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油气地质特征_第1页
四川盆地油气地质特征_第2页
四川盆地油气地质特征_第3页
四川盆地油气地质特征_第4页
四川盆地油气地质特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四川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四川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四川盆地位于四川省东部及重庆市,为一具有明显菱 形边框的构造盆地,同时也是四周高山环抱的地形盆地, 其范围介于北纬28°32° 40',东经102° 30'110° 之间,面积约18xi04km2四川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 天然气的地方。从汉代“临邛火井”的出现,到隋朝(616 年)“火井县”命名;从凿井求盐到自流井气田“竹筒 井” “盆” “宽”钻采输技术的发展,都无不例外的 证明四川天然气的开采源远流长。但是,四川天然气的发 展,经历了近代被欺凌的衰落,直到 20世纪中叶,古老 的中国重新崛起,

2、伴随工业化的进程,才得到真正的发展。 截止2004年,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勘探,全盆地已经探明 114个气田,14个油田,获得天然气地质探明+控制+预 测储量约15000X 108m3 3级储量之和约占2002年盆地 资源评价总量的1/4。伴随新区、新层、新领域的勘探发 现,盆地的总资源量还将继续增长,为川、渝天然气能源 发展锦上添花。1 .构造特征四川盆地属扬子准地台西北隅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 是古生代克拉通盆地与中新生代前陆盆地的复合型盆地。 从晋宁运动前震旦系基地褶皱回返,使扬子板块从地槽转 向地台发展,直到喜山运动盆地定型,共经历了 9期构造 运动,但对盆地构造、沉积地层发展演化有明显影响

3、的有4期:一是加里东期,形成加里东期乐山龙女寺古隆起; 二是东吴期,拉张断裂活动,引发玄武岩喷发(峨嵋山玄 武岩厚达1500m ;三是印支期,形成印支期泸州、开江、 天井山古隆起,且具盆地雏形;四是喜山期,盆地全面褶 皱定型。纵观盆地的发展,受欧亚、太平洋、印度板块活 动的影响,盆地应力场的变化经历了古生代拉张为主,中 生代三叠纪反转(由拉张向挤压过渡),中生代侏罗纪以 来的挤压过程。这一拉张-过渡反转一压挤的地应力场, 控制了油气生成、运移、聚集、保存与破坏以及晚期成藏 的全过程,尤其对复合型盆地更为明显。1.1 基底特征四川盆地的基底岩系为中新元古界,其结构具3分性。 盆地中部的磁场特征显

4、示为一宽缓的正异常区,多为中性 及中基性岩浆岩组成的杂岩体,变质程度深,硬化强度大, 构成盆地中部刚硬基底隆起带。基岩埋深一般 48k成 地 史中较稳定,沉积盖层厚度较薄,褶皱平缓带。盆地东南 和西北侧为弱磁场区,组成基底的岩石是浅变质沉积岩, 属柔性基底,是褶皱带。基岩埋深 811km,沉积盖层厚 度较大,褶皱较强烈。1.2 区域构造特征四川盆地的发生、发展,形成菱形边框和不同组系、 不同方向的褶皱构造,大体可以追溯到8.5X108年的地史 发展过程,是受基底、周边古陆、深大断裂以及地应力作用方式等诸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反映,也是多次构造旋 回叠加的产物,使盖层褶皱出现形式多样,交织复杂化的

5、 局面。1.2.1 褶皱构造的展布特点盆地内最早形成的褶皱构造可上溯到印支期,但范围 仅局限于川西龙门山前,如矿山梁天井山海棠铺等北 东向背斜构造。整个盆地的现今构造主要形成于喜山期, 包括震旦系在内的全部沉积盖层都被卷入,出现了众多成 群成带分布的褶皱构造。1)川东南坳褶区系指华莹山以东的川东与川南区,包括川东高陡构造 带和川南低陡构造带,是盆地内褶皱最强烈的地区。一般 陡翼倾角45° ,甚至直立倒转。高、低陡构造之分,在 于构造核心出露地层的新老,前者出露中下三叠统及其以 老地层,后者出露上三叠统及其以新地层。构造线走向主 要由北东向高陡构造带和断裂带组成的隔挡式褶皱,背斜 紧凑

