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互动养老的现状分析和对策建议——以上海为例_第1页
异地互动养老的现状分析和对策建议——以上海为例_第2页
异地互动养老的现状分析和对策建议——以上海为例_第3页
异地互动养老的现状分析和对策建议——以上海为例_第4页
异地互动养老的现状分析和对策建议——以上海为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异地互动养老的现状分析和对策建议以上海为例异地互动养老的现状分析和对策建议以上海为例卞佳颖摘要: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仅仅满足基本的生活保障已经不能适应上海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分享社会进步的成果,过上体面,高品质的晚年生活成为越来越多老年人的追求.本文将关注的视角放在异地互动养老这一新兴的养老形式上,研究影响需方行为(特定的老年群体)的因素,发现"-3前异地互动养老市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上海是我国最先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根据上海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截止2008年底,上海市6O岁以上人口占到总人15的21.61%,其中,6064岁占4%,6579岁占12%,80岁以上

2、占6%.根据有关预测,未来30年上海的人口老龄化态势将进一步加剧,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时期:(1)2010-2020年是上海老年人口的高速增长期,平均每年净增1415万人左右.到2020年60岁以上老人占比例将达到33.2%.(2)2020-2030年是上海人口老龄化的顶峰时期,老年人口总数将达700万左右,占总人口的比重将上升到25%左右,届时,上海将成为高度老龄化的城市.(3)20302040年老龄化的趋势会有所减缓,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会适当下降,但是降幅有限.由此可见,老龄人口将成为这个城市有着特殊需求的庞大群体.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仅仅满足基本的生活保障已经不能适应上海老年人

3、的养老需求,分享社会进步的成果,过上体面,高品质的晚年生活成为越来越多老年人的追求.本文就是将研究的视角关注放在异地互动养老这一新兴的养老形式上,研究影响需方行为(特定的老年群体)的因素,发现当前异地互动养老市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一,异地互动养老的概念界定异地互动养老是异地养老这一集合概念中的一支.所谓异地养老是源自于国外的一种养老方式,最初被称为"候鸟式"养老,在美国,西欧等发达国家非常普遍.在美国,老年人迁移的方向通常是从北部各州移往南部的阳光地带(theSunbelt).在英国,一项基于1991年的普查资料对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及其迁移居住模式的研究显示

4、,英国老年人迁移主要是为了与周振华等:上海城市嬗变及展望(下卷),格致出版社2010年版.?36?子女共同居住,他们中的绝大部分处于丧偶状态.由于异地养老在我国还属于比较新的事物,在概念的界定上还有一定分歧,大多数学者比较认同的一种表述是:老年人长时间(一年之内至少累计3个月以上或长期)离开原居住地而在异地生活,具备养老投靠的固定住所和明确养老目的的一种养老方式.笔者认为在此概念下,可以将异地养老大致分为以下几种形式:一是投靠子女型.自20世纪9O年代以来,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市场化进程的推动以及工业化浪潮的启动等多种因素的叠加,我国进入了人口流动的活跃期,其基本流动方向是由农村流向城市.仅

5、上海,每年就会有10%的流动人口沉淀下来.同时,一些大城市的劳动力又会选择到境外,国外工作,定居.他们的父母在退休以后就会受子女的吸引,迁移到子女所在的城市养老.二是自助旅游型.那些健康状况较好,经济收人比较富足,文化程度较高,有很多闲暇时间的老人,对于子女的空间距离要求较低,为追求高品质的生活,定期自发地到自然环境优美,气候条件宜人的海边,小镇,山区,乡村等地区旅游疗养.这一部分人群主要是与配偶或是好友到异地租用民居或疗养院消夏越冬,其中一些也会选择在异地置业作为季节性养老居所.三是集中互动型.特指老年人选择加入连锁经营的养老机构,在其分布各地的分支机构享受异地养老服务.或是各地养老机构通过

6、有效的机制建立起一个统一的网络,将老年人的市场需求资源和养老机构闲置资源整合起来,进行的交换性服务,相互交换客户资源,让老人在没有增加很多费用的情况下,可以享受来自不同养老机构的多样化的服务.本文所研究的就是上述第三种异地养老形式.二,异地互动养老的国内外发展情况异地互动养老,跨国发展养老产业在欧洲渐成潮流.挪威的卑尔根,奥斯陆,贝鲁姆等市已经先后在西班牙南部开设了大型养老公寓,那里低廉的地产价格,充足的阳光,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和老年人.北欧其他国家的老人到西班牙养老,看中的不仅是那里的自然环境,还有功能齐全的养老设施,良好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保险服务等.与此同时,西班牙的实业家们也盯紧了那

