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教学论文_第1页
四年级数学教学论文_第2页
四年级数学教学论文_第3页
四年级数学教学论文_第4页
四年级数学教学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四年级数学教学论文:浅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 数与计算小学四年级数学共十五个单元,分为数与计算、空间图形、统计、游戏公平四个部分。现我就 “数与计算 ”部分谈以下几点:一、数的认识在数数过程中,体会数的意义;在处理数据的过程中,掌握数的读写,结合实际背景,认识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 在观察比较中, 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中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加强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估算意识, 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更要注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能学以致用, 会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要适时地让学生能够根据教材所提供的情境提出数学问题, 并且能够利用所学到的知识解

2、答问题,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二、乘法在具体情境中, 探索并掌握乘法的计算方法,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在交流过程中,归纳估计的方法,适当地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在探索过程中,发现乘法的运算定律。 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答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要运用学过的知识解答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师在教学中要提供丰富的实际问题, 来鼓励学生根据运算的含义运用乘法解答实际问题,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在生活中去寻找能够用乘法解答的问题。例如: “几名学生想每人帮助 5 名希望小学的同学, 他们想送给希望小学的同学每人一本9.8元的小学奥数举一反三和一套11.2 元的文具。求每

3、人要花多少钱。 ”引导学生得出三种计算方法:9.8X5=49(元),11.2X5=56(元),49+56=105 (元);9.2+11.2=21 (元),21X5=105(元);9.8 X 5+11.2X5=105元)。三、除法注重学生的探索过程,提高算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在具体的情境中使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中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数学知识,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除法的计算方法; 在计算过程中提高估算能力,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他们的估算能力。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

4、广泛的应用价值, 是发展学生数感的重要方面,在教学中不论是学习新的知识, 还是巩固练习已学过的知识, 都应该让学生先估一估, 然后再算一算。四、生活中的负数在数据的收集过程中, 应认识到负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在理解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在学生认识了生活中的负数之后, 我们要让他们到生活中去观察正负数的应用情况, 以便他们进一步拓宽对负数的认识。 在教学中, 通过让学生了解天气预报中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从而使学生会读写零下温度,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五、认识方程创设丰富的生活情境, 使学生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密切联系生活实际, 并利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

5、师在建立方程的教学中, 应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实际问题中各个量的含义,分析其中蕴含的数量关系,从而寻找等量关系,一定注意不要让学生机械地学习知识,要注意对学生灵活思维的培养。 教学中, 要因题而异。 学生都知道: 等式两边加上 (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等式两边都乘以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 0 的数) ,等式仍然成立,但遇到“-x=2, 32+x =4”这样的问题,学生却不会解决。这时就要让学生从学过的加、减、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入手。这样,类似的问题学生就能迎刃而解了。总之, 学生要会灵活运用自己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从而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四年级数学教学论

6、文:浅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摘 要:小学四年级学生的特点天真,活泼、好动,爱表现,爱好广泛,求知欲旺盛,但注 意力的时间相对较短,也让许多的老师头疼。 如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激活枯燥的数学课堂, 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新课程改革的理论指导下,一直在实践中思考、 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肤浅的体会。关键词:四年级数学教学兴趣小学四年级学生的特点天真,活泼、好动,爱表现,爱好广泛,求知欲旺盛,但注意力的时 间相对较短,也让许多的老师头疼。如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激活枯燥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可持续学习的一个支点。同时,也是建立良好师

7、生关系的突破点。一个师生关系和谐、 赏识、宽容、富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必然会对学生学习兴趣的 保持、产生不凡的影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形成良好课堂气氛的基础;宽容,能为学生创造温馨和谐的学习环境;赏识,更能为学生兴趣之火的燃烧添加无尽的燃剂。课堂交往中,学生对教师的人格态度、专业水平、教学方法、甚至对某一问题的看法,都会自觉不 自觉地进行评价,作出"信任"或"不信任”的判断,和"亲近"或"不亲近”的情感反应;甚至于 把对教师的好恶迁移到教师所授课程上来。对教师没有好感,也就不想学他教的课。 在新课程改革的理论指导下,我们一直在实践中思考

