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设计概要_第1页
结构设计概要_第2页
结构设计概要_第3页
结构设计概要_第4页
结构设计概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部分结构专业(分析文件)一、荷载选择1、常用住宅楼面活荷载2、楼面恒荷载 2.1下图为常规楼板的做法,恒荷载计算为:25x板厚+20x(建筑面层厚+板底面层厚)= kN/m2 2.2楼板上隔墙荷载:隔墙可直接落在板上,不必在墙下设次梁。荷载可按荷载规范附录C所述方法折算为等效均布荷载,但此方法较为复杂;也可按林同炎所著结构概念与体系建议的 “更简便的方法是将隔墙的重量折算成按整个楼面分布的单位面积上的重量。”采用时,适当把此荷载加大以满足现行规范的要求。3、 梁上荷载当隔墙直接落在梁上时,隔墙容重一般按不大于10kN/m3采用,因此隔墙荷载按下式计算:(10x墙厚+2x20x0.02)x墙

2、高=(10x墙厚+0.8)x墙高= kN/m4、 其它特殊荷载4.1一般非人防地下室顶板(±0.00处)活荷载不宜小于4.0kN/m2。4.2计算地下室外墙时,一般室外地面活荷载取5.0kN/m2。二、结构材料: 1、混凝土:1.1混凝土结构常见的环境类别住宅建筑中,地下部分环境类别为二类b,地下部分不与土接触部分的环境类别为二类a;地上部分:露天部分环境类别为二类b,室内部分卫生间为二类a,其它环境类别为一类。1.2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的混凝土结构,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要求如下: 混凝土性能是非常重要的工程质量指标,以往工程中,经常出现混凝土实际强度低于设计值、非正常收缩裂缝等现象,

3、应引起施工的高度重视。1.3规范规定混凝土强度的最低要求: 混凝土等级除满足上述最低等级要求外,还应注意到高强度混凝土具有脆性性质,且随强度等级的提高而增加。因此,规范规定抗震设计时,框架柱的混凝土等级,9度时不宜高于C60,8度时不宜超过C70;剪力墙的混凝土等级不宜高于C60。对于楼板等受弯构件,混凝土等级较高时容易出现收缩裂缝,规范规定现浇非预应力楼板的混凝土等级不宜高于C40。 1.4防水混凝土: 地下工程与土壤接触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及人防顶板应采用防水混凝土;防水混凝土应通过调整配合比,掺加外加剂、掺合料配制而成,抗渗等级不得小于P6。防水混凝土的设计抗渗等级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防水

4、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宜少留施工缝。当留设施工缝时,应遵守下列规定:a. 墙体水平施工缝不应留在剪力与弯矩最大处或底板与侧墙的交接处,应留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小于300mm的墙体上。b. 拱(板)墙结合的水平施工缝,宜留在拱(板)墙接缝线以下150300mm处。墙体有预留孔洞时,施工缝距孔洞边缘不应小于300mm; 防水混凝土结构内部设置的各种钢筋或绑扎铁丝,不得接触模板。固定模板用的螺栓必须穿过混凝土结构时,可采用工具式螺栓或螺栓加堵头,螺栓上应加焊方形止水环。拆模后应采取加强防水措施将留下的凹槽封堵密实,并宜在迎水面涂刷防水涂料。 1.5“北京市绿色建筑(一星级)施工图审查要点(试行)”要求:a、

5、应说明现浇混凝土结构全部采用预拌混凝土。b、应说明砂浆采用预拌砂浆。c、对于6层以上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应至少提供以下一项计算书。 1)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受力钢筋使用HRB400级(或以上)钢筋占受力钢筋总重的70%以上的计算书。计算书提纲参见附录二。2) 混凝土结构竖向承重结构中采用强度等级在C50(或以上)混凝土用量占竖向承重结构中混凝土总重比例超过50%的计算书。2、钢筋: 2.1钢筋选用原则:根据“四节一环保”的要求,提倡应用高强、高性能钢筋。规范增加了强度为500MPa级的热轧带肋钢筋;推广400MPa、500MPa级高强热轧带肋钢筋作为纵向受力的主导钢筋;限制并逐步淘汰335MPa级