6、,向斜宽缓,成排成带平行排列。北部受大巴山弧的 的影响向东弯曲,局部呈近东西向;南部逐渐低倾呈帚状 撒开,除北东向为主外,还有受边界条件干扰的南北向、 东西向等多组构造线。2)川中隆起区介于华宝山断裂与龙泉山断裂之间,包括川中平缓褶 带和川西南低陡褶带,是盆地内褶皱最弱的地区。区内构 造平缓,断层少见,地层倾角仅1。5。,少有大于10。 者,均属平缓褶皱类型。构造线方向多呈近东西向,但受 邻区影响,也有北东和北西向者,个别呈现旋卷构造,如 威远、中台山等构造。3)川西北坳陷区指龙泉山以西的JI西和J11北地区,包括JI西低陡构造 带和川北低平构造带,是盆地内白垩系、古近系主要分布 和第四系大片

7、覆盖区,也是川西北前陆盆地一中新生代主 要坳陷区。区内南段和靠盆地西缘的山前带因受龙门山逆 掩推覆带影响,表皮褶皱强烈。北段主要为一区域大向斜 (梓潼凹陷和苍溪向斜)以及九龙山和南阳场构造带褶皱 平缓,只有龙门山前山带印支期构造褶皱强烈。1.2.2 背斜构造类型划分四川盆地是一个以压性为主、兼具扭动的压扭性盆地, 受基底和盖层沉积幅度的影响,环绕川中刚硬基底,在盆 地不同地区形成了多种形式的背斜构造,有的地面显现, 有的则潜伏地下。背斜构造类型的划分方法很多,有的根 据褶皱强度、构造顶部和两翼倾角大小、褶皱强度系数(闭 合度/短轴)、受力性质等等。本书从油气富集与保存 角度出发,结合构造特征分

8、析,将四川盆地背斜构造分为 梳状、似梳状、箱状、膝状、高丘状、低丘状等6种类型。1)梳状背斜该类构造受力强、顶部尖、两翼陡、构造狭窄,褶皱 强烈,两翼伴有倾轴逆断层,以陡翼最发育。地腹构造多 向缓翼偏移,在断下盘常形成陡带一牵引次一级潜伏构造, 梳状背斜主体的嘉二段石膏层(区域盖层)被破坏后,一 般只有残余气藏;下盘潜伏构造是主要的找气圈闭。2)似梳状背斜该类构造受力中等,顶部圆缓,翼部稍陡,两翼倾角 一般45° ,构造褶皱适中,形态较完整,沿长轴裂缝发 育。当地腹断层切轴、切顶时会造成气藏散失。似梳状构 造顶部也有相对尖陡者,核部地层出露较老,嘉陵江组区 域盖层遭受破坏,使气藏的保

9、存条件变差。3)箱状背斜多为狭长型构造,受力较强,其显著特点是顶部宽平、 两翼陡峻,张应力集中在构造顶部,沿长轴及宽缓的顶部 裂缝发育(除纵、横张缝外,还有扭张缝),一般有利于 天然气富集与保存。但该类构造向地腹深处有变尖变陡的 趋势,且伴有切轴逆断层发育,不利于气藏保存。4)膝状背斜该类构造的形态和裂缝发育特征,和箱状构造相似, 顶部平缓,一翼陡、一翼缓,呈不对称状,地腹主断层多 发生在陡翼,缓翼断层规模小,一般构造的完整性较好, 且沿轴部裂缝发育,有利于气藏的富集和保存。5)高丘状背斜该类构造褶皱强度弱,多为短轴背斜,顶圆翼缓(V 25° ),常不对称。沿长轴和顶部除纵、横张缝外

10、,还有 扭张缝发育,形成网状渗滤通道,有利于气藏高产。高丘 状构造出露地层新,褶皱适中,地腹断层发育的规模不大, 是含气条件较理想的构造。6)低丘状背斜该类构造一般多为区域向斜中的低平穹隆背斜,褶皱 平缓,上下构造形态变异小。有时受断层或不同组系构造 的影响,在地腹形成局部潜伏高点。由于受力弱,裂缝发 育程度不均,有利于气藏保存,但高产条件较差。1.3 断裂发育特征四川盆地定型在喜山期,是水平应力挤压作用的结果。 由挤压褶皱相伴生的地层断裂属逆断层性质。从油气勘探 的实用性出发,本书姑且将盆地的断裂分为深大断裂(含 基底断裂)和一般断裂。1.3.1 深大断裂对区域构造的控制作用四川盆地在形成与

