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1年全国各地生物高考试题分类汇篇:九免疫部分1、(11年大纲版全国卷)5研究发现两种现象: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则这两种物质中( )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 B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C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原 D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答案】C2(11年上海卷)登革热是由蚊虫叮咬传播的微生物传染病,该病的传播途径属于 A接触传播 B空气传播 C病媒传播 D媒介物传播答案: C3(11年上海卷)人免疫系统中大量合成并分泌抗体的细胞是 A巨噬细胞 BT淋巴细胞 C致敏T细胞 D
2、浆细胞答案:D4、(2011年浙江卷)与被动免疫相比,下列属于主动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免疫作用在受体(接受者)内维持时间较长B、受体接收的是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C、可使受体迅速产生抗原抗体反应D、主要用于治疗或紧急预防感染答案:A5(11年上海卷)人工免疫时常将经过理化方法杀死的病原微生物作为疫苗,这表明抗原刺激免疫系统的决定因素在于A抗原细胞的完整性 B病原微生物的活性C抗原空间结构的正确性 D病原微生物感染的特异性答案:C6、(11年重庆卷)某人因过量注射美容制剂而出现头昏、站立不稳等症状。经医生诊断后,医生为其注射了肉毒杆菌抗毒素进行治疗,目的是A.中和体内的肉毒杆菌外毒素B.
3、中和体内的肉毒杆菌凝集素C.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发挥体液免疫作用D. 刺激机体释放出淋巴因子发挥细胞免疫作用。答案:A7、(11年新课标卷)回答问题人体肝细胞可产生一种分泌蛋白(称为蛋白A),运出细胞后进入血液。已知内质网、核糖体和高尔基体参与了蛋白A的合成或运输,则这些细胞器在蛋白A合成和运输过程中行使功能的顺序是_、_、_。人体的胰岛细胞中_(含有、不含有)蛋白A基因 。为了研究小鼠在接受大肠杆菌碱性磷酸酶(AKP)刺激后其体内抗体水平的变化,提取大肠杆菌AKP,注射到小白鼠腹腔内,进行第一次免疫。一段时间后,检测到抗体水平达到峰值。在这个过程中,_细胞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形成的
4、_细胞可以快速增殖、分化并产生大量抗体。上述免疫属于_(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答案】核糖体 内质网 高尔基体 含有 B 浆 记忆 特异性8、(11年北京卷)实验一:用不带特殊病原体的小鼠进行如下特异性免疫实验,过程如图1,结果如图2,(1)实验中,对B组小鼠的处理是作为A租小鼠的¬¬¬_处理。(2)从图2可知,组与组相比,小鼠脾脏中的活细菌数量的增长趋势 ,说明血清中的 不能有效抑制脾脏内的细菌繁殖。注射来自于A组小鼠的T细胞后,在4天内组小鼠脾脏中的活细菌数量 ,说明该组T细胞(活化T细胞) 细菌数量的增长,由此推测该细菌生活在 。(3)实验中,组小鼠感染的
5、是_,感染的时间是在注射T细胞或血清的_天。 实验二:在体外观察小鼠的T细胞和巨噬细胞(一种吞噬细胞)对细菌X的杀伤力,结果如图3.(4)由图3可知,能有效杀伤细菌X的是_细胞,而不是活化T细胞。(5)有人假设,活化T细胞释放某种物质活化了巨噬细胞。若用体外实验验证该假设,实验组应选择的实验材料包括_。(填选项前的符号)。a培养过活化T细胞的培养液 b培养过巨噬细胞的培养液cA组小鼠的巨噬细胞 dB组小鼠的巨噬细胞e培养过未活化T细胞培养液 f细菌X¬(6)该系列实验的目的是研究_。答案:(1)对照(2)相同 抗体 无明显变化 抑制 细胞内(3)细菌X 前1(4)活化巨噬(5)a、d
6、、f(6)小鼠抗细菌X的免疫应答9、(11年四川卷)下图为反射弧中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及其生理变化示意图。(1)发生反射时,神经中枢产生的兴奋沿_神经传到突触前膜,导致突触小泡与前膜_,释放神经递质(Ach);Ach与Ach受体结合后,肌膜发生_,引起肌肉收缩。(2)重症肌无力是自身免疫病,其病因是患者免疫系统把Ach受体当作抗原,使_被激活而增殖、分化、产生Ach受体抗体。Ach受体抗体与Ach受体特异性结合,造成Ach不能与Ach受体正常结合,导致_信号转换过程受阻。(3)临床上治疗重症肌无力的重度患者,可采用胸腺切除法,目的是抑制_发育成T细胞,不能产生淋巴因子,从而抑制_免疫的应答。答案
7、:(1)传出(1分) 融合(2分) 电位变化(2分)(2)B细胞(1分) 化学信息向电(2分)(3)造血干细胞(2分) 体液(2分) 2011年全国各地生物高考试题分类汇篇八:遗传基本定律部分1、(11年上海卷)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1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产生F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F1产生4个配子,比例为1:1:1:1BF1产生基因型YR的卵和基因型YR的精子数量之比为1:1C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的4种类型的精子和卵可以自由组合DF1产生的精子中,基因型为YR和基因型为yr的比例为1:1答案:D2(11年上海卷)某种植物的花色受一组复等位基因的控制,纯合子和杂合子
