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上海市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Standard for school construction of generaland primary secondary and high schoolsDG/TJ08122004J10355 20042004 上海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Standard for school construction of generaland primary secondary and high schoolsDG/TJ0812 2004主编单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批准部门:上海市建设和管理委员会 施行日期: 2004年
2、8月 1日上海市建设和管理委员会沪建建 2004289 号关于批准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为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的通知各有关单位: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编的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 ,经有关专家审查和我委审核,现批准为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该规范统一编号为DG/TJ08 12 2004,自 2004 年 8 月 1 日起实施。该规范由上海市建设工程标准定额管理总站负责组织实施,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负责解释。上海市建设和管理委员会 二00四年五月十日本标准系根据上海市建设和管理委员会 2003 年以沪建建 200387 号文的要求,由上海 市教育委员会会同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单位编制
3、而成。上海市中小学校建设标准(DBJ0&12-90)(以下简称90标准)自1990年颁发以来已 13 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已不适应中小学教育发展的需要。 2002 年 4 月,建设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教育部以建标 2002102 号文联合颁发了城市普通 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 (以下简称国标 ),并于 2002 年 7月 1 日起施行。因此,本标准 的修编,主要参照国标的内容,并结合上海市的实际情况作了调整。关于用地指标,则 根据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及上海市人大常委会 2000年第40号公告颁布的上海市植树造林绿化管理条例 分别对学校的建筑用地、 体
4、育用地和绿化用地进行了测 算和调整。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为: 1 总则; 2 术语; 3 学校建设规模、设点布局、选址与规划 设计; 4 用地面积指标; 5 建筑面积指标; 6 校舍主要建筑标准。各单位在使用本标准时有何意见和建议, 请告知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地址: 上海市愚园 路 460 号;邮编: 200041 ),以供修订时参考。主编单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参编单位: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上海市高等教育建筑设计研究院 上海市教育基建管理中心 上海市教育发展有限公司 上海市教育技术装备部 上海教育建筑设计研究所主要起草人:陈国良奚道章 叶文俊 丁铭杰 胡建中 何梅珍
