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过程日期09.2主题认识厘米、用厘米测量参加 人员彭晶黄亚倩教学过程设计:一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1 情景设置,用不同的测量工具进行估计和测量提问:你能说一说你的课桌有多长吗?你知道你的数学课本有多长吗?(提示:左、 右小组分开测量。可以用你有的东西比一比,测一测)2 提出测量中的矛盾问题(1 )在刚才的实际测量当中,有的同学说数学书有5颗别针那么长,有的同学说数学书有4个三角形那么长,有的同学说数学书有2把小刀那么长。师:为什么我们都是测量的同一边量出的结果不一样呢?(2 )实际生活中人们用不同的测量工具也就是用不同的长度单位测量,这会带来交流的不方便,那么我们需要统一的长度单
2、位,你知道有那些吗?3.揭示课题,介绍测量的工具(1 )我们要测量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请同学们拿出直尺,观察一下,直尺上有些什么?(大小刻度、数字、厘米)观察这把直尺, 它的每两个刻度之间是多长?( 1厘米,也就是说直尺以 1厘米为单位。)(2) 今天我们来学习量比较短的东西时,用厘米”做单位。二认识长度单位 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1 介绍1厘米:那么你知道 1厘米是多长吗?请你用直尺上表示出来。 首先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 1厘米。2.感知1厘米的实际长度:(1 )把1厘米的长度画在黑板上;(2 )请你刻度尺和图钉的长比一比,图钉的长大约是1厘米;(
3、3) 请你用刻度尺比一比自己那个手指的宽大约是 1厘米;(4) 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3 .观察自己的刻度尺:你知道从刻度“ 0到哪儿是2厘米长吗?(从0到2)从刻度“ 0到哪儿是3厘米长吗?(从0到3)也就是说,从刻度 “0到几,就是几厘米。那么你的 刻度尺一共有多少厘米?三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方法1 学生小组动手测量纸条长度(1) 这有一张纸条,你知道它有多长吗?小组讨论、操作测量纸条的长度。(2) 小组汇报:你们是怎么测量的?2.统一测量的方法介绍:量物体的时候,把刻度尺的“ 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就长几厘米。现在纸条的右端正好对着 “5;'说明纸条长5
4、厘米。3 实际测量物体的长(1)测量同桌准备的纸条,看一看它们分别长多少厘米?量的结果写在纸条上,同桌 检查。(2) 量一量你带来的新铅笔长多少厘米。看练习一的1题中铅笔的长度,笔尖不能靠 近刻度尺的刻度,怎么量它的长度呢?利用三角板来卡一卡的量。(3)量一量你的手掌宽度是()厘米。(取整数)一拃:你的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是()厘米。(取整数)四巩固反馈 五发展练习1 如果有些东西两头都不能靠近尺子,那要怎么量出它的长度呢?例如花生的长度和1角硬币的长度。2.讨论交流,想办法。可以有很多方法。六.全课小结今天学了什么?彭晶发言:教材从两个方面来帮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先让学生选用不同
5、的物品做标准,去测量课本的宽,发现同一边量出的结果不一样,再让学生用不同物品做标准量不 同长度,发现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量出的结果却有可能相同。黄亚倩发言:在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时,要为学生多准备一些学具,如小棒、橡皮擦、小 刀、三角形、小方块等,让学生主动利用身边的学具去测量身边的物体。让学生经历长 度单位形成的过程。彭晶发言:做一做的第三题是用长、宽、高都是1厘米的正方形做标准看图估计所测物体大约有几 个正方体长。教学时,如果学生看图估测有困难,就让学生用正方体实物进行实际测量。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过程日期09.3主题认识米、用米量参加 人员彭晶黄亚倩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用厘米量物
6、体1 提问:昨天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量物体长度用什么工具?2 .用两个手指比一比 1厘米有多长? 2厘米呢? 10厘米呢?3 用刻度尺量文具盒的长度。请你演示,并说出注意事项。二.认识米,用米量情景设置:你量得不错,那么你能量一量黑板有多长呢?瞧!这样用刻度尺量太不方 便了,也不容易得出结果。 那么该怎么办呢?(用更长的尺子量) 用这把尺子试一试看, 这是一把米尺。(板书: 米”)在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例如操场东边到西边有多远,教室有多长,通常都是用比 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米”(一)感知米的实际长度1 观察这把米尺,它的每两个刻度之间是多长?(10厘米,也就是说米尺以 10厘米为单位)2观
