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失业保险(张秀峰)_第1页
第六章失业保险(张秀峰)_第2页
第六章失业保险(张秀峰)_第3页
第六章失业保险(张秀峰)_第4页
第六章失业保险(张秀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九章 失业保险失业市场经济的必然现象框 架 一一、失业的定义失业的定义 二、失业保险基本内容二、失业保险基本内容 三三、中国的中国的失业保险失业保险一、失业定义一、失业定义 广义广义:表现为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的分离。 狭义狭义: :指劳动者处于劳动年龄,具有劳动能力并有劳动愿望并确实在寻找工作的情况下,不能得到适宜工作而失去收入的状态。 二、失业保险基本内容二、失业保险基本内容 失业保险目标与功能 失业保险类型 失业保险覆盖范围 失业保险基金筹集和使用 失业保险待遇(一)失业保险目标与功能 1、保障失业者基本生活(在一定期限内) 2、促进就业功能 职业培训 职业介绍 就业信息服务 3、稳定功能

2、 社会稳定 经济稳定(二)失业保险类型 1、按照参加失业保险的意愿是否具有强制性划分: 1)强制性失业保险 1911年始建于英国 2)非强制性失业保险(工会组织 自愿参加 政府资助)1905年法国 2、按照失业者获得失业保险金的不同依据 1)权利型失业保险:符合给付条件 缴费期限 非自愿失业 2)调查型失业保险:对收入进行调查,只对无法生存的失业者提供资助(三)失业保险覆盖范围“正规部门”就业者(四)失业保险基金筹集和使用 失业保险基金筹集 1、资金来源:政府 用人单位 个人 2、筹资方法:征收失业保险税;征收失业保险费;按固定金额征收 3、缴费比例 中国:征费企业2% 个人1%失业保险基金使

3、用 1 失业保险待遇(保障基本生活) 失业保险金 失业补助 2 促进就业(就业导向) 职业培训 职业介绍 开发就业岗位 德国:基金中40%用于促进就业(五)失业保险待遇 1、失业保险待遇领取条件 2、失业保险待遇水平 3、失业保险待遇领取期限 4、失业保险待遇停止支付情形 1、失业保险待遇领取条件 1)法定劳动年龄 具有劳动能力 参加失业保险并履行缴费义务 2)向失业保险机构登记失业并接受职业培训或职业介绍 3)非自愿失业 有就业愿望 接受职业介绍所提供的合适就业机会河北累计逾3万大学生领取失业补助 2、失业保险待遇水平 1)三原则:保障基本生活;低于原就业工资水平;权利义务相结合 2)失业保

4、险金给付方法:a 工资比例法 b 均等法 c 混合法 中国:高于低保标准,低于最低工资标准? 3、失业保险待遇领取期限 1)失业保险等待期; 2)失业保险最长给付期 确定方法: a 将给付期与参保时间相对应 b 将给付期与失业时间长短相联系中国失业保险待遇领取期限 4、失业保险待遇停止支付情形 1)领取期限已满 2)不愿接受职业介绍机构介绍的工作 3)拒绝接受职业培训 4)骗取失业保险金20中国的中国的失业保险失业保险 (一)失业保险制度建立与发展 (二)中国失业保险运行概况及问题 (三)中国失业问题计划经济时代固定工铁饭碗隐性失业(一)失业保险制度建立与发展 1、1986年,国务院发布国营企

5、业待业保险暂行规定,失业保险制度框架初步确立 2、1993年,国务院发布国有企业职工待业保险规定 3、1999年,失业保险条例1999年失业保险条例 第一次明确将 “待业保险”更名为“失业保险” 覆盖范围扩大到城镇所有企业事业单位及其职工(二)中国失业保险运行概况及问题1、参保情况2、待遇发放情况3、基金结余4、待遇水平5、促进就业功能6、预防失业理念基本缺失1、失业保险参保情况参保人数(万人)参保人数(万人)20002004200520062007养老保险养老保险1361716353174881876620137医疗保险医疗保险28639044100221158013420失业保险失业保险1

