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经验世界与艺术象征世界的统一_李商隐_锦瑟_诗的细读批评_第1页
人生经验世界与艺术象征世界的统一_李商隐_锦瑟_诗的细读批评_第2页
人生经验世界与艺术象征世界的统一_李商隐_锦瑟_诗的细读批评_第3页
人生经验世界与艺术象征世界的统一_李商隐_锦瑟_诗的细读批评_第4页
人生经验世界与艺术象征世界的统一_李商隐_锦瑟_诗的细读批评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伊犁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人生经验世界与艺术象征世界的统一李商隐锦瑟诗的细读批评徐克瑜(庆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745000中文系,甘肃西峰)摘要:本文运用英美新批评复义、悖论和反讽等细读的方法,对李商隐的锦瑟诗作了新的诠释和批评。文章认为,在锦瑟诗中,诗人复杂精细的人生经验世界与艺术象征世界达到了完美的结合。关键词:李商隐;锦瑟诗;细读批评中图分类号:I2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076(2002)01003804锦瑟诗是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的一首无题诗,对于这首诗的解说,历来纷纭。有“自伤身世说”;有“给诗集作序说”;有“叹时光流逝说”;有“追忆华年往事说”等等。我

2、认为,像锦瑟这样一首思想精微、蕴含丰富、感受比较复杂的诗歌,将其主题概括为一种显然是难以成立的。为了分析和诠释的方便,我在此引进英美新批评阐释和解读诗歌的三个新术语“复义”、“悖论”和“反讽”。所谓“复义”,也叫“含混”,它是指在诗歌鉴赏和批评中,允许几种歧解和多义的并存,这几种歧解和多义不仅可以并存,而且相互之间可以彼此丰富、补充、配合,共同组成一个意义丰1(P179-184)富而又复杂的整体。所谓“悖论”,主要是指诗歌作品在语言文字和景象描写上表现出一种矛盾的形式,矛盾的两个方面同时出现,而在一个真理的基础上统一起1(P179-184)来。所谓“反讽”,指的是在诗歌文本中,表达出来的字面意

3、义与没有表达出来 的实际意义互相对立,说的是假相,意思却暗指的是真相,即言在此而义在彼,所1(P184)言非所指。复义、悖论和反讽在它们的产生初期只是作为诗歌创作中的一种修辞方式和语言技巧而存在,到了英美新批评那里,它却成为一种解读、鉴赏和批评诗歌的原则和方法,成为诗人和批评家对这个充满复杂矛盾的现实社会和人生的一种认识和看法,一种对荒谬世界和现实人生的表达方式。新批评家们认为:人类丰富的思想认识、复杂的情感经验和微妙的心理感受,在现实世界中是相互冲突、互不包容的,但在诗歌创作中,可以通过语言文字、修辞技巧和画面景象的形式将其整合在一起,使它们在作1(P183)品所表达的抽象的人生经验和人生精

4、义的基础上统一起来。这样就产生了以表达人生经验而不是以抒发主体感情为创作追求的现代诗歌。由于这一类诗歌的诗境比较复杂、含义比较丰富,因此,在解读的时候,应当允许多种解说的存在,这多种解说的存在,不仅不互相矛盾,而且可以从各自不同的方面和收稿日期:20010914作者简介:徐克瑜(1964),男,甘肃镇原人,庆阳师专中文系讲师,研究方向为文艺学。 38 角度丰富和完善诗境的多重建构和复义性主题的表达。所以,现代诗歌理论家们认为,诗虽然要表达人的情感,但表达的不是人的情感状态的本身,诗表达的是“在平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艾略特说:“诗不应该直抒感情、直抒个性,诗应当逃避个性和感2(P8)就是说,诗

5、应当去描述人类丰富、复杂的心理经验和心理感受,表达人类情。”理性化、沉淀化了的情感。一句话,诗应当表达“人生的经验”。基于上述认识,就决定了现代诗歌的表达方式不是对现实的客观描绘,也不是对主体激情的直接抒发,而应当去寻找客观对应物意象,通过意象的象征、暗示、隐喻,达到对人类丰富、复杂的情感经验和心理感受的揭示。不难看出,李商隐的无题诗,特别是他的锦瑟诗,所表达的就是人类丰富而又复杂的思想认识、情感经验和心理感受。这些复杂的人生经验、人生精义和人生感受,在现实世界中是相互对立、互不包容的,但在李商隐用高超的语言技巧、修辞手段所构筑的意象、象征和暗示的世界中,在他创造的凄迷、惆怅和朦胧的诗境世界和

