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六章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在科学实验和化工生产过程中,经常要利用沉淀反应来制取难溶化合物,进 行离子分离除去溶液中的杂质以做定量和定性的分析等。 掌握影响沉淀生成与溶 解平衡的有关因素,才能有效地控制沉淀反应的进行;只有基本搞清沉淀形成的 机理,才有可能控制一定的沉淀条件, 获得良好而且纯净的沉淀,或实现有效的 分离,或得到准确的测定结果。1.重量分析法概述一、重量分析法及分类重量分析法是经典的定量分析方法之一。它是用适当的方法将待测组分与其 他组分分离,然后用称量的方法测定该组分含量的一种分析方法。根据分离方法的不同,通常应用的重量分析法有沉淀法和气化法。沉淀法是以沉淀反应为基础,将被测组
2、分转变为溶解度小的沉淀, 对沉淀进 行适当的处理,最后称重,算出待测组分的含量。例如,测定试液中so即-含量时,在试液中加入过量的 BaCl2使sob定量生成BaSO沉淀,经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量BaSO的重量,从而计算试液中sob的含量。气化法(又称为挥发法)是用加热或其他方法使试样中被测组分气化逸出, 然后根据气体逸出前后试样重量之差来计算被测组分的含量;或用吸收剂将逸出的该组分气体全部吸收,根据吸收剂重量的增加来计算该组分的含量。例如,欲测定氯化钡晶体(BaCbHO中结晶水的含量,可将一定量的试样加热,使水 分逸出,根据试样重量的减轻算出试样中水分的含量;也可以用吸湿剂(如高氯酸镁)吸
3、收逸出的水分,根据吸收剂重量的增加来计算水分的含量。此外,还有提取法和电重量分析法等。例如,测定农产品中油脂的含量时, 可以将一定量的试样,用有机溶剂(如乙醚、石油醚等)反复提取,将油脂完全 浸提到有机溶剂中,然后称量剩余物的重量,或将提取液中的溶剂蒸发除去,称量剩余油脂的重量,以计算油脂的含量。 电重量分析法是利用电解的原理, 使被 测成分在电极上析出,然后称重求其含量。二、重量分析法的特点重量分析法是根据称得的重量来计算试样中待测组分含量的一种分析方法。 重量分析中的全部数据都是由分析天平称量得来的,且不需要基准物,因此, 测 定准确度高,相对误差一般不超过 0.1%。目前重量分析法主要用
4、于含量不太低 的硅、磷、硫和第六周期部分过渡元素的精确分析。另外在科学研究及基准物的分析中,也常以重量分析为标准。但重量分析操作较繁,费时较多,不适于生产 中的控制分析,对低含量组分的测定误差较大。上述四种方法中,以沉淀法应用较多,本章主要讨论沉淀法。三、沉淀重量法对沉淀和称量形式的要求1. 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在重量分析中,向试液中加入沉淀剂,使被测组分沉淀下来,所得的沉淀就是沉淀形式;对沉淀形式经过过滤、洗涤、烘干或灼烧后所得的用于称量的物质, 称为称量形式。由于物质在烘干或灼烧过程中,可能发生化学变化,因此在重量分析中沉淀 形式和称量形式有可能不相同。如在Mg+的测定中,沉淀形式是MgNH
5、PQ 6H0, 称量形式是MgBO。而在有些情况下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是同一种化合物, 如测 定试液中S0的含量时,其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都是 BaSO。2. 重量分析对沉淀形式的要求重量分析对沉淀形式有如下的要求:(1) 沉淀要完全,沉淀的溶解度要小。即沉淀的溶解损失不超过分析天平 的称量误差,亦即沉淀的溶解损失w 0.0002 g。(2) 沉淀要纯净。即确保分析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度。(3) 沉淀要易于洗涤和过滤,即确保沉淀纯度高且便于操作。这就要求尽 可能得到粗大的晶形沉淀。粗大的晶形沉淀在过滤时不易塞住滤纸的小孔,过滤 容易,沉淀的总表面积小,吸附的杂质少,沉淀较纯净。非晶形沉淀体积庞大疏松