7、察自己的1米卷尺,看看和教师米尺的刻度是不是一样的?3 那么1米到底有多长呢?(1)用直尺在黑板上画 1米长的线段。(2) 用直尺比一比从地面到讲台的什么地方的高度是1米。(3) 两只手臂展开,用卷尺量一量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4 )两个人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什么部分是1米。(5)用米尺量1米长的绳子。(应该注意什么问题?)4 以小组为单位在讲台上量出 2米长、3米长的绳子给大家看一看。(二)厘米、米之间的关系1 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米和昨天学习的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2 这条是1米长的绳子,请你用以厘米为单位的刻度尺量一量,看看它有多少厘米?3 .小结:1米也就是100厘米。(板书:1
8、米=100厘米)(三)用卷尺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1 出示卷尺。介绍:这是在测量比较长的距离时用的卷尺。它可以量很长的物体和距 离。2 用卷尺量物体的方法:在用卷尺量物体的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拿住卷尺一端,对齐要量物体的另一端, 卷尺要放平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 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三巩固反馈1 两个人相互量身高,是多少米多少厘米。2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 教室长6 ()黑板长2 ()小明身高124() 课桌长50() 四扩展练习在下课后测量教室的长、宽,后面黑板的长,讲台的长、宽。五.全课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彭晶发言: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初步
9、建立米的长度观念,根据一米和一厘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知道一米等于一百厘米,在教学时为学生准备一米长的绳 子,让学生先感受一米的实际长度,然后再让学生用尺子去测量一米是多少厘米,从而 得出一米等于一百厘米。黄亚倩发言: 要让学生体会到量较短的物品用厘米做单位,量较长的物品用米做单位,如果量自己的 文具盒,书本的长宽等应用厘米做单位,而量教室的长宽,操场的长宽等就要用米做单 位,另位让学生多练习根据一厘米和一米的长度来估计其它物品的长度,培养学生的估 测长度的能力。彭晶发言:让学生能在学习中知道米这个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比如说教室里五块瓷砖的长度就是一米,自己的两只手臂加
10、起来有1米长,家里的书桌有1米长,从生活中找到实例 运用到课堂上,再用课堂上学到的知道应用到生活中去。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过程日期09.3主题第二单元练习才补充参加 人员彭晶黄亚倩1、 用400、70、300、470中的三个数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2、下面的数哪些数最接近 400 ?你能圈出来吗?350、 420、 410、 380、 390、 5003、找规律,填一填。396、397、39&()、()、()520、515、510、()、()、()987、98 &989、()、()、()4、用6、0、3这三张卡片,你能摆出哪些三位数?把摆出的 数写下来,再读一读。5、(
11、1)写出四个百位上是 6的三位数:(2) 写出四个十位和个位上都是 7的三位数:(3) 写出四个在 320与350之间的三位数:6、你能把下面的数按从大到小的循序排一排吗?3722731000732327723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过程日期09.3主题有余数的除法参加 人员彭晶黄亚倩1让学生在分朵两的活动屮先尬成有“剰余”的表象*征此基础上逐步建立 余数、有余数除法的概念。平均分东西的时候,可能刚好全部分完,可能剩下一些不够再继续分。学生在 二年级(上册)表内除法里已经接触过许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本单元教学有余 数的除法,分四步帮助学生逐步认识余数和有余数的除法。2指导有余数除汰的求商方法“怎样求
