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在用力学实验指导书_第1页
4个在用力学实验指导书_第2页
4个在用力学实验指导书_第3页
4个在用力学实验指导书_第4页
4个在用力学实验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实验一金属材料拉伸、压缩实验实验简介:金属材料常温、静载下的轴向拉伸与压缩试验是材料力学实验中最基本且应用广泛的实验。 通过实验,可以全面测定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这些指标对材料力学的分析计算及工程设计有极其重要的 作用。本次试验将参照国家标准 GB/T228-2002金属材料室温 拉伸试验方法选用低碳钢和铸铁作为塑 性材料和脆性材料的代表,分别进行拉伸和压缩试验。预习要求:学生在上实验课之前,必须复习课堂上讲过的有关材料在拉伸、压缩时力学性能的内容。根据 上述试验目的,写出确定各个力学性能参数的计算公式,明确在试验前应测量哪些初始数据,在试验过程 中需要

2、记录哪些数据,合理列出本次试验所需的数据记录与表格,画在实验记录纸上。试验前交指导教师 检查。一.实验目的:1 测定低碳钢下列力学性能指标:拉伸时的屈服极限s、强度极限 b、延伸率B、截面收缩率厂;压缩时的屈服极限s。2 测定铸铁下列力学性能指标:拉伸时的强度极限bt ;压缩时的强度极限bc。3 观察上述两种材料在拉伸和压缩的全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变形现象。4 .比较低碳钢(塑性材料)与铸铁(脆性材料)的力学性能特点与试件的断口情况,分析各自的破 坏原因。二.实验设备仪器:1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2 画线机、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和游标卡尺等。3 .符合国标规定的圆形截面拉伸和压缩试件。三实验原理

3、:进行拉伸试验时,外力必须通过试样轴线,以确保材料处于单向应力状态。一般试验机都设有自动绘图装置,用以记录试样的拉伸图即 P- L曲线,形象地体现了材料变形特点以及各阶段受力和变形的关系。 但是P- L曲线的定量关系不仅取决于材质而且受试样几何尺寸的影响。因此,拉伸图往往用名义应力-应变曲线(即b - &曲线)来表示:P_A试样的名义应力_LLo试样的名义应变A0和L0分别代表初始条件下的面积和标距。b - £曲线与P- L曲线相似,但消除了几何尺寸的影响。 因此,能代表材料的属性。单向拉伸条件下的一些材料的机械性能指标就是在b- £曲线上定义的。如果试验能提供一条

4、精确的拉伸图,那么单向拉伸条件下的主要力学性能指标就可精确地测定。不同性质的材料拉伸过程也不同,其b- £曲线会存在很大差异。低碳钢和铸铁是性质截然不同的两种典型材料,它们的拉伸曲线在工程材料中十分典型,掌握它们的拉伸过程和破坏特点有助于正确、合理 地认识和选用材料。低碳钢具有良好的塑性,由b - £曲线(如图)可以看出,低碳钢断裂前明显地分成四个阶段:弹性阶段(oa)试件的变形是弹性的。在这个范围内卸载,试样仍恢复原 来的尺寸,没有任何残余变形。习惯上 认为材料在弹性范围内服从虎克定律, 其应力、应变为正比关系,即E(其中,比例系数 E代表直线的斜率, 称作材料的弹性模量

5、)。屈服阶段(be) : b - &曲线上出现明 显的屈服点。这表明材料暂时丧失抵抗 继续变形的能力。这时,应力基本上不 变化,而变形快速增长。通常把下屈服FS点作为材料屈服极限b s ( S S)ob s是材料开始进入塑性的标志。结构、零件的应力一旦超过bs,材料就会屈服,零件就会因为过量变形而失效。因此强度设计时常以屈服极限b s作为确定许可应力的基础。从屈服阶段开始,材料的变形包含弹 性和塑性两部分。如果试样表面光滑,材料杂质含量少,可以清楚地看到表面有45°方向的滑移线。强化阶段(ee):屈服阶段结束后,b - &曲线又开始上升,材料恢复了对继续变形的抵抗能力

6、,载荷 就必须不断增长。如果在这一阶段卸载,弹性变形将随之消失,而塑性变形将永远保留下来。强化阶段的 卸载路径与弹性阶段平行。卸载后若重新加载,加载线仍与弹性阶段平行,但重新加载后,材料的弹性阶 段加长、屈服强度明显提高,而塑性却相应下降。这种现象称作为形变强化或冷作硬化。冷作硬化是金属 材料极为宝贵的性质之一。塑性变形和形变强化二者联合,是强化金属材料的重要手段。例如喷丸,挤压,冷拨等工艺,就是利用材料的冷作硬化来提高材料强度的。强化阶段的塑性变形是沿轴向均匀分布的。随 塑性变形的增长, 试样表面的滑移线亦愈趋明显。e点是b - &曲线的最高点,定义为材料的强度极限又称Fb作材料的抗

