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从江“椪柑第一村”龙图侗寨变迁记 张子刚 龙图侗寨位于从江县北部山间的坝子上,距县城31公里。龙图侗寨包括宰门、腊水、腊全三个村,历来均称为龙图。因其北面有座龙角山,状似龙头,因而得名,人们将其称写为龙图。龙图侗寨所在地海拔为240-250米之间,属中亚热地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均气温18.3,降雨量1102毫米,无霜期320天左右。 民国三十年(1941)以前隶属于永从县龙图乡。1941年7月贵州省政府撤销永从县和下江县,从原两县名中各取一字置从江县,龙图侗寨划归从江县管辖,仍为龙图乡政府所在地。1953年建政后,先后分别属于龙图乡、龙图工区、龙图公社,1984年社改乡,又称为龙图乡,龙
2、图侗寨隶属于龙图乡。1992年建并撤后,龙图侗寨划归贯洞镇。龙图侗寨现有670余户3000余人。 龙图侗寨座落在从江至黎平的公路边上。自1964年202省道修通以来,龙图侗寨同从江县城一道结束了不通公路的历史,是从江县通公路最早的村寨之一。随着厦蓉高速公路和贵广快速铁路的建成通车,从洛香高速公路出口和洛香火车站到龙图只有几分钟的车程;而从从江县城到龙图,只要在建的高增隧道建成开通,车程亦不会超过20分钟;黎平机场到龙图只要半小时不到就可到达。座落在贵州洛贯工业园区内的龙图侗寨,随着交通的发展和工业园区的建成,必定有一个更为美好的明天。一 曾经繁荣又一度毁于战火的龙图侗寨民间自古就有七百龙图八百
3、贯洞的说法。龙图侗寨经过先人的开发,在历史上是一个比较富庶的地方。由于侗族只有语言而无文字,加上官修的地方志对这里的记载只有只言片语,对我们探索龙图侗寨历史上的社会经济发展存在着许多困难。尽管如此,我们仍可从下列几个方面可以探索到龙图侗寨在清代道光之前,曾经出现过的辉煌和繁荣。 一是龙图侗寨先民梁姓家族将农民视为命根子的田地和荒山,给予后来落户于样洞的先民,并永不收回,官府征收的田赋和徭役仍由龙图承担。样洞得到授予的先民,责任是为授予者看山守水,年终象征性的挑点禾把送礼,尊称其长辈。因而形成了历史上所谓侗族社会里的“腊卡”与“腊更”两个特殊阶层,即汉文典籍里所称的“爷头苗”与“侗崽苗”。从这一
4、点来看,龙图侗寨梁姓家族当时是比较富有的,否则他们就不可能将自己的田地、荒山送给他人。这也可以从清嘉庆年间两任古州同知的林溥亲历后所著的古州杂记中得到证实。古州杂记称:“招抚之初,苗寨富庶者即自行出名就抚,小寨不能自立,附于大寨者谓之洞崽,尊大寨之爷头。凡地方公事均大寨应办,小寨概不与闻,亦不累派,如古附庸之例。大寨有节吊之事,牛羊酒醴,悉取给予洞崽而偿其值。洞崽事爷头少不恭顺,即诘颂频年,终无了身。” 二是清雍正年间,清政府出于对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实行“改土归流”,修建驿道,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龙图地区虽不属于改土归流范围,但有三条驿道经过龙图侗寨,一条从八洛到黎平驿
5、道,途经今从江境内的田坝、贯洞、龙图、干团、新安(古代称洒洞)、上皮林至黎平。这是一条为古代和近代两广食盐及工业品运进黎平等地的要道。另一条是丙妹至永从的驿道,途经銮里、高增、朝里、龙图、干团、新安、上皮林至永从。此驿道在龙图与八洛至黎平驿道汇合。还有一条驿道是镇远经天柱、黎平至丙妹县丞干道,同样经过龙图等地,才到达丙妹、石碑,全程553里,设铺29个,站2个。在历史上龙图侗寨处在两条驿道、一条干道的交通节点上,进出比较方便,接触外界事物较早,对其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三是因为龙图侗寨较为富庶,侗寨的基础设施建设诸如具有侗寨特征的鼓楼、风雨桥、水井和吊脚木楼,在清代中叶已经形成一定的
