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舞的起源和发展_第1页
中国古典舞的起源和发展_第2页
中国古典舞的起源和发展_第3页
中国古典舞的起源和发展_第4页
中国古典舞的起源和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古典舞的起源和发展中国古典舞的起源和发展中国古典舞是古代舞蹈的一次复苏,是戏曲舞蹈的复苏,是几千 年中国舞蹈传统的复兴。十分明显,它的审美原则不是什么新发明, 而是几千年中华文化的流传和延续,是用一根长线从古串到今的,这些原则非但在戏曲中可见,在唐宋乐舞中,在汉魏“舞戏”中,甚至在商周礼乐中,都能见其蛛丝马迹它的文化特征;就其流来讲, 它是在原生地上生成的一个崭新的艺术品类, 这是一个可以和芭蕾 舞、 现代舞相媲美的新的舞蹈种类,这个衍舞种是地道的中国货。概述:中国古典舞(Chineseclassicaldance),起源于中国古代,历 史悠久,傅大精深,它融合了许多武术、戏曲中的动作和造

2、型,特 别注重眼睛在表演中的作用,强调呼吸的配合,富有韵律感和造型 感,独有的东方式的刚柔并济的美感,令人陶醉。中国古典舞主要 包括身韵、身法和技巧。身韵是中国古典舞的内涵, 每个舞蹈的韵 味不同, 两个人跳同样动作, 韵味都不同。身法则是指舞姿还有动 作。 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沃土的古典舞蹈非常强调“形神兼备,身 心互融,内外统一”的身韵。神韵是中国古典舞的灵魂。神在中而 形于外,“以神领形,以形传神”的意念情感造化了身韵的真正内 涵。中国古典舞的音乐大多采用中国特有的民族乐器演奏的乐曲,如 古筝、二胡、琵琶等。中国古典舞服装古色古香,根据舞蹈的具体 要求也各有特色,汉唐舞大多采用传统的汉服。

3、历史:中国有着悠久和灿烂的舞蹈历史和文化,对于中国舞蹈的历史而 言,不论在历史文物,文字史料到戏曲的具体表演形式中,都有大 量的记载和遗存,在中国舞蹈史书中就系统地论述了从原始舞蹈“舞”的起源,到历代舞蹈的表演形式、舞目、功能、思想内容等。 中国古典舞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 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宫 廷舞蹈或更为遥远时代的民间舞蹈。至周代开始,到汉、两晋乃至 唐代五代宫廷设立专门的乐舞机构,集中和培养专业乐舞人员,并 对流行于民间自娱性舞蹈和宗教舞蹈乃至外邦舞蹈进行了整理、研 究、加工和发展,形成了宫廷舞蹈。其中如周代的六代舞(包 括云门、咸池、大韶、大夏、大菠、大武 六个乐舞),唐代的九部

4、乐、十部乐、坐部伎、乐 部伎、大曲等,异彩纷呈,各领风骥。中国宫廷舞蹈,是历 代统治者愉悦享乐、歌功颂德的一种重要工具,以女乐为主。由于 宫廷舞蹈以统治者的审美情趣而创作,其一部分作品不可避免地存 在着风格上的绮糜、 内容上的消极; 但大部分还是多由艺人们在中 国民间舞蹈基础上创作出来的,所以不乏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美之处。宋元之后,由于战乱频繁,文化受到破坏,舞蹈的发展也受到影响, 汉唐时代的许多著名舞蹈竞相失传了。在传统舞蹈基础上形成的宋 代舞蹈,以戏曲的形成和发展逐步代替了歌舞艺术。元代,宫廷乐 舞与民间歌舞,乃至“白戏”、“滑稽戏”、“角抵戏”等相结合, 逐渐形成了戏曲艺术形式。戏曲艺术要

