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生活经验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宝贵财富,也是小学生进行数学学习创造的动力。因此本着在教学中将静态知识动态化,将教学过程活动化的思想,为学生提供常见的物体,帮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自主建构角的概念;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指一指、摸一摸、做一做等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角。并注意处理好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措施,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合作交流,让学生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采用不同找一找活动,让学生找一找自己的周围,哪些物体上有角?相互说一说。接下来教师课件展示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一组角的图片,激起学生学习数学、发现问题的兴
2、趣,进一步通过寻找生活中的角,经历了从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感受到我们生活在一个角的世界中,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感受到学习内容的亲切,激起探究的欲望。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这里,我将充分体现这一点,让学生用自己准备的工具,小组合作用自己的方法来做一个角,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数学学习的活动中去经历一个过程,因为过程肯定和一些具体的知识、技能或方法联系在一起的。做完角,选择一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说折角过程,以便全体学生观看,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成就感。由找角到做角是一个飞跃,学生必须在感知角
3、的基础上,运用现有的材料动手做出自己心目中的角,这正是学生感知角的再现。这样学生对角的学习便是一种“体验性”的学习,也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浅谈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生活化设计 魏塘二小 许振芳 情境教学是指创设含有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情境,学生在探索事件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地理解知识、建构意义。源于现实世界的活生生的情境是学生进行问题解决和意义建构的“平台”。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
4、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主题意义进行理解的情境。 一、依据教学内容进行情境设计。 现代课程理论认为,教学并非是忠实地执行官方课程文本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决定学习内容、建构知识的过程,而这实际上也是开发、创生课程的过程。这就是所谓的“教学课程”。当我们整合“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和“以儿童为中心”的课程,建构现代化的“以情景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时,在观念上超越传统的“制度课程”,充分关注“教学课程”是十分重要的。按照“教学课程”的观点,课程标准是官方的课程文件,它规定的是学习领域而不是科目,它描述的是
5、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不是限定的教师教学内容。在这一过程中,教材仅仅是达成课程标准的中介,它只起着参照物的作用。基于此,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对教材内容进行个性化、生活化、活动化再加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充分体现“以情景为中心”的课程思想,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有效。 (一)教材内容的生活化处理。 新的课程理念下学生学习的背景是生活化的。数学生活化给传统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好象仍进了一块石头,泛起朵朵浪花。 1、计算教学:创设良好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去研究计算,能够使枯燥的计算教学变得生气盎然。如有位教师在执
6、教一年级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时,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出示一组肯德基商店推出的套餐,让学生为自己和妈妈各挑选一份爱吃的食品,由此让学生提出问题,并列出诸如6+9、6+25、20+10、20+18、25+27此类的算式,简单的题目老师通过让学生口算与说理解决掉,然后着重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探索研究,通过学生摆小棒说理、交流展示计算方法等形式逐步掌握进位加法“满十进一”的算理,获得基本的算法。这样的课,不但让学生经历了计算知识的形成过程,也让学生经历了应用计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实践证明,赋予计算教学内容更多生活气息,使计算教学与学生的生活沟通,与学生的经验沟
7、通,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就会使抽象的算理易于理解,繁琐的方法便于掌握。 2、应用题教学:新课程中的应用题教学不再分类型,不再单列,而注重培养学生从生活问题情境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一位教师在上金色的秋天(用数学)一课时,通过“捉迷藏”、“荷叶上的青蛙”、“树上的柿子”等主题图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此探索形成“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应用题的解题策略。 新课标强调了要注重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以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数学老师,应善于捕捉并挖掘学生生活中丰富的数学信息,使学生在熟悉的情景中,利用已有的经验去感悟数学。例如在一次周六的数学
