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调工作简明手册(朱总撰写)_第1页
区调工作简明手册(朱总撰写)_第2页
区调工作简明手册(朱总撰写)_第3页
区调工作简明手册(朱总撰写)_第4页
区调工作简明手册(朱总撰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区调工作简明手册一九一三年十一月42序言由于时间仓促此手册仅供参考,与现行的相关规范、规定和规程有相背之处,按现行规范、规定和规程执行。目录第一章 野外地质调查的一般工作方法1第一节测制地质剖面1第二节 地质填图8第三节 航空摄影资料在区调工作中的应用16第二章 矿产调查19第一节 1:5万区调矿产调查的一般要求19第二节 矿产调查的一般工作方法19第三节异常检查25第三章室内综合整理27第一节野外的室内综合整理27第二节最终室内整理与综合研究31第三节 主要图件的编制35第一章 野外地质调查的一般工作方法第一节测制地质剖面一、测制地质剖面的任务与目的地质剖面包括地层剖面、岩体剖面和构造剖面。

2、对地层剖面的研究,应阐明地层层序、分层标志、接触关系、时代、岩石组合、岩相、沉积韵律、含矿性及厚度,并注意对古生物的采集研究等;对火山岩区地层剖面还应研究喷发旋回、喷发类型,划分火山岩相;对变质岩区的地层剖面还应研究变质相和变质带。岩体剖面要研究岩石类型、化学成份、划分相带、付矿物、微量元素、接触关系、围岩蚀变、以及岩体产状、侵入深度、剥蚀程度和岩体时代。构造剖面要研究褶皱、断裂等各种构造行迹的特点、规模、排列形式和相互关系。通过测制剖面,统一岩石命名,建立地层层序,确定填图单元。经过综合研究与对比,确立全区地层划分和岩浆岩其次划分系统。二、选测剖面的原则地层剖面要选择层序全、厚度大、构造简单

3、、露头好、关系清楚地地段。露头不连续的可用小剖面拼接,但要有可对比的标志连接。地层剖面线的方向,与地层走向夹角一般不得小于60°。岩体剖面要大体垂直岩体长轴方向,必要时测十字剖面,并应尽量考虑选择相带明显,关系清楚地地段测制。剖面线应穿入围岩适当部位,近可能测到上浮层和侵入蚀变带。每个地层单元至少要有12条较完整的实测剖面,不同其次的主要侵入体也要有剖面控制。构造剖面用于构造复杂,具有典型意义的地段。剖面线应垂直构造线布置。数量不宜过多,比例尺可比地层剖面小。三、测制地质剖面的有关技术要求测制剖面前,在预定的剖面线附近要进一步踏勘,了解露头情况、构造形态、岩石组合、编号规律,研究接触

4、关系、地层单元的划分,在此基础上确定剖面线的具体位置。在确定剖面线上,初步确定分层位置和主要样品(化石、硅酸盐、碳酸盐、人工重砂、必要时古地磁等)采样位置。对掩盖地段及主要的接触关系要进行必要地揭露。剖面比例尺应根据剖面研究的目的,岩性变化等情况具体确定。一般地层剖面为1:20001:5000和1:10000,岩体剖面1:100001:20000。剖面平移:剖面遇有大片伏盖,天然障碍或因构造破坏不宜测制地段,可以平移,但必须沿走向追索并控制对比标志。平移距离一般不超过500米。分层精度:原则上以相应比例尺图面单层厚度达一毫米者均应分出。但标志层、化石层、矿层、火山岩中遇见的沉积岩夹层或其它有特

5、殊意义的层位不足一毫米者可以扩大到一毫米表示。岩石互层或夹层更替频繁,又不够单独分层者,除记录中交代外,用互层或适当绘出几个小夹层表示。测制剖面时,根据需要,配备磁侧、放射性测量和各种取样工作。标本、薄片、原岩光谱每个单层都要有样品,单层厚度大于50米者,以50米间距采样。其它样品根据需要自行确定。测制剖面过程汇总要认真观察和测量各种产状要素。可能情况下每个单层都要观测记录产状要素。露头不好或厚层状、块状岩层产状不清者,要力争在图面上每2公分有一个产状。 剖面测制中,对主要地质界线(填图单元)要想两侧追索不得少于50米。剖面线起点、转折点、终点要在实地标定,注明剖面编号和导线点好,如。剖面线的

6、起点、转折点、终点要在实地标在地形图上。从起点开始按各导线的方向、水平距在地形图上标绘出剖面线。如果剖面线位置与地形图上标定的相应导线点发生明显位移,则根据与明显的地形、地物点(如三角点)重合的导线点向两端标绘剖面线。地层分界线、代表性产状要素、构造线、重要脉岩、重要样品采集地点、按剖面线标在地形图上。四、测制地质剖面的一般方法(一)组织与分工前测手:在后测手的指挥下,掌握方向,拉直测绳,测量坡度和方向,确定导线点。后测手:掌握方向,拉直测绳,测量坡度和方位,填写登记表。采集员:12人,负责各类标本样品的采集、编号,测量产状,报告采样和侧产状的位置。分层:在连续观察的基础上确定分层位置,指出采

7、样地点,追索主要地质界线和构造线,向记录员提示岩石命名,主要的地质现象。记录:在连续观测的基础上作详细记录。必要地素描。当同时进行磁法和放射性测量师,还需配有相应的人员。(二)测制地形剖面线一般地质剖面用半仪器法。测绳量距离,罗盘测方位角和坡度角。矿区的地质剖面,必要时,用仪器测量。罗盘测方向和剖度角是,前后侧手同时测量,取其平均值。当两人的读数相差超过4°时,再做第二次测量。测量剖度角时二人的罗盘要置于离地面同样的高度,对准对方同样的部位。(三)导线点的确定为作图和核对图面方便起见,方位、坡度转折点均可定导线点。(四)测制地质要素在详细观察的基础上,确定地层或岩石分界位置、构造线通