6、热轧带肋钢筋的应用;用300MPa级光圆钢筋取代235MPa级光圆钢筋。规范要求普通钢筋宜优先采用延性、韧性和焊接性较好的钢筋;普通钢筋的强度等级,纵向受力钢筋宜选用符合抗震性能指标的不低于HRB400级的热轧钢筋,也可采用符合抗震性能指标的HRB335级热轧钢筋;箍筋宜选用符合抗震性能指标的不低于HRB335级的热轧钢筋,也可选用HPB300级热轧钢筋。 另外“北京市绿色建筑(一星级)施工图审查要点(试行)”对高强钢筋的使用量也有要求,因此,设计时钢筋按以下原则采用: 直径6mm的钢筋多为构造钢筋,采用HPB300级筋。直径8mm的钢筋为受力钢筋,采用HRB400级筋。吊钩须采用HPB300

7、 级钢筋。 2.2钢筋性能要求: 1、钢筋的强度标准值应具有不小于95的保证率。 2、市场上带“e”的钢筋就是新规范规定的抗震钢筋,其延性较好,能保证重要的结构构件在地震时拥有足够的塑性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的性能应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按一、二、三级抗震等级设计的框架和斜撑构件,其纵向受力普通钢筋应符合下列要求: a、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 b、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0; c、钢筋最大拉力下的总伸长率实测值不应小于9。 2.3结构构件配筋率的要求: 1、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

8、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下表规定的数值:2、其中,板类受弯构件(不包括悬臂板)的受拉钢筋,当采用400MPa、500MPa的钢筋时,其最小配筋百分率可采用0.15和45ft/fy中的较大值。3、卧置于地基上的混凝土板,班中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可适当降低至不小于0.15%。4、人防构件承受动力荷载,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下表规定的数值: 2.4受拉钢筋的基本锚固长度: 1、剪力墙LL与框架梁纵筋锚固构造如下图所示: 如上图所示LL纵筋水平段锚固长度要求与KL不同。 2、当纵向受拉普通钢筋末端采用弯钩或机械锚固措施是,包括弯钩或锚固端头在内的锚固(投影)长度

9、可取为基本锚固长度的60%。弯钩级机械锚固做法见下图,技术要求见规范。 KL端支座机械锚固及直锚图: 2.5钢筋的连接: 1、钢筋的连接可采用绑扎搭接、机械连接或焊接。受力钢筋的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在同一根钢筋上宜少设接头。结构的重要构件和关键传力部位,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连接接头。 2、轴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杆件的纵向受力钢筋不得采用绑扎搭接。其它构件中的钢筋采用绑扎搭接时,受拉钢筋直径不宜大于25mm,受压钢筋直径不宜大于28mm。 3、同一构件中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宜互相错开。位于同一连接区段内的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对梁类、板类及墙类构件,不宜大于25%;对柱类构件,

10、不宜大于50%。当工程中确有必要增大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时,对梁类构件,不应大于50%;对板类、墙类及柱类构件,可根据实际情况放宽。4、纵向受力钢筋机械连接接头宜相互错开,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35d(d为纵向受力钢筋的较大直径)。在受力较大处设置机械连接接头时,位于同一连接区段内的纵向受拉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宜大于50%。纵向受压钢筋的接头面积百分率可不受限制。5、机械连接套筒的保护层厚度宜满足有关钢筋最小保护层厚度的规定,套筒的横向净间距不宜小于25mm。根据测算及工程经验,直径16的钢筋接头采用直螺纹机械接头时,较为经济合理。 6、纵向受力钢筋的焊接接头应相互错开,焊接接头连接区段的

11、长度为35d(d为纵向受力钢筋的较大直径)且不小于500mm。位于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的焊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对纵向受拉钢筋,不应大于50%;对纵向受压钢筋可不受限制。7、采用机械连接时,接头等级的选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a、混凝土结构中要求充分发挥钢筋强度或对延性要求高的部位应优先选用级接头。当在同一连接区段内必须实施100%钢筋接头的连接时,应采用级接头。 b、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应力较高但对延性要求不高时可采用级接头。C、级接头允许在结构中除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梁端、柱端箍筋加密区外的任何部位使用,且接头百分率可不受限制。 2.6其它配筋构造要求: 1、构件中的钢筋可采用并筋的配置形式。直

