、.聚落的形成及其与环境的'关系。3.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课堂巩固1 乡村聚落类型及其人们从事的生产活动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 )A.农村放牧B.牧场伐木 C.渔村捕鱼 D 林场种植2.关于乡村与城市聚落景观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 )A城市自然景观改变小、建筑密而高B 乡村道路纵横交错,网线密集C城市人口密度大,商店、学校多 D乡村人们工作节奏快、文化生活丰富3影响聚落形成与发民的主要因素有( ) 地形 资源 土壤 水源 气候 植被 地质 交通板书设计一、聚落的形态1什么是聚落2聚落的形式3城市与乡村的差别二、聚落与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1聚落的形成与发展2聚落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三、世界
27、文化遗产的保护1 什么是世界文化遗产2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教学后记本节内容主要运用了分组合作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通过学生小组分工合作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的能运用自己学到的地理知识去解析身边的事物,真正做知识的“学以致用”。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有所提高。在如下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效果才是真正有效的:当学生感觉到别人在关心他们;对他们正在学习的内容很好奇;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任务完成后得到适当的反馈;看到了成功的机会;对正在学习的东西感兴趣并觉得富有挑战性;感觉到他们正在做有意义的事情。
28、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就必须最大可能地创设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的情境与氛围。这样才能最好使新课程标准得以实际上的实施。教学设计方案 篇6教学目标:1、感受北京的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和向往北京的思想感情。2、学习课文的字词。研读课文,学会阅读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引领学生感受北京的美,激发学生热爱首都北京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理解课文第二段写天安门城楼前与整体介绍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课件(注:作者已经把课件提供给站长,请向站长索取。)教学过程:一、导入:谈北京1、请小朋友听一首歌,并猜猜歌名,(课件播放我爱北京天安门)2、摸清学生对北京的了解。师:小朋友们,你们去过北京吗?生:去过。(没去过)师:请你说说你在北京看到了哪些景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中国银行考勤系统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年移动基站智能监控仪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真空球阀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3-2028年中国蜂窝纸板行业竞争格局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广东省汕头市2025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月考卷含答案
- 2025年低噪声料仓振动防闭塞装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独石云母电容器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年度装卸公司绿色装卸技术创新合作协议
- 2025年提字提花松紧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 酒店宾客意见表
- 一年级语文《端午粽》说课课件
- NB/T 11261-2023煤矿冻结孔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
- 《铸造用增碳剂》
- 婴幼儿伤害预防与处理配套教材电子课件(完整版)
- 线下庭审申请书
- 萃取技术 多级逆流萃取
-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材培训课件【部编】
- 盆景造型经验
- 2023年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小升初数学试卷(含答案)
- 威风堂堂进行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