6、040810584106481118711645工伤保险工伤保险4350684584781026912173城镇就业总量城镇就业总量(万人)(万人)2315126476273312831029350占城镇就业比重占城镇就业比重()()养老保险养老保险58.82 61.76 63.99 66.29 68.61 医疗保险医疗保险12.37 34.16 36.67 40.91 45.72 失业保险失业保险44.96 39.98 38.96 39.51 39.67 工伤保险工伤保险18.79 25.85 31.02 36.27 41.48 2、失业保险待遇发放情况3、失业保险基金结余过多2008年底,

7、全国失业保险基金结余达1200多亿元;2009年,结余超过1500亿 4、待遇水平偏低 2008年底,全国月均失业保险金水平只有387元。 5、促进再就业功能未充分发挥 促进就业支出包括职业培训补贴和职业介绍补贴两项,2008年,两项支出占基金总支出15%弱。6、缺乏预防失业的理念 失业保险应就具有保障生活、促进就业和预防失业“三位一体”的功能预防失业举措 a 为鼓励困难企业不裁员,少裁员,分担企业部分用工成本(如对职工实行工资性补贴、代缴社会保险费) b 对重视在职职工职业培训的企业提供补贴 c 政府用法律手段约束企业裁员 d 预测未来就业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方向援企稳岗 “五缓四减三补贴”政

8、策延长一年2009年12月25日20:45新华网(三)中国失业问题 1、整体失业问题严重 2、总量矛盾、结构矛盾与素质矛盾并存 3、就业的“观念瓶颈” 4、高增长与高失业并存1、失业问题严重、失业问题严重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2008年我国城镇人口失业率城镇人口失业率是4.2%左右,而中国社科院于2008年12月16日发布的社会蓝皮书称,中国城镇失业率是9.4%,已经超过了7%的国际警戒线 根据国际上的较为流行的划分标准,失业率在7%8%为失业问题突出型,9%以上为失业问题严峻型。不难看出,我国当前的城镇失业问题已相当严峻。 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率(官方指标)(官方指标) 城镇登记

9、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率= =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城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城镇从业人数镇从业人数+ +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00%100% 质疑农村劳动力?未登记人员?2、总量矛盾、结构矛盾与素质矛盾并存、总量矛盾、结构矛盾与素质矛盾并存 1)总量矛盾总量矛盾:供过于求供过于求 农村有1.2亿以上的剩余劳动力需要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 城镇目前每年大约新增就业岗位800万人,但城镇每年新增约1000万劳动力。 2 2)结构矛盾结构矛盾和素质矛盾 在现有的7000万产业工人中,初级工占60%,中级工占35%,高级工、高级管理人员和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则明显缺乏。 失业及下岗人员中大多数教育程度

10、不高。 3 3、就业、就业的的“观念瓶颈观念瓶颈” 不愿意干苦活、累活和收入低的活 高校毕业生 某企业:“北大清华毕业生一概免谈”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4 4、高增长与高失业并存、高增长与高失业并存 按照奥肯定律,经济增长率高低与失业率高低存在着替代关系,即高增长往往与低失业相伴,低增长常常与高失业为邻。奥肯定律 描述GDP变化和失业率变化之间存在的一种相当稳定的关系。这一定律认为,GDP每增加2%,失业率大约下降一个百分点。 中国:中国:高增长与高失业并存高增长与高失业并存。经济增长对。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吸纳能力不断下降就业的吸纳能力不断下降 目前我国经济的总体就业弹性总体就业弹性为1,其中,第一产业为0.06;第二产业为0.4,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趋于下降;第三产业为0.54,呈现较高的吸收就业能力。 蔡昉就业弹性就业弹性:经济增长每变化一个百分点所对应的就业数量变化的百分比。经济增长每变化一个百分点所对应的就业数量变化的百分比。就业歧视离你有多远 血型歧视 性别歧视 健康歧视 残疾人 乙肝病毒携带者 色盲 中国-4000万 地域歧视 家庭背景 学历歧视 年龄歧视课后作业课后作业养老保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