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组织行为学讲义第十四章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第 十 四 章群 体 凝 聚 力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重点掌握群体凝聚力的概念和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了解群 体凝聚力的主要测量方法,初步掌握人际关系的社会测量法,掌握群体凝聚力对生产率 的影响。知识要点:1 .群体凝聚力的概念2 .群体凝聚力的影响因素3 .人际关系社会学测量法4 ,社会距离尺度法5 .群体凝聚力与群体效率的关系*木木木木木木木木木木木木木木木第一节群体凝聚力一、群体凝聚力的概念二、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木 木木 木木 木木 木木 木木 木木一、群体凝聚力的概念一个人如果
2、长期生活在一个团结、友爱、互惠的群体中,就会逐渐对群体产生一种 依恋的情绪。群体的每个成员都感到彼此互相吸引,并为作为群体的一员而自豪,这就 说明群体有一种凝聚力,或叫内聚力。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接纳,同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也就 是一个群体对于它的组成成员的内在吸引力。群体的凝聚力的表现形式可划分为以下凡 种:1 .自然凝聚力人有社会属性,不能脱离群体而单独生活,每一个人都需要别人。这就是团结的自 然凝聚力。2 .工作凝聚力每个人都有希望获得良好工作的愿望,都希望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同时,在 现阶段,劳动还是作为人们谋生的一种手段,人们必须依赖工作而求得生存、发展。因
3、此,群体所承担的任务和通过工作所要达到的目标,对群体成员都会产生强烈的吸引 力。3 .领导凝聚力成功而有威望的领导者本身就是一种吸引力,领导者的行为直接影响群体的凝聚 力。4 .情感凝聚力一个群体的成员长期在一起工作和学习,朝夕相处,群体内各成员之间彼此了解, 就可能建立融洽、接纳的人际关系,群体就有一种吸引力。显然,这种吸引力是以情感 为基础产生的,属情感凝聚力。木 木 木 木 木 木 木 木 木 木 木 木 木二、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群体凝聚力主要受下列因素的影响:1 .群体成员在一起的时间如果人们在一起的时间比较多,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相互交谈,作出反应,并进行 其他交往活动,而这些相互作
4、用通常又会使他们发现大家共同的兴趣,增强相互之间的 吸引力。2 .加人群体的难度加入一个群体越困难,这个群体的凝聚力就可能越强。进入这个群体的成员在进入 过程中都经历了激烈的竞争,使他们具有一些共同的经历,增强了他们之间的凝聚力。3 .群体规模群体规模越大,群体凝聚力就越小。因为随着群体规模的增大,群体成员之间的互 动变得更加困难,群体保持共同目标的能力相应减弱。4 .群体成员的性别构成最近的研究发现,女性的凝聚力量高于男性。5 .外部威胁大多数研究显示:如果群体受到外部攻击,群体的凝聚力会增强。但是这种现象并 不是无条件的。如果全体成员认为他们的群体无力应付外部攻击,群体作为安全之源的 重要
5、性就会下降,群体凝聚力就很难提高。另外,如果群体成员认为外部攻击仅仅是因 为群体的存在而引起的,只要群体放弃或解体就能终止外部攻击,群体凝聚力就可能降 低。6 .以前的成功经脸如果群体一贯有成功的表现,它就容易建立其群体合作精神来吸引和团结全体成员。7 .有效情绪认同如果群体成员对群体内受挫者抱有强烈的同情,就会自然而然地采取必要的行动来 与受挫者共渡难关。8 .群体内部的奖励方式研究表明,个人与群体相结合的奖励试有利于增强群体的凝聚力。9 .群体的领导方式不同的领导方式对群体的凝聚力有不影响。心理学家勒温等经过实脸,比较了“民 主”、“专制”和“放任”三种领导方式下实验小组的效率和群体气氛。
6、结果发现“民主型”领 导方式的小组成员间,比其他两个小组成员之间更友爱,思想更活跃,情感更积极,凝 聚力更。第二节群体凝聚力与管理一、群体凝聚力的测定二、群体凝聚力与群体效率木木木木木木木木木木木木木木米一、群体凝聚力的测定西方一些社会心理学家主要通过以下五种途径来测定群体凝聚力。(1)测量群体内个人之间的吸引力。(2)测量整个群体对其成员的吸引力。(3)测量群体及群体接近和认同的程度(4)测量群体成员表示留在群体的愿望(5)上述四种途径的综合利用。上述几种方法的共同点就是把群体成员间互相接触的数量、频率和强度作为凝聚力 的主要指标,采用的主要方法是通过群体成员之间的互选,确定群体成员之间的肯
