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初中化学复习题一、单选题(共58分)1.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括号内为杂质)试剂操作方法ACuO(Cu)稀硫酸过滤BCa(OH)2(CaCl2)适量稀盐酸蒸发、结晶CKOH 溶液(K2CO3)适量Ca(OH)2溶液过滤DCO2) CO足量02点燃A. AB.BC.CD.D【答案】C【解析】A、CuO中混有Cu,加入稀硫酸,稀硫酸会与氧化铜反应,把原物质除去,故此项错误;B、用稀盐酸不能除去 Ca (OH)2中的CaCl2反而会把氢氧化钙除去,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此项错误;C、适量Ca ( OH ) 2溶液可以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过滤后不
2、会有新的杂质,所以该试剂选用合理此项 正确;D、 CO 2中混有CO,采用氧气,由于使用燃烧法对氧气的浓度有要求,所以即使低浓度的CO能够被点燃甚至被消耗掉,也会 导致氧气成为新的杂质错误.故选C2. 某同学对下列四个实验都设计了两种方案,其中方案1合理、方案2不合理的是A.A【答案】B【解析】B.BC.CD.D选项ABCD实验目的鉴另U NaOH 和 CaCO3除去NaOH溶液中少量的Na2CO3除去CO2中含有的少量CO除去CaO中的CaCO3方案1加水溶解,看是否溶解、 放热加适量Ca (OH) 2溶液,过 滤点燃加适量稀盐酸方案2加入盐酸,看是否有气泡产生加适量稀盐酸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
3、水加水溶解,过滤【分析】【详解】A、鉴别氢氧化钠和碳酸钙,氢氧化钠易溶于水,且溶解时放热,而碳酸钙难溶于水;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无明显现象,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和氯化钙,方案1和方案2都合理,不符合题意;B、 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少量的碳酸钠,根据除杂原则方案1是正确的,方案2不正确,因为盐酸既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也能 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符合题意;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用点燃的方法是错误的叙述,因为在二氧化碳的环境下不能点燃一氧化碳,不符合题意;D、除去氧化钙中的碳酸钙,加入适量的盐酸是错误的叙述,盐酸能与氧化钙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Bo3. 下列图象
4、与实验表述不一致的是()B.A.向饱和的石灰水中加入一定质量的生石灰沉淀质量猪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滴加稀盐酸至过量向MgC1和HC1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D.镁带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生石灰,氧化钙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放岀大量的热,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 升高逐渐降低,所以会有氢氧化钙固体析岀,当恢复到原来的温度时,因为有一部分水和氧化钙发生了反应,所以溶质的质量会 减少,不符合题意;B)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滴加稀盐酸至过量,因为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比锌的相对原子质量小,所以 与铁粉反应生成的氢气多,不符
5、合题意;C、向MgC1和HC1的混合溶液中滴加 NaOH溶液至过量,氢氧化钠先和 HC1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再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图象与实验表述不一致,符合题意;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和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因为镁条在密闭的容器中反应,所以物质的总质量不变,不符合题意。故选Co4. 下列曲线的变化趋势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变化关系的是(固体的质量gAVx无催化剂A. X用氯酸钾固体制取氧气o时间卅B.D.溥剂质量向含有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稀硫酸的质量g将足量的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碳酸镁和氧化镁固体中取4g氧化
6、铜和1g木炭粉放入试管中,做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由于二氧化锰能加快氯酸钾反应的速率,质量减少的快,反应后加二氧化锰和不加二氧化锰的生成的氧气的质量相同,但加二氧化锰固体的剩余固体质量一定要大,不能重合,错误;B、向含有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时,氢氧化钠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溶剂增加的质量包括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水和反应生成的水,增加的幅度要大,后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溶剂增加的质量只是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水,增加的幅度要小,错误;C、将足量的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碳酸镁和氧化镁固体中,都生成了硫酸镁,但氧化