8、、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 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肤浅的体会。一、转换教师角色师者,所以传道,解惑者也。在现代教育中,教师究竟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随着应试教育”逐步向 素质教育”的转轨,多年来由于 应试教育”的影响而形成的一套传统、滞后的 教育教学模式显然已不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特别是作为一位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我认为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要进行创新,教师必须改变已经形成的老一套以知识为核心的观念和行 为,改变那种把注意力集中在课堂知识教学目标上,而忽视能力、态度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切实改掉过去一味的教师 饼”一味学生的 听”注入式的教学方式;真正体现教学形式多样 化,让学生自己探

9、讨、讨论、实际操作、合作学习、交流体会、互相帮助,使得教学气氛和 谐,学生能活泼地、愉快地进行学习,真正实现把数学的课堂还给学生,切实让学生多"想一想",让学生多 看一看”,让学生多 做一做”,让学生多 说一说”。因此,我认为教师 角色应该定位为学生学习上的指导者,要大胆地放手让学生从感知中领悟到知识,从而达到化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 还学生主体的地位。 充分让他们在学中玩,在玩中学,促进学生得 到全面发展。二、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实践活动是儿童发展成长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学生形成实践能力的载体。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数学教学中,我认为应重视通过实践操作的方式,

10、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主动参与意识和勇于探索创新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摆、弄直观材料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 中自己去发现规律、概括特征、掌握方法,在体验中领悟数学、学会想象、学会创造,让学 生摆脱数学的枯燥乏味,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一课中,学生们都准备了三根木棒, 我先让他们自己摆一一个三角形,然后再让他们逐一说说自己摆的是三角形,为什么?从而引出三角形的概念,并让他们通过比较两根木棒一另一根木棒的长短,自己进行发现、总结。在你说我来做”这个环节中,当一个学生说出一种三角形的时候,其他学生都

11、争先恐后摆弄,根本没有空闲去做小动作。整节课,学生们注意力集中,兴 趣昂然,表现活跃积极,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三、运用多媒体教学,让数学课堂生动起来新课程改革对教学手段的运用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充分让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工具走进教学,肯定会给课堂带来无限生机。 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是实施素质 教育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多媒体集声音、文字、图像和视频于一体,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大大弥补了自制教具的局限。当我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鲜艳的色彩,可爱的形象,逼真的动感,迅捷的切换吸引了学生, 集中了他们的注意力,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 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主要就是提高了学生

12、对数字的兴趣,对数学兴趣。四、猜测是不可缺少的环节科学家牛顿有句名言: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明和发现。”将猜想引入数学教学之中,将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培养创新意识、促进能力的提高。有时我故 意将课讲得留有余地,让学生们自己去探讨、去猜想,然后再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下来,我 发现,学生们的想法多了,答案也多了,课堂也更活跃了。因此,我又不失时机地给学生设 计灵活、开放性的练习,让他们用猜想的结论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已有的知识得到巩固、深化和发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沉浸于猜想的成功之中。总之,以上几种教学方法能很好的促进了

13、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挥其主体地位,使学生从 乐学”到 要学“,从 要学”到 含学”,最终达到会创新。同时也有 利于教师的教学,能让教师以最好的教学效果完成教学任务。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更新观念寻求新的教学策略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提倡自主学习,学生的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数学教学就应当是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积极地进行数学实践活动的过程。 应让学生高高兴兴地进入数学世界,在探索中激起兴趣,培养学生健康活泼的个性, 创建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从发现中寻求快乐,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体会数学的使用价值 及做”数学的无穷乐趣。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学会

14、学习1、创设富有趣味性、探索性的情景,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新课程倡导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相比具有极大的优越性。要想实施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景。创设问题情境是指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而又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那么如何更好的创设问题情境呢?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知识的内在规律和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把数学特有的严谨、抽象、简洁、概括等属性,通过巧妙的形式引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积极 思维活动,这样才能创设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例如,在教学加法应用题时,笔者出示了一 群小兔在野外采蘑菇的画面,问一共有几只兔子。看到这个有趣的

