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控制点概念及其设置原则(完整版)_第1页
质量控制点概念及其设置原则(完整版)_第2页
质量控制点概念及其设置原则(完整版)_第3页
质量控制点概念及其设置原则(完整版)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质量控制点概念及其设置原则质量控制点,简称为控制点,又称管理点。它对生产现场 质量管理中需要重点控制的质 量特性进行控制,体现了生产现场 质量管理的重点管理的原则,只有抓住了生产线上 质量控 制的重点对象,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才算抓住了质量的要害,然后通过 “抓重点带一般”, 保证整条生产线的产品质量稳定和提高。因此,正确地确定质量控制点,是搞好生产现场质 量管理的重要前提。确定质量控制点要遵循下述原则,即凡属下述情况的,均应列为控制点: 对产品的性能、精度、安全性、寿命和可靠性等有直接影响的质量特性; 工艺上有特殊要求,对下道过程或装配有重大影响的质量特性; 由于过程质量不稳定,质量信息反

2、馈中发现的存在较多不合格品的质量特性。根据上述原则,凡属质量特性重要性分级中的关键质量特性(即 A 级)一般均应设定 控制点,而对于重要质量特性(即 B 级),则视需要情况,可将其中的一部分列为控制点。 对于一般质量特性(即 C 级),除非经常出现不合格品,一般不必列为控制点。有些质量特性对产品的性能、寿命、可靠性等没有直接影响,但在工艺上对它有特殊 要求,例如工艺孔、工艺面的关键部位的半精加工等,对这些质量特性如不严格管理,就会 影响后道过程的质量,故也应列为控制点。设置控制点,一般应根据产品质量特性重要性分级资料和质量信息资料,并按照控制 点设置原则加以设置。控制点的设置,一般由技术部门负

3、责,也可根据组织的具体情况,由技术部门会同质 量管理部门,并在汇总质量检验部门、车间以及有关职能部门的意见后,再予确定。确定控 制点的负责部门应在本组织过程质量控制的制度中明确规定。确定控制点后,应编制过程质量控制点明细表,必要时还可绘制质量控制点流程图。 有的组织还编制工艺流程及质量保证表、零部件质量检验项目汇总表。编制后经有关部门和 车间会签,并经主管领导批准后,作为过程质量控制的基础文件下达有关部门。 在实践中,常常由于对控制点缺乏正确理解,而产生种种错误。为引起重视,做到正确设置, 现将常见问题及处置意见分述如下:(1)控制点必须能够定量表达 控制点的质量特性必须能够定量表达,才能确定

4、控制点定量的质量目标值,以便确认控制点 是否达到了控制要求。如果质量特性是定性表达的,也应设法转化为定量表达。例如,若产 品的密封性能列为控制点,则该质量特性不能定性地规定: “不许渗油、漏油”,而应规定定 量的衡量指标。(2)控制点的设置单位 以什么为单位来设置控制点,是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这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 方法: 大批、大量生产的过程应以质量特性为单位设置控制点。在大批、大量生产的条件下,一 个控制点只控制一个质量特性,而不是以过程为单位设置控制点,因为一道过程往往产生多 个质量特性,但影响各个质量特性的因素往往不尽相同,其对应的控制项目内容当然也会随 之而变化。实施控制是

5、过程质量控制的工作内容,如针对多个质量特性建立控制项目,不仅 使控制项目复杂化,而且容易混淆 “质量特性 影响因素 控制项目”的因果关系,不利 于质量分析与控制。因此,在大批、大量生产情况下,应以质量特性为单位设置控制点。 单件、小批生产允许以过程为单位设置控制点。单件、小批生产因产品千差万别,产量又 小,若仍以产品质量特性为单位设置控制点就必然使控制点数量过多, 而且还经常发生变化, 使过程质量控制和管理过于繁杂。然而单件、小批生产,虽然产品千差万别,但产品多属同 一类型,常常有相同的关键过程和大致相同的主导性因素,故在单件、小批生产的条件下, 可以某些关键过程为对象设置控制点。 多品种轮番

6、生产,可按共同的质量特性设置控制点。多品种轮番生产的产品,其结构基本相同,仅尺寸规格有所不同而影响因素则常常是相同的,其生产批量一般也比较大。在这种 情况下,就可按共同的质量特性设置控制点。但若规格相差很大,以致在工艺上和影响因素 上有较大区别,则另当别论。(3)三种类型的控制点质量控制点的对象,一般多理解为专指产品的质量特性,其实它有三种不同的类型: 以产品质量特性为对象设置的控制点。这是最常见的情况,但在实践中,它并不是唯一类 型。 以过程的质量特性(即工艺参数)为对象设置的控制点。如铸造铁水的浇铸温度,它不是 产品的质量特性,但却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必要条件,以这个工艺参数为对象设置控制点,