8、过的位置和测量各种产状要素,采集各种标本、样品的位置。即岩测绳读取上述各要素在导线上的距离,并及时记录在记录本和剖面登记中。五、填写剖面登记表在测制剖面是,由后测手认真填写剖面登记表,并及时和记录人员核对,便两者统一对口,发现问题立即查找或重测。产状的有效控制距离要求在野外测制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并在登记表中表明,以便室内计算厚度之用。每个剖面的登记表单独装订成册,封皮写明:剖面名称、编号、比例尺、测制人、测制日期。六、剖面记录剖面记录是研究剖面的基础资料,内容要详细具体,语言要简明流畅,字迹要清晰整洁。记录格式举例:时间: 年 月 日 天气: 图符号:剖面名称: ××

9、村××组 实测剖面(IPs)剖面位置:说明剖面起、止点的地理位置和坐标比例尺:1:50000测制者:按分工逐一填写。正文按导线分段依次记录。例:导线01 方位角: 坡度角:050米,肉红色(颜色)中粒(结构)黑云母钾长花岗岩(岩性描述)。 30米 标本B1 薄片b1 光谱Y1 人工重砂R1 50120米:灰绿色安山岩 50米处:黑云母钾长花岗岩侵入灰绿色安山岩。叙述侵入证据,接触面产状。灰绿色安山岩(描述岩性)60米流面产状120°50°(倾向和倾角)70米 标本B1 薄片b1120180米黄绿色细粒凝灰砂岩(描述岩性)。130米夹一层黑色泥质页岩,宽5

10、米,产状。150米断层,描述规模(宽、可见长)断层特征、力学性质、产状等。剖面记录注意事项按先后顺序依次记录,不得任意颠倒,层次清楚,明了易懂。岩性描述的顺序与内容: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份与含量、次生变化。岩石名称之前基本描述的内容不必重复。单层内的岩性变化要按侧线进行方向说明,或说明侧线两侧沿走向的变化。产状要说明是层理、流线、流理、接触面,还是劈理、片理、片麻理、条带等。对比石要注意生态描述,如化石组合,大小及形态特征,排列方式、保存程度,有无磨蚀和埋藏条件等。互层出现的分别磨蚀岩性,标本、样品编号分别注明岩石名称。野外记录中要把时间观察到的地质现象和分析推断的结论性意见分开,不能混为

11、一谈。七、剖面整理工作野外工作结束后及时安排整理,包括标本样品登记、包装、送样,整理记录,计算地层厚度,编绘剖面图、地层柱状图等。(一)整理剖面记录本 记录本首页要按记录本内容写清楚,第二页编排目录,包括剖面名称和编号、导线号、小结。第三页资料索引(同填图记录)。素描图整饰、上墨:对重要的地质现象在野外要进行素描或照像。素描图要重点突出,又要反映客观实际,要有方向,比例尺、素描位置、图名、图例(或文字说明)。野外摄影要在剖面记录本中记录照片编号(第几卷第几张)和地质内容。室内整理中在照片的背后编上同样的编号。检查剖面的文字记录,并与剖面登记表进行核对。根据各种分析鉴定结果,对记录要进行批注,它

12、是野外观察记录的补充。批注中要写上室内编号,分析鉴定的成果,必要时根据鉴定结果补充没事。光谱、人工重砂成果不一一批注,在剖面小结中说明。剖面小结内容包括:a、完成工作量:剖面长度、山地工程、各种取样。b、主要地质成果地层:按单元和分层,简述岩性、厚度,总结沉积(或喷发)旋回、韵律,岩相特征和接触关系,横向变化,说明地层划分的依据。侵入岩:简述岩性、分带、接触关系产状等。构造:分别叙述褶皱、断裂和其他构造行迹的规模、形态、产状和力学性质。矿产:根据有无矿化进行安排。c、解决的主要地质问题和新的见解。d、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小结中对物、化探成果必要时也可单独列为一项,综合叙述不同单元的不同特征。比较

13、说明不同单元的特征元素和含量作为对比依据。(二)计算地层厚度采用万能公式:D=L(Sin·CoS·Sin±CoS·Sin)D岩层真厚度 L单层斜坡距岩层真倾角 地形坡度角剖面侧向与地层走向之间的夹角地形坡向与岩层倾向相反时用地形坡向与岩层倾向相同时用其函数值可在陕西地质局测队1965年编的地层厚度及平距换算中查找。用计算器或微型处理机计算厚度将会取得更快,更准确的计算结果。计算厚度时的几点注意事项:(1)要分成计算,比例尺小于1:1000的剖面,分成厚度取整数(米);大于或等于1:1000的剖面,取小数点后一位。其四舍五入。(2)脉岩的宽度在图面上不足一

14、毫米,计算厚度时忽略不计;大于一毫米的脉岩除外,其两侧分段计算。脉岩宽度在图面不足一毫米,但过于密集的扣除其累积宽度计算厚度。(3)褶皱两翼、断层造成的重复层位,都要分别计算厚度。但柱状图只表示层序全、厚度大的一翼,或连续性好的层位。(三)编绘实测地质剖面图1、实测地质剖面的绘制方法实测地质剖面的成图方法可采用展开法和投影法两种。当剖面导线方向比较稳定,转折较少时多用展开法;当导线方位变化大,转折多时,则宜采用投影法。(1)展开法 绘制地形剖面线:一般只要依据导线测量的斜坡距和坡度把各段导线的地形连续划出来即可。绘制地质要素:根据剖面登记表逐段绘出各种地质内容、岩性和样品位置。在绘制地层剖面时

