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十一五规划(摘要)通..._第1页
甘肃省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十一五规划(摘要)通..._第2页
甘肃省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十一五规划(摘要)通..._第3页
甘肃省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十一五规划(摘要)通..._第4页
甘肃省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十一五规划(摘要)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甘肃省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十一五”规划(摘要)通渭通渭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简称纲要),是“十一五”期间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蓝图和行动纲领,也是今后一个时期各行业、各部门、各单位将要做的主要工作。“十一五”时期,是全县由稳定解决温饱到开始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着振兴地方工业、狠抓城镇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大重要任务。纲要立足于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面对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提出了未来五年甚至更长一个时期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构想、发展目标和产业导向。编制纲要的主要目的是统一思想,增强全县人民的信心,逐步把通渭县建设成为陇中经济比较繁

2、荣、文化比较发达、社会和谐进步的地区之一。一、“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与环境通渭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定西市东侧,东南、南分别与秦安、甘谷县接壤,西南、西分别与武山、陇西县相邻,西北、北、东北分别与安定区、会宁和静宁县毗连。全县现辖6镇、12乡,332个村民委员会、3个社区居委会,244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6.44万人。海拔高度14102521米,总面积2912.7平方公里,属黄土丘陵沟壑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总耕地183万亩,属于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的农业经济区。(一)“十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成就经济增长情况“十五”时期,全县抢抓西部大开发和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机遇,顺应天时、遵循自

3、然规律,顺应市场、遵循经济规律,顺应时代、遵循科学规律,确立了“修梯田、打水窖、兴科技、调结构、种养加、抓支柱”、“打基础、建基地、上项目、扶业主、造环境、提素质”以及“三种三养三开发”的路子,马铃薯、小杂粮、草畜、中药材等优势产业初步形成,经济和社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十五”时期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最快最好、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一个时期。1、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05 年,生产总值9.28 亿元,“十五”年均递增9.9%,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的一个阶段。三次产业由2000年的50:16:34调整为46:15:39,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累计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1.46亿元,比

4、“九五”时期增长17.6%;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1.15亿元,是“九五”的2.5倍;农民人均纯收入1580元,比“九五”末增长37.2%。2、优势产业格局逐步形成。农业增加值4.28亿元,比“九五”末增长36.6%;粮食总产量16.2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比“九五”末增长23.9%。马铃薯等优势产业增加值3.4亿元,占农业增加值的80%。大力培育劳务经济,当年输出劳务9.2万人次,创劳务收入1.8亿元。工业发展情况3、工业经济平稳发展。实现工业增加值3752万元,“十五”平均增长1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166万元,增长12.8%。累计完成技改投资3000万元,引进新技术、新工艺8项,

5、开发新产品12项。4、生态环境逐步改善。以退耕还林和小流域综合治理为重点,加快改善生态环境,累计完成退耕还林36.9万亩,其中荒山造林18.1万亩,新修梯田24.7万亩,治理小流域324.6平方公里。5、城镇化水平有所提高。城镇人口4.6万,占总人口的10%;城区面积5.4平方公里,先后实施了三期旧城改造,建成了自来水厂、集中供热工程等,自来水普及率53.82%。城镇人均住房面积20.01平方米;小城镇建设有了新的发展。6、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十五”期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15亿元,是“九五”的2.5倍。锦屏、明尧水库除险加固,人饮工程、退耕还林、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通甘路、常河桥、阳

6、坡桥、农网改造、义教工程、危改工程、卫生项目、以工代赈、扶贫等一批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相继建成,发展环境不断改善。7、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国家和省上安排的各类财政预算内投资6.2亿元,是“九五”期间的2.2倍;签订招商引资项目42项,引进资金8637万元。8、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组织实施科技项目96项,取得各类科技成果60项,高考录取率30%,学龄儿童入学率98.86%,普通初中入学率95.92%。初步建立了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文化、广播、电视、体育、计划生育等各项事业较快发展,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17以内。(二)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1、综合经济实力较弱。一产所占

7、比重大,且整体效益低;绝大多数国有、集体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乡镇企业、非公有制经济规模小,增长速度缓慢。2、农业基础条件较差。抵御干旱、霜冻、沙尘等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3、发展环境不够理想。城镇化水平低,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滞后,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资金、技术、人才等市场要素严重缺乏,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4、经济对外关联度不够。直接利用外资比重小,招商引资困难大,对推动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大。5、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财政收入因税费改革而下降,加上人口基数大、消费大,导致收不抵支,基础设施和经济发展投入不足,影响新的财源培植。(三)“

8、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1、国家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对加强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劳动密集型、资源开发型产业非常有利。2、国家重视“三农”、加大财政转移支付、构建和谐社会的政策对全县十分有利。3、全国范围内的结构调整与资产重组步伐加快,东部发达地区一些产业开始向中西部梯度转移,有利于利用特色优势资源吸引外来资金和项目。4、经过“十五”期间的大规模建设,全县的各类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质的飞跃,区位、交通优势有所增强,为加快发展创造了条件。二、人口变动趋势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一)人口变动趋势今后一个时期全县人口形势依然严峻,2006、2007年将出现新的生育高

