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国际转移视角下的中美贸易摩擦研究讲解_第1页
产业国际转移视角下的中美贸易摩擦研究讲解_第2页
产业国际转移视角下的中美贸易摩擦研究讲解_第3页
产业国际转移视角下的中美贸易摩擦研究讲解_第4页
产业国际转移视角下的中美贸易摩擦研究讲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增长迅速,中国在世界贸易总量中的排序从1978年 的第27位,跃升至2006年的第3位。随着中国经济与贸易的发展,中外贸易摩擦也 进入高发期。其中,中美贸易摩擦是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影响范围从微观到宏观,从商 品到体制政策,涉及金额较大,带来的后果也较为严重。一、中美贸易摩擦的表现目前,中美贸易摩擦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领域:第一,反倾销。这是中美贸易摩擦的传统形式。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1995-2006年上半年,美国对中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立案共有61起,占同期中国遭受国外反倾销立案总量的12.2%。其中,采取最终反倾销措施的案件共有 51起,占同期中国遭受国 外反倾销措施

2、总量的14.4%。第二知识产权。这也是中美贸易摩擦中的老问题。1991-1996年,中美之间曾经发生过三次著名的知识产权争端,并一度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2007年4月9日, 美国政府就中国打击盗版不力和限制美国电影、音乐、图书等产品进入中国市场两 项问题,向WTO提起申诉。目前,美国政府和企业仍然几乎天天在指责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不力,这成为中美贸易摩擦的焦点之一。第三,人民币升值。自2002年底以来,美国就一直认为人民币汇率严重低估,要求人民币升值。2005年初,美国参议员查尔斯?舒默与林德塞?格拉汉姆提出了一项向中国征收惩罚性关税的 议案。根据该项议案,若中国不允 许人民币汇率大幅升值,美国将

3、 向中国进口产品征收27.5%的惩 罚性关税。但该议案后来不了了 之。2007年初,美国众议员蒂姆? 莱恩和邓肯?亨特再度推出针对 中国的所谓2007年公平汇率法 案。如果中国被裁定通过操纵汇 率间接实施贸易补贴,美国将以 立法的方式允许美国企业申请对 中国进口商品征税。第四,反补贴。这是中美贸易 摩擦的新发展。过去,美国是不对 中国实施反补贴的,理由是中国 是非市场经济国家”补贴数量 难以确定。但2005年7月27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了旨在对中国实施反补贴措施的美国贸易权利执行法案,为对中国进行反补贴 提供了法律依据。2006年11月 20日,美国商务部对原产于中国 的铜版纸进行反补贴立案调查

4、。 2007年2月2日,美国就中国贸 易补贴问题正式向世贸组织提出 申诉,指责中国为国内制造商提 供补贴以刺激某些行业的出口 , 明确提到了钢铁、木材产品和信 息技术三大行业。2007年3月30 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中国出口 到美国的铜版纸征收10.9-20.4% 的初步关税。此举改变了美国坚 持了 23年的不对非市场经济国 家”实施反补贴法的贸易政策。二、中美贸易摩擦的深层原因从表面看,中美贸易摩擦的直接原因是双方的贸易不平衡问题,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严重。近年来,中美两国间经贸关系发展迅速,中国已成为美国第三大贸易伙伴,美国则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自2000年中国取代日本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

5、逆差来源国后,双方间贸易差额不断扩大。根据美国商务部统计,2006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创最新纪录,达到2325.5亿美元,占美贸易逆差总额的27.8%。按照中国国家海产业国际转移视角下的中美贸易摩擦研究蓝庆新关总署的统计数据,2006年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为1442.6亿美元。中方统计少 于美方统计,这里的主要分歧在于统计口径和计算方法不同。美国使用的原产地规 则把经由香港转口到美国的中国大陆产品也算作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但对经由香港转口到中国大陆的美国产品则不算在美国对中国的出口额内。美国的统计口径是出 口按照船边交货价计价,进口按成本、保险费、运费价计价,这样从数据获取方式本 身就高估了从中国

6、的进口 ,低估了美国对中国的出口。即便如此,中美间贸易差额的数字还是十分庞大的,美国是中国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地。贸易差额引起美国国内 某些利益集团的恐慌,成为美国对中国制造贸易摩擦的口实。但是,我们一旦从国际制造业转移的视角探究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就不难发现 中美贸易差额正是产业转移的结果,更进一步说是以美国为主的发达国家和地区向 发展中国家转移制造业的结果。中美贸易摩擦争执的焦点是中国对美出口和美国对华出口两个方面,从中国的出口结构来说,大体可以分为两大板块:第一板块是中国自主产业,以中国具有比较优 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以纺织、服装、电子电器、贱金属等产品类别为代表。 第二板块是外控产业