15、要换算视倾角。视倾角换算值见记录本之末页附表。展开法的缺点是:将转折的导线展开,地质剖面图上扩大了地质体的实际宽度 ;由于导线方位的改变,影响到视倾角的变化,特别是与走向间夹角小时按视倾角在剖面上划出的地层产状经常会出现相交、突变等不协调现象,歪曲了实际的地质构造形象。用垂直投影法可以克服上述弊病。(2)投影法 计算水平距和高差、公式: 水平距=L·Cos 高 差=L·Sin L斜坡距 坡度角也可以在陕西区测队编制的地层厚度及平距、垂距换算表中直接查到水平距和高差。作导线平面图和选定导线总方向:在图纸适当位置上选定剖面的起点0,以通过0点的水平线作为剖面的总方向(即导线总方

16、向,以与地层走向夹角不小于80°为宜),从0点开始以导线的总方向为基准,根据各导线方向与导线总方向的夹角及各导线的水平距,依次划出0-1、1-2、2-3的导线平面图,同时要按相应的水平距在平面图上标定地层界线、产状、构造线和剖面线经过的重要地物位置等。作剖面图甲、在导线平面图上方的适当位置,用垂直(剖面总方向)投影法将导线0点投至所选择的位置,并以O点的投影作为剖面的起点,然后以起点为基点,根据各导线点的相对高差(或累计高差)将各异线点依次垂直投影,再将各导线投影法连成圆滑曲线,即成反映地形的剖面线。乙、绘制地址要素:将导线平面图上各地质要素和界线垂直投影到地形线上,从剖面起点开始,

17、按统一的图例、花纹、图式逐层填绘地址要素。当剖面总方向与地层走向直交时用真倾角填绘;两者斜交时用总方向和走向夹角换算的视倾角填绘。若地层产状变化较大,投影基线(剖面总方向)与地层走向夹角比实测剖面方位与地层走向夹角变小时,用上述方法会造成图面的人为误差。在这种情况下应采用分段垂直投影的方法。即:投影基线分段画成折线,并注明各线段的方位角。绘制剖面时,另取各导线点在投影基线上的投影点至转折点的距离作为该线段的剖面水平距。根据相对高差,确定剖面上的导线点。这种方法会是剖面和投影基线的终点不在一条线上,但可以克服上述人为误差。2、编制实测剖面图几点注意事项图面要美观自如,非断层造成的产状变化,图面要

18、画渐变,不能出现突变。产状用分式表示,分母为倾向,分子为倾角,竖线指示实测产状的地表位置,分数线拐向上层。有方向性的岩性花纹要平行层面勾绘,并表示出上、下层面,如安山岩花纹“”,开口指向顶面。标本和各种取样表示在剖面的上方横线上,横线之下为编号,上方为各种取样代号。垂线指向取样位置。图例排列要有规律:地层侵入岩构造实际材料。地层要先沉积(由粗到细)火山(酸超基,粗碎屑到熔岩)变质(指蚀变岩石和深成区域变质)。侵入岩要先岩体后脉岩,先酸后中基。图名字体大小要和图面相称,过大过小都不好。标注取样编号的横线要与剖面保持一定的距离,以便根据薄片鉴定批注岩石名称。根据薄片鉴定结果和室内分层,需要重新编绘

19、剖面成果图,其图式与野外原始剖面相同,可舍去取样线、产状和导线平面图。关于配合剖面开展放射性测量、磁法测量、原岩光谱取样及其成果的表示要求如下:a、代表性地层剖面(编柱状图用的连续的主要剖面),主要岩体剖面要系统开展放射性、磁法测量和原岩光谱取样工作;只具一般对比意义的短剖面不必开展上述工作。b、上述随同测制地质剖面取得的物、化探资料,用曲线表示在地层或岩体剖面图的上方会在测制地层剖面时,也可不测物测剖面,而系统采集物性标本,将物性标本测定结果按单层统计后,在柱状图中开辟专栏用直示图表示。化探资料也用同样方法表示。c、原岩光谱分析项目很多,可选择特征明显,具有代表意义的元素表示在图上。剖面图要

20、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总方向,总方向方位角大于180°,小于360°的一端置于剖面图的左面。南北向的剖面线,南端点置于左面。(5)编制地层柱状图的几点注意事项 地质内容要与剖面一致。比例尺可根据地层厚度和复杂程度确定。 重要的矿层、化石层、标志层可适当放大表示。 化石,填写正式鉴定的全名,先动物后植物,先列标准化石,后列一般化石。第二节 地质填图一、填图单位和图面的一般精度要求(一)填图单位的一般精度要求填图单位的合理划分,是填图工作的关键,必须慎重对待,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在填图单位审定之前,原则上不得全面开展填图工作。填图单位的一般精度要求如下:沉积岩地层单位:尽可能划分

21、到带或段。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划分成因类型及相对时代,对含矿层位,必要时在统一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划分。火山岩地层单位;按地层学和岩浆岩岩石学方法结合进行。用地层学方法应尽可能划分到岩段,或按火山活动旋回划分;用岩浆岩岩石学方法要划分主要岩石类型和相带,有条件时也可反映火山构造。已变质的火山岩类应按变质岩要求进行。变质岩地层单位:浅变质岩一般按原岩建造的要求;中、深变质岩层划分到组或段,并可根据岩石学特征(包括野外和室内),尽可能恢复主要原岩岩类,有条件时再划分相带。侵入岩的填图单位:有条件时应尽可能划分期、次和相带。岩体的接触带应按接触关系和变质程度划分。(二)1:5万地质图的精度要求1:5万地质