9、峰,“十一五”末,全县总人口48.5万人,加大了对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压力。同时随着经济发展、产业调整、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向县城和建制镇聚集的进程将逐步加快,城镇人口将进入一个逐步扩张的阶段。今后要继续认真贯彻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甘肃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等法律法规,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认识和解决人口问题,逐步降低数量、提高质量;同时要加快城镇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小城镇,提高吸纳人口的能力,推进农村人口向小城镇转移,减轻土地的人口承载压力。(二)水资源承载能力境内地表水按水系可分为渭河、祖历河两大水系,全县共有大小河流10条,195条支沟,1325条毛沟,年均径流量9540万立方米。全县流域面

10、积较大的河流有牛谷河、金牛河、安逸河、清溪河、常家河、苦水河6条,其水量也随着降雨量的程度而变化,各河流源近、流程短,补给水源不足,水量小。境内地下水总储量1598万立方米,最大开采量500万立方米左右,富集地段主要分布在金牛河、义岗河河谷川区第四系孔隙水区和义岗川、温泉花岗岩承压自流水区。全县多年平均降雨量400500毫米,36月平均降雨量126毫米,而蒸发量大于500毫米,水土资源不匹配,降雨偏少,有效性差,供需错位,造成十年九旱。总的来看,全县水资源贫乏,人均拥有量是全省人均的25%,全国的10%,且分布不均,受地形地势等条件的限制,开采不大、利用率低。同时全县水资源还存在洪涝灾害、干旱

11、缺水、水环境恶化三大问题,这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随着人口与资源的反向发展,人均占有资源量将会持续下降。从根本上说全县属于资源型缺水,但同时存在骨干水利工程不足的问题,造成水利工程对地表径流的调控能力不足,今后要继续兴建水利工程,大力推行节约用水、科学用水,采取前瞻的、科学的、积极的、务实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政策和有效的措施,逐步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和压力。(三)土地资源承载能力全县有耕地183万亩,人均4亩。总的看,全县人均耕地占有量相对大,但土地条件差,难利用土地占一定比例;山地面积大,集约化经营水平低;城区国有土地存量多,利用率低;村镇缺乏统一规划,分布松散,空心村面积大,闲

12、置国有土地没有充分利用,土地浪费较大。今后要认真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坚持依法保护耕地,保护基本农田,保障必要的重点建设项目用地,严格控制村镇建设和村民宅基地建设占用耕地,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开发利用与整治保护并重,加大土地内涵挖潜步伐,使占用耕地基本能够得到补偿。同时要合理调整用地结构,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增加植被,努力改善生态环境,使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状况得到有效控制。加快发展现代化农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推广运用,转变粗放型利用方式,加快改造中低产田步伐,提高土地利用率、生产率和综合效益。(四)矿产资源承载能力全县发现有萤石、白云岩、石灰岩、大理岩、石

13、英岩、耐火粘土等24个矿种,各类矿床(点)约50多处。综观全县矿产资源分布,具有以下特点:一是非金属矿产资源较丰富,开发利用前景看好。目前已发现非金属矿产17种、产地40多处。其中石英岩、白云岩、花岗岩、耐火粘土资源储量具有比较优势,在定西市独具特色。二是可开发利用的金属矿产资源种类少。目前已发现金属矿6种、产地10多处。虽然目前可供开发的金属矿产地很少,随着地勘工作程度的深入,会探明一些可供开发的金属矿产地。三是地热资源丰富。目前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还较低,今后5到10年,矿产资源开发的空间非常大,必将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之一。在发展上,必须坚持科学规划、保护和开采并

14、重的原则,引入循环经济理念,支持清洁生产,拉长产业链,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加产品附加值。三、“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和目标任务根据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结合全县实际,按照稳定解决温饱到开始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定位,“十一五”及今后一个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是“调整一产、振兴二产、搞活三产”,要重振地方工业,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工业发展带动城镇发展,尽快扭转财政困难局面,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力争实现县域综合实力、社会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上一个新台阶,为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基础。(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

15、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巩固温饱成果,提升扶贫开发水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逐步推进小康步伐。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农兴工,以工促农,突出特色,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快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协调快速发展。(二)基本思路高举发展、改革的旗帜,坚持以人为本,按照中央“五个统筹”和省委“发展抓项目、改革抓企业”的要求,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抓好项目、工业、城镇建设,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继续走好“三种三养三开发”的路子,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切实把工作重点转移到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上来。(三)目标任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

16、要目标任务是:在2005年的基础上,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财政收入年均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下;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5以下,总人口控制在48.5万人以内。经过五年的努力,把通渭建成全省主要的马铃薯生产、加工及销售基地、全省有名的小杂粮产业化开发基地、全省重要的草畜产业基地、全国文化产业的示范基地。完成以红军长征榜罗会议纪念馆为主要内容的“红色旅游”项目建设,使之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旅游精品项目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初步完成对通渭温泉的综合开发,使之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有名的集洗浴、疗养、休闲、纳凉、娱乐、餐饮、会议等为一体