7、定选 择和否定选择的比率,或提实际相互选择的次数与理论上可能的互相选择次数的比率, 从而得到凝聚力系数。1人际关系社会学测量法,或称为社交计量分析法这种方法是美国心理学家及精神病学莫雷诺创造的。这种方法采用问卷的形式研究 群体中人员之间的好感、反感等情绪关系。莫雷诺认为,当一个人与别人交往时,首先 会想到对方对我是否友好赞成还是反对我。这种接纳或排斥的态度,是决定人与人之间 关系的关键。根据这一假设,莫雷诺制定了一种由群体成员自行填报的调查表,内容分 为“吸引,、"排斥”、“漠不关心”三类,要求群体成员表明自己的态度,如“你愿意与谁在 一起工作”,“你认为准最适合当组长”等等。根据结
8、果绘制出“群体成员关系图二如图 14-1所示。图中反映了一个8人小组的成员关系,说明了一些情况:A、B、C三人可能是这个 小组内的一个小集团,他们三人互相吸引,关系密切;B可能是这个小组众望所归的领 袖,因为A、C、D、E、G都倾向他;E和F互相接近,但他们与其他成员的关系很 少,其他人不喜欢他们;H是一个孤立的人物,其他人都排斥他;E、D和F、D彼此漠 不关心。通过社会学测量法能够揭示出群体内人与人的关系情况:谁最受爱戴,谁是孤立 者;个体在群体中的社会地位和适应性;成员之间的心理相容状况;群体内凝聚力的大 小,士气的高低等。因此,这种方法可以为管理者对成员的工作设计及协调群体成员之 间的关
9、系提供依据。另外,这种方法测量的结果还可以用矩阵图来表示。用一个实例来说明,测量对象 是一个高中班学生,选择标准是你愿意和谁一起去夏令营”肯定选择用“+”表示,否定 选择用"表示,没有选择用”表示,测量结果如图14-2所示。选被选择者择者0123456计12345678910111213141516总计图14-2群体关系矩阵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学生4是最受爱戴的,有9人选择他。学生2和10次之分别被5 人选择,没有人选择的是学生5、9和11。在国外企业管理中,有人用社会学测量法组织生产小组,与仅凭主观想象组成小组 的方法相比较,工人满意度较高,生产效率也高,且员工流动减少。该方法通过群
10、体内成员在不同的场合对其他成员的选择和排斥,使模糊的人际关系 具体化、形象化、定量化,从而测定群体成员之间关系,得知一个群体的凝聚力。前苏联心理学家克尔涅夫的实脸提供了有说服力的例证。他在一家精密电子仪器厂 选择了四个装配工小组,其中两个是最差的班组(A、C),两个是先进班组(C、 D)。把先进班组与落后班组比较后发现,在人际关系方面两种状态的班组存在很大的 不同,如图14-3所示。A组由13人组成。这个组生产指标一直很低,经常完不成生产计划。其人际关系状 况十分糟糕。一是班组成员之间感情上互相排斥,彼此作了大量的否定选择(表示厌 恶),而肯定的选择(表示好感)极少。这说明组内人们之间的关系不
11、好,矛盾重重。 二是组长与组员之间关系紧张。组长T只得到一票的肯定选择。他自己没有对组内任何 人作出肯定选择,却对"歹、”4”作了两个否定的选择。三是组内存在着排他性的小圈 子。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歹、“10”、“11”三人之间作了相互肯定的选择。B组由7人组成。该组情况很好,生产率高。所有成员都对组长“1”做了肯定的选 择,除了“4,对“5”做了否定选择外,其余各成员间也多有肯定的选择。C组由14人组成。该组的情况与A组差不多,生产率也很低。C组成员间关系松散 而糟糕,或单个,或三三两两;肯定少,否定多;"2晨"4”和“7”间形成了一个关系紧密 的小团体,尽管“
12、4”与组长“1”之间做了相互的肯定选择,但“2”却排斥组长;组长“1”只得 到了三个肯定选择,同时又对“4”、“13”和“9”做了肯定选择,但“4”和“13”却和“9”之间做 了相互的否定选择,人际关系复杂而矛盾重重。D组由12个人组成。这个组在车间里情况是最好的。调查显示其人际关系是良好 的:组内成员之间作了大量的肯定选择,没有否定选择。得票最多的是“1 "和”2,”1”是 组长,”2,是共青团小组长,他们两个也彼此作了肯定的选择,这表明组内领导受到成员 的爱戴,领导人之间合作也很愉快。2.社会距离尺度法这个方法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布加达斯创立的。测量的方法是由研究者设计出一套能反映
13、不同社会关系距离的陈述意见,请被测对 象根据自己的实际看法在相应的陈述上做上记号,然后将一个群体的所有成员的意见加 以统计,制成曲线图。曲线图反映了一个群体对某个对象所持态度的距离分布。不同的 群体对同一事物的态度的距离分布可以作比较,同一群体对几个事物的态度的距离分布 也可以作比较。首先,提出一套反映社会关系距离的陈述:(1)愿意和他做知己;(2)愿意请他参加自己所属的团体活动;(3)愿意和他做邻居;(4)愿意和他保持一定的距离(如一般的社交);(5)愿意和他少来往;(6)愿意和他断绝交往。其次,群体其他成员从以上六个陈述的不同认同选项(同意或不同意)中挑出符合 自己态度的选项。最后,测定者
