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戒坛图经》与唐代的戒坛_第1页
6-4《戒坛图经》与唐代的戒坛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6-4戒坛图经与唐代的戒坛中国戒坛度僧始于曹魏,至于唐时,戒坛更为繁荣,戒 坛形式也日渐 华丽、庄重。道宣说,自渝州以下至于江淮 之间,共有戒坛三百余所。(关中创立戒坛图经)唐代以前的戒坛都是按照印度的方法所筑,方法 来源于西僧所传 和律典之中的记述。据学者依道宣的关中创立戒坛图 经 计算, 戒坛规制为三层, 下坛四方宽二十九点八尺, 高九尺; 中坛四方 宽二十三尺,高四点五尺;上坛四边宽七尺,高 二寸,上面供奉佛舍 利塔。(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戒坛条”) 唐代,道宣作戒坛图经 ,对戒坛的形式和作法继承、创 新和规范,并得到国家的认可。因此,为了与传统的戒坛构 筑和仪式相区别,将根 据戒坛图经

2、的思想和方法而构 筑的戒坛和设计的仪式被称为“新法”0麟德二年(665),道宣曾于西安城西南净业寺建石戒坛,依新法为岳渎沙 门 再受具足戒。但是,义净律师对“新法”戒坛并不认同。戒 坛图经,又称为关中创立戒坛图经 ,一卷,道宣律师撰 于乾封 二年(667)。僧史略卷上说:“唐初灵感寺,南山 宣律师,按法立坛,感 长眉僧(即宾头庐身也) ,随善赞叹:立坛应法,勿过此焉!宣撰戒坛经 一卷,今行于世。 ” 戒坛图经为中国佛教立坛传戒之概论性、经典性的 典 籍,全文共有十一节, 对于规范后世中国佛教的传戒的思想、仪式等有 着重要影响。本文中,前三节道宣主要说明了戒 坛兴起的因缘及印度戒坛的特 征;第四

3、节至第十节则主要说 明了戒坛的作法、程序和贯彻的思想;第十 节是“戒坛 赞述辨德”,记有创筑戒场的坛文、戒坛的铭文、荆州等界 寺 戒坛舍利赞,并记有唐代中原关辅一带流行的戒场仪等。 道宣极为重视 立坛受戒, 以是故, 他在第一部重要著作 行 事钞卷上之二中即有相当 篇幅论述戒坛的设立。鉴于立戒坛有“三相”难明(最内一重戒场外相自 然界内标,中 间一重自然界外大界内相标,最外一重大界外相标) ,道宣 并作图标细明,以使新学晓迷。在其“序“中,道宣表达了 戒坛的意义。 他说:如法受戒是名正法久住,是知比丘仪 体非戒不存。遒必人弘, 非戒不立。戒由作业而克,业必 藉处而生,处曰戒坛。登降则心因 发越

4、,地称胜善;唱结 则事用殷勤,岂不以非常之仪能动非常之致!其实,道宣的 这种戒坛图经,虽然是在经典的基础土搜寻考证而为 之, 但其中也有许多自己的创造性思想。为了使之受到人们的认 同,他 不仅设计了一个“宾头庐点化”的传说,更在中 天竺舍卫国祇洹寺图经 文末又附了一个“天人授经”的 感通故事以取信于人。我们可从中看到 道宣的心态:故佛大圣人也。 堂堂相状天下独尊, 有邪见者敬而不敬, 佛 亦随性任其诽之;如有所说与法不违,佛亦听之随而受学。故文 云:所谓法者,佛说、天说、化人所说,据斯论说幽显咸陈。佘以亦以 此事门之所闻,则同天人说。恐凡莫信 不受斯述,彼日为信者施,自 然获福。彼不信者,睹佛

5、经 尚不能用,闻此不信何足涉之。置之言 外不胥述彼,余闻 斯告情事壑然,故备出之。非无遗嘱拟重祈请,庶 觌圣迹 有若面焉。(中天竺舍卫国祇洹寺图经 卷下) 赞宁更是说: “有天人云,曾撰祇洹图经 ,计人间纸帛一百许卷。 宣 苦告口占,一一抄记,上下二卷。又口传偈颂,号付嘱仪十卷是也。”(宋高僧传卷十四道宣传)僧史略 也有说:“案祇洹图经 ,寺中有 玻黎师子,形如拳许大, 口出妙音,菩萨闻之皆超地位。每至腊月八日,舍卫城中 士女竞持香花,来听法音。”但是,对于有人对此种感通故 事之疑问,道宣的表达与解释仍然不 能让人释然,在当时 就引起人们的怀疑,怀素甚至对其说也加以指责。尽管被 怀疑为托名道宣

