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示范性建设高职院校的发展愿景_第1页
国家示范性建设高职院校的发展愿景_第2页
国家示范性建设高职院校的发展愿景_第3页
国家示范性建设高职院校的发展愿景_第4页
国家示范性建设高职院校的发展愿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本文由【中文word文档库】 搜集整理。中文word文档库免费提供海量教学资料、行业资料、范文模板、应用文书、考试学习和社会经济等word文档国家示范性建设高职院校的发展愿景摘 要 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引领我国高职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是国家示范性建设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进行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既要为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还要为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提供制度保障,更要营造满足人才培养要求的学校文化。其中,物质条件建设是基础,制度建设是保障,文化建设是终极目标。关键词 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愿景作者简介 陈玉华,华中科技大学高等教育学博士研究生,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2、副院长、教授(武汉 430074)为加快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财政部启动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这是继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实施“211工程”之后,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实施的另一个“211工程”通过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支持100所高水平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建设。通过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使示范性建设高职院校在办学实力、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办学效益和辐射能力等方面有较大提高,特别是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高水平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和创建办学特色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发挥示范作用,带动高职教育加快改革与发

3、展,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质量优良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是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总体目标。就具体进行国家示范性建设的高职院校而言,在开展建设的过程中,应进行以下三个层面的建设工作。一、加强物质条件建设,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奠定坚实基础物质是指独立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物质条件建设主要是指有形的、通常可以定量为主的方式评价的事物的建设。高职院校的物质条件建设是学校群体价值观的物质载体。承担国家示范性建设任务的高职院校,要在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明晰建设思路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这一根本任务,切实做好建设方案的系统性

4、优化设计,并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教学基本建设:第一,要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并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可能,按照“专业对接市场、课程对接能力、质量对接需求”的理念和“长短结合、宽窄并存,按需开办、灵活设置,提前培养、同步使用”的原则,有针对性地设置和调整专业;建立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并通过建设使重点专业成为办学条件好、产学结合紧密、人才培养质量高,国内一流水平的品牌专业,全面提升学校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第二,要传承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传统,发挥学校的办学优势,下到企业去,从企业的角度弄清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实际需求;请到学校来

5、,把企业的工程技术专家请到学校为专业培养目标、职业岗位(群)面向、职业岗位(群)标准进行“把脉”、“定盘”,将“以胜任职业岗位(群)需要为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用人单位要求为质量标准”的原则落到实处;学习、借鉴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不断加强和深化与行业企业的合作,依托行业企业,创新适合于不同专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实施基于产学合作教育的“工学交替”、“校企全程合作订单式”、“定制式”、“任务驱动”、“项目导向”、“2+1”、“2+0.5+0.5”等多种形式的校企专业共建、人才共育,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校企密切合作。第三,要以“培养高技能人才、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为主旨,本着“追

6、踪技术发展、创设真实环境、营造工程氛围、培养职业能力”的建设理念,按照“体现先进性、突出实用性、强调针对性、兼顾适应性”的建设原则,大力加强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更新教学设施和仪器设备,增加模拟和仿真实训条件,建设“技术先进、环境真实,规模与多样性结合,集教学、生产、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校内实训室、实习车间或实训基地;依托行业(协会)、企业,拓宽校企合作渠道,使每个重点建设专业拥有若干个稳定的、能实现学生顶岗实习的校外实训基地,并逐步形成校外实训基地网络,覆盖专业群相关专业,为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创设真实(仿真)的工程环境。第四,要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目标,按照“技高为师,

7、身正为范”的建设理念和“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业配套、专兼结合”的原则,把师资作为办好高职教育的第一资源,大力加强高水平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制订具备“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的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规划,组织教师国内外进修学习、企业挂职锻炼、承担科技项目、参加实践(职业)技能培训等多种方式,提高专职教师的职业技能和教学水平,解决制约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双师”素质问题;通过聘请行业企业技术专家、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解决制约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双师”结构问题;通过引进(聘请)、培养和使用,建设一支由“德能双馨”的专业带头人领衔、专兼结合的“双师”型优秀专业教师团队。第五,要按

8、照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规律,坚持“做人与做事双维度、社会与职业双向度”的理念和“职业导向、应用导向、行动导向”的原则,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以职业岗位知识、技能、经验、态度要求为依据,在行业企业工程技术专家的指导下,确定专业课程设置和课程排序,使课程体系结构设计具有明显的职业岗位(群)针对性;以履行岗位工作职责要求为目标,把行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作为课程改革的源泉,将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融入课程,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和与时俱进,校企共同开发课程并实施课程教学;以培养人才和服务社会为宗旨,校企共建体现教学改革

9、成果、反映行业主流技术、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及配套教材、教学课件等教学资源,形成形式多样的立体化优质教学(培训)资源。除上述重点建设项目以外,承担国家示范性建设任务的高职院校还可结合学院的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实际需要,另行筹措资金,进行诸如教学楼、图书馆、实训场地、文化体育设施等有形资源的建设。二、健全机制建设,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提供制度保障机制是指由事物内在规律(结构、体制等)及其与外部的有机联系所形成的一个复杂的工作系统。高职院校的制度建设主要体现在学校师生的行为形态的中层组织文化上,存在于学校群体的意识之中并不断得到物化。承担国家示范性建设任务的高职院校,要不断推进、不

10、断提高、不断完善、不断创新,探索新时期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院校的制度建设,创新高职院校体制,形成适应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和全校师生共同遵守的办学规程或行为准则。一是在组织机构建设方面,将传统的、机械的行政化组织机构发展成为现代的、柔性的、“以人为本”的组织结构,以科学精神和专业教育的需要来设置专业(群)实体组织,增设校企产学合作机构,减少管理层次。二是在管理制度建设方面,围绕校园文化建设和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突破更加适合于学术型人才培养的大学管理制度或适合于简单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中职学校管理制度的束缚,基于高等职业教育原理和规律,建立新的管理制度,增强服务意识,优化管理效益。三

