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1/8/61Prepared by : Department: Measurement System Analysis2021/8/62一、 测量系统的定义测量系统的定义二、二、 认识误差认识误差三、三、 GR&RGR&R四、四、 稳定性稳定性五、五、 不确定度不确定度六、六、 测量系统分析测量系统分析2021/8/63一、 测量系统的定义测量系统的定义二、二、 认识误差认识误差三、三、 GR&RGR&R四、四、 稳定性稳定性五、五、 不确定度不确定度六、六、 测量系统分析测量系统分析2021/8/64 测量系统:测量系统: 是用来对是用来对被测特性被测特
2、性定量定量测量或测量或定性定性评价的仪器或量评价的仪器或量具、标准、操作、方法、夹具、软件、人员、环境和假具、标准、操作、方法、夹具、软件、人员、环境和假设的集合;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设的集合;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 根据定义,一个测量过程可以看成是一个制造过程,根据定义,一个测量过程可以看成是一个制造过程,它产生数值(数据)作为输出。这样看待测量系统是有它产生数值(数据)作为输出。这样看待测量系统是有用的,因为这可以使用权我们运用那些早已在统计过程用的,因为这可以使用权我们运用那些早已在统计过程控制领域证明了有效性的所有概念、原理和工具。控制领域证明了有效性的所有概念、原理和工
3、具。2021/8/65测量人员Person/Procedure仪器仪器/工具工具Instrument工件工件/零件零件Workpiece测量环境测量环境Environment测量标准测量标准StandardSWIPE2021/8/66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有哪些?- 测量工具(仪器、量具)?- 测量人员 ?- 被测对象(零件、工件)?- 测量环境(温度、湿度)?- 测量标准(方法、软件、操作)?思考题2021/8/67一、 测量系统的定义测量系统的定义二、二、 认识误差认识误差三、三、 GR&RGR&R四、四、 稳定性稳定性五、五、 不确定度不确定度六、六、 测量系统分析测量系统分
4、析2021/8/681 1、什么是误差、什么是误差 由于测量系统的输出值用于做出关于产品和过程的决策,所有变差源的累积影响通常为测量系统误差,或有时称为“误差”。 测量系统误差可以分成五种类型:偏倚、重复性、再现性、稳 定性和线性。 2021/8/69测量系统的波动通过对测量系统的可重复性和可再现性进行分析确定测量系统的波动通过对测量系统的可重复性和可再现性进行分析确定观测的过程误差观测的过程误差过程实际误差过程实际误差测量误差测量误差长期过程误差长期过程误差短期过程误短期过程误差差样本内误差样本内误差测量仪器测量仪器引起的误差引起的误差操作员操作员引起的误差引起的误差准确性准确性线性线性可再
5、现性可再现性稳定性稳定性可重复性可重复性我们即将了解的的测量系统分析方法将提供对总体测量误差、由于测量仪器可重复性引起的误差、由于测量者引起的误差的估计。2021/8/6103 3、如何、如何“减小减小”误差?误差?-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避免失误- 多人测量取平均值“立场”问题- 使用更“高级”的测量设备设备的能力- 改进测量方法方法- 使用辅助工具方法- 向更高级别的标准看齐方法(规范)- 培训人的能力- 测量环境的要求环境因素- 改进被测工件,方便测量被测对象 2021/8/6114 4、小结、小结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有测量就有误差。 误差来自测量系统。 误差随着测量系统、时间的改变而变化,
6、从而产生 误差的变异,即测量变异。 通过改进测量系统,可以减小误差。2021/8/612一、 测量系统的定义测量系统的定义二、二、 认识误差认识误差三、三、 GR&RGR&R四、四、 稳定性稳定性五、五、 不确定度不确定度六、六、 测量系统分析测量系统分析2021/8/613A、 GR&R: Gage Repeatability & Reproducibility 量具的重复性和再现性1 1、名词解释、名词解释- GR&R是对测量系统重复性和再现性合成的评估,体现 了测量工具和测量人员两者综合的变异。- GR&R体现了测量系统的能力。- GR&a
7、mp;R是帮我们量化、评估工具变异和人员变异大小 (在测量系统总变异中所占比例)的工具。2021/8/614B B、重复性:、重复性: 由一位评价人多次使用一种测量仪器,测量同一 零件的同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变差 在固定和规定的测量条件下连续(短期)试验变差 通常指E(Equipment Variant)-设备变差 仪器(量具)的能力或潜能 系统内变差2021/8/615C C、再现性:、再现性: 由不同的评价人使用同一个量具,测量一个零件的一 个特性时产生的测量平均值的变差 对于产品和过程条件,可能是评价人、环境(时间) 或方法的误差 通常指A(Appraiser Variant)- 评价人变
