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金刚石、石墨、C60第二课时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 )碳的化学性质 常温下稳定,高温下活泼。( 2)掌握碳的化学性质 可燃性和还原性。2、过程与方法( 1 )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2)归纳碳的化学性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务实求真的科学态度。( 2)引导学生形成科学发展是无止境的观念。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碳的可燃性、还原性。教学难点:碳与某些氧化物的反应。三、教学过程: 导入 :老师手里拿的是设么? 学生 :木炭 提问 :生活中我们通常用木炭来做什么? 学生 :烧烤、烤火、取暖等 提问 :为什么现在这块木炭没有燃烧?
2、学生:没有点燃、没有火 引导 :现在是什么环境? 学生 :常温 引导 :所以,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 学生 :不活泼引入课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提问 :为什么,常温下单质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讲解学生在黑板上写出碳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从碳的原子结构可以看出,最外层只有4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既不容易得电子,也不容易失电子。所以在通常状况下,碳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应用:这副古画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能够保存下,说明了什么?国家领导人在签署重要文件时,用碳素笔学生:在常温时,碳的化学性质是不活泼的提问: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如果温度升高,碳的活动性又如何呢?板书:一、碳与氧气的反应(
3、可燃性)教师:请同学们回忆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写出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的化学方程式C+O2 CO2 (氧气充足)教师:但是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些新闻:室内烧烤,一氧化碳中毒学生:一氧化碳速能 学生板演:2C+O2 2CO (氧气不足)讨论:讨论:比较这两个反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得出什么结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碳和氧气反应的质量比在 时生成二氧化碳,在 时生成一氧化碳,在 时生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引导:我们都知道,一氧化碳有毒,每年都会有很多因为在室内烧烤而中毒的事件发生, 所以在这里提醒各位同学,室内烧烤时一定要通风,确保木炭的充分燃烧。如果继续升温,单质碳提问引入:在温度较高时
4、,碳能够与单质氧结合生成CO2或CO,还会体现什么化学性质呢?演示实验氧化铜与木炭混合加热提问:我们需要哪些实验仪器?1 .引导学生反应物是两种固体物质,并需要加热,所以采用固固加热型的实验装置。2 .提示学生观察的重点:反应物颜色的改变;石灰水是否 变化。3 .实验完成后,向学生展示实验结果。提问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反应产物是什么?图用木炭还原氧化铜变成了 Cuo试管中有气学生:反应中看到试管中黑色固体逐渐变为红色物质,说明 CuO8泡产生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CO2生成。学生板演:书写化学方程式:2CuO+C2Cu+CO 2 T引导:观察反应的微观过程,重点观察氧原子的变化学生:氧化铜中
5、氧被碳夺走讲解:CuO失去氧变为Cu,像这种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称为还原反应。讲解:像碳这种能够夺取氧的物质叫做还原剂,具有还原性。练习:现代钢铁用焦炭从铁的氧化物矿石里冶炼出铁。即 C +Fe2O3高温工业上运用碳与二氧化碳来制造煤气CO。学生上台CO2+C叁叁总结与收获:碳原子的结构决定了碳的性质:温下不活泼,高温时活泼,碳具有可燃性与还原性。性质又决定了单质碳的用途。突破自我:有关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反应说法正确的是()A:氧化铜具有氧化性B: C发生了还原反应C: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D:反应前后固体质量不挑战自我: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证明金刚石、石墨、碳纳米管都是由碳
6、元素组成的。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学情分析1、学情调查:九年级学生已初步具备了合作交流、分析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在日常生活和教材中学生已经获得了不少有关碳的知识,知道了碳具有可燃性,所以学习起来相对简单易于接受。2、教法和学法: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所以根据学生认知特点,采用问题引导探究 策略:通过设计一些与生活联系紧密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兴 趣和好奇心。利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主动参与课堂,在体验和感受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效果分析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猜想碳单质的化学性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让学生很
7、容易接受。 同时,我有根据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元素的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有关,让学生得出,一般情形下,碳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的结论。根据我们前面所学知道,碳能在氧气中燃烧,知道碳具有可燃性,从他们听说过的CO中毒知道,那是因为碳不充分燃烧而产生的。让化学联系了实际生活,学生学到更感兴趣。对于碳的还原性,采用多媒体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作出论。总的来说本课题采取以问题驱动的方式组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设真实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通过交流讨论,进而自主解决问题,体现了新课程大力倡导的“自主探究”的理念。 本节课的教学同样渗透了“性质决定用途”的