6、规模。据说,龙图的宰门寨曾经建有宏伟壮观的“侗王府”,并以其望族堂号安定堂命名为:“安定王府”。“侗王府”共有三条石板阶进入,阶口的三个石拱门,分别为“福禄门”、“和平门”和“安定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笔者在当地见到1985年重修的安定门和遗存的两尊石狮。石狮一尊在安定门右侧,一尊在梁俊超家后面。 另外,在宰门寨脚还看到石牛井一口。传说为了纪念神牛,人们在贯洞和宰门分别造了一口石牛井。贯洞石牛井(又称娘美井),建于清道光十六年(1836)。石牛身上镌刻有建造时间和捐资人姓名。根据杨光华先生的水牛井的故事和贯洞石牛井建造时间推测,宰门的石牛井亦应在清道光年间修建。 龙图的宰门、腊水、腊全三
7、个寨子历史上都修建有鼓楼,始建年代都没有确切记录。上世纪30年代重修宰门鼓楼时立有一方石碑宰门鼓楼碑序,因风化严重,现难于识别。碑文记述说:“在过去老人起古(鼓)楼地基上面,恢复建竖这一座古(鼓)楼”。1981年重建腊全鼓楼文说:“腊全鼓楼位于腊全寨中央,始建清代,1921年因寨火而焚灭。”鉴于清咸同年间黔东南地区发生了长达20年的战乱,龙图侗寨又处在梁维干、梁仕锦等人领导的六洞农民起义的核心地区,当时战斗频繁,拉锯战不可被免。那时在经济上和时间上都不可能修建这些鼓楼,鼓楼建造至迟应在清道光及其之前才有可能。龙图侗寨在咸同年间的战乱中受损毁情况因没有文字记录,损毁程度无法得知,但可以从宰门遗存
8、的石狮、石牛井和一个残缺拱门得知,龙图侗寨确实遭受战乱损毁。我们也可以从古州同知余泽春在修古州厅志·田赋志的开篇语中得到印证:“自乙卯变乱乞今二十余年,盗贼蜂起,道殣相望,十室九空,苗汉俱弊。从前富庶之盛,萧然尽矣。余假守是邦,亲历四境,力行保甲查户口,有前藩衍,鸡狗相闻,今仅数十破落户,或閤寨蓁莽无一人者,或新迁数家聚处以防他盗者,周历按稽,不及十之二三。”余还在光绪四年(1878)正月初八日的一份禀报中称:“经兵燹后收复未久,遍野荆棘,满目蓬蒿,百般不堪言状。”“昔日道旁旅店,多为废址丘墟,逐寨沿村,千堆瓦砾,间有几家茅舍,颓墙败壁,有户无门,风雨任其飘摇。”这应是当时作者对古州
9、农村战乱后的实录,由此可以推而知之,龙图侗寨经过战乱后的惨境。龙图侗寨元气尚未恢复,民国初年,又遭广西梁月初、张三嫂、韦三嫂匪部劫掠,可以说龙图侗寨人民当时的处境是雪上加霜。二 曾经为经济侏儒与文化巨人并存的龙图侗寨龙图侗寨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30年里,社会经济的发展同其他村寨基本相同,但有其显著特点,就是形成了经济侏儒与文化巨人的畸形发展局面。上世纪50年代形成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美好幢景并没有如期实现;“三转一响”(手表、单车、缝纫机、收音机)亦没有进入寻常百姓家。龙图侗寨还有少数群众仍然同其他村寨一样,“吃粮靠返销,用钱靠贷款,穿衣靠救济”。1998年出版的从江县志记载:1986年有
10、关部门抽样调查3个点,共计30户203人,当年新购手表4只,收音机1台,化肥2321公斤,农药375公斤,年末拥有自行车13辆,缝纫机16台,手表31只,收录机3台,粮食结存无,存款余额11596元,手存现金110.40元。1990年农民人均口粮279公斤,人均纯收入254元。究其原因,正如1985年8月省调查组在从江县贫困调查分析报告中所指出那样:一是文化落后,群众劳动素质差,生产方式原始;二是区、乡交通十分不便,群众商品意识淡薄;三是能源上缺乏,给发展乡镇企业造成障碍。在那30年里,龙图侗寨的经济生活捉襟见肘,但是民间文化仍多姿多彩,取得了一定成就,造就了诸如梁普安、梁维安和梁松年那样的戏
11、剧家和民间文艺家。还有梁应珍、梁国礼、梁玉钟等人创作的侗戏剧本亦交付侗戏班演出。龙图成为有名的侗戏之乡。 从1954年开始,在有关部门的推介下,龙图侗寨多次向省内外介绍自身侗戏和侗族大歌精品民间文化。1954年腊水侗戏班参加都匀专区农村业余会演,演出剧目为刘志远。1955年天津音乐学院方暨申先生到龙图蹲点,对腊水、小黄和伦洞等地的侗族大歌和侗戏音乐进行录音整理。1956-1957年腊水侗戏班先后参加了黔东南州第一届民族文艺会演、贵州省第一届工农兵业余文艺会演和全国工农业余文艺会演。演出剧目为珠郎娘美和侗族大歌。特别是1957年1月龙图大歌女声队梁华翠、梁松美、梁正礼、梁立桃赴京演出时,被邀请到