6、,表面积很大,吸附杂质的机会较多;洗涤较困难,过滤也费时,因此,当不 得不采用非晶形沉淀形式时,必须选择适当的沉淀条件,以便得到易于洗涤和过 滤的沉淀形式。(4) 沉淀形式易转化为称量形式。3. 重量分析对称量形式的要求重量分析对称量形式的要求:(1) 组成必须与化学式完全符合,否则无法计算分析结果。(2) 称量形式要稳定,不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干燥、灼烧时不 易分解等。(3) 称量形式的摩尔质量要尽量大,以少量的待测组分得到较大量的称量物 质,可以提高分析灵敏度,减小称量误差和损失误差,提高分析的准确度。2.沉淀溶解度及影响因素利用沉淀反应进行重量分析时,要求沉淀反应定量的完全进行
7、,重量分析的 准确度才能高.沉淀反应是否完全,可以根据沉淀反应到达平衡后,沉淀中未被沉 淀的待测组分来衡量,也就是说,可以根据沉淀溶解度的大小来衡量.溶解度小, 沉淀完全,溶解度大,沉淀不完全.那么,那些因素能影响沉淀的溶解度呢?下面分 别讨论.1、溶度积严格来说,在水中绝对不溶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物质在水中溶解性的大小常 以溶解度来衡量。通常大致可以把溶解度小于0.01g/100gH20的物质称为难溶物 质;溶解度在0.010.1/100gH2O的物质称为微溶物质;其余的则称为易溶物质。 当然,这种分类也不是绝对的。对于难溶物质来说, 它们在水中溶解度的大小首 先是由其自身的本性所决定的,其
8、次, 温度的高低,是否有难溶物质构成组分以 外的其它可溶性盐类存在等外界因素也会影响它们的溶解度。AgCI是难溶的强电解质。将它的晶体放入水中后,在水分子的吸引和碰撞 下,Ag+和CI-离开晶体表面,成为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叫做溶解。与此同时, 已经溶解的Ag+和 Cl-在溶液中不断运动,当碰到未溶解的AgCl晶体时,又能被 吸引到晶体表面而重新析出,这个过程叫做沉淀(或结晶)。在一定温度下,当溶解速率与沉淀速率相等的时,未溶解的晶体和溶液中的离子之间, 便达到了动 态平衡,这个称沉沉-溶解平衡,简称溶解平衡。此时溶液中的Ag+和 Cl-已饱和, 溶液浓度不再改变。溶解AgCl ( s) ?Ag
9、+( aq) + Cl( aq)沉淀与其他化学平衡一样,固体物质的浓度不列入平衡常数表达式中,则:KSP= Ag+Cl-式中, Ag+ 、Cl- 分别表示饱和溶液中离子的相对浓度,单位为 mol/LKfP,称为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一般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式为 :AmBn(s)?mAn+(aq) + nBm_ (aq)则 K SP=An+ m Bm-n 即一定温度下,在难溶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 相应离子浓度幂的乘积是一个常数, 叫溶度积常数。溶度积只有温度有关, 但是影响不大。常温下,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见 书后附录。溶度积是难溶电解质的特征常数,可以用Ksp来比较相同类型的难