5、邵永杰参加起草人:余利惠郑 挺 林 红 丁新康 沈国平 龚 柳 陆伯鸿 周齐佩 严明 陆如俊 甘建栋上海市建设工程标准定额管理总站二OO三年十一月1 总则 62 术语 73 学校建设规模、设点布局、选址与规划设计 83.1 学校建设规模 83.2 学校设点布局 83.3 学校选址 93.4 校园规划设计 94用地面积指标 104.1 一般规定 104.2 用地面积指标 105建筑面积指标 115.1 一般规定 115.2 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 125.3 办公用房 185.4 生活用房 195.5 建筑面积指标 206校舍主要建筑标准 21附录 本标准用词说明 251 总则1.0.1 为了贯彻执
6、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使教育适应本市社会经济的发展,适应本 市中小学教育现代化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推进素质教育对校园和校舍条件与环境的要求, 创造适合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办学条件和育人环境,加强学校建设的科学 化、规范化管理,合理确定并正确掌握建设标准,确保中小学校校舍建设的规划设计质量, 提高建设水平,特制定本标准。1.0.2 本标准参照建设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教育部 2002 年颁发的全国城市普通中 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 ,依据国家标准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 ( GBJ99 86),结合本市 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的要求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1.0.3 本标准适用于本市新建普
7、通中小学校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建设。 改建和扩建学校可 参照执行。 内环线以内中小学校的新建或改建项目,如执行本标准确有困难,经市、区教育 及相关部门的审查批准,可因地制宜作适当调整。新建实验性、示范性、标志性和“小班化 教育” 以及有特殊要求的中小学校, 经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调整部分用房面积, 其建 筑标准可适当提高。1.0.4 中小学校的校舍建设,应以人为本,必须贯彻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新建 学校应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 根据需要与可能, 正确处理好近期与远期的关系。 建设规划 和建设标准应有适当的超前性。学校的总体规划在满足各项用地指标和功能分区的前提下, 应贯彻节约用地
8、的原则。1.0.5 本标准不包括学生宿舍和相应的生活用房,其用房面积和用地应另行申请报批。1.0.6 中小学校的建设除执行本标准外, 必须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和设计规范的 规定。2 术语2.0.1 普通中小学校 Gencral primary and secondary and high schools 除市、区(县)实验性、示范性、标志性、 “小班化教育” 、特殊教育和重点高中以外的一般 学校。2.0.2 “五、四、三” 5-4-3-ycar system of pre-university cducation “五”指小学五年学制, “四”指预备班和初中共四年学制, “三”指高中三
9、年学制。2.0.3 九年一贯制 9-year straight through system, a combination of primary school and secondary school asone 指小学到初中毕业九年教育学制。2.0.4 小班化教育 Mini -class education 指学校班额控制在 30 人以下的教育实践。2.0.5 窗地比 The ratio of the window size to the floor area 窗面积与室内使用面积之比。3 学校建设规模、设点布局、选址与规划设计20、24、30 班其千3.1 学校建设规模3.1.1 建设规模