7、拉强度记作b b( b 丄)。对低碳钢来说b b是材料均匀塑性变形的最大抗力,是材料进入颈Ao缩阶段的标志。颈缩阶段(ef):应力达到强度极限后,塑性变形开始在局部进行。局部截面急剧收缩,承载面积迅 速减少,试样承受的载荷很快下降,直到断裂。断裂时,试样的弹性变形消失,塑性变形则遗留在破断的 试样上。材料的塑性通常用试样断裂后的残余变形来衡量,单拉时的塑性指标用断后伸长率3和断面收缩 率屮来表示。LiL。Lo100%Ao其中Li, A分别代表试样拉断后的标距和断口的面积。颈缩试样各分格的伸长低碳钢颈缩部分的变形在总变形中占很大比重如图所示。 测试断后伸长率时,颈缩局部及其影响区的塑性变形都应包

8、含 在Li之内。这就要求断口位置应在标距的中央附近。若断口落 在标距之外则试验无效。工程上通常认为,材料的断后伸长率3> 5%属于韧断,3 < 5%则属于脆断。韧断的特征是断裂前有较大的宏观塑性变形,断口形貌是暗灰色纤维状组织。低碳钢断裂时有 很大的塑性变形,断口为杯状周边为45°的剪切唇,断口组织为暗灰色纤维状,因此是一种典型的韧状断口。铸铁是典型的脆性材料,其拉伸曲线如图所示。其拉伸过程较低 碳钢简单,可近似认为是经弹性阶段直接过渡到断裂。其破坏断口沿 横截面方向,说明铸铁的断裂是由拉应力引起,其强度指标只有b 由拉伸曲线可见,铸铁断后伸长率甚小,所以铸铁常在没有任何

9、预兆 的情况下突然发生脆断。因此这类材料若使用不当,极易发生事故。 铸铁断口与正应力方向垂直,断面平齐为闪光的结晶状组织,是典型 的脆状断口。多数工程材料的拉伸曲线介于低碳钢和铸铁 之间,常常只有两个或三个阶段如图。但强度、 塑性指标的定义和测试方法基本相同。所以,通 过拉伸破坏试验,分析比较低碳钢和铸铁的拉伸 过程,确定其机械性能,在机械性能试验研究中 具有典型意义。-7 MPh0. K 6 3 °寸不同类型材料的拉伸图低碳钢试件压缩时,在屈服前P- L关系曲线与拉伸时相似,但无明显的屈服阶段,当指针转动暂停或稍有退回时的载荷即为屈服载荷。此后,由于塑性变形试件面积随载荷增加而逐渐

10、增大,最后试件被压成饼状而不破裂,故无法求得最大载荷及强度极限,只能测取屈服点bs即:FsA0(式中:FS屈服时的载荷;Ao试件原始横截面面积)。进行压缩试验时,由于试验机装有球形 承垫,球形承垫位于试件下端。当试件端面 略有不平行时,球形承垫可以自动调节,使 压力趋于均匀分布。 为了减少试件两端面与 支承座之间的摩擦力, 可在试件端面涂上石 墨、润滑油等。但仍不可避免地存在摩擦力 而阻止试件的横向变形, 以致试件被压成鼓 形。(a(b)铸铁试件受压时,在很小的塑性变形下发生了破坏,如图,因此只能测出它的破坏抗力Fb由b b=R/Ao。14可得铸铁的强度极限。 铸铁受压呈微鼓形破坏, 试件表面

11、将出现与试件横截面成45°50。的倾斜裂纹,这是因为铸铁受压时,实际上是先达到剪力极限而破坏。四实验步骤:1. 试件:采用国家标准 GB228-87所规定的圆棒试件,拉伸试件如图2-1所示,其直径 D和试验段Lo满足Lo/D=1O或5。压缩试件如图2-2所示,一般规定为1 h/D 3P_D.P幺-DLo-卜一D .图2-1图2-22 测量试件尺寸:在试件标距 Lo范围内,用游标卡尺分别测量试件两端及中部三个横截面直径,每处 在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各测一次,取平均值为该截面直径,以三处测量结果中的最小截面的直径作为D,计算试件的横截面积 。3.确定标距长度Lo,填入数据记录表内, 在试件

12、中间截取标距长度 Lo,把标距长度分为10等份并用笔 画上标记,以便于当试件断裂不在中间部位时进行换算。从而求得比较准确的延伸率。4 开机实验:电子材料试验机可以做拉伸、压缩、剪切、弯曲等试验,故习惯上称它为万能材料试验 机,万能材料试验机有机械、液压和电子等多种类型。目前普遍采用电子材料试验机,试验机主要由加力 部分和测力部分组成。电子材料试验机的构造、工作原理及操作规程介绍详见电子材料试验机指南。开机 前必须认真阅读操作说明,并经过指导教师检查后方可开机进行实验。5. 安装试件:根据试样长度调整试验机的上、下夹头的位置,达到适当的位置后,试件先安装在试验机 的下夹头内。试样安装必须正确,试

13、样的轴线应与上、下夹头的轴线重合,防止出现试样偏斜和夹持部分 过短的现象。试验机调零后,再把试件上夹头夹紧。6. 电子试验机操作流程:1)测试前的准备工作:(限位及过载保护的设置)1.限位保护:本机配有上下机械限位保护,每一级同时配有程控和机械位置保护,当程控失效后, 机械保护起作用,系统断电,当出现此情况时,说明程控限位有故障,排除故障后,方可进行测 试;在试验开始测试之前,必须调整好限位紧固螺钉,程控保护有效时,十字头只能向相反方向 移动。 警告!在试验开始之前,必须调整限位位置,无误后,方可进行试验,否则有可能损坏 设备。过载保护:超过满量程的 5%时进行保护,伺服断电,同时十字头移动停