11、演化过程中,不同时期发展起来的 深大断裂对构造格局的控制是十分明显的。如龙门山、城 口、安宁河等断裂都是发生在晋宁期的深断裂,是造成断 层两侧地质构造迥然不同和引起周边古陆变迁及构造发展 的重要因素。另一类不同地史阶段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基底断裂,是 地台内部的次一级深大断裂,对盆地边界的形成、盆地内 部隆起和坳陷的变迁以及区域岩性岩相变化都有重要的控 制作用。如华莹山、龙泉山断裂,是盆内二级构造单元的 分界线,两者之间为川中隆起区,华莹山以东是川东南坳 褶区,龙泉山以西是川西坳陷区;同时在它们的两侧,对 各时代地层的缺留、岩性岩相的变迁都有明显的区别。又 如建始彭水、普雄河小江、峨眉山瓦山等断裂

12、,对 盆地东南和西南边界的控制是显而易见的。1.3.2 一般断裂对局部构造的影响除上述深大断裂、基底断裂外,一般在特定的地质时 期内,断裂活动的时间相对短、且受构造滑脱层控制的、 与构造褶皱带或局部构造相伴生的断裂,这里统称一般断 裂。一般断裂对局部构造垂向变异产生重要影响。如川东 高陡构造,浅层断裂不发育,构造完整;中层(嘉一段 石炭系厚约1300m构造对应浅层构造的陡翼和缓翼肩部, 发育了倾轴逆断层,形成断垒式主体背斜,其背斜轴部向 浅层构造缓翼偏移12km;陡翼断下盘出现主断凹,与浅 层构造轴部相对应;过主断凹连接潜伏构造,与浅层构造 陡翼或陡缓转折带相对应;在地面构造缓翼,因构造干扰

13、复合形成舒缓带,对应中层构造缓翼倾轴断层上盘,出现 潜高,且与主体背斜间有缓断凹相隔。深层(志留系滑脱 层及其以下地层)构造褶皱趋于平缓。又如川西低陡构造, 受加里东古隆起影响,二叠系与寒武系直接接触;印支期 以来受龙门山逆掩推覆影响,在其前渊坳陷,形成中新生代前陆盆地;直到喜山期沿中三叠统形成“ L型”滑脱面 表皮褶皱,两期构造在滑脱断层面上下的形态变异是极为 复杂的。1.4 构造与油气的关系众所周知,油气藏形成离不开烧源岩、储集层、盖层 及其上覆岩层要素与圈闭形成和烧类的生成、运移及聚集 作用的综合。十分明显3大地质要素和4大地质作用,离 开了构造运动促进了沉积盆地的形成一一“没有盆地,便

14、 没有石油”这一精辟的论断;构造运动控制了盆地的沉积 充填,才形成了胫源岩、储集岩、盖层的物质基础;构造 运动对成烧作用产生影响,改善了地壳的莫霍面以上的地 温梯度以及构造多旋回导致生烧作用多旋回;构造活动是 油气运移的主要驱动力,因为油气进入储集层即开始二次 运移,但大规模的区域构造运动,才是二次运移的主要时 期(有了充足的浮力和水动力)。下面着重介绍构造活动 对油气的聚集与破坏作用。1.4.1 构造圈闭是油气聚集的主要场所构造运动促使岩层发生形变而形成背斜褶皱、断裂构 造等。当构造圈闭的形成时间与运聚期配置就能形成各种 构造油气藏。据统计,世界特大型、大型气田的圈闭中, 构造背斜、断背斜约

15、占70%以上,我国大中型气田占70%; 四川盆地背斜油气田的比例更高,即便是有地层、岩性因 素形成的复合圈闭,几乎都要有背斜因素的配置。纯粹的地层或岩性圈闭,因其裂缝不发育,储层基质孔隙度、渗 透率很低,很难形成有一定规模的油气藏。1.4.2 构造活动期与生气期的关系,决定天然气资源聚 集程度在一个含油气盆地中,只有那些在区域性大规模油气 运移以前或同时形成的构造圈闭,才有可能聚集油气形成 构造油气藏。四川盆地威远震旦系构造是很完整的,它的 圈闭面积850km2闭合度895m无论从圈闭面积还是闭合 度讲,震旦系气藏的充满程度只有 25%。这就不能不令人 考虑成藏的关键时刻的配置问题。震旦、寒武

