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2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_第1页
4.2.2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_第2页
4.2.2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二节 “探 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的实验。本节课要求学生通过实验自主探究 引起馒头在口腔中变甜的因素。 通过实验, 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和领 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并培养钻研、求实、严谨的科学态 度。同时知道淀粉在口腔中发生变化与牙齿的咀嚼、 舌头的搅拌以唾 液的分泌、温度、咀嚼的时间等都有关的生物学基本知识。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七年级上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已知淀粉 的检验方法、水浴加热的方法。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探究实验, 知道淀粉在口腔中发生变化与牙齿的咀嚼、 舌头 的搅拌

2、以唾液的分泌、温度、咀嚼的时间都有关。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探究实验的设计教学难点:实验结果的分析五、课前准备 实验用具:大烧杯,小烧杯,试管,试管架,量筒,碘液 ,凉水,热水,研钵,小纸槽,温度计,标签纸,刀片,馒头, 凉水,热水六、课时分配1 课时七、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在此要通过实验来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 变化。馒头是我们北方人的主食, 在口腔中遇到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 后、唾液的混合后会越变越 ,生:甜。师:实验是对自然现象的模拟,那么在口腔中,有可能使馒头变 甜的因素有哪些呢?请你说出一种因素并说明理由。生 1:因是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没有甜味

3、,被唾液淀粉 酶分解成了麦芽糖后就有甜味。所以,馒头变甜与唾液的分泌有关。生 2:我认为与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也有关系。因为饿极时的 狼吞虎咽就感觉不到甜味。生 3:我认为与时间、温度也有关系。口腔温度为 37 度。师:同学们推测出了四个变量(板书:唾液、牙齿的咀嚼舌的搅 拌、时间、温度)有可能与馒头变甜有关系,但是你的推测再合理, 也有可能是错误的,它是否成立,必须经过验证。如果对每一个变量 只做一次实验,结果可靠吗?生:不可靠。师:那怎么办?生: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设置重复组。师:为了使我们的实验更加真实,并且在短时间内得出结果。我 们每四个小组作为一组,探究一个变量。下面分组:第 1-4

4、 组:变量 唾液,第 5-8组:变量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 第 9-12组:变量温度; 第 13-16 组:变量时间,分组初步制定计划。时间 5 分钟, 5 分钟后 由本组组长向大家介绍本组的实验设计。交流的内容包括: 1.本小组 验证的问题是什么?2. 实验设计的原理是什么?3. 如何控制变量?4. 采用怎样的模拟方法?5. 在实验过程中如何保持水温不变? 6.预测的实验现象是什么?二、小组讨论,制定计划每小组分别派出一名代表进行展示。 展示时要求学生在讲解的同 时将实验方案以图解的形式画在黑板上,将条件处理相同之处用“"” 标记,将不同之处用“ X”标记,便于其他学生在观察时清晰直

5、观、 一目了然。先由本组同学对实验方案进行补充、完善,再由其他小组 同学质疑、纠正,教师教师适时指点,使问题一一得到解决。生 1、我们组探究的问题是“馒头变甜与唾液的分泌有没有关系。 ” 变量是:唾液。根据淀粉遇碘变蓝的特性,看有无唾液的实验现 象如何。对照组和实验组除了一个有唾液,一个有清水外,其余条件 都相同。对照组编号 1,实验组编号 2,。预测的实验现象是: 1 号试 管不变蓝, 2号试管变蓝。(同时投影本组实验方案) 。37 度水温的控 制方法:用向凉水添加少许热水的方法量控制 37 度水温。生 2、我们知道人是恒温动物, 我们组考虑用手温代替水温, 比较环保。生 3、 我们组探究的

6、问题是:“馒头变甜与唾液的分泌有没有关系。 ”变 量是:馒头变甜与唾液的分泌有没有关系。实验原理和他们一样,我 们实验组编号 3,实验组 3 与对照组 1 不同的地方是不加馒头碎屑, 加馒头块。预测实验结果, 3 号试管馒头 块与唾液接触的部分不变 蓝,切开后内部滴碘液变蓝。生 4、我们组探究的问题是: “馒头变甜与温度有没有关系。 ”变量是: 温度。我们实验组编号 4,实验组 4 与对照组 1 不同的地方是温度为 60 度高温。因为高烧的时候吃饭没有味道,所以我们预测实验结果 是 4 号试管淀粉酶在高温下失去活性,加滴碘液后应变蓝。生 5、因为做面汤会做糊, 我们组认为高温下淀粉会变成其他物

7、质, 这 样即使淀粉酶在高温下失去活性, 滴加碘液后也有可能看不到变蓝的 现象。所以,我们组另外设计了一组对照实验,在 60 度温度下,两 组都有淀粉,但一组加唾液,一组加清水,看颜色变化是否一致。如 果一致,说明淀粉酶在高温无活性,如果不一致,说明淀粉酶在高温 下还没完全失去活性。生 6、我们组探究的问题是: “馒头变甜与时间有没有关系。 ”变量是: 时间。我们实验组编号 5,实验组 5与对照组 1 不同的地方是时间为1 分钟。预测实验结果是: 5 号试管因为时间短,淀粉没有完全变为 麦芽糖,加碘液后应变浅蓝。生 7、实际咀嚼时间没那么长, 一般不到一分钟。 如果他们组用的馒头 碎屑过少,唾

8、液过多,那么也有可能在 1 分钟内被完全消化。这样对 照组与实验组的实验结果就会一样, 导致得出一个错误的结论。 而模 拟实验要接近真实,所以我们组对照组 1 分钟,实验组 30秒。看蓝 色的颜色深浅。老师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勇于创新,使 学生在分析、讨论的过程中,逐步完善实验方案,提高学生的发散思 维能力。在实验前强调一下学生注意不到的细节问题: 溶液放至室温 后再滴加碘液;搅拌唾液与搅拌清水的竹签不能混用; 搅拌要“充分”, 不能搅拌一两下就停止了,帮助学生圆满完成实验。三、实施计划,得出结果 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如实记录各试管内的颜色变化。四、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学生四组

9、为一大组, 由大组长展示本组的实验结果, 并与黑板上 的预测相比较, 得出各自的实验结论。 教师再将各大组的实验结果放 到一起进行比较,并让学生进一步思考:1 .通过观察,你认为对馒头变甜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什么?2 .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在这一转变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 对于实验现象与预测不一致的小组, 教师应引导其分析原因, 找 出问题的根源。实验课前老师的周全的考虑, 是让学生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体会 到生物课的神奇和魅力的关键。在上课之前,我自己反复做实验,找 到最佳的实验材料干馒头; 找出馒头碎屑与唾液的最佳用量; 计算 反应的最佳时间; 记录不同条件下的实验结果; 为了节约时间与材料, 我将干馒头碎屑磨成碎屑、馒头切成方条、脱脂棉制成棉球、玻璃棒 换成了竹签;学生分四人一组,指定负责的同学当组长等等,为引导 学生顺利完成实验做了充分的准备。过去实验教学的模式通常是 :教师按照教材向学生传授有关新知 识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用实验结果验证新知 识老师做概括性总结。这种教学模式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本探究实验我从提出问题、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