17、的旅游度假小区。“十一五”末,全县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经济体制改革在关键领域取得突破,经济结构调整迈出实质性步伐,投资效率、资源利用效率和行政效率有明显提高;社会发展“短腿”现象显著改善,社会公共服务、人力资源开发、城乡居民消费等全面提高;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为后10年经济腾飞打牢坚实基础。四、城镇化及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根据定西市总体规划情况,结合全县自然资源、区位、环境和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现状以及人口聚集状态等方面的因素,“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要按照“突出一个中心,优化一个区域,培育五个产业区”的要求进行。坚持以产业为龙头推进城镇化,在重视点的扩张的同时,要

18、重视线的延伸和面的拓展,重视发展规模经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使人口和生产要素在城乡间实现优化配置。(一)突出一个中心县城区着力发展以马铃薯、小杂粮和草畜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以草辫加工、手工地毯、农机制造、建材加工、优质面粉加工、优质胡麻油加工、优质饲料生产等为主的优势产业;以文化产业、旅游业、商贸流通、住宿餐饮等为主的服务业。城区建设按照“稳定东区、改造中区、发展西区”的思路,大力扩张规模。切实加强供水、排水、供热、道路及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绿化、园林及市场建设,并建设工业小区、商业小区、住宅小区、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区,完善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建设改造主干道路和居民小巷

19、,新建供水改扩建工程、污水处理工程、平襄镇排水及道路工程、凤鑫花苑小区供热工程、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公厕及环卫设施建设、绿化工程、文化广场等。2010年,人口达到6万人,用地规模11.5平方公里;道路交通大大改善,人均道路面积7平方米;绿化覆盖率25%,人均公共绿地5.5平方米;日供水能力9000立方米,自来水普及率95%;居民住房由需求型向舒适型转变,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5平方米;燃气普及率85%以上,污水处理率50%。成为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科技进步、环境优美、产业配套、社会安定及城乡结合的欣欣向荣的小城市。(二)优化一个区域310国道沿线的平襄、马营、碧玉三乡镇平襄镇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文

20、化产业、商贸流通业、住宿餐饮业。马营镇重点发展马铃薯产业和草畜产业,适当发展胡麻种植和加工业。建立马铃薯、胡麻良种繁育基地,为全县提供优质品种,以保证马铃薯和胡麻作物的大面积增产;大力种植耐寒优质高产牧草,保护改良天然植被,促进以羊、牛、猪、鸡为主体的养殖业发展,同时充分利用荒坡荒沟,积极营造薪炭林、实行乔灌混交,发展林业经济,搞好生态治理。碧玉乡突出马铃薯产业、林果业、蔬菜和中药材种植。大力加强以水利、梯田、道路为主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农业综合开发,采取多种措施培肥地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适当扩大复种和绿肥作物,推广地膜覆盖和塑料大棚。(三)培育五个产业区常河、榜罗、

21、义岗、鸡川四镇和襄南乡常河镇发挥现有优势,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建筑业和商贸流通业,附带发展草编和地毯加工业,年输出劳动力1万人以上,生产加工草辫45万包。榜罗镇围绕红军长征榜罗会议纪念馆“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大力发展旅游业,同时重点发展马铃薯、胡麻、中药材种植,辅助发展特种养殖、蔬菜种植及沿马陇公路、青礼公路、常榜公路的林草产业。义岗镇重点发展马铃薯产业和养殖业,依托靖天公路发展商贸流通业,附带发展林业和胡麻种植加工业。鸡川镇重点发展马铃薯、中药材、林果业。襄南乡重点发展劳务经济、马铃薯产业、机编草辫业、林果业、蔬菜业,辅助发展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其他乡镇按照全县的总体思路和安排部署,不断研

22、究县情和乡情,摸清资源,发扬“三苦”精神,坚持“三个顺应”,遵循“三个规律”,发展各自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经济。小城镇建设坚持“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原则,以马营、常河、榜罗、鸡川、义岗五镇为重点,其他乡逐步推进。着力解决与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镇区道路、给排水、居民住宅、电力通讯和文教卫生等基础设施,提高小城镇的凝聚力和承载力。马营等五镇以“建好一条高标准中心街,一个有特色的商贸市场,一个民营企业示范小区,一处小康示范住宅小区”的“四个一”工程为目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软环境治理,完善城镇功能,广泛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形成区域性经济中心,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23、其他乡镇以“建好一条中心街、一个综合市场”为目标,发展支柱产业,积极培育市场,调整产业结构。同时根据发展需求,规划兴建一批规模较大、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健全的新型农村住宅示范区。通渭县是一个地震多发地区,在继续做好公共项目、重大项目抗震设防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启动实施民居建筑抗震设防试点工作,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居住安全。五、不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定位、模式和重点遵循地域差异规律,以地貌、海拔、气温、物候为主导依据,以积温、雨量、干燥度、无霜期、主要灾害、熟制、指示植物为辅助依据,将全县划分为两个综合农业分区。(一)东南粮林果菜区包括常河、李店、襄南、陇川、碧玉、鸡川、新景7个乡镇以及榜罗、寺