16、系源岩的成 油高峰期在二叠系、成气高峰期在侏罗系,而构造最终形 成在第三纪,好比客人错过了宴席时间!所幸的是,它位 于加里东古隆起的上斜坡,在古隆起上的古气藏调整中, 保存了残余气藏。相反,位于古隆起下斜坡至坳陷的构造, 不仅生气高峰期提前,而且构造条件也远不及威远,所以 经历30余年对震旦系追索式勘探,均以无果而终。1.4.3 构造活动对聚集成藏的天然气的破坏与再调整 作用在地质历史中已形成的天然气藏能否存在,决定于天 然气藏形成后是否遭受破坏或改造。若盆地经过多期构造 运动,最后一幕构造运动则决定盆地的地质构造现状,是 最终控制天然气区域性运移的时间,于是可能产生两种结 果:一种是继承性发

17、展的构造,促使原有圈闭进一步发育定型,对油气聚集最有利,如上述威远构造;另一种是构 造活动比较强烈,改变了原来构造面貌,打破了已有的油 气聚集平衡状态,使油气重新分配,如川东石炭系气藏。 与此同时,由于天然气要求盖层和遮挡条件比石油更严密, 强烈的构造运动直接造成气藏的破坏,如川东高陡构造的 主体,出露地层老,嘉二段石膏层被剥蚀的构造圈闭,一 般无石炭系气藏存在。四川盆地的构造定型是喜山期,一般都晚于侏罗系及 其以下胫源岩的生煌高峰期,通过该期构造活动的再调整 作用,所以现今所发现气藏,基本上都是晚期成藏。天然 气晚期成藏比石油成藏更普遍。1.4.4 断层在油气藏形成中的疏导与散失作用大量油气

18、勘探事实表明,断层在油气藏形成中的双重 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即人们通常谓称的胫源断层与溢散断 层。毫无疑问,断层切割地层,断层面及其伴生的裂缝, 提供了渗流通道,促使油气运移,特别是天然气,由于它 的流动性强,又具有弹性驱动(流体势差条件下)的特点, 发生长距离运移,一旦有储层的圈闭存在,就能聚集成藏。 所以,次生气藏比次生油藏更普遍,如川西地区的蓬莱镇 组等气藏。本来中上侏罗统河道砂岩储层,发育在大套红 层泥岩中,距下伏上三叠统须五段煤系源岩约,如果缺乏 烧源断层是很难成藏的。与此同时,断层在切割地层中, 往往不仅破坏了圈闭的完整性,而且破坏了盖层和侧向遮挡条件,不利于油气保存,甚至使圈闭中已

19、聚集的油气被 渗漏散失。大量的地面油气苗或呈串珠状分散的油气化探 异常,无不例外地说明,这种溢散断层(包括伴生的裂缝) 对盖层,包括直接和间接盖层的破坏或者造成断层上、下 盘疏导层(储层)对接而丧失了侧向遮挡条件。大量的断 层研究表明,断层对油气的保存,一般地说,断层未切穿 所有盖层(即不通天);断层与其圈闭的搭配的(断点) 低;断层上、下盘地层无疏导层;平缓断层比陡倾断层的 上覆地层应力大(闭合性好)以及断层的性质、要素、发 生与演化等,进行综合分析,有利于对断层封闭性做出符 合实际的评价。2 .地层特征四川盆地地层层系齐全、厚度大,具有多层系、多旋 回的特点。盆地边缘主要分布元古界、古生界

20、。大凉山、 龙门山、米仓山还有岩浆岩出露,构成环绕四川盆地的周 边。此外,华鎏山背斜核部有古生界出露;中生界遍及盆 地内部;新生界主要分布在成都平原及现代河流的两岸。 盆地基底为中上元古代前震旦系,主要由一套变质岩及岩 浆岩组成,厚度1000m至愈10000m其上覆盖层的沉积时 代齐全,总厚 400012000m四川盆地的构造发展与演化,决定了它的沉积物充填 类型。古生代以拉张为主,以碳酸盐岩台地相沉积为特征, 在海侵早期,泥质岩类发育;海退晚期,盆地中部潮坪(Z2dn、C2hl)、礁(P2ch)相发育。中生代三叠纪盆地 反转,由拉张向挤压过渡,以碳酸盐岩蒸发海台地相沉积 为特征,受海水频繁进