10、溶电解质溶解能力的相对强弱。即 Ksp越小,难溶电解质越难溶,溶解度也越小。1. 同离子效应在难溶电解质饱和溶液中加入与其含有相同离子的易溶强电解质, 使难溶电 解质的溶解度降低的作用。如果在BaSO4的沉淀溶解平衡系统中加入BaCl2 (或 Na2SO4)就会破坏平衡,结果生成更多的BaSO4沉淀。当新的平衡建立时,BaSO4 的溶解度减小。 在难溶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 这种因加入含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 质,使难溶电解质溶解度降低的效应,称为同离子效应。不同的应用领域对溶解损失的要求是不同的。 分析化学中的重量分析一般要 求溶解损失不得超过分析天平的称量误差 (0.2mg)。即使工业生产中也要
11、尽量减 少沉淀的溶解损失,避免浪费和污染环境,降低生产成本。 因此,在进行沉淀 时,可以加入适当过量的沉淀剂, 以减少沉淀的溶解损失。 对一般的沉淀分离或 制备,沉淀剂一般过量2050%卩可;而重量分析中,对不易挥发的沉淀剂,一 般过量2030%易挥发的沉淀剂,一般过量50100%另外,洗涤沉淀时,也 可以根据情况及要求选择合适的洗涤剂以减少洗涤过程的溶解损失。2. 盐效应沉淀剂加得过多, 特别是有其他强电解质的存在, 使沉淀溶解度增大的现象, 就称为沉淀反应的盐效应。盐效应主要是由于活度系数的改变而引起的。例如 AgCI和BaSO在不同浓度 的KNO溶液中的溶解度变化。 很明显,随着KNO浓
12、度的不断增大,AgCl和BaSO4 的溶解度均随之增大;另外还可以看出,在相同的 KNO浓度条件下,盐效应对 BaSO溶解度的影响要大于对AgCl的影响,这就是高价离子的活度系数受离子强 度的影响大的结果。盐效应与同离子效应对沉淀溶解度的影响恰恰相反, 所以进行沉淀时应避免 加入过多的沉淀剂;如沉淀的溶解度本身很小,一般来说,可以不考虑盐效应。3酸效应这里的酸效应主要指沉淀反应中, 除强酸所形成的沉淀外, 由弱酸或多元酸所构成的沉淀以及氢氧化物沉淀的溶解度随溶液的pH减小而增大的现象。对弱酸或多元酸所构成的沉淀以及氢氧化物沉淀等,就可以通过控制酸度达到沉淀完 全或溶解沉淀的目的。4. 配位效应
13、若沉淀剂本身具有一定的配位能力,或有其它配位剂存在,能与被沉淀的金 属离子形成配离子(例如Cu2-与NH能形成铜氨配离子Cu(NH3)42+ ),就会使 沉淀的溶解度增大,甚至不产生沉淀, 这种现象就称为沉淀反应的配位效应。 例 如,用NaCI溶液沉淀Ag+,当溶液中Cl-浓度过高时就会发生这种现象。3沉淀的形成及沾污一、沉淀的形成1 .沉淀的类型沉淀按其物理性质不同,可粗略地分为两类:一类是晶形沉淀, 沉淀的颗粒 较大(如BaS(4),另一类是无定型沉淀,又称为非晶形沉淀或胶状沉淀。无定型 沉淀的颗粒较小(如FQ nHO)。表7-1列出了沉淀类型及相应颗粒直径大小 的关系。表7-1沉淀类型及
14、相应的颗粒直径大小沉淀类型晶形沉淀无疋形沉淀凝乳状沉淀胶状沉淀常见沉淀MgNHPQ BaSGAgClCaGQFe2Q nH2O沉淀颗粒直径0.11 卩 m0.020.1 卩 mv 0.02晶形沉淀颗粒较大、内部排列较规则、结构紧密,极易沉降于容器的底部 与晶形沉淀相比,无定型沉淀颗粒较小、内部排列杂乱无章、集聚疏松、又包含 数目不定的水分子。故无定型沉淀体积庞大,不能很好地沉降于容器的底部。2. 沉淀的形成沉淀的形成是个复杂的过程。有关这方面理论目前仅是定性解释或经验描 述。一般认为沉淀的形成要经过晶核的形成和晶核的长大两个过程。如下所示成核作用k构晶离子晶核长大过程!fe-沉淀颗粒凝聚无定形
15、沉淀(1)晶核的形成乜八、_晶核的形成包含两种情况:一种是均相成核作用;另一种是排列相成核作用淀 将沉淀剂加入试液中,当溶液成过饱和状态时,构晶离子由于静电作用而缔合起来自发地形成晶核。这种过程称为均相成核过程。一般认为晶核含有48个 构晶离子或24个离子对。例如BaSO的晶核由8个构晶离子(即4个离子对) 组成,CaF的晶核由9个构晶离子组成,AgCrQ和AgCl的晶核由6个构晶离子 组成。与此同时,在进行沉淀的介质和容器中,存在着大量肉眼看不见的固体微 粒。每克化学试剂至少含有1010个不溶微粒。烧杯壁上也附有许多 510 nm长 的“玻璃核”,以上外来的杂质可以起到晶核的作用。这个过程称