12、径28mm及以下的钢筋并筋数量不应超过3根;直径32mm的钢筋并筋数量宜为2根;直径36mm及以上的钢筋不应采用并筋。并筋应按单根等效钢筋进行计算,等效钢筋的等效直径应按截面面积相等的原则换算确定。 2、当进行钢筋代换时,除应符合设计要求的构件承载力、最大力下的总伸长率、裂缝宽度验算以及抗震规定以外,尚应满足最小配筋率、钢筋间距、保护层厚度、钢筋锚固长度、接头面积百分率及搭接长度等构造要求。 3、常用钢筋连接构造: 3、常用隔墙材料有加气混凝土砌块、轻集料混凝土砌块、轻集料混凝土条板、陶粒混凝土砌块、陶粒混凝土条板等。三、地基与基础: 1、地基基础设计等级: 地基基础设计应根据地基复杂程度、建

13、筑物规模和功能特征以及由于地基问题可能造成建筑物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的程度分为三个设计等级,按下表选用: 2、基础埋置深度:2.1在满足地基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的条件下,基础应尽量浅埋。除岩石地基外,基础埋深不宜小于0.50m,且应考虑地基的冻胀性,基底埋深应大于当地的冻结深度。 2.2在抗震设防区,除岩石地基外,天然地基上的箱形和筏形基础埋置深度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5;桩箱或桩筏基础的埋置深度(不计桩长)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8。 北京地基规范DBJ11-501-2009规定:除岩石地基外,天然地基或复合地基上高层建筑基础的埋置深度可取建筑物高度的1/181/15,桩基承台的埋置深度

14、(不计桩长)可取建筑物高度的1/20。当采取有效措施,在满足地基承载力、稳定性要求的前提下,基础埋深可适当减小,但天然地基(岩石地基除外)或复合地基上高层建筑基础埋深不应小于3m。2.3外墙圈梁底在冻结深度以上时,为避免地梁冻胀引起外墙开裂,可在梁底铺设200厚粗砂或焦渣垫层,如图所示。 3、场地地下水:3.1地下水类型地下水主要是由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的渗透作用,以及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岩土的凝结作用形成。按其埋藏条件,分为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三类。 上层滞水是存在于地表岩土层包气带中以各种形式出现的水,分布范围有限,直接接受当地大气降水或地表水补给,以蒸发或下渗的方式排泄,水量随季节变化。因为

15、上层滞水接近地表,其对建筑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基础施工的影响,场地应采取排水措施。潜水是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稳定隔水层以上的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其特征是有不透水的隔水底板,能在水平方向流动,没有水压力,水位变化较大。因此,潜水对建筑物的稳定性和施工均有很大影响,建筑物应尽量选在潜水位较深的地带或使基础浅埋,避免水下施工。施工时应采用排水措施降低水位,也可采用隔离法隔开对基坑的影响。承压水是存在于两隔水层间的有压地下水,受地表气候、水文等因素影响小,一般埋藏较深。因为承压水具有压力,建筑物基础施工时应采取必要的降水措施,否则开挖基坑时能使地基土层产生隆起现象而至破坏。3.2地下水的腐蚀性地下水对

16、建筑物另一种影响是对建筑材料的腐蚀作用。当地下水中的某些化学成分含量过高时,水中的有害离子与建筑材料中的离子会发生化学反应,从而破坏建筑材料的稳定和耐久性,影响结构安全。 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结论,当地下水对建筑材料有腐蚀性时,防护应按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95)的有关规定执行。此外,对于钢筋防腐蚀,可增大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或在钢筋表面加涂阻锈剂。对于钢结构防腐,可在钢材表面用涂料层隔离腐蚀介质或以镁铝合金为牺牲阳极保护法。3.3 结构抗浮设计当场地的地下水水位较高时,如果建筑物埋深较大而上部荷载较轻时,应计算建筑物的抗浮稳定性。也就是说,当地下结构物的自身重量(如顶板有覆土

17、,也包括在内)不能抵抗地下水浮力时,地下结构物则产生上浮,导致结构变形损坏,由此需进行抗浮设计。在抗浮设计上,主要采用配重抗浮和锚固抗浮。各种抗浮方式的技术特点如下所述:3.3.1 配重抗浮即是在基础底板之上,设置一定厚度的回填土,当水头较大时也可采用毛石混凝土、钢渣混凝土回填。此方法施工简便,其缺点是,下挖压重的同时,水头也相应增大,每增加压重h高,仅能获得的压重仅为(-10)h,为压重材料的密度。因此,此方法在抗浮与水头相差不大时采用。 3.3.2锚固抗浮分为抗浮锚杆法和抗拔桩两种类型。a. 抗浮锚杆就是在基础底板和其下土层之间设置的拉杆,当底板下有坚硬土层且深度不大时,设锚杆不失为一种即