24、子、陇山、平襄的部分,共119个村、874个村民小组。坚持粮林果菜并举,广辟多种经营门路,建设粮林果菜区。一是主攻粮食,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抓住黄绵土深厚、松散、熟化度强的有利条件,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和小水利建设,大力推广“一池三改”、“四位一体”、“五配套”等沼气利用模式,采取多种措施培肥地力,有水必争,认真推广良种、良法和先进实用技术,努力提高科学种田水平。在水肥条件好的地方,适当扩大复种和绿肥作物,推广地膜覆盖和塑料大棚。二是突出林业建设,大力营造用材林和经济林,重点抓好柳、椿、槐、榆、花椒、核桃、山楂、桃、苹果、梨等树种。三是退耕陡坡地,扩大种草,促进以舍饲为主的畜牧业和草田轮作制的推行。

25、四是开展以种植药、果、菜,养鸡、养猪、养羊、养牛和草编、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多种经营生产,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二)西北农牧林区包括华家岭、马营、什川、三铺、陇阳、北城、义岗7个乡镇以及寺子、陇山、平襄、榜罗的部分,共213个村、1566个村民小组。坚持种草种树种马铃薯,兴牧促农,农牧林综合发展,各有侧重的实行农牧或农林并举,种植、养殖、加工各业综合发展,建设农牧林区。一是大力种草种树,因地制宜地进行植被建设。充分利用荒坡荒沟,积极营造薪炭林,实行乔灌混交。在水分条件较好的梁峁、阴坡及沟岸营造以乔木为主的防护林和用材林;在水分条件差的山坡、沟壑营造以灌木为主的防护林和薪炭林,达到既起防护效益,

26、又能加工利用;在背风向阳的坡脚地带和四旁地种植花椒、核桃、果树、山杏等。大力种植耐寒优质高产牧草,保护改良天然植被,全面实施封山禁牧,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二是积极改土造田,培肥地力。推广以“一池三改”为主的农村沼气建设,增加优质农家肥,提高土壤肥力,提高生产水平。坚持不懈地进行高标准的农田建设和小流域治理,同时采取其它相应措施,保水抗旱,改变生产条件,促进增产增收。三是开展以种、养、加为主的多种经营,种植马铃薯、油料、林果、蔬菜、中药材,饲养大家畜、猪、羊、鸡及其它特种养殖,发展草编,增加农民收入,以副养农。四是建立马铃薯、胡麻良种繁育基地,为全县提供优良品种,以保证马铃薯和胡麻作物的大面积增

27、产。六、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一)扶贫开发以尽快实现整体稳定解决温饱为主线,以增加贫困人口经济收入为中心,以参与式整村推进项目建设、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为重点,继续坚持开发式、开放式扶贫方针,完善扶贫开发机制,加大资金整合,扩大扶贫面,推动扶贫重点乡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规划实施整村推进项目村62个,继续实施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项目。2010年,实现72个重点村及5.64万低收入人口稳定解决温饱,低收入人口下降到7.7万人;0.95万绝对贫困人口实现基本解决温饱,绝对贫困面下降到3%以下。(二)新农村建设按照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

28、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的要求,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具体目标为:一是在规划期内力争完成30个新农村的建设任务;二是实现新农村农民年人均纯收入3500元以上。每个新农村应具备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一项支柱产业、一条宽敞的公路、一套完备的信息网络、一套较完善的配套设施、一个过硬的村组班子、一个文明进步的村规民约。新农村各农户应有一个整洁明亮的厨房,有一个卫生厕所,有一个经济产业园,有一个沼气池,有一个环境较好的花园和一个宽敞舒适、人畜分离的小康农居。住宅建设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科学合理。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供(排)水工程建设、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学校建设、村文化活动中

29、心建设,通路、通电、通电话、通广播电视等工程建设。积极实施“农村环境美化工程”,搞好道路硬化、环境净化、街道亮化、村庄绿化。在搞好30个试点村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充分动员,发挥广大干部群众的主观能动性,逐步改善农民的衣、食、住、行、娱乐等生产生活条件,培育新产业、新农民,着手为全县的新农村建设做大量的基础性工作,特别注重培育新型农民,用5年时间将青壮年农民轮训一遍。七、重要产业布局与发展重点“十一五”期间,全县产业开发的根本任务是:夯实以“三种三养”为主的农业产业,提高产业化水平;培育和壮大以建材加工、马铃薯、小杂粮加工,农机制造、草编加工、地毯加工、优质面粉和胡麻油加工、矿产资源开发、饲料加

30、工等为主的民营企业;繁荣以榜罗红色旅游景区、温泉旅游度假小区等为主的服务业。要依靠科技,面向市场,发挥优势,强化特色,全面实施“产业富县、工业强县”战略。(一)农业以“三种三养”为重点,把马铃薯、小杂粮、草畜、中药材四大优势产业培育成全县战略性主导产业,把林果业、蔬菜业培育成全县区域性支柱产业,优化布局,形成不同区域的优势种养带。 1、马铃薯产业。面积稳定在60万亩左右,马营等8个整乡推进马铃薯种植重点乡镇,年均种植40万亩以上,占全县的70%左右,三铺等其他乡镇年均种植20万亩左右,占全县的30%。按照菜用型、淀粉加工型、专用型的要求,加快良种的引进、选育、推广步伐,在华岭、马营、新景、平襄

