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长方体》教学实录与评析)_第1页
《认识长方体》教学实录与评析)_第2页
《认识长方体》教学实录与评析)_第3页
《认识长方体》教学实录与评析)_第4页
《认识长方体》教学实录与评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让学生在思维的天空自由飞翔长方体的认识 教学实录与评析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 27-29 页例 1 、 例 2 及有关练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方体,并通过实践操作,掌握长方体的特征。2.认识并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初步学会看长方体的直观图。3.初步形成立体图形的空间观念,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培养 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1.掌握长方体的特征。2.初步建立教学重、难点: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教具准备:很厚的词典、土豆、水果刀、多媒体课件、抽纸盒、长方体框架。学具准备:长方体形状的纸盒、直尺、答题纸。教学过程:一、叠纸成书,导入新课1.老师出示一

2、张纸。师:这张纸可以看做什么图形?生(异口同声):长方形。师:这张纸非常薄,如果忽略这张纸的厚度,只看这一个面,我 们可以把它看成长方形。2、将这张长方形纸片逐渐累加成一摞纸。师:现在我把 80 张、200 张、1000 张同样大小的纸叠加起来,(老 师手势演示后, 出示一本很厚的词典) 还能忽略它的厚度吗?现在应该 把它看成什么图形?生(非常肯定地):现在不能忽略厚度,要看成长方体了。 师:关于长方体你知道些什么? 生 1 :长方体有 6 个面。生 2 :长方体是一个立体图形。师:知道的还挺多,难怪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你们已经 了解了长方体的一些特征。 那长方体还有哪些特征呢?这节课我

3、们就一 起来认识长方体。(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评析】陈老师设计了一个由长方形纸片叠加、积累,过渡到长方 体的字典的演示, 并相机提出一系列问题: 一张纸可以看做什么图形? 把 80 张、200 张、 1000 张同样大小的纸叠加起来呢?还能忽略它的 厚度吗?现在应该把它看成什么图形?从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完成 由“面”到“体”的过渡,使学生在动态的观察比较中,认识“面”与 “体”的联系与区别,进而导入新课。这一过程新颖、有趣、增强了直 观性和活动性, 使新课引入成为一个认识的过程, 强化了首次感知的实 效,学生的思维也渐次展开。 教师还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让学生 交流对长方

4、体的原认知, 做到既备教材, 又备学生, 为后面学生探究新 知做好准备。二、操作梳理,探究特征(一)从实物到图形 师:生活中有许多物体都是长方体的,你能举例说明吗? 生 1 :电冰箱的形状是长方体的。生 2 :牙膏盒的形状是长方体的。生 3 :许多做房子用的砖,形状也是长方体的。老师用多媒体课件补充一些生活中形状是长方体的实物。 师:(指着课件中的抽纸盒)这个抽纸盒的形状是长方体吗? 生(非常肯定地):是的。师:这个抽纸盒,抽去它的颜色、花纹、材质,只留下它的形状和 大小,就是一个立体几何图形长方体。【评析】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举出生活中长方体物体 的例子,增强感性认识。利用课件演示

5、将“抽纸盒”抽象出它的几何图 形“长方体”,初步感知从实物到图形的过渡,这样抓住知识的生长点 和连接点来组织教学,既让学生感觉自然、放松,又让学生感受了抽象 的数学思想。(二) 认识长方体的特征(教学例 1)(1) 棱、顶点。 师:面、这颗土豆是长方体的吗?1.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演示切土豆成形的过程,渐次展示长方体的三要素不是。对,它是一个不规则的立体图形。但老师却要用这颗土豆生:师: 来介绍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想看看吗? 生(兴致盎然):想看。 师:这刀切下去,会出现什么? 生:平平的面(师板书:面) 师:(垂直于刚才的面)从这个方向切下去,又会出现什么? 生:又出现一个平平的面。

6、师:这两个面相较于一条直直的边,这条边叫做长方体的棱。 (板 书:棱)多媒体辅助演示棱的概念。师:(垂直于刚才的两个面)从这个方向再切一刀,又会出现什么呢?生:3 个面, 3 条棱。师(指着土豆上的面和棱) :对,有三个面。上面和前面相交于 这条棱,上面和右面相交于这条棱,前面和右面相交于这条棱。这 3 条棱相交于一个点,这个点叫做顶点。 (板书:顶点) 多媒体辅助演示顶点的概念。2) 师: 生:3) 师:同桌互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要切成长方体,还要切几刀?一共要切几刀? 还要切 3 刀,一共要切 6 刀。 学生找出长方体物品中的面、棱、顶点。 你能在你的长方体盒上指出它的面、棱、顶点吗? 相