6、浓重的感伤氛围中,达到了平衡。也就是说,在李商隐锦瑟诗中,人生经验世界与艺术象征世界达到了完美的统一。下面我结合作品来作具体的分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诗的第一句便是一个明显的“悖论”。“锦瑟”,是古代一种极为珍贵华美的乐器,相传有二十五弦或五十弦,据说锦瑟这种乐器能够演奏出非常好听但又非常哀怨的声音。诗人一开头就发出了一连串的人生诘问和感慨:如此珍贵华美的锦瑟,你为什么偏偏就是五十弦呢?正是你这无端无由的“五十弦”,才激起了我对流逝的华年和岁月的追忆,而演奏锦瑟的人哪,你为什么也无端无由地弹奏出这样一些极动听而又凄怆的声音,正是这种声音,才勾起了我对往昔岁月里所经历的种种亦喜

7、亦悲的情事的回忆。现在回忆起那流逝的岁月以及所经历过的种种人事,多么令人伤感!多么令人不堪回首!这里的“无端”看似无理,其实“无端”里包含“有端”,“无理”中包含“有理”,这是一个典型的“反讽”。就在这“无端”和“有端”组成的悖论和反讽的矛盾性命题里,完成了诗的复义主题的表达。这句诗的曲处在此,妙处也在此。关于这两句,古人把它称为“托物起兴”,其实,它是一种“反讽”,言在此而意在彼,所言非所指。诗一开头,便给我们定下了一个浓重感伤的凄凉基调,给我们渲染出了一种凄迷、怅惘、朦胧的诗境氛围。不难看出,诗篇的头两句“无端”和“思华年”与后两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前后照应,一起构成了诗

8、的追忆感伤主题的表达和诗的模糊、迷离的意境创造。因此,“痛惜时光流逝说”、“追忆华年往事说”、“自叙身世说”、“人生总体感怀说”、“迷惘的情事说”它们都从各自不同的方面抓住了此诗的总体基调和总体氛围。这几种解释从各自不同的角度,丰富和完善了锦瑟诗的多义性主题,这就是“复义”。在诗篇的头两句和后两句所创造的追忆、感伤和迷茫的总体氛围中,诗人写下了中间四句。这四句诗,历来争议很大。我认为:在这四句诗中,诗人通过象征、意象和用典的方式,对他终生所持守的两种人生境界、人生追求和人生理想作了象征性地描述,同时,也对他无论是处在亦好还亦坏、亦喜还亦悲的人生境遇里都感到无限凄凉、迷惘的悲伤心灵世界作了意象性

9、的展现。“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这两句从表面看来是用典,其实,它是通过对这种象喻性典故的选择和运用,展现了两种互不相同、互不包容的精神境界和人生追求。这两个典故,前一句出自庄子齐物 39 论,后一句用太平御览十三国志中蜀王杜宇死后化为杜鹃,每年春天便悲啼不止的故事。前句给我们一种人生如梦、恍惚迷离的感觉;后句则表现了一种苦苦追求而又毫无结果的人生悲哀。的确,在这两句诗中,确有典故出处所表达的意义,但这只是一般的解读法,而在李商隐锦瑟诗的用典中,典故不仅有它出处和本身的意义,更为重要的是,典故在这里又是作为一种象征性的比喻和意象,直接参予了诗歌意境的营造和氛围的渲染。象征和意象的作用

10、不仅在于它能够引发人们丰富的感性想象和联想,还在于它能够进一步引发人们对人生的理解和理性的思考。这是在解读李商隐锦瑟诗时应特别注意的一个问题。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庄生(子)在破晓时分做了一个非常美丽的蝴蝶梦,梦见他变为一个“绝对自由”,翩然而飞的蝴蝶;梦虽美好,可惜是一个短暂的“晓梦”,一场南轲春梦。言下之义是说:我明明知道我所做的这种理想的梦是非常短暂和靠不住的,梦醒后仍然要面对残酷的现实,但在当时我还是那样地执着、沉迷和留恋。人生不也是这样吗?若把什么都看透了,那人生还有什么意义?人生可爱、可贵之处就在于既要面对人生、不放弃人生,又要善于做各种各样美好的梦。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目标,才