22、填图,只标定直径大于一百米的闭合地质体;宽度大于五十米,长度大于二百五十米的线状地质体;长度大于二百五十米的断层、褶皱构造。对于小于上述规模但具有特殊意义的地质体、控矿层、含矿层和找矿标志可适当放大或归并表示。(2)基岩区内面积小于0.5平方公里和沟谷中宽度小于一百米的第四系,在图上仍按基岩填制。大片第四系覆盖区,在地质、物探等工作的基础上,必要时刻酌情布置工程,予以揭露,分别编制基岩地质图和第四纪地质图。地质界线、接触带、化石层、标志层和矿化层,在图上标定的位置误差不得大于五十米。附地方性岩石地层单位的定义:附:是最大的岩石地层单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经常伴随在一起而又具有某些统一得岩石学特点

23、的组联合构成,如石千峰群(包括孙家沟组、刘家沟组和和尚沟组)。一大套地层厚度巨大,岩类复杂,又因受构造扰动致使原始顺序无法重建时,也可以视为一个特殊的群。组:是划分岩石地层的基本单位。组的重要含义在于具有岩性、岩相、和变质程度的一致性。组或者由一种岩石组成,或者以一种主要岩石为主,夹有重复出现的夹层;或者由两三种岩石交替出现所构成,还可能以很复杂的岩石组分为一个组的特征,而与其它比较单纯的组相区别。如莲花山组、灯影白云岩、山西组和铜矿溪组。段:是组内的次一级岩石地层单位。由于它具有与组内相邻岩层不同的岩石特征,可以作为次一级的单位,如太原组内的庙沟石灰岩段;东大窖石灰岩段。层:是最小的岩石地层

24、单位,指组内或段内的一个明显的特殊单位层(可以试一个单层,也可以是复层)。二、路线地质调查(一)地质观察路线和观察点的布置布置一定的路线和地质点进行系统的野外观察和记录,是地面地质调查的基本方法。不同的点线密度反映不同比例尺的调查精度和要求。地质观察路线以穿越法为主,对主要的地质界线、接触关系、构造线、标志层、蚀变带、含矿层等要布置必要地追索路线。路线的具体布置要因地制宜,不能机械成网。要根据地质复杂程度、露头情况,已有物化探资料,航空照片的解译程度以及自然地理条件合理布置观察点线,不能机械的平均使用。1:5万区调穿越地质路线间距一般为500800米,地质构造复杂,矿化蚀变强烈区和重要的物化探

25、异常区应适当加密,大片第四系分布区线间距可放稀到10001500米。凡属砂矿、近代盐湖及其它有关矿产地区不得放稀。采用遥感图象进行区调时,在中常以上解译条件下,观察路线还可适当放稀到10001500米。穿越路线的布置形式,根据地质特征和交通情况可以是大体平行线、马蹄状、梅花状,在火山机构地区可布置放射状观察路线。观察点的布置以能有效地控制各种地质界线和地质要素为原则。一般定在地质界线、主要构造线、断裂、标志层、蚀变矿化地段、矿化点、岩性、岩相变化点等有控制意义的部位。大面积出露而岩性单一的地质体中,也是有点控制,点距可以放稀,但一般不要超过线距。(二)地质观察点的标绘为力求准确地在地形图上标定

26、观察点的位置,在路线起点和路线进行中,必须随时注意核对地形图,判定自己所在的位置,特别是地形地物标志不很明显情况下,更应注意随时对图,这是定准观察点的前提。定点的精度:不能超过规范要求的允许误差范围。一般要求在所用手图的图面上不超过一毫米。标定方法:当地形地物标志明显或识图经验丰富时,可直接目测定点位;当地形碎部特征不明显时,则可用罗盘测量观察点与已知地形控制点(如山头、村庄、三角点、高程点等)的方位关系,用后方交会法确定点位。后方交会法一般应三点交会,其方位间夹角应大于45°(补角应小于135°),以减少绘图误差。如三线相交不在一点,出现视差三角形,则以三角形的重心做点位

27、。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以后方交会法先大致编定观察点在图上的范围,再根据地形地物特征判定观测点的具体位置。在利用航空相片标定点位时,可先在相片上刺点,并在相片背面圈定和编号,然后根据地形地物特征转绘到地形图上。在某些特殊自然条件下,如山地森林区,狭窄山谷,切割很深的沟谷中,通视条件受到极大限制,看不到可供定位的地形地物标志,甚至在使用航空象片的条件下,也很难准确地判定观测点在地形图上的位置,为此,必须从已标定的点位开始,向行进方向连续不断地进行路线目测,用罗盘测量路线方位,用步测或测距仪定距离,借此标定待定点的位置。为了保证精度要求,应尽可能的攀登高地,在通视较好的地段定一些控制点,跟此对已定点位进

28、行校正。(三)路线地质观察的一般工作程序及观察的内容要求路线地质观察的一般工作程序是标定观测点的位置,研究与描述露头地质和地貌;测量地质体的产状要素;采集标本和样品;追索和填绘地质界线;沿前进方向进行路线观察与描述,并测绘路线地质剖面图(信手剖面图或素描剖面图)。地质人员在路线上必须连续进行地质观察。即当详细研究和描述完一个观测点后,以了解和掌握地址要素(例如地层层序、岩性、产状要素、接触关系、厚度等)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的变化情况。如只孤立的进行点的观察和描述,中间缺乏足够的系统性、综合性的路线观察资料,将很难对区域地质特征得出完整的认识。在野外进行地质观察研究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严肃认真、实事

