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16_第1页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16_第2页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16_第3页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16_第4页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16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最新高一数学优质学案(附经典解析)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整体设计教学分析“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是在研究了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具有“二倍角”关系 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的,它既是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 弦、正切公式的特殊化,又为以后求三角函数值、化简、证 明提供了非常有用的理论工具、通过对二倍角的推导知道,倍角的内涵是:揭示具有倍数关系的两个三角函数的运算 规律、通过推导还让学生加深理解了高中数学由一般到特殊 的化归思想、因此本节内容也是培养学生运算和逻辑推理能 力的重要内容,对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现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节课通

2、过教师提出问题、设置情境及对和角公式中P关系的特殊情形 a =3时的简化,让学生在探究中既感到自然、易于接受,还可清晰知道和角的三角函数与倍角 公式的联系,同时也让学生学会怎样发现规律及体会由一般到特殊的化归思想.这一切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做,因为,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 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要过多地补充一些高技巧、高难度的练习,更不要再补充一些较为复杂的积化和差或和差化积的恒等变换,否则就违背了新课标在这一章的编写意图和新精神 三维目标1.通过让学生探索、发现并推导二倍角公式,了解它们之间、以及它们与和角公式之间的内在

3、联系,并通过强化题目的训练,加深对二倍角公式的理解,培养运算能力及逻辑推理能 力,从而提咼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的运用,会进行简单的求值、化简、恒等证明.体会化归这一基本数学思想在发现中和求值、化简、恒等证明中所起的作用.使学生进掌握联系变化的观点,自觉地利用联系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 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本节学习,引导学生领悟寻找数学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善于发现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二倍角公式推导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如何灵活应用和、差、倍角公式进行三角式化简、 求值、证明恒等式.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4、思路1.(复习导入)请学生回忆上两节共同探讨的和角公式、差角公式,并回忆这组公式的来龙去脉,然后让学生 默写这六个公式.教师引导学生:和角公式与差角公式是可以互相化归的.当两角相等时,两角之和便为此角的二倍 ,那么是否可把和角公式化归为二倍角公式呢?今天,我们进步探讨一下二倍角的问题,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应解决哪些 问题呢?由此展开新课.思路2.(问题导入)出示问题,让学生计算,若 sin a= 3, a( , n ),求 sin2 a, cos2 a 的值.学生会很容52易看sin2 a =sin( a + a )=sin a cos a +COS a sin a =2sin a cos a的

5、,以此展开新课,并由此展开联想推出其他公式 推进新课 新知探究提出问题还记得和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吗?(请学生默写出来,并由一名学生到黑板默写 )你写的这三个公式中角P会有特殊关系 a =P吗?此时公式变成什么形式? 在得到的C2a公式中,还有其他表示形式吗? 细心观察二倍角公式结构,有什么特征呢? 能看出公式中角的含义吗?思考过公式成立的条件吗? 让学生填空:老师随机给出等号一边括号内的角,学生回 答等号另一边括号内的角,稍后两人为一组,做填数游戏:sin()cos()=2sin(cos( )=cos2( )-si n2().思考过公式的逆用吗?想一想 C2a还有哪些变形?请思考以下问题

6、:sin2 a =2sin a 吗? cos2 a =2cos a 吗?tan2 a =2tan a?活动:问题,学生默写完后,教师打出课件,然后弓导学生观察正弦、余弦的和角公式,提醒学生注意公式中的a , P,既然可以是任意角,怎么任意的?你会有些什么样的奇妙想法呢?并鼓励学生大胆试一试.如果学生想到a , P会有相等这个特殊情况,教师就此进入下一个问题,如果学生没想到这种特殊情况,教师适当点拨进入问题, 然后找一名学生到黑板进行简化,其他学生在自己的座位上 简化、教师再与学生一起集体订正黑板的书写,最后学生都 不难得出以下式子,鼓励学生尝试一下,对得出的结论给出解释.这个过程教师要舍得花时

7、间,充分地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究,并初步地感受二倍角的意义.同时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为学生将来遇到的3a或3p等角的探究附设类比联想的源泉.sin( a + 3 )=sin a cos p +cos a sin psin2 a =2sin a cosa( S2a );COS( a + 3 )=COS a COS p-sin a sin p cos2 a =cos 2 a -sin 2a (C2a);tan2 2 tan 2 (T2 )1 tantan( a + p )= Jan匹1 tan tan这时教师适时地向学生指出,我们把这三个公式分别叫做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并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

8、, 确切明了二倍角的含义,以后的“倍角”专指“二倍角”、教师适时提出问题,点拨学生结合sin 2 a +COs 2 a =1思考,因此二倍角的余弦公式又可表示为以下右表中的公式uiiiEti 三*i ww屮1cosZu u 4屮屮飞仁.“ 2lilllLC " r,、1an?u (、)1 i.nru这时教师点出,这些公式都叫做倍角公式(用多媒体演示).倍角公式给出了 a的三角函数与2a的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问题,教师指导学生,这组公式用途很广,并与学生起观察公式的特征与记忆,首先公式左边角是右边角的倍;左边是2a的三角函数的一次式,右边是a的三角函数的二次式,即左到右T升幕缩角,右到