8、思想。本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掌握效果良好。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教材分析1、本课题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位于第六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 课题二第二课时,第一课时已经学习了碳的几种单质的物理性质、用途, 在第一单元里学习了氧气的化学性质中提到过碳与氧气的反应, 说明碳能与氧气反应。本课题进一步学习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就成为本单元重点内容之一,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做到能掌握其内容。在学习了氧气和水两种自然界常见的物质之后,我们学习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是一种顺理成章的安排。通过学习单质碳的化学性质,为后面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和金属的冶炼做了很好的铺垫。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认识世界感受世界的能力。依据新课程理念,本着
9、我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我们制定的教学目标如下: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碳的化学性质,能准确描述有关实验现象,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能运用碳的化学性质分析解释有关现象和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碳的化学性质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物质的多样性学会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能力、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环境的责任感。3、重点和难点重点:碳的化学性质。 难点: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单质碳的化学性质评测练习一、选择题(每小题有 12个答案是正确的)1 .下列各组物质中,接触时不反应的是()。A.将二氧化碳气体通过灼热的焦炭B.将木炭浸入红水中C.氢气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10、D.镁带放入到稀盐酸中2 .将少量的木炭烧红后,伸入到装有足量氧气的集气瓶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剧烈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B.反应后生成了有毒的一氧化碳气体C.燃烧中要吸收大量的热D.反应后生成了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3 .下列物质中,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气体是()。A.氧气 B.氢气C.木炭 D,高镒酸钾4 .下列反应后一定能生成二氧化碳的是()。A.加热碱式碳酸铜B.加热高镒酸钾 C.木炭燃烧D.蜡烛在氧气中充分燃烧5 .下列物质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最低的是()。A.金刚石 B.碱式碳酸铜 C. 一氧化碳D.甲烷(CH4)6 .将3g碳放在6g氧气中燃烧,可生成的物质()。A
11、.只有二氧化碳B.只有一氧化碳C.既有二氧化碳又有一氧化碳D.以上说法都不对二、填空题1.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木炭充分燃烧: ; (2)木炭不充分燃烧:;(3)碳还原M氧化碳:;(4)碳还原氧化铜:;2 .将6g木炭放在一定质量的氧气中燃烧,燃烧后测得产物中既有一氧化碳又有二氧化碳,则氧气的质量范围是。3 .用墨汁写的字或画的画,经久不退色的原因是 。4 .用碳粉还原氧化铜时,所用的酒精灯要加上 ,这样做的目的是 三、计算题将足量的碳粉和氧化铜粉末混合均匀,取9g此固体高温加热,完全反应后,冷却称量剩余固体为 6.8g,求:原混合物中碳粉与氧化铜的质量比。剩余固体中各物质的质量各为
12、多少?(铜的相对原子质量取64)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课后反思教学设计可操作性强,授课时脉络清晰、节奏明快,实现了我的设计意图。本节课从复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金刚石石墨等单质的物理性质不同入手,很自然地引出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新课教学设计主要突出单质碳的稳定性、可燃性和还原性。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在教学中我尽可能多结合实例。2、突出强化了化学紧密联系社会生活的功能,如用炭火烤羊肉串等。3、强化了化学的功能,突出性质和用途的关系: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通过木炭在氧气中燃烧,说明木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又通过用煤取暖,说明碳具有可燃性,要防止煤气中毒,说明单质碳不完全燃烧生
13、成一氧化碳。反过来,利用碳的可燃性,可作为固体燃料,同时验证金刚石石墨等单质碳的主要成分是相同的。4、采用探究式教学,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很成功。这个实验既是个难点也是重点,实验成功与否决定了碳单质的还原性能否从直观形象的角度引出碳的还原性。我通过这个实验很自然地引出单质碳在高温条件具有还原性,可以作为(冶金等工业)还原剂。5、注重分析化学概念。6、师生互动好,体现了参与式教学的理念。本节课我和学生互动好,课堂效果好,效率高 . 练习题的选择富有针对性,能照顾大多数同学,达到了巩固知识的目的。从整个课堂 来看,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的掌握较好,做题的正确率较高。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课标分析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是2011 版义务教育标准化学课程标准的一级主题物质构成的奥秘下的二级主题化学物质的多样性的内容。本主题将帮助学生用微粒的观念去学习化学,通过观察、想像、类比、模型化等方式使学生初步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从五彩缤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