21、退影响,滩相或潮坪相发育。印支 早期(T2末)海水退缩,上三叠统除在川西坳陷残留海相 向湖相的砂、泥岩沉积外,中生代侏罗纪盆地转向挤压为 主,在龙门山、大巴山前渊坳陷形成前陆盆地,其中川西 坳陷形成巨厚的须家河组海陆过渡相煤系地层(最厚逾 4000m ;在大巴山前渊,侏罗系白垩系河、湖相沉积厚 逾6000nl四川盆地的多旋回演化特征,决定了它的多生、 储、盖组合。2.1 胫源岩特征地壳中天然气与石油有着密切的成因联系。但是,基 于胫源岩的类型不同,其干酪根生成石油和天然气(含凝 析油)的数量和比例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以陆源高等植物 为主的煌源岩一般以生成天然气为主,通常称为气源岩; 以藻类和低等

22、水生物为主的烧源岩一般以生成液态烧为 主,通常称为油源岩。但随着胫源岩中有机质成熟度增高, 形成石油的各类油源岩也是生成天然气的重要气源岩。根 据岩相、岩性、有机质类型、可溶组分的组成、煌源岩构 成和烧演化特征,四川盆地存在 3大类源岩:2.1.1 煤系煌源岩煤系煌源岩,包括煤系泥质岩和煤,是有潜在成烂远 景的天然气源岩,即通常谓称的煤成气。据H/C和O/C原 子比统计,煤系胫源岩属腐殖型(田型)有机质,少部分 滨海沼泽相煤属n型有机质。煤系胫源岩除生气为主外,也可生成少量原油与凝析 油。四川盆地煤系烧源岩主要分布于上二叠统、上三叠统,平均有机碳含量分别为2.4%、1.0%1.5 %,均以m型

23、 干酪根为主。2.1.2 泥质岩(非煤系)燃源岩泥质岩是四川盆地主要的烧源岩类型。根据沉积环境 和演化特点,又分以古生代为主的海相沉积黑色页岩胫源 岩一寒武系和志留系;以中生代湖相沉积为主的泥质烧源 岩一侏罗系。寒武系、志留系、侏罗系的泥质岩平均有机 碳含量分别为0.67%、0.83%、0.88%,它们以I型干酪 根为主,口型次之,少量为m型。2.1.3 碳酸盐岩烧源岩四川盆地碳酸盐岩特别发育,从震旦系中三叠统都 有分布。但大多数有机碳含量低,热演化程度高,除了一 些薄层胫源岩外,真正够格的胫源岩非下二叠统碳酸盐岩 (有机碳含量0.34 %0.94 %)莫属。除此,还有侏罗系 湖相碳酸盐岩介壳

24、灰岩(有机碳含量 0.34%)。它们均属i型和n型干酪根。以上,有关有效烧岩的判识指标与评价方法,参见天然气资源勘探一书 P3436。2.1.4 资源评价结果根据2002年最新一轮资源评价结果,四川盆地的石油 总地质资源量为4.26 X1081,剩余地质资源量3.57 X 108t;天然气总地质资源量5.35X1012m3剩余地质资源 量 4.63 X1012m31)资源的层位分布特征石油资源均分布在侏罗系。天然气资源分布在侏罗 系寒武系,共12个组系。其中,下三叠统飞仙关组、 上三叠统和石炭系相对丰富,约占盆地的 51%;其次是侏 罗系、下二叠统、上二叠统和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分别占 盆地的8

25、%9%;资源量最少的层系是下古生界和震旦系, 分别占盆地的2%3%。2)资源的地理分布特征石油资源仅分布在盆地的川中、川东和川北3个区块。 其中,川中区块最多,占盆地的48%;川东和川北区块分 别占盆地的29%和23%。天然气资源分布在盆地的 6个 区块。川东区块最为丰富,占盆地的 43.26 %;其次依次 是川西(占23.46%)、川中(占12.43%)、川北(占 9.65%)、川西南和川南区块(分别占6.22 %和4.98 %).3)资源的深度分布特征四川盆地石油资源基本分布在 3000m内。天然气资源 主要分布20003500m中深层,约占41%;次为3500 4500m的深层,约占31

