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实践的世界观意义实践是“为天地立心”的活动,即在物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重建世界。之所以把天然统一的世界分化又统一,原因就在于,那个原本统一的天然世界是一个纯粹自在的自然界,它走的是自己的路,从来不会主动的理睬人或满足人的需要。人所需要的一切虽然最终来自于自然界,但又不是自然界直接赐予的,反过来说,自然提供的大量资料却大多数不是人所直接需要的。 这是人和自然界之间最深刻的矛盾。 正是这个内在矛盾性促使人去从事分化和统一相结合的实践活动。 肯定实践是分化世界和统一世界相结合的活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的核心。一、实践是主体性和对象性活动的统一正如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所说,劳动“是一切人类生活的第一个
2、基本条件, 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 以至我们在某种意义上必须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1 。”“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不断交往的、人的身体 2 。”因此,人与自然之间又是统一的, 但这种统一并不是动物式地对外在自然的单纯适应,而是在实践活动中与自然界交互作用的过程。 “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 是自然界对人说来的生成过程 3 。”在物质资料的生产实践中,人类既在创造自身的历史, 同时也在塑造自然的历史。 物质资料的生产实践既是社会与自然不断交互作用的途径, 同时又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人类社会这种特殊的物质形态是人自身实践活动的结果。实践本质就是主体能
3、动的改造客体的感性的物质活动。 这个定义包涵两点:( 1)实践是人特有的主体性活动。也可以说是人存在的根本方式。它由主体发动,并且是为了主体的活动。实践的主体性表明了自主性和创造性,统称自觉能动性。( 2)实践是在主体之外进行的对象性活动。任何实践都有其指向对象,这个对象叫做客体。客体具有不以主观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实在性。为使其成为“唯我”之物,主体只能运用自然力。借助物质力量对物质对象施加物质影响, 这种对象性决定了它是感性的物质活动。综上所述,实践是主体性和对象性活动的统一, 这个统一表明实践是集主体性和客体性于一身, 这是实践中人和物各自二重化造成的自然物质始源性和主体主观能动性的动态表现
4、。主观能动性和客观实在性是两种相反的特性, 主体和客体是实践的两极结构。 实践的功效就在于, 它能使两种相反的特性相成。也就是说,实践能使主观客观化、主体客体化。不再是单纯的主观性,而是能与客体抗衡,有现实能量的主观能动性。客观实在性也不是自然物质的单纯客观性, 而是有主体目的、 主体利益能量的现实存在性。 这种使主观能动性和客观实在性相融合是实践直接现实性的优良品格。 它表明实践的一极直接与主体的主观性相通,并把它引出主观世界,使其客观化,可以说,实践是主观见于客观的活动。实践的另一极与客体的客观实在性相通,并使客体主体化,客观主观化。对人来说,世界既是本原性的存在,又是对象性的存在。所以,
5、马克思认为,不仅要从客体方面, 而且要从主体方面, 从“感性的人的活动”,即实践方面去理解“对象、现实、感性”。实践分化与统一世界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使“自在之物”转化为“为我之物”,“按照人的样子来组织世界 4 ”的过程,是创造出按照自在世界本身的运动不可能产生的事物, 即创造世界的过程。天然自然只是人类世界的自然前提, 而不是人类世界的现实基础;人类世界不是建立在天然自然的基础上, 而是建立在物质实践所引起的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这个基础上, 天然自然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转化为人化自然, 成为人类世界内在要素对人类世界发生作用; 实践内在地包含着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 而这些关系的总