18、简便又经济的方法;近年来,在饱和软粘土地基中,也有采用土锚技术的,也有采用短锚加扩大头技术的。锚杆的直径一般为150180mm。锚杆抗浮有三个问题需要注意,一是受力问题,当构筑物内无水时,锚杆处于受拉状态,当构筑物满水时,锚杆又处于受压状态,锚杆的底端类似于桩端,锚杆在反复拉压状态下的工作性能有待进一步的实验研究;二是施工问题,锚杆的施工需有专门的机械,施工前要进行试验,同时,较细的锚杆在施工时有一定的难度,如何控制钢筋偏移,如何使灌浆饱满、如何避免断杆等都是施工难题,尤其是锚杆较长时,不如配重抗浮来得简便。三是适用性,当地下水对钢筋有侵蚀性时,细锚杆的耐久性问题不易解决,这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

19、其适用性。此外,锚杆与基础底板的接头较多,防水需慎重处理,否则易引起室内渗水。b. 抗拔桩就是利用桩侧摩阻力和自身重度来抵抗浮力,桩型可采用灌注桩或预制桩,桩径一般为400mm,也可采用方桩,桩距和桩长应通过计算确定,桩距不宜过大,否则会增加底板厚度,桩端最好能伸入相对较硬的土层。抗拔桩也有拉压受力问题,但其施工较简单,耐久性亦比锚杆容易得到保证。4、地基承载力地勘报告提供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用于地基基础设计时,应对其进行宽度和深度修正:国标地基规范公式: fa= fak+b(b-3)+dm(d-0.5)北京地基规范公式:fa= fak+b(b-3)+dm(d-1.5)式中: 

20、60;fa-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ak-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按地基规范第5.2.3条的原则确定;  b、d-基础宽度和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按基底下土的类别查表取值;  -基础底面以下土的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  b-基础底面宽度(m),当基宽小于3m按3m取值,大于6m按6m取值;  m-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国标地基规范d基础埋置深度(m):宜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在填方整平地区,可自填土地面标高算起,但填土在上部结构施工后完成时,应从天然地面标

21、高算起。对于地下室,如采用箱形基础或筏基时,基础埋置深度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当采用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时,应从室内地面标高算起。北京规范基础埋深 d 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a、一般基础(包括箱形和筏形基础)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挖方整平时应自挖方整平地面标高算起。填方整平应自填方后的地面标高算起,但填方在上部结构施工后完成时,应从天然地面标高算起。 b、对于具有条形基础或独立基础的地下室,基础埋置深度应按图 7.3.8 所示分别按下式取值: 外墙基础埋置深度取值 dext(m): dext =(d1+d2)/2 室内墙、柱基础埋置深度取值dint(m): 一般第四纪沉积土 dint =(3d1+d2

22、)/4新近沉积土及人工填土 dint =d1式中 d1 基础室内埋置深度(m); d2 基础室外埋置深度(m); d1及d2示意图c、在确定高层建筑箱形或筏形基础埋深时,应考虑高层建筑外围裙房或纯地下室对高层建筑基础侧限的削弱影响,宜根据外围裙房或纯地下室基础宽度与主楼基础宽度之比,将裙房或纯地下室的平均荷载折算为土层厚度作为基础埋深。5、地基变形规范对建筑物的地基变形容许值尚有如下表所示规定。变形特征地基土类别中、低压缩性土高压缩性土多层和高层建筑的整体倾斜Hg2424< Hg6060< Hg100Hg>1000.0040.0030.00250.002体型简单的高层建筑基础

23、的平均沉降量(mm)200注: 1.Hg为自室外地面起算的建筑物高度(m);2.倾斜指基础倾斜方向两端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从表中可以看出,规范对高层建筑基础的平均沉降量要求比较宽松,而实际工程中,尤其对住宅建筑,沉降量达到200mm时,将会沉下一步室外台阶,并且容易破坏建筑物的室外管线,对业主的使用和心理造成很大的冲击,因此对沉降的控制较规范严格。许多有软弱地基的工程,往往是承载力满足要求,由于计算沉降量较大而采取了地基处理来解决沉降较大的问题。在北京地区,采用CFG桩复合地基时,建筑屋最大最终沉降量对于独立的高层建筑可取80100mm,与裙房相连的高层建筑,可取5080mm。采用时可根

