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于永正“五重”教学法一、重情趣我尊重每个学生, 不仅仅让他们感到我和蔼可亲, 更重要的是我 理解并尽力满足他们的内在需要,无论是学习上的,心理上的,还是 生活上的。在教学中,不想学生之所想,不急学生之所急,不从学生 的实际需要出发,即使我表面上和蔼可亲,学生也不会有较深刻的 感受的。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最需要老师的理解、同情。我从不用一把 尺子衡量全班学生。用一把尺子量全班学生,量出来的只能是失望、 灰心,甚至愤怒。我尊重学生的个性,新生差异,从不企图把全班学 生培养成一个人。在我的语汇里,没有差生这个词。上课要有情。这里面也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关注教材,二 是关注学生。课堂,首先是生活,其次
2、才是教学。 课堂教学,是老师、 学生和教材三者之间的对话。课前,老师要和教材对话,把教材读 懂,掌握好,把文章所表达的意思、感情体会出来,并能通过朗读表 达出来。这一环是关键。 不把课文朗读得声情并茂,我是决不罢休的。每一篇课文都有它的感情基调,课文的感情基调决定了老师上课时的 感情基调。这是课前的功夫。进入课堂,则是三者对话,更多的是在 教师组织、引导下,让学生和教材对话。这时,这关注得最多的不再 是教材、教案,而是学生。我年轻的时候,过分地看重自己的教学设 计,上课时,竭力使设计成为艺术,可是一些顽皮的孩子,一些学 习有困难的学生,并不珍视我精心设计的这份艺术,并不配合默 契地去共同创造这
3、份艺术!艺术在哪里?我惘然了。现在明白了,教学艺术首先是善待学生 的艺术,是在师生之间的情中。 因此,课堂上,我的任务是组织教学, 是引导,是点拨,是鼓舞,是激励。有人说,老师走进课堂之前,要 准备一百顶高帽子,上课的时候,随时戴在学生的头上。这个说法我 赞成。我对学生的情是通过戴高帽子传递给学生的,是通过解惑传 递给学生的,是通过耐心与激励传递给学生的,是通过期待、鼓励的 眼神传递给学生的,是通过抚摸与微笑传递给学生的总之, 我尽 可能满足学生的内需。我喜欢把芝麻说成西瓜:这个问题很难,你 居然思考出来了,了不起!这段课文读好不容易,你只念了两三遍 就这样出色,不简单!我常常反话正说:刚才我
4、说过,万一第四遍没读好,还有第五遍。第五遍果然读好了!请你介绍一下怎样才能读 好课文的经验。我清楚地知道,在儿童的世界里,伟大不是大海, 而是溪流。在他们的眼里, 老师的一份宽容和善待,一声同情和慰劝 便是伟大。它是老师心中藏着的爱意和善意的自然流露, 这种流露便 是一种非常简洁的教学风格和令学生感动的教学艺术。这样说是不是就不要批评了呢?不是的, 对于严重影响别人学习 的行为,对于那些视学习为儿戏、 经常拖拉作业的人, 还要严肃批评。 但有一道界线不能逾越, 那就是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要尊重他们 的人格。每逢这种情况,我便会提醒自己:记住,你是老师。过了 不惑之年, 我觉得自己才真正成熟
5、了。 成熟是不断汲取各种营养的结 果,是不断反思的结果,是不断修正自己错误的结果。做到对学生有情,还得有好的师德,有较好的个人修养,说浅显 一点,要善良,要有丰富的情感。无情无义当不好老师,心肠硬,动 辄训斥学生,当不好老师,更教不好语文。因为语文的人文性最强, 最富有情趣。清代学者袁枚说:文以情生,未有无情而有文者。一 篇篇优美的课文都是作者感情的产物。试想,一个情感不丰富的人, 怎么给体会出其中的味道来呢?又怎么能在课堂上实现与教材、 与学 生三者的对话呢?没有感情的对话是苍白的, 没有感情的教学技巧同 样是苍白的。所谓趣就是课要上的有趣味性,让学生愿意学,乐此不疲。不 要以为热热闹闹才算
6、有趣,戴上头饰表演表演、做个课件演示演示 才算有趣。这样理解就浅了。首先要钻研好教材。古人说,读书有三味。读经味如稻梁,读 史味如肴馔(即丰盛的饭菜),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即用鱼肉等 制成的酱)。意思是说,读书既是生活的需要,又富有各种情趣。我 每次备课都是先埋头读课文,读呀,想呀,读呀,什么时候读出门道 来了,什么时候兴奋起来了,什么时候才肯罢休。只要我读得有一种 兴奋的感觉,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 觉,那就意味着教学的成功。读到这种程度,即使不写都教案,也能 把课上得有滋有味。这法那法,读不懂教材就没有法。读懂、读出文 章的妙处是一个方面, 另一个方面要读出感情来。
