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南湖竹排冲水系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地基基础质量检测方案联 系 人: 廖 泓 联系电话:编制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 单位地址: 南宁市北大南路6号 编制日期: 2013年09月10日 单 位 简 介广西壮族自治区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直属的事业单位,获得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的实验室认可证书和检查机构认可证书,是我区目前唯一同时获得这两项认可的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机构。我中心是区内规模最大、项目最全、技术人员最多、检测仪器设备最先进的综合性检测机构,能为建筑工程质量提供科学、公正、权威的检测数据和结论。中心秉承公正科学、诚信守
2、法、质量为本、优质高效的质量方针,是客户确保工程质量,赶工期最理想的选择。 目 录1 工程概况52 检测目的93 检测依据94 检测数量94.1机械钻孔灌注桩的载荷试验数量规定94.2碎石垫层承载力浅层平板载荷试验检测数量规定104.3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载荷试验检测数量规定104.4旋喷桩桩身完整性检验规定104.5机械钻孔灌注桩的桩身完整性检测数量105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要点135.1 堆载法135.1.1 桩头处理135.1.2 压重平台反力装置135.1.3 荷载测量装置145.1.4 沉降测量装置145.1.5 系统检查145.1.6.1 试验加卸载方式155.1.6.2
3、试验加卸载步骤155.1.6.3 终止加载条件155.1.7 检测数据分析165.1.7.1 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165.1.7.2 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统计值确定165.1.7.3 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确定166平板载荷试验方法176.3 荷载测量装置186.4 沉降测量装置186.5 系统检查186.6 现场检测187 单桩水平静载试验要点197.1 反力装置197.2 荷载测量装置197.3 水平位移测量装置197.4 系统检查207.5 现场检测207.5.1 试验加卸载方式和水平位移测量207.5.2 终止加载条件207.6 检测数据分析207.6.1 检测数据的整理20
4、7.6.2 单桩水平临界荷载的确定207.6.3 单桩水平极限承载力的确定207.6.4 单桩水平极限承载力和水平临界荷载统计值的确定217.6.4 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218 声波透射法检测要点228.1 检测方法228.2 声波管的埋设及要求228.3 现场测试238.3.1 检测前的准备工作238.3.2 现场检测步骤238.4 数据分析与判断249 低应变法检测要点269.1 低应变反射波法原理269.2 桩头处理269.3 测试参数设定269.4传感器安装和激振操作279.5 检测数据的分析与判定2710 钻芯法检测要点2910.1 钻芯设备2910.2 现场操作2910.3
5、芯样试件截取与加工3010.4 检测数据的分析与判定3012 围井试验要点3213 拟投入检测人员3314 本检测项目拟配备检测设备3315 检测工期3416 需要委托方配合事项3417 桩基检测安全文明保证措施34南湖竹排冲水系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地基基础检测方案1 工程概况南湖竹排冲水系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根据设计要求,分别采用机械钻孔灌注桩、水泥土搅拌桩、高压旋喷桩,具体参数见下表。根据河道改造分项工程(1标)及(2标)设计单位广西珠委南宁勘察设计院要求,对护臂桩(机械钻孔灌注桩)分别进行单桩水平承载力静载荷试验(抽检比例1%),声波透射法检测桩身完整性(抽检比例10%),低应变法检测桩身完整性
6、(抽检比例90%);对闸坝区域的机械钻孔灌注桩)分别进行单桩水平承载力及竖向抗压承载力静载荷试验(抽检比例1%),声波透射法检测桩身完整性(抽检比例10%),低应变法检测桩身完整性(抽检比例90%);对挡墙基础换填的碎石垫层进行压板试验;对闸坝上游侧的高压旋喷桩进行压水试验。雨污水管改造工程设计单位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要求,本次仅对工作井(G02、G02-1)及接收井(JG02、JG02-1)周边的机械钻孔灌注桩需进行低应变完整性检测,高压旋喷桩采用钻芯法进行完整性、抗压强度检测,抗压强度不低于1MPa,检测数量按相关规范执行;对基础加固处理设计图(2011GX01-SS00PS0103
7、JG117)中处理区域的水泥搅拌桩需做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单桩承载力检测,单桩承载力不小于101kN,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150kPa,检测数量按相关规范执行。桩号Z7+060Z7+616.000(茶花园桥至茅桥湖段)桩概况(1标) 表1工程部位桩型总桩数量(根)备注Z7+480Z7+616(左岸)水泥土搅拌桩529 Z7+480Z7+616(右岸)水泥土搅拌桩460Z7+590高压旋喷桩78闸坝上游侧(围井试验) 左岸机械钻孔灌注桩94右岸机械钻孔灌注桩67泵站基坑机械钻孔灌注桩22蓄水闸机械钻孔灌注桩39船闸底板(上闸首)机械钻孔灌注桩37船闸底板(闸室段)机械钻孔灌注桩25船闸底板
