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讲稿_第1页
微观经济学讲稿_第2页
微观经济学讲稿_第3页
微观经济学讲稿_第4页
微观经济学讲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微观经济学教案微观经济学教案 课程的性质、目的和要求 微观经济学是国家教委规定的大学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西方经济学的两大组成部分之一,是现代管理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等许多学科的基础,是高等财经院校各专业的基础课程。 本课程总的目的和要求是 (1)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2)使学生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进行科学的分析; (3)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教学指导思想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指导,科学对待西方经济学;全面、系统介绍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 时间安排 18周,54课时。 教学内容第一

2、章 导言 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西方经济学的对象和研究方法;了解西方经济学的来龙去脉,并从总体上把握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内容;了解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区别,以科学的态度对待西方经济学。 学习重点 1.稀缺性与经济学的关系 2.西方经济学的方法3.对待西方经济学的态度 时间安排 4课时 基本内容第一节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经济资源的稀缺性与选择 1.人类欲望的无限性和满足这欲望的物品的稀缺性之间的矛盾。 (1)欲望欲望即需要,是由人之本性所产生的想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人的欲望是无限的。 (2)物品的稀缺性 自由物品和经济物品。 自由物品是不需要任何代价就能够取得的物

3、品;经济物品是需要付出代价才能够取得的物品。一般来说,自由物品的数量是无限的;经济物品的数量是有限的。 经济学所研究的主要是经济物品。 经济资源总是不能满足人类无穷无尽的欲望的事实,称为稀缺性。 稀缺性是相对的,也是绝对的。 2.选择 稀缺性是任何社会和任何时代都存在的一个基本事实,因此,与稀缺性相联系的选择问题就成了一切社会共同面临的基本经济问题。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如何合理有效地分配使用稀缺资源于各种用途,以满足人们需要的一门社会科学。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第二,如何生产。 第三,为谁生产。 第四,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经济资源。 以上四个问题,前面三

4、个是微观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后一个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问题。 二、机会成本与生产可能性边界 1.机会成本 所谓的机会成本,是指把一定的经济资源用于生产某种物品和劳务时所放弃的该资源所能生产的其他物品和劳务的价值。 机会成本以经济资源用途的多样性和有限经济资源的充分利用为前提。 2.生产可能性边界 一般说来,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个社会或一个国家的全部经济资源所能生产的众多物品和劳务的最大数量是一定的,并且众多的物品和劳务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 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既定的经济资源所能生产的两种产品的最大数量的组合,称为生产可能性边界,或生产可能性曲线。 生产可能性曲线把各种生产组合分为三个部分:

5、生产可能性曲线以下的各种生产组合是可行的但不是最大的生产组合;生产可能性曲线以上的各种生产组合是不可能的组合;只有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各种生产组合才是既可行又最大的生产组合。 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点都是最大的生产组合,但并不都是最佳的生产组合。生产可能性曲线只是提供了选择最佳生产组合的清单,它本身并没有说明社会生产究竟应处于生产可能性曲线哪一点上。这正是所谓的资源配置问题,是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 生产可能性曲线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生产资源供给的增长和技术的进步,生产可能性曲线可以向右上方移动。 值得注意的是,生产可能性曲线也可能向左下方移动。 三、经济体制 资源配置问题和资源利用问题是任

6、何社会经济都必须解决的问题,但是由于社会经济下的经济体制不同,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就不同。一般地,可以把经济体制分为四种类型:自给自足经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和混合经济。第二节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1.实证分析 实证分析是指超脱或排除人们对事物的主观价值判断标准,通过对事物运动过程进行客观描述,反映事物的一般现象,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及其运行规律的研究方法,它回答事物“是什么”的问题。经济学中的实证分析主要用于揭示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和因果关系,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效果。它回答在既定的假定条件下,如果作出某种选择,将会带来怎样的经济后果的问题。 当经济学把自己的研究局