16、为异相成核作(2) 晶核的成长溶液中形成晶核以后,溶液中的构晶离子向晶核表面扩散并沉积在晶核上, 晶核就逐渐长大成沉淀微粒。这种由离子形成晶核,再进一步聚集成沉淀微粒的 速率称为聚集速率。在聚集的同时,构晶离子在一定晶格中定向排列的速率称为 定向速率。聚集速率(或称为形成沉淀的“初始速率”)可用Von Weimarn(冯,韦曼)的 经验公式表示Q -s u聚集式中:u聚集一聚集速率;Q 加入沉淀剂瞬间,生成沉淀物质的浓度;s 沉淀的溶解度;Q-S 沉淀物质的过饱和度;(Q-s) /s 相对过饱和度;k 比例常数,它与沉淀的性质、温度、溶液中存在的其他物质等因素有关。从式7-1可清楚地看出,聚集
17、速率的大小由相对过饱和度决定, 而相对过饱 和度可通过控制沉淀条件来实现。即聚集速率由沉淀条件决定。一、影响沉淀纯净的因素重量分析要求沉淀越纯净越好,但完全纯净的沉淀是没有的。影响沉淀纯净 的因素有共沉淀和后沉淀。1. 共沉淀在进行沉淀反应时,溶液中原本不应该沉淀的组分同时也被沉淀下来的现象 称为共沉淀。因共沉淀而使沉淀沾污,这是重量分析中最重要的误差来源之一。 产生共沉淀的原因有表面吸附、形成混晶和包藏等,其中主要的是表面吸附。(1) 表面吸附在沉淀的晶格中,构晶离子按照同电荷相互排斥,异电荷相互吸引的原则进 行排列,晶体内部处于静电平衡状态,而在晶体表面的离子都处于电荷不平衡状 态。由于静
18、电力作用,晶体表面就具有吸附相反电荷的能力, 于是溶液中带相反 电荷的离子被吸引到沉淀表面上,因而使沉淀沾污,这种由于沉淀的表面吸附所 引起的杂质共沉淀现象就叫做吸附共沉淀。 例如,在NaSQ溶液中加入过量BaCb 溶液,生成BaSO沉淀后,溶液中存在Ba2+、Na离子和C等,在BaSO晶格表 面的SO:-就吸附Bf形成第一吸附层,使晶体表面带正电荷,然后带正电荷的表面,又吸引溶液中带负电荷的离子(C),构成双电层。对于因表面吸附引起 的共沉淀现象,可以通过充分洗涤的方法减免。混晶当杂质离子与构晶离子半径相近,晶体结构相似时,就可以取代晶体中的构 晶离子,生成混晶共沉淀。例如,BaSO和PbS
19、Q BaSQ和BaCrO;等都可以生 成混晶,从而引起共沉淀。对于因生成混晶而引起的共沉淀现象 , 杂质深入到沉淀的晶格内, 而且生成 混晶的过程属于化学平衡过程, 杂质在溶液中和进入溶液中的比例决定于该化学 反应的平衡常数。改变沉淀条件、洗涤、陈化,甚至再沉淀等都没有好的纯化沉 淀的效果。因此,为减免混晶的生成,最好事先将这类杂质分离除去。(3) 包藏在沉淀过程中由于沉淀剂加入太快, 使沉淀急速生长, 沉淀表面吸附的杂质 来不及离开就被随后生成的沉淀所覆盖, 使杂质或母液包藏在沉淀内部的现象称 为包藏。包藏杂质使得晶体生长产生缺陷, 不宜长大, 是造成晶形沉淀沾污的主 要原因。对于因包藏而引
20、起的共沉淀,也不能用洗涤的方法除去杂质,但可以采 用改变沉淀条件、陈化或重结晶的方法来减免。2. 后沉淀在沉淀过程中一种本来难于析出沉淀的物质 , 或者形成稳定的过饱和溶液而 不能单独沉淀的物质 , 在另一种组分沉淀之后被“诱导”沉淀下来的现象叫做后-1 2+ -1沉淀。例如,在 0.01 mol Zn的0.15 mol HCI溶液中,通入HHS气体, 根据溶度积规则,此时应有 ZnS 沉淀析出。但由于形成过饱和溶液,所以形成 ZnS沉淀的速度非常慢。当溶液中有 Cu存在时,首先析出CuS沉淀,沉淀中夹 杂的ZnS沉淀并不多。当沉淀放置一段时间后,便不断有ZnS沉淀在CuS沉淀表 面析出。这种
21、现象就是后沉淀现象。后沉淀所引入的杂质量比共沉淀要多,且随着沉淀放置时间的延长而增多。 因此为防止后沉淀现象的发生,某些沉淀的陈化时间不宜过久或不陈化。 补充(获得纯净沉淀的措施)获得纯净沉淀的措施如下(1) 用适当的分析程序和沉淀方法。 如果溶液中同时存在含量相差很大的两 种离子需要沉淀分离, 为了防止含量少的离子因共沉淀而损失, 应该先沉淀含量 少的离子。(2) 降低易被吸附离子的浓度。 对于易被吸附的杂质离子, 必要时应先分离 除去或加以掩蔽。为了减小杂质浓度, 一般都是在稀溶液中进行沉淀。 但对一些 高价离子或含量较多的杂质,就必须加以分离或掩蔽。(3) 针对不同类型的沉淀,选用适当的