12、中央民族学院、清华大学、解放军总政治部和怀仁堂演出,并与党和国家领导人合影留念。1959年贵阳市黔剧团将侗戏珠郎娘美改编为黔剧秦娘美,演出后拍成舞台艺术片,在全国和东南亚地区放映。次年,经省文化局整理改编后的珠郎娘美先后在山花、各民族戏剧选刊出。梁普安(19222000),龙图腊水人,专事缝纫。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员,贵州戏剧家协会理事。父母均为歌师。从小深受侗族民间文艺的熏陶,11岁学唱侗歌,18岁学演侗戏,25岁独自掌薄传戏,成为戏师。1958年,参加贵州省侗戏调查组工作,参与珠郎娘美等剧目的整理。自50年代中期起,先后创作改编和与他人合编四艾传歌、顾老渊、六洞起义、萨岁
13、、郎夜等近40个侗戏剧本。其中土地还家是反映侗族人民现实生活的第一部侗戏。还进行了大量的音乐设计和传谱工作,并将六洞一带的情歌、山歌、劳动歌、礼俗歌用于侗戏,大大丰富了侗戏唱腔。除了侗戏创作以外,梁普安还采集了大量侗歌,其中有开天辟地,物种起源,侗族礼俗等侗歌,古歌多达5000多行。梁普安的名字收录在当代艺术家名人录、中国侗族戏曲音乐、民歌集成从江县卷和从江县文化志(内部资料本)。梁维安(1942-),笔名陆俊,龙图宰门人,先后当过煤矿工人,区文化站长,县文化馆长,被评为副研究馆员。90年代进入上海戏剧学院进修。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贵州省戏剧家协会会员。长期从事戏
14、剧剧本写作,前后创作剧本30余个。主要代表作有官女婿、三媳争奶、送礼、古榕春色、古榕人家、侗族谚语格言(合著)、侗族通览·侗戏(合著)等。其中官女婿分别在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题材戏剧剧本创作评奖荣获“金奖”和贵州省剧本十年成果评奖获“特别荣誉奖”。名录收入中国当代青年名人词典、中国侗族戏曲音乐两书和从江县文化志(内部资料本)。三 依托农业科技致富的龙图侗寨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国家开始了大规模扶贫工作,着力推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从江县在国家大力扶持下,当时县委、县政府根据从江县情,确立了“长抓林,中抓果,近抓温饱”的扶贫路子,制定了以发展林果为主的资源开发规划,同时提出了“一手树人,
15、一手树木”的方针。在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利用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建立以林果业为主的新兴支柱产业来带动全县经济发展,加快脱贫步伐。经过10年的努力,社会经济和文化事业都有了较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84年的94元增加到389元,贫困人口由1985年的22万降到1995年的14.7万,贫困面由91.7降至55.04。又经过10年的扶贫攻坚,从江县的变化较之改革开放之初,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3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34.49亿元,财政总收入完成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6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364元,森林覆盖率由1985年的33.