10、 中小学校建设应按小学、初中、高中“五、四、三”和“九年一贯制”学制设置。 中小学校的建设规模应根据批准的学校规模和城市建设规划的要求确定,小学为25、30 班,九年一贯制学校为 27、36、45 班,初级中学为 24、28、32班,高级中学为 30、36、48 班。3.1.2 班额人数 小学每班应为 40 人,初中每班应为 45 人,高中每班应为 50 人。3.2 学校设点布局3.2.1 中小学校设点布局,应根据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的要求,结合人口密度、人口分布、发 展趋势,以及城市交通、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合理布点。中小学校设点布局应符合下列原则: ( 1)学生就近入学;(2)学校应具有较好的
11、规模效益和社会效益。3.2.2 新建住宅区应规划建设规模适宜的中小学校。每 2.5 万人口的住宅小区宜配建 规模小学一所和 24班规模初中一所; 每 5万人口的住宅区宜配建 24班规模高中一所。 人指标应为:高中:建筑面积 266怦,用地面积 626怦;初中:建筑面积 442怦,用地面积 981 m2;小学:建筑面积 461 m2,用地面积1102 m2。中心城(外环线以内)新建住宅区,其千人指标应为:高中:建筑面积 266 m,用地面积 536 m2;初中:建筑面积 442 m,用地面积 839 m2;小学:建筑面积 461 m2,用地面积 929 m2。3.2.3 学校服务半径可参照中小学
12、校建筑设计规范的规定。郊区城镇应根据学校规模、无立交通、 方便学生就学等原则确定。中小学生不应跨越铁路干线、高速公路及车流量大、 交设施的交通主干道上学。3.3 学校选址3.3.1 新建的中小学校,校址应选在交通方便、环境适宜、公用设施比较完善、远离污染源 的地段。 应避开高层建筑的阴影区和地面轨道交通、 地震断裂带等不安全地带。 高压输电线 及通航河道等不得穿越校区。3.3.2 学校不应与集贸市场、医院传染病房、太平间、高压变配电所、公共交通枢纽站、垃 圾堆场、垃圾 (污水 )处理站、公安看守所等不利于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以及危及学生安全 的场所毗邻。3.4 校园规划设计3.4.1 校园的总
13、体规划设计应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地形、地貌,并根据需要适当预留发展余 地。3.4.2 校园总平面设计应按教学、体育活动、生活等不同功能进行分区,合理布局。各区之 间应联系方便、 互不干扰。教学楼应布置在校园的静区, 并保证良好的建筑朝向、 日照和通 风。教学楼应保证冬至日满窗日照的有效时间(9 : 0015 : 00)不少于3小时;内环线内的学校应保证冬至日满窗日照的有效时间不少于 2 小时。体育场地应保证有一半以上的面积 冬至日日照有效时间不少于 2 小时。校园内各建筑之间、 校内建筑与校外相邻建筑之间的间 距应符合城市规划、卫生、消防等有关规定。3.4.3 校园建筑应合理组合,建筑形式和建筑
14、风格应力求体现教育建筑的文化内涵。校园绿 化应结合建筑景观统一规划设计和建设。3.4.4 体育活动场地与教学楼应有合理的间隔。设有环形跑道的田径场地、球类场地,其长 轴宜为南北方向布置。3.4.5 校园内的主要交通道路应根据人流、车流、消防要求建设。路线应通畅便捷,路面宽 度应符合消防车通行要求。3.4.6 室外给排水、燃气、电力、通讯等地下管线,应根据校园总体规划的要求合理布置。 应按防火规范要求设置消防栓。 变配电系统应独立设置, 用电负荷应留有余量。 室外管线应 采用地下管暗设。347学校主要出入口的位置,应有利于人流疏散,不宜紧靠交通主干道。校门外侧必须留 有缓冲地带并设置警示标志。4
15、用地面积指标4.1 一般规定4.1.1学校用地应包括建筑用地、体育活动用地和绿化用地三部分。4.1.2建筑用地应包括建筑物、构筑物占地面积、建筑物四周通道、房前屋后的零星绿地、 小片课间活动场地。4.1.3体育活动用地应包括环形跑道、直跑道、篮(排)球场(兼部分课间操场地)、运动器械场地、小学游戏场地。4.1.4绿化用地指成片的集中绿地。4.2用地面积指标4.2.1各类学校的建筑用地可参照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Q86)的规定,并增加自行车停车场地。4.2.2 根据学校不同规模,中学宜设250400m环形跑道(含100m直跑道);表4*2.41中*卜学校用他曲現及生均用地曲朝抬祐(中心城