22、沉淀条件。(4) 在沉淀分离后,用适当的洗涤剂洗涤。(5) 必要时进行再沉淀(或称二次沉淀) 。即将沉淀过滤、洗涤、溶解后, 再进行一次沉淀。再沉淀时由于杂质浓度大为降低,共沉淀现象就可以减免。4、沉淀的条件 为使沉淀完全并得到纯净的沉淀, 对不同类型的沉淀, 必须选择不同的沉淀 条件。1. 晶形沉淀的沉淀条件从式 7-1 可知, 在生成晶形沉淀时,为了得到便于过滤、洗涤和颗粒较大的 晶形沉淀,必须减小聚集速率、增大定向速率。减少晶核的形成,有助于晶体的 长大。一般应控制以下条件:(1) 稀:沉淀反应须在适当稀的溶液中进行。这样可以降低相对过饱和度, 并且在较稀的溶液中杂质的浓度较小, 共沉淀
23、现象也相应较小, 有利于得到纯净 的沉淀。(2热:沉淀反应需在热溶液中进行。这样一方面可增大沉淀的溶解度,降 低相对过饱和度,另一方面又能减少杂质的吸附量。(3) 慢:加入沉淀剂的速度要慢,防止晶核的快速形成,有利于晶体定向成 长。(4) 搅:加入沉淀剂时应不断搅拌,防止局部过饱和度大而形成较多的晶核。(5) 陈:“陈”是指“陈化”。即将沉淀和溶液放置一段时间,或加热搅拌一定时间使沉淀中的小晶体溶解,大晶体长大。因为在沉淀过程中,溶液中同时存在颗粒较大的晶体与颗粒较小的晶体。 由于小晶体比表面积大,因此溶解倾向比 大晶体大,在同一溶液中对大晶体来说为饱和溶液,对小晶体来说为未饱和溶液, 于是小
24、晶体就慢慢溶解,使溶液的浓度增加, 对大晶体来说成为过饱和溶液,构 晶离子就在大晶体上析出,这样促使小晶体不断溶解,大晶体不断长大,使小晶体中共沉淀的杂质溶解而进入溶液, 提高了沉淀的纯度,而且得到粗大的晶形沉 淀,易于过滤和洗涤。2. 非晶形沉淀的沉淀条件无定形沉淀如FqQ nHO和AI2Q nH2O等,溶解度一般都很小,很难通过 改变沉淀条件来改变沉淀的物理性质,但可以通过控制沉淀条件,设法破坏胶体、 防止胶溶、加速沉淀微粒的凝聚,得到便于洗涤过滤又纯净的沉淀。一般应控制 以下条件:(1) 浓:沉淀反应需在较浓的溶液中进行,加入沉淀剂的速度也可适当快些。这样可以减小离子的水化程度,有利于得
25、到体积较小、结构较紧密、含水量少的沉淀,而且沉淀微粒也易于凝聚。 对于因浓度大而增大的吸附杂质, 可在沉淀完 毕后,立即用热水适当稀释并充分搅拌使其离开沉淀表面而转移到溶液中去。(2) 热:沉淀反应在热溶液中进行。这样不仅可以减小离子的水化程度,促 进沉淀微粒的凝聚,防止形成胶体,而且还可以减少沉淀表面对杂质的吸附。(3) 凝:沉淀时加入大量电解质或某些能引起沉淀微粒凝聚的胶体。加入电 解质促进沉淀微粒凝聚,防止形成胶体;加入某些胶体,可使被测组分沉淀完全, 例如,测定SiO2时,通常是在强酸性介质中析出硅胶沉淀, 为了防止硅胶形成带 负电荷的胶体,应向溶液中加入带正电荷的动物胶,以促进硅胶沉
26、淀完全。(4) 趁:沉淀完毕后,趁热过滤,不陈化。无定形沉淀放置后,将逐渐失去 水分而凝聚得更加紧密,使沉淀难以洗涤和过滤。此外,沉淀时不断搅拌,对无定形沉淀也是有利的。3. 均相沉淀法在沉淀过程中,沉淀剂不是直接加入到溶液中去, 而是通过溶液中的化学反 应,缓慢而均匀地在溶液中产生沉淀剂, 从而使沉淀在整个溶液中均匀而缓慢地 析出,从而获得颗粒较大、结构紧密、纯净而易于过滤的沉淀,这种沉淀方法称 为均相沉淀法。均相沉淀法并不限于改变溶液的pH,还可以利用酯类和其他有机化合物的水 解、配合物的水解、氧化还原反应,或缓慢地合成所需的沉淀剂等方式来进行。4. 沉淀剂及其选择采用沉淀重量法时,首先应