7、指一指)我们一(生饶有趣味的与同桌互指长方体盒上的面、棱、顶点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接下来, 起研究长方面、棱、顶点的特征。【评析】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这个环节,陈老师安排了当场 切土豆的演示环节,启发学生思考:切一刀得面,切二刀呢?切三刀呢? 在这个过程中先让学生想象、 思考可能出现的结果, 然后现场切土豆验 证,先切得面,再切得棱、顶点。教师接着追问,要切成一个长方体, 还要切几刀?问而不切,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着力于想象与思考。 这样组织课堂教学,新鲜有趣,一边想象、思考,一边切后验证。学生 的思维活动非常活跃,兴趣浓厚,有浓浓的“数学味”。学生的空间想 象能力

8、、思维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通过演示“切土豆”过程的“慢 镜头”,清晰地、渐次地展示了“面” 、“棱” 、“顶点”的概念, 丰富了学生建立面、棱、顶点概念的表象,便于学生理解记忆。2.小组合作,探究长方体的特征。1)利用学具,感悟长方体的特征。每个小组发一张“探究长方体特征”的答题纸:图 形面棱顶点个数形状相对的面条数柑对的棱个数师:请同学们用自己的长方体纸盒为观察对象,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说一说,完成老师提供给你们的讨论题,小组长作好 记录。音乐响起讨论开始,音乐结束讨论结束。(教师巡视,学生在舒缓的音乐声中,利用学具展开了热烈的讨论。)(2)集体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思考。面的特征。师

9、:长方体有几个面?生:长方体有6个面。师:你是怎样数的?谁能到前面来数给大家看看?生1转动长方体任意数。生2 (急不可耐地):老师我有不同的数法。你看,上下两个面, 左右两个面,前后两个面,一共有 6个面。这时,几位活跃的学生赞同的说:“这种方法好,这样数不会 重复,也不会遗漏。”师:是的,这位同学数面时,固定了长方体的位置,把相对的 面一组一组数出来。他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数的,有序思考是一种非常好 的学习方法。我们一起有序的数一数长方体的面吧!(师生一起用手势有序地数面。)师:长方体相对的两个面是什么形状的? 生 1 :每个面的形状都是长方形的。 师:有补充吗? 生 2 :有的时候相对的两个面

10、是正方形的。师:(见学生有些疑虑)是吗?你见过这样的长方体吗?你能举 个例子吗?生 2 (拿着自己的长方体纸盒):我带来的长方体纸盒, ,这两个 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的。教师边顺势展示这种相对的两个面是正方形的特殊长方体学具, 边说:”大家在不明白的时候, 像这样学会举例子就能很快地说明问题 “ 多媒体课件演示 6 个长方形动态围成长方体的过程。6个师:这 6 个长方形围成了一个长方体,我们说长方体是由 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师:长方体相对的面又有什么特征呢? 生 1 :长方体相对的面大小相等。生 2 :长方体相对的面形状相同。师:长方体相对的面大小相等,形状相同,也就是说长方体相 对的面完全相同

11、。师:你准备用哪些方法来验证“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呢?生 1 :我可以把上面剪下来贴到下面,叠在一起,就能比较出长 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了。师:这个办法不错,这种方法叫做重叠法生 2 :我可以用尺子量出一个面的长和宽,再量出相对的面的长 和宽,也能发现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师:哦,你是用测量法,用数据比对来验证的。师:如果不用尺子测量,你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验证长方体 相对的面完全相同吗?生 3(指着长方体学具) :前面是个长方形, 对边相等,所以上 面 的长等于下面的长。左面也是个长方形,对边相等,所以上面的宽等于 下面的宽,因此,上下两个相对的面完全相同。师:这种想法真不简单,是一种

12、逻辑推理法。谢谢你点亮了大 家的思维。棱的特征。师:长方体有几条棱?生:长方体有 12 条棱。 师:你是怎样有序地把这 12 条棱数出来的?生 1 先数左面 4 条棱,再数右面 4 条棱,最后数中间 4 条棱。 生 2 把相对的棱一组一组数出来的。师(边指边说):第二位同学先数了这中间 4 条棱,这条棱和 这条棱是相对的棱,这条和这条是相对的棱,这条和这条是相对的棱, 这条和这条也是相对的棱, 所以我们把这 4 条棱叫做一组相对的棱。 还 能找到其它相对的棱吗?生用手指出其它两组相对的棱。师:长方体一共有几组相对的棱? 生(极有自信地):长方体有 3 组相对的棱。 师:为了避免数棱时出错,我们