12、商是计算有余数除法最关键的一步,教材通过实例引导学生体验求商的 方法。在安排上是由易到难,先进行一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求商,再进行两位数除以 一位数的求商。在形式上是由直观到隐蔽,先是能够在图上看到商,然后是图上不 显示出商。在方法上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结合,理解求商的思考。3比较除an式里的余数和除数,发现并理解规律o教材第3页要求学生比较例题和“试一试”题中余数和除数的大小,发现“余 数都比除数小”的规律。在发现这个规律的同时,联系平均分东西时最后剩下的“不 够再分”的经验,就能理解这个规律是合理的、必然的。4利用有余数的除浓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有余数的除法要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第3页的例题和“
13、试一试”既教学计算,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练习里的解决实际问题分三段编排,首先是第4页第4题,把除法算式补充完整,体会有余数的除法能解决实际问题;然后是练习一第4、8题,在练习计算时插入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答;最后是第1014题,集中进行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还要灵活应对部分题里条件或问题表述的变化。正确写出商 和余数的单位名称是解题的难点,为此要加强理解题意,在现实情境中收集信息, 经过整理有条理地表述有用的数学信息,并仔细阅读问句,充分理解要回答的问题。要体会实际问题里的平均分, 从而选择除法解题,并具体解释列出的式子能求什么。5对练习部分习题的说明.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过程日期09.4主题认识方
14、向参加 人员彭晶黄亚倩让学生在感兴趣的情境中学习简单的路线图“会看简单的路线图”是标准里明确提出的教学要求,也是在现实生活中 应用数学知识。行走路线经常变换方向是描述路线时的困难所在。(1)第47页例题和“试一试”选择的情境是游览公园, 这是学生喜欢的题材。“想想做做”第1题说上学路线,是学生熟悉的题材。第2题小兔到小狗家的路线是有趣的题材,也是开放的题材。教材希望这些题材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主 动投入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2)第47页例题的编排是有层次的。在呈现南山公园平面图后,首先讲述了 小明从南大门进公园, 依次游览四个景点,以及最后从西门出公园。 接着提出要求, 看图说出小明游
15、览的路线,并就游览的前两个景点示意了描述路线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试着描述小明游览的整个路线。根据例题的编写线索,教学活动可以分四步进行。第一步让学生熟悉公园平面 图。看着图辨辨八个方向,找找公园的门,有哪些景点,指一指各在哪里。学生熟 悉平面图里景点的位置,能减少描述路线时的困难。第二步让学生根据小明游览的 景点和先后次序,从南大门起到西门结束, 在平面图上用铅笔轻轻画出行走的路线, 为语言叙述行走路线多做些准备。第三步让学生看看“萝卜”卡通是怎样说的,明 确要说清楚“从哪里向哪面走到哪里,再向哪面走到哪里”第四步才是学生自 己叙述。在学生叙述发生困难时, 不要急于帮助或纠正,要留给他们自己修正
16、错误、 克服困难的时间。可以先让少数学生对全班同学说,然后同桌两人相互说和听,再 让学生在全班说,争取越说越好。(3)初步认识公共汽车的行驶路线图。城市(包括许多县城)里都有公共交通,学生都有乘公交车的机会,学会看公共汽车的路线图也是生活需要。第49页“想想做做”第3题里的三个问题是认识公交路线的基本要求,其中第(1)个问题是基础,是回答后两个问题的前提。在让学生回答第(1)个问题前,要先带领学生在图中找到火车站,弄明白从火车站开出两路公共汽车,其中紫色路线是1路公交车的行驶路线,绿色路线是 2路公交车的行驶路线。这样,他们回答三个问题的困难会 小得多。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过程日期09.4主题认识
17、角参加 人员彭晶黄亚倩在认识直角的基础上初步知道锐角和钝角 这部分教材以认识直角为重点。(1)教学直角编排了一道例题,引导学生逐步认识直角。第一步从正方形纸 片、纸工袋、三角尺上提取直角,观察直角的图形,教学表示直角的记号。教材把 提取的三个直角按不同位置摆放,让学生正确感知直角。第二步用纸折出直角,教 材示范了折的步骤,可以让学生看看书上的折法, 再动手折并仔细看看折出的直角。 在折直角时选用不规则图形的纸, 可以突出折成的直角。如果用长方形或正方形纸, 也能折出直角,但原来纸上的四个直角会干扰学生对折出的直角的注意。第三步把折出的直角和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一方面认识三角尺上的直角,另一方