7、限于表述经济变量的因果关系和函数关系时,就称为实证经济学。 2.规范分析规范分析是以既定的价值判断标准为前提,来分析和评价事物的发展状态的研究方法,它回答事物“应该是什么”的问题。经济学应用规范分析,是从一定的价值判断出发,提出某些标准作为分析处理经济问题的准则,并探讨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它回答研究的经济问题应该是怎样的问题。当经济学的研究与价值判断结合在一起时,就称为规范经济学。 3.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区别 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是两种不同的分析方法,它们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证分析总是企图摆脱和排斥价值判断,而规范分析总是与一定的价值判断相结合。 (2)实证分析回答“是什

8、么”的问题,而规范分析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3)实证分析的命题具有客观性,有正确与错误之分;而规范分析的命题不具有客观性,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4.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联系 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尽管有所不同,但并不是绝对对立。一般说来,实证分析以规范分析为指导;同时,价值判断往往产生于一定的实证分析结论,因此,经济学的研究既需要实证分析,也需要规范分析,二者的结合运用,方能确保经济研究的正确方向。 二、均衡分析 1.概念 经济学中的均衡是指经济体系中,相互抗衡的力量势均力敌,使体系处于一种相对静止,不再变动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经济决策者意识到重新调整资源的配置方式已不可能获得更多的利益

9、,从而不再改变其经济行为。 均衡分析就是在假定经济体系中的经济变量既定条件下, 考察体系达到均衡时所出现的情况以及实现均衡所需要的条件。 2.局部均衡分析与一般均衡分析 均衡分析可分为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 (1)局部均衡分析 局部均衡分析在分析一种商品的价格决定时,总是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即假定该种商品的价格不受其他商品的价格和供求的影响,仅取决于其本身的供求状况。 (2)一般均衡分析 一般均衡分析在分析商品的价格决定时,不仅考虑其本身的供给与需求,而且还要考虑其他商品的价格及供求情况。也就是说,一种商品价格和供求的均衡,以所有商品的价格和供求的均衡为前提。 三、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

10、析和动态分析 1.静态分析 静态分析是一种分析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以及有关的经济变量达到均衡状态所需要的条件的分析方法。这种分析方法完全抽掉时间因素和达到均衡的变动过程,只考察某一时点上的均衡状态,注重经济变量对经济体系影响的最终结果,是一种静止地孤立地分析经济问题的方法。 应用静态分析方法的经济学称为静态经济学。 2.比较静态分析 比较静态分析是一种考察或比较原有的已知条件变化后均衡状态的变化情况的分析方法。这种分析方法不论及从原有的均衡状态到新的均衡状态的转变时期和过渡变化过程,只是对经济现象的有关经济变量变动后的结果与变动前的既定状态进行比较。 应用比较静态分析方法的经济学称为比较静态经济

11、学。 3.动态分析 动态分析是一种考察经济体系的实际发展和变化过程,分析经济体系中有关经济变量在时间过程中的变化、各种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的变动对整个经济体系的影响的分析方法。这种分析方法注重时间因素对经济体系变动的影响,把经济现象的变化当作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看待,考察经济变量在继起的各个期间里的变化情况,是一种时间序列分析方法。 应用动态分析方法的经济学称为动态经济学。 4.三种分析方法的区别 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是不同的分析方法,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是否考察了时间因素。 四、经济模型 1.概念 经济模型是用来描述同研究对象有关的经济变量之间相互依存关系的理论结构。 2.

12、假定条件 经济模型是在一些假定的前提下建立的。 经济学中应用最广泛的假定是合乎理性人的假定和具有完全知识或信息的假定。 合乎理性的人即“经济人”,是在经济活动中总是以利己为动机,并总是企图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利益的人。它们掌握有关商品知识,熟知全部市场行情,对有关经济情况有十分确切地了解,具有完全的信息。这些假定未必合乎实际,但它们能够保证经济分析的精确性,是建立经济模型所必需的。 3.经济模型的建立 可见,建立经济模型,首先要作出假定,采用抽象法,舍弃那些次要的、非本质的、外在的因素或变量,抓住主要的、本质的、内在的因素或变量,使研究的经济问题简单、明了,然后考察剩下的为数不多的因素或变量,