29、求是的科学作风;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第一性资料,勤追索、勤敲打、勤观察、勤测量、勤编录。在路线观察过程中要对观察到的资料和数据,不断的进行综合分析,勤思考,这样做不仅可以对发现问题随时作正确的判断或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向,及时在现场进行检查和验证;并且可以对前进途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作出预计,提高路线调查的遇见性和主动性。关于地质调查观察研究的基本内容,在各相应比例尺的区域地质调查规范中都有明确的规定,在区域地质调查野外工作方法一书中对各种不同地质条件下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更有专题介绍,在此不再赘述。对观察研究的内容总的原则要求是:必须认真观察全部客观地质现象,充分搜集第一性资料,同时又必须因地制宜,

30、善于发现问题,抓住关键,重点研究。必须明确,在野外观察过程中应当客观的搜集资料,充分反映客观实际情况,不能对现象的取舍带有主观随意性。但在工作中又必须有理论作指导,避免盲目性。在路线调查时,有时会遇到一些“反常”现象,它们往往具有特殊意义,对此绝不应忽视,否则往往会因而丢失重要的资料线索。三、产状要素的测定产状要素是一项比较重要的基础地质资料,是研究变形构造的主要依据,因此,在区域地质调查中,产状要素测量(包括各种地质界面,如层理面、片理面、劈理面、断层面、接触面等面状构造和各种线状构造)应当随时随地的进行。测定产状要素的技术要求,主要是应注意所测数据的可靠性、代表性和系统性。关于测定产状要素

31、的一般注意事项、测定方法和罗盘仪磁偏角校正见区域地质调查野外工作方法第一分册2534页。四、野外记录地质测量中的野外记录是编制地质成果图件的基础,是研究测区内地质构造和成矿规律的根据。因此,在路线观察中要多跑、多敲、多看、多记、多想、作到连续观测,连续记录,连续制图,取全取准第一性资料。记录本的第一页,需按要求逐项填写清楚。第二页为目录,主要反映每个记录本所包括的路线和观察点号,路线所在图幅,地点和页数。第三页为索引,按顺序提示重要观察点的点号页数和主要内容。每条路线开始时均应写明时间、地点、天气情况。点号:用阿拉伯数字写在记录本中间,与前面记录空一格。分队要统一分配,点号不得重复。点位:手图

32、上标定的点位要准确。路线的起点和终点要根据居民点、地形、地物写明地理位置,每个点都要用公里座标第一象限控制。点性:包括地质内容(界线点、构造点等)露头情况(露头、人工露头、残积、坡积和露头大小)两种,均应写清。每个观察点一般包括路线描述和点的描述两部分。点的描述应根据实际情况依次记录其地层岩性、侵入岩、构造、矿产、产状等现象。记录要反映实际材料,与推断结论要区别开。路线描述应按观察顺序进行。写明前进方向和距前点的距离,分段描述路线通过的各种岩性、界线和地质现象,采用素描、摄影等应在相应描述的后面写明编号和代号。地质填图中所取岩矿、化石标本和样品,其编号均与观测点号一致,但编号前面要加上相应的代

33、号。观测点上取了几块标本(或样品),在编号之后引加小写英文字母以示标本数量和顺序如1502a、1502b;路线取几块标本(或样品)在编号后加阿拉伯数字,如15021、15022。在描述各种产状要素时,要分别注明其性质(如层理、流线、片理),并一律采用0360°的倾斜方向和倾角(如300°52°)。当倾角直立时,还要记录走向和岩层顶面方向,各种产状要注明可靠性和变化情况。在产状零乱的情况下,应尽量在较大范围内多测几次,记录中只将有代表性的列出,其它只以文字说明。例转产状,只有在全面描述地层倒转的情况下才能确定,在记录中要说明。地质观察路线,应根据需要和可能酌情编制路

34、线剖面(顺手剖面)。它可以是全路线的,也可以是重点的。标明观察点号,主要产状、岩性花纹及比例尺、方向和地质体代号。对重要的地质现象要进行照象或素描。在记录中注明编号和文字说明。地质填图记录举例日期:1978年8月5日 天气:晴 地点:同兴西北2528点位:此点位于同兴西北300°约1200米之谷底 X= Y=点性;第四系与P1g分界线,露头点,基岩面积约50×80M2。地质情况:点南为第四系冲积物构成的超河漫滩一级阶地,由砂石组成,表面有一层黄土覆盖,地形开阔平坦,高出河漫滩约10米。点北为灰黄色厚层状中粒杂砂岩,层厚3040公分,由大量次菱角状岩屑和长英质矿物组成,分选不

35、好,层理不清。在杂砂岩中夹一层灰黑色砂质板岩,厚约10米。杂砂岩和砂质板岩分界面产状320°68°。取杂砂岩标本、薄片各一块:B2528 b2528从此点西南望,摄黄冈河谷地貌(阶地)照片一张,编号第一卷第八张。路线地质:从2528点向北西方向前进。0150米:仍为灰黄色中粒厚层状杂砂岩。但粒度逐渐变细岩屑减少。在80米、120米处分别夹二层泥质板岩,厚5米左右。150200米,浅灰色中层状细粒长石砂岩,风化后成黄绿色,分选较好,具水平层理,层理厚2公分±,主要由长石、石英组成,沙泥质胶结。180米处:取标本、薄片各一块:B2528-1 b2528-2200250

