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标准_第1页
全媒体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标准_第2页
全媒体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标准_第3页
全媒体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标准_第4页
全媒体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全媒体新闻采写教程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Z01165 建议课时数:72课时 适用专业: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先修课程:新闻学、中国新闻事业史后继课程:新闻评论学、报纸编辑、电子排版、r i一、刖§全媒体新闻采访与写作是随着社会发展,技术进 步,作为新闻学的一门必修的延伸课程。它以新闻理论 为基础,主要讲授新闻采访要求、过程、方法、心理, 新闻写作的规律、方法等,使学生了解新闻釆访的基本 规律,新闻写作实践上达到一定水平,并在理论上得到 一定的升华。(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新闻釆编与制作专业主干课程,是研究新闻采访规律和方法的科学,是新闻学领域中更偏重于 应用方面的科学。新闻釆访学既是记者采访

2、活动的规律 和方法的总结与概括,又是指导记者更好地从事新闻采 访实践的武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全媒体 时代的新闻采访技能,能够独立完成釆访工作。本课程 要以新闻基本理论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 程的基础。(二)设计思路本课程是依据全媒体时代新闻工作的技能需要而设置的。新闻工作者报道新闻首先要釆集信息,即进行采访工作,采访活动不是随意进行的,需要一定的方法 和技巧,为此设立这门课程。本课程是根据任务引领型 的项目活动要求,从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中分流出来的 一门课,原来的课程内容比较多,既要学习釆访技巧, 又要学习写作技巧,课时又比较少,学生掌握程度有限, 实践时间不足。学校根据

3、实际情况,将一门全媒体采写 课分解成全媒体新闻采访和全媒体新闻写作两门课,本 课程的侧重点是全媒体新闻釆访技能,主要是发现线索 和获取新闻的技巧。1=课程内容的编排和组织是以新闻工作需求、学生的 认知规律、多年的教学积累为依据确定的。立足于实际 能力培养,对课程内容的选择标准作了根本性改革,打 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 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 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 知识,发展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 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 进行,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 的要

4、求。项目设计以工作任务为线索来进行。教学过程 中,采取理实一体教学,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本门课程建议周学时为4学时,以每学期18周计算, 共72学时;二、课程目标通过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活动,使学生能掌握全媒体 新闻基础理论知识和采访的基础知识,提高新闻敏感和 实际的采访能力,应对釆访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独立出 色完成釆访工作;使学生能够养成守信、吃苦耐劳的品 德,勤于思考,提高自我学习能力,提高应变能力,培 养对有价值新闻信息的挖掘精神。(一)职业能力目标 应达到的知识目标 能区分记者的职业素质;能领会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能描述采访活动流程; 应达到的技能目标能熟练运用多媒体信息工具;能发

5、现和分析新闻线索; 能有效进行釆访准备工作; 能自然大方与人交际,熟练进行釆访工作; 能对釆访到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应达到的素质目标养成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品德;养成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及时发现问题的学习习惯;培养责任感和不畏艰险,深入实际的精神; 具备各个学科基础的知识修养;熟练使用多媒体信息工具、现代交通、通讯工具;(二)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全媒体新闻采写教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I学目教项工作任务职业能力评稿评片与职务分工职能体会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 能理顺任一报社记者结构与分工能描述采访工作流程能根据采访报道的基本要求 评析新闻作品闻访写 新釆与作tar领会新闻敏感的作用 能领会新闻价值

6、要素 了解获取新闻线索的途径 重视记者的修养li"能根据当前形势分析近期新 能根据媒命性质结合新闻线 索给出当前参考选题掌握采访准备的步骤和内容掌握采访计划的制定方法采访新闻掌握问题的拟定方法能根据报道任务完成采访准 备工作并制定岀采访计划书 能根据采访需要合理设计问踩点新釆与作闻访写掌握采访前踩点的注意事项 能快速熟悉采访场地并找到 合适的采访位置和角度实施采访能掌握提问的技巧 能掌握倾听的技巧 能掌握观察的技巧能通过提问获取有效信息 能倾听和观察到有效信息 能快速整理采访素材三、整体教学设计(-)教学模式该课程的内容包含全媒体新闻“采访”和全媒体新闻“写作”两大板块;课程的特点是