31、、襄南、碧玉等乡镇建立种薯扩繁基地3万亩,2010年,全县马铃薯良种覆盖率100%。不断完善马铃薯产业链条,狠抓加工销售。紧紧围绕市场需求,突出精淀粉、变性淀粉以及薯条、薯片等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组建大型优势龙头企业。搞好马铃薯专业协会建设,每个乡镇至少有一家制度健全、运行良好的马铃薯协会,种植重点乡镇23家。巩固提高已运营的运销企业8家,新发展10家,使每个乡镇都有一个规模较大的运销企业。建设设施完善、功能齐全、信息畅通、集储存与销售为一体的马铃薯交易市场4个。建成2个县级、18个乡镇级,覆盖全县、涉及省内外马铃薯终端市场的信息网络体系。2、小杂粮产业。2010年,全县优质小杂粮种植30万亩

32、左右。布局上,在陇阳、三铺、华岭、北城、马营等乡镇建成莜麦、荞麦和豆类产业带,种植小杂粮20万亩,在李店、常河等乡镇运用旱作农业技术,种植糜谷10万亩,形成干旱半干旱区糜谷产业。重点建设优质小杂粮种植基地项目、优质小杂粮良种生产繁育体系项目、5000吨优质小杂粮精加工项目等。3、草畜产业。“十一五”期间,草畜产业增加值5亿元,占全县农业增加值的50%。充分发挥“中国红豆草之乡”品牌优势,扩大苜蓿、红豆草等牧草良种基地建设,2010年,全县优质牧草种植60万亩,并在陇阳乡申家山建成一个红豆草种子繁育基地;沿马陇公路、310国道建成两条红豆草绿色长廊和平襄马营什川榜罗、三铺温泉、马营三铺李店襄南、

33、新景陇山陇阳寺子北城4个连片红豆草种植片带,留床10万亩。建立平襄、马营两个千头奶牛养殖小区,扩大西北面乡镇的肉牛养殖规模,全县肉牛饲养量5万头以上,出栏总量3万头以上。依托通渭县大山种羊场,引进优良肉羊品种,在马营、北城、三铺等乡镇建立肉羊生产基地,全县商品肉羊20万只,开展羊肉产品深加工。把目前规模较大的养猪场发展成原种猪繁殖场,提升科技含量,完善“良种猪繁育场杂交猪繁殖场养猪大户购销专业户千家万户”五个层次的商品猪产业链,全县商品猪出栏15万头。4、中药材产业。以甘草、党参等为主导品种,在鸡川、榜罗、陇阳、襄南、碧玉、寺子等乡镇建立中药材种植基地20万亩,全面普及推广规范化的种植技术,达

34、到高产、优质、高效。采取切实措施,积极扶助现有加工企业和运销企业,加快信息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形成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化开发格局。同时,重视和加强小麦的生产和加工转化,大力引进和推广新品种特别是专用型品种,不断扩大良种覆盖率,组装配套先进的抗旱节水新技术,促进小麦产量、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和产业化发展。以“三陇”、常河、襄南等乡镇为优势种植区域,全县小麦播种面积每年稳定在60万亩左右,培育和优化组合现有加工企业,改进生产工艺,开发优势产品,抢占市场销路。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围绕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信息网络、科技推广、良种繁育、供给保障、运销服务及质量监测六大服务体系,

35、加大资金投入,加强乡镇农技站和兽医站建设,在85%以上的村建立起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继续完善畜禽防检疫双轨目标责任制,建立县乡村三级防检疫体系,把畜禽防治工作切实落实到基层。(二)工业紧紧围绕解决全县工业经济总量小、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落后、竞争力不强、效益不高等突出问题,加快工业经济的发展。继续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个体私营企业等非公有制经济,努力培植主导产业,壮大龙头企业,走好“立足农业办工业、依托资源上项目、盘活存量促增量、扩大规模求效益”的路子。以县城为主,加大“两线”即:靖天公路沿线、310国道沿线的工业建设力度,推动全县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将飞天粉丝公司、金大地精淀粉公司、天

36、耀草业公司、百源成民政福利粮油有限公司、温泉铝塑门窗公司5户工业企业发展成为年销售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骨干企业;将通广药材公司、乐百味食品有限公司、晓铃工贸公司发展成为年销售额在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培育10户年产值在1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5户。全县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0%,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1、立足农业办工业。建设马铃薯综合加工项目、万吨小杂粮系列产品加工项目、万吨玉米淀粉生产线项目、万吨豌豆淀粉生产线项目、10万吨优质牧草系列产品加工项目、温泉养殖基地改扩建和饲料加工一体化项目、千头奶牛养殖及乳制品加工项目、牛羊屠宰加工项目、中药材