15、画面,学生就极其自然地 进入情景,加上他们细心地观察、饶有兴趣地讨论,有了多种结果:一种是左边的 8只兔子 加上右边的7只兔子,一共有15只兔子;另一种是10只白兔加上5只灰兔;学生还发现: 看见眼睛的9只加上看不见眼睛的 6只;弯耳朵的加上不弯耳朵的; 看见尾巴的加上看不见 尾巴的。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参与着表达、思考等数学活动通过更巧妙新颖的形式,引 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进一步的积极思维活动。2、改变例题和练习的呈现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教材已经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课本的数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也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 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但这些毕竟是静止的东西, 要引

16、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还有很大的欠缺。 低年级儿童往往对活动的事物更感兴趣, 如能把这些静止的资源活动化, 进一步增加它的趣味性,那一定会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双眼。如在教学 10 的认识一课时,我把09 十个数字设计成拟人化的 “数字小朋友” ,让这十个 “小朋友 ”一一在黑板上呈现。看到抽象的数字长上了手脚,成了会哭会笑的小精灵,学生的热情异常高涨。二、学生动手操作体验,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1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我在 “认识物体和图形” 的教学中,在生活中选取了许多学生熟悉物体。如小皮球、乒乓球、积木、牙膏盒等各种形状的物体,把它们放在一个袋子里, 四人一袋, 问学生想不想知道里

17、面装了些什么?这样一来, 既充分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 又能使学生迅速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当学生倒出袋子里的东西后, 我便又一次利用儿童好玩好动的天性,说: “你们看一看,又摸一摸,会发现什么? ”这样进一步激起了学生参与操作的热情,从而达到了使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的目的。2、给学生创造动手操作、亲身参与的机会,让他们在参与中体验成功。如在教学连加连减一课时, 我事先制作了一些天鹅头饰, 并且请班里的九个小朋友戴着头饰表演天鹅飞来飞去的情景。 下面的小朋友一看到这道活动的 “例题 ” , 立刻被深深地吸引了,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起来。教师很轻松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三、小组合作,使学生学

18、会共同生活与人共同生活现代人必须具备的能力, 而一年级刚入学的新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 家长的保护意识比较强, 使得许多孩子没有机会与其他孩子一起交流, 缺乏合作的经验, 但多数孩子乐于交流, 因而为了帮助孩子形成与人合作的能力, 从入学第一天起, 就要让学生树立合作学习的意识,首先从与同桌合作开始。如第一课数一数就让同桌小朋友合作一起完成,让他们感受到合作成功在带来的喜悦。而在认物体等课的教学中, 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把桌椅改成马蹄形,全班分成几大组, 便于学生间的交流, 为合作学习创造环境和氛围。合作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和积极的个性心理品质,在交往互动过程中,能使学生多思考

19、,多实践,多表达, 能更多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相信这对他们今后与人交往,学会共同生活也是有很大帮助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儿童的天性是活泼好动, 愿意在活动中学知识。在传统的课堂上, 过于严肃的 “管教 ”和 “八股式 ”的套话, 往往把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压抑下去。 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比如,在教学 “分类 ” 时,充分利用主题图启发学生: “来到商店,你们发现这些商品是怎样摆放的? ”让学生自由地发表意见。一个学生站起来说: “毛巾是生活用品,不应放在卖文具的地方。 ”另一个学生马上发现: “皮鞋也应放在卖鞋的地方, 放在这

20、里不方便卖也不方便买。 ”还有的学生说:墨水瓶太小,放的位置太高不好拿,应该与地球仪的位置对换。”通过创设这样的空间, 学生不仅懂得了分类的实用性、 多样性, 还体验到了探索者发现奥秘的乐趣四、 练习质疑,促学生学会生存发展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能够为今后的生存发展打好基础, 而这就要从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开始, 在练习质疑这一环节中, 教材中的许多练习就是实际生活情境的再现。 学生用他们的眼光来看待生活,以他们的视角来解答问题。如有一题是讲幼儿园买面包,一个班15个学生买哪两盒合适,有三盒供学生选择: 6 个、 8 个、 9 个,有的孩子就提出要多买两个给老师吃。 而在计算连减时,有学生依