7、 老师绘声绘色的朗 读也会使语文教学富有趣味性。范读是我的绝活。有的课文我能读 得学生眉飞色舞,有的课文我能读得学生潸然泪下。实践证明,声情 并茂的朗读会使学生借助听觉形象进入文章的意境, 给学生一种美的 享受,从而使他们产生学习、探究的需要和兴趣。此外,要精心设计教学程序,使其有新异性。一节课哪怕只有一 点、两点,哪怕是一个精当有意思的提问。只要出其不意,就会使学 生感到有趣味。文如看山不喜平,上课也是如此。二、重感悟什么是重感悟?说白了, 就是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 在老师的 指导下自己读书,自己去领会。它是对繁琐分析、先生讲学生听、一 问到底的教学状况的否定。它的指导思想是尊重学生的主人
8、公地位, 尊重学习语文的规律。悟什么?首先悟其义,课文内容要读懂,至少要粗知大意。 (事 实上,只要读,课文内容是不难理解的。 )还要悟其情,悟其法,即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 悟作者遣词造句的 妙处。这是基本要求。怎样悟?一个字:读,一边读一边想。朗读法 是教语文的根本这法,也是学语文的根本之法。既然语文教学说到底是一个读字,那么在教学中我是怎样做的 呢?1.备课先备读。反复读,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读出语 感,读出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妙处。读到其方皆在吾口其 意皆出吾心为止。备课不等于写教案,我是把工夫花在钻研教材上 的。备课于心是最重要的。至于写教案,因课
9、而异,对熟悉的,特别 是教了多遍的课文,往往只写个提纲,记下新的体会,新的方法;新 接触的课文,便写得具体一些。 写得最多的是自己的新感受、 新体会、 新方法和自己满意的作业设计等。 虽说多数词语具有模糊性, 也不一 定对学生讲解,但我还是一个个查词典,一个个记在书上;凡是拿不 准的字,全都查字典,把握准读音。虽然,我给学生只有一碗水,但 我总是把自己这一桶水盛满。我使用过的教本,总留下我读过的密密订麻的痕迹。不动笔墨不 读书 (只要是自己的书) 。我这样做,也要求学生这样做。现在我常 常只两三遍就能把课文读得较好, 大概与我的生活阅历的丰富, 爱好 广泛,情感的丰富, 教学经验的丰富分不开的
10、。 但真正把课文把握好, 读出妙处,不是三遍两遍的事。我深深感到,朗读是语文老师(也是 其它学科的老师)的一项基本功。2.课堂上, 第一件事是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流畅。这是保底 工程,切不可认为这很容易,全班学生都要做到这一点是要下一番 苦功的。对个别学生,到了高年级,有时我还一句一句地领着读。著 名特级教师高万同老师说:朗读是符号言语化的过程。这是一个再 创造的过程。能做到正确、流利就不容易了,更不要说读得有感情、 读出语感来了。每篇课文,我一般都要花费一节课的时间指导读。 做到每个人都读通顺,一部分人读出感情。在这个过程中,我做的事 是指导、疏通。指导读好, 疏通阅读中的障碍, 如帮助
11、理解某些词义, 某些句子的意思。接下来做的第二件事是品味赏读,在微观上探究。在这个环节上, 或抓住在文章的结构中起关键作用的词语, 表现力特 别强的词语; 或抓住特别精彩的句、 段;或抓住表现手法上的精彩处, 等等。这一环节最见老师的功力,最能看出老师把握教材的水平、驾 驭课堂的能力和老师本人的素养。 课上得精彩不精彩, 往往就看这里; 学生的语文能力常常在这时得到发挥和提高。 在这个环节中, 学生与 教本、学生与老师、老师与教本之间的对话,首先是朗读的交流,其 次是见解的交流和评价的交流, 但是后两者适可而止。 阅读是学生个 性化行为,是为了在读中学会阅读,为了发展语言,为了提高人文素 养而
