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研之窗】用相似性原理探讨幼儿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的培养_第1页
【幼儿园教研之窗】用相似性原理探讨幼儿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的培养_第2页
【幼儿园教研之窗】用相似性原理探讨幼儿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的培养_第3页
【幼儿园教研之窗】用相似性原理探讨幼儿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的培养_第4页
【幼儿园教研之窗】用相似性原理探讨幼儿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的培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用 相似性 原理探讨幼儿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我们的周围常常遇到这样的事,老师评价上学后的孩子: 上课不 专心听课、小动作多、懒惰、怕动脑筋、承受能力差 . 家长也很 委屈:我在孩子身上花了不少精力和金钱,学琴、学画、学电脑、 还有学外语,怎么上学就那么多的不是呢 ?做为幼儿园的老师更觉 得不可思议: 原来活泼可爱,乐意给老师讲悄悄的话的人,怎么变 得害怕,自卑了呢?这一连串的问题根源在哪里?是家长的错,还 是老师的过?本文试图运用 相似性原理分析矛盾的根源,从而找到 一把解决这些问题的钥匙。 常言道:三岁之才,百岁之魂工学龄前儿童已经进入了人生开展关 键阶段和重要时期。国家大力推进素

2、质教育,可是在许多人的眼里, 素质教育就是多才多艺,教师在学校教数理化,父母在家里培养孩子 的艺术专长,加在一起就是素质教育。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那么到底什么是素质教育呢?素,就是平日一点一滴培养成的性格一 一人们按着它的规矩行事,久而久之形成习惯,并成为在任何情况下 都不会轻易改变的本性,可见素质与培养习惯是分不开的。而习惯是 由于长期重复练习而固定下来的行为方式, 是一个人经过反复练习而 养成的行为自动化,一个人从小养成什么样的习惯,毫无疑问将要影 响他的一生,所以对于幼儿来说,素质教育的焦点应该定位在孩子良 好习惯的培养上,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成人的言行、教育对 孩子产生迁移默化

3、的影响,性相近、习相远工重点是后天的教育和 培养。人们原先已经获得的知识、动作技能、情感和态度,对新的学 习就会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叫迁移,它有时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有时 会产生消极的影响,例如:孩子在幼儿园画画或做手工时,能细心地 涂色、剪贴、做游戏时能积极投入,那么上学以后,在书写方面也一 定会细心、专注。反之,如果在幼儿园吃饭时爱跟同学讲话,一会儿 推这个,一会儿操那个,整理卧具、文具、丢三拉四、磨磨蹭蹭,这 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在学习功课时,会产生负迁移,自然就会出现 不 专心听讲、小动作多等问题。 用著名思维科学家张光鉴先生研究的相似论来解释孩子的认识规律, 使人们在现实中混沌的,不自觉的

4、感觉和行为,变得明确,自觉及严 谨。孩子总是根据自己在家庭、幼儿园、社会中的直接经验,间接经 验储存在大脑中的 相似块去对所认识的新事物、解决的新问题进行 匹配、推理、选择、判断、最终达成获得新知识以及对问题的求解。 那么,现在我们放眼来看目前学龄前的孩子存在大脑中的 相似块 是什么样的呢? 一、从家庭结构来看:现阶段中国家庭的结构,以独生子为主体;目 前,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 四二一 的家庭模式已经形成,父母将 孩子交给祖父母教育,老人曾为人父母时,因工作和生活,对孩子疼 爱较少,现在退休了,把对儿女的愧疚转移到孙子身上,所以溺爱孩 子的现象比拟普遍,孩子的日常生活均由家长一手包办, 上幼

5、儿园唯 一的希望就是让其认识几个字,会算几道题,根本不愿意让孩子 自 己的事情自己做工孩子有了缺点毛病,不让老师批评,家长出面编 造一些客观理由。如果孩子做错了,如打伤别人的孩子,老师一旦批 评,家庭会以伤害孩子自尊等理由向园长投诉。未了,老师还得向家 长抱歉,这时候孩子大脑里的 相似块便是 有家长做保护伞,我谁 也不怕,久而久之还会为掩盖自己的过错而撒谎。 从而放任自流。 二、从教育模式看:中国几千年的教育已形成定势,教育的方式以知 识传授为主,无视幼儿、学生动手能力和生活习惯的培养,推崇 学 而优那么仕,教育出来的是会吟诗作赋、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的 圣人。 由于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办、民营

6、幼儿园竞争比拟剧烈,幼儿园怕 流失生源,所以就象商店一样,顾客永远是正确的,教师违心放弃了 德的教育,迫使教不能严而只能 师之惰了。孩子上了小学以后, 由幼儿园的 开发智力,在玩中学,学中玩变成了必须学习。加之 学校以公立为主体,老师对孩子的学习要求很严格,于是,孩子在长 期的的学龄前心灵深处养成的唯我独尊的 相似块,这就是很容易造 成心理承受能力差等现象。 三、从家长择园来看:就孩子生活而言,家长择园的依据主要是伙食 好不好,老师给孩子喂不喂饭。孩子是天生的学习者,这些事情并非 他不愿做,而是不会做,做得不好,家长一味地去包办代替,孩子失 去了锻炼学习的时机,致使幼儿潜能得不到开发,久而久之

7、,养成孩 子的懒惰习惯。曾经有一位孩子,因为吃惯了剥去皮的鸡蛋,所以, 从家里带来了一个煮鸡蛋,他放在手里一直捧了一上午,而不知如何 下口。学龄前孩子注意力易分散,有些孩子在婴儿期就养成了不良的 饮食习惯,如边 看电视边吃饭,这样就助长了孩子不专心、好动、做 事磨磨蹭蹭、不认真、怕别人责备等不良习惯,在家长不经意的溺爱 和教育下,不良的行为习惯已悄悄地在孩子身上养成了。 这些生活经 验和行为习惯的 相似块,自然会影响到学习, 上课小动作多,不 专心听讲,遇到问题,不认真思考;受不到一点委屈 纠其原因是 孩子已经形成的 相似块在学习中的再现和变异。也就是生活习惯在 学习中的负迁移。 我们要想改掉