36、米:安山玢岩,呈脉状产出,走向55°,近直立,岩石呈灰色斑状结构,斑晶为灰白色板状斜长石,粒径12毫米,含量约10%,基质致密块状。220米标本、薄片各一块:B25282 b25282250500米:仍为浅灰色中层状细粒长石砂岩。2529点位:X= Y=点性:构造点、露头点地质情况:点东南侧为浅灰色中层状细粒长石砂岩。点西北侧为灰绿色安山质凝灰岩,(描述)两者呈断层接触,断层走向80°,倾向北西,倾角70°,破碎带宽5米,断面呈疏缓波状(描述断层特征及两侧小构造),断面上有斜擦痕,据此判辩东南向 北东方向斜上冲因此该断层为压扭性质。断层特征见素描图。标本采样路线地

37、质2530 点位:X= Y=点性:基岩、界线、化石点。地质情况:点南为灰白色结晶灰岩(岩性描述)在结晶灰岩内含腕足、珊瑚等动物化石。(描述组合形态分开等特征)点北为肉红色中粒钾长花岗岩,(岩性描述)。二者为侵入接触,侵入接触面走向50°,倾向南东,倾角80°。侵入证据:abc(见侵入关系素描图)路线小结:每条路线或相邻的几条路线跑完之后,要写小结,其内容包括:a、工作量:路线长、观察点数、取样数及山地工程。b、地层:从老到新,叙述地层组合及岩相特征,接触关系和化石等,对地层划分提出对比的意见。c、侵入岩:岩体形态及岩相变化,构造特征,接触关系及蚀变矿化等。d、构造:褶皱形态

38、、大小、方向、断层、节理的方向、规模、特征、力学性质等。其它构造现象,侵入岩与构造关系。e、矿产:矿化的分布、形态、产状,控制地质条件及找矿标志。f、存在问题、五、野外地质手图1:5万区调图用1:2.5万地形图或由1:5万放大的1:2.5万胶印地形图为手图。野外填图用的每幅手图可切成六等份,裱糊在白布上。野外地质手图是全面反映野外视察资料的正式原始图件,必须在野外现场与观察记录同时进行填绘。野外地质手图的内容包括:观察路线、观察点(区分露头点、坡残积点等)及编号;实测剖面线及编号;地质界线、断裂线;岩性花纹、产状要素;按观察点编号的样品采样位置;动、植物化石产地;矿产符号;变质带和蚀变带;重要

39、的坑探工程、钻孔机编号等。上述内容均按统一图例表示,并按图面上北下南方向标绘,避免歪斜不均。观察点要区分天然露头、人工露头、残破等不同类型根据图例分别表示。观察点为必须准确。点的旁侧用阿拉伯数字写上编号,不加任何代号。如果点的附近内容较多,可间隔标号,但应注意点号系统清晰无误。观察路线用绿色实线按实际情况连接观察点。实测剖面线的位置,图面要如实标绘。并在剖面线的起点,标记剖面编号。岩性分界线、整合、不整合、平行不整合,侵入接触等各种地质界线,均按统一图例用黑色线条表示;火山岩、侵入岩岩相界线和变质岩的变质相界线用黑色点线表示;断裂、破碎带要区分不同性质,用红色表示。相邻路线要及时联图,对联图中

40、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路线间距已超过精度要求或虽经详细工作尚未肯定的推断地质界线,用虚线表示。手图上要逐层表示岩性花纹。层状岩石花纹的平行线,要与地质体产状一致。图面上各种产状要素,应根据真子午线标绘,不得按公里座标线标绘产状符号。各种产状应据不同性质,按统一图例分别表示,在倾向侧注其倾角。观察点上的产状符号可沿走向标在点的近旁同一地质体内,路线中的产状,尽量标在测量点位置上。路线中所取标本位置,用小黑点表示,要按编号规则,旁加1、2的编号。凡使用观察点编号的样品,均按统一图例符号在手图上标记取样位置及编号。采用独立系统编号的采样点(如金属量、重砂取样、放射性等)应反映在专用的野外手图和总图上

41、。必要时野外可暂用铅笔标在地质图上,回驻地转绘到专用图上。每张手图均应在图的适当位置或背面编制手图图例和简单的责任表(编号、使用者、使用时间)。手图在野外一律用铅笔填绘,回驻地与相邻路线联图,将确定的资料上墨、着色并注明时代符号。对尚难肯定或有待于进一步工作的可暂不上墨着色,待问题解决后再着墨、着色。经进一步工作实在无法解决的,经讨论后可按讨论意见着色、上墨,用虚线表示推测界线。野外手图用彩色铅笔着色,参照国家通用色标分队制定统一色标。第三节 航空摄影资料在区调工作中的应用一、航空摄影资料在区调中的作用和一般要求航空摄影资料在区调工作中已得到普遍采用,并已成为加快区调步伐,提高区调成果质量的有

42、效手段之一。因此,在区调工作中要充分利用航空摄影资料,减少野外工作,多块好省地完成区调任务。航空摄影资料地质解译要贯穿在区调工作的始终。在出队前的准备阶段、野外踏勘、野外工作和室内整理阶段最终地质图时要反复解译,反复认识,不断总结解译标志,丰富解译内容,修改地质图件,努力提高区调工作成果的质量。要特别注意在实地解译,验证室内解译的正确性,总结不同地质体的解译标志,提高解译效果。在进行路线地质观察时,要注意不同地质体的影像特征,并记录在地质观察记录本内。应用航空摄影资料进行区调时,应提交下列解译成果资料:野外使用并经解译的单张象片经解释的象片镶嵌图最终解译地质图各类地质解译标志卡片二、航空像片解