13、分析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构成经济模型。通过经济模型可以得出有关经济现象的简单的、一般的、带有本质性的结论。在这个基础上,就可以逐渐加进已经抽象掉的因素,考察这些因素加进后产生的影响,这样就可以使研究越来越接近于现实。 4.经济模型的表示经济模型可以用叙述法、代数法和几何法来表示。叙述法比较浅显,几何法比较直观,代数法比较精确。 借助经济模型不仅可以把各种经济现象概括地描述出来,而且可以预测经济行为的后果,分析一个社会经济制度的特征。第三节 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 (本节由学生自学)第四节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一、微观经济学 1.微观经济学的概念 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主体为考察对象,研究单个经

14、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和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的经济学分支。 微观经济学的对象是经济个体。 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资源配置问题。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问题是价格理论。因此,有时又称“价格理论”。 微观经济学采用个量分析方法。因此,微观经济学亦称个量经济学。 2.内容 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厂商均衡理论、收入分配理论。另外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都是以单个消费者的行为和单个厂商的行为作为出发点,来考察社会经济行为,因而也归为微观经济学。 二、宏观经济学 1.概念 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经济中各个有关的总量

15、的决定、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经济学分支。 宏观经济学的对象是经济总量。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资源利用问题。 宏观经济学的中心问题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宏观经济学采用总量分析方法。因此,宏观经济学又叫总量经济学。 2.内容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就业理论、货币和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等。 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的关系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尽管各自独立,相互区别,但作为西方现代经济学的两大组成部分,它们之间又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首先,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互为前提,相互补充的。其次,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具有基本相同的研究方法。 第三,

16、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第五节 为何学习西方经济学 一、为弄清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分歧,坚持马克思主义,需要学习西方经济学 二、对外开放,需要了解西方的经济情况,应当学习西方经济学 三、为“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管理方法”,需要学习西方经济学 四、为学好其他专业课程,需要学习西方经济学第二章 均衡价格理论 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需求和供给的基本原理及均衡价格的决定;了解和掌握市场经济中价格机制的作用;能运用均衡价格理论说明经济生活中的一些政策问题;了解均衡价格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区别,

17、正确对待均衡价格理论。 学习重点 1.需求规律、供给规律和供求规律 2.需求弹性及其运用3.价格机制的运用 时间安排 6课时 基本内容第一节 需求 一、需求的概念 1.需求:指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2.个人需求和市场需求个人需求:指对应于某种商品的每一可能的价格,某个消费者或家庭愿意并有能力购买的商品的数量。市场需求:与每一可能价格相对应的所有个人需求的总和。 二、影响需求的因素和需求函数1.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1) 消费者的爱好(2) 商品自身的价格(3) 消费者的收入(4) 相关商品的价格。 2.需求函数:某一特定时期内某种商品的各种可能的

18、购买量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 记作: D=f(P) 三、需求表、需求曲线与需求规律 1.需求表:即描述某一商品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函数关系的表格。 2.需求曲线:即描述某一商品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函数关系的曲线。 3.需求规律:在影响商品需求的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商品的需求量随着其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价格的下降而增加,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化的依存关系。 四、需求量的变化与需求的变化 1.需求量的变化:指在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商品自身价格的变化而引起的对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化。 2.需求的变化:指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影响商品需求的其他因素,如消费者的偏好

19、、消费者的货币收入、相关商品的价格、预期价格等等的变化,而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化。第二节 供给 一、供给的概念 1.含义:指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生产者或卖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商品数量。2.个人供给与市场供给个人供给:指单个卖者或生产者对应于某一商品的各种可能售价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商品数量。市场供给:指市场上所有个别供给的总和。 二、影响供给的因素和供给函数1.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1) 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2) 商品自身的价格(3) 生产严要素的价格(4) 其他商品的价格(5) 生产者对未来的价格预期(6) 时期的长短 2.供给函数:一定时期内某种商品的各种可能的供给量与其