7、镁生成的多,正确;D、取4g氧化铜和1g木炭粉放入试管中,做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由方程式可知,完全反应后减少的质量是1.1g,剩余的固体的质量是 3.9g,错误。故选C)5. 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A. 有机高分子:淀粉、油脂、纤维素B.氧化物:水、锰酸钾、酒精C.干燥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浓硫酸D.氮肥:碳铵、氨水、尿素【答案】D【解析】A、淀粉、纤维素都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不是高分子化合物,错误; B、水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锰酸钾和酒精不属于氧化物,错误;C、浓硫酸、生石灰具有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剂;氢氧化钠溶液不具有吸水性,不能用作干燥
8、剂,错误;D氮肥:碳铵、氨水、尿素)都属于氮肥,正确。故选 D6. 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有 1体积的氧气与2体积的氢气充分混合后总体积等于混合前体积之和,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可燃物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两个条件 用汽油除油污和用加了洗涤剂的水除油污原理相同 硫酸铜溶液与硝酸钡溶液充分反应,得到白色沉淀A与溶液B,过滤后,溶液 B再与适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均恰好完全反应,得到蓝色沉淀C和溶液D。溶液D中溶质可能有 a) NaNQ b) NaNCb和Na2SO4c) NaNCb和 Ba(NO3)2三种组成。A. 1条B.2条C.3条D.4条【答案】B【解析】1体积的氧气与2体
9、积的氢气充分混合后总体积等于混合前体积之和,是因为相同条件下分子之间的间隔相等)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不属于化学变化,与质量守恒定律无关)错误)可燃物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两个条件)正确)用汽油除油污的原理是汽油溶解油污)洗涤剂除油污的原理是乳化 )二者原理不同)错误)若硫酸铜溶液与硝酸钡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得到白色沉淀A (硫酸钡)与溶液 B)溶质是硝酸铜),过滤后,溶液B再与适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均恰好完全反应,得到蓝色沉淀 C (氢氧化铜)和溶液 D (溶质是硝酸钠);若硫酸铜溶液(过量)与硝酸钡溶液充分反应,得 到白色沉淀A (硫酸钡)与溶液 B (溶质是硝酸
10、铜和硫酸铜),过滤后,溶液B再与适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均恰好完全反应, 得到蓝色沉淀C氢氧化铜)和溶液 D (溶质是硝酸钠和硫酸钠);若硫酸铜溶液与硝酸钡溶液(过量)充分反应,得到白色沉 淀A)硫酸钡)与溶液B)溶质是硝酸铜和硝酸钡),过滤后,溶液B再与适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均恰好完全反应,得到蓝色沉 淀C氢氧化铜)和溶液 D溶质是硝酸钠和硝酸钡)共三种组成)正确)故选B)7. 类推是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但如果具体问题不具体分析就会产生错误的结论。下列类推结论正确的是()A. 元素的种类由核内质子决定所以具有相同质子的粒子属于同种元素B. 氧化物是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11、C. 点燃一氧化碳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可能爆炸,所以点燃氢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也可能爆炸D. 氦原子与铍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答案】C【解析】A)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如甲烷和Ne均有10个质子,但不能说属于同种元素,错误;B)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可知氧化物只有两种元素,且必须有氧元素,但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由两种元素组成,所以不一定是氧化物,错误;C H2和CO都是可燃性气体,点燃与氧气反应放岀大量热量,当热量不能及时散发,就可能引起爆炸)正确;D氦原子与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2,但氦原子只有一个电子层已达到稳定
12、结构,错误)故选C)8. 下列知识的归纳中,有错误的一组是A影响环境的物质B化学之最 造成煤气中毒的气体一一CO 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一一SO、NO 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 CO 最清洁的燃料一一氢气 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一一金刚石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一一氧元素C物质的组成或结构关系D现象的解释金刚石和石墨一一碳元素的排列方式夏天钢轨之间的缝隙变小:温度升不同 钠原子和钠离子质子数相冋 CO CO每个分子中氧原子个数不 同高,原子变大 糖是甜的,醋是酸的:分子不冋,性 质不同 汽油洗油污:禾U用乳化作用A.AB.BC.CD.D【答案】D【解析】A)一氧化碳和血红蛋白结合的能力比氧气强二三百倍,使
13、血红蛋白丧失了和氧结合的能力,使人缺氧而中毒;造成酸雨的 主要物质是SO2) NO2等酸性气体;具有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综上所述,正确)B)氢气作为燃料有三大优点:燃烧放热多、产物是无污染的水、可用水制取,燃烧又生成水,可再生。所以最清洁的燃料-氢气;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 -金刚石)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正确)C)金刚石和石墨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它们的物理性质有很大的差异,是因为金刚石和石墨里碳原子的排列不同)钠原子和钠离子的质子数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它们的核外电子数不同;CO中含有2个原子)CO2中含有3个原子,所以每个分子中原子个数不同;综上所述,正确 )D铁是由铁原子