13、可以用一个手指顶着一个顶点, 从这个顶点引出的 3 条棱为起点, (师用手势指棱 )这是一组相对的棱, 这也是一组相对的棱,这还有一组相对的棱。师:相对的棱有什么特征? 生:相对的棱长度相等。多媒体课件演示相对的棱长度相等。顶点的特征。师:长方体有几个顶点? 生:长方体有 8 个顶点。 多媒体课件演示长方体的 8 个顶点。 师: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我把它们留在黑板上。(老师 贴出讨论的表格作为板书)【评析】为了培养学生有序的思考问题,陈老师设计了上面的统计 表,伴随着欢快的音乐,引导学生有序地从面、棱、顶点三个方面观察 学具,通过摸一摸、 看一看、数一数、 量一量、比一比、写一写等方式,

14、自主探究获得新知、 完成统计表。 教师非常注重学法的指导, 且落到实 处。如,当学生交流长方体有 6 个面时, 教师追问是怎么数的?引导学 生分“上下“左右”“前后”三组相对的面来数,突出“相对“,并 且带着学生一起用手势有序的数一数。 又如,在引导学生科学有序地数 棱的时候, 为了避免数棱时出错, 教师教学生可以用一个手指顶着一个 顶点,从这个顶点引出的 3 条棱为起点来数,每组 4 条,有 3 组,共 12 条。这样教效果很好。教师还不时地穿插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来教会 学生学习、激励学生学习。如, “像这样就是有序的思考,有序思考是 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移面重叠,这个办法不错,叫重叠法

15、”, “量一量,用数据来比对,叫测量法”,“ 这种想法真不简单,是一 种逻辑推理法。谢谢你点亮了大家的思维”等。另外,在学困之时,疑难之处,教师还注重引导学生学会举例子来 说明问题。如,有学生说: “长方体每个面的形状都是长方形的“,教 师带暗示性的接着问:”有补充吗“?马上有学生说: “有的时候相对 的两个面是正方形的”,教师问:”是吗?你们明白了吗?“,见学生 有些疑虑, 教师马上问” 你能举个例子吗? “学生拿着自己带来的长方 体纸盒,边指边说:”我带来的长方体纸盒,这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的“。教师顺势展示这种相对的两个面是正方形的特殊长方体学具: “大 家在不明白的时候,像这样学会举

16、例子就能很快地说明问题。” 教师还运用课件演示,移面重叠、移线段重叠、 6 个长方形围成立 体图形, 8 个顶点的显示等过程,帮助学生强化思维表象,加深学生对面、棱、顶点之间关系的理解。 特别值得赏识的是陈老师能有意识地引 导学生在学习几何知识时,经历“观察、思考、猜测、验证”的数学模 型思想,在验证“长方体相对的两个面完全相同”时,让学生经历验证 方法的多样化, 特别是在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法验证时, 教师设计了 一个有价值的问题 “如果不用尺子测量, 你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验证 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吗?” 这样培养了学生数学思考的方法, 开阔 了学生的视野,放飞了学生的思维,体现了浓浓的

17、“数学味“。(三)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教学例 2)1. 指导看直观图。师生 师 视现象这个长方体的直观图只看到 3 个面,实际上有几个面? 实际上有 6 个面。 这两个面看上去是平行四边形,其实是什么图形? 其实这两个面也是长方形的。 出现这样的情况是由于我们的视觉原因,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透师:画长方体时,把能看到的棱用实线表示,看不到的棱用虚线表示。多媒体课件演示:直观图上添加三条虚线, 引导学生感受透视现象。2. 介绍长、宽、高。师:相交于长方体的同一个顶点有几条棱? 生:相交于同一个顶点有 3 条棱。 师:这三条棱的名称分别是什么呢?请大家在学习材料上找一找。 生: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

18、三条棱的长度, 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 宽、 高。师:你们真善于自学,一般情况下,我们把底面中较长的一条棱叫 长,较短的一条棱叫宽,垂直于底面的棱就叫高。 (利用课件在直观图 上标出长、宽、高。)3.变式呈现,辩证理解长、宽、高。 多媒体演示同一个长方体摆放的三种不同位置。 这个平放的长方体长、宽、高分别是多少? 长是 6 米,宽是 2 米,高是 3 米。 现在把这个长方体立着放,长、宽、高分别是多少呢? 长是 3 米,宽是 2 米,高是 6 米。 把这个长方体侧着放,长、宽、高又分别是多少呢? 长是 6 米,宽是 3 米,高是 2 米。1) 师:生:师:生:师:生:(2 )师质疑:为什么同样一