12、读的,而不单单是为了理解、领会内容而读的。把时间过多地用 在小组合作上,用在讨论评价上,有悖于语文学习的根本宗旨。我 的责任是指点迷津和激励。当然,不能否定必要的讲解。赏读后,接 下来我做的第三件事是要求把精彩之处熟读成诵(但不一定课课背 诵)。微观探窿,最重要的要抓住要害,切不可面面俱到。任何感悟都是有度的,是在不经意中的,因人而异的。感悟到的 东西,有时是说不出来的,也不一定要求学生说出来,意会就行了。 我们应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感觉, 不应该也不可能只有一个答案, 一 个结论;不应该也不可能把全班学生培养成一个人;语文教学不宜 太强调合作学习;辅助手段的使用要恰当适度,因为阅读教学的根 本
13、手段是读感悟。还是我常说的一句话:告诉,只能使学生得到兔了。最后,有必要再说一说思想教育的问题。 语文学科的思想教育首 先是课本编者的事。他们选的课文有什么思想性,学生读了就会受 到那个思想的教育。张田若先生早就说过:课文读懂了,思想教育就跑不了。老师的责任是指导学生读好课文。学生把一把油布 伞读得眼含泪花,能说他没受到感染?这难道不比让他们记住伟 大的母爱这个标签好?思想教育不能穿靴戴帽,更不宜联系实际,影射学生。影射常常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有位教育家说:当孩子意识到你是在教育他的时候,这样的教育往往是失败的。语 文学科的思想教育,也是自得的好,是细无声的好。三、重积累说到重积累,我们还要
14、从学习语文的目的谈起。学习语文的目 的主要是为了掌握语言这个工具, 语文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 写能力。语言哪里来?走进校门以前,是听来的,是在听说的实践 中习得的。进了校门则主要是从书本中读来的,在读、写的实践中学得的。语言靠积累,能力靠实践。小学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期,是 记忆的最佳期。我曾看过一份报告,报告中说:儿童在三岁左右就 基本掌握了本民族语言的发音和基本的语法结构,儿童习得语言的能 力是惊人的,在语言发育的关键期,脑结构的可塑性特别强,因此 儿童有极强的语言能力。我们过去对儿童学习语言(特别是母语)的潜能明显地估计不足。 我们的语文教学, 重课内,轻课外;重结论, 轻过程;重理性
15、,轻情感;重理解,轻积累的情况特别严重。其中, 该记住的没记住, 该积累的没积累是最大的失误之一。 在孩子们记忆 的高峰期不让他们读、背, 我们是有愧的,而且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 无法挽回的。我说的积累,不仅是语言的积累,还有生活的积累和感受(包括情感)的积累。这三者缺少了任何一点,都学不好语文语文教学就是要强调记忆、 积累,而理解是在积累的基础上大脑 自动调出、匹配与拿来过程。特别在在孩子的年龄尚小,多以形象思 维为主,汉语言文字又具有很强模糊性的小学语文教学中, 直觉感悟 往往比理性的逻辑思维更加重要和管用。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绝不 能就课论课搞平面搬移运动,也不能将课文任意肢解搞散装零售式
16、 的分块教学, 更不能关起门来教学, 而是要强调整体感悟和科学有效 的积累。怎样做到三个积累呢?语言的积累。第一,教学中要十分重视读和背,要按照学习语文的规律教学。 对那些不必解的东西,我坚决做到不饶舌;对那些小学生目前还不可解的,我常常强调的是粗知大意,先吞咽后反刍;对那些 对学生一生都用得着的东西, 不但要求熟记, 而且要想办法让他们记 得快、记得牢。这样做,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在学生应该积累的时 候,尽可能多地、愉快地记下他们应该记住的精品,为他们打好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底子。第二, 重视课外阅读。实验已经证明: 只有当学生的阅读量达到 课本的4.5倍时,才有可能形成语文的自学能力。 重