8、(上闸首)机械钻孔灌注桩37挡墙A、C、D碎石垫层承载力120kPa茅桥泵站基础承载力180kPa桩号Z7+616Z8+162桩概况(2标) 表2工程部位桩型总桩数量(根)备注Z7+616Z8+162(右岸)水泥土搅拌桩435 Z7+616Z8+162(左岸)水泥土搅拌桩1550茅桥西湖左岸机械钻孔灌注桩91茅桥西湖右岸机械钻孔灌注桩102挡墙AI换填碎石垫层承载力120kPa雨污水管改造工程工作井桩概况 表3工程部位桩型工作井数量(个)总桩数量(根)备注G01()机械钻孔灌注桩16 G01()机械钻孔灌注桩424(6) G01()机械钻孔灌注桩848(6)G01()机械钻孔灌注桩742(6)
9、G02-1()机械钻孔灌注桩378(26)266水泥搅拌桩G01()4428(107)428高压旋喷桩G01()8344(43)G01()7644(92)G02-1()3456(152)G02()2380(190)1824雨污水管改造工程接收井桩概况 表4-1工程部位桩型工作井数量(个)总桩数量(根)备注JS01()机械钻孔灌注桩212(6) JS01()机械钻孔灌注桩212(6) JS01()机械钻孔灌注桩424(6)JS02()机械钻孔灌注桩252(26)JS02-1()机械钻孔灌注桩268(34) JS03()机械钻孔灌注桩16JS03()机械钻孔灌注桩16JS03()机械钻孔灌注桩21
10、2(6)JS03()机械钻孔灌注桩212(6)JS03-1()机械钻孔灌注桩212(6)雨污水管改造工程接收井桩概况 表4-2工程部位桩型工作井数量(个)总桩数量(根)备注JS01()水泥搅拌桩2158(79)JS03()水泥搅拌桩1107H1H2+18水泥搅拌桩/58H2+18H3水泥搅拌桩/22H3+20H4+20水泥搅拌桩/38H5+20H8+15水泥搅拌桩/116H10H11水泥搅拌桩/29H12+17H15水泥搅拌桩/64雨污水管改造工程接收井桩概况 表4-3工程部位桩型工作井数量(个)总桩数量(根)备注JS01()高压旋喷桩262(31)JS01()高压旋喷桩4272(68)JS0
11、2()高压旋喷桩2304(152)JS02-1()高压旋喷桩2338(169)JS03()高压旋喷桩286(43)JS03()高压旋喷桩2184(92)JS03-1()高压旋喷桩2224(112)G21+18-G22+29顶管处高压旋喷桩/612(其中:两侧:204根;管顶408根)G17+25-G21+18顶管处高压旋喷桩/612(其中:两侧:204根;管顶408根)G17+25-G21+18顶管处高压旋喷桩/2364(其中:两侧:788根;管顶1576根)G27+11-G28顶管处高压旋喷桩/150(其中:两侧:50根;管顶100根)G4-G6顶管处高压旋喷桩/1500(其中:两侧:500
12、根;管顶1000根)G8-G10+29顶管处高压旋喷桩/1620(其中:两侧:540根;管顶1080根)G22+28.5-G27+12顶管处高压旋喷桩/1554(其中:两侧:518根;管底、管顶1036根)G12-G16顶管处高压旋喷桩/2394(其中:两侧:798根;管底、管顶1596根)G28-G34顶管处高压旋喷桩/3732(其中:两侧:1244根;管底、管顶2488根)W7-W8顶管处高压旋喷桩/360(其中:两侧:144根;管底、管顶216根)G-4-4G-4-6顶管处高压旋喷桩/1570(其中:两侧:628根;管底、管顶942根)E4+32E8顶管处高压旋喷桩/1195(其中:两侧
13、:478根;管顶717根)G4G-4-2顶管处高压旋喷桩/920(其中:两侧:368根;管顶552根)E2+35G4+22顶管处高压旋喷桩/36820973根委托方拟委托我中心对该工程桩基进行质量检测,现根据设计图纸和国家相关规范,特制定本方案。2 检测目的(1)采用单桩水平抗压静载试验检测机械钻孔灌注桩(D1500)的单桩水平承载力,推定地基土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判定水平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2)采用浅层平板载荷试验,测定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及碎石垫层在承压板下应力主要影响范围内的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3)采用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检测闸坝区域的机械钻孔灌注桩(D1500),判定其单桩竖
14、向抗压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4)采用声波透射法对机械钻孔灌注桩进行检测,检测灌注桩桩长、桩身混凝土强度、桩底沉渣厚度,判定桩身完整性类别。(5)采用钻芯法检测高压旋喷桩的桩身完整性及抗压强度。(6)采用低应变法检测机械钻孔灌注桩的桩身完整性。(7)对闸坝上游侧的高压旋喷桩进行围井试验,以确定渗透系数。3 检测依据3.1甲方提供的本工程地质详勘报告及设计单位完成的相关图纸;3.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3.3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03);3.4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3.5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
15、02)3.6国家和行业颁布的有关检测规范和标准。4 检测数量4.1机械钻孔灌注桩的载荷试验数量规定4.1.1根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03)第3.3.8条规定: 对于承受拔力和水平力较大的建筑桩基,应进行单桩竖向抗拔、水平承载力检测。检测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且不少于3根。4.1.2根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03)第 3.3.5条规定:对单位工程内且在同一条件下的工程桩,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1、设计等级为甲级的桩基;2、地质条件复杂、桩施工质量可靠性低;3、本地区采用的新桩型或新工艺; 4、挤土群桩施工产生挤土效应。),应采用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静载