14、直接构成的,夏天钢轨之间的缝隙变小,是因为原子之间的间隔受热 变大,原子的体积不变)糖、醋是两种不同的分子,因不同种分子的性质不同,所以糖是甜的,醋是酸的)汽油洗油污:利用的是溶解的原理,错误。故选 D点睛:洗涤剂洗去油污是利用乳化的作用)汽油洗油污利用的是溶解的原理 )9. 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用途等说法中选项都正确的是() 二氧化碳用作气体肥料石墨可作铅笔芯甲烷可用作燃料不锈钢作餐具活性炭作口罩滤芯生活中可用氢氧化钠来除去炉具上的油污,也可用来治疗胃酸过多A. B.C.D.【答案】A【解析】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故二氧化碳用作气体肥料,正确;石墨质软可作铅笔芯)正确;甲烷具有可燃性,可
15、用作燃料)正确;不锈钢具有耐腐蚀性,可用作餐具 )正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作口罩滤芯 )正确;氢氧化钠显碱性,是 一种生活中常见的炉具清洁剂成分,氢氧化钠具有强腐蚀性,不能服用氢氧化钠治疗胃酸过多)错误)故选A10. 下列各组转化中,不能一步实现的组合是A.H2O2 _沁-> H2O-H2rB.Fe嬴甘刃込-> Fe2O3、FeC.KC1O 3T O2y Fe2O3D.CH4 匹* COa. jfcftC02【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能一步反应生成水,水通电能一步反应生成氢气,不符合题意)B、铁和水氧气并存能一步反应生成氧化铁,高温条
16、件下氧化铁能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不符合题意;C、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能一步反应生成氧气,氧气和铁点燃不能一步反应生成氧化铁,符合题意)D、 在点燃条件下甲烷和氧气能一步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在点燃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气能一步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故选C)11. 下表中对部分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人物JS的鉴别3.0生活 区分礎水和软水,加肥皂水后1耕 区分棉纤SW呼程千维,融后就5压 区分硫釀建扣瞬御”加熟石灰粉耒科匿出行多乘交通工貝J生潘中用火解股旧樂艸礴胶报纸劃作铅笔杆匚化学与健康h化学与材料铁.钙罡人体世霭的Ift置元秦 眼佣含AI蚀b的药拥可泊疗聲釀过多 由
17、脂是重要的营算物康#可大量摄入疫膾。钢铁,硬铝和黄铜都是合金疑铁比主铁的硬度更大、博点貝高目乙烯星料属于有机合咸材料A.AB.BC.CD.D【答案】A【解析】A)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如果产生的泡沫较多,是软水,如果产生大量浮渣,是硬水,因此可以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点 燃羊毛纤维和棉纤维时,能够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的是羊毛纤维,另一种是棉纤维,因此利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可以区分羊毛纤 维和棉纤维;加熟石灰粉末研磨时,能够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硫酸铵,不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硫酸钾,因此利用氢氧化 钙可以区分硫酸铵和硫酸钾)正确;B)岀行多乘交通工具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生活中用火烧毁废旧塑料和
18、橡胶时,能够 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用废旧报纸制作铅笔杆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完全正确)错误)C铁、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而钙元素是人体需要的常量元素;服用含AI(0H)3的药物可治疗胃酸过多,这是因为氢氧化铝能和胃酸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油脂虽然是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但是也不能大量摄入油脂,要适量摄取,以保持身体健康;不完全正确)错误)D)钢铁、硬铝和黄铜都是合金;纯铁比生铁的硬度小;聚氯乙烯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不完全正确)错误。故选A)12. 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A. 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B. 化学变化中分
19、子种类发生改变,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C. 酸碱中和反应有水生成,有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酸碱中和反应D. 活泼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答案】B【解析】A)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但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属于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氧 气和臭氧的混合物,错误)B)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分 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正确)C中和反应会生成盐和水)生成水的反应不一定是酸碱中和反应 )如CO2+2NaOH-Na 2CO3+H2O,错误)D)活泼