17、视什么,抓什么, 学生便会什么。我带实验班时,学生人均背古诗文100多首(篇), 还有能背300首(篇)的。至于阅读的其它书报根本无法统计。他们 中的不少人到了中学、 大学都是佼佼者, 不能不说与小学打下的语文功底有关。第三.做读书笔记也是一种重要的积累手段,我这样做,尝到了 甜头,于是也要求我的学生这样做。 叫他们记住: 好记忆不如烂笔头; 一定叫他们尝到甜头,尝不到甜头,日子久了就不愿意做了。现在 有了电脑,也可以帮助我们积累,把好的东西(包括整篇文章、句、段等等),随时储存到里面去,需要的时候再调出来。著名小学语文教育家张庆先生说:学理如筑塔,学文如聚沙。 学语文是无序的,就是今天读一篇
18、,明天读一篇,今天记住一个字, 明天学会一个词,日久天长,积累多了,这个工具就拥有了,说话、 写文章,就越来越自如了,就能出口成章、下笔成文了。他又说:学语文好比在天上布云,云布得越厚,雨下得越大;又好比在口袋里 攒钱,钱攒多了,就不愁花不出去。生活和感受的积累。 现在的孩子对大自然、 社会接触得太少, 活 动也太少。据我所知,如今农村的孩子,会爬树的很少,城市的孩子 会游泳、划船的也不多,更少徒步远行的。城市的孩子真是四体不 勤,五谷不分了。他们到了农村,还真有把麦子当成韭菜的!再者 由于独生子女多,人们都住进了高楼,彼此不相往来,所以人与人之 间少了一份接触,少了一份情。学生生活单调,感受
19、不多,情感不丰 富,再加上书读得少,因此他们的心理词典所储存的词条就少得 很。这势必影响他们的理解,影响他们良好情感的形成。我经常把学 生带到大自然中去,带到博物馆去带到军营去,带到工厂去,经常开 展一些有益的活动。学生的生活丰富了,感受自然就增多了。我带过 两轮实验班,每个班都和一所农村小学的对等班结为友谊班, 性别相 同的学生一一结为对子,成为朋友。指导他们定期通信,每年还到 对方学校、家庭做客一次,搞一次活动,或看飞机,或钻坦克,或看 解放军操练、射击,或共同爬山、垂钓,让城里的孩子了解农村,让 农村的孩子了解城市我的目的是给每个学生一个金色的童年, 给每个学生留下美好的 记忆,是为了把
20、孩子教出灵性来, 让他们玩出灵性来。灵性是什么? 是丰富的语言、丰富的经验、丰富的积累和善于用脑子所产生的智慧。 语文老师要有积累意识,语文教学要重积累,而做到这一点,就必须 如古人所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四、重迁移迁移就是举一反三, 就是运用。语文是人类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当然掌握了就是运用。在教学中,要边学边用。美国著名的教育家特 而福特提出了一个口号叫为迁移而教;孔子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学而时习之和举一隅而以三隅反的理论,强调的也是一个用字。 学了不用,或者不会用,知识就成了死的了。语文教学中的迁移主要 是指的是读的迁移和写和迁移。我的做法是:对学生号召,示范,检查,鼓励;对家长,两个
21、字 动员。动员他们为孩子做 (或买)书柜,刻藏书印章, 买课外书, 订报刊。对学生的号召、 示范、检查、鼓励缺一不可,要四管齐下。 一旦学生得到期益处,被书迷倒了,到了手不释卷的程度,那就意 味着养成习惯了。至于家长方面的工作,除了直接对家长谈外,我还 常常借学生的嘴去说服自己的父母。 假如我得知某一位学生的家长买 了书,某一位同学的家长为买书花了很多钱,马上便在班里郑重其事 地讲。讲过之后,保准多数学生会向父母说,并且会取得好效果-不 用多久,其他学生的家长也会效法。孩子提出的要求-而且这是别的 家长已经做过的,已经有了先例-家长往往会不声不响地解囊,予 以满足。但读课外书要引导。 对一些不
22、爱读书的学生, 我便请家长多买童 话和故事情节紧张、有趣的书读,以便吸引孩子;对粗心的学生,我 则常看他们的读书笔记, 常常和他们讨论书中的人物和故事, 请学生 谈谈自己的感受。我要求人人做读书笔记,主要是摘抄。不动笔墨不 读书,还要求每位学生读书做记号。记号实际上是思维的痕迹。凡是 读过的书一定要留下读过的痕迹(只要是自己的) 。凡是不认识的字 要查字典,为其加上拼音,写上注释。凡不理解的词语做个问号,凡 认为写得精彩处、重要处,划上波浪线,等等。养成做记号的习惯十 分重要,它可以养成思考的习惯,可以培养学生抓要点的能力。什么 叫会读书的人书越读越薄?即会抓要点,能提纲挈领。我们应当培 养学