20、影响因素之间的对应关系。 三、供给表、供给曲线及供给规律1.供给表:描述某以商品供给量与其价格之间函数关系的表格。 2.供给曲线:在一定时期内,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的对应关系。 3.供给规律: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商品的供给量随着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着价格的下降而减少,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存在同方向变化的关系。 四、供给量的变化与供给的变化 1.供给量的变化:指其他条件不变,仅由于商品自身价格变化而引起的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化。 2.供给的变化:在价格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影响供给量的其他因素,如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商品自身的价格、生产要素的价格、其他商品

21、的价格、生产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等等因素的变化,而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化。第三节 弹性理论 一、弹性的概念: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化的反映程度。 二、需求的价格弹性 1. 点弹性与弧弹性点弹性:如果价格和需求量的相对变化微小时,需求弹性即是需求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弧弹性:某一商品的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化的反映敏感程度。2. 需求弹性的种类(1) 需求完全无弹性(2) 需求完全有弹性(3) 单位弹性(4) 需求富有弹性(5) 需求缺乏弹性 3.需求的价格弹性与消费者支出及销售总收益具有密切的关系4.需求价格弹性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1) 消费者对商品的需要程度(2) 商品支出占收入的比重(3) 替代品数量和

22、可替代程度(4) 商品用途的多少(5) 时间的长短 二、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和需求的收入弹性 1.需求的交叉弹性:指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另一种商品价格的反应程度或敏感程度。 2.需求的收入弹性:指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或敏感程度。 三、供给弹性 1.供给弹性:指商品的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或敏感程度。2.供给弹性的种类(1) 供给富有弹性(2) 供给单元弹性(3) 供给缺乏弹性(4) 供给完全缺乏弹性(5) 供给完全富有弹性3.影响供给弹性的因素(1) 时间的长短(2) 厂商进入与退出某一行业的难易程度(3) 生产成本的变化、产品的生产周期的长短第四节 均衡价格的决定 一

23、、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量的决定 1.均衡价格的形成过程2.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市场均衡时,需求量等于供给量,称为均衡数量;需求价格等于供给价格,称为均衡价格。 3.均衡的意义 二、均衡价格的变动和供求规律 1.需求变化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2.供给变化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3.需求和供给同时变化对均衡价格的影响4.供求规律(1) 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增加,则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增加;反之,需求减少,则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减少。(2) 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供给增加,则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反之,供给减少,则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3) 在需求和供给同时增加或减少的情况下,均衡数量会同时增加

24、或减少,而均衡价格则有上升、不变或下降三种可能。第五节 均衡价格的应用 一、支持价格和限制价格 1.支持价格:政府为了支持某一行业的发展而规定的某行业的最低价格。 2.限制价格:政府为了防止物价上涨而规定的某种产品的最高价格。 二、政府税收对均衡价格的影响第六节 蛛网理论一、蛛网模型描述动态化的市场供求和价格变动的动态模型。 二、蛛网模型的种类 1.收敛式蛛网模型:需求弹性大于供给弹性。 2.发散式蛛网模型:需求弹性小于供给弹性。 3.封闭式蛛网模型:需求弹性等于供给弹性。 4.蛛网模型的其他形式练习 1. 设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100-10P,试求P=2和P=5时的弹性系数. 2. 设产品

25、市场的需求函数为Qd =10000-500P,供给函数为Qs =5500+400P,试求该产品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第三章 效用论 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和掌握边际效用分析和无差异曲线分析,并能运用这两种分析方法,解释和说明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了解和掌握消费者均衡的条件,弄清需求规律的理论基础。 学习重点 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2.无差异曲线及无差异曲线分析 时间安排 6课时第一节 基数效用论一、效用与效用函数 1.效用:消费者从商品和服务的消费中能得到的满足感。 2.效用函数 U=U(X,Y) 二、总效用与边际效用 1.总效用: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若干单位商品所感觉到的满足的总