20、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活泼金属,也 可能是碳酸盐等,错误。故选B)13. 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的质量/g2902010反应后的质量/gm39516A.反应后m的数值为0B.甲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反应过程中乙、丙变化的质量比为 3:5D.丙可能是单质【答案】D【解析】【分析】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为:2g+90g+20g+10g=122g,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为:m+39+5+16=122,贝U m=62,甲质量增加,不可能是该反
21、应的催化剂;甲丁质量增加,应为该反应的生成物;乙丙质量减少,应为该反应的反应物;【详解】A 有分析可知 m=62,故说法错误;B 甲反应前后质量增加,故不可能为催化剂,故说法错误;C.乙减少了 90g-39g=51g,丙减少了 20g-5g=15g,故乙、丙变化的质量比为 51g: 15g=51 : 15,故说法错误;D 乙+丙-甲+丁,丙可能是单质,故说法正确。 故选D。14. 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A. 某物质经检测只含一种元素,该物质一定是单质B. 炼铁主要是还原过程而炼钢主要是氧化过程C. 一种元素在一种化合物中可显示不同的化合价D. 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答案】C【解析】A)某
22、物质经检测只含一种元素,该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例如氧气和臭氧组成的混合物中只含有一种元素-氧元素,错误)B)用一氧化碳等还原剂可以把铁矿石中的铁还原岀来,用氧气可以把生铁中过多的碳除去;氧化还原同时进行)错误)C同种元素在同一化合物里化合价不一定相同,例如在硝酸铵中,氮元素显-3和+5价,正确;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错误。故选C)15. 用右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集气瓶的容积为200mL,量筒的容量为250mL,实验步骤如下(装置气密性良好,部分操作已略去) 打开止水夹a和b,向集气瓶中缓慢鼓入一定量空气,稍后,测得进入到量筒中的水的体积
23、为Vi mL) 用高能激光笔照射,引燃红磷; 红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测得量筒中的水的体积变为V2 mL) 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对于该实验有下列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步骤中,鼓入空气的体积可以是小于200 mL的任意体积;步骤中,红磷燃烧时可以不关闭止水夹a和b)步骤中,未冷却至室温会使测得的V2数值偏高;步骤中,求得氧气的体积分数等于(Vi-V2)/ Vi X 100 %该实验装置与课本上的装置相比更环保,结果也更准确.A. B.C.D.【答案】C【解析】)步骤中,鼓入空气的体积不能是小于 200mL的任意体积,这是因为鼓入空气至少应该露岀红磷,否则红磷无法点燃,错误)步骤)中,必须
24、关闭止水夹 ab,否则会导致实验失败或实验结果不正确,错误 )步骤)中)未冷却至室温时)会导致进入集气瓶 中的水偏少)从而导致测得的V2数值偏高,正确;)步骤)中,求得氧气的体积分数等于 (Vi- V2)/ V1X 100 %)正确)该实验装 置与课本上的装置相比更环保,结果也更准确 )正确)故选C)点睛)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完结束,压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即为氧气的体积。16.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 可燃物燃烧时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所以温度达到着火点时,可燃物就会燃烧B. 氧化物一定含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C. 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所以质子数相同
25、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D.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答案】D【解析】A)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同时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错误;B、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但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由两种元素组成,错误)C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质子数相同元素的种类也相同)但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如氖和水含有相同的质子数,但不是同种元素,错误)D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正确)故选D17. 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有关描述错误的是OO 00OOA. 反应物均为单