16、外】单越:(nr)学校类别名称学枚规模20班24班的班27班30班32班摘班4$班学用地曲积3111534615375331土览指标35.3924. M22.56九年一费劃用地面拱200923e5324943生均指标二二25.5124. L329.34初 中用地面秩27585327TO30049生均指标孤五42£ 0123* 36离中用地面衣31293一352B3dflddS5341J生览指尿36,OE23,5126.22. 26单位:(m2)学 校类别名 称学校规模20 班24班25班27班28班30 班32 班3E班45班48 班学用地 面积1T6B13040 7Z3215主均指
17、标也1035,柳1Q. 36九年-贯制用地 面积2d3GO3052030405生均指标21,3920.0616,59初 中用地 面积23S1227844=SB4BB=生均指掠11. St22.1020.46高中用地面积26801299 743326246931生均 指标22. 031乳阳1S.4B19.005建筑面积指标5.1 一般规定5.1.1学校校舍建筑应包括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办公用房、生活用房三部分。5.1.2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包括教室、专用教室、公共教学用房三部分。1教室包括普通教室及选修课教室。2专用教室包括自然教室、实验室,音乐、形体、美术、书法、史地、多媒体语言、计算机和劳动技
18、术教室等。3公共教学用房包括多功能教室、合班教室、图书阅览室、科技活动室、体育活动室等教学及辅助用房。5.1.3办公用房包括教师办公室、行政办公室、广播社团办公室、会议接待室、德育展览室、 卫生保健室、总务仓库、维修管理室及传达值宿室等用房。5.1.4 生活用房包括教职工和学生食堂、开水房、汽车库、配电室及厕所等用房。5.2 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5.2.1 教室1普通教室使用面积:小学不应小于64怦,中学不应小于68怦。数量按学校规模配置, 每班 1 间。2选修课教室每间使用面积: 小学不应小于64 m2,中学不应小于68怦。其数量按教学 课程计划和学校规模配置。小学 30 班宜设 1 间,九年
19、一贯制学校和初中不宜少于 1 间,高 中不宜少于 2 间。5.2.2 专用教室1小学和九年一贯制学校设自然教室,其数量按教学大纲和学校规模宜配置12间,每间使用面积不应小于 85 m。另配仪器标本准备室,每间使用面积宜为42 m。2 中学设物理、化学、生物和研究性实验室,其数量按教学大纲和学校规模宜配置310间,每间使用面积不应小于 96 m2。另配仪器标本、准备室,使用面积宜为 47 m2。3 音乐教室按教学大纲和学校规模宜配置 12间,每间使用面积:小学不宜小于85 m2,中学不宜小于96 m2。另配乐器室,使用面积:小学宜为27 m2,中学宜为31 m2。4形体教室使用面积:小学不应小于
20、85 m2,中学不应小于 96 m2。另配更衣准备室,使用面积:小学宜为 27 m2,中学宜为31 m2。5 美术教室按教学大纲和学校规模宜配置 1 2 间。每间使用面积:小学不宜小于 85m2,中学不宜小于 96 m2。另配教具室,使用面积:小学宜为27 m2,中学宜为 31 m2。6 书法教室使用面积: 小学不宜小于 85 m, 中学不宜小于 96 m。7 史地教室按中学教学大纲和学校规模宜配置 1 2 间,使用面积不宜小于 96 m。8 多媒体语言教室按教学大纲和学校规模宜配置 12间。每间使用面积:小学不应小 于 85 m, 中学不应小于 96 m。 另配资料室, 使用面积: 小学宜为
21、 27 m, 中学宜为 31 m。9 计算机教室按教学大纲和学校规模宜配置13间。每间使用面积:小学不宜小于85m2,中学不宜小于 96 m2。另配教具、办公资料室,使用面积:小学宜为27 m2,中学宜为31 m。10 劳动技术教室按教学大纲和学校规模宜配置 13间。每间使用面积: 小学不应小于85 m2,中学不应小于 96 m2。另配教具、办公资料室,使用面积:小学宜为27 m2,中学宜为 31 m2o523 专用教室使用面积和数量配置不宜低于表523 1、表523 2、表523 3、表5234的规定。表久Z 3-1小宁专用数室使用面积、数量配置毎准用房名称单间面积学校规模20班30班间数面
22、 积 小 计房 面 积间数面积小计網 房 面 积阿数面积小计辅面 稅自然載窣85185422170&4217084音乐教室S51S52718527217027形体教室S318527185271S527美术教塞S519527217027217027书法教空S5r 1851Sol1S5多媒体语言 教垂851B5271832718527计算机教至8518527217027325527劳动投术教8518527217054217054合计B680204L210202/3141190273表523-4高中专用教室使用面积、数量配置标准表 5. 2. 3-2九年一頁制学校专用教室枝用面积.数呈配置标
