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碳的多样性 氮的循环测试题_第1页
高三化学碳的多样性 氮的循环测试题_第2页
高三化学碳的多样性 氮的循环测试题_第3页
高三化学碳的多样性 氮的循环测试题_第4页
高三化学碳的多样性 氮的循环测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三化学碳的多样性 氮的循环测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抑制全球范围内气候持续变暖的京都议定书随着俄罗斯的加入,将于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位居世界第二,为减少二氧化碳这种温室气体的排放,下列措施不切实际的是(C)A大力开发氢能源 B充分利用太阳能C不使用含碳能源 D提高能源利用率2澳大利亚研究人员最近开发出被称为第五形态的固体碳,这种新的碳结构称作“纳米泡沫”,它外形类似海绵,比重极小,并具有磁性。纳米泡沫碳与金刚石的关系是(D )A.同系物 B.同分异构体 C.同位素 D同素异

2、形体3. 上世纪80年代后期人们逐渐认识到,NO在人体内起着多方面的重要生理作用。下列关于NO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D )ANO分子中有极性共价键 BNO是造成光化学烟雾的因素之一CNO是汽车尾气的有害成分之一 DNO分子所含电子总数为偶数4近期美国化学会志报道,中国科学家以二氧化碳为碳源,金属钠为还原剂,在470、80Mpa下合成出金刚石,具有深远意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由二氧化碳合成金刚石是化学变化B钠被氧化最终生成碳酸钠C金刚石中只含有非极性共价键D金刚石是碳的一种同位素5三氟化氮(NF3)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它可由氨气和氟气反应得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3F2 NF

3、3+3NH4F。下列有关NF3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ANF3的氧化性比F2强 BNF3是共价化合物CNF3中N呈+3价DNF3分子呈三角锥形6.某二价金属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混合物跟足量盐酸反应,消耗H+和产生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5,该混合物中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B) A. 11B. 12C. 13D. 147在pH=1的溶液中,下列各组离子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C )AAg+、Ba2+、NO3、SO42BAl3+、AlO2、K+、ClCFe2+、Na+、ClO、Ca2+DSO32、K+、SO42、Br81.92 g铜投入一定量浓HNO3中,铜完全溶解,生成气

4、体颜色越来越浅,共收集到672 mL气体(标况)将盛有此气体的容器倒扣在水中,通入标况下一定体积的O2,恰好使气体完全溶于水中,则通入O2的体积是(C)A504 mLB168 mLC336 mL D224 mL8.根据电子守恒,铜失电子数等于氧气得电子数。0.03×2n(O2)×4, n(O2)=0.015mol,O2的体积0.015mol×22.4L/mol0.336L9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C ) A1 mol HNO3见光分解,转移电子数4NAB100ml 1mol·L-1Na2CO3溶液中CO32-离子数为0.1NA

5、C46g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个数为3NAD7.8 g Na2O2含有的阴离子数目为0.2 NA10下列方案合理的是( A )A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来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酸、乙醇杂质;B用NaOH溶液除去溴乙烷中混有的Br2;C用通入O2来除去二氧化氮中少量的一氧化氮;D用滴加BaCl2溶液的方法除去Na2SO3溶液中的Na2SO411有含1molCO、1molNH3和1molNO的气体混合物,现拟通过下述操作,从其中分离出纯净的干燥的CO:通过浓烧碱溶液 通过浓硫酸 加入0.5mol O2,正确的操作顺序是(2NO2+2NaOH=NaNO3+NaNO2+H2O) ( B )AB

6、CD12在某100mL混合酸溶液中,HNO3和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0.4mol·L1和0.2 mol·L1,向该混合液中加入1.92g铜粉,加热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Cu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C )A0.15 mol·L1B0.225 mol·L1C0.3 mol·L1D不能确定12.溶液中参加反应的离子有H+和NO3-,H+的物质的量为0.08mol,NO3-的物质的量为0.04mol,铜的物质的量为0.03mol。根据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Cu2 NO3-8H+3Cu22NO+4H2O可知,NO3-不足量,Cu2+的物质的量为0.