14、止。警告!过载时严禁快速移动十字头,只能慢速卸载。2)开机:打开显示器及计算机电源开关。 打开主机电源开关。按控制器上的电源按钮,若计算机控制,控制器的工作方式必须为“PC-CTRL'(单机工作为“ MC-CTRL)。 待控制器出现计算机控制界面后,双击桌面上的“试验软件”图标。软件启动后点击主界面上的“伺服启动”按钮,之后可以进行移动横梁和试验等操作。3)试验条件输入与选择: (测试前用户必须输入与测试相关的试验参数以及试验选择,具体过程如下:)设置选项:选择负荷传感器(若配置两个以上) 。设置选项:选择负荷单位、强度、长度单位。设置选项:选择硏伸计.(或.X轴).处理方式。设置选项

15、:选择试验类型 (如拉伸、压缩等)及报告模板。 设置选项:选择需要输出的数据项与之相应的修约间隔。 设置选项:输入相关的规定值(若需要) 。 试样参数:根据的试样特性进行计算面积处理选择;试样尺寸、试验数量等参数输入。 试验控制:确.定.过.程.控.制.阶.段.,.并.输.入.相.关.的.数.据.,.设.置.试.验.结.束.控.制. 图形设置:依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输入坐标轴显示最大值,最小值通常设为0,若最大值无法确定,通常设置小一些,在测试过程中自动调整大小。主界面:正.确.输.入.存.储.文.件.名.(试验编号) ,系统在测试结束后自动按该编号存储数据。建议最好以年月日为字符串,以便追溯

16、。装.卡.试.件.:.在.夹.持.试.样.(.第.一.个.试.样.).前.必.须.点.击.负.荷.【.调.零.】.按.钮.进.行.负.荷.调.零.,.以.后.可.以.不.再.调.零.。.测.试.时.伸.长.、.位.移.、.时.间.自.动.调.零.。选择控制方式:若为负荷控制(或应力控制) ,按【开始测试】按钮,开始预加载,待预加载值 达到后进行以下操作。夹持引伸计(若使用引伸计) ,最好夹持在试样的中间部分。 测试开始:等上述工作全部完成后可进行以下操作:菜单操作,除用鼠标在主界面上菜单操作外还可用键盘操作。热键:Alt > +T> + T>快捷键:F5;便捷按钮操作:用鼠标

17、点击【开 始测试】按钮,即可进入测试。4)结束测试:测试正常结束:依测试条件中的试验结束条件而定;是破坏结束,还是非断裂结束,结束后十字 头是停止,还是以最高速返回到原来位置,结束后,大约等1 秒钟,试验数据显示在主界面,观看其实验结果。 ( 注:直.接.按. <.空.格. >.键.,.试.验.正.常.结.束.,.试.验.结.果.有.效.。)测试终止:由于人为因素,如试样未夹持好或引伸计忘夹持等等,此时可以在测试状态下,点击 主界面工具条上【终止测试】按钮,终止测试,同时十字头停止移动。终止测试。5)关机:关闭主机电源。退出试验软件退出 Windows :点击任务栏的【开始】按钮,

18、点击“关闭计算机” ,弹出一对话框,选择“关闭 计算机”,点击【是(Y)】按钮。等计算机主机电源关闭后,关闭显示器。6)安全注意事项: 材料试验涉及由于载荷高、移动速度快和贮存的能量而带来的固有危险。必须清楚,所有的可移动和可操作部件都是潜在的危险,尤其是电动机械试验系统的移动横梁。一旦认为出现危险,立刻按下“紧 急停止”按钮,停止试验并切断试样系统的电源。因此,实验前要仔细阅读所有相关手册并查看所有“警 告” 与“注意” 。确保将要在材料、 组件或结构上使用的试验设置和实际试验不会对自己或他人造成危险。 充分利用所有的机械和电子限位功能。这些限位可以防止作动缸活塞或移动横梁的移动超过需要的操

19、作区域。同时为试样和设备提供保护以减少潜在的危险。五试验结果记录及数据处理:根据力学性能指标的计算公式及试验中所测定的数据,分别计算出材料的各力学性能参数,根据 试验所绘出的P- L图,画出图。对试验中的各种现象及破坏情况进行分析和比较,并写进实验报告中。完成实验后,每个学生都要独立写出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是对所作试验的综合报告,其要求包括:用自己的语言,准确扼要的叙述实验的目的、原理、步骤和方法,记录所使用的设备和仪器的名称与型号、数据计算、实验结果、问题讨论等内容。要求做到字迹端正、绘图清晰、表格简明。六.思考题:1. 低碳钢在拉伸过中可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有何特征?2. 低碳钢和铸铁在拉伸

20、和压缩实验中的性能和特点有什么不同?比较低碳钢与铸铁试件拉伸与压缩图 的差异。比较低碳钢与铸铁试件在拉伸与压缩时的力学性能。比较低碳钢与铸铁试件在拉伸与压缩破 坏时形状。比较铸铁试件在拉伸与压缩时的强度。3. 何谓“冷作硬化”现象?此现象在工程中如何运用。4. 为什么低碳钢压缩时测不出强度极限?5. 铸铁压缩时沿大约 45°斜截面破坏,拉伸时沿横截面破坏,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附:)实验报告格式参考一.实验目的:二实验设备仪器:三. 实验原理:四. 实验步骤:五. 实验数据记录及结果处理:1.拉伸实验:1)实验前拉伸试件尺寸:2)实验数据:材料屈服载荷p s( kN)最大载何Pb (