23、准数的比例设置座位,每座使用面积不宜低于2.1 m。单位;(E)用另名称单 间 面 积学校规模27班36班45班间数面积小计辅房面积间数面积 小计稱房面枳间奴面积 小计辅 房 面 积自然教室851851852170实验室96328814132881414384141音乐教室961963119631219231形体教室96196311963119631美术教室96219231219231219231书法教室96196196196史地教空96196196196多媒体语言 敎室9619631219231219231计算机教室96219231219231328831劳动技术數 室96219231219
24、262219262合计15142932716152535S201898358表 5 2.3-3初中专用教室使用面积、数星配置标准单位二Grr)用房名称单 间积学校 规模24班28 fi32班间 数茴积 小计间 数茴积 小计间数面积 小计实验室96438418843841885ISO235音乐教室961963119£3119631形体教室96196311963119631美术教室96196311963119631书法教室96196196196史地教室9619621922192多媒体语言教M96196311963119631计算机教室96219231219231219231芳动技术教宰9
25、6219262219262219262合计141344405151440405161536452单位(mi)用房名称单 间 面 积学校规模|24班30班36班船班数面 积 小 计辅 房间 数面 积 小 计琏 房积间 数®积牛计58 SSRFSt间数面 积 小 计辅 房 面 棋96657618S7672235876823510960282音乐敎室9619631196311963119631形体教室9619631196311963119631美术教室9619E31196311963119631节法教室96196-961961196史地教亨96196219221922192多媒体语 言教室
26、962192312102312192312L9231计算机教空9G2L9231219231328831328831右动技术 教室96219262219262219262328893合计171032405191S244522120164522423045305.2.4公共教学用房1多功能教室用于合班教学、视听教学、电化教学、观摩教学和集会,全校宜配置1间,可容纳48个班学生使用。每间使用面积宜为130310 m2,另配电教器材、放映室, 使用面积宜为23 m2。2合班教室全校宜配置 12间。每间使用面积:小学不应小于 85 m,中学不应小于 96 m2。3图书阅览室包括藏书室、教师阅览室、学生阅
27、览室、阅读课教室、电子阅览室等用房。 图书阅览室的面积宜按以下标准计算配置:1) 藏书室生均藏书量:应按小学每生30册、中学每生40册、高中每生50册配置。书库面积:宜按小学 600册/ m、九年一贯制学校 560册/m、初中、高中500册/ m配置。2)教师阅览室宜按小学 40 %、九年一贯制学校 37%、初中、高中33%的教职员人3) 学生阅览室宜按小学 5%、九年一贯制学校 6%、初中、高中8%的学生人数比例 设置座位,每座使用面积不宜低于1.5 m2o4) 阅读课教室小学和九年一贯制学校宜配置1间,使用面积宜为 64 m2。5) 电子阅览室宜按小学 3%、九年一贯制学校 4%、初中、高
28、中4%的学生人数比例 设置座位,每座使用面积不宜低于2 m。4科技活动室根据教学大纲及教改要求设置,其数量按学校规模宜配置27间,每间使用面积宜为18 m2。5心理咨询室全校宜配置2间,每间使用面积宜为14 m2。6网络控制室使用面积宜为28 m2。7体质测试室全校宜配置2间,每间使用面积宜为14 m。8体育活动室按学校规模配置,使用面积宜为7001420 m。另配体育器材室, 使用面积宜为3040 m2。5.2.5 公共教学用房使用面积配置不宜低于表5.2.5 1、表5.2.5 2、表5.2.5-3、表5.2.54的规定。複5Z 5-1小学分共敦学用面积配首标游单位:(內)用房名称学校规摸2