7、实践操作性强;课 程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敏锐的新闻观察意识和捕捉 具有新闻价值和社会影响力的新闻能力,掌握釆访沟通 的技巧和具体方法。因此,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这 样几点:1、教学内容紧密贴近当下新闻事件。凡是在 授课过程中出现的社会热点事件,都会同时出现在课堂 上,培养学生放宽视野,了解社会,参与社会的基本意 识。同时注重介绍各种经典的新闻传媒作品和声频、视 频节目。2、教学方法上,使用现代化和传统相结合的多种 手段。除了结合专业知识点的PPT课件之外,充分利用 网络多媒体丰富灵活迅速的特点,把最新的资讯传递给 学生。同时,把拓展课堂信息量具体落实到学生的日常 学习和生活中,每堂课都挑选一

8、些学生介绍最新的社会 新闻,并鼓励他们多种方法并用。3、在教学环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 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人。每一位学生都要参与由自己选 题、自己编制采访提问单、自己进行釆访并最终形成新 闻采访稿的实践过程,并有义务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实 践成果。4、在教学拓展环节中,已经尝试邀请优秀的学界 和业界的人士为学生做讲座。(二)教学任务安排教学任务主要包括新闻记者论、新闻釆访论、新闻价值与新闻敏感、采访技艺论、从釆访到报道的几个主要环节等内容。四、课程内容、要求和设计(学习情境)(技能- 艸)新闻敏感认识记 者这一 职业对记者职 业素养的 认识竄会责任子学习情境(活 动丧鼻)让你从平凡 生活

9、中发现 AC白新闻敏感意 义新闻敏感的 体现让你用手中 的笔真实地 记录历史社会责任感 的体现作品中的社 会责任感和 存在1=1 I三隸主义对记者综 合素养的 认识縣釆耀知更吸引人 文学修养的 意义让你的新闻 更有深度 新闻深度加 深的方法和 策略106项目(学习情境)教学内容(技能-)子挪(活关于新掌握新闻 的深层本 质和功能新闻本质 新闻线索 新闻价值10闻的基本认识做好一篇 符合基本 结构的新进人新闻的本质实效鲜近要 真时新接重掌访准作釆的工握前备掌握采访 的几大要 素釆访所要 面对的是 人注意采访1 “气场”的 1营造工具准备做好采访 前准备工 作掌闻提能陈述引题问问问巧提问问问 工准

10、准提蔺卿技面卿卿卿 义备理料访目21 意准心资采2义意 作备备纲量i提问着闭式提能成写 到完H- 做够新作认识新闻 写作的原 则掌握新闻 写作的要新闻语言接接问对面络话 直间提面书网电开放式提问封闭式提、可2半封闭半开 放式提问 提问技巧简洁1清晰;富有人情昧2真实101066学务 型任 典习项目 (学习情境)教学内容(技能-彌)子懿第(活准确 新鲜 重要隸息慮般主闻的金般语题题闻尾 倒构一式导标主新作结黑鹘作技I讯的主巧新闻背景材 料的应用与 写作人物通讯 事件通讯 地貌通讯五、实施计划(一)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釆访能 力的培养,釆用项目教学,以工作任务引领提高学生学

11、 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本课程教学的关键是模拟教学,应选用典型案 例为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示范和学生分组讨论、 训练互动,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指导有机结合,让学 生在“教”与“学”过程中,学会采访的方法。3、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当前新闻形式并结合学生记者的可操作性设计釆访任务o4、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教学评价关注评价的多元性,将课堂提问、学生作业、课堂 模拟训练、釆访任务完成情况作为平时成绩,占总成绩 的70%,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作为期末成绩,其中理论 考试占30%,实际操作考试占70%,占总成绩的30%。(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2、1、教材编写教材编写要注意先进性、实用性、准确性、系统性 和统一性。准确性:要求取材翔实,概念定义确切,逻辑推理严密,数据可靠准确。系统性:要求体系清晰,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条 理清楚,全书规范统一。统一性:全书同一名词术语前后统一,数字、字符、 图、表、公式书写统一,文字与图、表、公式配合统一。教材选用方面,按照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要求,结 合我系学生实际,尽量选用高职高专优秀教材和省高教 处推荐的教材,教材突出专业性、前瞻性、实用性和灵 活性。2、相关资源建设进行系统规划建设:加大投入,使校图书馆藏中图 书和资料丰富起来,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顺 应科技的发展,应大力进行网站建设。教研室加强建设:在专业带头人的领导下,加强学习与研讨,更新观念,不管改革与创新;聘请校外专业 技术人员到系讲学,提高认识。并且组织教师到其他学 校观摩学习,时刻关注本专业的最新建设与发展情况。3、实训条件和基地建设实训条件:建设电视新闻采编实训室,根据教学和实际操作,需要两部分,一是用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