5、求唱、念、做、打相结合,具有舞蹈、音乐、美术、杂技、文学、说口等多种因素,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戏曲中 的舞蹈,含有中国传统舞蹈的精华,它根据人物情节需要,吸收了 某些生活动作,并加以改造,加强和丰富了舞蹈的表现力。元、明、清三代以后,社会矛盾相对复杂,复杂的社会生活提供了许多素材, 使舞蹈进一步得到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后,五十年代初期,舞蹈工 作者为发展、创新民族舞蹈艺术,从蕴藏丰富的中国戏曲表演中提 取舞蹈素材,借鉴中华武术进行了研究、整理、提炼,并参考芭蕾 训练方法等,建立起一套中国古典舞教材。同时,编排演出了宝 莲灯、小刀会、春江花月夜等一系列具有中国古典舞风 格的舞剧和舞蹈。伴随八十

6、年代的开放政策,中国古典舞也不断地 发生了变化,开始从外形到内蕴地向新空间拓展。一方面,舞蹈家们突破了仅仅局限于研究戏曲舞蹈的范畴,涉足 到古代的石窟壁画以及各种出土文物中的舞蹈形象的资料之中, 从 而整理和创作出许多别具一格的古典舞和古典舞剧,如丝路花 雨、编钟乐舞、仿唐乐舞、铜雀伎等等,这些复古 乐舞突出了雍容大度、精确严谨、清晰明丽的风格特点。另一方面 是舞蹈教育家唐满城、李正一的中国古典舞身韵理论的革新、创造 和实践。唐满城教授说:“身韵从摆脱戏曲的行当、套路出发,从中国的大文化传统,包括书法、武术来探索它的形、神、劲、 律、气、意的审美规律,提炼它的元素,总结古典舞运动的路线、法则和

7、阳刚、阴柔、节奏的内涵,从而使之不再有戏剧化、比拟化、行当化的痕迹,走向了舞蹈的主体意识和动作符号化的抽象功能。”他们把以往古典舞蹈中的动作规律,提炼总结为若干以腰部为中心、进行圆运动的基本动作,极大地拓展了中国古典舞的运动空间。由 此实践并产生了以黄河、江河水、木兰归、梁祝 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舞蹈作品。在黄河中,使脱胎于戏曲舞 蹈的中国古典舞,突破了戏曲常规的局限,不再是戏曲行当的翻版,而是以大幅度的身体运动,把古典舞翻新成可以挥洒自如的表现思 想和激情的人体语言, “从而使中国古典舞不仅从外形上而且从内 在神韵上都找到了中国传统文代精神相一致的东西,从而使中国古 典舞形成细腻圆润、刚柔相

8、济、情景交融、技艺结合,以及精、气、神和手、眼、身、法、步完美结合与高度统一的美学特色。”黄 河的成功标志着中国古典舞的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身。身韵:1、身韵的元素如提、沉、冲、靠、含、腆、移、旁提、横拧等,好比是身韵语 言的“语音”基础符号;2、身韵的主要动作如:“云肩转腰”、“燕子穿林”等,好比是身韵语言的“辞 汇”;3、身韵的意象身韵动作所表现出来的意象,好比是身韵语言的“语义”;4、身韵的运动规则身韵遵循的“欲左先右”、“欲上先下”、“欲开先合”等“从 反面做起”的运动规则,与“平圆、立圆、八字圆”的“三圆”路 线规则,好比是身韵语言的“语法”。这些方面构成了身韵语言的内部结构,加上身

9、韵“形、神、劲、 律”的表现方式,使中国舞具有了中国文化特色的舞蹈美学。基本动作:形中国舞在人体形态上强调“拧、倾、圆、曲,仰、俯、翻、卷” 的曲线美和“刚健挺拔、含蓄柔韧”的气质美。从出土的墓俑和敦 煌壁画中不难看出这一点是由古至今一脉相承而不断发展演变的。如秦汉舞俑的“塌腰蹶臀”、“翘袖折腰”、唐代的“三道弯”、 戏曲舞蹈中的“子午相”“阴阳面”“拧麻花”,中国民间舞的“辗、拧、转、韧”等无一不贯穿着人体的“拧、倾、圆、曲”之 美。神在中国舞身韵的基本动作要素中,神韵是一个异常重要的概念。 神是泛指内涵、神采、韵律、气质。任何艺术若无神韵,就可以说 无灵魂。在古典舞中人体的运动方面,神韵是

