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感应电机的解耦控制_第1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19/59b46ec2-6918-4477-98bb-36c5782df8a2/59b46ec2-6918-4477-98bb-36c5782df8a21.gif)
![一种感应电机的解耦控制_第2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19/59b46ec2-6918-4477-98bb-36c5782df8a2/59b46ec2-6918-4477-98bb-36c5782df8a22.gif)
![一种感应电机的解耦控制_第3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19/59b46ec2-6918-4477-98bb-36c5782df8a2/59b46ec2-6918-4477-98bb-36c5782df8a23.gif)
![一种感应电机的解耦控制_第4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19/59b46ec2-6918-4477-98bb-36c5782df8a2/59b46ec2-6918-4477-98bb-36c5782df8a24.gif)
![一种感应电机的解耦控制_第5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19/59b46ec2-6918-4477-98bb-36c5782df8a2/59b46ec2-6918-4477-98bb-36c5782df8a2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感应电机的解耦控制感应电机的解耦控制王殿君王殿君20132040472013204047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感应电机感应电机定义:定义:定转子之间靠电磁感应作用,在转子内感应电流以实现机电能量转换的电机。感应电机一般用作电动机。感应电机是异步电机的一种,由于异步电机主要是感应电机,所以也有人直接在定义时候将异步电机定义为感应电机。 工作原理:工作原理:当三相定子绕组通过三相对称的交流电时,产生一个旋转磁场。这个旋转磁场在定子内膛转动,其磁力线切割转子上的导线,在转子导线中感应出电流。由于定子磁场与转子电流相互作用产生电磁力矩,于是,定子旋转磁场就拖着具有载流导线的转子转动起来。
2、 本文通过分析交流感应电机解耦矢量控制的基本原理,基于转子磁场定向原则,提出一种基于电流控制模型的感应电机解耦控制方案。采用电流控制模型,使得感应电机的定子电流励磁分量和转矩分量相互独立,进而实现励磁和转矩的解耦控制。通过在MATLAB下的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优越性。 iM1 1 三相交流感应电机的矢量控制理论三相交流感应电机的矢量控制理论 异步电机矢量控制方法的目标是通过坐标变换将定子的三相交流电分解等效成两相同步旋转的直流电,在控制时就可以等效成直流电机来控制。矢量控制的核心是对感应电机定子电流两个正弦分量进行独立控制和调节,实际上是要实现对空间磁动势和磁场的控制,坐标变换或矢
3、量变换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方法。通过坐标变换或矢量变换,可将感应电机的数学模型与直流电机统一起来,可将控制对象的感应电机等效为一台他励直流机,这样就可采用直流电机的控制策略来研究对感应电机的控制。通过坐标变换将作为感应电机控制量的两个在时间相位上正交的交流分量转换为空间上正交的两个直流量(空间量)。它们相当于直流电机中的励磁和电枢电流两个独立的直流控制量,接着再通过坐标或矢量变换将这两个独立的直流控制量还原成交流变量来控制交流电机,以达到实际单独控制感应电机两个交流分量的目的。1.1 1.1 定子三相静止坐标系定子三相静止坐标系ABCABC到两相静止坐标系到两相静止坐标系坐标系的变换坐标
4、系的变换 定子三相静止坐标系到两相精致坐标系的变换矩阵为:定子三相静止坐标系到两相精致坐标系的变换矩阵为:从两相静止坐标系到三相静止坐标系的从两相静止坐标系到三相静止坐标系的逆变换逆变换矩阵为矩阵为 :1.2 1.2 从两相静止坐标从两相静止坐标系到两相同步旋转坐标系系到两相同步旋转坐标系MTMT的变换的变换从两相静止坐标系到两相同步旋转坐标系的转换矩阵为:从两相静止坐标系到两相同步旋转坐标系的转换矩阵为: 它的它的逆变换逆变换矩阵为:矩阵为:1.3 1.3 感应电机在感应电机在MTMT旋转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旋转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 感应电机在感应电机在MT旋转坐标系下的磁链方程为旋转坐标系下的