21、 kN )拉断后标距L 1(mm)颈缩处直径d 1 (mm)颈缩处最小横截 面积 A i (mm2 )碳钢铸铁3)计算结果:材 料 名 称强度指标塑性指标屈服极限6 s ( MPa)强度极限6 b (MPa)延伸率3 (%)截面收缩率书(%)碳钢铸铁/ i4)根据试验结果绘制拉伸(6- £)曲线及试样断口草图。OO材料拉伸试件破坏断口草图碳 钢铸铁2 压缩实验1)试件尺寸及测试结果材料低碳钢铸铁直径D =mmD =mm截面积A =2mmAo =2mm高度h =mmh =mm屈服载荷Ps=kN无最大载何无Pb =KN屈服强度s=MP a无抗压强度无b =MPa压缩试件破坏草图图2)根据

22、实验结果绘制压缩图(6 - £)曲线OO六思考题回答:1)低碳钢在拉伸过中可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有何特征?2)低碳钢和铸铁在拉伸和压缩实验中的性能和特点有什么不同?比较低碳钢与铸铁试件拉伸与压缩图的差异。比较低碳钢与铸铁试件在拉伸与压缩时的力学性能。比较低碳钢与铸铁试件在拉伸与压缩破坏时形状。比较铸铁试件在拉伸与压缩时的强度。3)为什么低碳钢压缩时测不出强度极限?4)铸铁压缩时沿大约 45°斜截面破坏,拉伸时沿横截面破坏,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实验二金属材料扭转破坏实验.实验目的:1 .测定铸铁的扭转强度极限T b2 测定低碳钢材料的扭转屈服极限Ts及扭转条件强度极限T bo

23、3 观察比较两种材料的扭转变形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及其破坏形式,并对试件断口进行分析。】.实验设备仪器:1 .扭转试验机2 .刻度机3 .游标卡尺三实验原理:扭转破坏试验是材料力学实验最基本最典型的实验之一。将试件两端夹持在扭转试验机夹头中。试验 时,一个夹头固定不动,另一夹头绕轴转动,从而使试件产生扭转变形。低碳钢试件在受扭的最初阶段,扭矩M与扭转角$成正比关系,横截面上剪应力沿半径线性分布如图a所示。随着扭矩 M的增大,横截面边缘处的剪应力首先达到剪切屈服极限s且塑性区逐渐向圆心扩展,形成环形塑性区见图 b。但中心部分仍是弹性的。试件继续变形,屈服从试件表层向心部扩展直到整个截面几乎都是塑性区

24、如图 C所示。底磯钢刮轴试件扭转时的应力分布示意图a这时,试验机指针基本不动此时对应的扭矩即为屈服扭矩M。随后,材料进入强化阶段,变形增加,扭矩随之增加,直到试件破坏为止。因扭转无颈缩现象。所以,扭转曲线一直上升而无下降情况,试件破 坏时的扭矩即为最大扭矩 M。扭转屈服极限T b按下式计算,即MsWpWp3Wp d其中式中16 为试件抗扭截面模量。铸铁受扭时,在很小的变形下发生破坏。从扭转开始直到破坏为止,扭矩M与扭转角近似成正比关系,且变形很小。试件破坏时的扭矩即为最大扭矩M,可据下式计算出扭转强度极限T b,即WbW试件受扭,材料处于纯剪应力状态如图14所示。在与杆轴成土 45°

25、角的螺旋面上,分别受到主应为b 1= T,b 3=- T的作用。低碳钢圆形试件的破坏断面与曲线垂直见图a ,显然是沿最大剪应力的作用面发生断裂,为剪应力作 用而剪断。故低碳钢材料的抗剪能力低于抗拉(压) 能力;铸铁圆形试件破坏断面与轴线成 45°螺旋面见 图b ,破坏断口垂直于最大拉应b i方向,断面呈晶粒 状,这是正应力作用下形成脆性断口,故铸铁材料是 当最大拉应力首先达到其抗拉强度极限时,在该截面 发生拉断破坏。四实验步骤:1 低碳钢扭转实验1)用游标卡尺测量试件直径,用刻度机在试件标距两端刻划圆周线,用粉笔沿轴线方向划一直线, 待试验机准备好后装到试验机上。2) 根据低碳钢的剪

26、切强度极限tb估计M,选择合适的测扭矩度盘,复习扭转试验机操作规程,调整 测扭矩的指针,对准零点,并检查自动绘图器3 )请教师检查以上步骤完成情况,并开动试验机运行,检查试验机是否处于正常状态。4) 开始加载时,要用慢速,使自动绘图器也同时工作。当M -0图开始由直线变为曲线时,即表明 扭矩已达到 M。此时,注意观察试验机扭矩度盘上的指针,若它停止转动,即说明材料发生屈服,记录此时的扭矩M。5) 经过屈服阶段,即可快速加载直至剪断为止,停车,由副针读出最大扭矩M,以测角度盘上读出 破坏时的扭转角0。6 )试验结束2 .铸铁试验1 )试验步骤与低碳钢试件类同,用游标卡尺测量试件直径,根据铸铁的剪