6、和构成了人类世界的基本内容, 人类世界所发生的事物和现象都根源于人的实践活动, 并且只有通过人的实践活动才能得到合理的说明。二、实践的内在矛盾性实践的内在矛盾性即是实践分化和统一。 世界的二重化首先体现为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分化, 实践是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在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分化与统一的过程中,又同时形成了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分化与统一, 实践同样是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 自在世界一是指人类世界产生之前的自然世界; 二是指人类活动尚未深入到的自然世界。人类世界又称属人世界,它是指在人类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一)实践对世界的分化在人类产
7、生与人类实践的作用之前,物质世界仅仅是自然界,是一个没有被人类影响和改造过的世界, 是纯粹的自在世界或天然世界。 自在世界中的一切变化都是纯粹自发进行的, 都遵循纯粹的自然规律。这时没有所谓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的区分。在人类产生和人类实践作用以后, 作为自在世界的自然界分化,产生了人类世界。所谓人类世界,又叫属人世界,是指被人类实践活动创造、影响、改造了的世界。它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由人们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人类社会; 二是人类通过实践活动所影响和改造了的自然界, 也就是被打上人类意志烙印的“人化自然”或“人类学的自然界”。 “劳动的对象是人的类的生活的对象化:人不仅像在意识中所发生的那样在精神上把
8、自己划分为二,而且在实践中、在现实中在实际上把自己划分为二,而且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 5 。” 此外,实践不仅是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和区分的基础, 而且也是联系的桥梁与中介。通过实践而相互联系的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具有统一性。 自在世界是人类世界形成和发展的物质前提。 通过实践活动创造了以前所没有的人类世界。 但人类世界不是人凭空创造的, 而是在自在世界的基础上创造的, 以自在世界为物质前提。 从根本上说,人类世界既是人的劳动创造的,也是整个自然界高度发展的产物。在人的实践活动中,自在世界不断地转化为人类世界,使越来越多的“自在之物”变为“为我之物”, 人类世界的范围不断扩展。实践是自在
9、世界和人类世界相互制约的桥梁和中介。 一方面,通过实践活动不仅人类文明和文化越来越广泛深入地影响自在世界,改变着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形式以及规律作用的条件, 甚至造成大自然的生态失衡的危机; 另一方面, 自在世界通过人的实践活动而不断进入人类世界后,就成为人类世界的自然基础,制约着人类世界的发展变化。实践的内在矛盾性是实践分化统一的根本动力, 正是由于人和自然界的之间的深刻的矛盾, 才导致了分化世界的活动。 这种分化得以实现的真正动力是劳动实践, 同时劳动实践又使分化的世界在不断的交互作用中实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二)实践的运行机制实践的运行机制是实践内在矛盾性的重要方面, 作为实践的运行机制解决
10、的是这样的问题: 分化的世界怎样统一起来的, 又是怎么在同一实践基础上得到统一的。 它的主要内容是实践活动两极活动的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和“双向对流”。 实现了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主客体二重化决定实践活动是动态过程,而且是双向对流的互动过程。即二重化的矛盾不能用单向解决。具体的讲,实践以主体和客体为两极结构,以工具为中介,以目的提出为起点,以目的实现及结果为终点。目的就是实践活动开始前,在人头脑中以观念形式存在、对实践活动结果的一种超前反映。人的观念活动是实践的世界观意义的题中应有之义, 在实践上看人的观念活动,坚持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统一。 “现实性”是揭示实践作用的一个重要概念从概念固
11、有的本性或原有涵义说,离开实践的主体不但没有现实与非现实的区分, 而且就连现实与可能的区分也毫无意义。只有在人的实践中才需要把握现存世界中那些潜在着的、尚未成为现实的多种可能性,并通过自己的活动使其转化为现实。这种现实性,并不能从认识活动所具有的普遍性中引申出来,而只能从实践中引申出来。实践所创造的现实, 是人们的现实性观念存在的源泉。工具是硬件工具系统, 工具贯通两极的作用就是工具在实践中的中介性作用, 主观目的单纯主观性是在工具中介之下物化的,并且表现为一定客观效果。理解工具要理解工具和目的的关联性。工具与目的既对立又统一。 工具所以是包含主观因素的力量, 也是因为目的。 实践结果指在客观