24、据建筑产品的定位选择,对造价有少许影响。需要说明的是,建筑的沉降计算是理论值,而建筑物的沉降和场地土的类型、基础的类型、上部建筑的刚度等一系列因素有关,所以根据工程经验,建筑的实际沉降量往往小于计算值,土质越好差值越大。因此,对于某些软弱场地土,可委托相关权威机构(北京地区一般选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员)结合上部建筑做地基与基础协同作用分析,设计单位根据分析报告采取必要的,如预留沉降量、增加基础和上部结构刚度、设备采用入户柔性套管等措施,然后仍可采用天然地基,节省掉地基处理的费用。6、地基沉降变形观测下列建筑物应在施工期间及使用期间进行沉降变形观测:a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建筑物;b 软弱地基上

25、的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建筑物;c 处理地基上的建筑物;d 加层、扩建建筑物;e 受邻近深基坑开挖施工影响或受场地地下水等环境因素变化影响的建筑物;f 采用新型基础或新型结构的建筑物。7、常用基础类型:7.1墙下条形基础当多层剪力墙建筑无地下室,且地基承载力较高时,选用墙下条基较为经济合理。选用此基础形式,应注意基底埋深较大时,首层高度增大对剪力墙厚度的影响,必要时设置较宽的基础梁。7.2筏板基础筏板基础刚度大,整体性还,是最常用的基础形式。根据受力特点,分为梁式筏板和平板式筏板两种类型。 梁式筏板较常用于框架剪力墙结构或剪力墙结构布置均为小墙肢时,设置基础梁传力较为简洁,能减小筏板厚度,但施

26、工较为复杂。此时,为施工方便,也可以采用平板式筏板,筏板厚度由柱底冲切力决定,筏板厚度较大,构造配筋也会相应加大。 剪力墙结构为减小结构刚度,节省造价,一般会设置较大洞口。当地下墙体也设置较大洞口时,采用平板式筏板,在洞口周边计算结果异常,板配筋明显增大,这时,在洞口处设置基础梁能改善筏板受力,减少配筋。对于这种情况,也可以在地下室,根据建筑布置,把剪力墙洞口减小,这时可不设置基础梁,筏板配筋也会相应减少。此时,虽然增加了剪力墙的长度,但其配筋及混凝土用量较设置基础梁的混凝土及钢筋用量还是节省,而且施工更为方便。7.3桩基础桩基础根据施工方式可分为预制桩、灌注桩及人工挖孔桩三种类型。采取何种形

27、式,需根据结构形式及当地土质情况综合确定,必要时可做经济性对比。常用桩基有预制管桩、预制方桩、钻孔灌注桩、人工挖孔桩。8、 挡土墙设计:8.1计算地下室外墙的土压时采用静止土压力,当施工采用大开挖,无护坡桩或连续墙支护时,静止土压力系数一般可取0.5。当地下室施工采用护坡桩时,外墙土压计算可考虑基坑支护与地下室外墙的共同作用,静止土压力系数可折减为0.33,这样会降低外墙土压应力,节省配筋。8.2挡土墙计算时,一般把底部与基础连接处视为固端,上部与楼层交接处视为铰接。设计时,一般按最不利的竖向单向板设计,仅给出一种配筋,这样的设计会造成用钢量的浪费。应该按不同墙长分别进行配筋,这样才经济合理。

28、如下图所示,按地下一层,层高3.6m考虑。墙长与层高比,1剖为2.7受力为竖向单向板受力;2剖为1.6,3剖约为1受力为双向板受力;4剖5剖约为0.57受力为横向向单向板受力;可见不同墙长,其受力明显不同,因此设计时,应分别予以配筋。 8.3窗井处外墙为三边支承,上端自由的受力形式,当墙长较大时,底部竖向配筋会增大很多。此时,可在墙中部加窗间墙以减少挡土墙配筋。由上图计算结果可看出,设窗间墙之前,底部配筋面积达到1719mm2/m,设窗间墙后,底部配筋面积仅为584mm2/m,减少了将近2/3。8.4窗井及地下室外墙处设备竖井,其底部可不伸入基底,因其平面尺寸较小,其底部厚度可同墙厚,配筋按构

29、造要求配置。如下图所示:9、筏板节点优化做法9.1筏板降板处放脚坡度取60o较45o经济,水平长度不必按筏板厚,可按图集取0.58倍板厚。9.2筏板上500深集水坑为设备及人防要求,一般设置在较小板跨内,当满足下述所示条件时,其做法可直接嵌在板内,不必折板处理。9.3筏板厚度一般由平面最大板跨冲切决定,而电梯基坑处平面跨度较小,且基坑一般需降低至少1.5m,此处可把筏板厚度适当减小,以降低施工难度、节省混凝土用量。9.4建筑外墙墙体凸凹过多时,在地下部分可把墙体拉直,能减少挡土墙及防水的数量,较为经济。四、剪力墙设计4.1、剪力墙墙厚4.1.1规范规定最小墙厚无端柱或翼墙是指一字形的矩形截面,