27、考虑选择什么试剂作沉淀剂。作为一种合适的沉 淀剂应满足以下要求:(1) 形成沉淀的溶解度应尽可能小,以达到沉淀完全的目的。如沉淀 so2- 时,可用多种形式,但BaSO的溶解度最小,应选Bf。(2) 沉淀剂本身溶解度应较大,被沉淀吸附的量较少,且易于洗涤除去。如沉淀SO汁时,应选用BaCb而不选用Ba(NO)2,因为BaCb在水中溶解度大于Ba (NQ) 20(3) 沉淀剂应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和特效性。当有多种离子同时存在时,沉 淀剂应对被测离子有特效。如沉淀镍选用有特效性的有机沉淀剂丁二酮肟而不用(4) 形成的沉淀应具有易于分离和洗涤的良好结构,一般晶形沉淀比非晶 形沉淀易于分离和洗涤。例如,
28、沉淀 Al3+时,若用氨水沉淀则形成非晶形沉淀, 而用8-羟基喹啉则形成晶形沉淀,易于过滤和洗涤。(5) 所形成的沉淀相对分子质量应较大,这样造成的称量误差较小。一般 有机沉淀剂形成沉淀称量形式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都比较大。作为沉淀剂除了满足上述条件外,还须在灼烧时易除去,这样使沉淀中带有的残余沉淀剂可经灼烧或烘干除尽,因此,一般铵盐及有机沉淀剂较好。5. 有机沉淀剂(1) 有机沉淀剂与无机沉淀剂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沉淀的选择性好。有机沉淀剂种类多,性质各不相同,可根据不同的 分析要求选择不同的沉淀剂,因而可大大提高沉淀的选择性。 沉淀的溶解度较小,有利于被测物质沉淀完全。 沉淀对无机杂质吸附能
29、力小,易于获得纯净的沉淀。 有机沉淀物组成恒定,一般只须烘干而无须灼烧即可称重,简化了分 析操作。 有机沉淀物的称量形式的摩尔质量大,有利于提高分析的准确度。有机沉淀剂在分析化学中获得了广泛应用。7.沉淀滴定法沉淀滴定法是以沉淀反应为基础的一种滴定分析方法。用于沉淀滴定法的沉淀反应必须符合下列几个条件:(1) 生成的沉淀应具有恒定的组成,而且溶解度必须很小;(2) 沉淀反应必须迅速、定量地进行;(3) 能够用适当的指示剂或其他方法确定滴定终点。目前应用较广的是生成难溶银盐的反应,例如:Ag+ + Cl - = AgCl JAg+ + SCN_ = AgSCN J这种利用生成难溶银盐反应的测定方
30、法称为“银量法”,用银量法可以测C、 + _ _ _ 一 、 、 »Br、I、Ag、CN、SCN 等离子。一、莫尔法用铬酸钾作指示剂的银量法称为莫尔法, 此法由Mohr. K. F于1856年创立。 以&CrC4为指示剂,可用AgNO标准溶液直接滴定Cl_ (或Br_)。由于AgCl (或 AgBr)的溶解度比AgCrQ的小,因此AgCl (或AgBr)首先沉淀,待AgCl (或 AgBr)定量沉淀后,过量一滴 AgNO容液便与KCrC4反应,形成砖红色的AgrC4 沉淀而指示终点。反应 Ag + + Cl _ = AgClJ(白色)Ksp=1.77 10-10Ag + Br
31、_ = AgBr J (浅黄色)Ksp= 5.35 10-132 Ag+CrO4- = Ag2CrCH(砖红色)Ks= 1.12 10-12显然,指示剂&CrQ的用量对于指示终点有较大影响。CrO2-浓度过高或过 低,AgzCrQ沉淀的析出就会过早或过迟,因而产生一定的终点误差,所以要求 AgCrQ沉淀应该恰好在滴定反应的化学计量点时产生。 从理论上可以计算出化学 计量点时所需CrO4 -的浓度为Ag+ = Cl 丁 = . Ksp AgCl='$1.77 10°-1.33 10,(mol L-1)CE = 土Ag +2121.12 10(1.33 105)2=6.3
32、3 103 ( mol L -1)在滴定时,由于&CrC4显黄色,当其浓度较高时颜色较深,不易判断砖红色沉 淀的出现,因此指示剂的浓度以略低一些为好(常用0.005 mol L-1 )0应当注意:1. 莫尔法只能在中性或弱碱性(pH = 6.510.5)溶液中进行。因为在酸性溶液中CrO2_与rf发生如下反应2 H+ + 2 CrO 44- / HCrO - 盘 2。2-+ H2O因而降低了 CrO2 -的浓度,影响AgCrQ沉淀的生成。AgNO在强碱性溶液中则以AO形式存在。如果试液为酸性或强碱性,可用酚酞作指示剂,以稀 NaOH溶液 或稀HSO溶液调节至酚酞的红色刚好褪去, 也可用