8、的表现型如右表,若WPWS与WSw杂交,子代表现型的种类及比例分别是 A3种,2:1:1 B4种,1:1:1:1C2种,1:1 D2种,3:1答案:C3、(11年上海卷)小麦麦穗基部离地的高度受四对基因控制,这四对基因分别位于四对同源染色体上。每个基因对高度的增加效应相同且具叠加性。将麦穗离地27cm的mmnnuuvv和离地99cm的 MMNNUUVV杂交得到F1,再用F1代与甲植株杂交,产生F2代的麦穗离地高度范围是3690cm,则甲植株可能
9、的基因型为AMmNnUuVvBmmNNUuVvCmmnnUuVVDmmNnUuVv答案:D4.(11年海南卷)假定五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则杂交组合AaBBCcDDEe×AaBbCCddEe产生的子代中,有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四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所占的比率是A.1/32 B.1/16 C.1/8 D.1/4答案: B5. (11年海南卷)孟德尔对于遗
10、传学的重要贡献之一是利用设计巧妙的实验否定了融合遗传方式。为了验证孟德尔遗传方式的正确性,有人用一株开红花的烟草和一株开百花的烟草作为亲本进行实验。在下列预期结果中,支持孟德尔遗传方式而否定融合遗传方式的是A.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F1代全为红花B.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F1代全为粉红花C.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F2代按照一定比例出现花色分离D.红花亲本杂交,子代全为红花;白花亲本自交,子代全为白花答案:C6、(11年新课标卷) 某植物红花和白花这对相对性状同时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如A 、a ;B 、b ;C c ),当个体的基因型中每对等位基因都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时(即A_
11、B_C_.)才开红花,否则开白花。现有甲、乙、丙、丁4个纯合白花品系,相互之间进行杂交,杂交组合组合、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如下: 根据杂交结果回答问题:这种植物花色的遗传符合哪些遗传定律? 实验中,植物的花色受几对等位基因的控制,为什么?答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和基因的分离定律(或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4对。本实验的乙×丙和甲×丁两个杂交组合中,F2中红色个体占全部个体的比例81/(81175)81/256(3/4)4,根据n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且完全显性时,F2中显性个体的比例为(3/4)n,可判断这两个杂交组合中都涉及到4对等位基因。综合杂交组合的实验结果
12、,可进一步判断乙×丙和甲×丁两个杂交组合中所波及的4对等位基因相同。7、(11年大纲版全国卷)人类中非秃顶和秃顶受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b)控制,其中男性只有基因型为BB时才表现为非秃顶,而女性只有基因型为bb时才表现为秃顶。控制褐色眼(D)和蓝色眼(d)的基因也位于常染色体上,其表现型不受性别影响。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回答问题:(1)非秃顶男性与非秃顶女性结婚,子代所有可能的表现型为_。(2)非秃顶男性与秃顶女性结婚,子代所有可能的表现型为_。(3)一位其父亲为秃顶蓝色眼而本人为秃顶褐色眼的男性与一位非秃顶蓝色眼的女性结婚。这位男性的基因型为_或_,这位女性的基因
13、型为_ _ _或_。若两人生育一个女儿,其所有可能的表现型为_。【答案】(1)女儿全部非秃、儿子为秃顶或非秃顶(2)女儿全部为非秃、儿子全部为秃顶(3)BbDd bbDd Bbdd BBdd非秃顶褐色眼、 秃顶褐色眼、非秃顶蓝色眼、秃顶蓝色眼8、(11年北京卷)果蝇的2号染色体上存在朱砂眼 和和褐色眼 基因,减数分裂时不发生交叉互换。 个体的褐色素合成受到抑制, 个体的朱砂色素合成受到抑制。正需果蝇复眼的
14、暗红色是这两种色素叠加的结果。(1) 和 是 性基因,就这两对基因而言,朱砂眼果蝇的基因型包括 。(2)用双杂合体雄蝇(K)与双隐性纯合体雌蝇进行测试交实验,母体果蝇复眼为 色。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按红眼:白眼=1:1,说明父本的A、B基因与
15、染色体的对应关系是 (3)在近千次的重复实验中,有6次实验的子代全部为暗红眼,但反交却无此现象,从减数分裂的过程分析,出现上述例外的原因可能是: 的一部分 细胞未能正常完成分裂,无法产生 (4)为检验上述推测,可用 观察切片,统计 的比例,并比较 之间该比值的差异。答案:(1)隐
