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力测定方法_第1页
肌力测定方法_第2页
肌力测定方法_第3页
肌力测定方法_第4页
肌力测定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手法肌力评定在特定体位下让患者作标准动作,通过触摸肌腹、观察肌肉对抗肢体自身重力及由检查者用手法施加的阻力,观察患者完成动作的能力,从而评定患者的肌力。(1)程序:正确摆放患者的体位及被检测部位的位置。充分暴露患者的受测试部位,近端肢体固定。检查测试部位的轮廓,比较两侧肢体同名肌的对称性,必要时测量两侧肢体的周径大小。上肢、下肢及躯干肌群的手法肌力检查方法见表1、表2、表3。精品资料W上聘,具“牌的1法京力总善.nl.IA,占MtfUM他青wl455nt4MM1A*M«>(,*£A34工,长勘黄,霄期侵交片IMUM,就W'时.停泉院停布.依N畤发力十*KM

2、W检.*岬,*£*电手上W4KK&flMfl4MtB怖中缶,!(*KVH村必*tt*N1g*i*k胃+M时!<*苴,酎4*里薪事,。f千东酎率鼻不,卞鼻胃尉桑,掌帝KF*n1*H直草掌.MMTTithM青用书=后累,电+1鲁«4IR与一定的觇其明4,事量11,*。手,事员曹MUI.,J*KMH*-空总事n“.M.N餐R内瓶,力艮事ftmnbMMtu.annnii*»u+vlfBJkMKAMW9«fi事十八信K,ai中小>ii0与*聚RNW平,I«*一WUMS«宣生商餐餐0mi»m*k/例ItKBAANH*

3、.Iffttttifft*MJtWM*事一置!手心口1.|41««%,*“工*rr*Tf»*tu1精密*具,力,1之k匕/,*障M鹫隼,,龙.XHMEKEKOIZnonEEZMMKJHt1.«|W不假iJ1.一KMiMttKtiTATn”JHI-4市十瞥符9IMA«m,“*2¥门UMM淤.W*.*1,w-,力“口手艮事tr«K,-¥施M-KR«««««(.十*两*一w*.两也*千餐有吗革立«*k<244CL/野,吃店3卡上小蚓存千套禽布,布好fi.t

4、M件*愤奇据K.KH音上甯”«<««.F«BIR上+/叁件riJfWTHy»««*,*事.«£用,*酎,于上,fl解鼻就*4人韩r上力4嗯0*/%锦,喉*四胸.IBM1T*W阿ML再算事二*Bi力17:下,|事年事fl*|*T*HF1*TS离晶心昱.鼻苴就僧山anTfeVITJ-tW鲁里国序.主冉*.+*修薛串事.内1T不<£*!1.方HNMIf,4HRMf瓦甫事y”,亢©.01部干小下果2日ftA叁*押1«1,|3,H&K,明寿哥1!*«*tm

5、*.*irsi»于春下I1VttM*KIB.1EBBIA知*HMJt看%iKIH事例,/*凡冏”耳才*修晔匈麟,*4*E,>I3语j«.itAuras*,寓m哥,厘PI»4r.¥«kKK««相*,聿修KU.哥席*0.布>*R司(rm力=t*内*诵*得-!£修必由修*孑*外荐可Kh*看星曲皆啸时步力与方彳反,平町支寻口*4,/*胃,忌的月崎-!£E型叫*.,文知一*«*w-ft>eSir,界符方y,网方时*置星”修<IMt朗修坪为¥&*.*上下,ft.BU

6、B.dMaf.JkATBt川党总WH.瑞。5¥«»Aft.«««*,*雷口更岛!、*.十?才H毗吗,*彝“曲、十1*隼*耽g一看aW.JWLT*.巾«1由餐H4X4»RHM«*.*z醒,看hkfMORMtM点石,春融点的手荏力精立Knft»itsi<«i,K»«*皆舞胥/收时段ILA1*事事依上GEIR幔也f»,0umiAsnttE.H*r*.*«*,便我Wtt.H/lAHflP奇AHF鹤厦、4E“|I#下dM«-arvw_m&#

7、187;A”立R修通«»u-f四枚腰下.*安'下收科a«rVweP-t翱,窜*£!«r»kB牛,=.空HfMt.KftV党忒鼻徐时彳*«内,*千埠,,,由下常林!力*i“鼻,*1,«>««««t-r9h病冉-ffI-i"E小用,*ne«,t*»M耳*%仃*甘,t*«,«».-MNg向才帕i*rr»4fcMfhKMMH&ieMMittM:时嗝H>A%*WtiXM,吼福IWHtF1*