30、一、二级抗震时,在底部加强部位不应小于220mm;三、四级抗震时,在底部加强部位不应小于180mm。剪力墙井筒中,分隔电梯井或管道井的墙肢截面厚度可适当减小,但不宜小于160mm。4.1.2抗震加强区概念延性抗震墙一般控制在其底部即计算嵌固端以上一定高度范围内屈服、出现塑性铰。设计时,将墙体底部可能出现塑性铰的高度范围作为底部加强部位,提高其受剪承载力,加强其抗震构造措施,使其具有大的弹塑性变形能力,从而提高整个结构的抗地震倒塌能力。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的范围,应符合下列规定: a、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应从地下室顶板算起。 b、剪力墙结构的抗震墙,房屋高度大于24m时,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底部

31、两层和 墙体总高度的110二者的较大值;房屋高度不大于24m时,底部加强部位可取底部一层。 c、当结构计算嵌固端位于地下一层的底板或以下时,底部加强部位尚宜向下延伸到计算嵌固端。4.1.3墙肢轴压比限值墙肢轴压比指墙的轴压力设计值与墙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对于剪力墙结构,底层墙肢底截面的轴压比不大于下表规定的一、二、三级抗震墙及四级抗震墙,墙肢两端可设置构造边缘构件。4.1.4剪力墙变厚应注意的问题剪力墙结构设计时,可根据计算逐层减小剪力墙墙厚。变墙厚时,外墙应注意要往内收,否则影响建筑立面轮廓;内墙变墙厚以尽量加大室内面积或主要居室的面积为基本原则。楼电梯间靠外墙时

32、,为了不改变楼电梯的平面尺寸和立面轮廓,墙厚可不变。此处墙体地下与地上交接处变厚应在外侧变厚,如下图所示: 4.1.5剪力墙结构优化配筋的几种做法:A、剪力墙“T”形暗柱改为“L”形暗柱,可减少钢筋用量。B、某些建筑需要,长度不大于100的小墙垛结构计算不需要,按暗柱配筋较浪费,按二次浇注施工又麻烦不经济。可改为构造墙垛按构造配筋,在楼层处设置缝使其断开以避免其受力。 C、尽量在剪力墙上开大洞,以减少钢筋和混凝土的用量,同时洞顶设置混凝土梁时,使其跨高比不小于5,按框架梁配筋,则梁上筋不必通长设置,箍筋仅在两端加密,比按连梁配筋能减少钢筋用量。五、楼板设计5.1板的厚度楼板的厚度一般应由设计计

33、算确定,即应满足承载力、刚度和裂缝控制的要求。同时还应考虑使用要求(包括防火要求)、预埋管线、最小厚度要求和经济方面的因素。A、楼板厚度与跨度的最小比值板的分类单向板双向板悬臂板无梁楼板简支连续简支连续有柱帽无柱帽h/l01/351/401/451/501/121/351/30上表中板的厚度一般为10mm的倍数。当板的跨度大于4m时,板的厚度应适当加厚。B、楼板的最小构造厚度板的分类单向板双向板悬臂板无梁楼板最小构造厚度(mm)7080悬臂长度50070150悬臂长度>50080及1/10C、按耐火等级确定的楼板最小厚度板的最小厚度80mm90mm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10mm20mm10m

34、m20mm耐火极限1.4h1.5h1.75h1.85h能满足的耐火等级二级一级一级一级D、按预埋管道直径确定的楼板最小厚度当现浇楼板内需要预埋管道(如电线管道时),板的最小厚度应大于三倍预埋管道外径;当有交叉管道预埋在板内时,板的最小厚度还应适当增加。预埋管道应放置在顶部和底部钢筋之间,且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40mm。对住宅中的现浇板,当预埋单根套管的外径为25mm时,板的最小厚度通常为100mm。当板中有两根套管交叉,套管的外径为25mm时,板的最小厚度通常为120mm。5.1.1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应避免开设大洞口,其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80mm,层数不高、跨度不大时不宜小于16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小于C30,应采用双层双向配筋,且每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