26、质B.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原子重新组合C. 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D. 该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答案】D【解析】A)由微观示意图可知,此反应两种反应物的分子都是由同种的原子构成的,属于单质。故A正确;B)由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在该反应中原子的种类不变,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原子重新组合,故B正确;C)该反应由两种单质反应生成了一种新的化合物,反应前后元素的存在形态由游离态变为化合态)所以化合价发生了改变,故 C正确;D)该示意图表示的是两种物质参加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和反应,不是分解反应,故D错误。故选)D18. 下列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说法错误的是()A.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成灰,质量减少,符
27、合质量守恒定律。B. 化学反应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不存在原子的得失,因此化学反应的前后质量守恒。C.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的质量一定大于镁条的质量。D. 煤块燃烧后,变成质量小的多的煤灰,说明煤燃烧的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答案】D【解析】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成灰,质量减少,是因为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逸岀后致质量减小故A说法正确;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不存在原子的得失,因此化学反应的前后质量守恒,故B说法正确;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应等于参加反应的镁和氧气的质量和,所以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
28、一 定大于镁条的质量故 C说法正确;D、煤块燃烧后,变成质量小的多的煤灰,说明煤燃烧的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说法错 误,因为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逸岀后致质量减小故D说法错误。故选 D.19.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错误的是()选项物质杂质试剂操作方法AHb0油污活性炭振荡、搅拌B空气甲醛过量焦炭通过焦炭净化器CCO水蒸气足量生石灰通过生石灰的干燥管DNaNO溶液NazCO适量Ca(NO)2溶液过滤,蒸发结晶A.AB.BC.CD.D【答案】A【解析】A、活性炭能吸附色素异味,但不能除油污;B通过焦炭净化器能将空气中的甲醛吸附;C生石灰即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固体氢氧化钙,
29、因而可用于吸水,而且由于不与一氧化碳反应,可用于干燥一氧化碳;D,适量的硝酸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硝酸钠,过滤后溶液中的溶质只有硝酸钠,符合除杂要求。选A点睛:除杂的原则:只除杂,不引杂。即所加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想要的主要成分反应,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20.除去物质中的少量杂质,下列方法不能达到目的的是()选项物质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ACaOCaCO高温充分煅烧BKCI溶液CaCIz通入足量的CO,过滤CCOCO通过足量的灼热氧化铜DH2HCI依次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和浓硫酸A. AB.BC.CD.D【答案】B【解析】利用混合物中两种物质的性质差别,分析除杂方法对混合物组成的影
30、响,判断该方法是否能达到除去杂质的目的,选出不能达到 的选项。A. 高温充分煅烧CaCO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正确;B. CaCl 2溶液不与二氧化碳反应,故错误;C. CO2 ( CO通过足量的灼热氧化铜,CC与氧化铜反应,生成 CQ,正确;D. HCI气体溶于水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气不与氢氧化钠反应,然后通过浓硫酸干燥,正确。点睛:除去混合物中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应对杂质有作用,不影响主要成分,并且过程中不能产生新的杂质。21.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表示某些化学知识直观、简明、易记下列用数轴表示正确的是(A.不同物质的着火点:铁丝酒精 aa蛊度由低到青*看火点B.硫及其化合
31、物与化合价的关系:-2 0彎硫的化合价C.50g19.6%的稀硫酸与足量的金属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D.物质形成溶液的pH:纯诚倉盐酸妍PH【答案】B【解析】A、白磷的着火点比铁的低,B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所以硫化氢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0。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4价,硫酸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6价;C 50g19.6%的稀硫酸与 足量的金属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相同。因为金属足量,酸反应完,氢气的质量由酸决定。D纯碱是碳酸钠,溶液呈碱性,pH大于7;氯化钠溶液呈中性,pH等于7;酸奶呈酸性,pH小于7。选B22.已知:2KCIO
32、=2KCI + 3O 2 T,下列图像表示一定质量的KCIQ和MnO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些量随加热时间的变化趋势,其中不正确的是二氛化世的ft里菖0加煞时间minDA.AB.BC.CD.D【答案】D【解析】2KClQ MnQ 2KCI + 3O 2 f,所以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反应过程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氧气是反应的 生成物,加热到一定程度后氯酸钾分解,生成氧气,所以开始氧气的量是零,反应中质量增加,反应结束质量不再改变;由质量 守恒定律可知,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由于氧气是气体,所以固体的质量减少,反应结束固体的质量达到一定值,不再改变;由于 氯酸钾中氧元素以氧气的形式逸