8、兴趣课中,教师发现班内学生缺了好多,在了解情况后,顺势推舟让学生根据“全班56人,参加校运动会的有7人,参加奥数提高班的有8人”这些信息提出问题。学生根据所学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很快提出很多问题:1、参加奥数提高班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2、参加校运动会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3、参加奥数提高班的人数比参加校运动会的人数多百分之几?4、参加校运动会的人数比参加奥数提高班的人数少几分之几?5、还剩几分之几?课堂引用的素材鲜活亲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兴趣盎然,气氛热烈。 3、统计教学:统计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方法。课标中一再强调要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
9、过程。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都运用到了静态统计和动态统计,把统计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如有的教师根据学生爱好统计喜欢的颜色、喜爱的花朵、爱吃的水果;有的教师根据活动、评比需要组织学生统计三好生得票数、小红旗竞赛情况;有的根据生活内容统计十字路口来往车辆等等,使学生在统计中发现问题,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并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而感悟统计的作用。 4、图形认识与计算教学:在图形认识中,我们都可以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模型: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等等。在图形的周长与面积计算教学中,教师一样可以从生活原型入手。如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的教学中,教师从生活引入,用课件演示了这样一
10、个生活问题:一块长方形地里种着青菜,公鸡要吃菜,你能否想办法不让鸡吃菜?学生想出用围篱笆的方法后,教师追问:篱笆需多长?它的长度和菜地的什么有关?以此引出周长,为探究周长的计算方法作好铺垫。 (二)教材内容的活动化处理。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学习经验创设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情境中运用知识。 在六年级总复习中,教师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尝试完成房间装饰的任务:先测量自己住的
11、小房间的长和宽,用学过的比例尺画下来,然后到建材市场挑选一种自己喜欢的地砖,测量出它的长和宽,再计算一下,用这种地砖铺地需要多少块?一共要花费多少元?并在四周和屋顶涂上涂料,了解市场上自己喜欢的涂料每平方米的用料量,计算一下大约需多少涂料?多少元?这个活动促使学生走向社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加体会数学知识的价值所在。 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创设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对学生进行模拟训练,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知识是为解决实际问题打基础的。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巩固深化所学数学知识。例如,小学一年级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教师模拟买卖物品的情境,让学生轮流做售货员、回收员和顾客,开展活动。如,一
12、名学生拿一元钱买一块单价是5角的橡皮,售货员应该怎么找钱?怎么找最简便、快捷?这个问题涉及到人民币的换算以及组合、认识人民币面值,售货员现有人民币各面值的数量等问题。诸多实际问题需要学生去思考、解决。通过这种模拟训练,既加深了学生对元、角、分及其进率的认识和理解,又使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身边,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事物。 实践证明,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学生喜欢的活动,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收集、选择数据,引导学生去自己解决问题,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好方法。 另外,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以数学日记
13、、数学手抄报、数学小论文等形式收集、记录生活中的数学信息,有意识地接触现实生活,更细致地观察社会生活,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动有趣的生活化的数学活动促进了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研究、积极尝试、交流互助、大胆猜想、寻找规律,使学生主动挖掘身边的数学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善于质疑、独立思考的习惯。 二、依据教学过程进行情境设计。 教学工作的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决定了教学是实现教育过程的基本途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一般由准备新授练习应用这样几个环节组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们常根据不同的环节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在丰富的情境创设和变换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例
14、如在小学数学第九册用字母表示数一课的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环节分别创设了以下一些情境:在新课一开始从篮球明星姚明引入,出示正在进行的校五年级篮球比赛周一到周四的投篮情况,让学生预测周五投篮的累积次数会怎样,以此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在这节课的练习中,教师安排了以下几个情境练习:从儿歌“一只蛤蟆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中感悟、理解代数式的意义;根据相关条件用代数式表示任课老师和听课老师的年龄。练习设计有层次,有新意。 然而,教学情境并非多多益善,充分挖掘一个主题情境所负载的数学内涵,有时更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学习二年级解决问题“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简单问题时,教师始终围绕”雅典奥运会“
