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检测中的相对偏差规定_第1页
检验检测中的相对偏差规定_第2页
检验检测中的相对偏差规定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6、总结 有效数字运用的弊病,归纳如下:6.1 实验数据的初始计录,即有效数字的位数与实验仪器的精度不一致。例如:万分 之一的分析天平,其性能只能保留小数点后第四位,即精确到万分位,往往不假思索 地保留到小数点后第五位即十万分位。又如,滴定管上读取的体积是18 毫升时,应记录成 18.00 毫升,不要记录成 18 毫升或 18.0 毫升,这是一种不良习惯。6.2 在结果的表示中,出现一些不妥当的表示。例如,某物质的分析结果“0.54 ± 0.023%,此”处应该是“ 0.54 ±0.02 ”。6.3常数的有效位数是根据需要而取,例如n可取3.14、3.1416、3.1415

2、9等,不能在计算式用了 n=3.142,而最后得出的答案却有四、五位数的数值。6.4 药物分析计算题中,条件的数据与答案(或要求的结果)在有效位数上不相适, 例如,标准状态下,测得某气体为 2.0 升,换算成物质的量 ,习惯地用 2.0 升除以气体摩 尔体积 22.4 mol-1 ,即 =0.0893 mol, 或更多位数 ,事实上此处答案应是 0.089mol6.5 本来是二位或三位数的乘除计算,但用了对数或计算机做工具,出现了更多位数的数据,便不假思索地全收,也这是一种不良习惯。例如:H+=2.8W-4 pH=3.5528 ,是否就提高了准确度。6.6在单位转换时,前后有效数字的位数不一致

3、,例如,测量的质量5.0kg,换成g表示时,应为5.0 X03g,不能随便地写成 5000g。通过以上实例,有效数字与药物分析工作是如此密切,每一位数都有实际意义,不能随意取舍。正确地运用有效数字, 是提高可信度、准确性的保证,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处理数据时,不能随随便便, 要认真对待。7 、药品分析检验结果,误差可接受的限度范围7.1 容量分析法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得过 0.3% ;7.2 重量法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得过 0.5%7.3 一般仪器分析法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得过 2%7.4 滴定液标定:标定、复标各 3份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得过 0.1% ,标定和复标平均 值的相对偏差不得过 0.1%

4、7.5 氮测定法最大允许相对偏差半微量法不得超过 1%;常量法不得过 0.5%;其中空 白二份的极差不得大于 0.05ml7.6 氧瓶燃烧法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得过 0.5%7.7 乙醇量测定法 2次测定的标准偏差不得过± 1.5%(n=3)7.8 碘值、羟值、皂化值平行二份,相对偏差不得过 0.3% ,酸值、过氧化值是限度检 查只做一份。7.9 高效液相色谱法含量测定平行二份,各进二针,其 RSD 不得过± 1.5%7.10 高效液相色谱法杂质检查:不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中对照品溶液应能准确积分(n >3) 7.10.1杂质含量v 0.5% ,峰面积RSDV

5、10%7.10.2 杂质含量v 0.5% 2% , 峰面积 RSDv 5%7.10.3 杂质含量v 2% ,峰面积RSDv 2%7.11 紫外分光光度法含量测定,每份结果对平均值的偏差应在± 0.5%以内(参考吸收 系数规定)7.12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含量测定,要求标准曲线做 3个浓度每个测 3次,供试品平 行2份每个测 3次7.13 气相色谱法两份对照品进样 4次,其校正因子的平均标准偏差不得过 2.0%7.14旋光度测定两份供试品读数极差应在 0.02 度以内 7.15 高氯酸滴定7.15.1 原料药:相对偏差不得过 0.2%7.15.2 制剂:提取蒸干后用高氯酸测定相对偏差不

6、得过 0.5%;如操作更复杂者可适 当放宽至 1.0%7.16溶剂残留(GC)在满足以下适用性的情况下,样品可处理一份,进样3针取平均值计算。7.16.1内标法:对照品连续进样5次,其待测物与内标峰面积之比的RSD应不得过5%7.16.2夕卜标法:对照品5针峰面积的RSD应不得过10%7.17 费休氏法测水分: 3次标定结果相对偏差不得过 1.0%,样品的相对偏差不得过0.5%7.18 干燥失重在 1%及以下者做一份,在 1%以上者做二份,相对偏差不得过2.0%7.19 炽灼残渣在 1%及以下者做一份,在 1%以上者做二份,相对偏差不得过3.0%7.20 比重瓶法测定相对密度:称准至 mg 位

7、即可;7.21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的保留时间的RSD应不大于1.0%。并保留到小数点后第三位。8、含量测定分析方法验证的可接受标准8.1 准确度 该指标主要是通过回收率来反映。验证时一般要求分别配制浓度为80、100 和 120的供试品溶液各三份,分别测定其含量,将实测值与理论值比较,计算 回收率。 可接受的标准为:各浓度下的平均回收率均应在 98.0%-102.0% 之间,9 个 回收率数据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应不大于2.0%。8.2 线性 线性一般通过线性回归方程的形式来表示。具体的验证方法为:在 80至 12 0 的浓度范围内配制 6 份浓度不同的供试液,分别测定其主峰的面积,

8、计算相 应的含量。以含量为横坐标(X),峰面积为纵坐标(Y),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可接受的标准为:回归线的相关系数(R)不得小于0.998,Y轴截距应在100 %响应值的 2以内,响应因子的相对标准偏差应不大于 2.0% 。8.3 精密度 1)重复性 配制 6份相同浓度的供试品溶液,由一个分析人员在尽可能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测试,所得 6份供试液含量的相对标准偏差应不大于 2.0% 。2)中间精密度 配制 6 份相同浓度的供试品溶液,分别由两个分析人员使用不同的仪器与 试剂进行测试,所得 12 个含量数据的相对标准偏差应不大于 2.0% 。8.4 专属性 可接受的标准为:空白对照应无干扰,主成分与各

9、有关物质应能完全分离,分离度不得小于 2.0。以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进行纯度分析时,主峰的纯度因子应 大于 980。8.5 检测限 主峰与噪音峰信号的强度比应不得小于 3。8.6 定量限 主峰与噪音峰信号的强度比应不得小于 10。另外,配制 6份最低定量 限浓度的溶液,所测 6份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偏差应不大于 2.0% 。8.7耐用性分别考察流动相比例变化土 5%、流动相pH值变化土 0.2、柱温变化土5 C、流速相对值变化土 20 %时,仪器色谱行为的变化,每个条件下各测试两次。可接 受的标准为:主峰的拖尾因子不得大于 2.0,主峰与杂质峰必须达到基线分离;各条件 下的含量数据(n=6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