16、0; aaBb aaBB(2)白 A、B在同一条2号染色体上(3)父本 次级精母 携带a、b基因的精子(4)显微镜 次级精母细胞与精细胞 K与只产生一种眼色后代的雌蝇9、(2011年福建卷) 二倍体结球甘蓝的紫色叶对绿色叶为显性,控制该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分别位于3号和8号染色体上。下表是纯合甘蓝杂交试验的统计数据: 请回答:(1) 结球甘蓝叶性状的有遗传遵循_定律。(2) 表中组合的两个
17、亲本基因型为_,理论上组合的F2紫色叶植株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3) 表中组合的亲本中,紫色叶植株的基因型为_。若组合的F1与绿色叶甘蓝杂交,理论上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4) 请用竖线(|)表示相关染色体,用点()表示相关基因位置,在右图圆圈中画出组合的F1体细胞的基因示意图。答案:(1) 自由组合(2) AABB aabb 1/5(3) AAbb(或aaBB) 紫色叶:绿色叶=1:110、(11年四川卷)回答下列、两小题。II(14分)小麦的染色体数
18、为42条。下图表示小麦的三个纯种品系的部分染色体及基因组成:I、II表示染色体,A为矮杆基因,B为抗矮黄病基因,E为抗条斑病基因,均为显性。乙品系和丙品系由普通小麦与近缘种偃麦草杂交后,经多代选育而来(图中黑色部分是来自偃麦草的染色体片段)(1)乙、丙系在培育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的 变异。该现象如在自然条件下发生,可为
19、60; 提供原材料。(2)甲和乙杂交所得到的F1自交,所有染色体正常联会,则基因A与a可随 的分开而分离。F1自交所得F2中有 种基因型,其中仅表现抗矮黄病的基因型有 &
20、#160; 种。(3)甲和丙杂交所得到的F 自交,减数分裂中甲与丙因差异较大不能正常配对,而其它染色体正常配对,可观察到 个四分体;该减数分裂正常完成,可生产 种基因型
21、的配子,配子中最多含有 条染色体。(4)让(2)中F1与(3)中F1杂交,若各种配子的形成机会和可育性相等,产生的种子均发育正常,则后代植株同时表现三种性状的几率为 。答案:. (14分)(1)结构(1分)
22、; 生物进化(1分)(2)同源染色体(1分) 9(2分) 2(2分)(3)20 (1分) 4(2分) 22(2分)(4)3/16(2分)11、(11年重庆卷)拟南芥是遗传学研究的模式植物,某突变体可用于验证相关的基因的功能。野生型拟南芥的种皮为深褐色(TT),某突变体的种皮为黄色(tt),下图是利用该突变体验证油菜种皮颜色基因(Tn)功能的流程示意图。 (1)
23、与拟南芥t基因的mRNA相比,若油菜Tn基因的mRNA中UGA变为,其末端序列成为“”,则Tn比多编码个氨基酸(起始密码子位置相同,、为终止密码子)。()图中应为。若不能在含抗生素的培养基上生长,则原因是 .若的种皮颜色为 ,则说明油菜 基因与拟南芥T基因的功能相同。(3)假设该油菜 基因连接到拟南芥染色体并替换其中一个t基因,则中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在联会时的基因为
24、160; ;同时,的叶片卷曲(叶片正常对叶片卷曲为显性,且与种皮性状独立遗传),用它与种皮深褐色、叶片正常的双杂合体拟南芥杂交,其后代中所占比列最小的个体表现为 ;取的茎尖培养成16颗植珠,其性状通常 (填 不变或改变)。(4)所得的转基因拟南芥与野生型拟南芥 (
25、填是或者不是)同一个物种。答案:(1)2(2)重组质粒(重组DNA分子) 重组质粒未导入 深褐色(3)TnTntt; 黄色正常、黄色卷曲; 不变 (4)是12、(11年山东卷)荠菜的果实形成有三角形和卵圆形两种,还形状的遗传设计两对等位基因,分别是A、a,B、b表示。为探究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杂交实验(如图)。(1)途中亲本基因型为_。根据F2表现型比例判断,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遵循_。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另选两种基因型
26、的亲本杂交,F1和F2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与途中结果相同,推断亲本基因型为_。(2)图中F2三角形果实荠菜中,部分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表现型仍然为F2三角形果实荠菜中的比例三角形果实,这样的个体在为_;还有部分个体自交后发生性状分离,它们的基因型是_。(3)荠菜果实形成的相关基因a,b分别由基因A、B突变形成,基因A、B也可以突变成其他多种形式的等位基因,这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_的特点。自然选择可积累适应环境的突变,使种群的基因频率由(4)现有3包基因型分别为 AABB、AaBB、和aaBB的荠菜种子,由于标签丢失而无法区分。根据请设计实验方案确定每包种子的基因型。有已知性状(三角形
27、果和卯四形果实)的荠菜种子可供选用。实验步骤: : ;
28、60; 。 结果预测:如果 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AABB;如果