7、些希望来西班牙养老的北欧人的"口袋",这实在是一项互利双赢的好事情,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企业和老年人所认可.在美国,很多老年人很欣赏异地互动养老所独有的流动性,每过一段时间就前往各"阳光地带"休闲度假.日本在20世纪末老龄化加速出现之际,也曾制定过异国养老方略,即在国土辽阔的巴西以及距离较近的澳大利亚,泰国建造日本社区,在那里配备适应日本人日常生活的各种设施,然后安排老年人迁徙到那些国家养老.在国内,异地互动养老这一概念最早发轫于2003年,辽宁大连同泰老年休养服务中心以旅游养老为依托,采用机构之间相互交换客源的方式,将"异地互动养老&quo

8、t;作为一个产品来开发.根据有关部门的初步统计,已经有辽宁,广东,安徽,浙江,海南等省的近20个城市的100余家养老机构开发了异地互动养老,目前这个规模还在不断扩大.具体类型见下表(见下页):此外,近几年,一些房地产开发商也把目光关注到"银发市场",例如,上海亲和源投资l5徐擎擎,赵婧:我国城市养老方式文献综述,法制与社会)2009年第4期(下).中国人口流动现状:部分变成移民部分更加流动,嘹望新闻周刊201o年第2期.?37?亿在营口兴建大型养老社区,上海绿地集团在昆山市推出"孝贤坊"老年房产项目,其目的都是为吸引以上海为代表的长三角老年人人住,分享异

9、地互动养老所带来的商机.注:本表内容根据互联网有关资源整理三,基于"推力一拉力"理论的异地互动养老意愿分析"推力一拉力"理论是由唐纳德?博格(D.J.Bogue)提出的,主要着眼于迁移原因的研究,即迁入地的积极因素和迁出地消极因素对于迁移者的影响.人口转移是两种不同方向的力相互作用的结果,一种是促使人口转移的力量,即有利于人口转移的正面积极因素;另一种是阻碍人口转移的力量,即不利于人口转移的负面消极因素.迁移者总是在迁出和迁人两地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的比较中,以及在迁移后正负效益的利弊得失的权衡中,作出是否迁移的抉择.笔者认为将该理论借用到分析异地互动养

10、老行为中是可行的.第一,符合空间属性,即属于离开户籍地,常住地跨行政区的迁移.第二,符合时间属性,在这种特殊的异地养老形式中,老年人将加入养老机构.在目前的户籍管理体系中,这一行为将会注销原居住地户籍,可认同为永久性迁移.本文的研究数据来源是上海技术交易所开展的一项异地养老意愿的调查.调查对象是上海市长宁,杨浦,徐汇,普陀等6个中高档社区里50周岁以上,有稳定收入,并且具有独立回答问题能力的老人.1.关于拉力的分析根据问卷调查,异地互动养老对老年人的吸引力主要有四个方面,依次是良好的自然环境,新奇的生活方式,较低的生活成本,完善的养老配套服务.将受访者按5O一60岁,6075岁,75岁以上分层

11、,得出以下的结果(见图1):从图中反映的数据来看,良好的自然环境是各个年龄层次老年人普遍关注的因素.选择尝试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也是异地互动养老对老人们很重要的拉力因素.相反,生活成本低廉这一因素并没有如想象中成为老人们首先考虑的因素,只是在75岁以上这个群体中关注度?38.有所上升.关于完善的养老服务选项,得到60岁以上被访者的高度关注,而5O一60岁之间的被访者由于大多身体状况良好,只有7.69%的人表示关注.图1异地休闲养老的拉力分析2.关于推力的分析对于是否愿意异地养老这个问题,有64.19%的受访者表示不愿意.首先还是受到传统风俗习惯的影响,认为"叶落归根",&qu

12、ot;返乡养老"才是正统的方式.在调查中,有老人提到会因为长时间听不到乡音而感到失落.除了饮食,语言,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不适应等因素外,医疗条件比较落后,居住便利化程度低,遭遇突发事件难以及时解决,遇到侵权事件得不到保障等都成为老年人不愿意选择异地养老的消极因素.四,上海异地互动养老的发展前景与瓶颈1.异地养老利弊之争异地养老这种新兴的养老模式自引入中国后就备受关注,是利是弊,争论颇多.其中持鼓励观点的一条依据是:以此来缓解人口压力,实现人口分流,减轻其所住城市的社会保障压力和资源压力.反对者立即反击认为这就是变相把老年人排挤出去,把输出地城市自身的责任转嫁到外地去,是推卸责任.笔者

13、认为上述观点恰恰是对异地养老认识上的一大误区.异地养老并不能改善城市的老龄化压力:其一,老年人口的迁移方向不受任何部门意志所转移,取决于"拉力"和"推力"的博弈结果;其二,引导老年人到异地养老,并不是简单的把他们"推出去"甩手不管,而是要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增强他们晚年的幸福指数为目的,把老年人"引出去"之后的配套支撑服务将是一项系统的制度安排.只有对推广异地养老的动机有了?39?正确的认识,才能将这项新型的养老产业发展好.2.异地互动养老的发展前景(1)异地互动养老的需求呈上升趋势.异地互动养老在上海已形成一