9、左T降幕扩角、二 倍角的正弦是单项式,余弦是多项式,正切是分式问题,因为还没有应用,对公式中的含义学生可能还理解不到位,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初步感性认识到:(I )这里的“倍角”专指“二倍角”,遇到“三倍角”等名词时,字等不可省去;(n)通过二倍角公式 ,可以用单角的三角函数表示二倍角的三角函数;(m)二倍角公式是两 角和的三角函数公式的特殊情况;(眄公式(S2a),(C 2a)中的 角a没有限制,都是a R.但公式(T 2a)需在aZ丄kn + 和24aZ kn + -(k Z)时才成立,这一条件限制要引起学生的注2意.但是当a =kn+-,k Z时,虽然tan a不存在,此时不能2用此

10、公式,但tan2 a是存在的,故可改用诱导公式.问题,填空是为了让学生明了二倍角的相对性,即倍角公式不仅限于2a是a的二倍的形式,其他如4a是2a 的二倍,a是a的二倍,3 a 是3a的二倍,空是空的二倍,-a242362是_- a的二倍等,所有这些都可以应用二倍角公式.42例女n:sin a=2sin acosa,cos -=cos2a-sin 2-等等.244366问题,本组公式的灵活运用还在于它的逆用以及它:sin3 a cos3 a =sin6 a的变形用,这点教师更要提醒学生引起足够的注意.24sin acosa=2(2sin acos a)=2sin -,44442駕备=tan80

11、 °2 2cos 2 a -sin 2 a =cos4 atan2 a =2tan a (1-tan2a )等等.,F:sin2 a 工 2sina ,cos2 aZ 2cos a ,tan2 aZ 2tan a.若 sin2 a =2sin a ,贝U 2sin a cos a =2sin a ,即 sin a =0 或cos a =1,此时a =kn (k Z).若 cos2 a =2cos a,贝 U2COS a - 2COS a -1=0, cos a= J(COS a=舍去).若 tan2 a =2tan a,2 "2tana=2tan a , . tan a =

12、0,1 tan2 aa =kn (k Z).解答:一(略) 应用示例思路1例1已知sin2 a= 2 134<a< ,求 sin4 a ,cos4 a ,tan4 a2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中角的关系,观察所给条件与结论的结构,注意二倍角公式的选用,领悟“倍角”是 相对的这一换元思想.让学生体会“倍”的深刻含义,它是描述两个数量之间关系的.本题中的已知条件给出了2 a正弦值.由于4a是2a的二倍角,因此可以考虑用倍角公式 本例是直接应用二倍角公式解题,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初步熟 悉二倍角的应用,理解二倍角的相对性,教师大胆放手,可 让学生自己独立探究完成 解:由一Vav ,得一 &

13、lt;2 a < n.422又sin2 a=,13-cos2 a= V1 sin2 2a =(1 ()2sin4 a =sin2 X (2 a )=2sin2 a cos2 a =2X5 x(131213)=120.169,cos4a =cos2 X (2 a )=1 -2sin 22a =1-2X( 2) LU9;13129tan4 a=cns=(-挣x 陽需点评:学生由问题中条件与结论的结构不难想象出解 法,但要提醒学生注意,在解题时注意优化问题的解答过程, 使问题的解答简捷、巧妙、规范,并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 本节公式的基本应用是高考的热点 变式训练1. 不查表,求值:sin15 &

14、#176; +cos15°.解:原式=J_cos15 )2 Jsin215_2sin15_cos215普点评:本题在两角和与差的学习中已经解决过,现用二倍角公式给出另外的解法,让学生体会它们之间的联系, 会数学变化的魅力.2.(2007 年高考海南卷,9)若 cos 2a sin (a )4cos a +sin a 的值为C.答案:C3.(2007年高考重庆卷,6)F列各式中,值为丰的是()A.2sin15 ° -cos15°B.cos 215° -sin 215°C.2sin 215° -1D.sin 215° +cos2

15、15°答案:B例 2 证明 1 sin2一=tan 9.1 sin2 cos2活动:先让学生思考一会,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战胜它,并力争一题多解.教师可点拨学生想一想,到现在为止,所学的证明三角恒等式的方法大致有几种:从复杂端化向简单一端;两边化简,中间碰头;化切为弦;还可以利用分析综合法解决,有时几种方法会同时使用等.对找不到思考方向的学生,教师点出:可否再添加一种,化倍角为 单角?这可否成为证明三角恒等式的一种方法?再适时弓导,前面学习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时曾用到“1”的代换,对“ 1”的妙用大家深有体会,这里可否在“ 1”上做做文章?待学生探究解决方法后,可找几个学生到

16、黑板书写解答过程,以便对照点评及给学生以启发.点评时对能够善于运用所学的新知识解决问题的学生给予赞扬;对暂时找不到思路的学生给予点拨、鼓励.强调“ 1”的妙用很妙,妙在它在三角恒等式中旦出现,在证明过程中就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今后的证题中,万万不要忽视它证明:方法左=sin2(1 cos2 )sin2 (1 cos2 )22sin cos (1 1 2cos )2sin cos(12cos21). 2= sin cos 1 cos' 2 sin cos cos.2=Sin cossin 2 Sin coscose =右.sin (cossin )门玄ncos (sincos )所以