8、差 系统间(条件)变差 ASTM E456-96 包括重复性、实验室、环境及评价人 影响2021/8/6162 2、重复性与再现性的差异、重复性与再现性的差异2021/8/6173 3、造成重复性误差的原因、造成重复性误差的原因零件内部(抽样样本,被测试部件):形状、位置、表面光度、锥度、样本的一致性仪器内部:维修、磨损、设备或夹具失效、质量或保养不好标准内部:质量、等级、磨损方法内部:作业准备、技巧、归零、固定、夹持、点密度的变差评价人内部:技巧、位置、缺乏经验、操作技能或培训、意识、疲劳环境内部:对温度、湿度、振动、清洁的小幅度波动错误的假设稳定,适当的操作缺乏稳健的仪器设计或方法,一致性
9、不好量具误用 失真(量具或零件)、缺乏坚固性应用零件量、位置、观测误差(易读性、视差)2021/8/6184 4、造成再现性误差的原因、造成再现性误差的原因零件之间(抽样样本):相同的仪器、操作者和方法测量A、B、C零件时的平均差异仪器之间:在相同零件、操作者和环境下A、B、C仪器测量的平均值差异。注意:在这种情况下,再现性误差通常还混有方法和/或操作者的误差。标准之间:在测量过程中,不同的设定标准的平均影响。方法之间:由于改变测量点密度、手动或自动系统、归零、固定或夹紧方法等所造成的平均值差异。评价人(操作者)之间:评价人A、B、C之间由于培训、技巧、技能和经验所造成的平均值差异。推荐在为产
10、品和过程鉴定和使用手动测量仪器时使用这种研究方法。 环境之间:在经过1、2、3等时段所进行的测量,由于环境周期所造成的平均值差异。这种研究常用在使用高度自动化测量系统对产品和过程的鉴定。研究中的假设有误缺乏稳健的仪器设计或方法操作者培训的有效性应用零件数量、位置、观测误差(易读性、视差)2021/8/619一、 测量系统的定义测量系统的定义二、二、 认识误差认识误差三、三、 GR&RGR&R四、四、 稳定性稳定性五、五、 不确定度不确定度六、六、 测量系统分析测量系统分析2021/8/6201 1、测量系统的稳定性、测量系统的稳定性稳定性(或漂移)是测量系统在某一阶段时间内阶段
11、时间内,测量同一基准或零件的单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总变差。 时间参考值2021/8/6212 2、系统不稳定性的可能原因、系统不稳定性的可能原因仪器校准周期过长,需要减少校准时间间隔 仪器、设备或夹紧装置的磨损 正常老化或退化 维护保养不好:空气、动力、液体、过滤器、腐蚀、尘土、清洁基准的磨损或损坏,基准的误差不适当的校准或使用基准设定仪器质量不好,缺少稳健的设计或方法不同的测量方法:作业设备、载入、夹紧、技巧变形(量具或零件)环境变化:温度、湿度、振动、清洁错误的假设,应用的常数不对应用:零件数量、位置、操作者技能、疲劳、观测误差(易读性、视差)2021/8/622一、 测量系统的定义测量系统
12、的定义二、二、 认识误差认识误差三、三、 GR&RGR&R四、四、 稳定性稳定性五、五、 不确定度不确定度六、六、 测量系统分析测量系统分析2021/8/6231 1、测量不确定度、测量不确定度 不确定度是用来描述一个测量值的质量的术语。本质上,不确定度是赋值给测量结果的范围,在规定的置信水平内描述为预期包含有真测量结果的范围。 测量的不确定度是在测量时间上测量值可能变化多少的一个简单估计值。要考虑在测量过程中所有重要的测量变差源加上校准、基准、方法、环境及其它前面没有考虑到的因素的重要误差。 定期重复评价与测量过程有关的不确定度以确保持续保持所预计的准确度是适宜的。2021/
13、8/6242 2、测量不确定度和、测量不确定度和MSAMSA的主要区别:的主要区别: MSA测量的不确定度和MSA的重点是了解测量过程,确定 在测量过程中的误差总量,及评估(测量系统分析)用于生 产和过程控制中的测量系统的充分性。 MSA促进了解和改进(减少变差)。不确定度是测量值的 一个范围,由置信区间来定义,与测量结果有关并希望包括测 量的真值。2021/8/625一、 测量系统的定义测量系统的定义二、二、 认识误差认识误差三、三、 GR&RGR&R四、四、 稳定性稳定性五、五、 不确定度不确定度六、六、 测量系统分析测量系统分析2021/8/6261 1、测量系统的类型与
14、分析方法、测量系统的类型与分析方法2021/8/6272 2、初始、初始MSAMSA分析的目标:分析的目标: 量具重复性(GR)与重复性和再现性(GRR)的 对比 偏倚和/或线性的评估 顾客测量的目的的评估2021/8/6283 3、 “ “好的好的”测量系统的基本特性有:测量系统的基本特性有:1 1 足够的分辨率和灵敏度。足够的分辨率和灵敏度。 为了测量的目的,相对于过程变差的规范控制限,测量的增量应该很小。2 2 测量系统应该是统计受控制的。测量系统应该是统计受控制的。 这意味着在可重复条件下,测量系统的变差只能是由于普通原因而不是 特殊原因造成。3 3 对于产品控制,测量系统的变异性与公