7、使 之处于稳定状态,才能保证铸件的质量。 以辅助材料的质量特性为对象而设置的控制点,如型砂的透气性、水分、强度等特性,它 既不是产品的质量特性,也不是过程的质量特性(工艺参数) ,而是辅助材料的质量特性。以 型砂的质量特性为对象设置控制点,使之处于稳定状态,才能保证造型和铸件的质量。( 4)按生产线设置控制点当前一些组织设置的控制点不仅数量很少,不能真正起到控制作用,而且常常散布在许多车 间和许多产品上。他们所以要这样设置控制点,主要是考虑这些过程上的设备、工装检测条 件较好,有关人员也比较重视。但这样设置控制点只能起到应付检查的作用,而不能真正起 到控制产品质量的作用,因此就不能产生过程控制

8、的实效。设置控制点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在推行过程控制时,一般应按产品生产线,逐条地建 立过程控制,按照建点原则对所有应当重点控制的质量特性全面设置控制点。一个产品的过 程控制点建立健全了,运行正常了,然后再搞其他产品。这样做,既能集中兵力,而且过程 控制的效果也能充分显露出来,为在其他产品上开展过程控制起到 “样板”的作用。设置控制点还要突出重点管理的原则。一般说来,应当首先在主导产品、创优产品、出口产 品、量大面广的产品上建立控制点。就一个重点产品来说,应首先对其关键零件选择其关键 过程的关键质量特性进行重点控制。这样做才能正确地确定控制点。( 5)控制点应设置在形成指定质量特性的过程上

9、 质量特性是经过多个过程逐步形成的,控制点应设在形成质量特性的关键过程上 。这包括: 一是最终形成该质量特性的过程上,二是直接影响质量特性的预备过程上,但不能设在与该 质量特性无关的过程上。例如,为确保气缸孔的几何形状精度(锥度、圆度) ,应在气缸孔精 镗过程上设置控制点,而不应设在气缸孔研磨过程上。( 6)关于在检测点上设置控制点的问题 有些产品在其工艺流程中设有检测点,用以检查产品质量特性是否达到设计一要求但有些组 织把检测点一律当成控制点,这种作法是否合适还要做具体分析。一般说来,产品流到检测点时,其质量特性早已形成而检测点又无法控制影响质量的因素, 只能判定产品质量的 “结果 ”。在这

10、种情况下,将该检测点当成控制点,实际上无法进行过程 控制,这样设置控制点是不正确的。但在下述情况下,也可在检测点上设置控制点: 在形成产品质量特性的过程上无法判断该质量特性的实际水平,而只能在其后的检测过程 上判断时,可在该检测点上设置控制点, 但必须同时建立直接的信息反馈渠道, 将两者通过 “热 线”联系起来,以便把检测结果及时地反馈给形成该质量特性的过程, 由该过程利用这些信息, 采取措施,控制与调整因素,保证使之经常处于稳定状态。例如,散热器的漏水率是其重要的质量特性,但是否漏水决定于芯子的烘焊,主片浸焊,上、 下水室分总成焊接以及散热器总成焊接这五道焊接过程而这些过程的产品质量好坏都不

11、易在 本过程上发现,只能在其后的总成试验(试漏过程)上才能做出判断。在试漏过程上设置控 制点,虽然不能直接控制影响因素,但可提供散热器是否漏水的部位和频率的信息,然后通 过直接的 “热线”将这些信息及时地反馈给各有关焊接过程,使责任者掌握本过程产品质量的 优劣,并通过统计的定量分析,找出影响焊接质量的主要原因,采取相应措施,调整和控制 有关因素,使产品质量处于稳定状态,这样也可达到过程质量控制的目的 在产品质量特性是在手工操作的过程形成的情况下,也可在检测点上设置控制点。 例如,蓄电池的装配一般是用手工装配的,装配后另设检测点,检查是否出现反极、短路、 断路等缺陷。在手工装配的条件下,影响产品

12、质量的主导性因素是人的因素,而其他因素则 常常不是主要的。但人是最难控制的因素,除制定作业指导书,严格工艺纪律,加强培训, 提高质量意识和操作技能以外,几乎别无他法。另一方面,装配时操作者却无法自行判断其 装配质量的好坏。而要控制人的操作质量,就必须依据装配后检测点所反馈的质量信息,由 操作者进行自我控制,才能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如能在装配过程 与检测点之间设置直接的信息反馈渠道,就可在该检测点设置控制点。量, 有些检测点由于检测设备和检测方法比较复杂,为控制检测质量,对影响检测精度的诸因 素也分别建立控制项目。此种情况下,该检测点也可设置控制点。但过程控制的目的在于保