26、 %;小于2000m的浅层和大于4500m 的超深层,各占14%左右。此外,从天然气成因看,以海相油型气为主,约占盆 地的71%;其次为煤型气,约占25%。从天然气地理环境 看,有49%的资源分布在丘陵地区;次为山区,约占38%; 平原区仅占13%,且主要集中在川西区块。2.2 储集层特征四川盆地已发现的储集层从震旦系到上侏罗统计有25个之多,随着新区、新的领域勘探,新的储集层还在继续 发现。从岩石类型讲主要是碳酸盐岩,次为碎屑岩,罕见 玄武岩。2.2.1 碳酸盐岩储集层碳酸盐岩储集层主要发育于中三叠统至震旦系,包括中三叠统雷口坡组的雷三段、雷一 1亚段;下三叠统嘉陵 江组的嘉五段、嘉四1亚段

27、、嘉三段、嘉二3亚段、嘉 二2亚段、嘉二1嘉一段和飞仙关组的飞一三段;上 二叠统的长兴组,下二叠统的茅口组和栖霞组;石炭系的 黄龙组;下奥陶统;寒武系洗象池组、遇仙寺组和上震旦 统灯影组等,均属于海相碳酸盐岩。另有下侏罗统的大安 寨介壳灰岩,属湖泊相碳酸盐岩。控制碳酸盐岩储层发育 的主要因素有:1)有利的沉积相国内外已发现的海相碳酸盐岩储集层,主要发育于浅 水台地相、蒸发海台地相、滩坝相、生物礁相和藻成因白 云岩相中。四川盆地也无例外,如震旦系潮坪相粘连藻白 云岩,石炭系潮坪相白云岩,长兴组生物礁相白云岩,飞 仙关组台地边缘滩州粒白云岩,嘉陵江组粒屑滩白云岩以 及雷口坡组潮坪相白云岩等,这些有

28、利沉积岩相经过准同 生期、表生期和晚期成岩作用以及构造期改造,原生孔隙 几乎殆尽,而保留了各式各样的溶蚀孔、洞、缝、喉道, 一般形成裂缝孔隙型或孔(洞)隙型储渗体。2)有利的成岩作用有利的成岩作用,包括准同生期、表生期和早、晚期 成岩等作用。实压、压溶、胶结、充填作用等,对储集空 间产生不利的影响。准同生期在其海(湖)底、潮上,大 气淡水产生混合水环境,易形成白云石化和溶蚀作用,特 别是对上述有利的碳酸盐岩沉积相带更为有利。早期成岩 和晚期成岩作用,分别发生在浅埋藏和中深深埋藏环境, 受大气淡水、地层水性质、有机质演化和地温、地压等因 素影响,产生埋藏白云石化、混合水白云化、大气淡水溶 蚀和有

29、机酸溶蚀等作用,促使孔隙体积增大。表生成岩作 用,是受构造抬升运动影响,进入表生成岩环境,使已固 结成岩地层遭受风化淋滤、剥蚀,在古岩溶渗流带和潜流 带顶部形成溶蚀孔、洞、缝,有利于储集层发育。四川盆 地震旦纪末的桐湾运动、石炭纪末的云南运动,下二叠世 的东吴运动、中三叠世末的印支运动等,都在相对应地层 的剥蚀面附近形成了风化壳,有利于碳酸盐岩孔洞裂缝 型储层发育。3)构造作用四川盆地自中三叠世末至今,发生的印支燕山运动 和喜山运动,从形成盆地雏形直到定型,由于东南方向的 太平洋板块向扬子板块俯冲,印度板块与亚殴板块的碰撞, 在强大挤压应力作用下,伴随褶皱、断裂产生了大量的挤 压、扭压裂缝,在

30、力学中和面以上属张开性质,对储层, 特别是致密层段改造产生重要的影响。据研究,构造裂缝 的发育程度,与岩石力学性质(脆性)、岩石成分(质纯)、 地层厚度(薄层)等密切相关。因此,四川盆地二、三叠 系中的性脆、质纯、薄层、致密碳酸盐岩的裂缝型储层发 育(表2-1 )。2.2.2 碎屑岩储层碎屑岩储层发育于上三叠统和侏罗系砂岩。包括须家 河组须二段、须四段、须六段厚层块状砂岩,侏罗系下统 的珍珠冲段、凉高山段,中统的沙溪庙组、遂宁组和上统 的蓬莱镇组薄砂层。控制有利碎屑岩储层发育的因素有:1)有利的沉积相四川盆地的上三叠统和侏罗系砂岩属湖泊相、河流相 沉积,川西地区须家河组底部有海陆过渡相沉积。在