12、对象上实现了主观目的, 即结果就是主观目的的感性显现。其中,主体实践中的能动因素,主观目的的提出、贯彻、实现是这种能动性的集中体现,客体是实践活动的对象,又是实践活动的制约性因素, 不以人的主观意愿转移是这样制约性的直接表现。客体的价值属性是主体及其需要所赋予的,是价值主体运用价值尺度对象化的结果,是主体属性在客体上的对象化凝结。工具是把主观、客观结合起来,使二者得以实现的中介因素,这样,目的、工具、结果就是构成了主客体之间相互对流的三个基本环节。这三个环节的相互作用就是实践活动的运行机制。运行机制的实质是把实践活动造成世界二重化重新一体化,把客观始源性和主体主观能动性的矛盾重新统一起来, 这
13、一运行机制的结果是主体客体化、客体主体化。这个结果是主、客体间对立的解决。如果说实践的五个内在矛盾性的具体规定即:人为世界和天然世界的矛盾、人类世界(人的世界、现实世界)和自然世界的矛盾、人和物与主观和客观的矛盾、主体世界和客观世界的矛盾、自然物质始源性和主体主观能动性的矛盾是强调分化,则运行机制是回答二重化的世界是如何在同一个实践中被一体化, 统一起来的。在马克思看来, 人的实践活动既是在物质世界的客观舞台上现实的塑造出属人世界的现实依据, 又是把自然世界和属人世界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既是客服客观的片面性和主观的片面性的基本途径,又是把人和物的东西统一起来的必由之路。三、实践的世界观意义社
14、会是人和自然相互作用的统一结果, 实践结果的重大理论价值在于回答了在社会发生学上, 社会是怎么来的。 实践观的世界观首先在于社会历史观。旧唯物主义者的缺陷就在于,他“没有看到, 他周围的感性世界决不是某种开天辟地以来就直接存在的、始终如一的东西,而是工业和社会状况的产物,是历史的产物, 是世世代代活动的结果。” 6 所以,劳动实践是正确理解实践结果和社会存在的关键,也是正确理解生产方式由来的关键。正是由于劳动,原来作为自然条件的地理环境,经过劳动之火的锻造被一分为二了。一部分为劳动对象, 另一部分介于劳动对象和劳动者之间的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统称生产资料。 原来的人口变为主体及劳动者,
15、 这样由原来物与物的关系转化为人和物的关系, 即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是构成全部社会存在的三个实体性物质要素。 它们支撑着全部社会物质生活, 由此看来,作为实践结果的社会存在并不是地理、 人口和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三者相加之和。而是地理和人口在实践基础上的辩证、整合。这个整合的结果就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或说是社会发生学上讲的实践的结果就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的生产。实践结果、社会存在、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创立哲学中的三个具有决定意义逻辑性的环节, 其中,实践结果既是人类社会形成的真实的历史起点, 又是唯物史观产生的逻辑起点。 社会存在是对实践结果的理论概括, 唯物史观是对社
16、会存在的进一步系统化和理论化。正是在实践结果上实现了唯物史观同实践观的对接。社会是实践的结果, “社会是劳动的产物”。 其中的物质性不是单纯客观性, 而是包含主观因素。 社会存在就是社会生活领域里的物质性概括。 社会存在概念形成, 标志包括人类社会在内整个世界物质统一性的解决, 在于解决社会生活的物质性。 由此,得出结论,若没有唯物史观,则没有整个物质统一性。没有实践观就不会有唯物史观。这里,集中体现了实践的世界观意义。世界观是人对于世界同人关系的一种观点。世界观的核心内容是寻求世界的统一性, 一般的说, 不把世界观看作是人们站在世界之外对世界的静观和直观,而是置身于造成实践二重化的世界,及二
17、重化造成的关系之中的对世界的反观和反思。马克思创造性的建立了一种以自然界的先在性为前提,以人的革命的、 对象性的实践活动为基石, 以人的对象化和世界的人化、物的外在尺度和人的内在尺度的辩证统一,现实的人和现实世界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根本目标的崭新的哲学世界观,始终充满着永不停息的生命活力。马克思指出: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 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 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 7 。”在这里,马克思指出了马克思哲学与以往哲学的不同之处, 即它们都不懂实践。 在研究人类生活时, 马克思选择了“劳
18、动”作为切入点。 虽然自有人类存在就有劳动, 但正如人们千百次地接触商品却未必能认识商品一样,尽管人类千百年来一直在从事劳动和实践, 却并未真正懂得它们的本质和意义。 马克思则通过对实践的哲学分析, 真正揭示了人的本质和存在方式, 揭开了人类生活世界的奥秘, 从而使这个被以往哲学家普遍忽视的世俗问题成为哲学变革的“阿基米德支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就是世界观,至于寻求世界的统一性,在一个无人天然世界中,不存在不统一的事情,即天然是统一的,哲学所寻求的世界统一性只能是经实践分化的二重世界的统一性,即哲学所寻求的是不统一世界的统一性,有分化才有统一的必要。实践的上述世界观意义就是哲学世界观的真