33、NaHCOCaCO或NazBO等预 先中和,然后再滴定。2. 以莫尔法直接滴定C和B时,必须剧烈摇动。因为生成的 AgCl沉 淀容易吸附溶液中过量的C,使溶液中C浓度降低,与之平衡的Ag+浓度增 加,导致AgCrQ沉淀过早产生,引入误差,故滴定时必须剧烈摇动,使被吸附的C释放出来。AgBr吸附比AgCl吸附CI 一严重,滴定时更要注意剧烈 摇动,否则会引入较大误差。3. 莫尔法不适用于测定I 和SCN o因为虽然理论上莫尔法也可以用于滴 定I和SCN,但AgI和AgSCN%淀强烈地吸附I和SCN,使终点提前出现。4. 只要能与Ag+生成沉淀的PCh、AsCt、COh、旷、CO2一等阴离子,能与
34、Ag+生成配合物的物质如NH、EDTA,能与CrO4一生成沉淀的BsT、Pb2+等阳离 子,以及中性或弱碱性溶液中发生水解的 Fe3+、Al3+、Bi3+、Sn4+等离子,对测定 都有干扰,应预先将其分离。如果用此法测定试样中的 Ag+,可采用返滴定法。即在试液中加入一定过量 的NaCI标准溶液,然后用AgNO标准溶液返滴定C。二、佛尔哈德法用铁铵矶NH4Fe(SQ)2?12H2O作指示剂的银量法称为佛尔哈德法。本法分为 直接滴定法和返滴定法。1. 直接滴定法测定Ag+在含有Ag+的酸性溶液中,加入铁铵矶指示剂,用NHSCN标准溶液直接滴定。 滴定过程中首先生成白色AgSCN%淀。滴定到化学计
35、量点附近时,Ag+浓度迅速 降低,SCN浓度迅速增加,当过量SCN与铁铵矶中的Fe3+反应生成红色FeSCN配 合物时即为终点。反应 Ag + + SCN . AgSCN J(白色)Ks;= 1.03 10-12Fe3+ + SCN _ FeSCN 2+ (红色)Ks; = 138在滴定过程中不断有 AgSCN沉淀形成,AgSCN沉淀要吸附溶液中的Ag+,使 Ag+浓度降低,SCN浓度增加,导致红色的最初出现会略早于化学计量点。 因此, 滴定过程中也需剧烈摇动,使被吸附的 Ag+释出。2. 返滴定法测定卤素离子用佛尔哈德法测定卤素时采用返滴定法,即先加入已知过量的AgNQ标准溶NHSCN标准溶
36、液回滴剩余的Ag+。+ Ag+AgX J+ + SCN Ag SCN;(白色) Fe3+ + SCNFeSCN (红色)液,再以铁铵矶作指示剂,用 反应XAg应该指出:(1) 采用本法测定CI-时,由于AgSCN勺溶解度小于AgCl的溶解度,所以 用NHSCN标准溶液回滴剩余的Ag+达化学计量点后,稍微过量的SCN可能与AgCl 作用,使AgCl转化为AgSCNAgCl + SCN- = AgSCN ; + Cl -如果剧烈摇动溶液,反应将不断向右进行,直至达到平衡。显然,到达终点 时,已多消耗了一部分 NHSCN标准溶液。为了避免上述误差,通常可采用以下 两种措施: 试液中加入一定量过量的
37、AgNO标准溶液之后,将溶液煮沸使AgCl凝聚, 以减少AgCl沉淀对Ag+的吸附。滤去沉淀,并用稀 HNO充分洗涤沉淀,然后用 NHSCN标准溶液回滴滤液中的过量 Ag+。 在滴入NHSCN标准溶液前,加12mL硝基苯并且不断摇动,使AgCl沉 淀进入硝基苯层中而不再与滴定溶液接触,从而避免发生上述 AgCl沉淀转化为 AgSCN%淀的反应。(2) 本法测定和I 一时,不会发生上述沉淀转化反应。但在测定I 一时, 应先加AgNO容液再加指示剂,以避免发生如下反应3+2+2 Fe + 2 I = 2 Fe + I 2(3) 佛尔哈德法应该在酸度大于0.3 mol L-1的溶液中进行。因为指示剂