31、湖泊相中,有利于储层发育的湖泊三角洲亚相、滨湖亚相以及 浅湖亚相;河流与湖泊汇合处形成的三角洲亚相中的分流 河道、决口扇及天然堤微相和三角洲前缘亚相中的分流河 道、河口坝和远砂坝。 河流相中以心滩、边滩及废弃河 道微相储集层较发育。2)有利的成岩作用四川盆地中新生代沉积巨厚,一般40006000m受深 埋藏影响,成岩压实、压溶、胶结、重结晶等作用强烈, 除埋藏较浅的上侏罗统蓬莱镇组外,砂岩的原生孔隙几乎 消失殆尽,特别是上三叠统砂岩,现今所能见到的孔隙储 集空间,基本上属于次生溶蚀孔隙。其溶解作用的发生与 砂岩所含的矿物成分和成岩作用的阶段有关。一般,在砂 岩中,含长石及岩屑、碳酸盐、沸石,易

32、发生溶解作用。 据研究,钾长石向高岭石、伊利石转化中,其固相体积减 少12.5 % 15.3 %,且它们的含量多寡与溶蚀孔发育有线 性关系;次生溶蚀孔发育一般在晚成岩阶段的 A期,即在 古地温85°140°条件下(相当于有机质的R0>0.5 % 1.3%),次生孔隙发育,到晚成岩阶段的 B期,次生孔 隙减少,并出现裂缝。表生期成岩作用,一般除引起低价 铁的矿物褐铁矿化、碳酸盐胶结与形成表生钙结核、渗流 充填、表生高岭石外,也有溶解孔、洞产生,但与碳酸盐 岩的风化壳储层发育是无法比拟的。3)构造作用四川盆地上三叠统以上的浅层构造,一个显著的特点 是须家河组中,3个沉积旋

33、回的砂、泥岩地层中断裂十分 发育,与侏罗系的泥包砂地层迥然不同。直到喜山期盆地 定型,构造和断裂产生的大量裂缝自不代言。因此,常在 孔隙相对发育的砂岩中形成裂缝孔隙型储层;而孔隙很 不发育的极致密砂岩中形成裂缝型储层。2.2.3 储层的孔隙类型以次生孔隙为主四川盆地从震旦系雷三段的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 到上三叠统须二段中侏罗统的砂岩储层的孔隙,都以次 生溶蚀孔隙为主,只有埋藏浅(约v 1000m的上侏罗统蓬 莱镇砂岩的原生孔隙发育(表2-2),由于受裂缝的影响, 有效孔隙下限不尽一致。4.储层大多具裂缝性特征四川盆 地已发现的25个储集层,无论是碳酸盐岩,还是砂岩储 层,大多属低孔、低渗的(表

34、 2-3)。一般碳酸盐岩储层 的平均有效孔隙度在1.76 %6%之间,基质平均渗透率 在(0.11) X 10-3 “m2之间;砂岩储层的平均有效孔隙 度为4.91 % 13.36 %,基质平均渗透率在(0.083.59) X 10-3以m2之间;没有裂缝搭配,很难获得商业油气流。 即便是上三叠统的八角场须四气藏和上侏罗统的白马庙蓬 莱镇组气藏,它们的平均孔隙度分别为10.20%、13.36%, 平均渗透率分别为 0.8 X 10-3 m2 0.33 X 10-3m2也 都属于中低孔低渗储层,一般气井产能只有(0.51) X 104m3/d。在碳酸盐岩中,唯有川东北地区的飞仙关组台地 边缘州滩

35、相储层,一般平均有效孔隙度在 7.68 % 10.06 %之间,平均基质渗透率在(110) X 10-3以m2 属于中低孔中渗储层。四川盆地储集层的裂缝虽有多种类型,但起主要作用 的是构造缝,当线性背斜的纵张缝发育时,组成单组系的 裂缝带;在纵、横张缝同时发育时,形成“棋盘格”式的 网络结构,多出现在短轴背斜上;在复合型背斜中,常有 纵、横张缝和扭张缝并存,形成“才”字型或“米”字型 网络结构,其中扭张缝的特点是延伸长、穿层深,与纵、 横张缝相互交切时,所组成较大的网络状裂缝体系。而断 层所产生的裂缝,通常沿断层的上盘有利部位呈线状分布。 鉴于四川孔隙性储层,哪怕是石炭系、飞仙关组台地边缘 州