13、证产品质量,若能将检测点所得检测结果与形成该质量特性的前面的过程通过信息反馈渠道 联系起来,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结果”转变为管 “原因”。 控制点上设置了控制图就达到了控制目的。这两种看法都不够全面。 要通过控制因素来保证结果(产品质量) ,为此要确定相应的控制项目及其标准 检查间隔及执行者,以便保证产品质量和保持其稳定性。但是,控制因素也不是 例如:(7)控制点上控制因素与控制结果的关系 有人认为,控制点的工作内唇就是控制影响质量的因素,由过去的管 也有人认为, 在控制点上,(允许值)、 万无一失的, 确定的控制项目,由于受到人的认识水平的限制,有时不见得能保证绝对正确; 控制项目是依靠

14、人来执行的,而对人的控制常常没有可靠的保证; 存在着外界变动因素的干扰。所以,有时虽然似乎已经按规定控制了因素,但仍有可能出现失控现象。为防止出现此种情 况,故一般在控制点上还应设置控制用图表。例如控制图、数据记录表、 “三自三检 ”(即自 检、自分、自作标记和自检、互检、专检)表、抽样检查记录等,利用这些图表所反映的结 果来确认因素有无失控现象,监视因素的控制效果,一但发现失控,就可及时采取措施纠正。控制点的工作包括两方面:一是控制因素,保证结果;二是检测结果,控制因素。这两手都 有了,才能达到过程控制的目的。(8)控制点的撤销问题有的质量管理教材上提到, “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条件下 ”设置

15、控制点。但这种说法容易引起 人们误解,似乎只要对控制点控制一阵子,就可以撤销了。其实,控制点能否撤销不能一概 而论,而应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 对因属关键的产品质量特性或关键的工序质量特性而设置的控制点,要始终严格控制,即 使它已处于稳定状态也不应撤销,否则就不能够保证产品质量始终稳定。 对因经常出现不合格品而设置的控制点,如它已在较长时间处于稳定合格状态而又是一般质量特性,则可在保证产品质量的条件下将该控制点撤销,但如属关键质量特性则不能撤销。(9)非控制点的质量控制问题控制点是生产和服务过程中重点控制的对象,但对于非控制点并不是不管不问。只是对于控 制点应按过程控制的方法进行严格管理,而

16、对非控制点则可按一般常规的办法进行管理。重点”和一般”也是相对的。当 一般”(即非控制点)的质量不能得到保证或不稳定时,则可 转化为重点”列为控制点。(10 )不同生产类型的控制点控制点的概念既适应于大批量生产,也适应于单件小批量生产。但两者在检查方法和控制手 段上有所不同。如对于大批量生产,其检查方法可采用抽样检查方法,其过程控制方法可采 用控制图等;而成批生产则可采用单值 x控制图。单件小批生产则只能采用全数检查的方法, 其过程控制则可严格按过程控制文件,对操作方法、工艺参数、设备、工装等进行控制,一 般不必使用控制图。(11)设备控制点与控制点的一致性有些组织的设备部门为加强设备管理,针

17、对重点设备设置控制点,这样做是无可非议的,但 凡列人过程控制点的设备一般均应列入设备控制点,而且应把过程控制中对设备的控制内容 都列人设备控制点内。后者的控制内容当然还可根据设备管理的要求,增加有关内容,但必 须包括过程控制点对设备的控制内容,这样才能保证过程质量控制的完整性。(12 )控制点的分级管理问题有些组织对控制点实行分级管理,将之分为总厂、分厂和车间三级管理,这样做是出于管理 上的需要,由相应级别对控制点分别进行检查和考核。但无论哪一级控制点,均应按照控制 点设置原则和控制要求、方法设置控制点控制因素,保证结果,检测结果,调整因素。它们 之间的差别仅是由不同的级别进行考核,而不是要求

18、的高低和内容粗细的不同。-5771001803090012095 5790368228596330825771001803090012386 5761373997357606965771001803090013594 5780775799025155125771001803090012387 5771649826018180515771001803090012138 5721311921589183265771001803090012359 5790368223610760535771001803090012356 5761352861437917425771001803090012355 57508786970469327917088100343355274 10122994432583337917088100343355275 10186673293883200817088100343356107 10158115250150052217088100343356108 10100018005987173217088100343354295 101074194142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