43、译的内容和顺序(一)建立解译标志解译标志建立的正确与否,是遥感技术应用成败的关键。因此要反复总结,反复验证。建立解译标志大致可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在室内初步解译阶段,可对照已有的地质矿产资料,观察不同地质体和构造线在航片上的影像特征,初步了解不同地质体的解译标志。第二、在野外工作阶段,在实地对照像片进行解译标志的综合观察。把不同地层单元、不同岩性和各种构造线以及矿化蚀变带等不同地质体的形态特征、地貌形态、组织结构、微地貌特征、影纹、岩石色调、土壤风化壳特征、植被情况等详细描述记录下来。(二)解译的内容和顺序在立体镜下观察像时,对单张像片进行系统解译。其解译的内容和顺序大致如下:勾绘第四系松散

44、沉积物与基岩的界线;并对第四系地质及地貌进行解释。划分明显的岩石类型界线和群、组单元界线。标绘明显的断裂构造。解译次一级地层单元界线,补充小断层、标志层、脉岩和矿化蚀变标志等。测量地层、断层和岩体界面的产状要素。进行褶皱构造分析。探索研究某些能反映深部地质构造的标志。对重要的影象要作进一步的综合研究和野外验证。三、几种解译图件的编制(一)单张像片解译图用特种铅笔直接在像片上标绘解译的各种地质构造内容。随着工作阶段的进展,反复解译,反复修改,最后在像片上用彩色墨笔标描,将解译成果定下来;或者透绘在伏于像片上的聚酯薄膜上。(二)像片镶嵌解译图将单张像片解译成果和解译点,对照地形地物用铅笔或特种铅笔

45、徒手转绘到伏于像片镶嵌图上的聚酯薄膜上。随工作进展,不断修改完善,最后用彩色墨水或黑墨水标描固定。为了保持图面清洁,在最后编制薄膜图之前,可先在透明纸上过渡图件,待修改定稿后,再透绘在透明薄膜上。(三)在野外工作所用的地形图上编制,其方法:对照像片和地形图上的地形地物,将单张像片解译成果和镶嵌图解译成果徒手转绘到地形图上,经整饰上墨,编制成最终解译地质图。四、填制航空像片解译标志卡片为了减少工作量,避免不必要的重复,不需凡凡填卡,适当选点编号填卡即可。其选点原则是:具典型意义的、解译标志明显的地质体或构造线;路线地质观察中尚未发现的、根据像片解译成果补充修改地质图的地质体或构造线等。填卡工作放

46、在解译后期阶段。在反复解译过程中,不必每次填卡。但在解译的各个阶段要有解译记录。五、几项有关注意事项像片解译中用的图例、符号,应与地质图图例相同。岩性界线和填图单元的组段界线要分开。作为补充、修改地质图的解译点,要补充在实际材料图上,并在解译点编号前加“H”字头,以示区别于地质观察点。应用遥感图像资料的目的在于加快区调速度,提高区调成果质量。航片解译要和地质填图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要随时将解译成果反映在地质实际材料图和地质图上并在记录本中相应位置进行说明。应用遥感图像资料进行区调,还在探索阶段,应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工作方法。为使解译资料系统化,提高解译效果,此项工作应安排专人负责。对地球资源卫星

47、像片,除目测分析解译外,还可用假彩色合成技术,假彩色密度分割等电子光学分析解译方法或采用电子计算机自动标志识别和分类处理技术等。通过对卫星像片的详细解译编制卫星像片解译图件。第二章 矿产调查第一节 1:5万区调矿产调查的一般要求1:5万区调中,凡测区内已知矿点、矿化点(包括新发现的以及群众报矿点)采矿场和老窿,一般应进行实地踏勘调查,并对已知矿床和开采矿山了解矿床特征、成矿条件极其地质背景,为研究矿带和评价区域矿产远景提供依据。在矿点踏勘的基础上,选择有代表性,可能有远景的矿点或成矿有利地段进行检查,填制比例尺不小于1:1万的地质草图,划分含矿岩系地层(或岩相带、变质带)确定含矿层位(或矿体赋

48、存部位)和找矿标志。进一步的矿点评价工作,一般要求对矿体或矿化体进行一定的地表揭露,并配合必要地物探等手段,初步查明或了解矿层成矿体分布范围、产状、形态、主要矿石矿物成份、结构、矿石类型、有益组分和有害杂质含量,按需要采集标本和样品;初步研究成矿作用和控矿因素,大致判别矿层类型,对矿床规模作出估算。对重点矿点要达到地表评价。关于矿产规模的划分界线,在1:20万区调规范中已有规定,但理解不同,难于掌握,为此,我们根据规范的精神,提出如下几点补充意见:关于小型矿床的下限:规定为小型矿床上限的二分之一。矿点:分如下几种情况:在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或普查勘探工作中所确定的品位大于或等于边界品位,规模小于小

49、型矿床,其下限为小型矿床下限的十分之一者;未进行详细工作规模不清,其品位大于或等于边界品位,其厚度大于或等于最低可采厚度,并经分析成矿地质条件较好,需进一步工作的;由于某些原因未作更多的地质工作,品位、厚度不清,但蚀变强,面积大,矿化分布广,成矿条件好,找矿意义明显的。矿化点:是指地表的呈矿现象。只具一般蚀变意义的(如微弱的黄铁矿化、萤石矿化、明矾石化等)现象不能列为矿化点。在此明确指出一点,凡确立矿点以上规模的化学样,不论是拣块样或刻槽样,除根据矿化情况考虑分段长度外,其样长不得小于最低可采厚度。不能从矿脉中随意拣几块矿石就送样分析,用它代表矿脉的品位。第二节 矿产调查的一般工作方法矿产调查

