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优秀教学设计范文_第1页
课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优秀教学设计范文_第2页
课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优秀教学设计范文_第3页
课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优秀教学设计范文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优秀教学设计范文【教学目的】1、理解古代哲人思想。2、顺畅朗读背诵。3、积累文言词汇。4、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教学重难点】1、重点: 顺畅朗读背诵。 积累文言词汇。2、难点: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手段】多媒体运用。【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我们这学期学的主要文体是什么?(议论文)我们以前学的都是今人写的议论文,古代有没有议论文?今天我们来学一篇古人写的议论文孟子二章。二、作者简介、文章简介(多媒体打出孟子的头像。)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以“孔孟”并称。战国中期,诸侯混战,生灵

2、涂炭。面对这种情况,孟子反对不义之战,主张以“仁政”统一天下,反映了孟子“民贵君轻”的政治思想。今天我们学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就是这种思想的具体体现。孟子这本书是孟子与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撰写的,文章气势磅礴、论证严密,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对后来散文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本文是一篇短论,论述了战争中民心向背的问题,指出民心所向是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突出“人和”在战争胜负中的决定性作用,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三、熟读课文,弄清文意1、老师范读:2、正音,齐读一遍,要求通顺(多媒体打出。)粟(sù) 夫(fú) 畔(pàn)通“叛”3、齐读二遍,初晓大意。4、对照

3、文中注释疏通文句,有疑难处可互相讨论5、释疑,点拨(多媒体出示相关攻城图片)古代城有内外城之分,“城”为内城,“郭”为外城,“三里”“七里”均非实指,都说明城之小。“天时不如地利也”中“是”作代词,即“这(就是)”的意思,与“也”和用,构成判断,意思是“这就是”的道理。重点句: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6、学生翻译,一人一段。四、分析课文1、本文中心论点是什么?(首句。)2、怎样论证中心论点的?(连用两个论据论证。2段选取进攻方攻战失利的例子,论证“天时不如地利”区区小城,四面受围而不能攻克,说明“地利”重于天时;3段选取防守方守战失利的例子连用四个并列否定句,形成排比句势,充分铺张防守方具备的有利条件,然后陡然一转,说出失败结局,更有力地说明了即使在占有“地利”的情况下,守战方仍然失败,因为“地利”也难比“人和”。)3、第四段有什么作用?(从道理上论证中心论点,得出结论。先用排比句再次强调“地利”不足恃,深入论证“得道”即“得人和”,“得人和”则“战必胜”,得出结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段中,作者将论点的范围由战争推及到治国,从而全面体现孟子的政治主张,使文章更有普遍意义。)4、孟子的这一说法有无道理呢?你还知道古今中外哪些因得人和而取胜的例子呢?5、小结:本文紧扣“人和”这一中心,环环紧扣,逐层推理,显示出极其严密的论证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