7、03mol,Cu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3 mol·L1二、填空题13.(5分)吸烟有害健康,科学实验表明香烟所产生的烟雾中,至少有300多种化合物不同程度的对人体有害。为了检验该烟雾中是否存在CO2 和CO,对香烟产生的烟雾进行适当处理后,依次通过足量的以下试剂:澄清石灰水,浓硫酸,灼热的黑色氧化铜粉末,澄清石灰水,发现变浑浊。试回答:(1)中发生的现象说明_;(2)烟雾中是否存在CO ?_,作出此判断依据的实验现象为_。13、(1)燃烧产物中存在二氧化碳 (2)存在;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14. (5分)今有5瓶失去标签的溶液,只知道它们分别是HCl、Na2CO3、NaHCO3、Na

8、OH和Ca(HCO3)2的水溶液,为了鉴别它们,分别以A、B、C、D、E为代号,用它们进行以下实验,记录如下:A与B混合时无明显现象;B与C混合时有沉淀生成;B与D混合后生成了E;A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由此推知:A是 ;B是 ;C是 ;D是 ;E是 。14.A:HCl B:NaOH C:Ca(HCO3)2 D:NaHCO3 E:Na2CO315. (6分)如下图所示,A、B、C、D、E五种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 请回答:(1)A通常状态下为气态单质,则AE分别为(写化学式)A ;B ;C ;D ;E 。(23)写出(2)中物质间转化的离子方程式EC 15(1)N2、NH3、NO、NO2、HNO3 (

9、2)3Cu+8H+2NO3 3Cu2+2NO+4H2O16.(6分)NO、NO2是大气污染物之一,目前有一种治理方法是在400左右,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用NH3将NO或NO2还原为N2和H2O。请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设某硝酸工厂排放出的尾气中,只含有NO和NO2,且二者体积比为31,现用氨还原法处理上述尾气1体积需消耗相同状况下氨气_体积。16.6NO+4NH35N2+6H2O 6NO2+8NH37N2+12H2O 17.(6分)由主要成分是碳酸钡、碳酸钙组成的矿石样品,某课外活动小组欲从该样品中分离出碳酸钡,尽可能除去Ca2。下列数据可供参考:温度溶解度物质05080Ca(OH)2

10、0.173g0.130g0.094gBa(OH)21.64g13.1g101.5g矿石abcBaCO3分离要求:原料是矿石;试剂只有水,不能再用其他试剂;要求将矿石经四步反应或操作后得到较纯净的碳酸钡(如下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1) 在括号内填入实验的条件或方式_;_。(2) 在方框中填入对应物质的化学式a_;b_。17.(1)高温80的H2O (2)CaO、BaO Ca(OH)2、Ba(OH)2四、实验题18.(5分)(1)某兴趣小组设计了以下四种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 A B C D某学生认为只有装置C是错误的。他的理由是:装置C是固体加热制气体,试管口应略低于试管底部,

11、而C反了!他认为A、B、D对,其中对A的叙述为:NH4Cl受热分解生成NH3、HCl,当通过碱石灰时HCl被吸收!那么这名学生对A的叙述正确吗? _(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 。在A、B、C、D四种装置中,你认为合理的是 。(2)另一小组进行喷泉实验。若按右图装置进行喷泉实验,请在以下已有操作的基础上补齐其它操作。往烧瓶中倒入约1mL浓氨水,然后旋转烧瓶,使氨水润湿烧瓶内壁, 。用带玻璃管的橡皮塞塞紧烧瓶。在玻璃管上连接一段较长的胶皮管,然后烧瓶倒放在铁架台上,将胶皮管浸入水中。 ,水进入烧瓶,即可形成喷泉。18.(1)不正确 NH3、HCl在试管口附近遇冷化合NH3+HCl=NH4Cl BD

12、 (2)用酒精灯给烧瓶(微微)加热 挤压胶皮管19(11分)有一含NaCl、Na2CO3·10H2O和NaHCO3的混合物,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通过测量反应前后C、D装置质量的变化,测定该混合物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BACDE碱石灰样品空气ba弹簧夹加热前通入空气的目的是 _,操作方法为_。装置A、C、D中盛放的试剂分别为A_,C_,D_。若将A装置换成盛放NaOH溶液的洗气瓶,则测得的NaCl含量将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下同);若B中反应管右侧有水蒸气冷凝,则测定结果中测定结果中NaHCO3的含量将_;若撤去E装置,则测得Na2CO3·10H2O的含量_。若