33、岀,所以反应中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减少;选23.运用溶解度表与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0305037.037320.9U0X.1 ItA. B是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B. 将一定量50C的A B溶液降温到30C时,析出的晶体 A 一定比B多C. 10C时,将40g氯化钠溶于100g水中,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28.6%D. 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含有杂质B的A【答案】D【解析】A.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溶解度。由表格中数据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所以A是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B.将在等量的溶剂中形成的饱和溶液由 50C的A B溶液降温到30C时,析出的晶
34、体 A 一定比B多;C.饱和 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x 100%,10C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35.8g,将40g氯化钠溶于100g水中,所 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 35.8g *(100g+35.8g) X1OO%<28.6% D. A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且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B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故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含有杂质B的A。选D24.下列各组变化中,每一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A.B.C.D.【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 H2O不能转化成H2O2,H2O2不能转化成H2,只有H2燃烧会生成H2O,故转化不
35、能一步实现 CaO属于金属氧化物,可与盐酸反应生成CaCl2和 出0; CaCI?可以与NazCOs反应生成CaCOs沉淀和NaCl; CaCOs高温煅烧生成CaO和CO2,故转化均可以一步实现;)Fe可以与H2SO4或CuSO4反应生成FeSO4,FeSO4可以与BaCl2反应生成FeCl2和BaSO4沉淀;FeCl2与Zn等活泼金属反应生 成Fe和ZnCl2,故转化均可以一步实现。故选择:B25. 能正确反映相关实验过程中量的变化的图像是0 Bjrflj/aA.)H宰化碳 还原氧化饿0 C BtRj/sc.ts屁氧r中烟饶分数的职氧水完全分解A. AB.BC.CD.D【答案】D【解析】A一
36、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物氧化铁的质量大于生成物铁的质量,所以反应中固体质量减少;B镁的活动性比锌的强,等质量的镁比锌先反应完,和足量的酸反应时,镁比锌生成氢气多;C镁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氧化镁的质量增加,镁和氧气的质量减少,但是镁和氧气不能同时剩余;D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可以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但不改变生成物的质量。选 D点睛:图像的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的位置,变化趋势,终点的位置是否正确26. ) ) ) )A. )B. )C. )D. )【答案】C【解析】A. 实验一中,锌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铜不能,证明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B. 实验二中
37、,没有氧气时铁不生锈,没有水时铁不生锈,当铁、氧气、水三种物质共存时生锈,可以说明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C.实验三中,木屑和煤粉与空气的接触程度相同,温度也相同,但是煤粉比木屑先燃烧,可以说明燃烧的条 件之一是需要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D.实验四,碘在水中基本不溶,而在水中能溶解得到溶液,可以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种类有关。选C点睛:实验探究过程中要遵循控制变量原则,即对照的一组实验,只有研究因素不同,其它所有影响因素都要相同。27.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表述没有直接联系的是()选项性质用途A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用墨绘制字画B醋酸显酸性用醋酸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CNaOH能
38、与油脂反应用NaOH除去油污DCH4常温下是气体用CH4作燃料A.AB.BC.CD.D【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用墨绘制的字画能长时间保存,A正确;醋酸(CH3C00H )显酸性,而热水瓶中的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和氢氧化镁(Mg(OH) 2),均可与醋酸发生复分解反应, B正确;氢氧化钠能和油脂发生皂 化反应,从而去除油污,故 C正确;CH4可作为燃料的原因是 CH4是可燃物,与 CH4常温下为气体无直接联系,故 D错 误。考点:物质的性质与用途28. 下列关于实验操作中先后顺序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先调节天平平衡,再称量B
