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代词的考察_第1页
论语中代词的考察_第2页
论语中代词的考察_第3页
论语中代词的考察_第4页
论语中代词的考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论语中代词的考察摘要文章主要考察论语中疑问代词、指示代词和人称代词。、这三种是古代和现代都在使用的代词,还有另外两种无定代词和辅助性代词则是古代汉语所特有的,本文不予以探讨。通过对前三种代词的探索学习,初步了解并掌握古代汉语中代词使用上的系统性。关键词论语;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人称代词;考察代词是代替名词以及其它实词或词组的词。主要作用在于行文时避免重复,以求文章简洁。几种代词之间有时界限并不明确,彼此有交叉 。论语是孔子门人及其再传弟子集成的。书中辑录了孔子和孔子一些弟子的言行,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论语无论从文学角度还是从语言角度去看,都是上古中期很具有代表性的经典著作。在一定程度

2、上反映了先秦时代的语言特点,为语言研究提供了丰富翔实的材料。本文以论语的代词为研究对象,对代词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全面考察。主要使用的方法是向前辈学者学习来的统计加分析的方法:首先,运用频数统计的方法进行穷尽式的全面考察,对书中代词的使用频率、各句法功能的分布、相互搭配情况等进行静态描写。在详尽统计的基础上,再列举现象,把握变化性,对每个词的句法功能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其次,对某些代词进行历时的综合比较。最终,明确和总结出各个代词的句法功能。一 疑问代词1、指人的疑问代词“谁”、“孰”(1)“谁”主要用于一般问句,用法基本上与现代汉语相同,仅指人。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论语·雍也(

3、论语中用“谁”的情况很少。) (2)“孰”常用在选择问句里,一般都有先行词,意思是“哪一个”。“孰”可以指人,也可以指事物。(论语中用“孰”的使用很频繁。)当“孰”指人时,若不表示选择,则它和“谁”就没有分别。指人的例句比如: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 论语·雍也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 论语·先进 子曰:“赤也为止小,孰能为之大?” 论语·先进 “孰”指物:“礼与食孰重?”意思是:礼制和食物相比哪一个更重要?2、指事物的疑问代词“何”、“胡”、“曷”、“奚”。 (1)这几个疑问代词中,“何”的使用率最高, 其用法和现代汉语的“什么”相当。子出,门人问曰:“

4、何谓也?” 论语·里仁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论语·颜渊“何”的语法功能广泛,主语宾语补语状语都可以做,比如:“何贵何贱?”(充当主语) “曰:是何也?”(充当谓语) “大王来何操?”(充当前置宾语) “许子何不为陶冶?”(充当状语问原因) “姜氏何厌之有?”(充当定语。 )值得注意的还有,“何”偶尔也可以表示选择,比如论语·颜渊中有“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一句,其中“何”就是这种用法。(2)而“胡”、“曷”、“奚”这三个疑问代词则经常作状语,有时是和介词结合后作状语,可用来询问原因,、时间或处所等。 子贡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 论语

5、·子路 这里的“奚”与“何”相当,可译为“什么”。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 论语·为政 这里“奚”表询问原因,译为“为什么”。3、指处所的疑问代词、“恶”、“焉”、“安”。这几个词主要用作状语,询问处所,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在哪里”。还可用于反问句,作状语,加强反问语气,译为“怎么”。子曰:“里仁为美。则不处仁,焉得知?” 论语·里仁 子曰:“焉用佞?” 论语·公冶长以上两句里的“焉”即是加强反问语气的状语。“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论语·先进 这一句话的翻译,杨伯峻先生在论语译注里译为“怎样见得纵横各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土地

6、就不够是一个国家呢?” 这样“安”就是加强反问语气。但如果翻译成“在哪里能见到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而不是个国家的(城邦)呢?”我以为也说得通,那“安”就是询问处所的代词了。二 指示代词1、特指或泛指代词“其”、“之”、“兹”。(1)“其”是特指代词,表示它所修饰的名词指代的人或事物是特定的或适当的。一般可译为“那”。由于例子常见,此处不赘举。代词“其”只能作定语。 “其”后面常跟着动词谓语,从形式上来看,此时的“其”很像是主语。 但是此时的“其”仍然为定语。它的作用相当于:名词+“之”。再连同后面的动词,就构成:“其”(主语+“之”)+谓语。有时“其”出现在句首,容易被误解成主语。这时对“