16、试验进行验收检测。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l%,且不少于3根;当总桩数在50根以内时,不应少于2根。4.2碎石垫层承载力浅层平板载荷试验检测数量规定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第4.4.4条规定:竣工验收采用载荷检验地基垫层承载力时,每个单体工程不宜少于3个点;对于大型工程应按单体工程的数量或工程划分的面积确定检验点数。4.3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载荷试验检测数量规定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第7.3.7条第4点规定:静载试验宜在成桩28d后进行。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检验应采用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和单桩静载荷试验,验收检验数量不少于总桩的1%,复
17、合地基静载荷试验数量不少于3台。4.4旋喷桩桩身完整性检验规定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第7.4.9条第3点规定:成桩质量检验点的数量不少于施工孔数的2%,并不应少于6点。4.5机械钻孔灌注桩的桩身完整性检测数量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及规范要求,本次对于左右护臂的机械钻孔灌注桩按10%的比例采用声波透射法进行检测,其余90%采用低应变法进行检测。根据设计文件,本次对工作井(G02、G02-1型号)、接收井(JG02、JG02-1)型号周边的灌注桩进行低应变法检测桩身完整性。4.6各单体工程地基基础检测汇总桩号Z7+060Z7+616.000(茶花园桥至茅桥湖段)桩概况(1标)
18、表5-1工程部位桩型总桩数量(根)载荷试验抽样数量(根)完整性抽样数量(根)单桩水平承载力单桩竖向承载力复合地基承载力声波透射低应变法Z7+480Z7+616(左岸)水泥土搅拌桩529/66/Z7+480Z7+616(右岸)水泥土搅拌桩460/55/左岸机械钻孔灌注桩943/1084右岸机械钻孔灌注桩673/760泵站基坑机械钻孔灌注桩222/319蓄水闸段机械钻孔灌注桩3922/435船闸底板(上闸首及工作桥)机械钻孔灌注桩3722/433船闸底板(闸室段)机械钻孔灌注桩2522/322船闸底板(下闸首及工作桥)机械钻孔灌注桩3722/433挡墙A碎石垫层/3/挡墙C碎石垫层/3/挡墙D碎石
19、垫层/3/桩号Z7+616Z8+162桩概况(2标) 表5-2工程部位桩型总桩数量(根)载荷试验抽样数量(根)完整性抽样数量(根)单桩水平承载力单桩竖向承载力复合地基承载力声波透射低应变法Z7+616Z8+162(右岸)水泥土搅拌桩435/55/Z7+616Z8+162(左岸)水泥土搅拌桩1550/1616/茅桥西湖左岸机械钻孔灌注桩913/1081茅桥西湖右岸机械钻孔灌注桩1023/1191挡墙AG碎石垫层9个段/21/雨污水管改造工程工作井桩概况 表5-3工程部位桩型工作井数量(个)总桩数量(根)低应变抽样数量(根)钻芯法检测桩身完整性、抗压强度(根)备注G02()机械钻孔灌注桩268(3
20、4)68/G02-1()机械钻孔灌注桩378(26)78/G02()高压旋喷桩2380(190)/81MPaG02-1()3456(152)/101MPa雨污水管改造工程接收井桩概况 表5-4工程部位桩型工作井数量(个)总桩数量(根)低应变抽样数量(根)钻芯法检测桩身完整性、抗压强度(根)备注JS02()机械钻孔灌注桩252(26)52/JS02-1()机械钻孔灌注桩268(34)68/JS02()高压旋喷桩2304(152)304/JS02-1()2338(169)338/雨污水管改造工程接收井桩概况 表5-5工程部位桩型总桩数量(根)载荷试验抽样数量(根)单桩竖向承载力复合地基承载力H1H
21、2+18水泥搅拌桩5833H2+18H3水泥搅拌桩22H3+20H4+20水泥搅拌桩38H5+20H8+15水泥搅拌桩11633H10H11水泥搅拌桩2933H12+17H15水泥搅拌桩645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要点5.1 堆载法5.1.1 桩头处理混凝土桩桩头处理应先凿掉桩顶部的松散破碎层和低强度混凝土,露出主筋,冲洗干净桩头后再浇注桩帽,桩帽浇注可参考图5-1进行,并符合下列规定:(1)桩帽顶面应水平、平整、桩帽中轴线与原桩身上部的中轴线严格对中,桩帽面积大于或等于原桩身截面积。(2)距桩顶1.5倍桩径范围内设置箍筋,间距不宜大于150mm。桩帽应设置钢筋网片35层,间距80150mm
22、。(3)桩帽混凝土强度等级宜比桩身混凝土提高12级,且不得低于C30。(812)(100150)网格平整后场地静载承台原桩身原桩身主筋>500试坑坑底D1.2D图5-1 静载试验桩桩帽设计示意图(单位:mm)5.1.2 压重平台反力装置压重平台反力装置(俗称堆载法)由混凝土配重块、次梁、主梁、千斤顶等构成压重不得少于预估最大试验荷载的1.2倍,且压重宜在试验开始之前一次加上,并均匀稳固的放置于平台之上。当压重在试验前一次加足可能会造成支墩下地基土破坏时,少部分压重可在试验过程中加上,试验过程中应保证压重不小于试验荷载的1.2倍。压重平台支墩施加于地基土的压应力不宜大于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的
23、1.5倍。如果现场地基土承载力较低时,需要进行换填处理。次梁主梁支承墩支承墩千斤顶千斤顶图5-2 堆载试验装置示意图5.1.3 荷载测量装置静载试验均采用千斤顶与油泵相连的形式,由千斤顶施加荷载。通过并联于千斤顶油路的压力表测定油压,根据千斤顶率定曲线换算荷载。为保证静载试验测量精度,压力表准确度等级应优于或等于0.4级(即压力表的示值误差不大于0.4%)。当采用两台及两台以上千斤顶加载时,为了避免受检桩偏心受荷,千斤顶型号、规格应相同且应并联同步工作。5.1.4 沉降测量装置直径或边宽大于500mm的桩,应在其两个方向对称安置4个百分表或位移传感器,直径或边宽小于等于500mm的桩可对称安置