29、 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AaBB; 如果 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aaBB。答案:(1)AABB和aabb 自由组合 三角形:卵圆形=3:1&
30、#160; AAbb和aaBB(2)7/15 AaBb、AaBb和aaBb(3)不定向性(或多方向性) 定向改变(4)答案一用3包种子长成的植株分别与卵圆形果实种子长成的植株杂交,得F1种子F1种子长成的植株自交,得F2种子F2种子长成植株后,按果实形状的表现型统计植株的比例 F2三角形与卵圆形植株的比例约为15:1 F2三角形与卵圆形植株的比例约为27:5 F2三角形与卵圆形植株的比例约为3:1答案二用3包种子长成的植株分别与卵圆形果实种子长成的植株杂交,得F1种子F1种子长成的植株分别与卵圆形果实种子长成的植株杂交,得F2种子F2
31、种子长成植株后,按果实形状的表现型统计植株的比例 F2三角形与卵圆形植株的比例约为3:1 F2三角形与卵圆形植株的比例约为5:3 F2三角形与卵圆形植株的比例约为1:113、(2011年江苏卷)玉米非糯性基因(W)对糯性基因(w)是显性,黄胚乳基因(Y)对白胚乳基因(y)是显性,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第9号和第6号染色体上。W一和w一表示该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缺失区段不包括W和w基因),缺失不影响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缺失的花粉不育,而染色体缺失的雌配子可育。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现有基因型分别为WW、Ww、ww、WW一、W一w、ww一6种玉米植株,通过测交可验证“染色体缺
32、失的花粉不育,而染色体缺失的雌配子可育”的结论,写出测交亲本组合的基因型: 。 (2)以基因型为Ww一个体作母本,基因型为Ww个体作父本,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 (3)基因型为Ww一Yy的个体产生可育雄配子的类型及其比例为 。(4)现进行正、反交实验,正交:WwYy()×W一wYy(),反交:W一wYy()×WwYy(),则正交、反交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分别为 、 。 (5)以wwYY和WWyy为亲本杂交得
33、到F1,F1自交产生F2。选取F2中的非糯性白胚乳植株,植株间相互传粉,则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答案: (1) ww()×Ww();Ww()×ww() (2)非糯性:糯性=1:1 (3)WY:Wy=1:1 (4)非糯性黄胚乳:非糯性白胚乳:糯性黄胚乳:糯性白胚乳=3:1:3:1 非糯性黄胚乳:非糯性白胚乳:糯性黄胚乳:糯性白胚乳=9:3:3:1 (5)非糯性白胚乳:糯性白胚乳=8:114、(11年上海卷)分析有关遗传病的资料,回答问题。(12分)下图
34、为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1同时患有甲病(Aa)和乙病(Bb)。已知5没有携带这两种病的致病基因。 62如果只考虑甲种遗传病,6的基因型:,A和a的传递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假设该地区正常女性中甲病基因携带者概率为0.2,若14和15婚配,出生的16为男孩,患病的概率是。答案: XA Xa 10%63如果只考虑乙种遗传病,12的基因型:。答案: Xb Y646的基因型可以用下列图中的表示;Aa和Bb两对基因的传递遵循基因连锁和交换定律。 答案:A65若3和4再生一个男孩,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比仅患甲病的概率,原因是。答案: 高 3产生
35、的配子ab比aB概率高66若5和6生出与13表现型相同孩子的概率为m,则他们生出与14表现型相同孩子的概率为 。答案: (1-4m)/49. (11年海南卷)下图为某家族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甲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乙遗传病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已知III-4携带甲遗传病的治病基因,但不携带乙遗传病的治病基因。 回答问题:(1)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X,Y,常)染色体上,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X,Y,常)染色体上。(2)II-2的基因型为_,III-3的基因型为_ _。(3)
36、若III-3和III-4再生一个孩子,则这个孩子为同时患甲,乙两种遗传病男孩的概率是_。(4)若IV-1与一个正常男性结婚,则他们生一个患乙遗传病男孩的概率是_。(5)IV-1的这两对等位基因均为杂合的概率是_。答案:(1)常 X (2) AaXBXb AAXBXb_或 AaXBXb (3)1/24_ (4)1/8 (5)3/10 2011年全国各地生物高考试题分类汇篇七:遗传物质基础、结构和表达部分(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11年广东卷)艾弗里和同事用R
