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贞观政要中疑问句类型辨析-大学语文论文贞观政要中疑问句类型辨析 刘毓恒摘要:贞观政要共有疑问句351句。其中是非疑问句19句,特指句85句,正反疑问句1句,选择句7句;反问句共有226句;测度问句有13句。反问句数量大、形式多,是贞观政要疑问句的一大特点。关键词:贞观政要疑问句类型贞观政要是唐代史学家吴兢著的一部政论性史书。全书共十卷四十篇。我们逐篇逐句对其中的疑问句做了整理、分类和分析。经调查,贞观政要全书共有疑问句351句,可分为询问句、反问句和测度句三大类。其中询问句共112例,反问句226例,测度问句13例。一、询问句贞观政要中的疑问句又可分为是非问、特指问、正反问、选择问四个小类。
2、(一)是非问是非疑问句是指要求听话人做出肯定或者否定回答的疑问句。结构上像陈述句,只是要用上疑问语调或兼用语气助词。贞观政要中是非问共19例。是非问句句末都有语气词来帮助表达疑问,常用的语气词有“乎”“耶”“欤”。1.句尾语气词用“乎”的共有9例。如:(1)盍起为寡人寿乎?(卷三·君臣鉴戒)2.句尾语气词用“耶”的共有5例。如:(2)庶子患风狂耶?(卷二·论任贤)3.句尾语气词用“欤”的有1例。如:(3)为旧君反服,古欤?(卷三·君臣鉴戒)4.句尾用表否定意义的副词有2例。如:(4)复有子弟堪招引否?(卷五·论忠义)5.疑问语气的有2例。如:(5)卿以我
3、不如炀帝,何如桀、纣?(卷二·论纳谏)(二)特指问特指问句(也叫“特殊疑问句”),句中用疑问代词代替未知部分,要求对方就疑问代词代替的未知部分作答。贞观政要中特指问共有85例。1.询问原因的特指句有45例。a.询问原因用“何”有16例。如:(6)公为三公,太子无罪被废,言既不从,何不引身而退?(卷二·论求谏)b.询问原因用“何也”的有13例。如:(7)必如此,齐文宣昏暴,杨遵彦以正道扶之得治,何也?(卷一·论政体)c.询问原因用“何则”有4例。如:(8)原夫舅之与姨,虽为同气,推之于母,轻重相悬。何则?(卷七·论礼乐)d.询问原因用“何哉”有5例。如:(
4、9)然鲜蹈平易之途,多遵覆车之辙,何哉?(卷八·论刑法)e.询问原因用“何故(因)”有4例。如:(10)郭何故亡?(卷二·论纳谏)2.询问人物的特指疑问句有7例。a.询问人物用疑问代词“谁”的有6例。(11)用而不言,谁之责也?(卷二·论任贤)b.其余1例:使用疑问代词“安”(12)天下事重,卿宜分朕忧劳,卿既不言,朕将安寄?(卷三·论择官)3.询问方法的特指疑问句有12例。询问方法用“何”的有10例。如:(13)欲使凡百黎元,何所措其手足?(卷三·君臣鉴戒)4.询问事物的特指疑问句有16例。询问事物用“何”的有15例。如:(14)君何以名?(
5、卷一·论政体)5.询问情况的特指疑问句有2例。(15)人苦不能自见,不知朕之所行,何等优劣?(卷三·君臣鉴戒)6.询问意见的特指疑问句有3例。形式上均采用“何如”“如何”。(16)今欲令人自举,于事何如?(卷三·论择官)(三)正反问正反疑问句是指由谓语动词或形容词的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并列起来构成的疑问句,听话人可以选择其中的一种形式进行回答。这类问句同时出现肯定和否定两个谓语,有的省去否定谓语,只在句末加否定词。正反问句已见于上古汉语。到了中古,尤其唐宋时期,正反问句大量发展,形式也更多样。1贞观政要中正反问仅有1例。如:(17)大抵于人君得观见否?(卷七
6、3;论文史)属于“V+不(否/未/无)”式。(四)选择问用连词连接两项或两项以上的情况进行提问,希望对方从中选择一项作为回答的疑问句叫做选择疑问句。中古选择问句发展的主要表现是,增加了单纯的选择问句以及用“为”“是”“定”“还”等词连接的选择问句。“为”字句先后出现于六朝以至唐代2,在贞观政要中用的最多,有4例。贞观政要中选择问句有7例。1.其中用疑问代词“孰”的1例。如:(18)帝王之业,草创与守成孰难?(卷一·论君道)2.用疑问代词“何者”的2例。如:(19)二者苟逢,何者为甚?(卷一·论政体)3.用疑问语气词“耶”的1例。如:(20)“陛下以庐江取之为是邪,为非邪?(
7、卷二·论纳谏)4.疑问语气的3例。如:(21)卿知起居,比来记我行事善恶?(卷六·论杜谗邪)二、反问句贞观政要中的反问句有两个鲜明的特点:1.数量大。贞观政要中反问句共有226句,占疑问句总数的64.4%。2.形式多。用疑问词语“安”“何(况)”“曷”,语气词“乎”“况”“宁(可)”“孰”“谁”“奚”“焉”,语气副词“岂”,以及句尾语气词“欤”来表示反问语气。1.用语气副词“岂”的有82例。如:(22)隋时百姓纵有财物,岂得保此?(卷一·论政体)2.用疑问词语“何”的有70例。如:(23)吾亦何得自骄也?(卷十·论灾祥)3.用疑问词语“何况”“曷”各1例