16、3上升到2012年的68.24。从江经过30年的扶贫开发和攻坚,创造了下列亮丽的区域名片 :贵州省重点林业县、国家商品林重点建设基地县、部优产品“从江椪柑”之乡、亚热带作物名优基地、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全国经济林建设项目先进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县、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县和全国双拥模范县。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龙图侗寨的社会经济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正在向小康迈进。他们所取得的成就除了国家扶持,党委、政府正确领导外,主要采取以下三条措施。措施一是人才培养。50年代有关部门在宰门办了一所农业学校,采取半耕半读,社来社去的方式办学,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初级人才。1986年开始引进椪柑种植后,通过三
17、条渠道进行人才培养,一条是采取派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速培养技术骨干。1987-1995年全县参加各级培训的果农达3.6万人(次),大部分成为传播柑橘生产实用技术的“二传手”和种果致富的带头人。宰门村梁华斌经过培训后,1986年按标准建设橘园5亩,取得了丰收,1990年被县果树公司聘为柑橘推广辅导员。梁华斌利用自家规范化的橘园作示范基地,言传身教,使全村95以上的农户都开辟了果园,种植椪柑734亩,户均3.3亩。成为种植椪柑致富的最早村寨。第二条是实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传授农业科学技术。贯洞镇2004年开始实施远程教育工程,共有信息站2个,接收点12个,播放点14个。20年来全镇共培训乡土人才6
18、00名,发放“绿色证书”450人(内含之前所办的科技培训班和农技夜校班)。第三条是采取强制措施加强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学习。譬如腊水村为了提高村民文化知识,规定凡是适龄而没有毕业初中的收回父母的一份责任田,不享受村里任何分配;凡是考取大专的奖励400元,考取本科的奖励600元;无故不参加科技培训的劳动力,一次罚款100元。经过多层次多形式的适用技术培训,培养和造就了一批科技人才和管理人员,促进了农民素质的提高,为农村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这是龙图侗寨乃是全县社会经济取得长足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措施二是靠山吃山,发展特色经济。从江县大部分是山地,人工造林可以追溯到清代中期。到清末民初,境内群众性
19、的人工造林已经形成雏形。立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二月初二日的高增美德碑记碑记述了高增吴老敬的造林成就。碑文称:“自幼一心栽树,每年栽种七十天,栽有十余年之业,大小共数万根株”。杉木林是致富路之一,但生长周期长,不利于加快群众致富的步伐。1985年,从江县委、县政府根据全省综合农业区划所提供的科学依据,经过论证,确立了靠山吃山以发展果业为主的支柱产业。坚持高标准整地建园,高质量良种苗木,高水平栽培管理,重点发展名优拳头产品。建设基地要按照“一岸(都柳江沿岸)一线(公路沿线)一带(海拔500米以下的地带种植柑橘、沙田柚开发区,500米以上的种植大板栗、三木药材等经济林开发区)”开发布局。进行“