37、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从表可知实验组号 接种菌型 加入S型菌物质 培养皿长菌情况 R 蛋白质 R型 R 荚膜多糖 R型 R DNA R型、S型 R DNA(经DNA酶处理) R型A.不能证明S型菌的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B.说明S型菌的荚膜多糖有酶活性C.和说明S型菌的DNA是转化因子D.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答案:C2、(2011年江苏卷)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
38、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B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培养 C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D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答案: C(二)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1、(2011年安徽卷)甲、乙图示真核细胞内两种物质的合成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所示过程通过半保留方式进行,合成的产物是双链核酸分子B、甲所示过程在细胞核内进行,乙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C、DNA分子解旋时
39、,甲所示过程不需要解旋酶,乙需要解旋酶D、一个细胞周期中,甲所示过程在每个起点只起始一次,乙可起始多次答案:D2. (11年海南卷)关于核酸生物合成的叙述,错误的是A. DNA的复制需要消耗能量 B. RNA分子可作为DNA合成的模板C. 真核生物的大部分核酸在细胞核中合成D. 真核细胞染色体DNA的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前期答案: D3. (11年海南卷)关于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A.只有细胞内的核酸才是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B.DNA分子中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之间的碱基一定是通过氢键连接的C.分子大小相同、碱基含量相同的核酸分子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一定相同D.
40、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SARS病毒可观察到DNA和RNA的分布答案: B4(11年上海卷)某双链DNA分子含有400个碱基,其中一条链上A:T:G:C1:2:3:4。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该DNA分子的一个碱基改变,不一定会引起子代性状的改变B该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120个C该DNA分子中4种碱基的比例为A:T:G:C3:3:7:7D该DNA分子中的碱基排列方式共有4200种答案:B(三)基因的表达1、(11天津理综卷)土壤农杆菌能将自身Ti的质粒的T-DNA整合到植物染色体DNA上,诱发植物形成肿瘤。T-DNA中含有植物生长素合成酶基因(S)和细胞分裂素合成酶基因
41、(R),它们的表达与否能影响相应植物激素的含量,进而调节肿瘤组织的生长与分化。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当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的比值升高时,诱发肿瘤生芽B 清除肿瘤中的土壤农杆菌后,肿瘤不再生长与分化C 图中肿瘤组织可在不含细胞分裂与生长的培养基izhong生长D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进而控制肿瘤组织生长与分化答案:B2(11年上海卷)原核生物的mRNA通常在转录完成之前便可启动蛋白质的翻译,但真核生物的核基因必须在mRNA形成之后才能翻译蛋白质,针对这一差异的合理解释是A原核生物的tRNA合成无需基因指导 B真核生物
42、tRNA呈三叶草结构C真核生物的核糖体可进入细胞核 D原核生物的核糖体可以靠近DNA答案:D4. (11年海南卷)关于RNA得叙述,错误的是A.少数RNA具有生物催化作用B.真核细胞内mRNA和tRNA都是在细胞质中合成的C.mRNA上决定1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碱基成为密码子D.细胞中有多种tRNA,一种t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答案: B5、(2011年江苏卷)关于转录和翻译的叙述,错误的是 A转录时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 B转录时RNA聚合酶能识别DNA中特定碱基序列