7、,这一部分主要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环节 是发达国家通过跨国公司投资向中国的产业转移 ,以中国为其全球供应链的生产基 地,中国主要是承担其中部分组件和生产环节,这部分产品出口占中国总出口额的60%以上,是构成中国贸易顺差的主要部分,但其中利益的大部分为跨国公司所得冲国只得到其中部分加工利益。第二板块中还有部分是20世纪90年代后,日本、亚洲四小龙为规避与美国、欧盟的贸易摩擦而纷纷把它们与欧美贸易摩擦较大的产品组装工序转移到中国 大陆,也将其与欧美的贸易摩擦 转化成了欧美与中国大陆的贸易 摩擦。从统计数据看,中国与美国 的贸易顺差从1998年后逐年扩 大,而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则以贸

8、勿逆差为主。20世纪80年代以来,包括美国、欧盟、日本在内的发达国家 和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在 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将大量劳 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技术密集型 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环节转移到 中国,以中国为加工基地,产品输 往其他国家市场,其中相当部分 进入了美国市场,这部分出口在 中国对美出口总额中占有相当大 的比重,实际上等于是把欧、日以及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过去与美国的贸易摩擦转换成为中美贸易摩擦。有关统计数字中可 以看出一个带有规律性的现象, 中国对美贸易顺差的扩大和日 本、亚洲四小龙、东盟对美贸易顺 差的下降是同步发生的。美国国 际经济研究所的资料表明,90% 的中国输美产品只是取

9、代了原先 东亚和东南亚对美国的出口。有资料表明,如果扣除跨国公司的关联交易,美国贸易逆差 将下降三分之二,对华逆差下降 30%,扣除在华外资企业出口的 因素,美国对华逆差将减少 73%,如果再扣除加工贸易部分, 这个数字将减少91%。可见,产 业国际转移是中美贸易差额的主 要原因。同时,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产业转移只是将产品全球价值链的低端转移出去,咼端部分则留在国内,并对 高科技产品出口进行限制,而这 正是发达国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 品。如美国对输出中国的产品以 敏感产品为名列入出口限制清单 的就有许多咼技术产品、武器和 战略物资等。这无疑也是形成中 美贸易差额的部分原因。三、中

10、美贸易摩擦所隐含的产业利益格局贸易摩擦发生的前提是发起 争端一方认为贸易关系中的利益 分配向对方不合理倾斜,从而提 出调整利益分配关系的要求。中 美贸易摩擦中,往往美方是争端 发起方,就是说美国认为对华贸 易的利益格局发生了向中国的不合理倾斜,也就是说中国占了便宜,自己吃了亏。从笼统的数字来看似乎不无道理,如据我国海关统计,2006年中美贸易额2626.8亿美元,同比增长24.1%。其中,我国对美出口额为2034.7亿美元,同比增长24.9%自美进口额为592.1亿美元,同比增长21.5%。但如果我们把问题放在产业国际转移的大背景下分析,结论就绝非如此简单。在美国向中国的出口中,基本是美国企业

11、生产的产品,利益主体是美国民族产业链中的企业、雇员和各流通环节 ;而在中 国向美国的出口中,有中国内资企业、外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在中国的订单生产等 ,利 益主体不仅仅是中方,还包括了大量外国跨国公司和经销商。 2006年中国对美国的 出口总额中,2/3是包括美资在内的在华外资企业生产的,其利益所得大多归外商。显 然,其中的利益主体是外资企业,而非中国民族产业。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产业转移,其贸易效应对二者是不相同的:对发达国家 产生了出口替代效应,而对发展中东道国则产生了出口创造效应。如美国向中国的 产业转移使有些原本出口到中国的产品(如汽车改为在中国本地生产,这部分出口减 少甚至消失了 ;而

12、返销美国的产品则产生了贸易创造效应,因为此前中国是没有这部 分出口的。这种差别性贸易效应背后的实质利益格局是向美国产业倾斜的,我们可以从下面的例子得到一个直观印象。据美国华盛顿日报报道,无线鼠标是美国罗技公司最畅销的产品之一,在美国的售价大约为40美元,其中罗技得到10美元,分 销商和零售商得到14美元,另外16美元属于零部件供应商,这些公司很多也是美国 跨国公司,如生产鼠标芯片的美国摩托罗拉公司的中国天津工厂,生产焊剂的美国布通公司的云南工厂。罗技在美国加州弗莱蒙特的营销公司的450名员工的薪水比其苏州装配厂4000名中国工人的薪水总和还要高出许多,中国从每只鼠标中仅能得到3美元,这3美元中