38、中 的Fe3+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将形成深色 FeOHf等配合物,甚至产生沉淀而影响测 定结果;Fe3+的浓度一般控制在0.015 mol L-1左右,Fe3+的浓度过大也会因其 黄色而干扰终点的观察。(4) 氧化剂和氮的氧化物以及铜盐、汞盐可与SCN作用而干扰测定,必须 预先分离除去。三、法扬斯法吸附指示剂指示终点的银量法称为法扬斯法。吸附指示剂是一类有色的有机化合物,它可被吸附在胶体微粒表面而引起颜 色的变化。例如,用AgNO作标准溶液测定C含量时,可用荧光黄作指示剂。 荧光黄是一种有机弱酸,可用HFI表示。在溶液中它可离解为荧光黄阴离子 F, 呈黄绿色。在化学计量点之前,溶液中存在过量C,AgCl沉淀胶体微粒吸附C而带有负电荷,不吸附指示剂阴离子 Fl_,溶液呈黄绿色。而在化学计量点 后,稍过量的AgNG标准溶液即可使AgCl沉淀胶体微粒吸附Ag+而带正电荷,形 成AgCl Ag+,这时带正电荷的胶体微粒吸附 FI,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金川集团广西金川有色金属有限公司技能操作人员社会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甘肃定西临洮中国人民保险外包项目人员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第二单元 探索1 物联网的传感技术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 苏科版(2023)初中信息科技 八年级上册
- 第四章 第四节 繁荣地方特色文化(新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地理(商务星球版)
- 第四单元第13课五、建立超链接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
- 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 2024年度云南省大数据有限公司第二批公开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山东省环保发展集团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招聘2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第 2 单元 第 3 章第 1 节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生物同步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 第一章 勾股定理 1.1.1 探索勾股定理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学期
- 地理-天一大联考2025届高三四省联考(陕晋青宁)试题和解析
- 小巴掌童话课件
-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
-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
- 运动会活动流程中的医疗安全保障措施
- 2025公司员工试用期合同(范本)
- 第十章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医学美容教研室袁晓野讲解
- 2025年冷链物流产品配送及仓储管理承包合同3篇
- 2024年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语文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2025学年成都高新区七上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 浙教版2023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人机对话的实现》说课稿及反思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