26、和。 TU=U(X,Y) 2.边际效用:消费者每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量所得到的总效用的增加。 MU=TU/X MU=dTU/dX 3.总效用和边际效用的关系 4.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随着所消费的商品量的增加,消费者得到的总效用是增加的,但是消费者从连续消费每单位商品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却随着这种商品的消费量的增加而减少。 MU'<0 三、消费者均衡 1.假设条件:在各种可供选择的商品中,消费者总是选择和购买那些能够使他们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商品。 2.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MUx /MUy =Px /Py 四、个人需求曲线的推导可由边际效用曲线推导五、消费者剩余指消费者为消费某种商品而愿

27、意付出的代价与他购买该商品实际付出的代价的差额。第二节 序数效用论 一、序数效用论的基本假定1.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 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消费者对其满足程度的自我感受,每个消费者都能够比较和确定所选择的商品或商品组合对自己的效用大小。序数效用论:效用被看作是描述偏好的一种方法,对同一个人来说,多种商品的效用之间的比较可以按照消费者的偏好排出顺序,以序数表示商品效用水平的高低,而人以两种商品之间的效用差额的大小是无关紧要的。2.序数效用论的基本假定(1) 完备性假设(2) 传递性假设(3) 不充分满足性假设 二、无差异表和无差异曲线 1.无差异表: 2.无差异曲线:表示的是所有

28、能够给予某消费者同等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消费组合。 3.无差异曲线图:无差异曲线的全部组合。4.无差异曲线和无差异曲线图的特点(1) 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可能相交(2) 无差异曲线向下倾斜,斜率为负(3) 良好性状的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其边际替代率是递减的(4) 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满足水平或效用程度越高 三、预算线1.预算线及其意义、特点预算线指的是在消费者收入和物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的两种物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可能组合。斜率是两种商品的相对价格的负数。 2.预算线的变动 四、消费者均衡 1.均衡过程 2.均衡条件:MRSxy=MUx/MUy=Px/Py 五

29、、收入-消费曲线和恩格尔曲线 1.收入-消费曲线:在消费者偏好和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一系列的最优商品组合随着消费者收入的变化而移动所形成的曲线。 2.恩格尔曲线:在所有商品价格和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某种商品的需求如何随着收入的变动而变动。 六、价格-消费曲线与需求曲线 1.价格-消费曲线:在消费者的偏好和收入不变的条件下,两种商品的最优组合随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而变动的轨迹。 2.需求曲线的推导 七、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1.收入效应:由于价格的变动而引起的消费者实际收入的变动对需求数量产生的影响。 2.替代效应:由于价格变动引起相关价格的变动对需求数量产生的影响。 八、从个人需求曲线到市场需求

30、曲线 1.市场需求曲线:在货币收入不变的前提下,价格与需求数量的联系。 2.市场需求曲线的推导练习 1. 设需求函数为Q=a-bP(a,b>0),试求价格为P1 时的消费者剩余.若价格由P1 变化为P2 ,试求消费者剩余变化量. 2. 设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U=QxQy,商品X和商品Y的价格分别为2美元和5美元, 消费者100美元的收入全部用于购买商品X和商品Y,试求消费者均衡时商品X和商品Y的购买量和消费者获得的最大效用.第四章 生产者行为理论 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生产理论和成本理论,为后面的市场理论奠定基础* 学习重点 1.生产函数 2.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3.最佳生产要

31、素组合 4.成本函数 5.成本曲线 时间安排 4课时 学习内容第一节 厂商及生产函数 一、厂商 厂商是生产产品和劳务以获得最大利润的经济单位。 在分析厂商行为时,假定厂商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二、生产函数 1.生产要素:一般包括劳动、自然资源、资本和企业家才能。 2.生产函数的概念:指一定时期内,在技术不变的条件下,生产要素的投入同产品或劳务的产出之间的关系。3.长期与短期长期指所有投入都可以变动的时期。短期指在此时期内,一种或多种投入是无法改变的。第二节 一种可变投入的生产函数 一、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1.总产量:指投入一定量的生产要素所得到的产量总和。 TP=f(L) 2.平均产

