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中考初中化学综合题1.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与探究活动,请你参与。I.制取气体并验证气体性质。ABCD(1)写出仪器a的名称: 。(2)用A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装置C可以收集氧气,这是因为氧气具有 的性质。(3)装置B与D组合制取并验证 CO2的某些性质。检查装置B的气密性的方法: 。若装置D中盛放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若盛放氢氧化钠 溶液,则没有明显现象产生。n .在老师的指导下,兴趣小组同学多角度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确实能发生反应。(4)小明进行如下实验:将收集满CO2的两支试管(相同规格)分别倒立在水和NaOH溶液中,轻轻晃动试管,产生了
2、如下图所示现象。、=zSrr=不口 氮氧化钠水七三三日t三三二千演酒 甲 乙小明根据,判断CO2和NaOH发生了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甲实验的目的是。(5)小菁同学取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用 pH计测定溶液的pH为13.5,通入二氧化碳一会儿,测得溶液的 pH为11.2,继续通入二氧化碳,再测得溶液的pH为9.2,溶液的pH降低的原因是,该实验可以说明 CO2和NaOH发生了反应。(6)小菁根据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设计了另一个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C02与NaOH发生了反 应。【答案】长颈漏斗2KC1Q -2KC1+ 302T (或其他合理答案)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关闭止水夹,
3、往长颈漏斗注入一定量的水,如果长颈漏斗与锥形瓶中的液面形成稳定的水 位差说明装置气密(或其他合理答案)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乙试管内液体高度比甲试管内的液体高得多(或其他合理答案)2NaOH + CO = Na 2CO + H 2O对比实验(或其他合理答案)溶液中NaOH减少,溶液碱性减弱 取少量NaOH溶液于试管中,通入一定量二氧化碳后,再往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有大量的气泡冒出【解析】(1)通过分析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可知,a是长颈漏斗;(2)A装置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氯酸钾在二氧化镒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C1O 3 等 2KC1+3O 2, C装置收集
4、氧气的方法是向上排空气法,原因是: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3)检查装置B的气密性的方法是:关闭止水夹,向长颈漏斗注入一 定量的水,如果长颈漏斗与锥形瓶中的液面形成稳定的水位差说明装置气密,说明装置气 密性良好;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所以装置D中若盛放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若盛放氢氧化钠 溶液,则没有明显现象产生;(4)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所以小明根据乙试管内的液体比甲试管内的液体高得多,判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 2=Na 2CO3+H 2。;甲实验中液面的高度对比乙实验中
5、液面 的高度得出结论,所以甲实验的目的是对比实验;(5)溶液的碱性强弱与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浓度有关,所以小菁取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用 pH计测定溶液的pH为13.5。往溶液 中通入二氧化碳一会儿,测得溶液的pH为11.2,继续通入二氧化碳,再测得溶液的 pH为9.2,溶液的pH降低的原因是:溶液中氢氧化钠减少,溶液碱性减弱,该实验可以说明二 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6)二氧化碳和碱反应会生成碳酸盐,碳酸盐和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通入一定量二氧 化碳后,再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有大工泡冒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 生了化学反应2.酸、碱
6、、盐是中学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化合物。(1)下列关于硫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稀硫酸能够与锌反应制取氢气B硫酸溶液中K+、Ca2+、OH C可以大量共存C浓硫酸和浓盐酸敞口放置后溶质质量分数均减小D硫酸和盐酸溶液中都含有 H+,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2)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常会变质,写出其化学方程式 。(3)已知 中盛有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根据图示的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写出烧杯中加入石灰水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烧杯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后得到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有哪些? (4)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和石灰水反应制取氢氧化钠,并对反应后的溶 质成分进行探究。某同学认为反应后的溶液
7、一定含有碳酸钠,请你设计实验进行检验。(5)取99g碳酸钠溶液放入烧杯中,加入111g氯化钙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滤渣10g求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B 2NaOH+C腔Na2CQ+H2。酚儆溶液变红Na2CQ+Ca (OH)2 CaCOJ+2NaOH NaCl和HCl取样品少许,滴入氢氧化钙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产生。若有沉淀产生则含有碳酸钠,反之则无 5.85%【解析】【分析】稀硫酸能够与锌反应制取氢气,碳酸钠溶液和石灰水反应制取氢氧化钠。【详解】(1) A.稀硫酸能够与锌反应制取氢气,故 A正确。B.硫酸溶液中K+、C可以大量共存,而 Ca2+、OH由于硫酸钙微
