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_第1页
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_第2页
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_第3页
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_第4页
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巩义市紫荆实验学校四年级数学 第四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1、笔算乘法教材来源:小学四年级数学人教版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主 题:笔算乘法课 时:共6课时,第1课时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设 计 者:紫荆实验学校四年级全体数学教师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能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2)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2、教材分析以简单行程问题为学习情境,在此情境中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一方面体现计算是因解决问题的需要而产生的,另一方面为后面抽象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作铺垫。3、学情分析由于学生已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本

2、节课突出自主探究。让每一位学生经历“145×12”的计算过程。首先请学生估一估145×12的大致范围,然后尝试列竖式算出145×12的结果。并对照自己估算情况,算一算估算值与准确值的误差,是否合乎实际,这对提高学生估算的准确率很有帮助。练习时,应关注平时计算错误率较高的学生,看看他们每一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目标:1、掌握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能用本节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评价任务:任务1、会说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任务2、会列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任务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课

3、前展示善积累1、口算:(直接说出答案)20×5=    30×6=     400×8=  300×2= 200×3= 90×4=   500×3=   12×3= 13×2=    1000×3= 11×8=    60×5=  500×8=   22×3=    70×4= 600×4

4、=2、竖式计算。17×32 28×36 343×2二、激趣质疑定目标1、导入:我们已经学过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位数乘三位数笔算乘法的有关知识。(出示课题)思考一下,你想通过这节课学到些什么?2、出示学习目标:1、掌握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能用本节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自学探究促能力1、出示导学提纲,学生对照导学提纲自学。导学提纲:自学课本第47页例1,完成下面问题:1、观察例1图,你得到了哪些信息?2、要计算145×12你是怎样想的?3、你喜欢那种计算方法?。2、同桌互学。3、班级交流

5、、展示。(1)汇报。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小时,火车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2)一种是:可以把12小时分成10小时和2小时两部分,我们可求出10小时行多少千米,再求出2小时行多少千米,然后把这两部分的千米加起来。即145×10=1450(千米) 145×2=290(千米) 1450+290=1740(千米) 一种是竖式计算。 (3)我最喜欢用竖式计算。145× 12- 2901 45 -1 740 答:该城市到北京有1740千米。四、归纳运用会迁移1、归纳:说一说你的收获吧。两位数乘法,先用一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

6、末尾和个位对齐;再用这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2、运用:基础练习(1) 47页 做一做(2) 49页 练习八 1、2题教后反思:2、因数中间 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材来源:小学四年级数学人教版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主 题:因数中间 或末尾有0的乘法课 时:共6课时,第2课时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设 计 者:紫荆实验学校四年级全体数学教师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能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2)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2、教材分析教材以直接呈现两道典型例题的方式,引导学生研究“因数中间或末

7、尾有0”这两种特殊情况。第(1)题的重点是竖式的简便写法以及积的末尾0个数的确定。教材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这方面的旧知和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自主迁移类推出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简便算法: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则在积的末尾添写几个零。第(2)题的重点既有竖式的简便写法,又有因数中间的0是否应与另一个因数相乘的问题。由于这些问题在前面的乘法学习中都已解决,所以教材有意留下空白,为学生独立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充足的空间和机会。3、学情分析上课时学生已经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在计算的过程中探索归纳,中间或末尾有0 的简便写法。目标:1学会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8、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2养成认真细心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评价任务:任务1、会用简便方法计算中间或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任务2、在计算是鼓励算法多样化。教学过程: 一、课前展示善积累1.口算。200×3= 90×4=   500×3=   12×3= 13×2=    1000×3= 11×8=    60×5=  500×8=   22×3=    70×4= 600

9、5;4=2、列竖式计算214×12 728×11 233×21 194×20提问:前三道题和最后一道题有什么不同?计算时要注意什么?二、激趣质疑定目标1、导入:我们已经学过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笔算乘法,今天继续学习两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的有关知识。(出示课题)思考一下,你想通过这节课学到些什么?2、出示学习目标:1学会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2养成认真细心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三、自学探究促能力1、出示导学提纲,学生对照导学提纲自学。导学提纲:自学课本第48页例2,完成下面问题:1、观察主题图,你能得到哪些信息?2、完成例2中