37、饮片生产线项目、亚麻油生产线、优质面粉生产线、200吨胡麻色拉油精加工等项目。2、立足矿产资源办工业。建设15万平方米花岗岩板材生产线,石英砂、高岭土开发加工项目,万吨石灰加工扩建、寺子水泥厂改扩建等项目。3、依托传统产业办工业。建设3万平方米塑钢门窗及5万平方米中空玻璃生产线、新型空心砖生产线、混凝土预制品技改、4千包草辫生产线、手工地毯加工、毛纺织品加工等项目。4、积极稳妥地实施工业小区建设。立足高起点、高标准、高规格,建设一流的基础设施,创造一流的投资环境,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将小区建成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的高技术工业基地、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和科技创新基地,成为全县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38、小区西起陇阳路环城东路段向东逐步发展,东至田家坡桥为界,北靠310国道,南至牛谷河堤,总占地1000亩。规划期内硬件建设要实现“七通一平”,即道路、电力、通讯、给水、排水、供热、有线电视等全部畅通,场地平整,以保证小区企业入住的需要;软件建设要制定优惠政策,加强市场中介机构建设,建立科学、高效、完善的生产经营服务和管理体系。(三)服务业1、旅游业。全力落实“旅游活县”战略。根据旅游资源特点,建设“两个旅游开发区、两个生态公园、三条特色旅游线路”。两个旅游开发区即以红军长征榜罗会议纪念馆为中心的红色旅游项目建设,包括红军长征榜罗会议纪念馆、连以上千人干部大会遗址、红军领导人旧居、红军街、警卫团驻

39、地、县城南园红军长征文艺晚会遗址、南山红军烈士纪念碑、文庙街小学长征诗碑、义岗四岩山长征烈士陵园、温泉“红军池”和华家岭阻击战遗址等。加强硬软件建设,带动全县红色旅游业的全面发展。以温泉为中心的旅游度假小区建设,根据地势与现有温泉资源分布情况,将温泉旅游度假小区规划为8个功能区,以满足不同层次游客以及游客的多样化旅游需求。两个生态公园即鹿鹿山省级森林公园和县城南北两山公园建设。三条特色旅游线路是以战国秦长城遗址为主的古迹旅游、以体验农家生活为主的“通渭人家”旅游、以各地庙会为主的民俗风情旅游。按照“严格保护、合理开发、持续利用”的原则,实施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积极争取国家投资,大力招商引资,支

40、持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发展旅游业,走开放式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的路子,促进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商贸流通及市场建设。以拉动城乡消费、打造贸易服务平台为主线,提高流通业整体竞争力和商流企业经济运行质量,增强便民利民及服务功能,促进县域经济的繁荣。“十一五”末,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6亿元,年均增长10%。市场建设立足于全县经济发展的需要,按照专业化、上规模、上档次的总体要求,坚持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并举,做好市场定位和商圈分析,合理确定建设网点的数量、规模和档次,逐步建成城乡一体化的市场体系,为经营者创造公平竞争环境,维护消费者利益,规范市场管理。规划期内在县城区新建和改扩建农贸市场3个、建材市场

41、1个、畜禽交易市场1个,在马营、义岗、鸡川等乡镇各建成马铃薯专业市场1处,在榜罗镇建设中药材市场1处,在常河镇建设小杂粮专业市场1处,并着力建设劳务市场。 3、文化产业。围绕书画、民族民间文化、地方特色文化做文章,改造和提升传统文化产业,创新拓展新型文化产业,逐步形成种类齐全、地域特色鲜明、整体效益显著的文化产业体系。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文化产业,使文化产业所创造的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明显提高,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十一五”期间,把通渭初步建成西北具有影响力的书画作品集散地,使画廊总数达到400家,从业人员3000人,年交易额2000万元以上。充分利用丰富的民间艺术资源,进行二次创作和民

42、间艺术品的深加工,形成以剪纸(遮面、春叶)等吉祥印刷品为特色,以刺绣、草编、雕刻、皮影、宫灯为主体的民间工艺品经营展销场所,不断扩大生产和销售规模,力争经营摊点达到200余家、从业人员3200名。合理开发利用文物资源,积极发展文物旅游、文物经营性展览和文物复仿制品的生产及销售。积极发展信息、保险、技术服务、仓储、房地产、广告、法律、会计、咨询等中介服务,全面发展餐饮、托老、托幼、学生接送、家政服务、物业管理、医疗保健、体育健身等社区服务,扩大社区就业容量。(四)劳务经济认真贯彻落实好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做大做强劳务产业的决定,使其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渠道。摸清剩余劳动力的底子,建立劳动

43、力资源信息服务平台。以乡为单位,逐村、逐组、逐户建立剩余劳动力电子信息档案库,做到输出心中有数、培训有的放矢。加大培训力度,整合利用各类培训资源,充分发挥现有职业教育培训基地的优势,对初中毕业后不能进入高中的学生一次性转入职业技术学校,开展半年至两年不等的短、中、长期专业技能培训,做到培训一批、签约一批、输出一批。新建劳动力培训中心,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在摸清在外务工和相对熟悉工种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和创业能力培训,增强他们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加大组织输出力度,在已建立的105处劳务基地的基础上,增加25处劳务基地,使劳务基地累计达130处,重点在东南沿海城市建立稳定的劳务基地