8、溶,氢离子和氢氧根离 子能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故 B不正确;C.浓硫酸因为具有吸水性而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溶质质量分数均减小,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敞口放置后导致溶质减少而溶质质量分数均减小,故C正确;D.硫酸和盐酸溶液中都含有 H+,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故 D正确。故选Bo(2)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常会变质,是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对 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C2 NazCQ+HzO。(3)烧杯中加入酚酬:溶液,由于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而酚血:遇碱变红,所以对应的现象 是酚酗:溶液变红。烧杯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C3+
9、Ca ( CH) 2CaCQ J +2NaCT 烧杯 存在的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所以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后得到溶液中的溶质一定 有生成的氯化钠和剩余的HCl,对应的化学式为 NaCl和HCl。(4)当怀疑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共存时要确定碳酸钠的存在就加入氢氧化钙溶液,所以对应 的操作和现象为:取样品少许,滴入氢氧化钙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产生。若有沉淀产生 则含有碳酸钠,反之则无。(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反应后的溶液的质量为99g+111g- 10g = 200g设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CaCO3X 2NaClNa2Cn3 + CaCli= 100 +11710g200g x x10010
10、gTT7 - 200g X xx= 5.85%故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5.85%。【点睛】碳酸钠溶液显碱性,属于盐,稀硫酸与锌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 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3.水与溶液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1)将硬水转化为软水的原理是将硬水中溶有较多含 (填元素符号,下同)、 的物质除去。(2)在水中加入洗涤剂可增强去油污的能力,这是因为洗涤剂有 作用。(3)自热米饭是利用发热包中的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热量来进行加热,生石灰与水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为。(4)如图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0 1030温度电在30c时,向30g甲物质中加入50g水,充分
11、搅拌后,需再加入 g水恰好形成 饱和溶液。若甲中混有少量乙,采用 的方法提纯甲。30c时,将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10C,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O【答案】Ca、Mg乳化 CaO + BO=Ca(OH» 25冷却热饱和溶液丙【解析】【分析】【详解】(1)将硬水转化为软水的原理是:将硬水中溶有较多含Ca、Mg的物质除去;故答案为Ca; Mg;(2)在水中加入洗涤剂可增强去油污的能力,这是因为洗涤剂有乳化作用;故答案为乳化;(3)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故答案为CaO+H2O=Ca (OH)2 ;(4)设30c时,30g甲物质到达饱和状态需要水的质量为x,30g40g? x
12、=100g75g, 75g-50g= 25g;若甲中混有少量乙,采用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因为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比较大;30c时,将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10C,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丙,因为降温后丙的质量分数不变,还是最小;故答案为25;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丙。4.生活中常见物质的性质、制法等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1)化合反应发生后,生成物肯定不会是 (填“单质”或“化合物”)。(2)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溶液pH的变化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p点所示溶液为碱性B油表示恰好完全反应C m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为 NaCl和HClD该图所对应
13、操作是将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3)沾有浓氨水的棉棒放在浓盐酸瓶口为什么有白烟生成: 。(4)图2装置可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并检验生成的气体产物。A装置的作用是。C装置玻璃管里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B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现有73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和127g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求反应 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单质D浓氨水、浓盐酸均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气和氯化氢相遇生成氯化俊固体 除去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防止干扰后续实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高温3CO+F2O32Fe+3CQ T 5.85%(1)化合反应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生成不可能是
14、单质。(2)A、p点所示溶液的pH大于7,所以溶液为碱性,正确;B、n点所示溶液的pH等于7,溶液显中性,说明酸碱恰好完全中和,正确;C、m点所示溶液的pH小于7,说明氢氧化钠不足,盐酸有剩余,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和HCl,正确;D、实验过程中,开始时溶液显酸性,随着滴入溶液体积的增加,溶液逐渐变为碱性,该 图中pH是从小于7逐渐的增大到7,然后大于7,所以对应操作是将氢氧化钠滴入盐酸 中,错误。故选Do(3)浓氨水、浓盐酸均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气和氯化氢相遇生成氯化俊固体,即有白烟 生成。(4)混合气体先通过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除去二氧化碳,防止二氧化碳对一氧化碳与氧化 铁反应产物二氧化碳
