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城镇弱势群体走出贫困 【原文出处】党员干部之友 【原刊地名_第1页
让城镇弱势群体走出贫困 【原文出处】党员干部之友 【原刊地名_第2页
让城镇弱势群体走出贫困 【原文出处】党员干部之友 【原刊地名_第3页
让城镇弱势群体走出贫困 【原文出处】党员干部之友 【原刊地名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让城镇弱势群体走出贫困【原文出处】党员干部之友【原刊地名】济南【原刊期号】200206【原刊页号】3839【分 类 号】C41【分 类 名】社会保障制度【复印期号】200210【作 者】朱庆芳【作者简介】朱庆芳中国社会科学院弱势群体与社会保障    最近,城镇弱势群体的贫困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之一。弱势群体主要包括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停产或半停产企业职工,早退休或被拖欠退休金人员,因疾病、孤寡年老、伤残等领取最低生活保障线救助的人员等。目前,全国城镇贫困人口估计约有3000万人,贫困面为7%左右。如何让城镇弱势群体走出贫困,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2、    城镇弱势群体的特点    贫困户的贫困程度加剧,贫富差距扩大。据国家统计局1999年8月对15万住户的调查表明,20%的低收入户人均收入仅为124元,比20%的高收入户人均收入992元低88%,据此计算的贫富差距为8倍。另据中国社科院社会形势与预测课题组1998年对50个城市的抽样调查,按同样五等分法计算的结果为9.6倍,比1990年的4.6倍扩大了5倍,基尼系数已达到0.4以上。以上数字反映了当前城镇贫富差距已相当大,近几年仍呈扩大趋势。    据15万住户调查,最

3、富有的20%家庭占有全部收入的42%,20%的贫困家庭,仅占全部收入的6.5%。在7万多亿元储蓄余额中,80%的储蓄存款集中在20%的高收入和中等收入户中,低收入户一般都是入不敷出,储蓄很少,即使有一些,也是为了医疗、养老、教育费等应急之用。工资外收入是造成贫富差距的主要因素。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工资外收入比重越来越大,据15万户抽样调查,工资外收入的比重从1981年的12.7%上升至1999年8月的55.5%,上升了43个百分点,比1990年的32.5%上升了23个百分点,工资外收入主要集中在高收入群体,如个体经营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增多,使高收入户靠生息资产带来的利息、股票、房地产

4、等获得高利润的高收入户的金融资产迅速膨胀。据调查,富裕户的金融资产比贫困户高出50多倍,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马太效应”已有加剧的趋势。    低收入水平的贫困户是制约当前市场需求不足的主要因素。为刺激消费,虽然近几年增加了城镇中低收入者居民的收入水平,并连续七次降息,民政系统对贫困户实施了最低生活保障线的救助等,但还不能从根本上扭转消费不旺的状况。主要原因是城镇贫困群体虽有强烈的消费需求,但受到收入水平的限制而不能实现。如前所述,城镇贫困人口达3000万左右,他们的收入水平只有200元左右,仅够维持基本生活需求,娱乐教育消费年支出也只有200多元。低收

5、入户普遍住房紧张,大多为缺房户,但买一套商品房要二三十万元,有需求而无力购买,致使商品住房积压6000多万平方米,空置率高达20%,造成高价房与低收入的矛盾突出。一方面是冰箱、彩电等耐用品严重积压,而另一方面是困难户每百户彩电、冰箱等普及率仍较低。这说明消费品积压并不是绝对过剩,而是低收入、低消费、低生活水平下的消费品供大于求的相对过剩,是低收入水平制约了消费需求。    弱势群体集中在经济不景气的亏损企业和停产、半停产企业较多的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据中华全国总工会统计,2000年底全国共有特困职工393万人,东北三省约占23%,中西部约占48%。拖欠

6、和减发工资的职工中东北地区占28%,中西部占42%。按行业分,低收入户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农林牧渔业、采掘业、社会服务业和商业餐饮业,就业者月人均收入水平均较低。    下岗职工文化技术素质偏低。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1999年7月在5省10市的抽样调查,在下岗职工中,按文化程度分,初中文化程度占44%,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5.1%,高中占4.1%;按技术素质分,初级技工及没有技术等级的人员占52.6%,中级技工占38.9%,高级技工及技师只占8.5%;按工作性质分,一线生产业务人员占60.3%,服务人员占16.3%,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只占23.4%。性别

7、差异不明显,女性占48%。    城镇弱势群体的致贫原因    下岗职工不断增多。当前城镇贫困群体的主体是失业、下岗人员,停产、半停产企业中的半失业者。造成失业和半失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由于当前正进入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的高峰期,劳动力的供给量大于需求量。据有关部门测算,“九五”期间全社会剩余劳动力平均每年为1200多万人,今后10年将增至每年1800多万人,城镇实际失业率由6%左右增至7%左右。二是新技术的运用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就业机会相对减少。三是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给城镇的就业产生了很大压力。四是体制性