19、实含义。 它表明人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 不是一个死寂的世界, 而是一个矛盾的世界,是人和自然相互抗争的世界,在这一个世界中,不仅有自然物质始然性作用, 而且有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 实践分化和统一世界相结合活动, 实质是自然活动始然性和人主观能动性相互作用的过程。可见,世界观不是静态概念,而是动态过程。没有二重化世界的分化, 世界观就无法形成。 人的真实世界就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二重化世界。马克思从实践活动出发去理解和把握这个直面于人的现实世界,并把科学的实践观作为自己整个哲学的基本核心和灵魂,不但揭示了这个现实世界的“奥秘”和本性,而且既克服了唯心主义哲学的片面性, 又超越了旧唯物主义的局限
20、性,建立了一种立足于用实践活动去理解和把握现实世界的新哲学,即以实践为内在灵魂和本质特征的新形态的唯物主义哲学,从而在哲学性质上也实现了一场划时代的哲学变革。四、结语马克思的哲学与西方其他学派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从实践观点出发去确立人的哲学地位和否定本体论思维方式的。 这样,这就不仅仅是提高人的地位和作用, 而且找到了返回现实世界, 从抽象的人转向现实的人、 把人加以具体化的现实基础和道路; 不仅仅是摒弃传统的本体论思维方式, 而且确立了崭新的哲学思维方式。只有做到了这两点,才真正实现了哲学的根本性转变,创立新的世界观。 这就是马克思的哲学优越于其他现代哲学的根本所在。马克思在人类思想史上, 第一次把实践提升为哲学的核心地位和内容。 马克思实践思想的创立, 就意味着一种崭新的哲学思维方式的诞生,意味着哲学理论被转移到一个全新的基础之上,意味着哲学的主题、性质、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当代社会,学习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马克思实践思想不只是描述性、解释性的,它更是革命的、批判的。为了发展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意义,哲学界主要形成了三种思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30年中国均苯四甲酸二酐产业前景趋势展望及投资战略决策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发动机轴承橡胶模行业市场运营模式及未来发展动向预测报告
- 2024年生态修复工程用草种采购合同
- 2024年生态旅游区门面房买卖合同范本3篇
- 2024年版地下水开采合同3篇
- 2024年珠宝首饰租赁协议2篇
- 2024年企事业单位食堂餐饮承包合同及员工餐饮健康促进3篇
- 2018企业首席质量官培训考核试题(综合卷)
- 2024年标准离婚股权分割合同模板版B版
- 2025年深圳从业资格证货运模拟考试下载
- Unit 7单元教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七年级英语上册
- Unit 6 My sweet home(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外研版(三起)(2024)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
- 北师大版教案正比例函数案例分析
- 行政文秘笔试题
- 人教版(2024)七年级地理上册跨学科主题学习《探索外来食料作物传播史》精美课件
- 2024-2025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学期 期末模拟测试卷(湘教版)
- 职业素质养成(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 《红楼梦》第5课时:欣赏小说人物创作的诗词(教学教学设计)高一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必修下册)
- 【新教材】苏科版(2024)七年级上册数学第1-6章全册教案设计
- 天津2024年天津市应急管理局招聘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专职技术检查员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附答案解析
- 工业物联网(IIoT)行业发展全景调研与投资趋势预测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