44、,打造通渭民工的劳务品牌,全县每年输出劳动力10万人(次)左右,创劳务收入3亿元以上。建设劳动力输转服务中心,搞好对务工人员的综合服务工作。八、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发展方向、布局与重点(一)交通建设继续加快交通网络建设和枢纽建设,大力发展现代运输和物流业,努力提高全县道路在全省交通网络中的地位,逐步实现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网络化、客运便捷化、货运高效化、交通管理智能化、服务最优化。积极争取国家新建国道、省道从县内过境,尽量避免在国家重要交通建设上呈现边缘化。做好省道靖天公路以及县乡公路改造铺油和乡村道路建设。省道靖天路达到三级公路标准。县乡公路按四级公路技术标准,建成通静公路、李刘公路、通甘公

45、路(旧)、王通公路、陇东公路、通陇公路、马李公路、华兔公路、常榜公路等通乡油路9条347公里。在经济社会基础条件比较好,开始进入建设小康的乡村,建成通村油路30条360公里,在其他乡村建设通村农二级路81条804公里。积极争取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经费,加大对乡村公路的养管力度。不断深化运输企业的改革,提升道路运输服务质量,完善农村客货运输市场体系,建设和完善货运物流中心,建成“客货运输村村通”项目33个。通过“十一五”的建设,使全县基本建成国、省道为骨干,县、乡、村公路为主体的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基本解决农民出行难、行路难的问题。(二)通讯建设大力发展数字化、智能化、综合化、宽带化的现代通信网,突

46、出网络基础建设和应用服务,为发展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现代网络经济创造条件,同时为农村提供上网条件,在有条件的乡村增设因特网信息点。继续发展电话网,增加容量和用户。加快移动通信扩容,发展数据通信网络。发展以光缆为主、微波为辅,高速、灵活、可靠的智能化电信传输网,加强信息安全保障措施。加快联通、移动基站建设,重点加强农话网络建设,实施好村村通电话工程,提高农话普及率。建设现代化邮政网,提高邮件传递速度。发展电视光纤网络,扩大网络服务范围。(三)能源建设重点抓好华家岭风力发电、电网建设改造、农村沼气和太阳能建设。力争在2006年6月底动工建设华家岭风力发电项目第一期规划的50台风力发电机组,发电量达到

47、6万千瓦,投资4.8亿元,以后根据前期建设实际情况分期分批进行建设,扩大建设规模。电网建设改造工程在解决什川、马营、义岗、三铺等7乡镇23个行政村141个村民小组4722户约22358人的通电问题的基础上,继续解决全县网架结构不合理,10千伏线路严重超长的问题,建设什川、榜罗的35千伏送变电工程,改造35千伏北城石关变变电工程,把李店变二次改造成综合自动化站。同时为了使全县10千伏及以下电网更加合理,建设10千伏线路60公里、0.4千伏线路200公里,改造10千伏线路200公里、0.4千伏线路400公里。农村沼气以庭院为载体,推广“一池三改”、“四位一体”、“五配套”模式。以改善能源利用结构为

48、重点,大力开发太阳能资源,2010年,农户基本普及太阳灶,城镇居民基本普及太阳能热水器。根据国家天然气“西气东输”的总体布局,充分利用天然气管道经过县内的有利条件,积极实施通渭县天然气试点工程项目,在平襄镇中林村建设天然气接收站,由城郊向平襄镇、马营镇、第三铺乡、碧玉乡延伸,解决居民和工业用气。(四)水利建设遵照“巩固改造、适当发展、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注重效益”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方针,坚持大、中、小、微结合,蓄、引、截、提并举,挖窖储蓄天上水,打井挖掘地下水,修库拦蓄河道水,筑塘开发山涧水,突出拦蓄为主、小型为主、配套为主、节水灌溉为主。努力扭转“重建设、轻管理、不经营”的水利设施运作方式,

49、实施“建设、管理、经营、开发、服务”一体化战略。实行科学治水,依法治水,加快水利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水利的科技含量,积极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切实加强水资源的调控和管理,建立水利良性运行机制,保证水利可持续发展,使水源建设、输水、配水、节水、污染防治各个环节都能依法获得收益和补偿,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在全社会大力普及节水,积极推行需水管理,提倡高效率用水。规划布局依托中部牛谷河,东部义陇河、安逸河,南部清溪河,各流域乡镇重点发展“五小”工程,实施老灌区挖潜配套,扩大灌溉效益,维修现有小型水利设施,推行节水扩灌、雨水集蓄灌溉技术。规划新建段家峡水库、石咀水库,除险加固大河滩水库、康家洼水

50、库。兴建南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牛谷河平襄段堤防工程、锦屏水库水源地保护项目、锦屏灌区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大河滩灌区改造和节水灌溉项目、中林沟流域山洪灾害防治工程、集雨节灌工程、牛谷河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等重点建设项目。(五)生态环境建设抓住西部大开发以生态建设为重点的机遇,努力实施好以退耕还林(草)为主的林业生态建设,以梯田建设、小流域治理为主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以封山禁牧、人工种草为主的植被恢复工程。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目标,坚持从实际出发,科学规划、综合治理、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林业建设重点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林带恢复工程、生态经济林基地建设、生态防护林建设、森