39、. 实验室用CO与Fe2O3反应制取铁时,先通 CO,再点燃酒精灯C. 稀释浓硫酸时,先在烧杯内倒入水,再缓慢注入浓硫酸,并不断搅拌D. 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再检查装置气密性【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为了准确称量药品,托盘天平使用前要先调平,选项正确;B、 实验室用CO与Fe2O3反应制取铁时,先通 CO,再点燃酒精灯,为了排净装置内空气防止爆炸,选项正确;C、稀释浓硫酸时,先在烧杯内倒入水,再缓慢注入浓硫酸,并不断搅拌,使浓硫酸溶于水,放岀的热量及时的散放岀去,选项正确;D、 实验室制取气体时,为避免浪费药品,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再装药品,选项错误,故选Do【点睛】浓硫酸溶
40、于水会释放大量的热,如将水倒入浓硫酸中,会造成上层的水沸腾,引起液滴飞溅发生事故。29. 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A. 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则氧化反应一定要有氧气参加B. 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C.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D. 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答案】D【解析】A.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但氧化反应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如镁和二氧化碳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镁和碳,其中镁发生的是氧化反应,但是反应物中没氧气;B.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则
41、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金属氧化物和酸生成盐和水,但不是中和反应。酸和碱 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D.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选D二、实验题(共1分)30. 请你结合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ABCD(1)填写下列表格:制取气体制取该气体的装置(填装置编号)收集该气体的装置(填装置编号)02C02(2)写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b,其作用是 。选用B装置制备气体,对反应物和反应条件的要求是)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实验结束时应先,然后。反应结束后冷却,对制
42、取氧气后的固体残渣(假定已完全反应)作 如下回收处理:通过以下四步实验操作回收二氧化锰。正确操作的先后顺序是(填写序号)A .烘干B. 溶解C. 过滤D .洗涤过滤、蒸发时都需用到的仪器是 (填序号)A .酒精灯B .烧杯 C.玻璃棒 D .漏斗(4)在过滤操作中需要将圆形滤纸折叠处理,下列图示中不该出现的情形是(填序号)检查B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方法为: )【答案】(1). A)B (2). D或E体)在常温下发生反应 (8).高锰酸钾(3). B (4). D或E (5).分液漏斗(6).控制反应速率(7).固体和液:.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9).拿出导管 (10).【答题空10)熄灭酒精灯
43、 (11). BCDA (12). C (13). D (14).方法一:在导管末端套上胶皮管,并用止水夹夹紧胶皮管,通过分液漏斗 向锥形瓶内注水。若水几乎无法滴入,且在分液漏斗内形成一段稳定的液柱,则装置的气密性好。方法二:在导管一端套上胶皮管,连接一导管且浸入水中,将分液漏斗的活塞旋紧,双手捂住锥形瓶的外壁(若不理想,也可用温水浴代替 )。若看到水中的导管口冒气泡,放手导管内上升一段水柱,则装置气密性好。(要点完整的才能得分)【解析】(1) 在实验室中,可用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取,属于固体加热制取氧气可选择A;也可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分解双氧水来制取氧气,属于固液常
44、温下来制取氧气,可选择B;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实验室中,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常温型制取气体,二氧化碳的密度 比空气大,能溶于水,故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2) b是分液漏斗,用于添加液体试剂,装置B适用于固体与液体在常温下反应来制取气体;(3)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高锰酸钾亠亠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实验结束后应先拿岀导管)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里的水倒吸入试管)引起试管炸裂)二氧化锰不溶于水,锰酸钾易溶 于水,所以可采取过滤的方法提取二氧化锰,先溶解固体,再过滤,然后将固体洗涤并
45、烘干即可;)过滤用玻璃棒引流)蒸发时用玻璃棒搅拌;(4)过滤时滤纸折叠方法是对折再对折,然后打开,一边有三层滤纸,不该岀现的情形是D) ) 5)在导管末端套上胶皮管,并用止水夹夹紧胶皮管,通过分液漏斗向锥形瓶内注水。若水几乎无法滴入,且在分液漏斗内形成一段稳定的液柱, 则装置的气密性好。方法二:在导管一端套上胶皮管,连接一导管且浸入水中,将分液漏斗的活塞旋紧,双手捂住锥形瓶的外 壁。若看到水中的导管口冒气泡,放手导管内上升一段水柱,则装置气密性好。三、科学探究题(共 2分)31. 某兴趣小组同学去盐场参观,带回了部分粗盐样品,并对其进行如下探究。大颗粒粗盐小颗粒粗誌(1) 操作中必须用到的一种