50、是1:5万区调工作汇总极为重要的一环,要认真细致,综合观察各种成矿现象,分析各种控矿因素,从已知到未知,由点到面开展工作。即从检查矿点、矿化点入手,总结成矿规律,指导面上的找矿工作,努力扩大找矿线索,提高找矿效果。一、一般矿点和矿化点的检查对一般矿点、矿化点的检查,以地表追索为主,视具体情况,取少量代表性标本样品,必要时使用少量坑探工程。通过地表检查,应说明矿化地理位置,地质概况,矿化特征,成矿因素,成因类型,地表矿化和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主要有益元素的品位,半生有益元素及有害组份的含量等。一般矿点、矿化点的检查方法大体是:首先抓住矿化现象由已知到未知加以认真的追索观察研究矿化附近地层(岩

51、性)、侵入岩、构造、围岩蚀变等地质要素的特征,分布、产状和相互关系,控矿作用,观察研究矿化特点,受控因素,圈定矿化范围,将它们详细的记录下来,并简单勾绘在野外工作手图上,标出矿点的中心位置和编号。如果矿化范围很小,手图上表示有困难,在手图上只标出中心位置和主要地质矿产内容,在记录本中勾绘示意性草图表示其它地质矿化细节。检查中要注意采集代表性标本、样品。必要时要进行少量坑探揭露,并进行素描、取样等。对矿点提出评价意见。一般矿点、矿化点检查完后要提交全部的原始资料,并填制矿产登记卡片,不写简报。在检查中如有新发现,并值得进一步工作时,应转入重点检查。二、重点矿点检查评价的工作方法(一)重点矿点的检

52、查,可视需要选择布置矿区大比例尺物探、化探工作,进行地表追索,填制大比例尺地质草图、矿体综合平面图,布置必要坑探工程,乃至进行少量钻探,开展系统的采样工作。通过检查,了解地表矿体和矿化带的产状、形状、规模,矿石类型、品位,有益和有害杂质的含量及其变化,研究矿体的赋存条件,找矿标志和成因类型,提出地质成分和进一步工作的建设。(二)矿点检查的工作方法矿点检查中的物探、化探、重砂工作,坑探工程的使用及编录,标本及各种分析,测试样品的采集,将在有关章节内叙述,本节着重对一般地质工作方法以及室内整理,编制有关图件的要求等进行讨论。1、矿点踏勘施工前,应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现场踏勘,初步了解矿点(矿化地段)的

53、地质特征和矿化特征,根据需要和可能,商定施工方案。2、在矿区内测制地质剖面在普查工作中要根据需要和可能选侧地质剖面。剖面比例尺一般选用1:10001:2000。1:100001:5000地质填图剖面比例尺用1:100至1:500。有关剖面选线及测制方法见地质有关部份。剖面测制后,应进行综合研究,划分填图单元。沉积岩、火山岩、变质岩层一般应划分到岩性段,侵入岩划分到岩相带。根据实测剖面,编制矿区综合柱状图。3、填制大比例尺地质草图地质填图是普查的基本工作方法之一,其内容要求与同比例尺的区域地质测量基本上是一致的。(1)大比例尺地质草图的基本要求地形底图:对地形图的精度要求,可适当放宽。一般可用草

54、测的地形图,或用1:5万、1:2.5万地形图放大,对碎部地形实地予以校正。比例尺的选择:应视矿点、矿化点地段的面积、矿化类型、及地质复杂程度灵活掌握。一般选用1:20001:10000比例尺为宜。点线密度的确定原则:地质草图点线密度视地质复杂程度和填图所采用的比例尺不同,原则上可参照正规地质填图具体确定。正规地质图点线密度分类表摘录如下地质复杂程度地质简单区地质中常区地质复杂区点数与线长地质图比例尺每平方公里观察点数(个)每平方公里观察线长(公里)每平方公里观察点数(个)每平方公里观察线长(公里)每平方公里观察点数(个)每平方公里观察线长(公里)1:1000020103512.550151:5

55、000602010025150301:2000120402005030060地质简单区:岩层产状平缓,褶皱规则,断层稀少,岩相稳定,标志层明显。地质中常区:褶皱规则,断层较多,岩相不稳定,标志层不很明显,有局部火成岩。地质复杂区:褶皱断裂复杂,岩层变质,有不同时代的火成岩活动。点线密度可视成矿地质条件的不同而有增减,与正规填图比较,草图一般可放宽一倍。在大面积第四系掩盖及地形条件恶劣地段,点线密度还可适当放宽。地质体划分原则:在1:5万地质填图确立的组、段填图单元的基础上,参照剖面测量结果,按岩性尽可能作进一步分层。图面表示的最小分层宽度为一毫米。标志层、重要的夹层、含矿层、化石层、矿化蚀变带

56、、侵入接触带、构造破碎带等于成矿直接或间接有关的地质体不足一毫米的,可放大到一毫米表示。侵入体尽量划分出相带。(2)填制大比例尺地质草图的方法观察路线一般以穿越法为主。但重点研究对象如标志层、含矿层、矿体露头、蚀变带、破碎带、重要岩脉、岩体及构造现象等均应以追索法为主。1:5千以上的地质填图以追索法为主。地质观察点应布置在最有地质意义的地方,按顺序统一编号,不得重复,并在实地标注在图上。标定地质观察点:1:1万地质填图,当地形图较准确,地形地物标志明显时,可用目估定法;当地形图精度差,地形地物标志不明显时,则需先打基线,确定图根点,在填图时用半仪器交汇标绘在图上;在有条件时,对重要的观察点,如主要的地质构造,含矿层、矿体露头等,则需用仪器测绘在图上。1:5千以上的大比例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