10、的问题?3、想一想,你是怎样计算的?喜欢哪种方法。2、同桌互学。3、班级交流、展示。(1) 160×30=4800 (2) 106×30=3180 解法有:用口算方法比较简便。 (2)用竖式计算简便。以上解法中直接用竖式计算的结果来解答就比较简单,让学生感受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解题策略,而这些策略之间,是有优劣之分的。四、归纳运用会迁移1、归纳:说一说你的收获吧。注意:用竖式计算时,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以后再看乘数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填写几个0。还要注意记住进位数,正确处理进位问题。2、运用:基础练习(1)48页做一做 完成计算后,组织交流。说出笔算的过程,加

11、深学生对笔算过程的了解。 (2)49页练习八 3题 口算,集体订正。(3)49页练习八 4、5题 竖式计算3、迁移:拓展练习:用2、3、6、5、0这5个数字组成一个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是它的积最大。你能写出这道算式吗?( )×( )教后反思:3、笔算练习课教材来源:小学四年级数学人教版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主 题:笔算练习课课 时:共6课时,第3课时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设 计 者:紫荆实验学校四年级全体数学教师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能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2)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

12、的方法进行估算,计算。2、教材分析将口算、估算的学习融于解决问题和笔算教学中,突出计算方法的有机结合,配套练习中,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3、学情分析已经掌握计算方法,计算的正确率有待提高。抓住典型错误,在分析错题中提高计算能力目标:掌握两位数乘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和简便写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评价任务:任务1、比较两组乘法算式的大小。任务2、判断给定竖式的对错,并改正。任务3、结合实际会解决问题。教学过程: 一、课前展示善积累1、口算:(直接说出答案)20×5=    30×6=     400&#

13、215;8=  300×2= 200×3= 90×4=   500×3=   12×3= 2、指导计算:164×32,二、激趣质疑定目标1、导入: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两位数乘三位数笔算乘法的有关知识。(出示课题)思考一下,你想通过这节课学到些什么?2、出示学习目标:掌握两位数乘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和简便写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三、自学探究促能力1、出示导学提纲,学生对照导学提纲自学。导学提纲:自学课本第4950页,完成下面问题:1、49页第6题比较大小,说一说你的方法。2、小组比赛7题。3、50

14、页第8题。判断并改错。说一说找到的错处和纠正的结果、错的原因和怎样避免笔算时应注意什么?2、同桌互学。3、班级交流、展示。(1)汇报。1-3题 略四、归纳运用会迁移1、归纳:说一说你的收获吧。 通过练习,你进一步学会了什么?2、运用:基础练习(1) 竖式计算下面各题。123×11= 331×12= 248×11= 276×11=242×12= 314×22= 123×32= 431×33=(2) 50页9-11题。 3、拓展延伸:50页12题。 教后反思:4、积的变化规律教材来源:小学四年级数学人教版内容来源:小学

15、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主 题:积的变化规律课 时:共6课时,第4课时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设 计 者:紫荆实验学校四年级全体数学教师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能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2)在具体运算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的过程中,体会乘与除的互逆关系。2、教材分析探索积的变化规律是整数四则运算的一个重要内容。重点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发生变化时,积的变化积规律。例题的设计分为:研究问题、归纳规律、验证规律三个层次。3、学情分析学生能够通过计算得出结果,具有一定的探索、归纳能力。但语言表达不够完整,规范。目标:1学会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2培养认真细心

16、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评价任务:任务1、运用积的变化规律根据给定算式的得数写出一组相关算式的得数。任务2、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课前展示善积累1.口算。200×3= 90×4=   500×3=   12×3= 13×2=    1000×3= 11×8=    60×5=  500×8=   22×3=    70×4= 600×4=2、两数相乘,一个因数

17、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时,积怎么变化。学生完成下列两组计算,想一想发现了什么?你能根据每组算式的特点接下去再写两道算式吗?试试看6×2= 8×125=6×20= 24×125=6×200= 72×125=二、激趣质疑定目标1、导入:我们已经学过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笔算乘法,今天继续学习积的变化规律的有关知识。(出示课题)思考一下,你想通过这节课学到些什么?1、 出示学习目标:1学会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2培养认真细心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三、自学探究促能力1、出示导学提纲,学生对照导学提纲自学。导学提纲:自学课本第51页例3

