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诗话_诗辨原文精教版及翻译_第1页
沧浪诗话_诗辨原文精教版及翻译_第2页
沧浪诗话_诗辨原文精教版及翻译_第3页
沧浪诗话_诗辨原文精教版及翻译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沧浪诗话诗辨夫学诗者以识为主,入门须正,立志须高,以汉魏晋盛唐为师,不作开元天 宝以下人物.假设自退屈,即有下劣诗魔入其肺腑之间,由立志之不高也.行有未 至,可加工力;路头一差,愈雪愈远,由入门之不正也.故曰:学其上,仅得其 中;学其中,斯为下矣.又曰:见过于师,仅堪传授;见与师齐,减师半德也. 工夫须从上做下,不可从下做上,先须熟读楚辞,朝夕风咏,以为之本;及读 古诗十九首、乐府四篇;李陵、苏武、汉魏五言皆须熟读;即以李杜二集枕藉 观之,如今人之治经.然后博取盛唐名家酝酿胸中,久之自然悟入.虽学之不至, 亦不失正路.此乃是从顶?上做来,谓之向上一路,谓之直截根源,谓之顿门, 谓之单刀直入也.

2、【译文】学诗的人要以识见为主:入门要须要正,取法应该高;要以汉、魏、 晋、盛唐的诗人为师,不以开元、大宝之后的诗人为典范.如果自己产生退缩屈 从之心不敢向盛唐诗人学习,就会有下劣诗魔进入他的胸臆,这是由于他立 志不高.行路没有走到终点,这还是可以加油继续向前走得;假设开始走时路的 方向就错了,那就会越跑越远了;作诗取法不高这就是入门不正啊!所以说: 取法其上,仅得其中;取法其中,这就定得其下了.又所以说:智慧见识超过老 师,老师仅可以传授作诗之法与他;智慧识见与老师相等同,他所接受于老师的就要减少到老师的一半了.学诗的工夫要从学习最好的作品开始, 而 不可从低下的作品学起.先要熟读?楚辞?,朝

3、夕诵读吟咏,以作为学诗之根本; 下及?古诗十九首?,?乐府?四篇,李陵、苏武诗和汉魏五言古诗都必须熟读; 再将李白、杜甫的诗集反复研读,好似现在的人研治经书那样,然后广泛吸取盛 唐名家诗之精华,酝酿于胸中,时间长了就自然深入领悟作诗的微妙了.这 样,虽然未必到达学诗的最高境界,也不会失去学诗的正路.这就是佛 教禅宗所说的从顶门上做起,可以说是向上的门路,可以说是直接寻求到根本, 可以说是顿入了法门,可以说单刀直入之法.提示:提出学诗要以识见为主,取法要高.认为 学盛唐以前之诗是学诗的 正路.指出了具体的方法门径是多咏读作品,吸取营养,涵蕴于胸,自能领悟.诗之法有五:曰体制、曰格力、曰气象、曰兴

4、趣、曰音节.【译文】作诗的方法有五种:体制、格力、气象、兴趣、音节提示:提出作诗有五种方法.诗之品有九:曰高、曰古、曰深、曰远、曰长、曰雄浑、曰飘逸、曰悲壮、 曰凄婉.其用工有三:曰起结、曰句法、曰字眼.其大概有二:曰优游不迫、曰 沉着痛快.诗之极致有一:曰入神.诗而入神至矣!尽矣!蔑以加矣!惟李杜得 之,他人得之盖寡也.【译文】诗的风格有九类:高、古、深、远、长、雄浑、飘逸、悲壮、凄 婉.作诗的用力处有三个:起结、句法、字眼.诗的总的风格类型有二种:沉着 不迫和沉着痛快.诗歌创作的极致有一样:入神.作诗而能到入神的境界,这就 到顶点了!到尽头了!无以复加了!只有李白、杜甫到达了这个境界,其他

5、人达 到这个境界的很少了.入神提示:提出诗有九种品类,三个用功之处,两大风格,一个极致禅家者流,乘有小大,宗有南北,道有邪正.学者须从最上乘、具正法眼悟 第一义,假设小乘禅声闻辟支果,皆非正也.论诗如论禅,汉魏晋与盛唐之诗那么第 一义也;大历以还之诗那么小乘禅也;已落第二义矣;晚唐之诗那么声闻辟支果也. 学汉魏晋与盛唐诗者,临济下也;学大历以还之诗者,曹洞下也.大抵禅道惟在 妙悟,诗道亦在妙悟,且孟襄阳学力下韩退之远甚、而其诗独出退之之上者,一 味妙悟而已.惟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然悟有浅深、有分限、有透彻之悟,有 但得一知半解之悟.汉魏尚矣,不假悟也.谢灵运至盛唐诸公透彻之悟也.他虽 有悟者