21、生活实景, 想出了可以先把后两个数加起来,再用第一个数去减这个和的办法。 其实这些孩子能动脑筋想办法来解决问题, 足见, 练习中的那些实际问题对学生学会生存发展是有促进作用的。通过学习新课程,我知道在教学中, 只要在课堂教学结构,教学过程, 教学体系上以全新的思路进行改革, 进行设计, 让孩子在轻松愉快中得到知识, 那么提高学生的素质就指日可待。例如,在教“7+这道有余数除法时,可以让学生把7个圆片放在桌面上,要求把这 7个圆片平均分成3 份,学生怎么分也分不开。老师问: “每份有几个”?学生说: “每份有 2 个,还多出一个。 ”老师说: “像这样不能正好分完的除法题,就是有余数的除法,多出

22、的一个叫余数。 ”这样建立起来的 “余数 ”概念,学生不仅十分清楚,而且不容易忘,用不着老师多费口舌去讲解。动手操作也是儿童最感兴趣的事,对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大大提高。五、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是要通过数学促进学生的发展, 帮助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使孩子越来越聪明。 而达到这个目的前提条件是学生要热爱学习, 热爱数学。 目前我们教育的失败,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孩子们对学习的热爱丧失了, 出现了严重的厌学现象。 学生们所厌弃的不是最基础的知识, 厌弃的是人为地搞得复杂难懂的数学, 厌弃的是教师提供给他们的一成不变的那套老模式。1 要让数学适应学生。一个好的厨师要考虑如何适

23、应顾客的口味, 是厨师要去适应顾客, 而不是让顾客去适应厨师;一个好的演员要研究如何适应观众的欣赏水平, 而不是强迫观众适应他的演出。 作为义务教育的小学数学, 应该让数学去适应学生, 当学生不能适应数学时, 我们要改造数学,对数学实行再创造使得它适应学生的学习。 让数学恢复它质朴的、自然的、由繁到简的、 生动有趣的本来面貌。在学习乘法认识时,我让同学观察图形: ( :)怎样计算共有几个圆片,同学们除用加法计算外,还用了 3XQ 6, 2X芸6两个乘法算式,并说明了理由。从此学生就明白了,两个算式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只是一个问题有两种方法来解决。 我就没有让学生严格区分谁做被乘数, 谁做乘数。

24、 减轻了学生不必要负担。 因为对于严格区分被乘数、 乘数, 我就一直想不通,为什么中学生不用区分, 为什么数学专家都不用区分, 非要让七、 八岁的孩子严格区分呢?数学本身是简单的,为什么非要把它复杂化呢?复杂得让孩子听不懂、说不清,又用不上!如果我们总是让学生来适应数学, 而不是积极改造数学, 让数学去适应学生, 学生巨大的学习潜能就无法挖掘,学生创造力就得不到有效地培养。2教学形式要丰富多彩。如果每天重复做一件事情,会很厌烦。学习也是一样,每天总是一种学习方式,学生也会厌烦,导致厌学、学习成绩大大降低。同样的知识,教学方法经常改变,小孩喜欢新鲜,学习兴趣就会明显提高,有了兴趣,就有了力量,学

25、生的主动性就能得以发挥,效果事半功倍。例如,小组合作式教学是比较好的学习方式,但无目的、无针对性的、无必要的小组讨论,学生毫无兴趣, 甚至有时趁机会聊天。 这就需要教师创设小组合作的机会和条件。 我在讲 “统计初步知识”一课时,有一个内容是让学生数出一分钟四种机动车通过情况。我创设了一个情境,对学生说: “公路局长让我们帮助统计一下南口路段一分钟机动车通过情况,让同学们看录像,进行统计。 ”统计开始了,同学们个个聚精会神,认真地进行统计,可是,当汇报结果时, 几十个人几乎没有相同的数据。同学们主动找原因,找失败的根源。当他们正急切的时候,我说: “看来这任务很艰巨,我通知公路局长一声,就说我们