51、林旅游及园林景观建设,2010年,全县森林覆盖率17%以上。水保方面要千方百计争取资金,狠抓梯田建设,争取早日实现梯田化。在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重点区域,布设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项目;在沟道内布设坝系建设工程,骨干坝、中小型淤地坝有机结合,开展系统、有序的综合治理。重点建设长川小流域坡耕地整治、梯田建设、六条重点小流域治理、大牛生态修复、徐川和吕阳铺坝系建设等6个项目。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从源头防治污染和保护生态,坚决避免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污染的状况。积极预防农村水源污染,特别要保护好饮用水源,加强锦屏水库水源地的建设与保护,马营镇的现有及新建企

52、业和项目必须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和治理,下决心关闭污染企业,同时,在该镇新建污水处理场和垃圾处理场各1座,确保人畜饮用水的安全。在招商引资中,防止东部地区被淘汰的落后工业设备和污染企业向通渭转移。进一步健全环境监管体制,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实施排放总量、排放许可证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九、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社会建设和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以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理顺分配关系、发展社会事业为着力点,妥善处理不同利益群体关系,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教

53、育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使教育发展与未来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积极培育扶持“民办学校”或“民办公助”学校,在城区新建1所民办高中、1所民办中学、2所幼儿园,2010年基本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办学体制。在巩固“两基”成果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高中教育。在农村建设职业培训中心,完成3所职中和县职专的实训楼及实训基地建设,扩大初中后职业培训在校生的规模,使全县初中后学生都能掌握一门实用技术。扩大和提升城区的办学规模、办学水平,县一中要继续完善硬件和软件,提高教育质量,

54、将二中改办为独立高中,新建初中部,完成通和初中建设,使城区有独立高中3所,初中2所。高中阶段毛入学率60%左右,高考上线率40%以上,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96%;农村教育重点是发展初中和小学教育,改善办学条件,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十一五”期间对农村学生免收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课本和寄宿生活费补助。重视幼儿教育,基本满足幼儿接受教育的要求。继续加大投入,有计划、有步骤地改善办学条件,投资重点逐步向城区和乡镇中心学校倾斜,在全面完成排危建校的同时,做好寄宿制学校建设,加快实验室、实验实习基地和图书馆建设,充实仪器设备,有条件的学校要开通宽带光纤传输系统,大力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加强教师队伍

55、建设,保证师资队伍的数量和质量,逐步提高骨干教师的比重。通过办高质量、高水平的教育,实现人口大县向人力资源强县、教育大县向教育强县的转变。(二)科技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重点抓好优质小麦、优质杂粮、脱毒马铃薯、名优特果品蔬菜等的优良品种选育和推广,建立多层次的优良品种示范推广体系,加快良种产业化进程,使品种更新2至3次,良种覆盖率95%以上;引进推广本地适用的喷灌、滴灌、管道灌等技术与设备,力争实现渠道衬砌型化,农田输水暗管化,果园大棚微喷化,田间用水科学化;引进推广农艺防治、生物防治、药物防治技术,将农牧业生产中的病虫害控制在最低程度。畜牧养殖业科技要加强“良种、良养、良料”的推广

56、与普及,钻研畜禽疫病防治技术,完善畜禽疫病防治体系。林业科技要积极引进林业新品种,加强生态林、经济林、城市绿化林建设,加强提高速生丰产林质量的技术开发。引进农产品加工技术,建立农产品加工企业,培育新的农村经济增长点。以“马铃薯、果菜、草畜、药材、小杂粮”等支柱产业为重点,大力引进马铃薯、果蔬、肉类等农产品的贮藏、保鲜、加工、包装技术与设备,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三)卫生围绕实现人人有卫生保健的要求,突出农村卫生、预防保健两个重点,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加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加强医疗卫生质量管理、疾病预防控制、卫生执法监督和中医工作,推进卫生机构、人

57、事和分配体制改革,发展合作医疗,努力解决人民群众就医难、看病难的问题,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在规划期内实施和新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项目、通渭县中医院、马营镇等10所乡镇卫生院的业务用房,县人民医院急救中心大楼、门诊大楼和医技综合楼,县温泉医院医技综合楼、疫情网络系统、县艾滋病控制监测室、结核病防治所、县妇幼保健站医技综合楼、县卫生监督所、县健康教育所、乡村卫生所建设和以平襄镇为中心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等。(四)文化广播电视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搞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和县级图书、文化、博物馆和13个乡镇的文化站建设,将红军长征榜罗会议纪念馆、战国秦长城遗址申报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大力开发

58、文化产业,培育和规范文化市场。加快县级电视台、广播电台设备更新步伐,发展农村有线电视,实施城区有线电视延伸到乡镇工程,更新改造县城网,逐步向电视信号数字化转换,完成高质量的“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五)体育事业以全民健身为宗旨,推动群众体育广泛开展;以竞技体育为龙头,加速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以项目建设为重点,全面改善全民健身及体校教学训练条件。规划期内重点抓好五大项目建设,分别是:高标准综合田径场,健身、休闲、娱乐中心,县体校公寓楼,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篮球架进乡镇、乒乓球台进社区工程。(六)人口与计划生育努力建立健全“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新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层基础工作,加快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和基层站所建设步伐,购置必要的器械,完成18个乡镇的计生服务所建设。建立和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开展以技术服务为重点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