6、,皆非第一义也.吾评之非僭也,辩之非妄也,天下有可废之人无可废之 言,诗道如是也.假设以为不然那么是见诗之不广,参诗之不熟耳.试取汉魏之诗而 熟参之,次取晋宋之诗而熟参之,次取南北朝之诗而熟参之,次取沈宋王杨卢骆 陈拾遗之诗而熟参之,次取开元天宝诸家之诗而熟参之, 次独取李杜二公之诗而 熟参之,又尽取晚唐诸家之诗而熟参之,又取本朝苏黄以下诸家之诗而熟参之, 其真是非自有不能隐者.倘犹于此而无见焉,那么是野狐外道蒙蔽其真识,不可救 药,终不悟也.【译文】禅宗的流派很多,有大乘和小乘之分,南宗和北宗之派,正道和 邪道之路;获得正法的人,才是领悟了真谛.至于声闻、辟支的小乘,都不是正 法.论诗如同论

7、禅:汉、魏、晋等古诗和盛唐诗是作诗的第一义的真谛,大历以 来的诗就已落入第二义了.晚唐诗,就像是声闻、辟支果的小乘了.学习汉、魏、 晋与盛唐的诗,就像学禅宗的临济宗门下.学习大历以来的诗,就像学曹洞宗门 下.大抵上禅道在于妙悟,诗道也在于妙悟.且说孟浩然的学力在韩愈之下很远, 可是他的诗却独独超出韩愈之上的原因,就在于孟浩然诗一味地妙悟罢了. 只有悟,才是当行本行.然而悟有浅有深,有的人悟得有限,有人悟得透彻,有 人悟得一知半解.汉魏诗人是懂得上乘的第一义的, 不必假借于悟.谢灵运至盛 唐诸诗人,是透彻的悟;此外虽然也有悟的人,都不是悟得第一义的真谛的.我 这样的评论不僭越,区分不狂妄.天下有

8、可以废弃的人,没有可以废弃的言论. 诗的道理就是如此.如果以为不是这样,那就是所见诗歌不广,研究考察诗歌不 够深入.试取汉、魏的诗深入钻研,再取晋、宋的诗深入钻研,再取南北朝的诗 深入钻研,再取沈侄期、宋之问、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的诗深 入钻研,再取开元、天宝诸家的诗深入钻研,再只取李白、杜甫二人的诗深入钻 研,又取 失历十才子的诗深入钻研,又取元和年间诗人的诗深入钻研,又取晚 唐诸位诗人的诗深入钻研,又取本朝苏轼、黄庭坚以下诸位的诗深入钻研,它们 真实的是非是不能掩盖的了.倘假设在这里还没有清楚的见解,那就是被邪魔外道 蒙蔽了他的熟悉真实的水平了,那就不可救药了,终究不能领悟了

9、.提示:提出以禅喻诗的 妙悟说.妙悟是严羽诗歌理论的核心, 妙悟本 是佛教禅宗领会禅理佛法的名词,即是不能靠语言文字来解说,不能用逻辑思维 来推理论证,只能靠学习者的聪颖智慧去心领神会.诗歌作为一种通过审美境界 反映生活的艺术,它的创作方法也是不可言传,只能意会的,只能靠诗人对外界 事物接触中的直觉感受.有了这种感受,就能顿悟诗法,这就是严羽论诗的妙悟.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然非多读书、多穷理,那么不 能极其至,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诗者,吟咏情性也.盛唐诸人惟 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 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

10、而意无穷.近代诸公乃作奇特,解会遂以文字 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夫岂不工?终非古人之诗也.盖于一唱三叹之 音有所歉焉.且其作多务使事不问兴致,用字必有来历,押韵必有出处,读之 反覆终篇,不知着到何在,其末流甚者,叫噪怒张,殊忠厚之风,殆以骂詈为诗, 诗而至此可谓一厄也.然那么近代之诗无取乎?曰:有之.吾取其合于古人者而已. 国初之诗尚沿袭唐人,王黄州学白乐天,杨文公刘中山学李商隐,盛文肃学韦苏 州,欧阳公学韩退之古诗,梅圣俞学唐人平澹处,至东坡山谷始自出己意以为诗. 唐人之风变矣.山谷用工尤为深刻,其后法席盛行海内,称为江西宗派.近世赵 紫芝翁灵舒辈独喜贾岛姚合之诗,稍稍复就清苦之风,