43、0; CmRNA在核糖体上移动翻译出蛋白质 D不同密码子编码同种氨基酸可增强密码的容错性答案: C6(11年上海卷)右图表示两基因转录的mRNA分子数在同一细胞内随时间 变化的规律。若两种mRNA自形成至翻译结束的时间相等, 两基因首次表达的产生共存至少需要(不考虑蛋白质降解)A4h B6h C8h D12h答案:B 2011年全国各地生物高考试题分类汇篇六:细胞代谢(呼吸)部分1
44、、(11年山东卷)某举小组在室温下进行了酵母菌无氧呼吸的探究实验(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滴管中冒出的气泡是反应产生CO2的结果B试管中加水的主要目的是制造无氧环境C若试管中的水换成冷水,气泡 速率下降D被分解的葡萄糖中的能量一部分转移至ATP,其余的存留在酒精中答案:D2(11年上海卷)下列细胞中,其呼吸过程会产生乙醇的是 A缺氧条件下的马铃薯块茎细胞 B剧烈运动时的人骨骼肌细胞 C酸奶生产中的乳酸菌 &
45、#160; D受涝的植物根细胞答案:D3(11年上海卷)右图为人体某细胞内发生的部分代谢途径,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所示的反应类型为氧化分解反应B该细胞膜上有胰高血糖素受体,但无肾上腺素受体C脂肪酸需转化为丙酮酸后,才能进入三羧酸循环D该细胞合成的甘油三脂主要以VLDL的形式输送至血液答案:D4.(11年海南卷)关于酵母菌的叙述,错误的是A.酵母菌既含有核基因,又含有线粒体基因B.酵母菌无氧呼吸的终产物经主动运输到细胞外C.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在培养早期呈“J”型增长D.碳源充足和不充足的培养液中酵
46、母菌种群的K值不同答案: B5.(11年海南卷)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子风干脱水后呼吸强度增强 B.土壤淹水可导致根系发生无氧呼吸C.破伤风杆菌在有氧条件下能大量繁殖 D.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氧呼吸逐渐减弱答案: B6. (11年海南卷)细胞内糖分解代谢过程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细胞能进行过程和或过程或B.真核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能进行过程和C.动物细胞内,过程比过程释放的能量多D.乳酸菌细胞内,过程产生H,过程消耗H答案: B7、(2011年安徽卷)某种
47、蔬菜离体叶片在黑暗中不同温度条件下呼吸速率和乙烯产生量的变化如图所示,t1、t¬¬2¬表示10-30°C之间的两个不同温度。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与t1相比,t¬¬2时呼吸速率高峰出现时间推迟且峰值低,不利于叶片贮藏B与t¬¬2相比,t¬¬1时乙烯产生量高峰出现时间提前且峰值高,有利于叶片贮藏C.t1、t¬¬2¬条件下呼吸速率的变化趋势相似,t1>t¬¬2,t1时不利于叶片贮藏D.t1、t¬¬2¬条件下
48、乙烯产生量的变化趋势相似,t1<t¬¬2,t1时不利于叶片贮藏答案:C8、(2011年江苏卷)右图为不同培养阶段酵母菌种群数量、葡萄糖浓度和乙醇浓度的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AB段酵母菌呼吸发生的场所是 ;曲线BC段酵母菌呼吸的方式为 。 (2)酵母菌种群数量从C点开始下降的主要原因除葡萄糖大量消耗外,还有 、 。 (3)在T1一T2时段,单位时间内酵母菌消耗葡萄糖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有
49、60; 、 。 (4)某同学在T3时取样,统计的酵母菌种群数量明显高于D对应的数量,原因可能有 、 和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出现错误等。答案:(1)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2)乙醇含量过高 培养液的pH下降 (3)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少 酵母菌种群数量增多 (4)取样时培养液未摇匀,从底部取
50、样 未染色,统计的菌体数包含了死亡的菌体 2011年全国各地生物高考试题分类汇篇五:细胞代谢(光合作用)1、(11年新课标卷)番茄幼苗在缺镁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与对照组相比,其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下降,原因是(B)A.光反应强度升高,暗反应强度降低 B.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度降低升高C.反应强度不变,暗反应强度降低降低 D.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度降低不变答案.B2、(2011年福建卷)右图是夏季晴朗的白天,玉米和花生净光合速率(时间单位、单位叶面积吸收 的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在9:301