29、0班25班30班使用面 积辅房面积使用面积辅房面 积积辅房面多功能教室130231602319023仓班教室85 18585图书阅览呈288339391科技活动室365472心理咨询室28r_-2828-网络控制室282828悴质测试室282828体育活动室7003。7003070040合计132353142253152263表 5. 2.5-2九年一贾制学校公其教学用房使用面积配置标准单位:(rrr)用房名称学校规模27班36班45班使用面 积辅房面积使用面积辅房面积使用面积辅房面 积多功能教室190232302327023合班教室969696图书阅览空433546662科技活动室36729
30、0心理咨询室282828网络控制室282828体质测试室282828体育活动宰70040100040130040合计153963202863250263表5. 2. 5-3初中公共教学用房使用面积配置标准单位:(rrr)用房名称学校规模24班28班32班使冃面 积辅房面 积使月EI 积辅房面 积使用面积辅房面 积多功能教室190232302327023合班教室969696團书阅览室417482546私技活动空727290心理咨询室282828网络控制室282828体质测试室282828体育活动室130040130040130040合计215963226463_8663表 5 3.10中小学校办
31、公用房便用面积配置标准单位:(时用房名称学校规嘆羽贸旳班36班1S班使用面积辅房面积便月面积辅旁面积便用面积辅房面积辅房面积务功能教室1902323023270r 2331023 1合班教室9696192192图书问览室4SD一5987L6942科技活动室72901D8126心理咨询聿2828r 2s28网络控制室28 128r 282S 1体展测试室262828-28体育活动皇13004013M40142040142040合计2222632398632790633074635.3办公用房5.3.1教师办公室应按教师人数设座,每座使用面积不宜低于5 m2o5.3.2行政办公室包括校长室、校务办
32、公室、校长接待室、党支部办公室、教务办公室、总务办公室、财务办公室、文印室、档案室等用房,面积按学校规模配置,使用面积宜为112238 m。5.3.3广播社团办公室包括广播室、工会办公室、团队办公室、学生会办公室等用房,面积 宜按学校规模配置,使用面积宜为4256 m。5.3.4 会议接待室面积宜按学校规模配置,使用面积宜为40100 m。5.3.5德育展览室面积宜按学校规模配置,使用面积宜为3050 m。5.3.6 卫生保健室面积宜按学校规模配置,使用面积宜为2842 m。5.3.7总务仓库面积宜按学校规模配置,使用面积宜为2870 m。5.3.8 维修管理室面积宜按学校规模配置,使用面积宜
33、为1824 m。5.3.9传达值宿室使用面积宜为22 m。学校类别学校规嘆20班24 班25 班27班28 班班32班Lt班15 班48 班小学15205946G8一九年一贯制一一696869i02e初中一855一924医中796-93810S013225.4生活用房541教职工和学生食堂包括教师、学生餐厅和厨房。面积宜按以下标准计算配置:1教师餐厅就餐人数宜按教职工人数的80%设座,每座使用面积不宜低于0.85 m2o2学生餐厅就餐人数宜按学生人数的40 % (小学一、二年级按100 %学生)设座,每座使用面积不宜低于 0.5 m2。3厨房包括初加工、烹饪、备餐间等用房,面积按就餐人数配置,
34、使用面积宜为206576 m2o5.4.2开水房使用面积宜为 24 m。5.4.3 汽车库使用面积宜为 2440 m。5.4.4 配电室使用面积宜为 24 m2。5.4.5教学楼应每层设置男女厕所,面积宜按以下标准计算配置:1教工厕所面积宜按教职工人数配置,每人使用面积不宜低于0.4 m。0.17 0.28 m。2学生厕所面积宜按学生人数配置,每人使用面积根据规模不宜低于5.4.6生活用房使用面积配置不宜低于表5.4.6的规定。ft 5,4.6生話阳房使用面积配置标准单位:卄)学校类别学校规嘆20 班24 班25班27 班28班30 班32班36班45 班48班小学85110591215一九年
35、一贯 制1106-13671643初中10271145126-高中10991313152219345.5建筑面积指标5.5.1中小学校各类用房按使用面积配置,并按综合平面利用系数折算建筑面积。综合平面利用系数K值不宜低于0.6。5.5.2校舍建筑面积应根据其规模配置标准予以控制,根据学校的不同类别、规模,其校舍建筑面积和生均建筑面积指标不宜低于表5.5.2的规定。表茂足2中小学校检舍建嚴面积及生均建筑面积抬标表学校别称120班24班25班27 班闻积a 1B51CO33生均 指标10.23ia 04丸 年制建筑 面积11773主均 指标10.药初建魂 间积15432主均 指标1LS1高建筑 廁