6、撰的道宣律师感通录内,有天神韦将军 及其属 下天神费氐、罗氐等来谒,并为道宣解答各种疑问 的记载。因此有人解 释说:“且非寓言于鬼神乎?君不见 十诵律中诸此丘尚扬言目连犯妄。,佛言:目连随心想 说无罪。佛世犹尔,像季嫉贤,斯何足怪也! ”(中天竺 道宣在律相感通篇中也有一艰。“今年二月末,数感天人,有若曾面,告余云:所著文翰,续 高僧传,广弘明 集等, 裨助圣化, 幽灵随喜, 无不赞悦。 至于律部抄录疏仪, 无足与威。但于 断轻重物,少有疏失。斯非仁过,抑推译 者,(大正藏 第四十五册)舍卫国祇洹寺图经 下卷附言) 也就是说,如果有用,那就姑妄有之,任其 言之吧!唐代 帝王对戒坛是很重视的。如

7、唐代宗著有戒坛敕 :“戒分律 仪,释门宏范。 用申奖导, 俾广胜因。 允在严持, 烦于申谢。”(全唐文卷四 十八代宗(三) 戒坛敕)而且唐代对中国戒坛定式的贡献也很大。太宗年间,为满足内庭的 需要, 皇帝于宫内造内鹤林寺, 于宫中开戒坛, 选十大德入内授戒, 此首 开“内临坛” ,即在宫内设戒坛。因此,于宫外即一般 寺内之戒坛被称为 “外临坛”。“内临坛”的三师七证被称 为“内临坛大德” ,与之相应,外临 坛的律师即被称为“外 临坛大德”。(僧史略卷下)中国佛教从此即有 了“临坛 大德”之名,他们都是从著名律师中选拔的,如其有阙, 则 选明律 德优者补之。 如果同时被选为内外临坛大德的即称 为

8、“内外临坛大德” 。 玄畅即为当时著名的 “内外临坛大德” 。 当然,在一些时候此名称已经超 出了其本初的意义,更成 了政府对律家的一种褒奖,诸多年高德硕的律 师都曾被敕 封为临坛大德。有唐一代,多次于宫内开坛。如懿宗时召僧 尼大德二十人于咸泰殿 筑坛,以度宫内福寿寺尼受大戒; (宋高僧传卷六僧彻传)会昌至大 中年间(841859 )又开设“内临坛” 。赞宁僧史略对此也有所记。道宣戒 坛图经所设计的戒坛方法虽然为“新法” ,但实为小乘戒 坛,因其坛法本出于诸律,而传统上,律又被认为是属于小乘教。“小乘 教中须一一如法, 片有乖违, 则令受者不得戒, 临坛人犯罪,故谓之律教 也”。(僧史略 卷下

9、)唐代戒坛最 突出者是为“方等戒坛即大乘戒坛。 大乘戒坛坛法虽同样 是依准诸律,但受戒者必须发大菩提心,此与小乘 戒坛有 所殊异。赞宁说:“方等戒坛者,若大乘方等教,即不拘根缺 缘差, 并皆得受,但令发大心而领纳之耳。方等者即周遍 义也。禀顺方等 之文而立戒坛,故名方等坛也。既不 细拘禁忌,广大而平等,又可谓之广 平也。宣宗承会昌沙 汰之后,僧尼再得出家,恐在俗中,宁无诸过,乃令先忏深罪后得戒品。若非方等,岂容重入?取其周遍包容,故曰 方等戒 坛也。”(僧史略卷下)在中国,方等戒坛最早者 为南朝宋元嘉七年,求那跋摩至扬州南林 寺前竹园创立。 唐代,在政府的支持下,方等戒坛开坛频繁。唐宣宗尤 重

10、 洗忏方等戒坛,度僧很多。在唐永泰元年(765三月二十八日,代宗命 长安大兴善寺建大乘方等戒坛,选僧尼三师七 证各十人,并敕为临坛大 德。方等戒坛所须,一切官给。 至四月,敕京城僧尼,临坛大德各置十 人,此后则成为通 式。宝历元年(825),敬宗曾下令在都城长安安国寺建 方等 戒坛。在唐后期宣宗时期,因武宗灭佛对佛教造成破坏,所 以又开 方等戒坛盛度僧尼,以为补充。有唐一代,频开戒 坛,有时竟达多日。像咸通三年,敕两街僧尼、四 寺各置 方等戒坛, 右街千福寺、 延唐寺度人竟达几十天; (僧史略 卷下) 懿宗皇帝曾敕两街四寺行方等忏法,戒坛度僧各三 七日;(宋高僧传卷 六僧彻传 )开元四年,慧朗

11、于睦 州龙山建伽蓝大设戒坛, 广邀律德。(宋高僧传 卷八慧 朗传)有的律师一生中也频繁开坛。如京兆安国寺释乘如 应左右街临坛 大德, 度弟子千人;(宋高僧传卷十五乘 如传)抚州景云寺上恒(739815)坐甘露戒坛二十多年,男女得度者一万五千余人; (宋高僧 传卷十六 上恒传)会稽山妙喜寺印宗,上元年间受敕请于江东诸寺院 各置戒 坛,度人数千百;(宋高僧传卷四印宗传)润州招隐寺 朗然,一 生登坛二十六次;(宋高僧传 卷十五朗然传) 越州称心寺大义,戒坛 计二十七登,受戒弟子三万余人。 (宋高僧传卷十五大义传 )在唐代,主要戒坛有:广 州光孝寺戒坛,仪凤元年(676)惠能在此受戒;嵩山少林寺戒 坛