13、样品质量为 w g,反应后C、D增加的质量分别为 m1 g、m2 g,由此可知混合物中NaHCO3质量分数为_(用含w、m1、m2的代数式表示)19赶走装置中含有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空气 关闭b,打开a,缓缓通入空气 碱石灰 无水CaCl2(或P2O5等) 碱石灰 偏低 无影响 偏低 21m2/11w 五、计算题20(8分)为了测定K2CO3和NaHCO3混合物的组成,某学生每次称取一定质量的混合物溶于水配成溶液,向其中加入相同浓度的Ba(OH)2溶液,每次实验均充分反应,实验结果记录如下表:实验次数混合物的质量/g所加Ba(OH)2溶液的体积/L测得沉淀的质量/g10.8580.51.3792

14、1.7160.532.5740.54.13743.4320.55.51654.2900.55.51665.1480.55.516请回答下列问题:(1)第二次实验中产生沉淀的质量是 g(2)混合物中K2CO3和Na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3)在25时,取下第3组实验所得溶液体积的十分之一,加水配成500mL溶液,求此溶液pH(要求写出计算过程)。20.(1)2.758 (2)以第一组数据计算,设样品混合物中NaHCO3和K2CO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 mol和y mol (3)设第4次实验中CO32、HCO3恰好生成沉淀,且沉淀质量为xg,则有BaCO3 CO32197 1molx (0.0

15、02+0.005)×4 x=5.516g或:由于第一次与第四次样品的质量比为:3.432: 0.858= 4: 1 而第一次与第四次沉淀的质量比为5.516: 1.379= 4:1 故第4次实验恰好沉淀,则原0.5L Ba(OH)2溶液中:2OH Ba(OH)2 BaCO32mol 197gc (OH) 5.516g 设第三次实验消耗OH的物质的量为ZNaHCO3 OH1mol 1mol0.002×3mol Z 备用题1(6分)实验室进行某项实验并检验反应产物的装置如下图: 将足量浓氨水从分液漏斗中加入烧瓶中后,如图进行实验,实验现象记录如下:黑色氧化铜粉末变为光亮红色;无

16、水硫酸铜粉末变蓝色 集气瓶中收集到一种无色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1)虚线框内是否应添加必要的干燥装置? (填“是”或“否”)。若需要,应选择的干燥装置是 (填编号,若不需要,该空可不填)(2)在实验中NaOH固体的作用是 。(3)最终集气瓶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CuO粉末处发生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1(1)是;I (各1分,共2分) (2)NaOH溶于水产生大量的热,并且电离产生大量的OH-,使NH3+H2O NH3·H2O NH4+OH- 平衡向左移动,最终使NH3·H2O分解产生NH3。 (2分) (3)N2(1分);2NH3+3CuO3Cu+N2+3H2O (1分) 2

17、(13分)下图是铜与稀硝酸反应的两个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铜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 (2)I实验装置中能否证明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是NO气体_(填“能”或“不能”),简述理由_。 (3)若用实验装置进行实验,以证明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是NO,则:检查气密性的操作是_。在烧杯中加入一定体积的稀硝酸,打开止水夹,用注射器慢慢抽取干燥管内的空气,稀硝酸沿着干燥管慢慢上升,直到充满整个干燥管,停止抽拉注射器,关闭止水夹,观察干燥管内的现象_。反应停止后,打开止水夹,用注射器抽取干燥管内的气体(事先已将注射器内原有的空气推出),关闭止水夹后取下注射器,并抽取一定量的空气,观察到的

18、现象是_。 (4)上述实验完成后,将注射器内的气体通入到NaOH溶液中,其目的是_。2(13分)(1)(2分)3Cu + 2NO3 + 8H+ 3Cu2+ + 2NO+ 4H2O (2)(3分)不能,因为圆底烧瓶中有空气,空气中的氧气会与NO反应生成NO2,出现红棕色。 (3)(6分)关闭止水夹,将干燥管放入带有水的烧杯中,若干燥管内的液面比烧杯中的液面低,且过一段时间后干燥管内的液面位置保持不变,则表明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铜片溶解,且表面有无色气泡产生,溶液变成蓝色,液面下降。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4)(2分)防止污染环境。3(8分)将32.64 g铜与140 mL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铜完全溶解产生的NO和NO2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 L。请回答:(1) NO的体积为 L,NO2的体积为 L。(2) 待产生的气体全部释放后,向溶液加入V mL a mol / L的NaOH溶液,恰好使溶液中的Cu2+ 全部转化成沉淀,则原硝酸溶液的浓度为 _mol / L。(3) 欲使铜与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在NaOH溶液中全部转化为NaNO3,至少需要30%的双氧水 g。 20.解:(1)设 NO的物质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