8、。如:(24)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弹雀,何况性命之重,乃以博财物耶?(卷六·论贪鄙)4.用语气词“乎”的有29例。如:(25)何祸败之有乎?(卷十·论慎终)5.用疑问词语“安”的有17例。如:(26)若不能受谏,安能谏人?(卷二·论求谏)6.用疑问代词“谁”的有5例,“孰”的有1例。如:(27)若惟署诏敕、行文书而已,人谁不堪?(卷一·论政体)7.用疑问语气的有5例。如:(28)及炀帝被杀,世基合同死否?(卷二·论求谏)8.用连词“况”的有3例。如:(29)妾与陛下结发为夫妻,曲蒙礼敬,情义深重,每将有言,必俟颜色,尚不敢轻犯威严,况在臣下,
9、情疏礼隔?(卷五·论公平)9.用疑问词语“宁”的有2例,用“宁可”的有1例。如:(30)朕今欲向九成宫,亦非小,宁可遣魏征出使?(卷五·论忠义)10.用疑问词语“焉”的有3例。如:(31)危而不持,颠而不扶,焉用彼相?(卷一·论政体)11.用疑问语气词“耶”的有3例。如:(32)陛下纵不能慕汉文之高行,可不畏苏则之正言耶?(卷二·论纳谏)12.用句末语气词“欤”的有2例。如:(33)此非臣下之过欤?(卷三·君臣鉴戒)13.用疑问词语“奚”的有1例。如:(34)其不善者,纵多亦奚为?(卷三·论择官)三、测度问句测度问句是对事态现状或未来
10、作出推测的句子(杨伯峻、何乐士,1991)。用句式的形式或者表示问话人对问题没有充分的把握,或者表示谦虚和委婉的语气。3贞观政要中测度问句共有13例。其中用疑问词语“何”有6例,用疑问词语“安”有3例,用句末语气词“耶”“乎”各1例。用疑问代词“谁”有1例。用疑问词语“岂”有1例。如:(35)谏而见纳,终身不亡,臣何送焉?(卷三·君臣鉴戒)四、结语疑问句的基本构成要素是疑问词语和语气。4在古代汉语里,句子须有疑问词的帮助,方能发出疑问,有时候用疑问代词,有时候用疑问语气词,有时候是二者都用。5是非问句、特指问句、选择问句、正反问句都是上古汉语就有的句式,中古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语气词、疑问代词有所更新。6经统计,贞观政要中是非问句最常用的疑问词语是“乎”。特指问句中,询问原因最常用的是疑问代词“何”;询问人物最常用的是疑问代词”谁”;询问方法、事物、情况、意见最常用的结构均与“何”有关;选择问句和正反问句比例微小。反问句中形式多样,常用的有“岂”“何”“乎”“安”等。测度问句中常用的疑问表达手段与反问句类似。注释:126向熹: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手房小产权过户合同简要范本版B版
- 2025委托建设合同正式版范文
- 2025有关写合伙劳动合同范本
- 奢侈品私人空间租赁合同
- 二零二五版电子工程师劳务派遣合同范本3篇
- 2025版书法作品鉴定与买卖综合服务合同3篇
- 2025版小产权房购房合同范本:房产交易风险识别与防范策略
- 2025版学校食堂肉类食材采购及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培训服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高端定制家具采购合同范本9篇
- 2025版小区停车场租赁合同附停车场升级改造及智慧化服务协议3篇
- 2024版塑料购销合同范本买卖
- JJF 2184-2025电子计价秤型式评价大纲(试行)
- GB/T 44890-2024行政许可工作规范
- 2024年安徽省中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 2025届山东省德州市物理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4年沪教版一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习题
- 两人退股协议书范文合伙人签字
- 2024版【人教精通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 汽车喷漆劳务外包合同范本
- 2024年重庆南开(融侨)中学中考三模英语试题含答案
- 2023年最新的校长给教师春节祝福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