8、>t44<AB靠*彳*晨上声tk%,山IAkAft«舁,爱M船乐,曲*好卦.*糊+,-依*.*,t班窗MltH*畀.冲*H罚HK1*HTtatr*,*抵际.KHT*4卜姑>李宁mir*上山叫*%,fl*.|At*殍*&*捧rWWTT跖fMS*彳.不代Mt明手*+,+*餐&西WKft4«曾中十*1*梢,nmtk*场詈*-*JH,餐苴中力.柚丸K悦的箕丸不,%里,H%餐金任*事,口f4-PTBt匹萩MK,MUtn*.»1*T,.禹胤力K代*国刊0.就K上*.,阿/ <« «£ «I * i

9、 r<- a ths,东rATvn r*»w«i «tf K t . U f ftx *“PAWKt!7.itB-h中!*.M/Vf郭铮Wrt«A«*HK,朗«tM,猛胃串",*栉修(2)基本原则:依据评定者施加阻力大小并与健侧对照进行判断。依据肌肉或肌群能否作对抗重力(垂直运动)运动进行判断。依据肌肉能否作全范围的运动进行判断。如肌肉收缩不能引起关节活动时,依靠目测或触诊肌肉有无收缩进行判断。(3)评定标准:如能完成运动并能克服充分的阻力与健侧相近,为5级肌力;能克服中等阻力为4级肌力;能对抗并仅能抵抗肢体自身重量完

10、成动作,为3级肌力;如不能克服肢体自身重量完成运动,但能在水平面上、无负荷下完成运动,为2级肌力;如无明显运动可见,但能触到肌肉收缩,为1级肌力;如无可感觉到的肌肉收缩,则为0级肌力。在手法肌力评定中,可根据检查情况使用上”或多常用手法肌力检查的评定标准见表4。«4F瓶,.为总杳讨冠修出G制叶艳葩电.占悔:小7同,!北XW息KE崛a>H-1方"帕电"dlK去小证5用,G'塞|立餐.中彳拿,"出。力4G施就制h与Ll泡置M懦dCHHM.>弘XF切圾力中W属30黑的为不*时上近朝胤月3*F*口旧小|在一事+剜*我;F"h,5域,

11、1工/片4显兑外身£”.出事h事白豪>F-封后JI龙*,羽翼植10注黑卬*Ijr,一拿力IbT,F+itd.事,国iLCCK,,M'xV工"期”*收事fi<flT.hldoz至君料海篡(4)注意事项:检查前应向患者说明检查目的、步骤、方法和感受,消除患者的紧张,取得最大合作。为了准确把握施加阻力的大小,应首先检查健侧同名肌。保持正确的检测位置,以确保正确判断肌力的级别。防止替代动作出现错误的肌力评定。施加阻力时,要注意阻力的方向应尽可能与肌肉或肌群牵拉力的方向相反;施加阻力的点,应在肌肉附着处的远端部位上。在消除重力影响方面,可采用让肌肉或肌群在水平而光

12、滑的表面上活动;或用悬吊带将测试部位吊起悬空,随肌肉活动而同步地作水平运动。检查中如有疼痛、肿胀或痉挛,应在结果记录中注明。尽可能在同一体位完成所需检查的肌力情况,以减少患者因不断变换体位带来的不便。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损伤所致的痉挛性瘫痪不宜进行手法肌力检查。7.22.器械肌力测定肌力达3级以上时,可用专门的器械进行肌力检查,这种测试可取得较精确的定量数据,根据测试时肌肉的不同收缩方式分为以下3种肌力评定方法。(1)等长肌力测定:在标准姿位下用不同的测力器测定一组肌群在等长收缩时所能产生的最大肌力。常用的检查方法有:握力测定:用握力计进行测试,测试时上肢在体侧下垂,握力计表面向外,将把手调节至

13、适当宽度,重复测定23次,取最大值。握力的大小可用握力指数评定。握力指数=握力(kg)/住矍(kg)X100%。通常握力指数大于50%为正常。捏力测定:用拇指与其他手指相对捏压握力计或捏力计即可测定捏力的大小,该测试反映拇对掌肌及屈曲肌的肌力大小,其正常值约为握力的30%。背拉力测定:用拉力计测定,测试时双膝伸直,将把手调节到膝关节以上高度,然后作伸腰动作,用力向上拉把手。背肌力的大小可用拉力指数评定。拉力指数=拉力(kg)/体重(kg)X100%。通常拉力指数正常值:男性为105%200%,女性为100%150%。注意:此测试方法易引起腰痛患者症状加重,不宜用于腰痛患者或老年人以及骨质疏松患