17、,原式成立.方法二:.22左= sincossin2cos2sin 22 2 Sin sin2 cos2 cos2 sinsin 22sin2sin 22 cos=2sin (sin cos ) 门玄n2 cos (sin cos )e =右.方法三:左=(1 sin 2 ) cos2(1 sin2 ) cos2(sin2(si n2222cos2sin?cos )(cossin)222cos2 sin?cos )(cossin)(sin cos )2 (cossin )(cos sin )(sin cos )2 (cos sin )(cos sin )=(sincos )(sincossin

18、cos)(sincos )(sincoscossin)=_=tan e 二右.(sin cos ) ? 2 cos点评:以上几种方法大致遵循以下规律:首先从复杂端化向简单端;第二,化倍角为单角,这是我们今天刚刚学习 的;第三,证题中注意对数字的处理,尤其“ 1”的代换的妙用,请同学们在探究中仔细体会这点.在这道题中通常用的几种方法都用到了,不论用哪一种方法,都要思路清晰, 书写规范才是.思路2例 1 求 sin10 ° sin30 ° sin50 ° sin70。的值 .活动:本例是一道灵活应用二倍角公式的经典例题,有定难度,但也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一道好题.本题

19、需要公式的逆用,逆用公式的先决条件是认识公式的本质,要善 于把表象的东西拿开,正确捕捉公式的本质属性,以便合理 运用公式.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充分进行讨论探究,不要轻 易告诉学生解法,可适时点拨学生需要做怎样的变化,又需 怎样应用二倍角公式.并点拨学生结合诱导公式思考.学生经过探索发现,如果用诱导公式把10°,30°,50°,70。正弦的积化为 20° ,40 °,60 ° ,80 °余弦的积,其中60是特殊角,很容易发现40°是20°的2倍,80。是40°的2倍,故可考虑逆用二倍角公式解:原式=

20、cos80° cos60°cos40° cos20°3 2 ?sin20 cos 20 cos40 cos8023 ?2sin20二 sin 160 sin 20116sin2016sin2016.点评:二倍角公式是中学数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又是解答许多数学问题的重要模型和工具,具有灵活多变,技巧性强的特点,要注意在训练中细心体会其变化规律.例 2 在 ABC中,cosA= 4 ,tanB=2,求 tan(2A+2B)的值.5活动:这是本节课本上最后一个例题,结合三角形,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同时也是和与差公式的应用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注意在三角形的背景下

21、研究问题,会带来一些隐含的条件,女n A+B+Cn ,0<A< n ,0<B< n ,0<C<n ,就是其中的个隐含条件.可先让学生讨论探究,教师适时点拨.学生探究 解法时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由条件到结果的函数及角 的联系.由于对2A+2B与A,B之间关系的看法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解题思路,所以学生会产生不同的解法,不过它们都是对倍角公式、和角公式的联合运用,本质上没有区别.不论学生的解答正确与否,教师都不要直接干预.在学生自己尝试解决问题后,教师可与学生一起比较各种不同的解法,并 引导学生进行解题方法的归纳总结.基础较好的班级还可以 把求tan(2A+2B)

22、的值改为求tan2C的值.sinA= Ji cos2 A J解:方法一:在 ABC中,由cosA=- ,0<A< n ,得 51 (第3所以 tanA= S!nA = 3 X 5 = 3,cosA 544tan 2A= 2ta "A1 tan1 2 A2 ?4_1 (3)24247又 tanB=2,所以tan2B=啓 r 22244于是 tan(2A+2B)= 1tani总73442441771 (-) 73方法二:在 ABC中,由 cosA=2sin2 2a 2 sin 2a cos2a,0<A< n ,得5sinA=山 cos2 A 話F1)2 3所以 t

23、anA= SinA 解: 原式一 2cos 2a 2 sin 2acos2a X 5=-3.又 tanB=2,cosA 544所以 tan(A+B)= 1ta421124于是 tan(2A+2B)=tan2(A+B)112tan(A B) ( "2)44=2cos2a(cos2a sin 2a)2sin 2a(sin 2a cos2a)=C0t2 a.知能训练(2007 年高考四川卷,17)已知cos a= 1 ,cos( a7-P )=14,且 0vp Va< ,2求tan2 a的值;(1)sin:(1) 由 cos a =,0<a= J1cos2 a =111 2(7

24、)二 tan a =sin a cosa4J37=473tan2 a= 2 tan a1 tan2 a1 tan2 a8 7347由 0va < p<2,得 0va-p<? cos(1314,Sin( a - P )= J1 cos2(a3罷14由 P = a - ( a - P ),得cos P =cosa - ( a - P)=cos a cos( a - p )+sin a sin(a - P )=7 X 护伴343 =114 =2卩=亍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三角恒等变形的主要基本公式、三角函数值的符号,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以及计算能力 作业 课本习题 3.1 A 组15、16、17.课题小结1.先由学生回顾本节课都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对前面学过的两角和公式有什么新的认识?对三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