8、孩子不良的学习习惯, 首先要改掉不良的生活习惯,不 良的生活习惯不是长大才培养的,而是在婴儿期就开始形成。要让孩 子具备勤奋吃苦,踏实努力,勇于创新的品格,就要从婴幼儿起培养 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只有具备了这些优秀的非智力品质, 才能够 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参与竞争。所以许多有识之士呼吁 国际人 才的竞争前沿不在大学,也不在中小学,而在幼儿园和摇篮中 ,不 要让孩子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这一警钟,不是危言耸听,它实实在 在地警示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因此,做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 在教学中,要根据幼儿的心理、生理、认知特点,及时 输入最优质 的相似块让它们愉快地 着床,到达相似匹配,相似重组,

9、相似创 造,从而开发潜能的目的,为此,我以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爱孩子、理解孩子,调制老师与幼儿、家长间的相似关系 一名优秀教师的第一要素是他对教育对象的爱心, 他的民主思想和人 文情怀。儿童世界是一个奇妙而充满梦想的世界, 他们按照自己的思 维逻辑,价值观念和游戏规那么生活,教师应该用自己儿童时期的心情 和体验、价值,真诚地关爱孩子,深入了解孩子,自觉与孩子 相似, 永葆一颗天真烂漫的童心,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尊重孩子的人格,蹲 下来和他平等地交流。这样孩子才能 安其不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 其道。 由于孩子年龄小,生理和心理发育尚不成熟,因此,要求老师象母亲 一样倍加呵护幼小的生命,这

10、样孩子才愿意敞开心扉,听老师的话, 按老师所期望的目标去努力。又因为孩子小,一些是非观念不是很清 楚,这就要求老师及时改正孩子身上的错误和毛病, 告诉他什么是对 的,什么是错的,应当怎样做,及时修正缺点和毛病,用良好的职业 道德去感化家长,求得家长的信赖和支持,配合老师教育好孩子。 二、充分认识习惯培养的微观性和长期性,忌烦戒燥,持之以恒 幼儿不良的生活习惯,很可能从婴儿期就开始养成了,它源于家庭影 响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要想改正过来,也并非一朝一夕,培养孩子具 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是我们的总目 标,教师应为了孩子设计一个个的小目标。例如,有的孩子吃饭特别 慢,究其原因

11、,一是交头接耳和周围的人讲话,不专心。二是抓耳挠 腮,小动作多。三是长期喂饭,吃饭的方法不正确,针对这样的情况, 首先强调吃饭的要求,如不讲话、不做小动作等营造安静进餐的良气 气氛。并经常提醒易出毛病的孩子。其次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即别人 吃得快科学进餐条件的快,我也不能落后,并教给孩子正确的吃 饭的方法,让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当孩子今天比昨天有一点进步时, 老师要看得见,并马下给予肯定,让他先不讲话一一不做小动作 不做全班最后一名,最终到达改掉不良的生活习惯。良好习惯的培养 是具体的微观的。是一点一滴,日积月累,逐步形成的,所以教师要 做 有心人要无微不至地全面关爱孩子,要从小处着手,从日常生

12、活 中看上去不起眼的小事抓起,精雕细刻、一丝不苟,还必须要有足够 的耐心反复抓,抓反复,常抓不懈,直至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充分认识习惯形成的二重性,创设环境,树立信心 任何事物都具有二重性。习惯也不例外,既有使人受益终身的好习惯, 也有耽误终身的坏习惯,如不能长期坚持,半途而废,那势必就会由 坏习惯来取代,勤勉的习惯不能养成,必须归于懒散、工细的习惯不 能形成,必将变得粗疏。 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所以人 们常会明知不对和无益,却硬是要身不由己地去做,久而久之,不良 习惯就自然养成,连懊悔都来不及。相反,许多可以受益终身、影响 人的前途和命运的良好习惯,既不能满足人的一时嗜欲,更

13、不迎合人 的惰性。所以,它绝不可能自然地形成,而需要下决心禁绝或限制某 些嗜欲、克服、战胜惰性,自觉接受一定规矩与制度的约束,愉快投 入某些带有 强制性训练,甚至要长期坚持与自己过不去,直到习以 为常,习而成愤为止。人既有个性的本性个性,又有类似本性 社会性,一般人都有从众的心理倾向,一种习惯如果已成为众多 人的群体习惯,那么社会形成一种 风气“习俗。家有家风,校有校 风,这种风气一旦形成,就要反过来影响个人的成长,这就是环境影 响。昔孟母,择邻处我们今天不能总是消极地去逃避不良环境, 而应当一起努力。从我做起,扫歪风、树正风、改变环境,创造环境, 树立良好的班风、校风,再利用 群体效应,以良好的班风、园风陶 冶、感染孩子,实现抵抗不良习惯,培养、生成良好习惯的良性循环。 幼儿区分是非的能力比拟差,因此在班集体中要树立什么是荣耀的, 什么是羞耻的,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等是非观念,当一名幼儿 有进步时,大家都为之快乐,建立 红花评比栏,上课能积极答复问 题,被子叠得好等等都可以贴一朵小红花。 老师应时刻提醒孩子,每个人都是一个聪明人,每个人都会成功,如 果有了缺点和错误,没有什么关系,只要改下过来还是好孩子,使孩 子时有自豪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