24、2个百分表或位移传感器。沉降测量采用50mm大量程百分表,沉降测量误差不大于0.1%FS,分辨力优于或等于0.01mm。5.1.5 系统检查在所有试验设备安装完毕之后,应进行一次系统检查。其方法是对试桩施加一较小的荷载(总荷载的5%左右)进行预压,其目的是消除整个量测系统和被检桩本身由于安装、桩头处理等人为因素造成的间隙而引起的非桩身沉降;排除千斤顶和管路中之空气;检查管路接头、阀门等是否漏油等。如一切正常,卸载至零,待百分表显示的读数稳定后,并记录百分表初始读数,即可开始进行正式加载。5.1.6 现场检测静载试验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5.1.6.1 试验加卸载方式试验加卸载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
25、(1)加载应分级进行,采用逐级等量加载;分级荷载宜为最大加载量或预估极限承载力的1/10,其中第一级可取分级荷载的2倍。(2)卸载应分级进行,每级卸载量取加载时分级荷载的2倍,逐级等量卸载。(3)加、卸载时应使荷载传递均匀、连续、无冲击、每级荷载在维持过程中的变化幅度不得超过分级荷载的±10%。5.1.6.2 试验加卸载步骤试验加、卸载步骤应符合下列规定:(1)每级荷载施加后按5、15、30、45、60min测读桩顶沉降量,以后每隔30min测读一次,每次测读值记录入试验记录表。(2)试桩沉降相对稳定标准:每一小时内的桩顶沉降量不超过0.1mm,并连续出现两次(从分级荷载施加后第30
26、min 开始,按1.5h连续三次每30min的沉降观测值计算)。(3)当桩顶沉降速率达到相对稳定标准时,再施加下一级荷载。(4)卸载时,每级荷载维持1h,按第15、30、60min测读桩顶沉降量后,即可卸下一级荷载。卸载至零后,应测读桩顶残余沉降量,维持时间为3h,测读时间为第15、30min,以后每间隔30min测读一次。5.1.6.3 终止加载条件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载:(1)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5倍。(注:当桩顶沉降能相对稳定且总沉降量小于40mm时,宜加载至桩顶总沉降量超过40mm。)(2)某级荷载作用下,桩的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
27、量的2倍,且经24h尚未达到相对稳定标准。(3)已达到设计要求的最大加载量。5.1.7 检测数据分析5.1.7.1 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Qu按下列方法综合分析确定:(1)根据沉降随荷载变化的特征确定:对于陡降型Q-s曲线,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取其发生明显陡降的起始点所对应的荷载值。(2)根据沉降随时间变化的特征确定:取s-lgt曲线尾部出现明显向下弯曲的前一级荷载值。(3)如果在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2倍,且经24h尚未达到稳定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取前一级荷载值。(4)对于缓变型Q-s曲线可根据沉降量确定,宜取
28、s=40mm对应的荷载值;当桩长大于40m时,宜考虑桩身弹性压缩量;对直径大于或等于800mm的桩,可取s=0.05D对应的荷载值。(5)如果因为已达加载反力装置或设计要求的最大加载量,桩的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取为不小于实际最大试验荷载值。5.1.7.2 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统计值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统计值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参加统计的试桩结果,当满足其极差不超过平均值的30%时,取其平均值为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2)当极差超过平均值的30%时,应分析极差过大的原因,结合工程具体情况综合确定,必要时可增加试桩数量。(3)对桩数为3根或3根以下的柱下承台,或工程桩抽检数量少于3
29、根时,应取低值。5.1.7.3 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确定单位工程同一条件下的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Ra应按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统计值的一半取值。6平板载荷试验方法6.1平板载荷试验要点6.1.1承压板面积根据设计要求确定。6.1.2试验基坑宽度不应小于承压板宽度或直径的三倍。应保持试验土层的原状结构和天然湿度。宜在拟试压表面用粗砂或中砂层找平,其厚度不超过20mm。6.1.3加荷分级不应少于8级。最大加载量不应小于设计要求的两倍。6.1.4每级加载后,按间隔10、10、10、15、15min,以后为每隔半小时测读一次沉降量,当在连续两小时内,每小时的沉降量小于0.1mm时,则认为已趋稳
30、定,可加下一级荷载。6.1.5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载: 1.承压板周围的土明显地侧向挤出; 2.沉降s急骤增大,荷载-沉降(p-s)曲线出现现陡降段; 3.在某一级荷载下,24小时内沉降速率不能达到稳定; 4.沉降量与承压板宽度或直径之比大于或等于0.06。 当满足前三种情况之一时,其对应的前一级荷载定为极限荷载。6.1.6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p-s曲线上有比例界限时,取该比例界限所对应的荷载值; 2.当极限荷载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荷载值的2倍时,取极限荷载值的一半; 3.当不能按上述二款要求确定时,当压板面积为0.25-0.50m2,可取s/b=0.01-0.
