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子传》教案_第1页
《方山子传》教案_第2页
《方山子传》教案_第3页
《方山子传》教案_第4页
《方山子传》教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方 山 子 传 苏 轼主备二备教学目标: 1、运用推断法,弄懂词意,疏通文句; 2、学习文章通过言行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 3、理解作者隐藏在字里行间对方山子及其同类人生活的向往之情。 教学难点: 深层理解打动作者苏轼的方山子之“异”的内涵。教学方法: 诵读法 推断法教学时数: 一课时1、 导入新课 苏辙黄州快哉亭记:“夫风无雄雌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意思是“那风本没有雄和雌的差异,可人却有得志和不得志的区别。”那么,假如人生“不遇”,生命该如何取向?方山子有一份答卷,而这份答卷深深地感动了大文豪苏轼。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是怎样的一份答卷。2、 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指导(要

2、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语气)字音:时 帽 于眉间 狂 见之句读:(1) 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2) 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3) 方山子/怒马独出语气:(以第二段为例)(1) 写和方山子意外相遇,所以总的语气应是惊喜。(2) 饱含惊喜的具体词句“呜呼!”表惊讶;“何为而在此?”读出不解之意,探询语气;“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读出看破红尘,超然物外之意,感到奇怪;“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读出不可思议,奇怪的语气。 2、整体感知 掩卷而思,说说读出了那些内容。 3、齐读巩固三、疏通文意,质疑讨论 1、疏通文意 要求:边读边译,标出疑难 2、互学互助,解决疑难 要求

3、:同座位讨论,解决部分疑难 3、质疑讨论 要求:(1)声音洪亮清晰,说清问题出处;(2)有意识地运用推断法,引导学生解决疑难; 字音推断法:犹见于眉间 同“现”,显现阳狂垢污 同“佯”,假装傥见之 同“倘”,或许,可能 语境推断法:光、黄间隐人 “光”“黄”皆是地名,“间”表示不确定,译为“一带”; 稍壮 uu前面有“少时”,后面有“晚”,所以“壮”应表示年龄,译为“年纪渐渐大了” 驰骋当世 前面有“折节读书”,后有“然终不遇”,所以“驰骋”应有“纵马奔跑”引译为“放开手脚,施展才华”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从两骑 “既”和“独”分别引导的是两个动作行为,所以“既”译为“之后”,“独”(又)只

4、想起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上文写“应当能够做官”,下文写“现在已经是个有名望有地位的人了”,所以“使”译为“假使”,表假设关系而其家在洛阳 本段是些方山子的家世既富又贵,所以“而”译为“并且” 语法推断法: 庵居蔬食 应为“居庵食蔬” 所著帽 所后应为动词,所以读“著”,译为“戴”,戴的帽子 方山子怒马独出 “怒”形容词作动词,使马怒,猛抽坐骑 成语推断法: 环堵萧然 四壁萧然, 空无所有 独来穷山中 穷乡僻壤,偏僻 对位推断法: 弃车马,毁冠服 “冠服”与“车马”相对,译为帽子和衣服 使酒好剑 “使”和“好”相对,译为“喜欢”“爱好” (3)总结归纳推断法字音 语境 语法 成语 对

5、位4、 重点语句翻译 (1)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2)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3)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4、 阅读与探讨 1、文章通过细节突出了方山子的不同常人,列举两三处细节,并作简要分析。 指导:细节:作品中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自然景物、社会环境等最小的组成单位。细节描写要求真实、生动,并服从主题思想的表达 明确:“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俯而不答,仰而笑”表现他对世俗生活的深刻认识。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表现他的思想对妻子儿女奴婢的影响。 “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6、。一发得之。”寥寥几笔,就画出了方山子的卓然不群、侠气弥胸的形象。 2、作者邂逅方山子之后“耸然异之”,说说方山子有哪些异人之处,作者对此是什么样的态度。 指导:“耸然异之”在第三段的第一句,根据它的位置推断,应该在上下文。 明确:异人之处:(上文)(1)老朋友遭贬,竟不答而笑;(2)方山子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下文)(3)做隐士而又面显“精悍之色”(4)既富又贵,却弃之如草芥,“独来穷山中”,过“环堵萧然”的生活。态度:“余闻光、黄多异人方山子傥见之与?”表达了作者对方山子及其同类人生活的向往之情。5、 小结 这节课,我们从语境、语法、成语、对称等角度,对文言词义进行了推断,疏通了文意; 我们学习了文章通过言行细节,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 初步了解了方山子的独特个性与人生取向,体会到了苏轼借传主形象体现自己情志的笔法。6、 阅读拓展 1、读一读“评语选粹” 前幅自其少而壮、而晚,一一顺叙出来。中间“独念方山子”一转,由后追前,写得十分豪纵,并不见与前重复,笔墨高绝。末言舍富贵而甘隐遁,为有得而然,乃可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