8、原因,国企改革进行结构性调整,必然要削减过去长期在计划经济下形成的大量富余人员。五是企业经营管理不善、经济效益下降。以上诸因素导致停产、半停产企业增多,下岗职工逐年上升。上述因素中尤以后两种原因较为突出。2000年的就业形势更为严峻,据大中城市供求情况分析,平均每个求职者只有0.65个就业岗位。国企改革扭亏增盈虽已取得一定成效,但2000年国有企业仍有1.9万多户为亏损企业,亏损面为35%,扭亏脱困任务仍很艰巨。由于企业停产半停产,效益下降,许多企业只得停发和减发工资。据全国总工会统计,2000年减发工资涉及职工有1393万人,拖欠金额367亿元,人均拖欠2635元,严重影响了职工生活,有39

9、3万人因此而成为需救济的贫困职工。    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健全。社会保障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安全网和稳定器,它关系到劳动者的切身利益,能调节贫富差距,但我国社会保障还不能起到稳定和调节作用,首先是社会保障覆盖面低。据国家统计局城调队1999年对13.7万户城镇居民的调查,只有36.6%的居民参加了养老保险,11.8%的人参加了失业保险,13.9%的人参加了医疗保险,由于保险基金的严重短缺,使参保者领不到足额的保险金,如养老保险由于企业累计欠缴达370多亿元,个人账户空账运行,严重影响养老金的正常发放,中央采取了很多措施,补发了过去拖欠的养老金,但仍有一部分离

10、退休人员领不到足额的养老金。2000年拖欠养老金72亿元,人均拖欠1800多元。参加医疗保险的参保率只占50%,经济效益不佳的企业拖欠医疗费的情况仍比较普遍。据估算,有40%的参保者因社会保险金不能足额发放而缺乏生活安全感。    此外,社会福利政策还存在平均主义倾向,目前各项社会保险基本上是按职务分配,职务越高福利越高,反之越低。据国家统计局调查,养老、医疗、住房、实物福利等几项人均福利收入,富裕户比贫困户高87%,其中养老金高4.2倍,医疗保险高62%,住房补贴高61%,实物福利高38%。由于社会福利政策没有向贫困户倾斜,因而加剧了贫富差距的扩大。&

11、#160;   贫困家庭户人口多、就业少。下岗和失业人员大多集中在收入水平较低的制造业、服务业和商业部门,家庭人口多,就业少,户人均收入低。据2000年住户调查,5%的最低收入户每户家庭人口为3.6人,就业者负担人口为2.34人,分别比最高收入户的2.66人和1.67人高35%和40%。同时,由于文化技术素质偏低,再就业比较困难,还有相当一部分居民因病残致贫,医疗费没有保障,处于绝对贫困状态。据国家体改办社会调查系统2000年9月对2500户城镇居民调查,城镇居民最担心的问题,第一是下岗或失业;第二是生活困难,入不敷出;第三是生病没钱治疗。  

12、  城镇弱势群体的解困对策    促进就业是解决贫困的根本措施。应把再就业问题列为国家宏观调控的战略目标之一,通过宏观政策的调整增加就业机会,坚定不移地开放市场,除引进外资外,应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要发展吸纳劳动力较多的社区服务业,并落实各项优惠政策。要鼓励下岗职工和失业者改变观念、自主择业,政府在促进就业方面应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加强职业介绍、职业指导、职业培训等。在就业中,采取灵活的用人制度,组织失业和下岗人员以临时工、小时工、弹性工时等灵活就业形式搞劳务承包,制定用工制度,并解决好从业人员的劳动保护和社会保

13、障等问题。    就业扶持要向贫困群体倾斜,对中西部不发达地区,政府应从财力、物力上支援,振兴当地经济,为失业者创造就业机会。    提高贫困人口的文化素质,是反贫困的重要手段。除了对失业人员进行职业技术培训、增强就业能力外,还应对其子女的教育费用进行资助或采取减免特困生的学杂费、建立贷学金制度等,以保证贫困学生受教育的机会。    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调整社会福利政策向贫困者倾斜。今后应加大三条保障线的扶持力度,继续提高低收入者的水平。同时应逐步调整现有社会福利政策,在住房补贴、退休金、医疗保险、义务教育等方面向低收入者倾斜,通过社会保障的再分配,起到缩小贫富差距的作用。    要加大全社会劳动者的社会保障覆盖面,使各种经济类型的劳动者都覆盖在安全网内,这不仅能增强劳动者的安全感,也有利于劳动者的合理流动。    要解决社会保障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如养老金,由于过去老职工的隐性缴款未能得到补偿,使企业不堪重负,致使企业欠缴和拒缴保险金。为解决此项难题,政府应从国有资产中划出一部分用作养老金。要加快社会保障的立法进程,尽快出台有关社会保障的法律法规,明确国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