18、面发现 直角同样大。第四步利用已有的直角判断其他角是不是直角。由于学生已经知道直 角同样大,已经有用纸折成的直角和三角尺上的直角,所以可以利用这些工具来对 其他的角作出判断。凡是和这些角大小相等的角都是直角,大小不相等的都不是直 角。第68页第1题还通过图示规范比试时的行为, 学生具有这种比试与判断的能力, 不但知道了更多的、存在于物体表面上的直角,而且为以后研究平面图形的特征打 下了基础。如果直角的位置摆得很正,容易看出它是直角。如果直角的摆放位置有 变式,不容易直接看出它是直角,这时就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或其他已有的直角 来比一比。(2) 在辨认锐角、钝角时进一步加强对直角的认识。第 67
19、页的例题,钟的时 针、分针分别形成三个大小不同的角,先从中找出直角,再找出比直角大、比直角 小的角,并告诉学生这样的角分别是钝角、锐角。教材把锐角、钝角的认识初步定 位在“比直角小”和"比直角大”这个层次上,为判断一个角是锐角还是钝角提供 了方法,同时也加强了对直角的认识。教学时,可以指着某个角这样说:这个角比 直角大(小),是钝(锐)角。但是,不要离开了角的图形说“比直角大的角是钝 角”这样的话,因为这样的表述是不严密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过程日期09.5主题乘法参加 人员彭晶黄亚倩让学生联系已有的计算经验进行估算,发展估算意识。标准指出要加强估算。不单因为估算在日常生活里应用广泛,
20、还因为估算 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与方法,能促进数学思考、发展智力。本单元里的乘法估算 与笔算进位的教学结合在一起同时安排,并在练习和应用中逐步提升。(1) 在能够笔算个位向十位进位的乘法后教学估算。第85页第7题是本单元 的第一次估算,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步骤,以及 积的个位向十位进位的方法。题目指出“把两位数看作整十数”,由于每个两位数 的个位上都是8或9,学生很容易看出各个两位数分别最接近几十,这就把两位数乘一位数看成了几十乘一位数,通过口算就能得出原来乘法题的积大约是几十。教 学这道题要注意两点:一是让学生独立理解题意并主动计算,通过连线表达估算的 结果;二是
21、引导学生回顾估算的过程,突出估算的关键是把两位数看作整十数,初 步形成估算技能。(2) 在教学积的十位向百位进位前进行估算。第 86页例题48X 3的十位上4 乘3得12个十,要向百位进1。在笔算前先估算积大约是多少,学生能够把 48看 作50,从50 X 3=150得到积大约是150。通过估算,感知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积不都是两位数,还可能是三位数,从而明白例题在竖式里积的十位、百位上都画的原 因,并主动进行十位向百位的进位。笔算得到的积是144,与估算的结果150相互印证,说明笔算是正确的,估算是合理的。第86页“想想做做”第3题里的两位数,有一个个位上是 9,其他个位上都是 1或2。这道题要
22、体会怎样把两位数看作整十数。由于还没有教学“四舍五入”的知 识,所以只能凭两位数的意义和已有的数感,把两位数看成与它最接近的整十数。如59在50和60之间,接近 60; 52也在50和60之间,但接近 50。(3) 应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生活中有些实际问题往往不需要精确的结果,只要利用估算就能便捷地找到答案,这时的估算显得特别有价值。如第87页第5题,汽车的辆数69接近70,且比70小些,装配这些汽车用的车轮个数应该比70X 4的积280少一些,所以有280个轮子够了。像这样解题,不需要计算69X 4,显然估算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策略,比笔算省力、省时。还有第89页第4、5题,第91页第4题等
23、,能让学生体会日常生活确实经常应用乘法估算,是培养估算意识的好素材。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过程日期09.5主题统计参加 人员彭晶黄亚倩突出应用统计的方法开展专题性实践活动。你能跳多远是学生第一次进行专题性实践活动。这次实践活动大致分五个 层次编排:(1)提出研究的问题。每一名学生都会跳,每一名学生都跳过,但几乎没有 人研究过跳。教材以体育课立定跳远为起点,把跳分成单脚跳和双脚跳两类,单脚 跳又有右脚跳和左脚跳两种情况。从中提出一个学生感兴趣的、带有挑战性的问题“怎样跳比较远”。(2)激发研究愿望。让学生讨论“怎样跳得远”这个问题,一般不会有一致 的意见。有人认为单脚跳跳得远,有人认为双脚跳跳得远;有
24、人认为右脚跳得远, 有人认为左脚跳得远。究竟哪些看法正确?需要验证,于是产生跳一跳的愿望,让 事实说话。(3)设计研究方法。怎样才能得出结论,学生都希望亲自跳一跳、量一量。 先让他们议论谁跳、怎样跳、跳几次、量得的数据写在哪里等问题,然后由教材归 纳成三点要求:每人都用不同的跳法跳一跳,量出每次跳多少厘米,把数据分别填 在三张表格里。教材还利用一幅图告诉学生应该怎样量跳的距离。(4)获得并分析数据,得到小组里比较认同的答案,并在全班交流。这里有 一个个别人与多数人的关系处理问题,实验反映的是多数人的情况,而不是个别人 的情况。还有一个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处理问题,千万不要强求答案的相同,各个小 组