10、可以认识的,也是可 以感觉的。而且正是把握住了 “神”,“形”才有生命力,才能体 味舞蹈所包涵的真实意境。“心、意、气”是“神韵”的具体化。在心这一概念中,强调内涵的气蕴、呼吸和意念。可以说,没了韵 就没了中国古典舞。没了内心情感的激发和带动,也就失去了中国 古典舞最重要的光彩。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眼睛是传神的工具”, 而眼神的 “聚、放、凝、收、合”并不是指眼球自身的运动,而恰恰是受内 涵的支配和心理的节奏所表达的结果,这正是说明神韵是支配一切 的。“形未动,神先领,形己止,神不止。”这一口诀形象、准确 的表达了形和神的相互关系与内在联系。“劲”即赋予外部动作的内在节奏和有层次、

11、有对比的力度处理。中国古典舞的运行节奏与有规则的2/4, 3/4, 4/4式的音乐节奏不 大相同。它往往是在舒而不缓、紧而不乱、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 自由而又有规律的“弹性”节奏中进行的。“劲”不仅贯穿于动作的过程中,在结束动作时的劲更是十分重 要的。无论戏曲、芭蕾舞、武术套路都是十分重视动作结束前的瞬 间节奏处理,中国古典舞更不例外,它有如下几种典型的亮相劲头:“寸劲” 一一体态、 角度、 方位均己准备好, 运用一寸之间的劲头 来“画龙点睛”;“反衬劲”给予即将结束的体态造型的一个 强度很大的反作用力,从而强化和烘托最后造型;“神劲”一 切均己完成,而用眼神及肢体作延伸之感,使之“形己止而神

12、不 止”。律“律”这个字它包涵动作中自身的律动性和运动中依循的规律这 两层含义。一般说动作接动作必须要“顺”,这“顺”是律中之“正律”,动作通过“顺”似乎有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之感。“不 顺则顺”的“反律”也是古典舞特有的,可以产生人体动作千变万 化、扑朔迷离、瞬息万变的动感。“逢冲必靠、欲左先后、逢开必 合、欲前先后”的运动规律,正是这些特殊的规律产生了古典舞的 特殊审美性。无论是一气呵成、 顺水推舟的顺势, 还是相反相成的 逆向运势, 或是“从反面做起”,都是体现了中国古典舞的圆、游、变、幻之美,这正是中国“舞律”的精奥之处。技巧:(一)旋转的特点1、中国古典舞基训中的旋转技巧,以拧倾形态的

13、舞姿结构为主 要特色,与芭蕾舞基训中的旋转还是有很大不同的。芭蕾舞基训中 的旋转都是直体的,大都在额状而的基础上进行立体构图和塑造形 象,因此,动作长而舒展,延伸感强。身体的带动,手臂的带动,跨 的带动都非常重要,旋转靠的就是全身的协调。而中国古典舞基训中的旋转,除了有直体旋转之外,很大的特点 是身体形态在拧倾旋转的舞姿造型上的转,特别是“倾”的平衡重 心上的转,是在上下身成子午相的基础上进行立体构图塑造形象的。所以动作显出婉转中的修长, 急带腾空中的延续, 以及旋转螺形的 变化, 如反掖腿仰胸转,后退侧身转。2、以腰带动转的特点,形成中国古典舞基训中转的.起“法儿” 的多种多样,而且多般是在