14、者。四肢大关节肌肉测定:用等速测力仪测定,测试时将测试程序3方等长测试模式(运动速度为07s),以测定一组肌群的最大力矩值、最大力矩维持时间及其他肌肉功能相关参数。(2)等张肌力测定:在标准姿位下测定一组肌群在作等张收缩时能使关节作全幅度运动时的最大阻力。运动负荷:哑铃、砂袋、杠铃片或其他定量负重的运动器械。测试指标:以试举重物进行测试,作1次运动所能承受的最大阻力称1次最大阻力(1RM),完成10次连续运动所能承受的最大阻力为10次最大阻力(10RM)。注意事项:进行等张肌力测试时须对试用阻力作适当估计,若多次反复试举,宜使肌肉产生疲劳,影响测试结果。(3)等速肌力测定:运用等速测试仪器可以

15、测定肌肉在进行等速运动时肌力大小和肌肉功能。测定范围包括四肢大关节运动肌群及腰背肌的力量大小,可提供运动功能评定、运动系统伤病的辅助诊断及疗效评价的准确指标。测试仪器:采用专门的等速测试仪器。程序:A.测试前准备:开机,校准仪器。B.测试体位:根据测试要求,摆放患者体位,对患者进行良好固定。C.调节测试仪器:根据不同测试肌群,调节仪器的动力头位置,使关节活动轴心与动力头的轴心相对应;调节动力臂的长度;设定关节解剖0。位和关节活动范围;必要时进行肢体称重。D.测试方式:分为等速向心测试和等速离心测试。等速向心测试指肌肉采用向心收缩方式,即肌肉收缩时纤维缩短。等速离心测试指肌肉采用离心收缩方式,即

16、肌肉收缩时纤维被动延长。临床常用等速向心收缩方式进行测试。E.测定速度:选用慢速和快速两种测试速度。测试速度在607s或60/s以下时为慢速测试,主要测定肌肉力量;测试速度在180。/s或180。/s以上时为快速测试,主要测定肌肉耐力。F.测试次数:在正式测试前,应先让患者进行34次预测试,以使患者熟悉测试方法和要领。慢速测试时,测试次数为46次;快速测试时,测试次数为2030次。G.间歇时间:测试中每种测试速度之间通常间歇1min,以使肌肉有短暂休息。耐力测试后需要间歇1.5min以上。两侧肢体的测试间应间歇35min。H.测试频率:测试频率应根据伤病的愈合情况以及训练的效果决定。一般在康复

17、训练中,为了评价康复治疗的疗效,宜每月测试1次。等速肌力评定指标:A.峰力矩:指肌肉收缩产生的最大力矩输出,即力矩曲线上最高点处的力矩值,代表了肌肉收缩产生的最大肌力。单位为牛顿米(Nm)。B.峰力矩体重比:指单位体重的峰力矩值,代表肌肉收缩的相对肌力,可用于不同体重的个体或人群之间的肌力比较。C.峰力矩角度:指力矩曲线中,峰力矩所对应的角度,代表肌肉收缩的最佳用力角度。D.总作功:即力矩曲线下的总面积。单位为焦耳(J)。E.平均功率:指单位时间内肌肉的作功量,反映了肌肉作功的效率。单位为瓦(W)。F.力矩加速能:指肌肉收缩最初1/8s的作功量,即前1/8s力矩曲线下的面积,代表肌肉收缩的爆发能力。单位为焦耳(J)。G.耐力比:指肌肉重复收缩时的耐疲劳能力。耐力比的单位常用百分比表示。H.主动肌与拮抗肌峰力矩比:主要判断关节活动中拮抗肌群之间的肌力平衡情况,对判断关节稳定性有一定意义。7.33.肌肉耐力评定肌肉耐力是指肌力所能维持的时间。常用的评定方法如下。(1)四肢关节肌肉耐力测定:等长肌肉耐力测定:在等速测试仪上设定运动速度为0°/s,测定肌群以最大等长收缩起始至收缩力衰减50%的维持时间。等速肌肉耐力测定:在等速测试仪上以18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