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数据背后的秘密 教你如何读懂汽车评测2013-02-26 00:15:57 来源: pcauto 作者:吴昊 向编辑提问x评论420分享返回分页浏览>>(共计3页)1加速时间/制动距离:看得见的汽车性能回顶部【太平洋汽车网 评测频道】汽车评测是我们了解车辆性能的最直观方式,也是所有汽车文章类型中最热血的;何况如今的汽车性能日新月异,消费者在购车前也对车辆的评测愈发关注。但是汽车评测所传达的信息,却远比几个简单的测试数据要丰富得多。体验读图模式 直观参数:看得见的汽车性能0到100km/h加速时间和100km/h制动距离是汽车评测中最基本的两个
2、项目,当然还有绕桩项目也是汽车评测中常见的项目,我们在第三页中会做详细解释。一、加速时间:0到100km/h加速时间简称“百公里加速”,是对汽车动力最直观的体现。一般1.6L紧凑型轿车百公里加速成绩在11到13秒之间,2.0T的中型轿车在7到8秒之间,而超级跑车的加速时间大都小于3.8秒。相同排量中装备涡轮增压器发动机的车型在百公里加速的项目上都会有明显的优势,因为其输出的动力更强大,而且最大扭矩的输出区间非常宽广,能让车辆在很低转速下就具有最大化的加速能力。 但百公里加速也不是反应车辆动力性能的万能标准,尤其是当两车加速成绩接近的时候。像我们之前测试的RDX与Q5 2.0T的百公里
3、加速时间均为7.45秒,但RDX的3.5L大排量V6发动机在超过100km/h后的加速性能又会优于Q5的2.0T涡轮增压发动机。厂家在车辆的宣传手册上通常都会标注有官方的百公里加速时间,但我们在实际测试中所得出的结果都会与官方成绩有差异。因为不同的环境温度、路面状况以及车辆损耗状况甚至油箱剩余燃油的多少都会对测试成绩带来影响,所以不存在两个完全相同的加速测试成绩。而且不同厂家标注的百公里加速成绩的“含金量”也不同,因此参考价值有一定的差别。二、制动距离:制动对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相信大家都还有印象的就是在学车上路前教练先教的都是如何制动,因此100km/h制动距离对很多人而言是一个比制动距离
4、更重要的成绩。PCauto评测的部分车型百公里制动距离一览测试车型制动成绩车辆类型2012保时捷Boxster S 3.4L34.25米跑车2012保时捷911 Carrera S 3.8L34.74米跑车2013克莱斯勒300C 3.6L36.24米中大型豪华车2012奥迪Q5 2.0TFSI Hybird37.78米混合动力SUV2013宝马X6 xDrive 35i38.38米大型SUV2013奥迪A8L 55TFSI38.68米大型豪华车2013一汽大众宝来1.4T41.16米紧凑型轿车2012比亚迪S6 2.0L41.47米SUV2012华泰宝利格1.8T42.63米SUV2012雪
5、铁龙DS3 1.6L43.10米小型两厢车但实际上不同车辆的制动距离差异要远远小于加速成绩的差异。目前地球上加速最快的原厂跑车布加迪威航Supersport百公里加速2.46秒,比一般1.6L小车12秒左右的加速成绩快将近5倍,但它的百公里制动距离却需要30米左右,只比一般小车短大概1/3。所以再次提醒各位驾驶大马力车的朋友,一定要谨慎小心的控制好你的制动,切莫以为它的制动距离像动力那样成倍的优于普通小车!我们近两年测试的小车制动距离基本都在34米至44米之间,即便是最差的车型在日常使用中也不存在明显“站不住”的情况,以往的42米“优秀”标准现在是大多数车型的正常水准,不少豪华品牌的车型已经达
6、到37、38米的水准。而相比之下自主品牌在制动成绩当中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跟百公里加速测试一样,环境、车况对制动距离的影响也较为明显,因此同样的你在不同媒体上看到的测试成绩都是会有所区别的。但需要特别注明的是,汽车评测中所反映的只是车辆制动的极限表现,更接近于车辆遇到紧急情况时的状态,与日常驾驶的制动力度有很大差别。总而言之,对于新车的买主而言,无论你是购买自主品牌、合资品牌还是进口品牌,亦或是轿车、SUV还是MPV,在汽车评测中的制动成绩都没有太大差别。不过,如果是在100km/h时速以上的全力紧急制动或是在雨天甚至冰雪路面全力制动,不同车型之间的制动距离就会有天壤之别。2加速/刹车G值/换