27、切强度极限Tb,估计最大扭矩Mb,选择合适的扭矩度盘。2 )把试件装入试验机,用自动绘图器记录Mn -0图,加载直到试件断裂,由扭矩度盘上的副针读出Mb。五.思考题:1. 根据拉伸、压缩和扭转三种试验结果,从载荷-变形曲线、强度指标及试件上一点的应力状态图和破坏断口等方面综合分析低碳钢与铸铁的机械性质。2 .铸铁扭转破坏断口的倾斜方向与外加扭矩的方向有无直接关系?为什么?(附)试验报告要求一.实验目的:.实验设备仪器:三实验原理:四实验步骤:五实验数据记录及结果处理:试验记录、结果。以表格形式列出只包括低碳钢及铸铁扭转时的机械性能,M"图(用坐标纸绘制)两种试件破坏时的断口状态图,分

28、析讨论低碳钢和铸铁破坏情况及原因,并与拉伸、压缩试验情况进行比 较。实验结果整理1 .将试验数据以表格形式给出2 低碳钢的屈服极限T s及扭转条件强度极限T b按下式计算:MsMbsWpbWpMbb铸铁的强度计算WpWpd163 绘制低碳钢、铸铁试件的扭转图及断口示意图,并分析破坏原因。实验三弯曲实验一.实验目的:1. 掌握电测法测定应力的基本原理和电阻应变仪的使用。2. 验证梁的理论计算中正应力公式的正确性,以及推导该公式时所用假定的合理性。二实验设备仪器:1 .弯曲梁试验台2 静态电阻应变仪及预调平衡箱3 拉、压力传感器及数字测力仪三实验原理:1 实验装置原理:梁弯曲理论的发展,一直是和实

29、验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在纯弯曲的条件下,根据 实验现象,经过判断,推理,提出了如下假设:梁变形前的横截面在变形后仍保持为平面,并且仍然垂直 于变形后梁的轴线,只是绕截面内的某一轴旋转了一定角度。这就是所说的平面假设。以此假设及单向应 力状态假设为基础,推导出直梁在纯弯曲时横截面上任一点的正应力公式为式中:M-横截面上的弯矩;I z横截面轴惯性矩;y所求应力 点矩中性轴的距离。整梁弯曲试验采用矩形截面的低炭钢单跨简支梁,梁承受荷载 如图纯弯曲梁、T型及工字梁的材料为 45钢调质处理,长700mm宽20mm、高40mm弹模E=210-200GPa、 泊松比卩=0.28、力矩a=150mm在其长度方向

30、上分别制成矩形截面、工字形截面和T形截面三段,每段梁的侧面沿与轴线平行的不同高度上均粘贴有单向应变片,每种截面的尺寸及应变片位置如图所示。通过材 料力学多功能试验装置如图实现等量逐级加载,载荷大小由数字载荷显示仪显示。1在载荷P的作用下梁发生弯曲变形,三种截面上所承受的弯矩均为:M -P a ;横截面上的正应2力理论计算公式为:M y理IzJ1TB=20B=2010矩形梁及T形、工字梁截面式中y为欲求应力点到中性轴的距离。对于矩形截面和工字形截面,梁的中性轴(z轴)位置均在其几何中心线上,但T形截面梁的中性轴(z轴)位置不在其几何中心线上,通过计算可得 T形截面的中性轴。各截面的惯性矩I z为

31、矩形截面的惯性矩Iz丄BH12工字形截面的惯性矩°右曲bh3T形截面的惯性矩其中y。为底边到中性轴的距离。将每段梁上的应变片)以1/4桥形式分别接入应变仪的通道中,公用一个温度补偿片,组成如图所示的电桥。当梁在载荷 P的作用下梁发生弯曲变形时,工作片的电阻随着梁的变形而发生变化,通过电阻应 变仪可以分别测量出各对应位置的应变量实。根据胡克定律可计算出相应的应力值。实 E 实2. 电阻应变测量原理和方法:在实际工程中,对构件除了理论分析计算外,往往还采用实验的方法对构件或其模型进行应变、应力测量分析,这种方法称为实验应力分析。在实验应力分析的多种方法中,电阻应变片测量技术(又称应变电测

32、法,简称电测法)是工程中最常用的应力分析方法之一。电测法是一种非电量电测技术。测量时,用专用粘结剂将电阻应变片(简 称应变片或应变计) 粘贴到被测构件表面, 应变片因感受测点的应变而使自身的 电阻改变,电阻应变仪(简称应变仪)将应变片的电阻变化转换成电信号并放大, 然后显示出应变值,再由应力、应变关系换算成应力值,达到对构件进行实验应力分析的目的。电测法主 要有如下优点:(1) 灵敏度高能测量小于(微应变1二=1X 10-6)的微小应变;(2) 适应性强应变片可测应变范围为12.2 X 105- (1 X 10-62.2 X 10-1)的应变,可测应变频率为0200KHZ能在接近绝对零度的极低