14、定的需求.根据上海技术交易所得调查显示:有35.8l%的受访者愿意异地养老.(北京市老龄委的一项调查显示,21.3%的老年人表示愿意异地养老.这充分反映了老年人群正在发生变化:一是老年人思想观念逐步转变,由过多关注子女转变为开始关注自己;二是老年人消费能力提升,具备了一定的异地养老消费能力:三是出现了适合老年人异地养老的产品,老年人可以根据需要和消费能力进行选择;四是各地政府采取了一些鼓励和扶持措施,设施,管理,服务,信息等方面有了显着的提高;五是吸引了一些有一定市场开发能力的企业,组织介入,成为一项新型产业.最近,上海市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采用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系统,分别对上海6O岁及以上

15、的老年人,41到59岁的中年人和18到39岁的青年人进行了一次调查.其中中年组和老年组关于养老方式意愿的调查结果值得引起重视,86.9%的6O岁以上老年受访者选择居家养老,78.4%的中年受访者选择将来退休后居家养老,比老年组降低了将近一成.随着少子化时代的到来,中年人面临着两个独生子女面对四个老年人的局面,家庭养老问题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这可能是促使受访中年人在自己的养老的问题观念转变的原因之一.作为社会化养老产业中的高端产品,异地互动养老将来必定会成为更多上海老年人的选择.(2)相较于自助旅游型异地养老,异地互动养老模式更具优势.自助旅游型异地养老在实践中将遭遇以下四大问题:一是安全问题

16、.首先,老年人生病和意外受伤的风险相对较大,他们能否承受迁移过程中对体力的考验,这是老人及其子女们普遍担忧的问题.其次,老人的适应能力较年轻人有所下降,到了异地,可能不适应当地的生活条件,饮食习惯,天气环境的变化,有的甚至可能因此引发疾病或发生意外.二是维权问题.老年人自助到异地养老,都是以个人身份签订租房,租车,用餐,参观等合同.一旦对方违约,或在执行合同时对老年人造成了伤害(车辆故障,食品安全等),老年人以一己之力想要保护自己的权益存在很大困难.三是便利问题.在自助旅游型异地养老中,日常涉及的食,住,行,游,医等都需要老年人自行安排,将牵涉很大的精力,成本也往往较高.四是精神慰藉问题.由于

17、自助旅游型异地养老是个体或是小范围的行为,老年人在异地将远离熟悉的社会环境,如某些受访者说的"长时间听不到乡音",生活在一个"环境孤岛"中,缺乏精神慰藉和情感交流.上述诸多问题在异地互动养老模式下都能迎刃而解.所以说,异地互动养老更具发展优势.3.异地互动养老的瓶颈当然,异地互动养老在推进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一是缺乏相关产业的准人规则.目前,该领域的经营开发者参差不齐,产业不能形成规模,缺少社会公信力.二是缺乏专业机构进行规划,协调和管理.异地互动养老涉及养老,旅游,房产,交通,医疗等多行业,对应民政,老龄,旅游,房地,交通,医保等多部门.目前,还没有

18、相关部门牵头协杜丁,王尧:调查显示北京两成老年人愿意异地养老,北京娱乐信报)2006年2月20日.?40?调,处于管理上的盲区.三是缺少具体的扶持政策.异地互动养老项目是带有社会公益性质的,但目前开发商在土地,税收,融资等方面都没有相应的优惠政策,也限制了该产业的做强做大.四是缺乏网络化的社会保障体系.除了长江三角洲部分城市开通了医保异地结算,养老金转移提取外,大部分地区还没有办法做到真正无缝对接.五是缺乏福利政策共享机制.上海老年人在本地享受的福利政策,如养老服务补贴等在异地不能同等享受.五,对策建议虽然目前异地互动养老还存在很多困难,但应该看到其显在和潜在的现实需求,以及产业发展空间,作为

19、"朝阳产业",在起步期需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1.要遵循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原则从国内外的实践经验看,异地养老应该遵循经济规律,走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发展模式.首先要从老年人的需求出发,设计产品,培育消费群体,逐步形成具有一定市场规模,有较完整产业链的新兴行业.政府在此过程中要尽到以下三项义务,其一出台优惠扶持政策,对投资异地互动养老的企业提供土地廉价批租,税费减免等政策支持;其二监管和规范市场行为,切实保障老年人的权益;其三落实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体系的网络化管理,消除例如医保异地不能结算,养老金不能异地支取等阻碍老年人自由流动的因素.在此前提下,政府除了鼓励相关国有企业率先试水之外,还要鼓励各种社会资源投身具有公益性质的养老产业,走产业化发展道路,在有序竞争的前提下,提供更多类型的产品,让更多的老年人有更大的选择余地,激活老年消费需求,促进养老产业发展.2.要遵循循序渐进,逐步推开的原则从步骤看,按照"先点后面","先易后难","先近后远"的思路推进.可以将上海推进异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