32、量:总产量对可变投入之比。 AP=TP/Q=f(L) 3.边际产量:增加一个单位可变投入所增加的产量。 MP=TP/L MP=dTP/dL=f'(L) 4.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 (1)边际产量与总产量 (2)平均产量与总产量 (3)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 二、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1.含义 :在技术给定和其他投入不变的情况下,连续增加一单位某种要素所带来的产量的增量迟早会出现下降。 d(MP)/dL=f"(L)<0 2.条件 (1)技术条件不变 (2)其它要素不变 (3)一定的范围三、 投入使用量的合理区域从可变投入的平均产量最大值到边际产量为零的区间。第三节

33、两种可变投入的生产函数 一、等产量线 1.含义:表示能够生产某种既定产量的两种投入的各种有效组合。2.特点(1)离原点越远的等产量曲线所代表的产量水平越高;等产量曲线越接近原点,所代表的产量水平越低。(2)同一等产量曲线图上的任意两条等产量曲线不能相交(3)等产量曲线通常凸向原点,其斜率为负值 二、可变比例的生产函数与固定比例的生产函数 1.可变比例的生产函数:指生产某种产品所要求的各种投入的配合比例是可以改变的生产函数。 2.固定比例的生产函数:指生产某种产品所要求的各种投入的配合比例是不能改变的生产函数。 三、射线、脊线和生产的经济区域 1.射线:连接原点与其产量线上的线。 2.脊线:将等

34、产量曲线上MRTS为零的所有的点连接起来的线,以及连接等产量曲线上MRTS为无穷大的所有的点的线。3.生产的经济区域连接MRTS为零和MRTS为无穷大的两条脊线以内的区域。第四节 规模收益 一、 规模收益的含义指所有的投入要素以相同的比例变动时产量变动的比例。 二、规模收益的变动 1.规模收益递增:如果所有投入要素增加t倍,产量增加的倍数大于t倍的情形。 2.规模收益递减:如果所有投入要素增加t倍,产量增加的倍数小于t倍的情形。 3.规模收益不变:产量增加的比例与所有要素增加的比例相同。 第五节 最佳生产要素组合 一、等成本线 1.概念:表示既定成本水平的两种投入的各种不同组合。 C=PL L

35、+PK K 2.特点: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它等于两种投入或两种要素的价格比率的负数。 3.变动 二、最佳要素组合 RTSLK =PL /PK OR MPL /MPK =PL /PK 三、扩展线 1.含义:表示在生产要素价格、技术条件保持不变时,最低成本的投入组合如何随着产量水平的变化而变化的。 2.扩展线的推导第六节 成本与成本函数 一、成本的含义 1. 显明成本与隐含成本显明成本:指厂商为购买或租用各种生产要素而支付的一切费用。隐性成本:厂商所使用的与自身资源相联系的成本。2. 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私人成本:个人的活动由他本人负担的成本。社会成本 二、成本函数 1.含义 生产一定产量所支付

36、的最低成本与其相应产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就是成本函数。 C=F(Q) 2.成本函数与成本方程的区别 3.成本方程的推导 成本函数可以由扩展线导出。其步骤是: (1)在扩展线上选择一点; (2)将相应的投入要素数值代入生产函数,得出相应的产量; (3)将投入要素乘以其固定价格,则可得到总成本; (4)对于短期再加上固定成本。 与此相对应,成本曲线可以由扩展线推导第七节 短期成本函数 一、总成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1.总成本 总成本是生产一定的产量所必须支付的全部成本。 C=F(Q) 2.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是不随产量变化而变化的成本。固定成本与产量无关。不管产量是多少,也不管厂商是否生产,厂商都必

37、须支付这一成本。 FC=b 3.可变成本 可变成本是随产量变化而变化的成本。产量为零时可变成本为零。产量越多,可变成本越多。 VC=f(Q) 4.总成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的关系 TC=VC+FC =f(Q)+b 二、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 1.平均固定成本 平均固定成本是平均每一单位产量所分摊的固定成本。 AFC=FC/Q 2.平均可变成本 平均可变成本是平均每一单位产量所耗费的可变成本。 AVC=VC/Q 3.平均成本 平均成本是平均每一单位产量所耗费的总成本。 AC=TC/Q 4.边际成本 边际成本是每增加一个单位的产量所增加的总成本。 MC=TC/Q 如果产量和