19、个长方体,量出的长、宽、高却各不相 同呢?这说明了什么呢?生:因为长方体的位置变了,所以长、宽、高就不相同,说明长、 宽、高是会变的。师:长方体摆放的位置不同,它的长、宽、高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说明长方体的长、宽、高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是相对的,是相对于它 摆放的位置而言的。【评析】从具体事物抽象出几何图像,突出本质属性,强化对长体 的认识。教师设问:“长方体有 6 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而画出的 直观图为何只有 3 个面?且有些面像平行四边形?” 师生分析原因。 在 这个问题上,教师没有过多的去纠结, 而是点到为止, 由教师说出:“出 现这样的情况是由于我们的视觉原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透视现

20、象” 。 点到要害、点得精彩、点得必要。然后通过课件演示:直观图上添加三 条虚线,引导学生感受透视现象。 这样教,不但能教会学生识图、 画图, 而且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相交于长方体的同一个顶点有几条 让学生在书本上自学, 然后交流, 课件 旨在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合作的能力。长、宽、高的认识是本节课的重点之一,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 教学任务?陈老师通过先设问: 棱?它们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演示,师生归纳小结。 这样教,让学生思这种“变”认识到长从而认识为了使学生深刻的认识长、宽、高,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同一个长 方体摆放的三种不同位置,得到三组不同的长、宽、高数据, 考,这是为

21、什么?这样又说明了什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中有“不变”,蕴含了辩证的数学思想,学生通过讨论思考, 方体因摆放的位置不同,它的长、宽、高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到了长、宽、高的本质内涵,避免了认识上的片面和僵化。三、巩固发展,应用提高1.针对性练习。(1)下面哪几个图形是长方体? 师:同学们,仔细看看图中哪几个图形是长方体?我们一起用手指 举出长方体的序号,准备,开始。学生用手指出1号和2号。师:图为什么不是长方体?生1 :它是一个长方形。生2 :它只有一个面,是一个平面图形。师:图为什么不是长方体?生1:它前面的面是梯形的,长方体每个面应该都是长方形的,有 时是正方形的。师:是呀,图中却有个面

22、是梯形的,从长方体面的特征来判断它 不是长方体。生2 :它前面上下两条棱不一样长,长方体相对的棱长度相等,这 个图形相对的棱不相等,所以,它不是长方体。师:你真善于思考,会从长方体棱的特征上来判断它不是长方体。(2)看图填一填。(单位:厘米)4 长方体前面的长是()厘米,宽是()厘米。 上面的长是()厘米,宽是()厘米。)平方厘米。)形,左面的面积是( 右面是个(师:这道题,请大家一边思考,一边在答题纸上完成。 在舒缓的音乐声中,学生完成练习,然后汇报答案。师:关于第题我有个疑问,从图上看不到它的左面,你们怎么知 道它的面积是16平方厘米呢?生:因为长方体左右两个面完全相同,右面的面积是16平

23、方厘米, 所以左面的面积也是16平方厘米。师:哦,原来是根据“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这个特征来推断 出左面的面积的。师:只告诉长方体的一组长、宽、高,你能想象出这个长方体的形状吗?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个长方体的形状。(学生闭目,展开想象。)师:想象出这个长方体的大小和形状了吗?生(自信地):想象出来了。师:是吗?那请你回答下面四个问题。 长方体前面的面积是多少? 还有哪个面的面积是50平方分米? 两个面的面积是70平方分米? 左右两个面的面积是多少呢?(学生迅速准确地一一作了回答。)师:一旦长方体的长、宽、高确定了,长方体的形状和大小也 就确定了。3. 创造性练习。选择小棒拼搭长方体II绿红

24、黑黄蓝(1)师:如果有一堆小棒,你能从中选择一些拼一个长方体吗?想一想,你会选择哪几种小棒?每种各几根?先在小组里商量商量,然后独立完成这张表格。(2)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完成下表。(3) 归纳方法。师:看了这些方法,你觉得怎样选择小棒就能拼成一个长方体 呢? 生1: 一共要选12根小棒。生2:要选3组小棒,每组4根,每组一样长。生3:特殊情况下,有两组小棒一样长,所以就是选8根一样长的, 再选4跟一样长的。【评析】练习环节,陈老师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设计了三个层次 的练习:针对性练习、发展性练习、创造性练习,新颖有趣,使学生将 获得的新知逐步转化为技能。习题的形式不拘泥于课本,呈现多样化, 针对性强,体现了由平面到立体的转化,加深了对长方体特征的理解, 发展了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结构。练习时,教师尽可能做到每一道题均能面向全体学生,女口,运用手 势法,全员参与,看得清,反馈快。难能可贵的是教师在讲解练习时, 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时刻引导学生紧扣教学目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