31、015所对应的荷载,但其值不应大于最大加载量的一半。6.2 压重平台反力装置压重平台反力装置(俗称堆载法)由混凝土配重块、次梁、主梁、千斤顶等构成压重不得少于预估最大试验荷载的1.2倍,且压重宜在试验开始之前一次加上,并均匀稳固的放置于平台之上。当压重在试验前一次加足可能会造成支墩下地基土破坏时,少部分压重可在试验过程中加上,试验过程中应保证压重不小于试验荷载的1.2倍。压重平台支墩施加于地基土的压应力不宜大于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的1.5倍。如果现场地基土承载力较低时,需要进行换填处理。次梁主梁支承墩支承墩千斤顶千斤顶图5-2 堆载试验装置示意图6.3 荷载测量装置静载试验均采用千斤顶与油泵相连
32、的形式,由千斤顶施加荷载。通过并联于千斤顶油路的压力表测定油压,根据千斤顶率定曲线换算荷载。为保证静载试验测量精度,压力表准确度等级应优于或等于0.4级(即压力表的示值误差不大于0.4%)。当采用两台及两台以上千斤顶加载时,为了避免受检桩偏心受荷,千斤顶型号、规格应相同且应并联同步工作。6.4 沉降测量装置应在承压板其两个方向对称安置4个百分表或位移传感器,沉降测量采用50mm大量程百分表,沉降测量误差不大于0.1%FS,分辨力优于或等于0.01mm。6.5 系统检查在所有试验设备安装完毕之后,应进行一次系统检查。其方法是对试桩施加一较小的荷载(总荷载的5%左右)进行预压,其目的是消除整个量测
33、系统和被检桩本身由于安装、桩头处理等人为因素造成的间隙而引起的非桩身沉降;排除千斤顶和管路中之空气;检查管路接头、阀门等是否漏油等。如一切正常,卸载至零,待百分表显示的读数稳定后,并记录百分表初始读数,即可开始进行正式加载。6.6 现场检测静载试验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7 单桩水平静载试验要点7.1 反力装置水平推力加载装置宜采用油压千斤顶,加载能力应大于最大试验荷载的1.2倍。水平推力的反力可由相邻桩提供;当专门设置反力结构时,其承载能力和刚度应大于试验桩的1.2倍。7.2 荷载测量装置静载试验均采用千斤顶与油泵相连的形式,由千斤顶施加荷载。通过并联于千斤顶油路的压力表测定油压,根据千斤顶率定
34、曲线换算荷载。为保证静载试验测量精度,压力表准确度等级应优于或等于0.4级(即压力表的示值误差不大于0.4%)。水平作用点宜与实际工程的桩基承台底面标高一致;千斤顶和试验桩接触处应安置铸钢球形支座,以确保千斤顶作用力水平通过桩身轴线;千斤顶与试桩的接触面处对试桩可采用增加钢筋网片的方法进行适当补强。7.3 水平位移测量装置在水平力作用平面的受检桩两侧应对称安装两个位移计;当需要测量桩顶转角时,尚应在水平力作用平面以上50cm的受检桩两侧对称安装两个位移计。水平位移测量采用50mm大量程百分表,位移测量误差不大于0.1%FS,分辨力优于或等于0.01mm。7.4 系统检查在所有试验设备安装完毕之
35、后,应进行一次系统检查。其方法是对试桩施加一较小的荷载(总荷载的5%左右)进行预推,其目的是消除整个量测系统和被检桩本身由于安装、桩头处理等人为因素造成的间隙而引起的非桩身水平位移;排除千斤顶和管路中之空气;检查管路接头、阀门等是否漏油等。如一切正常,卸载至零,待百分表显示的读数稳定后,并记录百分表初始读数,即可开始进行正式加载。7.5 现场检测水平静载试验拟采用单向多循环加载法。7.5.1 试验加卸载方式和水平位移测量试验加载方式和水平位移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单向多循环加载法的分给荷载应小于预估单桩水平极限承载力(450kN/0.8=562.5 kN)的1/10,每级荷载施加后,恒载4min
36、后可测读水平位移,然后卸载至零,停2min测读残余水平位移,至此完成一个加卸载循环。如此循环5次,完成一级荷载的位移观测。试验不得中间停顿。7.5.2 终止加载条件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载:(1)桩身折断;(2)水平位移超过3040mm(软土取40mm);(3)水平位移达到设计要求的水平位移允许值(10mm)。7.6 检测数据分析7.6.1 检测数据的整理采用单向多循环加载法时应绘制水平力-时间-作用点位移(H-t-Y0)关系曲线和水平力-位移梯度(H-Y0/H)关系曲线。7.6.2 单桩水平临界荷载的确定1、取单向多循环加载法时的H-t-Y0曲线或慢速维持荷载法时的H- Y0曲线出