25、可以有自己的结论。千万不要出现所谓的标准答案、正确答案。学生的结论只要 合理,有数据支持就是正确的。(5)对双脚跳按性别、距离重新整理数据,体会获得的数据要灵活应用,可 用来回答不同的问题。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专题性实践活动的活动主体是学生,教材的每个层次 都从学生出发,给他们较大的活动空间。分析这五个层次,便于教师了解专题性实 践活动的主要过程和步骤,从而更好地组织学生开展这种类型的实践活动。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过程日期09.6主题减法参加 人员彭晶黄亚倩在拨算珠的活动中体会隔位退位的计算原理和方法。隔位退位是三位数减法教学的难点,为此,教材安排了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和一个练习。(1)
26、第58页例题教学被减数个位上的数不够减,十位上又是0的退位减法,教学活动设计成四步:首先是引发认知冲突,利用题材内容列出算式204-108,发现竖式计算时个位不够减。按照已有认知结构,要从十位退1。但是,被减数十位上是0,无法直接退1,怎么办?教材让学生在已列出的竖式上计算,亲身感受认知冲突,产生解决新矛盾的需要,从而明白学习任务和内容。接着在计数器上寻找解 决问题的办法,让学生想出可以从百位退,并通过拨珠计算,体会隔位退位的原理。然后把拨珠计算提升成竖式计算,经历比较深刻的数学化过程。最后是学生相互交 流,进一步明晰隔位退位的步骤和方法。在计数器上拨珠计算既是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活动,也
27、是培养创新精神,发展演绎推理的过程。对学生而言,“被减数的十位上是0,无1可退,因而从百位上退”是他们解决新矛盾的设想,提出这样的策略已经是一种创新。他们依据1个百是10个十,从百位上拨去1颗算珠的同时十位上拨上 10颗算珠;依据1个十 是10个一,从十位上拨去1颗算珠的同时个位上拨上 10颗算珠,演绎思维伴随着 拨珠动作而展开,领会退位原理也在其中。教学时要尽量做到不以教师演示代替学 生操作,不以教师讲解代替学生思考,不以教师示范代替学生探索。(2)教材还设计了四个层次的计算练习:一是发展性练习。“试一试”计算1000-537,被减数个位上不够减,十位和百位上都是0,要从千位上退1。计算原理
28、与例题相同,隔位退位的跨度比例题更大,步骤比例题更多,学生能从中进一步明 白隔位退位的方法。二是巩固性练习。“想想做做”第1题都是隔位退位减,如果计算发生了错误,能通过验算及时发现。第2题是改错题,收集了学生可能发生的计算错误,特别是前两题更常见,学生通过辨析找到错误所在及发生原因,并引以 为戒。三是建构性练习。“想想做做”第3题设计了三组计算题,在前两组里各有一道要隔位退位,另一道不要隔位退位。通过同组两题的计算和比较,让学生明白 隔位退位不仅因为被减数十位上是0,还因为个位上不够减。如果个位上够减,即使十位上是0,也不需要隔位退位。四是应用性练习。让学生运用隔位退位的计算 解决有关蛀牙、订杂志的实际问题,学会看懂电费单和计算当月实用电数。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过程日期09.6主题加法参加 人员彭晶黄亚倩1三位数的加法与两位数加法相比,有许多相同的地方,也有发展和提高的方面。这种关系使“迁移”成为有效的学习方式。教材为学生创造知识与能力迁移的条件, 提供自主探索解决新问题的机会。(1) 三位数加法的教学从不进位加开始,第31页例题在列出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食品机械代理加盟协议
- 风力发电安全帽管理办法
- 摄影作品收藏管理准则
- 淄博市物业节能技术应用
- 影视娱乐公司股权规则
- 环境资源保护诉讼指南
- 办公室地板砖铺设合同
- 产业转移项目异议处理程序时效
- 高层自建住宅施工合同
- 药品生产厂房建筑施工合同
- 先心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治疗策略课件
- 2021年内一科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年度总结
- 【运营】2020年万达某轻资产项目上线计划模块节点
- 乌兰察布市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
- 危重患者的护理评估PPT课件
- 电气工程预算
- 川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3课《巴黎公社》
- 项目进场计划及临建方案
- “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创建活动方案
- 最新 场地平整施工方案
- 列方程解应用题.(课堂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