14、动的过程中起的“法儿”。如大掖步转、扫堂探海转。3、中国古典舞基训中民族舞姿转“身法性”很强,有一部分民 族舞姿转,可以说是身法的待续和夸张。4、民族舞姿转的流动性与复合性比较强,空间变化幅度大,比 如有由下往上的转或由上往下的转, 还有在转的过程中各种舞姿的 复合和流动的特点。民族舞姿转的发展仅仅是个开始,还大有余地,还有很好的前景。(二)翻身的特点翻身是我们得天独厚的民族技巧。它的种类样式之多,变化之精 彩,是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所无可比拟的。翻身是中国古典舞基训中独特的技巧形式,它是以腰为轴,身体 在水平线倾斜状态下的翻转。动作自始至终贯穿着拧、仰、俯和旁 提的形态。翻身这种技巧形

15、式充分体现了古典舞的审美特征和动的特点,而 且它和身法的结合也最紧密。因此,它的民族性很强。2、形象性强翻身在空间运动中形象鲜明,如“探海翻身”、“踹腿翻身”等 大幅度的慢翻身,在空间的弧线运动连绵圆润,犹如波浪起伏;“点步翻身”敏捷快速,急如闪电;连续“串翻身”,像车轮滚滚, 形象性很强。3、表现力强翻身用各种不同的速度和节奏,不同的连接,不同的性格,产生 不同的艺术感官效果,从而可以表现各种不同的感情和情调,如慢 的连绵不断的翻身,表现一种缠绵焼恻的感觉;快速的翻身,表现 干净利索或轻快俏皮;急速有力则表现英武刚健中国古典舞翻身有了新的发展,结构形式丰富了,加强了流动性 和复合性,加强了对

16、比性,除了性格刚柔、急缓、大小、快慢的对 比,作为中国古典舞基训中技巧的训练内容和表现手段,它还可以 有进一步的发展,更好地展现我们民族的民族特性。(三)弹跳的特点中国古典舞基训中的弹跳,在用力的方法上要求轻、漂,要求运 动过程中松紧结合,发力要集中,过程的速度要快,讲究“发力在 根,用力在梢”,讲究“寸劲”。在弹跳方而,我们民族的特性也越来越明显,难度越来越大。1、把原来的民族技巧加以出新和加强难度。2、加强“身法”性:把地面的身法动作向空中发展。在跳的过 程中呈现拧、倾、翻、闪、展、腾、挪。3、空中的横向转体有了新的发展,这显示了我们民族技巧的特 点和技巧性的加强。4、高低对比,起伏跌宕,

17、对比鲜明是中国古典舞弹跳的又一特 点。5、由于弹跳技巧的爆发力量,为弹跳技巧复杂性的发展提供和 创造了条件,在弹跳的复合技巧上有了大幅度的发展。6、在空中变方位也是古典舞跳跃的特点。7、弹跳和武功技巧相结合。无数的身法和技术是古典舞所要吸收的重要方面。但其训练目的 却不尽相同。武术的训练是以技击和攻防为目的的,舞蹈的训练则 是以塑造人物的形象、刻划人物的性格为目的。8、与身法结合,形成和加强了古典舞跳跃进的流动性和语言性 及风格特点。节奏特点:古典舞在节奏上特点也很突出, 这与我们民族音乐的特点是分不 开的,我们民族音乐很少象西洋音乐那样强弱相同、有规律的匀速、脉动式的节奏,一般表现为弹性节奏

18、和点线结合的特点。体现在节 奏上多为附点(抻一一赶)或切分(赶一一抻)或是两头抻中间赶, 或是两头赶中间抻,或是紧打慢做,或是慢打紧做等等。因此,所 形成的动作的内在节奏,诸如则柔、动静、缓急、放收、吞吐 抑扬顿挫、点线结合等,从而产生我们特定的动律特点和韵律感。特殊能力:中国古典舞的舞姿复杂,技术难度高且运动幅度大,因此,需要 表演者关节韧带和肌肉柔韧性强。中国古典舞的舞姿有开又有关(开、关指外旋和内旋)。足的应用除了勾、绷、开、关之外,还 有内翻和外翻。关节需具备多种能力,使关节的屈伸、外旋与内旋、外展与内收的功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作为一个中国古典舞的 舞蹈演员需要有较全而的软开度能力