37、现拐点的前一级水平荷载值;2、取H-Y0/H曲线或lgH-lgY0曲线上第一拐点对应的水平荷载值;3、取H-s曲线第一拐点对应的水平荷载值。7.6.3 单桩水平极限承载力的确定1、取单向多循环加载法时的H-t-Y0曲线产生明显陡降的前一级、或慢速维持荷载法时的H-Y0曲线发生明显陡降的起始点对应的水平荷载值;2、取慢速维持荷载法时的Y0-lgt曲线尾部出现明显弯曲的前一级水平荷载值;3、取H-Y0/H曲线或lgH-lgY0曲线上第二拐点对应的水平荷载值;4、取桩身折断或受拉钢筋屈服时的前一级水平荷载值。7.6.4 单桩水平极限承载力和水平临界荷载统计值的确定单桩水平极限承载力和水平临界荷载统计
38、值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参加统计的试桩结果,当满足其极差不超过平均值的30%时,取其平均值为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2)当极差超过平均值的30%时,应分析极差过大的原因,结合工程具体情况综合确定,必要时可增加试桩数量。(3)对桩数为3根或3根以下的柱下承台,或工程桩抽检数量少于3根时,应取低值。7.6.4 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1、当水平承载力按桩身强度控制时,取水平临界荷载统计值为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2、当桩受长期水平荷载作用且桩不允许开裂时,取水平临界荷载统计值的0.8倍作为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3、当水平承载力按设计要求的水平允许位移控制时,可取设计要求的水平允许位移对应的
39、水平荷载作为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但应满足有关规范抗裂设计要求。8 声波透射法检测要点8.1 检测方法声波透射法基本方法是:基桩成孔后,灌注混凝土之前,在桩内预埋若干根声测管作为声波发射和接收换能器的通道,在桩身混凝土灌注若干天后开始检测,用声波检测仪沿桩的纵轴方向以一定的间距逐点检测声波穿过桩身各横截面的声学参数, 然后对这些检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判断,确定桩身混凝土缺陷的位置、范围、程度,从而推断桩身混凝土的连续性、完整性和均匀性状况,评定桩身完整性等级。8.2 声波管的埋设及要求(1)声测管的埋设数量由桩径大小决定,应符合下列要求:(a) D800mm,2根管。 (b) 800mm D2
40、000mm,不少于3根管。 (c) D2000mm ,不少于4根管。式中D受检桩设计桩径。(2)声测管之间应保持平行,否则对测试结果造成很大影响。(3)声测管应沿桩截面外侧呈对称形状布置,按图8-1所示的箭头方向顺时针旋转依次编号。北121321234沿直径布置呈三角形布置呈四方形布置D800mm800mm<D2000mmD>2000mm图8-1 测管布置图(注:图中阴影为声波的有效检测范围)(4)声测管应下端封闭、上端加盖、管内无异物;声测管连接处应光滑过渡,管口应高出桩顶100mm以上,且各声测管管口高度宜一致。(5)声测管应采用外径为60mm,内径为53mm的钢管。(6)声测
41、管节段连接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保证声测管不致因受力而弯折、脱开;有足够的水密性,在较高的静水压力下,不漏浆;接口内壁保持平整通畅,不应有焊渣、毛刺等凸出物,以免妨碍换能器的上、下移动。(7)声测管一般用焊接或绑扎的方式固定在钢筋笼内侧,在成孔后,灌注混凝土之前随钢筋笼一起放置于桩孔中,声测管应一直埋到桩底,声测管底部应密封,如果受检桩不是通长配筋,则在无钢筋笼处的声测管间应设加强箍,以保证声测管的平行度。安装完毕后,声测管的上端应用螺纹盖或木塞封口,以免落入异物,阻塞管道。8.3 现场测试8.3.1 检测前的准备工作(1)调查、收集待检工程及受检桩的相关技术资料和施工记录,确认受检桩混凝土
42、强度至少达到设计强度的70%,且不小于15MPa。混凝土达到28d强度的70%一般需要两周左右的时间。(2)检查测试系统的工作状况。(3)将伸出桩顶的声测管切割到同一标高,测量管口标高,作为计算各测点高程的基准。并向管内注入清水,封口待检。(5)在放置换能器前,先用直径与换能器略同的圆钢作吊绳。检查声测管的通畅情况,以免换能器卡住后取不上来或换能器电缆被拉断,造成损失。对局部漏浆或焊渣造成的阻塞可用钢筋导通。(6)用钢卷尺测量桩顶面各声测管之间外壁净距离,作为相应的两声测管组成的检测剖面各测点测距,测试误差小于1%。8.3.2 现场检测步骤现场的检测过程一般分两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采用平测法对全