11、能够成就事业。试想:一个不会做梦或没有美好梦想的人,怎么能够指望他去追求崇高的人生理想、远大的人生目标呢?从某种意义上说,诗人就是世界上爱做梦和善于做梦的人。这一句看似一个矛盾的“悖论”,但就在这个悖论形式中,却异常深刻、异常真实地表达了诗人丰富复杂的人生体验和人生感受。正如王国维所说的:世间的事情,可爱的不可信,可信的却不可爱。这不仅是哲人的困惑和矛盾,也是诗人的困惑和矛盾。“望帝春心托杜鹃”,是一个典型的“自然人化”传说。在这里,诗人用来象喻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和殉道情怀。这句诗的意思是说,为蜀中人民做了许多好事的贤明之君望帝虽然走了,但他那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美好情怀;那崇高的献身精神将永

12、远激励人们奋勇前行。尽管他的事业未竟,尽管他将一项伟大的事业托付给啼血哀鸣的杜鹃,但他那种至死不渝的献身精神和悲壮的人生情怀,将永留人间。这不也就是诗人在另外一篇诗中所提倡的“春蚕”和“蜡烛”精神吗?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这不仅是诗人终生持守的人生信条,也是他高贵的精神和品格的写照。这一句也是一个悖论,在这个悖论中,更好地表达了诗人那一种痛苦而执着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殉道精神和悲怆情怀。不难看出,这两句诗又共同构成了一个更为庞大和复杂的“悖论” 。这两句连在一起表达了这样一个完整的意思:只有能善于做梦的人和拥有美好理想的人,才能够热爱生活、迷恋生活;也只有热爱生活,迷恋生活的人,才能够终

13、生为他所选择的崇高的理想和事业去奋斗、去献身;尽管这种献身要付出惨重的生命代价,是一个悲剧的结果,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显然,在诗人看来,这是两种不同的精神境界、人生追求和人生状态,但又是一个完整的精神境界、人生追求和人生状态。一个完整的人生历程,应当是上述两种精神境界、人生追求和状态的统一。不难看出,可爱不可信的是道家的精神状态和人生境界,可信不可爱的是儒家的精神状态和人生境界,儒道互补,“穷则不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本来就是古人普遍拥有的一种文化心理和精神状态。这两句看似矛盾,但在一个真理性命题的基础上达到统一。“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这两句诗:前一句用典故寄托,后一句是

14、 40 用意象暗示。这里用明珠被遗弃不用而暗自垂泪,喻自己怀才不遇;“蓝田”句虽不知典出何处,但中唐诗人戴叔纶曾以“蓝田日暖,良玉生烟”来形容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 “诗景”。这两句不仅象喻自己虽然有“明珠” 和“良玉”一样的品质和才情,但始终见弃而不被所用,更重要的是它象征性地寓托了自己一生不管身处亦好还亦坏、亦喜还亦悲的境遇里,总感到一种莫名的悲伤。总之,它与“庄生”和“望帝”两句连在一起,从总体上传达出诗人一种无限的迷茫、怅惘、悲伤、凄凉、感伤、虚幻的主观心境和人生体验。这是诗人式的人生感伤与体验,也是哲人式的冷静与思考。“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两句是说,上面我所追忆和诉说的此

15、情、此事、此理、此景,当我过了锦瑟华年,能够用一颗平常的心去追忆和回味时,仔细回想起来,当时所发生的这一切就足以让人茫然、惘然了。李商隐的锦瑟诗,其实言的就是“不可言之事”,抒的就是“不可抒之情”,述的就是“不可述之理”。这种幽渺的理、迷惘的情、惝恍的事,一旦与审美意象相契合,就会变形象为象征,创意象为意境,这种情、理、事就被对象化和表现化出来。就是说,在李商隐的锦瑟诗中,人生经验世界与艺术象征世界达到了完美的统一。不难看出,李商隐的锦瑟诗,表达的就是一种复杂精微的人生经验和人生感受,一种主观化的人生意绪和心灵化的人生体验,它本身就具有某种复杂性、抽象性和模糊性,再加上诗人特有的艺术象征的表达

16、和对意象、暗示、隐喻等技巧手法的运用,从而使诗境变得更加模糊、更加朦胧,主题也变得更加丰富和复杂,锦瑟诗的争议在此,魅力也在此。参考文献:1 M童庆炳文学理论要略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2 A1989艾略特传统与个人才能艾略特诗学文集z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Integration Between Life Experience World and Artistic Symbolic WorldInterpretation and Comments on Li Shangyin's Poem"Jing se"XU Ke-yu(The Chinese Department of Qingyang Teachers College, Xifeng 745000, Gansu, China)Abstract: This article makes a new interpretation and comment on Li Shangyin's poem"Jing se"by applying some methods of intensive reading such as new criticism and reconsid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