33、温直到高于900C的高温环境下工作,能在水中和核辐射环境下测量,能在转速为 10000rpm和运动的构件上取得信号,还可以进行远距离遥测。(3) 精度高在实验室常温条件下静态测量,误差可控制在1河内;现场条件下的静态测量,误差为13%动态测量误差在 35%范围内。(4) 自动化程度高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应变电测法提供了先进的测试仪器和数据处理系统,不仅使测试效率大为提高,也使测量误差不断降低。目前已有100点/秒的静态应变仪和对动态应变信号进行自动分析处理的系统。(5) 可测多种力学量现已有裂纹扩展片(测量裂纹的扩展)、测温片、残余应力片等。采用 应变片作敏感元件而制成的应变式传感器,可测力、压

34、强、扭矩、位移、转角、速度和加速度等多种力学 量。当然,电测法也有局限性,只能测量构件表面有限点的应变,当测点较多时,准备工作量大。所 测应变是应变片敏感栅投影面积下构件应变的平均值,对于应力集中和应变梯度很大的部位,会引起较大 的误差。应变电测法所具有的独特优点,使该方法成为动态应变测量的最有效的方法,也是高温、液下和旋转、运动构件应变测量的唯一方法。现在,应变电测法在工业、农业、国防、科学研究、工程监测、航空、航 天、医学、体育及日常生活中都得到广泛应用。1)电阻应变转换原理一一电阻应变片 由物理学知,金属丝的电阻值除与其材料的性质有关外, 还与金属丝的长度、横截面面积有关。若金属丝变形而

35、使其长 度和横截面面积发生变化, 其电阻值亦将相应地发生变化。 金属丝粘贴在构件上,当构件受力变形时,金属丝也随构件一 起变形而发生电阻变化。因此,可用测量金属丝的电阻改变量 的方法测定构件所产生的应变值。由于金属丝有一定的长度, 而构件各点的应变往往并不相同。为能用金属丝测量一点(或接近一点)的应变,可将金属丝绕成栅状 如图(a)所示,并将金属丝栅粘固在纸质(胶质、金属)基底上,就称为电阻应变片(简称应变片)。 电阻应变测量原理,是以电阻应变片作为传感元件,将其牢固地粘贴在构件的测点上。构件受力后,由于 测点发生应变,应变片也随之变形而使应变片的电阻发生变化。再用专用仪器测得应变片的电阻变化

36、的大 小,并转换为测点的应变值。常用的应变片有丝绕式(如图a )和箔式(如图b )应变片。丝绕式应变片是直径0.02-0.05mm的镍铬丝或康铜丝绕成栅状,粘固在两片基底之间,电阻丝两端用镀银铜线作引出线。箔式应片是用涂刷一 层树脂基底的镍铬箔或康铜箔,经光刻腐蚀制成栅状,焊上引出线之后再覆盖上一层保护层而成。测量应变时,将应变片粘固在构件表面待测应变处,使应变片的栅线方向与待测线应变的方向一 致。设应变片变形前的电阻值为R。构件于测点处沿应变片方向的线应变为。应变片跟随构件一起变形后的电阻改变量为 R。实验表明,在一定应变范围内,应变片的电阻变化率厶R/R与线应变占成正比,即=疋E式中,比例

37、常数 K称为应变片的灵敏系数,其值与应变片金属丝的材料、应变片的构造、制造工艺等多种因素有关。常用应变片的灵敏系数一般为2左右。具体数值由生产厂家给出。对灵敏系数K已知的应变片,只要测出由应变引起的电阻变化率R/R,就可以从测量仪器上直接读出所测点沿应变片方向的线应变2)电阻应变测量原理一一应变仪(1)应变电桥测量应变片电阻变化率并转换为测点应变值的仪器称为电 阻应变仪。电阻应变仪的测量电路是按惠斯登电桥原理设 计的。如图为电阻应变仪的测量电桥。是由电阻R、艮、R和F4组成的四臂电桥,UAc为供桥电源电压,LBd为电桥输出电压。 设流过R1、Ra支路的电流为|1,流过R3、F4支路的电流为|2

38、,则 有11=uBD司1氏1 -【逛4 _( RjLR1 +R2电桥输出电压UBd等于R与R4两桥臂电阻电压降之差,即R jKj 只北1忆4fRl +R2XK3+B4)当UBd=0时,电桥处于平衡状态。由于UAc丰0 ,所以电桥的平衡条件为_-P- =R1 - R4-或 ''a)全桥接法若电桥的四个桥臂电阻都是贴在构件上的应变片,这种接桥方法称为全桥接法。设四个应变片的电阻值相等,即R1=R2=R3=F4=R,则电桥是平衡的,即满足式(3-2 )。构件受力后,各桥臂电阻改变量分别 为厶Ri>A R2>A F3、A F4。桥臂电阻改变后,电桥失去平衡,电桥的输出电压L

39、d不为零。根据电桥原理式(3-2 ),输出电压 UBd为_保"ARJ十酿r )-+职2职4 +曲Bt, (Ri十屈1 +F“ +駅3富2 +血岂十十服简化上式时,略去A R (i=1 , 2, 3, 4,)的高次项,因A R相对R来说数量很小,故化简分母时也可省riRh u A.C 严_ 皿2 q_ 甌了 -聖士)略。这样在容许的非线性误差范围内得出一个线性关系式根据式式中,KUA/4为一常数因子。若应变仪的读数疋吕U朮口 _乜哗(Ei+阿-切),上式可写成-直接按应变值刻度,则上式成为::" - - -'二 该式表明,应变仪读数与各测点的应变成线性关系。且相邻桥臂