38、成本可以无限细分,则 MC=dTC/dQ 三、各种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 1.总成本与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之间的关系 平均成本是总成本与产量的比。在几何上是总成本曲线上的点与原点的连线的斜率。 边际成本是总成本的一阶导数。在几何上是总成本曲线(或可变成本曲线)的切线的斜率。 2.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与平均成本之间的关系 AC=AVC+AFC 3.平均可变成本、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之间的关系 MC>AC(AVC) AC'(AVC')>0 MC=AC(AVC) AC'(AVC')=0 MC<AC(AVC) AC'(AVC')<0

39、第八节 长期成本函数 一、长期总成本 长期总成本曲线可以从扩展线直接推导出来,也可以由短期总成本曲线族推导出来。 长期总成本曲线是短期总成本曲线的包络线,它与每一条短期总成本曲线相切但不相交。 二、长期平均成本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可以由长期总成本曲线推导,也可以由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推导。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短期成本曲线的包络线。 三、长期边际成本 长期边际成本曲线不是短期边际成本曲线的包络线。 长期边际成本曲线可以定义为第个产出的最优工厂规模所对应的边际成本曲线上的点的轨迹。练习 . 已知某厂商生产函数为Q=L3/8 K5/8 ,PL =3,PK =5(单位:美元),试求: (1)产量Q=10时的

40、最低成本支出和使用的L和K的数值; (2)总成本为160时厂商均衡的Q、L、K之值 . 设生产函数为Q=AX1X2, r1 和r2 分别为X1 和X2 的价格,试求该产品的扩展线方程. . 已知生产函数Q=L2/3 K1/3 ,证明: (1)该生产规模报酬不变; (2)受报酬递减规律支配. . 设某产品的边际成本函数为MC=3Q2 +8Q+100,若生产5单位产品时,总成本为975,求总成本函数、平均成本函数、变动成本函数和平均变动成本函数. . 某生产者长期成本函数为LTC=Q2 ,短期成本函数为STC=8+Q4 /32,长期边际成本函数为LMC=2Q,短期边际成本函数为SMC=Q3 /3。

41、问在长期成本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相切时,产量为多少?第五章 完全竞争市场价格和产量的决定 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完全竞争条件下,市场价格和产量的决定供给曲线的推导,并进一步分析市场经济的市场效率* 学习重点 1.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 2.厂商收益及厂商利润最大化的条件 3.完全竞争市场价格和产量的决定 4.完全竞争的市场效率 时间安排 6课时 学习内容 第一节 市场结构与厂商收益 一、市场结构 1.市场 微观经济学所讲的市场是指从事某一特定商品买卖的场所或接触点。 2.厂商和行业 厂商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的为市场提供商品和劳务的经营单位。 而为同一市场提供商品和劳务的所有厂商的总和就是行业

42、和部门。 3.市场结构 所谓的市场结构意指市场或行业的组织方式。 为了考察厂商和市场产量和价格的决定,微观经济学按照厂商数目、产品差别程度、进入市场的难易程度以及厂商对产量和市场价格的影响控制程度区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完全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四种市场结构。 二、厂商收益与利润 1.厂商收益 厂商收益是厂商销售其产品所取得的货币收入。 (1)总收益 总收益(TR)是厂商出售一定数量的产品所获得的全部货币收入。 (2)平均收益 平均收益(AR)是按销量平均计算的收益,它等于总收益(TR)除以销量(Q) (3)边际收益 边际收益(MR)是指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的销量所引起的总收益的增

43、量。 2.利润及利润最大化 (1)利润的含义 利润(经济利润)是总收益与总成本的差额。 =TR(Q)-TC(Q)=(Q) (2)利润最大化的基本条件: MR=MC 利润最大化的条件:MR=MC适合于任何市场结构。 利润最大化的条件可以用数学方法加以推导。 例设某厂商的需求函数和成本函数分别为: P=100-0.5Q TC=1500-10Q+0.5Q2 求利润最大时的产量和利润。第二节 完全竞争市场概述 一、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 完全竞争市场是指不存在任何垄断因素的市场结构。 完全竞争市场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许多生产者面对许多购买者。销售者和购买者都是价格接受者,而不是价格决定者。 2.市