36、滩主力储层,也多呈薄层状或透镜状分布,且被致密夹 层分隔。但由于这种薄的、质纯的、性脆的隔层裂缝最为 发育,往往形成渗滤网络,沟通孔隙层段,是形成“整装” 气藏的主要控制因素之一。四川盆地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勘 探、开发、实践与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无论碳酸盐岩, 还是砂岩储层,由于地层受褶皱和断裂变形的影响,储层 的裂缝性特征再明显不过了。2.3 盖层特征天然气分子小,流动性大,易于散失,对盖层的要求 比石油严密。油气藏的盖层,是指储集层上覆对油气散失 具有明显阻滞(或遮挡)作用的岩层,通常根据岩石的致密程度、塑性程度可将盖层和非盖层区分开。公认的最理 想盖层为泥质岩(页岩、泥岩)和蒸发岩(硬石膏

37、、石膏、 岩盐),致密碳酸盐岩和永冻层也是良好的盖层。习惯上 将直接覆盖在油气层上方盖层称为直接盖层,而将其上覆 的盖层称之为间接盖层。在长期的勘探中,人们最先从盖层的岩性描述开始, 逐步发展到借鉴储集层参数,如孔隙度、渗透率、孔喉半 径、汞排替压力、厚度来描述盖层的好坏(表2-5) o 20世 纪80年代以来,人们发现超高压地层(封存箱)对下伏 气藏的封闭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据统计,川东石炭系常压 气藏(压力系数1.2左右),而上覆粱山组泥(页)岩厚 约510m,能封住的气藏高度仅为133.6255.3m。但粱 山组之上的阳新统超高压(压力系数 1.42.2)可封盖的 气柱高度达853.122

38、23.4m。因次,五百梯、卧龙河石炭 系气藏高度达1000m左右,应是直接盖层和压力封闭共同 作用的结果。四川盆地勘探实践表明,盖层按其规模大小,有区域 盖层与局部性盖层之分。区域盖层是指覆盖于盆地、坳陷 范围内的、横向分布连续、稳定,对区域含油气层有明显 控制作用的盖层,如川东南地区的嘉二2亚段和嘉四24 亚段膏盐和粱山组泥(页)岩。前者对川东南地区的嘉一、 嘉二2、嘉二3、嘉三等气藏的保存有区域性的控制作用, 后者对J11东石炭系的封盖作用十分明显。这里还要特别指出,川东嘉二段的膏盐层的间接盖层作用。如前所述,粱 山组泥(页)岩最大封堵石炭系气藏高度 255m但实际气 藏高达1000m左右

39、,这与嘉二段石膏层保存与否关系重 大。当它保存完整,下伏往往有嘉一段、飞三段、长兴组、 茅口组的气藏存在,且这些气藏具有高压(压力系数1.4 2.2)的特征。一旦高陡构造主体嘉二段膏盐被破坏,是绝无石炭系气藏可言的。局部盖层对局部(或次生)气藏起 保护作用。由于四川盆地断裂、褶皱强烈,出露地层新、 老不同和晚期成藏的特点,浅层气存在是较为普遍的。是 否存在浅层气藏,这与具体的局部盖层有关。如巨厚的侏 罗系泥包砂地层,只要有1530m泥岩层,对须家河组气 藏保存有利;川西北地区上白垩统灌口组中含膏质、芒硝 的泥质岩发育,对下伏蓬莱镇组等侏罗系次生气藏保存有 利。2.4 生储盖组合特征四川盆地受多层系、多旋回沉积和晚期成藏等因素控 制,多生储盖组合中,有其独自的特征,并从它们的时空 分布方式,主要有以下5种:2.4.1 自生、储、盖式组合目前已发现的川中区块下侏罗统大安寨油层,由厚约 8090m的暗色泥岩夹薄层介壳灰岩组成。暗色泥岩既是 主要的生油层,又是邻层介壳灰岩储层的盖层或隔层。由 于湖进、湖退的影响,深水湖半深水湖相与滨浅湖相的生、储层的空间位置变迁,一般厚度小于 3m的介壳灰岩 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