7、其”的词性要细心辨析。如: “其是之谓乎?” 这句中的“其”是语气副词。表反问语气。都不是代词,不是主语。 (2)先秦时代“之”也用作指示代词,在论语中,它的运用频率极高,“之”字足有617个。“之”字用作代词,可以称代人或者事物,在句中主要用作动词的宾语、介词的宾语,也可以用作兼语和定语,在这里不详述。 以其子妻之 。 论语·公冶长(“之”做动词“妻”的宾语) 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论语·阳货(第一个“之”是代词,做“使”的宾语,同时做“闻之”的主语。) 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论语·微子 (代词“之”做宾语“奴”的定语,译为“他的”。) (

8、3)“兹”,表泛指,多作宾语。表泛指,可作定语,也可以作宾语,等于说“此”或“彼”,可以译为“这”。 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 论语·子罕2、近指代词 “是”、“斯”、“此”。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这”“这里”“这个”等,可充当主语、宾语、定语。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论语·述而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此”、“是”还可作判断句的谓语,它们常可以互换。3、远指代词“彼”、“夫”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那”“那里”“那个”。(1)“彼”的指代性强,可作主语、宾语、定语。可以指人,译为“这人”“那人”。 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问子西。曰:“彼矣!彼矣!” 论语&

9、#183;宪问 (2)“夫”作为指示代词时指示性很轻,翻译时多可不译出。位于句首的“夫”后来虚化为句首语气词,主要起提起话题的作用,表示要发议论。要注意辨别“夫”的这两种用法的区别。 食夫稻,衣夫锦。 论语·阳货(“夫”做代词。) 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论语·季氏(“夫”是句首语气词。)4、“尔”、“若”、“然”相当于“如此”、“像这(那)样”。(1)“尔”主要作宾语和定语。 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论语·宪问(2)“然”多作谓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这样“那样”“这么”“那么”。单说“然”是应答词,表示“是的”。 (3)“若”只作定语。抑为之不厌,

10、毁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论语·述而三 人称代词 1、第一人称代词“吾”、“我”、“予(余)”。在论语中主要是前两种的使用。“我”和“吾”在使用上有明显的相同之处,又有明显差异。在这里不做详述,建议参看王淑怡的<论语>中的人称代词一文,其中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吾日三省吾身。 论语·学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云·述而2、第二人称代词“女(汝)”、“尔”、“若”、“而”、“乃”。古代汉语的第二人称代词往往用于对对方不需要讲礼貌的情况(如上对下、尊对卑、长对幼等),以及说话的双方关系亲昵到了不拘泥礼节的场合。 比如:子曰:盍各言尔志。 论语

11、·公冶长 这是孔子向他的弟子说的话,是长者对少者说话,因此此处可用第二人称代词。相似的例子还有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 论语·为政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汝画。”论语·雍也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避世之士哉? 论语·微子3、第三人称代词。上古汉语没有真正第三人称代词,而是用指示代词“彼”、“之”、“其”来兼职。“彼”用于第三人称仍带有指示性,并有轻蔑的意味。“之”只作宾语。“其”只作定语,即使在谓词性成分前它也仍是作定语。“其”做第三人称代词时其词性功能需要仔细加以区分。古代汉语人称代词没有单复数的分别,同一个词既可以用于单数,又可用于复数。第一、二人称代词后可加“侪、属、曹、辈”等名词,意思是“这辈人”、“这类人”,要注意这并不是表示复数的词尾。具体翻译时,要结合上下文确定单复数情况,比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盍各言尔志?” 论语·先进“尔”在这里明显指孔子的四个弟子,所以应当译为“你们”。以上是我阅读论语后结合相关书籍、论文、文章 ,大致对有关论语中代词用法的一点理解的整理。有不足之处敬请指正批评。参考文献(1)王力古代汉语(2)郭锡良古代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