15、这一众人关注的事件展开教学。在课的一开始,先询问学生:“在雅典奥运会上,咱们得了多少块金牌?”学生回答后教师又问:“银牌和铜牌数你们知道吗?”在学生不清楚的情况下,出示比多比少的条件,让学生算一算银牌和铜牌数,再全班交流反馈,教师做出相应板书,最后算出奖牌总数。接着,教师出示“日本队比中国队少16块金牌”、“中国队比日本队多8块银牌”、“日本奖牌总数比中国少26块”,要求学生分别计算出日本的金、银牌数和奖牌总数。最后,教师又出示了上一届和再上一届奥运会奖牌比多比少的条件,让学生根据相关条件继续解决问题,求出前两届的奖牌数量,交流后询问:“看着这三届奥运会所得的奖牌数,你想说些什么?”在此基础上
16、让学生猜测下届北京奥运会中国的奖牌数获得情况,进行拓展延伸。这节课以“奥运会”情节贯穿始终,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策略理解水平,而且使学生充分体验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因此,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应恰当把握好情境的适度性以及情境的丰富性。 三、依据师生特点进行情境设计。 教育学原理告诉我们,教育活动实质上是在教师指导情境中教育对象的特定的学习活动。学生是这一学习活动的主体,也是整个教育活动取得效果的决定性因素。学习效果的取得与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有关,也与教育内容如教材的选择等有关。因此要求教育者根据学生的需要、智能、学习经验、年龄特征等因素安排教育内容。同时,教师的工作永远具有不可控的个体化特征
17、。在制度规定的范围内,教育者有非常多的自由选择的空间。这意味着教师的价值观、知识水平和人格特征也一定会对教育活动产生深刻的影响。从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出发,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应当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而不是从教师自身的角度出发来考虑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活动的安排。 例如有位教师在上统计一课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动物运动会投篮比赛”这一事件,在进行统计之前先让学生猜猜哪个小动物会得冠军?并让学生随机统计出猜的结果,接着重复播放小动物投篮的情景,让学生根据第二次的观看统计出小动物投篮的结果,以此判断出谁是冠军。这一富有童趣的情境设计,非常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兴
18、趣,学生在猜一猜,看一看,数一数的过程中,逐步感受到统计的意义,掌握统计的方法,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 另外,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上,可以有机地将情境图、卡通画、统计表、数据单等引进课堂教学,使原本抽象枯燥的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这既符合学生的认知实际,也易于被学生所接受。如小学数学十一册教材中的“利息计算”对学生来说接触还是比较少的,如果按书上的例子就题解题,学生肯定会感到枯燥乏味。我在进行教学前,引入了银行中最新的储蓄存款利率表: 种 类期 限年 利 率存 款(元)到期得息(元) 定期整存整取3个月1、71%100 半年1、89%100 一年1、98%100 二年2、25%100
19、三年2、52%100 五年2、79%100 活 期 储 蓄0、072%100(一年不动) 通过实际计算与运用让学生明白银行的利率是国家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确定的,不同时期的利率是不同。本金不同,存期不同,利率不同,所得的利息就都不一样。 四、注意点: 1、情境内容的真实性。教学情境应该是实际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真实发生的和可能发生的,而不是教师为情境而情境的人为编造。我在执教小数加减法一课时,曾想引用“六一”期间加兴特价书店来校售书这一活动,以此引出整数加整数、整数加一位小数、一位小数加一位小数、一位小数加两位小数、两位小数加两位小数的计算练习。但同时带来的一个问题是,实际现象中书的标价都是整元或是
20、几元几角,没有几元几角几分的(即不可能出现一个两位小数),因此在让学生根据信息自编例题时也就不可能出现两位小数加一位小数或两位小数加两位小数的计算题目。为此,我考虑是不是选择一些学生不太熟悉的书籍进行标价的改动,以此出现两位小数?但这不符合生活实际,而且这种不真实性可能会导致一些负面影响。因此这一情境的设计最终被删除了。 2、情境内容的价值性。 教育的中心问题是跟价值有关的问题,即在教育过程中应当选择最有价值的知识和活动,以更有效地促进未来一代的发展。 同样是执教小数加减法一课,曾有一位教师利用学生体检这一事件,让学生根据提供的某个学生的身高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学生1回答:×
21、15;同学这学期比三年级上学期长高了多少?(师根据问题和学生共同列出一个减法算式)。师接着问: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2回答:××同学从一年级到四年级他的平均身高是多少?(这个问题不是这堂课要探讨的问题,但教师一时不知如何应付,只好和学生就这个问题一起进行讨论,同时认为借机也可穿插小数加法计算方法的交流)。 根据新课程的理念,数学教学应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学生1提出的问题是有价值的,但学生2提出的问题:“××同学从一年级到四年级他的平均身高是多少?”这个问题有价值吗?显然,问题的意义并不大。教师为了让学生编出一道小数加法的式题,追问了学生一句:“还能