11、是在决策机制建设方面,以重点专业(群)为“实体”,充分听取、尊重专业指导与咨询组织(专业指导委员会或顾问委员会)的意见,增大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的专业群教学组织机构与行业企业多形式合作,多渠道工学结合培养专门人才的决策权。四是在运行机制建设方面,改革传统的教学组织、教学实施和教学管理模式,建立健全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专业设置、建设、改革、发展机制,探索适应新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学需要的运行和管理机制,构建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形成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等。五是在创新院校体制方面,以探索高等职业教育的客观规律和适应社会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作为高职院校体制创新的内

12、驱力,为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的实施提供体制建构和制度保障,形成科学合理且能够满足高技能人才培养需要的学校制度,建立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新体制和长效机制。六是在项目监控机制方面,围绕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的实施,加强项目的制度建设、组织管理、资金管理、建设目标管理、绩效管理等,建立健全项目实施监控体系,保障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建设任务的圆满完成,确保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确保国家投资取得最佳效益,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效益。针对项目的实施,在国家层面上,要建立健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激励机制。对于经过申报、预审、论证、推荐、评审、公示和公布结果几个环节,进入国家

13、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院校,要建立日常监控、年度检查、动态管理、奖优汰劣的建设管理和激励机制,促使承担国家任务的高等职业院校加快建设、深化改革、开拓创新、提高质量,引领和带动其他高职院校改革发展。三、探索文化建设,形成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核心发展力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广义上,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校园文化建设等院校建设的各个方面。狭义上,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特指基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的精神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内部形成的群体意识和价值观念。承担国家示范性建设任务的高职院校,要在加强物质条件建设、健全机制建设的同时,积极探

14、索独具特色的学校文化建设,塑造具有导引、规范、激励、熏陶和识别功能的高职院校精神和意念环境。第一,要凝炼办学理念。办学理念是指办学者对于学校定性、定位和职能的理性认识,是一所学校经过办学实践所积淀下来的既体现着学校的历史传统,又反映着学校对现实的思考和对未来展望的精神文化。办学理念在学校的建设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体现学校的个性和魅力,是打造优势办学品牌的第一要素,是一所学校的精神和灵魂。进行国家示范性建设的高职院校,“重新确定大学的理念是首要的任务”(德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卡尔·雅斯贝尔斯)。伴随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传承办学传统,发挥办学优势,进一步凝炼既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要

15、求又结合学校实际的办学理念,是国家示范性建设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及其履行其它社会职能所决定的。办学理念的重要性,就是使办学者不是机械地重复过去,而是要给予学校一个未来发展的愿景。美国著名教育家罗伯特·赫钦斯曾经指出:大学需要一个目的,一个最终的远景。如果它有一个远景,校长就必须认出这一远景;如果没有远景就是无目标性,就会导致大学的混乱。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创建一流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为目标的示范性建设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准确办学定位,要强化自己的办学特色,要根据自身的文化秉性不断进行调整,要在引领学校建设发展的办学理念上与时俱进。第二,要升华学校精神。大学精神是学校一代又一代

16、人业绩、品格、智慧和信念的结晶,是长期以来多重因素撞击、融汇、积淀形成的,体现学校的独特历史、地理、环境、氛围、特色要素和本质特征的文化。校训作为大学精神的核心内容,不仅是学校办学理念、治校精神的反映,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是一所学校集学风、教风、工作作风之大成的校风建设的集中表现。彰显个性大学精神的校训,既要传承学校的文化传统,也要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形式上或在内容上有所发展。国家示范性建设高职院校,都有着独具个性的学校精神和校训。例如,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的“航空报国,质量第一”和“明德、笃行、求实、创新”;天津职业大学的“服务为本、应用为根,质量立身、卓而不群”和“育德育能,力实

17、力新”;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的“卓越、唯是、协同、学习”和“修能、致用”。在创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过程中,要调动广大师生参与示范性院校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他们的自豪感、责任感、成就感;要以开拓创新的精神探索富有成效的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创新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挖掘办学特色并努力发展独具魅力的校园文化,形成以“质量、特色、品牌”为共性内核特征的学校精神,成为学校建设改革发展的灵魂,传承学校一代又一代人励精图治、奋发图强、自我超越的追求。第三,要塑造个性形象。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任务。进行国家示范性建设的高职院校,为引

18、领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都要营造富有个性特点的校园文化,以其内在气质、价值取向和品格特征等文化建设,反映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传统和办学优势,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办学特色,赋予学校以活力和个性。校园风貌有特色可产生吸引力,办学思想有特色可产生凝聚力,办学机制有特色可以产生激励力,办学定位有特色可产生导向力,办学目标有特色可产生引领力,开办专业有特色可产生成长力,培养模式有特色可产生发展力,校长有特色可产生感召力,教师有特色可产生影响力,学生有特色可产生竞争力。只有学校真正有特色和个性,学校才能真正有生命力、竞争力和发展力,也才能真正成为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模范、管理的模范、发展的模范。正如美国著名教育家伯顿·克拉克指出的:大学的中心问题是如何确定不同院校和不同组织的不同作用,如何使他们发挥最佳作用。可以预期,当各具特色的100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成之日,当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真正形成之时。 风物长宜放眼量。大学之道在于育人,而非制器。高职教育绝不仅仅是教会学生技能的训练场所,还必须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融合、科学技术与人文关怀相渗透,培养具有稳定价值观念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精神家园。使命高于荣誉,责任重于泰山。在开展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过程中,需要明确:物质文化建设是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的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