46、仪器是 (填序号)A 研钵B 量筒 C烧杯D.试管(2) 操作的名称是 ,操作中用到的仪器玻璃棒,其作用为 。(3) 用提纯到的“精盐”配制100g 7.5%的氯化钠溶液,经检测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 (填序号)精盐固体不纯称量时精盐与砝码放反了量取水时,俯视读数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4) 经测定“精盐”中还含有氯化钙、氯化镁等可溶性杂质,某同学设计下列除杂流程。(填序号)A 氢氧化钠溶液 B.氢氧化钡溶液 C 氢氧化钾溶液 D 氢氧化钙溶液b 步骤除去氯化钙的反应方程式 ;C.溶液H中含有的阴离子有 (填离子符号),步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任写其中一条)【答案】(1) A
47、( 2)过滤、搅拌液体,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3)(4) a. Mg(OH) 2、Cb . Na2CO3+CaCI 2=CaCO 3 J +2NaCl c OH -、CO32-、Cl- Na 2CO3+2HCI=2NaCI+H 2O+CO 2 f (或NaOH+HCI=NaCI+H2O)【解析】试题分析:操作中必须用到的一种仪器是研钵。目的是将固体变为粉末,操作的名称是过滤,操作中用到的仪器玻璃棒, 其作用为搅拌液体,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用提纯到的“精盐”配制100g 7.5%的氯化钠溶液,经检测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精盐固体不纯;称量时精盐与砝码放反了,使得固体的质
48、量减少;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已知试剂X是碱溶液,则沉淀I为Mg(OH) 2,因为氢氧化钠会和氯化镁发生反应得到氢氧化镁沉淀,下列碱溶液一定不能使用的是氢氧化 钾溶液,因为最后会得到杂质氯化钾,不能被分离;步骤除去氯化钙的反应方程式Na2CO3+CaCl2=CaCO 3 J +2NaCI ;溶液H中含有的阴离子有 OH-、CO32-,步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2HCI=2NaCI+H 2O+CO 2 f,过程中盐酸密度是除掉过量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考点:粗盐的提纯32. 某学习小组探究氢氧化钙溶液的化学性质,并作了延伸探究。 探究一: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你帮助完成实验报告。
49、(1>(3)操作1當芭石旋j蘇1f苒曲 1Hl LE3 "水-现第洱消石胶水變浑浊&辄化皓瀋港能掘石隧芈金飙就化物反应生成 盐和水-:礼化硫叮沌辎 齐歩水反应的化学方溶就软化儕涪液能与发 牝中和捉隊【提岀问题】实验方案(3 )褪色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作出猜想】乙同学从反应情况分析,溶液中除含少量酚酞外,溶质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氯化钙氯化钙和氯化氢氯化钙和氢氧化钙【分析讨论】丙同学从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猜想肯定不合理,其理由是探究二:丁同学为进一步验证乙同学的猜想,设计实验如下:将实验方案(3 )褪色后溶液倒入烧杯中,向其中逐滴滴加稀碳酸钠
50、溶液至过量,边滴加边振荡。实验后得岀产生沉淀质量与碳酸钠溶液体积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写岀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得岀结论】乙同学的猜想中, (填序号)合理。【反思讨论】学习小组结合图像,分析了丁同学实验过程中烧杯内溶液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 (填序号)A 溶液质量逐渐增大B. 氯化钠质量逐渐增大,V后不变C. 氯化钙的质量先增大后减小D .溶液的pH 一直增大【答案】探究一:现象:溶液变为红色。化学方程式为:Ca ( OH ) 2+SO2=H 2O+CaSO 3j【分析讨论】因为氢氧化钙的存在溶液的颜色就会是红色,而不是无色。探究二:开始会有气泡产生,等气泡停止后就会产生白色的沉淀【得出结论
51、】【反思 讨论】A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酸碱同指示剂的反应看澄清的石灰水能够使得石蕊变红,二氧化碳能够和澄清的石灰水反应产生沉淀,而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的反应一样,因此根据二氧化碳和石灰水的反应可以推断该反应为:Ca ( OH ) 2+SO 2=H 2O+CaSO 3 J;从实验现象分析得岀:猜想肯定不合理,其理由是因为氢氧化钙的存在溶液的颜色就会是红色,而不是无色。将实验方案(3 )褪色后溶液倒入烧杯中,向其中逐滴滴加稀碳酸钠溶液至过量,边滴加边振荡。实验后得岀产生沉淀质量与碳酸钠溶液体积之间的 关系看:开始没有沉淀,说明其中含有盐酸,因此现象是开始会有气泡产生,等气泡停止后就会产生白色的沉淀,因此猜想符 合,分析丁同学实验过程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扶贫帮扶协议书
- 政府多方联动协议书
- 苗木养护协议书格式
- 汽车销售互助协议书
- 灾害救助补偿协议书
- 农村泵房承包协议书
- 装修责任分割协议书
- 外聘专家协议书模板
- 离婚车辆过户协议书
- 乐昌粮食产销协议书
- GB/T 36089-2018丙烯腈-丁二烯橡胶(NBR)
- 2022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检测练习卷1八年级音乐练习卷
- 水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技术标(完整版)
- 【中小学】校内论坛、讲坛、讲座、年会、报告会、研讨会等管理制度
- 软件详细设计说明书(例)
- DB44-T 2283-2021水利工程生态设计导则1-(高清现行)
- XX县城区新建公厕、生活垃圾中转站项目实施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
- 哈萨克斯坦铁路车站代码
- 利润分配专项审计
- 勇者斗恶龙之怪兽仙境图表资料合集(合成表技能)
- 履带式液压挖掘机挖掘机构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