20、统一规划,适当集中,连片开发,分户经营”,利用资源优势,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在湘西柑橘种植专家指导帮助下。编制了从江县柑橘商品基地建设设计书,开始了大规模的柑橘种植。柑橘生产按设计书的要求,全面实施“水平梯土,深沟压绿,大苗带土上山”的先进生产技术。大苗的要求是“一干三枝九条梢”,达不到标准的不准定植。以保证基地达到一年建园,二年管护,三年出产的目标。龙图侗寨宰门村梁华斌种植5 亩果园,1989年收果3000公斤,1990年增加到7500公斤。梁华斌家仅此柑橘一项,年人均增收1300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梁华斌等人的示范带动下,腊水村果地面积达到487.4亩,户均3.5亩。2007年人均纯收
21、入达3085元,占有粮食380公斤。龙图侗寨有梁松尧、梁华斌和梁炳清等人被先后评为全县十大果王。依托柑橘生产致富起来的龙图侗寨,不但彩电、影碟机、洗衣机、电冰箱等家电进入寻常百姓家,不少农户购置了汔车、摩托车和拖拉机等大宗商品,而且修建设了300余栋砖混结构的“椪柑楼”。2000年从江县第二次椪柑节在龙图举行,时任贵州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的王正福俯仰今昔,触景生情,欣然挥笔为他们书写了“椪柑第一村”题词。措施三是实施稻田生态渔业工程。稻田养鱼在从江历史悠久,当地群众有丰富的养鱼经验和鲤鱼繁殖技术,20世纪80年代末统计,全县有稻田18.9万亩,可养鱼稻田12.4万亩,正常养鱼面积10.8万亩。
22、2004年稻田养鱼主量1234吨,占从江全县水产量的71。1998年,从江县实施和推广渔业扶贫致富工程项目,宰门村梁吉元、蒙新运承包经营4亩稻田,开展综合养鱼试验,投资15200元,开挖鱼坑、鱼沟,加高加固田埂,在田埂、鱼坑上搭圈养猪、鸭、鸡。年底经黔东南州水产站、县农办、科协等部门现场验收,亩产鲜鱼153公斤,稻谷498公斤,鱼、猪、鸡、鸭收入亩折合6354元,成为全省稻田高产养鱼典型示范户之一。在示范户的带动下,1999年腊全村干梁建威、梁松平等人牵头,16户参加,实施稻田面积20亩,建成永久性鱼凼16口760平方米。县畜牧水产公司借贷4万元,水利局送水泥10吨,修建引水渠道,保证试验项目顺利实施。11月15日,由省水产局、州水产站和县有关部门验收,其中梁松茂0.9亩稻田产鱼104公斤,折单产鲜鱼114公斤,稻谷亩产512公斤;梁松平2亩稻田产鱼286公斤,折合亩产143公斤。均达到亩产 “千斤稻、100公斤鱼”的项目指标要求。开展创建文明卫生村寨活动。在历史上,黎、从、榕三县传统的侗寨,多是楼下关养牲畜、放置柴草、农具和粮食加工,楼上住人。这种居住条件和方法,既不卫生,也不利于防火安全。龙图侗寨也不例外。这些侗寨的居住环境正如民国年间编写的榕江乡土教材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品牌授权合同授权商品、使用范围与品牌形象维护
- 2024年智能家居产品设计与制造合同
- 2024全新房产出售协议公证及附属设施移交合同下载3篇
- 2024年度绿色金融产品创新项目贷款协议3篇
- 2024年度双方绿色金融融资担保协议书2篇
- 2024年度劳动合同解除与补偿条款3篇
- 2024年度石料采购与供应的保密协议
- 2024年信息技术担保3篇
- 2024年度特许连锁经营合同:咖啡连锁品牌3篇
- 2024事业单位临时工合同范本:教育机构师资力量补充3篇
- GSP对药品经营企业计算机系统的要求
- 课堂-可以这么有声有色
- 京瓷哲学培训课件
- 天猫电子商务案例分析
- 2022年1201广东选调生考试《综合行政能力测验》真题
- 有机肥料采购项目售后服务方案
- 综合实践活动(1年级下册)第3课时 感恩卡设计与制作-课件
- 2023河南省科学院招聘144人笔试参考题库(共500题)答案详解版
- (完整版)小学生英语百科知识竞赛题及答案
- 肥料、农药采购服务方案(技术方案)
-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进食护理(2023年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