7、挡间隙:细微处见真章回顶部 隐性参数:细微处见真章每次的深度评测,我们除了有加速时间、制动距离这两个最主要的汽车评测性能参数外,还会附上由专业仪器记录的加速和制动测试时的数据图表,当中的一些信息对我们进一步看懂和了解一款车的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G值-加速测试:相信经常看评测的朋友对这个术语一定不陌生,G值是“加速度”的单位,我们的评测图表中最外侧的纵坐标就是G值。如果要详细展开G值的内容足以写个大专题,因此简单的理解就是:G值越大,车辆的加速/制动力道就越大,你身体感受到的力量也就越强。1个G的加速度相当于承受1倍与自己体重的负荷,F1车手在转弯时承受的最大G值可以达到5个G左右,而普
8、通民用车只有1个G。 其中“瞬间最大G值”体现出车辆在加速或制动过程中所具有的瞬间最大的加速度值,在加速中这一瞬间通常出现在刚起步的阶段,这正好也是人感觉最明显的阶段。但例如下图中皇冠2.5的加速数据,它的瞬间最大G值接近0.6G,但在接近100km/h时的G值已经下降到只有0.2G左右,这个时候瞬间最大G值的说服力就不够了。因此“平均G值”更能衡量一台车在整个加速、制动过程中的持续表现。平均G值与车辆的加速、制动成绩成正比,加速时间越短、制动距离越短的车,它的平均G值也就越高。换而言之在一台GT-R百公里加速的全过程中你受到的G值都会让你处在亢奋状态,而在百公里加速13秒的小车内你
9、便会觉得毫无兴致。例如上图中奥迪A8L 55TFSI在接近100km/h时的G值依然维持在0.6G左右,是皇冠2.5的接近3倍,奥迪4.0T这种V8的大排量、双增压发动机的持续加速力道从G值图就可见一斑。二、G值-制动测试: 对于制动的G值曲线而言,由于前面已经说过绝大部分车型的制动距离差距并没有很大,基本都在1个G左右。因此瞬间G值、平均G值的差别也不会十分明显。即便是2012年度我们测试过制动距离最短的保时捷Carrera S,它与奔驰B200的平均制动G值差别也不过0.1个G,远远比加速的G值差异来的小得多。那制动的G值曲线看什么?主要看曲线的平整度,平整度越高的制动
10、G值曲线说明车辆的制动装置与轮胎、悬挂和ABS系统的匹配达到很好的水准,当然路面和轮胎的状况也会对这个曲线造成明显影响。例如下图中的保时捷Carrera S和320i的制动G值比较平直而且波动幅度很小,而比亚迪G6的制动曲线则呈现大幅度的波动,显示出在制动稳定性方面两者明显的差距。三、换挡间隙:“换挡间隙”也就是变速箱换挡时间的长短。它对百公里加速的影响不容忽视,大部分车型都是2挡或3挡才能完成百公里加速。也就是说在整个百公里加速的过程中变速箱要完成1到2次换挡,而换挡间隙对车辆加速的影响同样可以在G值曲线中看得出来。除了CVT变速箱外的其它变速箱在换挡时都会中断对车轮的动力输出,在G值曲线中
11、便会出现一个落差,而这个落差的间隙就是变速箱换挡所造成的。从这里所列举的三种搭配不同变速箱车型的换挡曲线图中,上图中的某品牌7挡双离合器变速箱在40公里和80公里时有两次换挡,换挡间隙只有0.2秒左右,但80公里二挡进三挡时的G值起伏较大,说明两个挡位的齿比有较大落差。而8AT变速箱的G值曲线则非常平顺,每次换挡的落差轻微而且间隙也很小,显示这款变速箱性能非常出色而且平顺性也非常高。而从这张MT手动挡车型的G值图上看,每次换挡间隙达0.5秒,百公里加速换两次挡就已经消耗约1秒钟的时间。莫不怪现在绝大部分高性能汽车都已淘汰手动挡,毕竟无论换挡时间还是燃油经济性,在技术先进的AT自动变速箱和双离合
12、器变速箱面前,手动挡都已经毫无优势。3侧倾/点头/抬头:车身姿态的学问回顶部 车身姿态:主观感受也有学问车身姿态并不属于评测数据的一部分,但这种看似主观的车身姿态却也是对车辆性能造成重要影响的因素之一。一、侧倾:18米绕桩测试可以对车辆的弯道性能和操控实力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也因此是汽车评测的一种基本测试方法。绕桩涵盖的内容其实非常多,而在我们的评测中出现的绕桩姿态照片,主要是让大家可以直观了解车辆的侧倾幅度。 汽车的侧倾就是指车辆在弯道行驶时,因为离心力的作用而使外侧悬挂受力压缩,而形成车身向一侧倾斜的现象。通常说来,绕桩过程中侧倾幅度较小的代表它的悬挂支撑更出色,在弯道中的表现