44、场上交易的商品是同质的。 3.信息是完备的。 4.投入要素可以在各行业中自由流动。 完全竞争市场的假设过于严格。 二、完全竞争市场的行业和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 1.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 完全竞争厂商面临的是一条具有完全弹性的水平需求曲线。 2.行业面临的需求曲线 完全竞争行业面临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三、完全竞争厂商的收益曲线 1.总收益曲线 完全竞争厂商的总收益曲线是一条从原点出发的直线,其斜率为固定不变的价格。 2.厂商平均收益曲线 完全竞争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是一条与需求曲线重合的水平线。 因为 TR=P·Q 所以 AR=TR/Q=(P·Q)/Q=P 在完

45、全竞争条件下P为一常量,所以AR为一水平直线。 3.厂商的边际收益 完全竞争厂商的边际收益曲线同时也是平均收益曲线。 在完全竞争市场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边际收益曲线和需求曲线是完全重合的。第三节 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一、 瞬时均衡 1.交易期 交易期或市场时期。它是指商品供给量固定不变的短暂期间。 2.交易期的供给曲线交易期产品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线。 3.交易期价格的决定 交易期内市场均衡的特点是:数量是由供给一方单独决定;而价格则是由需求一方单独决定。 二、短期均衡 短期是指厂商生产规模不变的时期,在短期内厂商不能对生产规模进行调整,只能通过增加或减少可变投入的使用量来改变产量,以求得利

46、润最大化或亏损最小化。从行业看,在短期内,不仅行业内现有厂商的厂房、设备的规模是固定不变的,而且行业中的厂商人数也是固定不变的。 短期均衡的条件是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 厂商盈亏的四种情况: (1)P>AC,>0,TR>TC; (2)P=AC,=0,TR=TC; 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称为收支相抵点。 (3)AVC<PAC,<0,AVC<TR<TC。 (4)P=AVC,<0,TR=AVC。 AVC曲线的最低点是厂商进行生产的最低价格界限,这一点称为停业点。 三、短期供给曲线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就是厂商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位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最低

47、点以上的部分。 已知厂商的短期成本曲线,求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 例 某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成本函数为STC=0.04Q3 -0.8Q2 +10Q+5,试求厂商的短期供给函数. 四、完全竞争行业(市场)短期均衡 1.行业(市场)的短期供给曲线 市场或行业的供给曲线是本行业所有厂商的位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最低点以上的边际成本曲线的总和, 即所有厂商供给曲线的总和。 2.行业(市场)的短期均衡 完全竞争行业短期均衡是指市场在短期内供给和需求一致的状态。 应当注意,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市场的供给与各个厂商的供给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同时决定的。第四节 完全竞争市场厂商和行业的长期均衡 一、行业长期均衡和厂商

48、长期均衡 1.厂商生产规模的调整 在长期,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长期边际成本等于价格即LMC=P。厂商将按照SMC=P的原则调整生产规模。 2.行业厂商人数调整及厂商规模进一步调整 3.厂商长期均衡 厂商与行业的调整过程会不断地持续下去,直到经济利润和亏损完全消失为止。这时,价格刚好等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的成本。 长期均衡的条件是: AR(P)=LMC=LAC=SMC=SAC 二、长期供给曲线 1.成本不变行业 成本不变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的直线。 2.成本递增行业 成本递增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3.成本递减行业 成本递减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左上方倾斜的曲线。 第五节 资源配置过程与消费者统治 一、资源配置过程 1.资源配置过程短期调整 短期内,厂商没有足够的时间调整生产能力,所以短期均衡时,资源配置并没有完成。 2.资源配置过程长期调整 长期内,由于厂商有足够的时间调整生产规模、进入利润高的行业、退出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