5、磁链方程为 :电压方程:电压方程: 对于笼型转子结构,转子电压为零,上述方程中的 和 分量应为零。这样就可以得到笼型感应电机在满足磁场定向约束条件下的电压方程:umut电流控制方程电流控制方程:转矩方程:转矩方程:转差率方程:转差率方程:在磁通恒定的情况下:在磁通恒定的情况下:2 2 基于电流控制模型的感应电机解耦控制原理基于电流控制模型的感应电机解耦控制原理图1 基于电流控制模型的感应电机解耦控制根据异步电机基于电流控制模型的解耦控制原理图, 可建立的仿真模型 图2 基于电流控制模型的电机解耦控制仿真模型3 3 MATLAB/Simulink 仿真结果仿真结果 对于1台额定功率为1500W的
6、笼型感应电机,参数为额定线电压为380V,额定频率为60Hz,定子电阻为0.087,定子电感为0.8 H,转子电阻为0.228,转子电感为0.8 H,定转子之间的互感为34.7 H,转子惯量为1.662 ,极对数为2。e3e3e3mkg2图3-6分别是异步电机工作在额定参数下,电动机在空载运行时的转速输出响应曲线、磁链输出的响应曲线、转矩输出响应曲线和定子电流输出响应曲线变化图。图3 空载下的转速图4 空载下的磁链从图3和图4可以看出,在2s的时候磁链给定值由0.8wb跳变到0.6wb而转速给定值保持不变,可以明显看到磁链的变化只对电机磁链的输出有影响而对电机转速的输出几乎没有影响;而在3s的
7、时候,给定转速由100rad/s跳变到120rad/s而这一变化只引起电机转速和转矩输出的变化,对电机磁链的输出几乎也没有影响,从而证明该系统在电机空载运行时已经达到了对转速分量和磁链分量的解耦控制。 图5 空载下的三相定子电流 图6 空载下的转矩 从图5-6两个仿真图可以看出,电机在空载下运行时,定子电流和转矩对转速的变化能够快速的响应。 图9 额定负载下的定子三相电 图10 额定负载下的转矩图7-10是电机在额定负载下的转速、磁链、转矩和定子三相电流的响应曲线。在2.5s时保持转速给定不变,磁链输入从0.8wb跳变到0.6wb,磁链输出响应曲线在3s时快速过渡到0.6wb,而转速、定子电流和转矩的响应曲线没有明显的变化,基本上不受影响。在4s时保持磁链给定不变,转速从100rad/s跳变到 120rad/s,定子电流和转矩输出响应曲线都有明显的变化,但是能够快速回到稳定状态,而对电机的磁链输出响应几乎没有影响。从中看出基于电流控制模型的异步电机的矢量解耦控制系统在额定负载下对电机的转速分量和磁链分量也有很好的解耦性能。图7 在额定负载下的转速 图8 在额定负载下的磁链 结论结论 本文提出了基于电流控制模型的感应电机的矢量解耦控制方法,详细分析了异步电机的矢量控制原理,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鼠笼式异步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班关于植物的课程设计
- 厨艺培训课程设计模板
- 2024年中国移动试下水道清洗机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电动液压执行器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小班创意美术班课程设计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测试卷及参考答案(综合卷)
- 2024年度化妆技术交流与合作合同3篇
- 2024年中国小儿消炎栓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出厂四切平板材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PET加热片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高空抛物安全宣传教育课件
- (必会)军队文职(药学)近年考试真题题库(含答案解析)
- 电气自动化试题及答案
- 2022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1
- 2023-2024学年河南省焦作市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
-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
- 第16课 大家排好队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2024版)教学设计
- 安保设施保障措施方案
- 2024市场营销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169题)
- 2024年平面设计师技能及理论知识考试题库(附含答案)
-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大单元作业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