22、提出什么问题吗?”导致出现了一个自己事先所没有想到的问题。笔者事后认为,教师可以综合数学信息,先把两个或更多学生的身高同时提供给学生,让学生提出求两人身高之差或两人身高之和;或把学生体检中的身高和体重信息综合起来,让学生提出求两人体重之和等问题,以此展开小数加法的教学。这样或许既可体现出教学内容的价值性,又较好地做到习题类型的全面性。 综上所述,教学中只有还原教材的生活本原,使教学的内容不仅贴近,而且融入学生的生活,使教学扎根于深厚的生活土壤之中,才能使数学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才能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的魅力,以此不断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全面、和谐地发展。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23、实施中教学情境设计的几点感受现代小学数学教材,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应用实践能力为导向的新教材观。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教学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数学活动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也离不开生活。数学实践活动的过程,就是数学与生活联系的过程,即是生活问题数学化和数学问题生活化。这一过程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数学可以作为人们交流信息的手段,帮助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模式,进而解决问
24、题。情境教学是在课堂教学中为完成某一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与兴趣而设计的相关的教学氛围,它在教学中起着激情、引欲、过渡、强化等作用。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新的教材观,设计各种适宜的教学情境是有效的途径呢?通过实践笔者发现设计情境应遵循以下原则。 1 突出数学的现实性 现实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数学是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的一种抽象。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了一些数学现象,这就为创设情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师应针对这一实际,精心设计情境,在开放式的教学活动中,使每个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也得到和谐的发展。因此,教师在设计情境时,应当首先考虑到学生生活中的数学常识,寻求学生
25、感兴趣的有体验的素材,结合他们的认知基础来创设情境。 比如一年级的“认识物体的图形”一课,笔者利用游戏设计教学环节。一年级学生虽入学时间不长,对图形方面的知识了解也少,但他们已经有了生活基础,接触的生活用品的形状已经在头脑中形成了印象,所以这一课的教学完全可以让学生在摆一摆、摸一摸、玩一玩中进行。先让学生每人准备几种自己了解的物品的包装盒,然后向学生介绍。因为学生都非常了解手中的东西,所以介绍起来兴趣盎然。再通过比较、举例等活动,强化物体和图形的区别,使学生在游戏中亲身感受物体的特征。最后通过推理区别这些物品,并分类。数学概念十分抽象,对于小学生来说,从生活中来找概念原形的过程,即是建立正确表
26、象的需要,也是理解概念真正意义的需要。如在进行“长度单位”教学时,让学生举出生活中那些物体的长度接近1厘米、1米,通过这样的举例可以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的感性认识,感受1厘米、1米的真正意义,概念的表象在头脑中便更加清晰。 2 展现教学的趣味性 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创设教学情境,突出知识的趣味性,是使学生很快对所学知识产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通过设计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调节到最佳状态,为学生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和情感基础。虽然数学知识中有些内容较抽象,但有些内容还是充满趣味性的。 教师可以创设一定情境或是提供一定的素材让学生体验并发现数学规律。学生如果能真正理解
27、规律,体会到规律的价值,那么他一定能在生活中找到恰当的实例。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它可以帮助学生增进对知识的理解,了解知识的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信心。教学中应努力加强学生对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感受,从而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如在教学“统计图”时,可以让学生对家庭中一个月或一年的收入或支出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制作统计图表,学会用理性的科学的方法处理生活中的问题。由此可见,教师认真挖掘教材的内在因素,根据知识的特点去设计合适的情境,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 情境创设要有启发性 创设教学情境要具有启发意义,要产生愤悱的心理,使学生处于欲罢不能、跃跃欲试的最佳学习状态之中。情境无趣自然没有效果,但有趣而没有启发性的问题反而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认识图形”中,她设计情境,先提出:“老师今天要带你们一起到小熊家玩。”然后用多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北京林业大学《设计程序与方法》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
- 2024至2030年中国棉布宠物玩具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北京林业大学《传感器电子学》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
- 2024年碱减量促进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服务式办公室租赁协议模板
- 2024年不锈钢出水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音乐制作项目合作协议
- 农产品加工贷款合同
- 房屋买卖协议模板
- 行业特定代购合同模板
- 部编小学语文单元作业设计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 物业管理消防安全课件
- 体育活动对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
- 股权优先优先回购权协议书
- 大厦发电机房管理制度培训
- 心理健康和思想健康
-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 课件 第六章 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
- 三年级科学上册天气3.6观察云课件教科版
- 供应商调查表模板及范文大全
- 注射相关感染预防与控制-护理团标
- ESD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