36、积12308主均 指标11.09枝规模28 班30班32班36 班45班43SI11525一9.6014543176109.579. 37135721477710.7710. X152731752115B一1<L 1B9. 79一S. B2注:上表建筑面积以墙厚 240mm计算。6校舍主要建筑标准6.0.1校舍的建筑标准,必须贯彻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应根据各类规范、标准、 使用功能和城市建设规划要求确定。6.0.2 小学的普通教室宜在四层以下(含四层),中学的普通教室宜在五层以下(含五层)其他教学、办公用房的层数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6.0.3建筑结构应根据校舍的使用功能和上海地
37、区抗震设防的要求确定。 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楼面板和屋面板应为钢筋混凝土现浇板。各类教学用房宜采6.0.4 建筑层高应符合以下规定:1教学用房的层高,小学不宜低于3.60m ;中学不宜低于3.80m。2 办公用房的层高不宜低于 3.00m。3 多功能教室、 体育活动室等公共教学用房的层高, 宜根据使用要求确定。 有阶梯的教室,最后一排的地面到顶棚的净高不应低于 2.20m。6.0.5 建筑耐火等级,楼房不应低于二级,平房不应低于三级。6.0.6 学校的入口、 道路、 门厅和厕所等, 应按无障碍设施设计标准 (DGJ08-103-2003) 的规定执行。6.0.7 普通教室等教学用房,均应采用
38、防滑、防尘、易清洁、耐磨的楼地面,宜做彩色水磨 石铜嵌条面层。音乐、形体教室宜采用软性楼地面(如木地板等) 。多媒体语言、计算机教 室等地面应采用防静电材料, 同时应有利于管线的埋设和维修。室内体育活动室宜做弹性地面。厨房、厕所等用房宜做防滑地砖,同时应有可靠的防水和排水设施。6.0.8 屋面应有可靠的防水、隔热、保温措施。6.0.9 门厅、走廊应符合下列要求:1 教学楼的门厅宜宽敞,应有利于人流集散通行和短暂停留。2 教学楼教室部分宜采用南外廊, 其余部分可因地制宜布置。 教学楼的外廊或单内廊净宽不应小于2100mm ;中内廊净宽不应小于 3000mm ,办公用房外廊净宽不应小于1500mm
39、。3 门厅和走廊的楼地面不宜设台阶。 地坪有高差时, 应采用防滑坡道; 高差较大必须设 置台阶时,踏步不得少于三级。4 教学楼内应在楼层合适位置设置饮水和洗手处。饮水处应设置符合卫生标准的饮水 设备,并应按 50 名学生设置一个饮水龙头。洗手龙头不应少于每班一只。6.0.10 楼梯的数量、 宽度、位置和形式应满足使用要求, 符合交通疏散和防火规范的规定。 四层以上的校舍建筑宜设置电梯。 楼梯不得采用螺旋形或扇形踏步。 楼梯间应有直接天然采光、通风。楼梯的踏步高度小学不应大于150mm,中学不应大于160 mm,踏步宽度不应小于280 m。楼梯井净宽度不应大于200mm。6.0.11 安全防护栏
40、杆(或栏板)构造应采用不易攀登形式,并应符合以下规定:1 上人屋面等临空处,应设置安全防护栏杆,其净高不应低于1100mm 。2 外廊栏杆或栏板净高度不应低于 1100mm。3 室内楼梯栏板或栏杆的净高度不应低于 900mm ,室内楼梯顶层、室外楼梯栏杆或栏 板的净高度不应低于 1100mm 。表H5各类用房平均瞄度表6.0.12 门窗应方便开启、清洁、耐用,有利采光通风。门窗开启后不得影响室内空间的使 用和走廊通行的便利与安全。宜采用木门、塑钢窗、 镀塑铝合金窗或彩钢窗。 各类教室应设 置前后门,门框上部应设采光通风窗。教学用房不应设置门槛。6.0.13 建筑装修应符合以下要求:1 建筑内装
41、修 墙面、顶棚等宜做普通装修。音乐、多媒体语言、多功能教室墙面宜采 取吸音措施。所有内墙的阳角和方柱宜做成圆角。走廊、门厅、楼梯间宜做易清洗、不易污 损的墙裙,高度不宜低于 1200mm。厨房、饮水间、厕所墙面瓷砖宜铺贴到顶。2 建筑外装修 应根据城市建设规划和校园景观的整体要求,因地制宜地进行装修,其色彩应与周围建筑环境协调。6.0.14 厕所应按以下要求设置:1 厕所内应设地漏、污水池和通风排气装置,前室应设地漏、洗手盆和镜台。2 厕所便槽内宜采用瓷砖贴面。3 根据规范要求,厕所坑位数量,应符合以下规定:男厕:中学每 50 人设一厕位或 1100mm 长大便槽 ,1000mm 长小便槽。小学每 40 人设一厕位或 1000mm 长大便槽 ,1000mm 长小便槽。 女厕:中学每 25 人设一厕位或 1100mm 长大便槽。小学每 20 人设一厕位或 1000m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