40、产生同号应变时,两应变值之间存在相减 的关系;产生异号应变时,两应变值为叠加关系。相对桥臂产生同号应变时,两应变为叠加关系;产生异 号应变时,两应变之间为相减关系。b)半桥接法若只在电桥的 A B节点间和B、C节点间接两片应变片。而 A、D节点间和D C节点间接应变仪 内部的固定电阻。此时,只有半桥(Ri、R2)参与应变测量,这种接电桥的方法称为半桥接法。应变仪的读数、与测点应变间有关系式' <NV(2)温度补偿原理 用电阻应变片测 量应变时,不仅构件的应 变能使应变片的电阻值发 生变化,环境温度的改变 也会使应变片的电阻发生 变化。此外,被测构件的 线膨胀系数与应变片电阻 丝的

41、线膨胀系数不同时, 温度变化时也会使应变片 受到附加应变。一般的应 变片,环境温度改变1 C时,所产生的温度“应变”可达几十微应变。在应变测量中,常采用温度补偿法来消除温度变化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已半桥接法为例,根据半桥接法,相邻桥臂中发生的同号应变相减的关系,在被测构件上沿待测应变方向贴一片应变片R,称为工作片,接在电桥的一个桥臂上。 将另一片相同的应变片 R贴在与构件材料相同但不受力的补偿块上,补偿块放在被测构件的附近,使它们在相同的温度场中。该应变片Ra称为温度补偿片,如图所示。由于工作片与温度补偿片的温度相同,补偿块与构件的材料又相同,环境温度变化时,两片应变片中引起的温度“应变”匚完全

42、相同。若工作应变片还感受构件受力后引起的工作应变夕,则应变仪的读数由式(3-7 )表示为牡=気-6=(弓+巧為二£该式表明,应变仪读数中只反映工作应变片中感受的工作应变,消除了温度变化对测量结果的影响。(3)电测法的一般过程电测法的一般过程如下列框图所示:28四、实验步骤:1安装试验梁。梁的各测点应事先贴上电阻应变片(一般此工作已由实验室完成)2 测量梁截面的尺寸,支点及加力点的距离。分别测量梁的各个截面尺寸、应变片位置参数及其它有关尺寸,预热应变仪和载荷显示仪。计算中性轴位置及各个截面的惯性矩Iz3. 检查各种仪器是否连接好,按顺序将各个应变片按1/4桥接法接入应变仪的所选通道上。

43、4. 逐一将应变仪的所选通道电桥调平衡。5. 摇动多功能试验装置的加载机构,采用等量逐级加载(可取P 1kN),每加一级载荷,分别读出各相应电阻应变片的应变值。加载应保持缓慢、均匀、平稳。可重复几遍,观察试验结果。6将实验数据记录在实验报告的相应表格中。7整理仪器,结束实验。五.思考题:1 直梁弯曲正应力公式的意义和推导方法。2.简述电阻应变片和电阻应变仪的基本原理和多点测量的方法。3 实验中若测得的中性层上应变不为零,试分析原因。(附:)实验报告要求及参考表格一实验目的:二实验设备仪器:三实验原理:四实验步骤:五.实验数据记录及结果处理:1)将各类数据(包括原始数据,实验记录数据)整理,以表

44、格中形式列出,其中包括试件尺寸,材 料弹性模量,测试记录数据等。矩形截面直梁参数EGPa, amm, Bmm,Hmm应变(卩£ ) 载荷11点ymm22点ymm3 3点 ymm4 4点 ymm55点ymm下读数增量读数增量读数增量读数增量读数增量读数增量PN实MPa理MPa2)应力计算要求根据测量结果&j用公式实Ejj计算相应的实测应力值,并根据厶P和M i理 j yj梁的几何尺寸用公式Izj计算理论应力值并填入上表中(要求有公式及数据代入过程)3)根据试验数据计算各测点正应力;在坐标纸上按比例绘制应力分布曲线,并与理论计算应力比较。 六思考题回答。实验四弯扭组合变形实验实验

45、目的:1 测定薄壁圆筒弯、扭组合变形时的表面一点处的主应力大小和方向,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2 .进一步熟悉电阻应变仪的使用方法;实验设备仪器:1.电阻应变仪;'固定支架'巴扭生把买比收3-2 弯扭组合实验装置;三实验原理:1.实验装置:该装置用的试件采用高强度铝合金管制成的空心轴,外径 D=39.9mm内径 d=34.4mm,E=71Gpa,卩=0.325,试验装置 如图,根据设计要求初载 Pmin > 50N,终载PmaxW 450N.实验前将力臂为 250m m的扇形加力臂的钢丝绳与传感 器上绳座相联接。I-1电阻应变片在管的布片方案如图 B,D两处没有应变片180&

46、#176;°B磬、曲没有应变片0°B邙町270°2 实验内容及方法指定点的主应力大小和方向的测定,是将I-I截面B、D两点的应变片 R1R3, R4R6按照单臂接法接入电阻应变仪,采用公共温度补偿片,加载后测得B、D两点的£ 45,£ 0,& -45,已知材料的弹性常数可用下式计算主应力大小主应力方向tg2 o45452 04545式中& 45, £ 0, £ -45,分别表示与薄壁管轴线成45° , O0 , -45 0方向上的应变。主应力大小和方向的测定,也可选择其它点测点,但要在所选测点处粘贴