18、,完成下面问题:1、观察下面的两组题,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2、完成例3中的问题。3、你能在举例说明你发现的规律吗?2、同桌互学。3、班级交流、展示。(1)第一个因数不变,第二个因数不断变大,积也不断变大。一个因数不变,第二个因数不断变小,积也不断变小。(2)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除以)几,积也乘(除以)几。(3) 举例: 8×4= 25×160=40×4= 25×40=20×4= 25×10=小结:两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时,积也要除以几。四、归纳运用会迁移1、归纳:说一说你的收获吧。2、运用:基础练习(1)5

19、1页做一做 完成计算后,组织交流。说出计算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积的变化规律的了解。 (2)54页练习九第1题 ,完成后集体订正。(3)解决问题。请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九第4、6、10题。完成后,请学生向全班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3、迁移:拓展练习:完成下列计算,说规律。18×24= (18÷2)×(24×2)= (18×2)×(24÷2)=105×45= (105÷5)×(45×5)= (105×3)×(45÷3)=教后反思:5、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

20、系教材来源:小学四年级数学人教版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主 题: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课 时:共6课时,第5课时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设 计 者:紫荆实验学校四年级全体数学教师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总价=单价×数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2、教材分析教材首先提供两个典型的购物问题,已知每件商品的价格和购买商品的件数,求商品的总价。结合具体问题情境,分析“单价、数量与总价”三量之间的关系。3、学情分析学生对单价、数量、总价并不陌生。教学时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来认识理

21、解概念。目标:1知道单价×数量总价这组数量关系。2、运用 单价×数量总价这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评价任务: 任务1、已知单价、总价、数量中的任意两个量,求出第三个量。任务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课前展示善积累1、口算:(直接说出答案)20×5=    30×6=     400×8=  300×2= 200×3= 90×4=   500×3=   12×3= 13×2=   

22、60;1000×3= 11×8=    60×5=  500×8=   22×3=    70×4= 600×4=2、竖式计算。17×302 280×36 303×21二、激趣质疑定目标1、导入:星期天,妈妈带我去超市买了3桶方便面,每桶4元,一共需要多少钱?根据这个问题,你想到了什么?2、出示学习目标:1知道单价×数量总价这组数量关系。2、运用 单价×数量总价这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三、自学探究促能力1、出示导学提纲

23、,学生对照导学提纲自学。导学提纲:自学课本第52页例4,完成下面问题:1、观察主题图,你得到了哪些信息?怎样列式。2、这两个问题有什么共同点?3、说一说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2、同桌互学。3、班级交流、展示。(1)80×3=240(元) 10×4=40(元)(2)都是已知每件商品的价钱和买的数量,求一共花了多少元? (3)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数量=单价 总价÷单价=数量四、归纳运用会迁移1、归纳:说一说你的收获吧。2、运用:基础练习(1) 52页 做一做1、2.(2) 54页 练习九3、8 教后反思:6、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教材

24、来源:小学四年级数学人教版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主 题: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课 时:共6课时,第6课时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设 计 者:紫荆实验学校四年级全体数学教师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路程=速度×时间,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2、教材分析教学速度概念时重点引导理解单位时间和走过的路程。单位时间可以是每小时、每分、每秒“路程”则有别于距离。结合实际问题解决,引导学生独自找出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说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式。3、学情分析学生已经会计算结果,但对时间、

25、速度、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不是十分理解,对速度和路程的区别,理解不够透彻,初次接触到速度的复合形式,对其表示的意义不理解。目标:1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学会速度的写法。2、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并应用它去解决问题。评价任务:任务1、会写速度的复合形式。任务2、已知速度、路程、时间中的任意两个量,求出第三个量。任务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课前展示善积累1.口算。200×3= 90×4=   500×3=   12×3= 13×2=    1000×3= 11×8=    60×5=  500×8=   22×3=    70×4= 6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