13、也会越好,接近极限时的表现也更稳定,例如跑车在绕桩时车身侧倾和姿态的变化幅度就很小,强有力的悬挂支撑才能确保跑车具备出色的高速过弯能力。下图所示的三种不同类型车辆的绕桩姿态图片就可以说明这个问题了。如果车辆的侧倾幅度太大,弯道外侧车轮的负荷就会过大、内侧车轮的抓地力相应就会下降。尤其对前驱车和SUV而言,如果侧倾幅度太大、加上偏软的前悬挂所形成的“下跪”姿态甚至会出现一侧后轮离地的现象。二、制动“点头”:所谓“点头”其实就是制动时产生的加速度致使前悬挂被压缩,而出现车身向车头下沉的现象,就好像人“点头”时的动作一样。“点头”幅度的大小主要与前悬挂的硬度和行程长短有关,因此悬挂柔软、强调舒适的车
14、型在紧急制动测试中的“点头”幅度往往较大,而跑车、高性能车等注重操控性的车型“点头”幅度则较小。“点头”幅度太大往往也会在制动时给车内人员带来不适的感觉。其实“点头”不只是有关车辆制动时的舒适性,而且与制动性能和稳定性也有直观影响。“点头”幅度过大的车型由于“重心转移”的关系给前轮施加的制动负荷过重,而后轮却没有承担足够的负荷,使得前轮“入不敷出”,前后轮的制动力量严重失衡,自然也就对制动距离和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对前驱车与后驱车而言这个差异尤其明显,如果有机会我会在今后的文章中专门解析前驱与后驱差异的奥妙。三、加速“抬头”:与“点头”相反,“抬头”现象出现在车辆加速的阶段,这是一样由加速时的加速度导致的车头扬起的现象。大马力车型由于加速的时候所产生的“瞬间G值”很高,因此“抬头”的现象也会相应更明显些。 对前驱车而言“抬头”现象会降低前轮的抓地力降低车辆的加速表现,但对后驱车而言适度的“抬头”可以帮助后轮获得更大抓地力从而提高加速表现。但总而言之一台操控性非常好的车例如跑车,无论是加速、绕桩还是制动测试这种极限下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年中国贴剂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规划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稀土冶炼分离市场运行动态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2025甘肃省安全员考试题库附答案
- 南京医科大学《课程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外国建筑史》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传感检测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天津商业大学《学术论文选题与写作》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北大学《财务会计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上海市建筑安全员考试题库及答案
- 西藏大学《软件交互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开学安全第一课主题班会课件
- 新版《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2024)培训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含进度表)
- 2025年初级社会工作者综合能力全国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4年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与对策
- 中心静脉压测量技术-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2023
-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同步练习(全册)
- 综合实践活动六年级下册 饮料与健康课件 (共16张PPT)
- 数量金融的概况和历史课件
- 专业医院lovo常用文件产品介绍customer presentation
- 叉车日常使用状况点检记录表(日常检查记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