23、生装这个本事。 我的这个本领是跟我小学校教历史的白老师学 的。 他每教一课,便把重点划下来,他说一句,大家划一句,把划下 来的句子一念,竟很通顺!一篇课文经白老师一划,变成了几句、十 几句话。我读中学、师范时,便自己划。每教一课,我便用蓝笔划出 我认为重要的地方。期末复习,我先把课文 (包括各门功课)通读一 遍,边读边用红笔划既省时又省力。我36岁那年到徐州市委党校学 习哲学、政治经济学等理论时,由于我善于抓要点、重点,所以我每 次考试成绩都名列前茅, 许多比我学历高的人都考不过我。 问题是老 师必须爱读书,会读书。怎样进行由读到写的迁移呢?从大的方面来说,小学生的作文 练习,都是由读到写的迁
24、移,所以我十分重视作文训练。模仿是儿童 的天性,是一切学习的开始。我从不先考虑什么创造,但也不要求 学生刻意去模仿,更不要去抄袭,一切都有在不经意中,一切都要从 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哪些学生可以不指导,哪些学生要做些提示, 哪些学生要手把手教,都要心中有数,做到因材施教。从 小的方面来 说,根据学习的课文, 进行片断仿写,如写一段对话, 写人物的外貌, 写一段场景, 写与课文中结构相同的一段话, 用几句话把课文的意思 概括一下,回答课后的某个问答题等等 的小练笔也是写的迁移,是 看得见的最直接的由读到写的迁移。在教学中,我是大、小都抓。每次小练笔都让学生学得有意思,愿意写。虽说要大量读写,读写
25、结 合(朱作仁教授语),但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量要适度, 要求很低。 总之,语文教学不能把孩子教死,要少做题,多读书。要让孩子读出 灵性来,写出童真来。五、重习惯 我谈的习惯,包括两点:一是学习习惯,二是运用语言的习惯。学习习惯主要指爱读书报的习惯, 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 不动笔 墨不读书的习惯(圈圈点点,作批注等) ,做读书笔记的习惯,遇到 生字查字典的习惯等。关于运用语言的习惯, 吕叔湘先生有过论述, 他说:在语文教学上, 主要的任务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不 能过分依赖老师的分析和讲解。因为运用语言是一种习惯, 习惯的养 成成要通过反复的练习和实践。在这里,吕叔湘先生还把怎样培养运用语言的习惯说了。的确, 运用语言是一种习惯。如我们迷了路,就自然地要去打听:请问,到九里山怎么走?等人回答完了之后,还会自然而然地道声谢谢。 这就是习惯, 几乎不用考虑, 更不去想什么语法。 为什么有人出口成 章, 下笔成文?就是习惯好, 习惯成自然。运用语言的习惯怎样养成?要通过反复的练习和实践,而不能过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投资入股协议书范本3篇
- 2025年度工钱垫付与劳动保障政策执行协议范本2篇
- 2025版国际能源合作习协议书3篇
- 2025版小麦种子进出口贸易合同样本3篇
- 2025年度个人房屋买卖绿色环保协议3篇
- 2025-2030全球一次性使用2D储液袋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湿式无线远传智能水表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4年秋季江苏七年级入学分班考试语文模拟卷2(解析版)
- 2024年煤矿安全生产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80题)
- 2025版新能源汽车租赁与保险代理服务合同3篇
- 2024版塑料购销合同范本买卖
- 2024-2025学年人教新版高二(上)英语寒假作业(五)
- YY/T 1496-2016红光治疗设备
- 郑州小吃详细地点
- 上海高考英语词汇手册
- 2021年江苏省淮安市淮阴中学高一政治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 2021年道路交通安全法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 自带药物治疗告知书
- 建筑制图与阴影透视-第3版-课件12
- 2023年最新的校长给教师春节祝福语
- 吞咽解剖和生理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