13、还包括了工人工资、电力、运输和其他经常开支。从贸易的角度看,如果罗技没有到中国投资而是在美国本土设厂生产,罗技鼠标会通过国际贸易渠道进入中国(和其他国家市场,有一个26美元/只的美国对华出口 (40美元中扣减14美元的终端市场销售费用。当罗技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后,这个26美元的出口消失了(贸易替代效应;但在其返销美国时,它产生了中国对美国的出口(贸易创造效应,额度大约是26美元/只。 就本例作一推理,它对贸易关系 的影响是巨大的,我们假设这是 两国间唯一的贸易项目,而且假 设成本和价格不变,那么在产业 转移前中美贸易关系是美方有 26美元的顺差,待到产业转移 后,就变成了美方26美元的逆 差

14、,在产业转移前后体现在双边 贸易中的数值变化从负26变成 了正26,量差是52美元,这是中 美贸易差额变化的真实原因,美 国企业显然是受利益驱动来到中 国投资的。罗技公司的10美元净 利润以及因成本下降、竞争力提 升而获得的市场份额扩大的利 益,摩托罗拉公司等美资配件企 业的利润等都是美方产业的获 益0产业国际转移使得国际贸易 所显示的数据和国家间实际产 业利益分割发生背离,美国对华 贸易逆差的背后隐藏了美国企 业及关联产业的巨额隐性收益。 在过去产业国际转移还没有成 为普遍现象的时代,国际贸易顺 差往往意味着该国的产业利益 增加;但在生产高度国际化和产 业国际转移加速的今天,跨国公 司已经成

15、为国际生产的承载主 体,即便在东道国没有任何作为 的情况下,仅仅跨国公司进行的 公司内生产和经营环节的重新 配置就会为其所投资的东道国 制造出贸易差额,是顺差还是逆 差和东道国自身关系不大,很大 程度在于跨国公司的资源调配方 式和流向。贸易利益分析中还应该考虑 产业的社会成本和环境成本。中 国高额贸易顺差反映了产业国际 转移以中国为重要目的地的发展 势头,而这种加工厂式的产业转 移固然对中国经济增长和发展产 生了重要的积极影响,但它对数 字值的贡献大于对经济增长质量 的提升作用。超低的价格、超低的 加工利润、偏低的环保标准、对资 源的高依赖度,无疑造成中国产 业利益的缺失。因此,中美贸易摩擦折

16、射出现行国际贸易体系的规则缺陷和 发达国家的话语霸权。依据国际 贸易规则进行的核算并没有真正 反映实际国际利益分配关系,发 展中国家很难维护自己的利益, 形成自己的话语权,更多的是发 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话语霸权,更多的是它们利益的强调和维护。如中美贸易摩擦中,美国将贸易顺差完全视为中国的得利,认为顺差太大意味着中国获得了不公正的好处,所以应该设法减少顺差,那就要进一步开放市场,多买生产于美国的产品。对从美国向中国的商品流动强调贸易自由化原则,要求进一步开放市场,而不提这种流动 对中国就业的影响,但对从中国向美国的商品流动则不提贸易自由化原则 ,而是强调 其对美国就业机会的损害。只提倡自己具有比

17、较优势的生产要素的自由化,如商品、资本要素,而不提自己没有比较优势的生产要素的自由化,如劳动力要素。只提 商品贸易差额,不提服务贸易差额,美国虽然在商品贸易方面有逆差,但在服务贸易方 面则有巨大的顺差,自1976年以来美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服务贸易出口国和最大 的服务贸易顺差国,美国对中国的服务贸易就有大量顺差,如教育、金融、会计、物 流等。这些完全是美国基于自身利益的主张。四、结论及相关建议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中美贸易摩擦表面上是由于中美之间的贸易 顺差较大而且呈加速扩大之势造成的,实际上是产业国际转移背景下的国家间利益 博弈,是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和地区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低端制造

18、业,跨国公司进行生产和经营环节的重新配置的结果,获得更多利益的是发达国家的产业,折射出的是 国际贸易体系规则的缺陷和发达国家的话语霸权。面对日益频繁的中美贸易摩擦,笔者提出相关建议(一提高我国自主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关键。全面落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 设创新型国家的国家战略,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资源,加快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再创新,为推动我国的产业技术进步与竞争力提升服务。(二有效承接产业国际转移。充分利用市场优势和竞争机制,促使外商转让关键和核心技术,鼓励其在我国设立更多的研发机构,着力吸引跨国公司把更高技术水平、更高附加值的生产制造环节转移到我国,更好地发挥外商投资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三着力提高我国出口企业和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出口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研发活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产品出口,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稳 定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市场份 额,提高深加工和高附加值产品 出口比重,支持汽车及零部件、船 舶、飞机、铁路装备、通信产品等 大型和成套设备的出口。(四优先鼓励内资企业开展加工贸易。推动加工贸易产业链沿结构 优化升级方向,向上游研发设计、 核心部件产业推进,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