19、。舞姿与身法是中国古典舞的 精髓。舞姿是造型,身法是韵律,它们之间的变换可以构成千姿百 态,舞姿的子午相立体造型,是由拧倾、屈伸、俯仰、纵横等形状 所构成的,它呈现出拧倾中的宛转与修长,屈伸中的收与放,俯仰、纵横的交融与变化。这个变化决定着舞姿的幅度、速度、平稳度。这“三度”又需要人体中段的高度柔韧与力量为基础。 至于连接舞 姿的身法更是以腰为轴心而发力带动全身的。 无论是提、沉、冲、 靠,或是平圆、立圆、8字圆以及拧、倾屈关键都在腰的应用。所以,腰部的应用能力和脊椎的屈伸、回旋与侧旋是完成舞姿和身 法的关键。中国古典舞的舞姿和身法都离不开圆的规律。足要在踝关节处作 勾、撇、绷;小腿要在膝关节

20、处作跨、踹;大腿在靓关节处作环动; 手在腕关节处作上盘、 下盘; 前臂要在肘关节处作晃手; 上臂要在 肩关节处作摇臂;腰、胸、颈要回旋都在围绕一个“圆”字。表演中国古典舞还需要爆发力强的跳、转、翻技术的能力。例如: 许多弹跳必须借用爆发力强的快速腾空方法去贏得空间,完成各类 空中技术,达到古典技术美的程度。 中国古典舞的旋转因所用重心 不同, 形式也不同:如平旋类属于直立重心,拧倾类属于螺旋重心, 而俯旋和仰旋则属于平衡重心。而“以腰为轴,以臂为轮”的翻转, 又是中国古典舞的特殊技巧。总括起来,中国古典舞表演者需具有的特殊能力可分为如下五个 方而:关节柔韧的幅度;舞姿身法的回旋与环旋;跳的爆发

21、力;转 中的三种不同的舞姿的重心;翻中的水平线。发展方向:一、继承宫廷舞蹈为主,那些本来舞蹈给王宫大臣的舞者,宫 廷垮台了,于民间传承,以后又进入舞蹈学校,成为中国古典舞蹈 的源头。二、藉鉴于西方舞蹈的成就,主要是芭蕾舞,参照取用,并回 头看中国既有舞蹈与西方舞蹈的不同点,重新训练。这种取向,形 成中国古典舞基训的教材编制,具体了基本训练的内容,然而取用 西方的舞蹈多少,保存中国舞蹈多少,以及哪些动作是中国的,哪 些不是,便引起了争议。三、透过文学的描写、 绘画的描绘, 来揣摩已经失传的古代舞 蹈样貌,重新学习与恢复,这种取向,由于文学和绘画的纪录不可 能完整,所以至多仅能类似而已,然而总是为

22、中国古典舞蹈提供新 的成分,仍有其价值。四、取于中国戏曲,中国戏曲惯称无声不歌,无动不舞, 既是如此,它的一些动作有如舞蹈,很自然的可以抽取出来,为编 中国古典舞提供资源。如甩袖、扇子功皆是。然而戏曲舞蹈由于是 戏曲的一部份,便与舞蹈性质有别,今日有以为学习戏曲舞蹈便是 继承中国古典舞蹈性质的,有使中国古典舞无法与戏曲划分的危险。就舞蹈性质而言,中国古典舞的表演形式,继承宫廷舞比承续戏曲 舞蹈更为妥当。五、继续从民间舞蹈获取滋养,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民间舞 蹈更接近实际生活,对生活的体验有助于舞蹈动作与感情的更新。尽管中国古典舞蹈已经专业化了,除非指专注于标准舞作的建立,不再创造发展,否则就要从民间舞蹈持续获取资源。更何况,即使 是古代的舞蹈,也是从民间舞蹈精练提升而来的,而非凭空创作的。结语:中国古典舞己初步形成我们民族自己的一套训练系统,而这套系 统己具有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