14、对群体成员的态度进行统计,制图。如图14-4 (a)所示。横轴反映社会距离的因素,纵轴代表人数百分比。该图表示同一群体对其成员甲、 乙两个人所持的社会距离。图中两条曲线表明,群体成员对甲的距离比对乙的要小,即 甲更受人欢迎。不同群体对同一个人的态度距离分布也可以比较。如图14-4 (b)所示。横轴代表社会距离因素,纵轴代表人数百分比。该图表示两个群体A和的成员对甲 的距离态度。图中两条曲线表明,两个群体比较起来,A群体倾向甲.B群体虽然有相 当人数倾向于甲,但也有少部分人要远离甲。*1 *1 *1 *1二、群体凝聚力与群体效率一般来说,凝聚力高的群体比凝聚力低的群体更有效,但凝聚力与群体效率的
15、关系 比较复杂,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凝聚力高就好。1.群体凝聚力与群体生产率的关系首先,不能从二者的相关关系推出它们的因果关系。我们既可以认为高凝聚力是高 生产率的起因,又可以认为高凝聚力是高生产率的结果。一方面,群体成员之间的友好 关系有助于减弱紧张情绪,提供一个顺利实现群体目标的良好环境,从而提高群体生产 率;另一方面,高生产率群体的成员作为成功群体的一分子的感觉,有助于提高群体成 员对群体的忠诚感,从而提高群体凝聚力。群体凝聚力与群体生产率是相互影响的,不 能简单地说高凝聚力会导致高生产率。其次,二者的关系受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性的影响,即群体凝聚力与群体生产 率取决于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是
16、否一致。显然,群体的凝聚力越强,群体成员就越容易 追随其目标。如果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高度一致,那么凝聚力高的群体献出凝聚力低的 群体生产率高。如果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不一致,凝聚力高的群体反而比凝聚力低的群 体生产率低。而且,凝聚力低但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的群体,其生产率高于凝聚力 高但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不一致的群体(见图14-5)。因此,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性指标比凝聚力指标对于群体生产率的影响更为重 要,只有在群体目标和组织目标相一致的基础上,增强凝聚力才有利于提高群体生产 率。(1)如果群体态度对目标起促进作用,而且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相一致,凝聚力低 的群体生产率高(1, T)。(2)如果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不一致,且群体的态度不支持组织目标,群凝聚力越 高,生产率反而下降(2, 1)。(3)如果群体凝聚力低,且态度又不支持目标,则凝聚力对生产力不会产明显的影 响(3, 一)。(4)如果群体态度对目标是支持的,旦群体的目标与组织的目标一致性高,这时群 体的凝聚力虽然低,也能提高生产率(4, T) o2.群体凝聚力与管理要提高群体的效率(生产率),不能只依靠加强群体的凝聚力,对群体的教育与引 导也是关键的一环。最重要的是,管理者要在提高群体凝聚力的同时,加强对群体成员 的思想教育和引导,协调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提高群体对组织目标的认同度,克服群 体中可能出现的消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民房借贷合同协议
- 贸易服务协议书范本
- 聘用收款合同协议
- 机械股份合同协议
- 护士职业道德试题及答案
- 2024年文化产业管理考试的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的联动研究试题及答案
- 文化项目管理的关键因素分析试题及答案
- 工会法相关试题及答案
- 2024年激光技术工程师考试须知及试题及答案
- 好特卖兼职合同协议
- 海泰电子病历系统-(医生)用户手册
- 新生儿心肺复苏评分表
- 《慧典电子病历系统》操作手册
- 《煤矿地表沉陷区监测技术地方标准》
- 壮锦的造型特征与色彩审美特征
- 强弱电架空线缆入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甲乙丙资信
- 样品外观尺寸检测报告.docx
- 免考勤申请书范文
- 国土调查调查项目招投标书范本
- 中国古代都城空间布局演变特征
- 砂石料加工场施工方案两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