15、差相比必须小。对于产品控制,测量系统的变异性与公差相比必须小。 4 4 对于过程控制,测量系统的变异性应该显示有效的分辨率并且与对于过程控制,测量系统的变异性应该显示有效的分辨率并且与 制造过程变差相比要小。制造过程变差相比要小。 测量系统统计特性可能随被测项目的变化而改变。如果是这样,则 测量系统最大的(最坏)变差应小于过程变差和规范控制限两者中的较 小者。 2021/8/6294 4、测量系统的接受标准、测量系统的接受标准 对于以分析过程为目的的测量系统,通常单凭经验来确定测量 系统的可接受性的规则如下: 误差低于误差低于10%10% 测量系统是可接受的。 误差在误差在10%10%到到30
16、%30%之间之间 基于应用的重要性、测量装置成本、 维修成本等方面的考虑,可能是可接受的。 误差超过误差超过30%30% 不可接受的,必须改进测量系统。 测量系统的最终可接受性不应该单纯由一组指数来决定。测 量系统的长期表现也应该利用长性能的图形分析得到评审。2021/8/6305 5、系统测量中的注意点:、系统测量中的注意点:为最大限度地减少误导结果的可能性,应采取下列步骤:1 测量应按照随机顺序,以确保整个研究过程中产生的任何漂移或变 化将随机分布。 评价人不应知道哪个被编号的零件正在被检查,以避免可能的认识偏倚。 但是进行研究的人应知道正在检查哪一零件,并相应记下数据,即评价人A, 零件
17、1,第一次试验;评价人B,零件4,第二次试验等。2 在设备读数中,测量值应记录到仪器分辨率的实际限度。 机械装置必须读到和记录到最小的刻度单位。对于电子读数,测量计划必 须为记录所显示的最右有效数位建立一个通用的原则。模拟装置应记录到最 小刻度的一半或灵敏度和分辨力的极限。对于模拟装置,如果最小刻度为 0.0001”,则测量结果应记录到0.00005”。3 研究工作应由了解进行可靠研究的重要性的人员进行管理和观察。2021/8/631l你必须一直验证你的测量系统。l样本必须覆盖测量数据取值的全范围,包括正常取值范围之外的数据点。l测量仪器分辨率必须小于测量数据波动范围的10%。l当制定有关过程的决策时,用Gage R&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食品采购管理制度
- 企业环境的应急预案
- 幼儿园手工制作活动策划方案(3篇)
- 春节安全的应急预案范文(35篇)
- 老师工作计划11篇
- 高中体育述职报告5篇
-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综合题专项训练1特征(点)描述类含答案
- 第二十三章 数据分析 综合检测
- 山西省太原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答案)
- 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东街小学等校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数学试题
- 食材配送实施方案(适用于学校、医院、酒店、企事业单位食堂等食材采购)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期中练习(试题)-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英语六年级上册
- 2024-2025学年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测试卷(教科版)
-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要点解读
- 2024年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 第三章 代数式 数学活动
- 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人教版】
-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队会课件
- Unit 4 Time to celebrate 大单元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上册
- 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应知应会知识测试30题(附答案)
- 【A公司企业文化建设问题及优化建议开题报告3400字】
- 2.2.1 有理数的乘法(第一课时)-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