43、桩各个检测剖面进行普查,找出声学参数异常的测点。然后,对声学参数异常的测点采用加密测试、斜测或扇形扫测等细测方法进一步检测,这样一方面可以验证普查结果,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确定异常部位的范围,为桩身完整性类别的判定提供可靠依据。(1)平测普查平测普查可以按照下列步骤进行:将多根声测管以两根为一个检测剖面进行全组合(共有C2n个检测剖面,n为声测管数),并按图8-1进行剖面编码。将发、收换能器分别置于某一剖面的两声测管中,并放至桩的底部,保持相同标高,自下而上将发、收换能器以相同的步长向上提升,如图8-2所示。每提升一次,进行一次测试,实时显示和记录测点的声波信号的时程曲线,读取声时、首波幅值,重
44、点是声时和波幅,同时也要注意实测波形的变化。在同一桩的各检测剖面的检测过程中,声波发射电压和仪器设置参数应保持不变。TTRR图8-2 平测普查T发射换能器,R接收换能器(2)对可疑测点的细测(加密平测、斜测)通过对平测普查的数据分析,根据声时、波幅和主频等声学参数相对变化及实测波形的形态,找出可疑测点。对可疑测点,先进行加密平测(换能器提升步长为10-20cm),核实可疑点的异常情况,并确定异常部位的纵向范围。再用斜测法对异常点缺陷的严重情况进行进一步的探测。斜测分为单向斜测和交叉斜测(如图8-3所示)。TRTRR (a) (b)图8-3斜测细查(a)单向斜测; (b)交叉斜测 T发射换能器,
45、R接收换能器8.4 数据分析与判断桩身完整性类别应结合桩身混凝土各声学参数临界值。PSD判据、混凝土声速低限值以及桩身质量可疑点加密测试(包括斜测或扇形扫测)后确定的缺陷范围,按本规范表3.5.1的规定和表10.4.7的特征进行综合判定。表3.5.1 桩身完整性分类表 桩身完整性类别分类原则类桩桩身完整 类桩桩身有轻微缺陷,不会影响桩身结构承载力的正常发挥 类桩桩身有明显缺陷,对桩身结构承载力有影响 类桩桩身存在严重缺陷 表10.4.7 桩身完整性判定类别特征各检测剖面的声学参数均无异常,无声速低于低限值异常。某一检测剖面个别测点的声学参数出现异常,无声速低于低限值异常。某一检测剖面连续多个测
46、点的声学参数出现异常;两个或两个以上检测剖面在同一深度测点的声学参数出现异常;局部混凝土声速出现低于低限值异常。某一检测剖面连续多个测点的声学参数出现明显异常;两个或两个以上检测剖面在同一深度测点的声学参数出现明显异常;桩身混凝土声速出现普遍低于低限值异常或无法检测首波或声波接收信号严重畸变。9 低应变法检测要点9.1 低应变反射波法原理在桩身顶部进行竖向激振,弹性波沿着桩身向下传播,当桩身存在明显波阻抗差异的界面(如桩底、断桩和严重离析、夹层等部位)和桩身截面积变化(如缩径或扩径)部位,将产生反射波。采用FDP204PDA一体化浮点动测仪将反射波经接收放大、滤波和数据处理,自动记录存储反射波
47、形,再进行计算和分析,可识别来自桩身不同部位的反射信息,以判断桩身完整性和桩身缺陷的程度及位置。9.2 桩头处理桩顶条件和桩头处理好坏直接影响测试信号的质量。对低应变动测而言,判断桩身阻抗相对变化的基准是桩头部位的阻抗。因此,要求受检桩桩顶的混凝土质量、截面尺寸应与桩身设计条件基本等同。灌注桩应凿去桩顶浮浆或松散、破损部分,并露出坚硬的混凝土表面桩顶表面应平整干净且无积水;应将敲击点和响应测量传感器安装点部位磨平,磨平位置如图6-1所示。对于预应力管桩,当法兰盘与桩身混凝土之间结合紧密时,可不进行处理,否则,应采用电锯将桩头锯平。当桩头与承台或垫层相连时,相当于桩头处存在很大的截面阻抗变化,对
48、测试信号会产生影响。因此,测试时桩头应与混凝土承台断开;当桩头侧面与垫层相连时,除非对测试信号没有影响,否则应断开。 实心桩 空心桩传感器安装点激振锤击点图6-1 传感器安装点、锤击点布置示意图9.3 测试参数设定桩长参数应以实际记录的施工桩长为依据,按测点至桩底的距离设定。测试前桩身波速可根据本地区同类桩型的测试值初步设定。根据前面测试的若干根桩的真实波速的平均值,对初步设定的波速调整。对于时域信号,采样频率越高,则采集的数字信号越接近模拟信号,越有利于缺陷位置的准确判断。一般应在保证测得完整信号(时段2L/c +5ms,1024个采样点)的前提下,选用较高的采样频率或较小的采样时间间隔。9
49、.4传感器安装和激振操作(1)传感器用耦合剂粘结时,粘结层应尽可能薄。激振以及传感器安装均应沿桩的轴线方向。(2)激振点与传感器安装点应远离钢筋笼的主筋,其目的是减少外露主筋振动对测试产生干扰信号。若外露主筋过长而影响正常测试时,应将其割短。(3)为了减小三维尺寸效应引起的干扰,传感器安装点最好布置在距桩中心约2/3半径R位置,激振点布置在桩中心;空心桩尽量使安装点与激振点平面夹角等于或略大于90°。传感器安装点、锤击点布置见图6-1所示。(4)根据现场选取锤的重量及锤头材料。锤头质量较大或刚度较小时,适合于获得长桩桩底信号或下部缺陷的识别;锤头较轻或刚度较大时,适宜于桩身浅部缺陷的