12、,长安四年(704)义净建立;长安实际寺戒坛, 景龙二年(708)创建;嵩山会善寺戒坛, 开元初年(713)行和尚建;大历二年(767)乘如复兴;洛阳广福寺一切有部石戒坛,开元十二年(724)金刚智建;罗湖山延祥寺华首台明月戒坛,天宝二年(743)建;秦望山法华寺戒坛,天宝三年(744)元俨建; 庐山东 林寺戒坛,天宝九年(750)智恩于此受具;洪州龙兴寺戒坛, 大历六年(771)慧钦撰写此戒坛碑文;抚州宝应寺律藏院戒 坛,大历六年(771)慧钦建;成都宝园寺戒坛,大历年中元载 等建;浙江天竺戒坛,大历年中建;安国寺律院,大历十三年(778)建;嵩山永泰寺戒坛, 贞元十二年(796)敕建; 石

13、壁禅 寺甘露戒坛,贞元十三年(797)慎微建;临淮戒坛,长庆四年(824)建;洛阳嵩山琉璃坛,太和二年(828)建;S台山戒坛,太和二年(828)建;魏州开元寺琉璃戒坛, 太和七年(833)会恩 建;五台山竹林寺万圣戒坛, 开成五年(840), 日僧圆仁的 弟子在此 受具。?整体上说,有学者将唐代戒坛的建立分为 三个系统:以道宣的新法 为主的关中系统,这种建法有着 本土特色;以义净为主的洛阳系统,它有着印度说一切有 部的痕迹;以及根据大乘思想在中原与敦煌等地建立的方 等戒坛,这是印度佛教律令直接汉化的产物,同时又有着政 府的 因素。?唐代中期以后,对僧尼出家和戒坛的管理是枏 当严格的,元 和(

14、806820)以后,天下禁止私度僧尼。 (新 唐书卷一百九十三 李德湛如: 敦煌佛教律仪制度研究 第9698页,中华书局2003年版。姜伯勤:敦煌戒坛与 大乘佛教 ,转引自湛如: 敦煌佛教律仪制度研究 第99页。 裕传)入灭于元和年间的释神清十三岁出家时,是“敕条严峻,出家者限 念经千纸方许落发(宋高僧传卷六释神 清)但由于此时戒坛不 兴, 在长庆年中 (821824)即出现 “久废坛度僧,未全法者皆老朽”的现 象,所以才出现寻 诏两街佛寺各置僧尼受戒坛场,自三月十日始至四月 十曰 方停的现象以为弥补。试经的难度也相应宽松了许多,僧能 暗诵一 百五十纸、尼一百纸,即令与度。 (宋高僧传卷二十九

15、法真传 )敬宗宝历二年(826),江西观察使殷侑请于洪州宝历寺置僧尼戒坛, 但敬宗认为殷侑故违制令,擅 置戒坛,罚一季俸料。文宗太和三年(829),江西沈传师奏,因皇帝诞月,请为僧尼起方等戒坛。诏曰: “不 度僧尼,累 有敕命。传师忝为藩守, 合奉诏条, 诱致愚妄, 庸非理道,宜罚 月俸料。 ”(旧唐书卷十七敬宗文宗上)唐代 私度戒坛应当是时有出现的。所以,“唐元和(806820)已 降, 累敕天下州府,不得私度僧尼” 。但是长庆四年(824), 时徐州节度使王 智兴为聚货贪财,以敬宗诞月为由,请于 泗州置僧尼戒坛,度人资福, “江、淮之民,皆群党渡淮” 。 时有浙西观察使李德裕奏道:王智兴于

16、所属泗州置僧尼戒 坛,自去冬于江、淮以南,所在悬榜 招置。江、淮自元和 二年后,不敢私度。自闻泗州有坛,户有三丁, 必令一丁 落发,意在规避王徭, 影庇资产。 自正月以来, 落发者无 算。 臣今于蒜山渡点其过者,一日一百佘人,勘问唯十四人是旧 曰 沙弥,余是苏、常百姓,亦无本州文凭,寻已勒还本贯。 访闻洒州置 坛次第,凡僧徒到者,人纳二缗,给牒即回, 别无法事0若不特行禁 止,比到诞节,计江、淮以南,失 却六十万丁壮。此事非细,系于朝廷 法度。(旧唐书卷 十七敬宗文宗上)状奏后即日,王智兴罢徐州节度使。 唐代有一次戒坛是在动乱中开的。此为安禄山之乱时,两京 沦陷, 政府军队给养危机,有右仆射裴冕提议,大府各置 戒坛度僧,以僧税之香水钱,以助军需。(宋高僧传卷八 神会传)唐代还有密宗戒坛。密宗认为灌顶是为传法的 最重要仪式,通过灌 顶可以速证大觉位。灌顶需要三昧耶 戒坛,即同时授与秘密戒法。唐代 由于密教经典的大量翻 译,也流行灌顶坛场(即密坛) ,但它并不等于通 常所说的 汉传显教的戒坛。广德元年(763)十一月,奏请得准每年夏 中 及三长斋月建立灌顶道场。大历三年(768),开坛灌顶,道 俗之流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