51、1:00之间,花生净光合率下降的原因是暗反应过程减缓B.在11:0012:30之间,花生的单位叶面积有机物积累量比玉米得多C.在17:00时,玉米和花生的单位叶面积释放 速率相同D.在18:30时,玉米即能进行光反应,也能进行暗反应答案:B3(11年上海卷)将等量甲、乙两种植物的不同器官在不同颜色的光下照8小时,测得的数据见右表。据表分析,决定光合作用是否发生的因素是A植物种类 B光的颜色 C温度
52、0; D植物器官答案:D4、(2011年江苏卷)某研究组获得了水稻的叶黄素缺失突变体。将其叶片进行了红光照射光吸收测定和色素层析条带分析(从上至下),与正常叶片相比,实验结果是 A光吸收差异显著,色素带缺第2条 B光吸收差异不显著,色素带缺第2条 C光吸收差异显著,色素带缺第3条 D光吸收差异不显著,色素带缺第3条答案: B5、(2011年江苏卷)某种铁线莲的根茎可作中药,有重要经济价值。下表为不同遮光
53、处理对其光合作用影响的结果,相关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A适当的遮光处理,可提高其干重B叶绿素含量与净光合速率呈正相关C叶绿素a/b可作为其利用弱光能力的判断指标D遮光90%时,铁线莲不进行光合作用答案:AC6、(2011年浙江卷)1.下列有关叶绿体及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破坏叶绿体外膜后,O2不能产生B.植物生长过程中,叶绿体内各种色素的比例保持不变C.与夏季相比,植物在冬季光合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光照时间缩短D.离体的叶绿体基质中添加ATP、NADPH和CO2后,可完成暗反应答案:D7、(11年大纲版全国卷)3将生长状态一致的同一品种玉米植
54、株分为甲、乙两组,甲组培养在适宜的光照条件下,其叶维管束鞘细胞中有淀粉积累;乙组培养在光照较弱的条件下,其叶维管束鞘细胞中没有检测到淀粉。乙组未检测到淀粉的原因是( )A叶片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B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低,没有淀粉的积累C维管束鞘细胞没有与淀粉合成相关的酶D维管束鞘细胞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答案】B8.(11年海南卷)红枫是一种木本观赏植物,在生长季节叶片呈红色,下列关于该植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红枫叶片不含叶绿素
55、; B.红枫叶片呈红色是因为吸收了红光C.红枫叶片能吸收光能进行光合作用 D.液泡中的色素吸收的光能用于光合作用答案:C9、(11年新课标卷) 在光照等适宜条件下,将培养在CO2浓度为1%环境中的某植物迅速转移到CO2浓度为0.003%的环境中,其叶片暗反应中C3和C5化合物微摩尔浓度的变化趋势如下图。回答问题: 图中物质A是 _(C3化合物、C5化合物)在CO2浓度为1%的环境中,物质B的浓度比A的低,原因是_;将CO2浓度从1%迅速降低到0.003%后,物质B浓度升高的原因是_。若使该植物继续处于CO2浓度为0.003%的环境中,
56、暗反应中C3和C5化合物浓度达到稳定时,物质A的浓度将比B的_(低、高)。CO2浓度为0.003%时,该植物光合速率最大时所需要的光照强度比CO2浓度为1%时的_(高、低),其原因_。【答案】C3化合物暗反应速率在该环境中已达到稳定,即C3和C5化合物的含量稳定。根据暗反应的特点,此时C3化合物的分子数是C5化合物的2倍。当CO2浓度突然降低时,C5化合物的合成速率不变,消耗速率却减慢,导致C5化合物积累。高低 CO2浓度低时,暗反应的强度低,所需ATP和H少。10、(2011年安徽卷)保水剂是一类高分子聚合物,可提高土壤持水能力及水肥利用率。某生物兴趣小组
57、探究“保水剂和氮肥对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进行了以下实验:材料用具:相同土壤基质栽培的小麦幼苗若干,保水剂,氮肥等。方法步骤:选取长势一致的小麦幼苗若干,平均分为A、B、C三组,分别施用适量的保水剂(60kghm-2)、氮肥(255kghm-2)、保水剂(60kghm-2)+氮肥(255kghm-2),置于相同的轻度干旱条件下培养,其它培养条件相同且适宜。在小麦灌浆期选择晴朗无风的上午,于10:00-11:00从每组选取相同数量的叶片,进行CO2吸收量及叶绿素含量的测定。结果(均值)如下表: 组号 &
58、#160; CO2吸收量/molm-2s-1 叶绿素含量/mgg-1 A
59、 10.66 3.07B
60、 13.04 3.02C
61、 15.91 3.05实验结论:适量的保水剂与氮肥配施有利于
62、提高小麦光合作用强度。(1) 请指出上述方法步骤的缺陷并改正:步骤 ;步骤 。(2) 如不考虑方法步骤中的缺陷,从影响光合作用的内在因素分析,保水剂与氮肥配施提高了CO2吸收量的原因可能是 。(3)实验测得的CO2 吸收量
63、60; (大于、等于、小于)光合作用过程中CO2实际消耗量,理由是 。光合作用强度可通过测定CO2吸收量,也可以通过测定 释放量计算。答案:(1)缺少对照实验 相同部位(2)提高光合作用酶的数量和活性 (3)小于 实验测得的CO2吸收量是光合作用过程中CO2消耗量与呼吸作CO2用释放量之差 ,O2。解析:考察实验能力。实验中要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所以步骤应该增加正常生长,不