50、识别及定位。(5)桩径较大时,桩截面各部位的运动不均匀性也会增加,桩浅部的阻抗变化往往表现出明显的方向性。故应增加检测点数量,通过各接收点的波形差异,大致判断浅部缺陷是否存在方向性。9.5 检测数据的分析与判定桩身完整性类别应结合缺陷出现的深度、测试信号衰减特性以及设计桩型、成桩工艺、地质条件、施工情况,按本规范表3.5.1的规定和表8.4.3所列实测时域或幅频信号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判定。表3.5.1 桩身完整性分类表 桩身完整性类别分类原则类桩桩身完整 类桩桩身有轻微缺陷,不会影响桩身结构承载力的正常发挥 类桩桩身有明显缺陷,对桩身结构承载力有影响 类桩桩身存在严重缺陷 表8.4.3 桩身完整
51、性判定类别时域信号特征幅频信号特征 2L/c时刻前无缺陷反射波,有桩底反射波桩底谐振峰排列基本等间距,其相邻频差 f c/2L2L/c时刻前出现轻微缺陷反射波,有桩底反射波桩底谐振峰排列基本等间距,其相邻频差 fc/2L,轻微缺陷产生的谐振峰与桩底谐振峰之间的频差 f > c/2L有明显缺陷反射波,其他特征介于类和类之间2L/c时刻前出现严重缺陷反射波或周期性反射波,无桩底反射波;或因桩身浅部严重缺陷使波形呈现低频大振幅衰减振动,无桩底反射波缺陷谐振峰排列基本等间距,相邻频差 f > c/2L,无桩底谐振峰;或因桩身浅部严重缺陷只出现单一谐振峰,无桩底谐振峰 10 钻芯法检测要点10.1 钻芯设备本次钻芯检测采用长沙探矿机械长生产的GY-150B型钻机,钻机设备参数符合以下规定: (1)额定最高转速不低于790r/min。 (2)转速调节范围不少于4档。 (3)额定配用压力不低于1.5MPa。 钻机配备了单动双管钻具以及相应的孔口管、扩孔器、卡簧、扶正稳定器和可捞取松软渣样的钻具。钻杆顺直,直径为5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IEC TS 17021-5:2014 RU Conformity assessment - Requirements for bodies providing audit and certification of management systems - Part 5: Competence requirements for au
- 【正版授权】 ISO/IEC 17067:2013 RU Conformity assessment - Fundamentals of product certification and guidelines for product certification schemes
- 【正版授权】 IEC 62841-2-10:2017+AMD1:2024 CSV EN Electric motor-operated hand-held tools,transportable tools and lawn and garden machinery - Safety - Part 2-10: Particular requirements
- 幼儿园小班2025年春工作方案
- 中南传媒行业数据报告
- 幼儿中班个人工作方案2025年
- 2025年度乡镇政府工作方案演讲稿
- 2025年关于学校家访的工作方案
- 2025年学校教研个人工作方案
- 伺服系统与工业机器人 课件汇 第1-5章 伺服系统概述-伺服系统的控制结构与模式
- 2025浙江嘉兴市桐乡市部分国有企业招聘员工4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网络安全基本知识试题及答案
- 湖南省常德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二模)物理试卷(含答案)
- 甘肃省招聘卫生健康人才笔试真题2024
- 数据库开发与管理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北京市朝阳区区高三一模英语试卷(含答案)
- 大规模住区的物业管理创新模式研究
- 2024年中国烟草总公司辽宁省公司人员招聘笔试真题
- 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废水处理回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2024年贵州贵州乌江煤层气勘探开发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真题
- 第六单元实验活动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