15、的干扰。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有白色沉淀产生。 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所以B装置中发生的反应为高温3CO+FeO3=2Fe+3COd。盐酸中HCl的质量为73 g X10%=7.3 g设反应生成的NaCl的质量为xNaOH+ HCl =NaCl + H2O36.5 58.57.3g x36.5 _ 58.57.3g - xx=11.7 g所以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1.7g100%=5.85% 。73g+127g答: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85%。5.下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涔解度g(1)
16、P点的含义是。(2)在t1C时,将2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溶液的质量为 (3)将13c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此时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4)若A中混有少量B时,最好采用 的方法提纯 A【答案】12c A、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60g B>A>C降温结晶【解析】【分析】【详解】(1)溶解度曲线的交点代表在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一样。(2)依据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tiC时,将2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只能溶解10g,故溶液的质量为 50g+10g=60g。(3) A、B的物质此时依然为饱和溶液,12 c时B的溶解度大于A
17、,则B的质量分数大于A, C物质变为不饱和溶液,则应该使用13c时C的溶解度进行计算,C的溶解度明显小于A Bo则其大小关系为:B>A>C(4) A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较大,故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6.某固体混合物中可能含有氢氧化钠、硝酸钠、氯化钠、硫酸钠、碳酸钠。为了研究该混 合物的成分,某同学按下列流程进行了实验(各步均恰好完全反应):根据流程图回答问题:(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根据实验现象推断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3)该同学为了进一步确定固体混合物的组成,取样品 20.9g (其中含钠元素质量为6.9g),按上述流程图进行
18、实验,产生 11.65g白色沉淀A,产生2.2g气体W。通过计算, 确定该混合物中还含有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其质量为 go【答案】CO2 Ca(OH)2 CaCO3H2O NaCl AgNO 3 AgCl 4 NaNO3Na2cO3、Na2sO4 NaNO3 8.5【解析】 【分析】将固体加足量水溶解得到溶液,步骤中加适量稀盐酸有气体W生成,则说明样品中含有碳酸钠(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二氧化碳(W);步骤中加入稀硝酸和氯化银,得到白色沉淀 A,说明样品中含有硫酸钠(硫酸钠和氯化钢反应生成硫酸钢沉 淀和氯化钠),A是硫酸钢,硫酸钢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步骤过滤后向溶液中 加
19、入稀硝酸和硝酸银,生成的白色沉淀C是氯化银(硝酸银和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但不能说明样品中是否含有氯化钠,因为步骤中反应都新生成了氯化钠;步骤中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水,白色沉淀B是碳酸 钙;根据题中实验现象还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氢氧化钠和硝酸钠。【详解】(1)由上分析可知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 Ca(OH) 2 CaCO3H?O ;反应是硝酸银和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化学方程式为NaCl+AgNO 3 AgCl +NaNO3 ;(2)由上分析可知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Na2SC4、NazC
20、Os;(3)由上分析可知产生 11.65g白色沉淀A是硫酸钢,产生2.2g气体W是二氧化碳,根据反应的转化关系,设样品中硫酸钠含有的钠元素质量为ml,硫酸根离子质量为 n1,样品中碳酸钠含有的钠元素质量为m2,碳酸根离子质量为 n2,BaSO4Na2SO42Na+SO2-233469611.65gmln1233 _ 46 _ 96 11.65g m1 n1解得 m1=2.3g, n1=4.8gCO2Na2CO32Na+CO2-4446602.2gm2n24446 60=一2.2g m2 n2解得m2=2.3g, n2=3g,则样品中剩余钠元素质量为6.9g-2.3g-2.3g=2.3g,样品剩
21、余的阴离一2.3g 23子质量为20.9g-6.9g-4.8g-3g=6.2g ,钠兀素和阴离子的质量比= 氢氧化钠中钠6.2g 62 '元素和氢氧根离子的质量比为竺 > 空氯化钠中钠元素和氢氧根离子的质量比为二3-176235.52323> ,硝酸钠中钠元素和硝酸根离子的质量比为,所以样品中还含有的物质只能是硝6262酸钠,化学式为 NaNC3;所含硝酸钠的质量为2.3g+6.2g=8.5g。7 .工业生产常用“苛化法”制取氢氧化钠其原料为碳酸钠、石灰乳 由Ca(OH)2和水组成 的混合物,大致流程如下。科学兴趣小组模拟上述流程 ,在实验室中制备氢氧化钠。实验室进行“操作1”时,需要用到下列器材中的 (可多选).(2)制备氢氧化钠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Ca(OH)2=2NaOH+CaC0 .将53克溶质质量分数为20%勺碳酸钠溶液与17克石灰乳混合,若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出计算所得氢氧化钠溶液的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数据可视化项目造价咨询合同
- 《讲句子结构》课件
- 海外投资协议补充协议
- 铁路工程安全技术石家庄铁路60课件
- 铁路集装箱运价计算单元集装箱运输杂费计算课件
- 中医社区护理课件
- 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生涯发展展示
- 纸箱厂承包合同范本大全
- 设备采购合同附加协议范本
- 股权转让合同模板及风险防范
- 汽车充电站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清单-有依据
-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第二学期六年级语文期中试题(含答案)
- 大学生心理健康-厦门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中餐烹饪美学》课后答案
- 2020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工业控制网络及组态技术》教案
- 07FG04 钢筋混凝土门框墙(含更正说明)
- 流体力学(清华大学张兆顺54讲) PPT课件 76-2-4流体力学(中)(第二章 流体运动学)
- 基于超限学习机的无设备定位方法研究
- 110kV输变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NY 526-2002水稻苗床调理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