11、江湖诗人多效其体,一时 自谓之唐宗,不知止入声闻辟支之果,岂盛唐诸公大乘正法眼者哉.嗟乎!正法 眼之无传久矣!唐诗之说未唱,唐诗之道或有时而明也.今既唱其体曰唐诗矣, 那么学者谓唐诗诚止于是耳,得非诗道之重不幸邪?故予不自量度,辄定诗之宗旨, 且借禅以为喻,推原汉魏以来,而截然谓当以盛唐为法,后舍汉魏而独言盛唐者谓古律之体备也虽获罪于世之君子不辞也.【译文】作诗要有另一种才能,这与读书学问没有关系;作诗要有另一种兴 趣,这与抽象说理没有关系.然而古人没有不读书,不深研理论的呀.但是他 们不沉溺于理论逻辑,不落入语言的束缚而能有言外之意,这才是上等的. 诗歌,是吟咏情志心性的.盛唐的诗人作诗只在

12、诗的意趣,有如羚羊挂角, 无迹可求,所以他们诗歌的美妙之处清莹澄澈,玲珑剔透,别人难以接近,好似空中的音响,形貌的色彩,水中的月亮,镜中的形象,言有尽而意无穷.近 代诸公对诗歌写作作特别的理解领会, 于是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 诗.以这些东西写诗,写出来的诗岂有不工整的呢,然而却终究不像古人的 诗了.原因在于缺少一唱三叹的委婉的韵味啊! 而且他们的诗作大多致力于使事 用典,不追求兴致情韵;用字必有来历,押韵必有出处,读完全篇,也不知诗的 主旨落在何处.他们的末流更严重,焦躁叫嚣,愤怒乖张,大大地背离了诗歌 温和忠厚的传统之风,简直就是以叫骂为诗了.诗到了这种地步,可说是遭一次 劫难的

13、厄运了,可说是大不幸了.然而近代的诗就没有可取的了吗?答复说: 有 的,我只取其中合于古人作诗标准的作品罢了.本朝初期的诗尚能沿袭唐人: 王禹俑学白居易,杨亿、刘筠学李商隐,盛度学韦应物,欧阳修学韩愈的古诗, 梅尧臣学唐人平淡的地方.到了苏轼、黄庭坚,才开始运用自己的方法写诗,唐 人诗风才改变了.黄庭坚更是在锻炼安排钩深峻刻上下功夫,后来他的诗法盛行, 海内称为江西诗派.近世赵赵师秀、翁卷之辈,独独喜欢贾岛、姚合的诗,稍稍 恢复接近了贾岛、姚合清寒苦瘦的诗风.江湖派诗人大多仿效这种诗体,一 时自称是唐诗的正宗,他们不知自己是只落入了声闻、辟支的小乘境地,哪 里就是盛唐诸公的大乘正法的境界呢!

14、唉!正法眼藏不传己经很久了.唐诗的理 论没有得到倡导,唐诗创作的真谛却一直是明白的. 现在既然高唱他们的诗就是 唐诗正宗了,那么学诗的人就会说真正的唐诗只不过就是这个样子呀,这不是诗歌开展道路的又一个大不幸吗!所以我不自度德量力,就定下诗的宗旨,而且借 禅理以喻诗,推求汉、魏以来诗歌的根源,而断然决然地认定作诗应当以盛 唐为法原注:我后来舍而不说汉、魏,而只说盛唐,是认为汉、魏古诗的体制 已经完备了.这样虽然会得罪当世的君子,也是在所不辞的.提示:这一段对 兴趣的内涵作了明确阐述.在?沧浪诗话?中 兴趣的同 义词还有 兴致“、意兴.严羽所谓的 别材主要表达在 妙悟上,或者说诗人 只有通过 别材才能到达 妙悟的境界.严羽所谓的 别趣和他 兴趣说的特定 含义是相通的.由 别材而妙悟“,由妙悟而别趣,这就揭示了诗歌创作的 内在规律.提示:这一段首先提出 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的说法, 批评宋诗 以文字为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