26、没有统计出来。这时同学们异口同声坚决地说: “不行,您能不能把这个录像放一遍?您能不能让汽车放慢速度? ”当排除这两种方法后,有学生站起来说: “我们可以四人组成一个小组合作进行?话音未落, 同学哇地一声惊叫, 不等老师说话他们自动地去组成小组, 立即分工, 那种积极主动、团结合作的氛围,真的难以用语言表达。通过合作,统计数据获得了成功,同学们各个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同样是小组合作, 在老师的命令之下的合作与自发的合作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同样的教学内容,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才符合儿童的心理需求。总之,我们要研究儿童、理解儿童,才能适应儿童,使儿童全面发展。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如何让学生主动去

27、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 提倡自主学习, 学生的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而富有个性的过程。 因此, 数学教学就应当是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积极地进行数学实践活动的过程。应让学生高高兴兴地进入数学世界,在探索中激起兴趣,培养学生健康活泼的个性,创建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 从发现中寻求快乐, 主动地获取知识, 从而体会数学的使用价值及 “做 ”数学的无穷乐趣。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学会学习1、创设富有趣味性、探索性的情景,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新课程倡导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相比具有极大的优越性。 要想实施启发式教学, 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景。 创设问题情境是指具有一定难度,

28、需要学生努力而又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 那么如何更好的创设问题情境呢?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 深入挖掘知识的内在规律和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 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 把数学特有的严谨、抽象、简洁、概括等属性,通过巧妙的形式引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这样才能创设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例如,在教学加法应用题时,笔者出示了一群小兔在野外采蘑菇的画面, 问一共有几只兔子。 看到这个有趣的画面, 学生就极其自然地进入情景,加上他们细心地观察、饶有兴趣地讨论,有了多种结果:一种是左边的8 只兔子加上右边的 7 只兔子,一共有15 只兔子;另一种是10 只白兔加上5 只灰兔;学生还发

29、现:看见眼睛的 9 只加上看不见眼睛的 6 只; 弯耳朵的加上不弯耳朵的; 看见尾巴的加上看不见尾巴的。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参与着表达、思考等数学活动通过更巧妙新颖的形式,引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进一步的积极思维活动。2、改变例题和练习的呈现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教材已经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课本的数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也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 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但这些毕竟是静止的东西, 要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还有很大的欠缺。 低年级儿童往往对活动的事物更感兴趣, 如能把这些静止的资源活动化, 进一 步增加它的趣味性,那一定会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双眼。如在教学 10 的认识一课

30、时,我把09 十个数字设计成拟人化的 “数字小朋友” ,让这十个 “小朋友 ”一一在黑板上呈现。看到抽象的数字长上了手脚,成了会哭会笑的小精灵,学生的热情异常高涨。二、学生动手操作体验,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1、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我在 “认识物体和图形” 的教学中,在生活中选取了许多学生熟悉物体。如小皮球、乒乓球、积木、 牙膏盒等各种形状的物体,把它们放在一个袋子里,四人一袋, 问学生想不想知道里面装了些什么?这样一来, 既充分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 又能使学生迅速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当学生倒出袋子里的东西后,我便又一次利用儿童好玩好动的天性,说: “你们看一看,又摸一摸,会发现什么? ”这样进一步激起了学生参与操作的热情,从而达到了使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的目的。2、给学生创造动手操作、亲身参与的机会,让他们在参与中体验成功。如在教学连加连减一课时, 我事先制作了一些天鹅头饰, 并且请班里的九个小朋友戴着头饰表演天鹅飞来飞去的情景。 下面的小朋友一看到这道活动的 “例题 ” , 立刻被深深地吸引了,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起来。教师很轻松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三、小组合作,使学生学会共同生活与人共同生活现代人必须具备的能力, 而一年级刚入学的新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 家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