47、应变片。3 主应力测量原理:构件的形状或受力无论多么复杂,它们表面上的一点一般都处于平面应力状态。对主应力方向已知的点,测主应力只需沿主应力方向贴 个片,测出主应变,由广义虎克定律即可求出主应力。在主应力方向未 知的情况下,要测任一点的主应力和主方向,我们都可以通过测量该点 处任意三个方向的线应变来求得。现说明如下:如图中所示一点的应力单元体,由平面应力状态下斜截面上的应力公 式 可 知, a 截 面 上 的 正 应为:cos2xysin2(a)截面上的正应力为:=2|m +90P 卜兔(b)由广义虎克定律可知,门方向的线应变为:(c)将式(a )、( b)代入式(c)得1(1)(xy)(1)

48、( x)cos 2E22(1)xysin 2由上式可以看出,对于某一平面应力状态下的单元体(构件上的一点),若在 没方向布置一片应变片,可测得线应变,即得到一个包含应力 门三个未知应力的方程。那么,如 果在该点处沿另两方向再贴两片应变片,可以得到另两个方程,如 图所示。联立求解上述三个方程即可求得用三个所测得应变值表达的和为。代入下面公式进而求得该点实验测试的主应力和主方向tan 2 0xy根据这一原理,为了简化计算,实际上采用互成特殊角的三片应变片组成的应变花,如 我们用的45°应变花(如图),中间的应变片与X轴成0°,另外两个应变片则分别与X轴成土 45°这样

49、的应变花布置能使计算简单,从而推出用所测得的应变值&-45,S 0 , S 45表示的主应力及主方向的计算公式。计算主应力大小和方向实验表达式为:tg2 o45452 04545注意:1) 0°方向为X轴方向;2)角度规定以X轴方向为基准,逆时针方向为正,顺时针方向为负;4 主应力理论计算当在荷载P作用下,力矩为Li =250mm试件发生弯曲和扭转组合变形,距离圆筒端为L=300mm处的1-1截面为被测截面。其中弯矩:M=P- L; 扭矩:M=P Li根据弯矩引起的正应力及扭矩引起的剪应力在该截面上的分布规律。其中:W截面抗弯模数;WP截面抗扭模数;主应力大小和方向的理论计算

50、公式为M弯:弯Wz(1)计算弯曲正应力nWzD332(14);(2)计算扭转切应力扭WP&(1164)扭;tg2(3)求主应力大小和方向四. 实验步骤:1将B D两点中的任意点上的 45°应变花分别接到应变仪上。采用公共温度补偿片, 半桥测量方法。2 .调节应变仪,使各测点应变片组成的电桥处于平衡状态。3 按预先估计的载荷 P,分级加载,每级加载 P,直至最大载荷 P为止。并记录每级载荷时各测点 应变片的应变值。4 注意:待载荷数字显示稳定后,再进行读数。切勿随意用手揿压力臂杆和试件,严禁超载,以防 损坏试件或应变花。五. 思考题:1 主应力测量时,直角应变花是否可以沿任意方

51、向粘贴?为什么?2 分析形成误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附)实验报告格式一. 实验目的:二实验设备仪器:三实验原理:四实验步骤:五实验数据记录及结果处理:1)试样尺寸及相关常数:实验设备编号外径D/mm内径d/mm弯矩力臂L/mm扭矩力臂a/mm弹性模量E/GPa泊松比应变计K2)实验记录参考表格(应变单位:卩£)次序载荷£ 45£ 0£ -45P(N)P实测差值实测差值实测差值12345平匀3)实验数据处理计算公式£ ° ° =|1£测点£ 45° =|1££ -45 

52、76; =|1£计算值 (MPa主 应 力iE,、32(1)(停450 )1 =E22y2(i)45°0°)(CP45°)3=主 方 向+c O4545tg2 o 220454504)理论计算值:(1)计算弯曲正应力MWZE(i324);(2)计算扭转切应力扭MnWP(3)求主应力大小和方向21弯弯23J 扭;2.2tg2 0六思考题回答实验五(1)钢铝叠梁应力测定实验实验目的:1 测定叠梁钢+铝两种材料组合梁,在纯弯曲受力状态下一起作纯弯曲时,沿其横截面高度的正应变 (正应力)分布规律,并与理论值作比较。2 通过实验测定和理论分析,推导叠梁的正应力计算

53、公式。3 .了解两种不同材料叠梁的内力及应力分布的差别。实验设备仪器:1 . BDCL型材料力学多功能实验台2 .静态应变测试仪。3 .游标卡尺和钢尺等。三实验原理:在实际结构中,由于工作需要,把单一的梁、板、柱等构件组合起来,形成另一种新的构件形式经常 被采用。如支承车架的板簧,是由多片微弯的钢板重叠组合而成;厂房的吊车的承重梁则是由钢轨、钢筋 混凝土梁共同承担吊车和重物的重量。实际中的组合梁的工作状态是复杂多样的,为了便于在实验室进行 实验,实验仅选择两根截面积相同的矩形梁,按以下方式进行组合:(1)用不同材料组成的叠梁;用电测法测定其应力分布规律,观察其与单一材料梁应力分布的异同点。材料分别为铝梁和钢梁,其弹性模量 分别为E=73GN/m2和E=210G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