64、做特殊处理的对照试验,步骤要保证无关变量相同,所以取相同部位的叶片。(2)影响光合作用的内在因素有色素和酶。根据题目表格信息,叶绿素含量几乎没有差别,所以是影响酶的数量和活性。(3)实验测得的CO2吸收量是光合作用过程中CO2消耗量与呼吸作CO2用释放量之差,实验测得的CO2 吸收量小于光合作用过程中CO2实际消耗量。根据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式,光合作用强度可以是单位时间反应物CO2的消耗量或生成物O2的释放量。11、(11年四川卷)回答下列I、II小题。 I.(9分)有人通过实验探究某海藻的最佳培养条件,以获得最大生物量(注:生物量指单位体积的藻体干重)。 (1)在有光条件
65、下培养海藻时,培养液中必须含有_,还需定时向培养液中通入空气,目的是提供 。海藻光合速率随着向光照强度的变化曲线如下图,图中B点表示最佳的_培养条件。 (2)该海藻的无光条件下仍能生长,但需在培养液中添加葡萄糖等有机物,目的是提供_。 (3)向培养液中添加葡萄糖配成不同浓度的培养液,在一定光照条件下培养该海藻,测定海藻的生物量如下表: 要确定培养海藻的最佳葡萄糖浓
66、度,还需设计_的实验。(4综合上述实验,获得该海藻最大生物量的培养条件是_。答案:.(9分) (1)各种必需矿质元素(1分) CO2(1分) 光照(1分) (2)碳源和能源(2分) (3)在0.20.6g/L之间更细分的浓度梯度(2分) (4)适宜光照,添加适宜浓度的葡萄糖(2分)解析:(1)海藻是植物,因此培养时必需在培养液中加入各种必需矿质元素。通入空气,目的是提供
67、光合作用所需CO2。B点光照强度生物量最大。 (2)无光条件下海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必需提供有机物作C源、能量来源。 (3)要确定培 养海藻的最佳葡萄糖浓度,还需在0.2-0.6g/L之间更细分的浓度梯度。 (4)、根据图,获得该海藻最大生物量需光照强度适宜,据表格知需添加适宜浓度葡萄糖12、(11年大纲版全国卷)为探究不同条件对叶片中淀粉合成的影响,将某植物在黑暗中放置一段时间,耗尽叶片中的淀粉。然后取生理状态
68、一致的叶片,平均分成8组,实验处理如下表所示。一段时间后,检测叶片中有无淀粉,结果如下表。编号 组1 组2 组3 组4 组5 组6 组7 组8处理 葡萄糖溶液浸泡溶液中通入空气 葡萄糖溶液浸泡溶液中通入CO2和N2 蒸馏水浸泡水中通入空气 蒸馏水浸泡水中通入CO2和N2 光照 黑暗 光照 黑暗 光照 黑暗 光照 黑暗检测结果 有淀粉 有淀粉 有淀粉 无淀粉&
69、#160;有淀粉 无淀粉 有淀粉 无淀粉回答问题:(1)光照条件下,组5叶片通过_作用产生淀粉:叶肉细胞释放出的氧气来自于_的光解。(2)在黑暗条件下,叶片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组别是_。(3)组2叶片中合成淀粉的原料是_,直接能源物质是_,后者是通过_产生的。与组2相比,组4叶片无淀粉的原因是_ _。(4)如
70、果组7的蒸馏水中只通入N2,预期实验结果是叶片中_(有、无)淀粉。【答案】(1)光合 H2O (2)组2和组 6 (3)葡萄糖 ATP 有氧呼吸 4组无氧气,不能进行有氧呼吸,淀粉合成缺少ATP (4)无13、(11年广东卷) 观赏植物蝴蝶兰可通过改变CO2吸收方式以适应环境变化。长期干旱条件下,蝴蝶兰在夜间吸收CO2并贮存在细胞中。 (1)依图9分析,长期干旱条件下的蝴蝶兰在04时
71、; (填“有”或“无”)ATP和H的合成,原因是 ;此时段 (填“有”或“无”)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发生,原因是
72、 ;1016时无明显CO2吸收的直接原因是
73、60; 。(2)从图10可知,栽培蝴蝶兰应避免 ,以利于其较快生长。此外,由于蝴蝶兰属阴生植物,栽培时还需适当 。(3)蝴蝶兰的种苗可利用植物细胞的
74、0; ,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大规模生产,此过程中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 。答案:(1)有 此时段细胞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第一、二阶段均有H产生,第一、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寓承包出租合同样本
- oem售后合同样本
- 农膜买卖合同样本
- 我爱我家班本课程
- 农机机械合同样本
- 仿真草坪采购合同样本
- 养殖大棚合同范例
- oem设备代工合同样本
- 保洁大理石清洗合同样本
- 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绪论
- 2025年广东广州市高三一模英语试卷试题及答案
- 2025浙江嘉兴市桐乡市部分国有企业招聘员工4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中国经纬仪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
-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施工方案
- 网络安全基本知识试题及答案
- 湖南省常德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二模)物理试卷(含答案)
- 甘肃省招聘卫生健康人才笔试真题2024
- 《智能家居系统》课件
- 成绩单表格样表
- 城道路配套燃气管道工程设计说明
- 人教三年级数学下册:期中复习与检测教学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